主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主题管理员:Jda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166 回帖:25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5.291
主题: 6
帖子: 285
注册: 2005年7月
原文由 又慎之 发表

如果觉得重复、单调怎么办?

我一般巴赫听多了就换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有时候还会穿插着雷光夏的歌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645
主题: 6
帖子: 1515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深山大老虎 发表

  位置可能远了点,但也不至于颗粒感也听不出,主要是感觉齐默尔曼拉的不够生动,不如2005年文格洛夫那样鲜活,也不如沙汉姆灵动。
  你说的马泽尔这些版本都没怎么听过,想听听你说他自己改编的瓦格纳《无言指环》,其中《奇格富里德葬礼》,是否真比切利还要给劲。有机会交流交流。


马泽尔的改编版《指环》,基本上就是把瓦格纳的《指环》中那些“惹人讨厌的大块头音乐”集中起来,再为它们写一点连接用的音符,就算完成了,没有加以发挥。所以,基本上保持了原貌,近70分钟的音乐,几乎包括了剧中原有的各种情感和情绪,而且完整性非常好,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连续完整地听完14张CD的《指环》全集,但是,却可以用这张CD来感受它。

70分钟的音乐连续性极好,可以认为是一部完整的交响曲,很多人会以TELAC的商标来说它的录音如何发烧,但是我却被马泽尔的演绎所打动,这是一个非常健康开朗,充满了真诚客观的演绎。而且,在音乐表现的形式上,在宏观-微观的平衡中马泽尔的演绎很好地符合了瓦格纳戏剧的特征,就是不在具体的个人的情感方面斤斤计较,而是表达“一类人”或者“人类”的情感。同样是歌剧作曲家,瓦格纳与威尔第,普契尼等人所关心的问题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对他们的音乐的演绎也要有差别,否则,音乐形式与戏剧内容就脱节,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演绎。

《葬礼》一段,我印象深刻的有克伦佩勒、福特文格勒、切力比大气、腾斯泰特、斯托可夫斯基等等,当然各有千秋。克氏的建筑感很强,福特温的叙述性很强,切力的沉迷,腾氏的比较客观,斯托的比较华丽。其中切力的风格就是一贯的慢,沉迷其中,这种沉迷,在演绎老柴的《悲怆》时就非常贴切,但是用在这里,就过了。当然了,当把《葬礼》单独拿出来在音乐会上演绎,和在《无言指环》中演绎本身就应该是有差别的。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原作者!

马捷尔改编瓦格纳<指环>无间断演奏版

此碟由马捷尔将瓦格纳原四部大部头歌剧<指环>改编为近70分钟无间断无演唱演奏版,可听性极强.

TELARC出品
MAAZEL指挥
BERLINER PHILHARMONIKER演奏.

Wagner / Der "Ring" ohne Worte
tracks: 20
total time: 69:47
year: 1988
genre: Opera
ids: classical / 39105914

马捷尔改编瓦格纳《指环》无间断演奏版

zt:
華格納之「指環」連環劇Wagner’s “Ring” cycle
全名:Der Ring des Nibelungen, Ein Bühnenfestspiel für drei Tage und einen Vorabend
「尼布龍的指環」,為三日及一前夜之節慶而作之戲劇
 
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83)是公認的浪漫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指環」(“Ring” Cycle, 1848-76, first complete performance, 1876, Bayreuth),不但是空前絕後的最巨幅的音樂作品(全長超過十五小時),也是浪漫音樂的極品之一。對他而言,作為一個貝多芬的信徒,音樂絕不是一種「休閒」活動,而是一種提昇人類性靈的「不朽之盛業」。而且,音樂不但不可以脫離文字而獨立,並且要與文字緊密結合。故他從來不作所謂純音樂,如交響曲、協奏曲等;除了一些小品外,他的作品全是「樂劇」(都是他自己作的詞)。他生前寫了很多文章,宣揚他自己的獨家觀點;不但在音樂、戲劇上,他自有一套,對天下所有事(政治、道德、哲學)他都有意見。但以後世的評價來看,他最大的成就與影響力,還是在音樂,特別是管弦樂。
通常欣賞「指環」的第一步,便是其管弦樂。「指環」音樂中最暢銷的,也是其管弦樂選曲。華格納有「管弦樂魔術師」之稱,在這些段落中,其魔力發揮到極致。對愛好堂皇雄偉的管弦樂者而言,這也是最令人過癮的音樂之一。管弦樂選曲的CD版本雖多,內容大同小異,長度大約在四十分至一小時。Szell/Sony, Stokowski/Decca都不錯。Maazel/Telarc之Ring without words剪輯全劇,以管弦樂連續演出,別具一格,約七十分鐘。
祗聽管弦樂選曲,甚至不必理會其描寫的是什麼。進一步欣賞全套「指環」,當然要知道劇情。(見後「故事大綱」。)全套「指環」的CD也有多種,Solti/Decca雖已超過四十年(1958-66),但其卡司、製作與錄音至今尚是一絕。(製作人John Culshaw以此造成錄音革命。)DVD的優點在可看演出,又有字幕,但選擇甚少。市售只有Boulez/Philips一種。此為1976年,拜魯特「指環」首演百年紀念演出之錄影。製作人P. Chereau將佈景、服裝製作成十九世紀的式樣,雖然有其道理(見下),但與華格納的原始設計(古代北歐Viking式樣,「指環」故事原本北歐神話),相去甚遠。──CD沒有影像,想像空間大,也有其長處。──這套DVD一般的評價,以「演」最好,演員投入,肢体動作大,把很多冗長的段落都演活了。音樂的唱、奏,雖也是上乘,未能如Solti/Decca之令人叫絕。舞台設計、服裝則有人罵(Wotan西裝革履,提支長矛,有點不倫不類),也有人讚不絕口(表現出此劇之「含意」)。
華格納最愛發表自己的想法,卻不談自己的歌劇的「含意」。一方面,他認為他自作的唱詞已夠清楚了,另一方面,也留下藝術品多重解釋的餘地。後人對「指環」的解釋甚多,大致上都同意這是一部政治味很濃的歌劇:指環代表支配世界的權力。有野心的人為爭權,不擇手段。留下的後患,祗有靠「愛的救贖」(Redemption through Love,這是華格納的一再使用的主題)。當然,少不了有更細密的解讀。例如,此劇是工業革命以後歐洲貴族沒落之預言:貴族(神族)有高貴的氣質,也有法律/制度(以Wotan的長矛為象徵)、武力(劍)與知識(Erda與其女兒)的支持;並與地主/農業(巨人族)盟約,建立政權(Valhalla)。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Alberich),不顧一切地掠奪自然資源(萊茵的黃金),剝削勞動者(侏儒族),操控經濟大權(指環),威脅了舊秩序。貴族巧取豪奪,壓制新興勢力,也種下惡因(毒咒)。經濟落在保守的地主之手,只求自保 (巨龍),而資本主義仍蠢蠢欲動。貴族為保政權,打破体制的革新(Wälsung),受到体制內(Fricka)的牽制,無法成功。於是便出現了有理想(Brünhilde)的熱血革命者(Siegfried)(蕭伯納說是※※※)。但革命者小有所成,便忘了理想(吃了迷葯)。最後的結局,一切付諸一炬,則可能受到叔本華悲觀哲學的影響。(華格納第一稿比較樂觀。)──這種解釋或就是Chereau佈景與服裝的來由。
回到音樂:華格納使用音樂短句來象徵事物、情感等,所謂「指標樂句」(德文leitmotive,英文leading motive)很有名。用的最多,結構最龐大的,自然又是「指環」。但是這種「指標樂句」,說法也不止一種。英國音樂學者Deryck Cooke,配合Solti/Decca的錄音,出了一套解說(有CD版,一套2張),對愛樂者而言,頗為方便。其中Cooke的說明,自是英文。他的口齒清楚,英文程度較好的,聽懂不難。在LP(黑碟)版中,附有說明的全文(CD版只附有樂例)。──我的建議:對全劇的音樂相當熟悉後,如果有興趣,再來研究「指標樂句」。回頭再聽全劇,會更有味道。
 
市面上的瓦格纳管弦乐拼盘着实不少,开始我以为这张也是那一类,但实际上这张很不一样。其它那些都是管弦乐序奏和过场音乐,都是一个个割裂的片断。而这张则是从指环中撷取一些重要的代表性场景,经过巧妙的剪接,整合成一个不间断演奏的有机整体。它的选材也很独到,并不拘泥于那些“原生”的管弦乐片断,而是包含一些有人声的段落,只是人声在这里用乐器来表现。我感觉马泽尔是把十多小时的指环提炼成一部70分钟的“交响诗”。没错,我听这张碟的感受很像是在听一部理查·施特劳斯式的交响诗,虽然也分段落,但是整体感非常强。这和那些拼盘是很不相同的聆听感受。
虽然有特点,但这张唱片也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那些最“好听”、最受欢迎的段落,比如“众神进入瓦尔哈拉宫”、“女武神飞行”、齐格菲的“莱茵之旅”和“葬礼”等等在此都有收录。另外这部“交响诗”以《莱茵黄金》的莱茵河动机开始,以《众神的黄昏》的最后一个和弦结束,从头到尾力求再现原作的剧情线,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改编又是最忠实于原作的,只不过用另一种形式来体现原作的主旨。老马的二次创作真可谓匠心独具,效果非凡。
Telarc的卓越音质也为这张唱片增色不少,不论音色、声场还是动态,就是一个字:“过瘾”。

本文出自: 捌零音乐论坛(http://www_pt80_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_pt80_com/viewthread.php?tid=75635&page=1#pid3860675

尼伯龙根的指环(无间断无演唱演奏版)-马捷尔改编
唱片公司:TELARC
唱片编号:80154
独奏艺术家: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
指 挥 家:马捷尔
出版时间:1988
播放时间:69:40
类    别:管弦乐

Richard Wagner / The Ring without words  
Tracks: 20
Total time: 69:36
Year: 1988
Disc-ID: classical / 39105914  

1. Das Rheingold - So Beginnen Wir Also In Der Grünlichen D?mmerung des Rheins 5:24
2. Das Rheingold - Treiben Flu?aufw?rts Zur Burg Der G?tter (Einzug der G?tter in Walhall) 2:05
3. Das Rheingold - Sinken Hinab Zu Den Schmiedenden Zwergen 2:22
4. Das Rheingold - Schwingen Mit Donners Hammerschlag 1:39
5. Die Walküre - Wir Sehen Siegmunds teilnahmsvollen Blick Auf Sieglinde 3:20
6. Die Walküre - Der Beiden Flucht 0:42
7. Die Walküre - Wotans Furchtbare Wut 2:31
8. Die Walküre - Den Walkürenritt Der Schwestern Brünnhildes 3:10
9. Die Walküre - Wotans Schmerzlicher Abschied Von Seiner Lieblingstochter (Wotans Abschied und Feuerzauber) 5:32
10. Siegfried - Mimes Angsterfülltes Zittern 1:22
11. Siegfried - Wir Sehen Wie Siegfried Das Magische Schwert Schmiedet 0:50
12. Siegfried - Dem Waldweben Lauscht 2:04
13. Siegfried - Den Drachen Ersch?gt 1:00
14. Siegfried - Wir H?ren Fafners Mattes Klagelied 0:57
15. G?tterd?mmerung - Wir Sehen Die Morgenr?te Wachsen Um Siegfried und Brünnhildes Leidenschaft 7:06
16. G?tterd?mmerung - Siegfrieds Rheinfahrt 5:05
17. G?tterd?mmerung - Wie Hagen Auf Dem Stierhorn Blasend Seine Mannen herbeiruft 1:44
18. G?tterd?mmerung - Siegfried Und Die Rheint?chter 4:00
19. G?tterd?mmerung - Seinen Tod, Den Trauermarsch Und Schlie?lich 9:08
20. G?tterd?mmerung - Der G?tter Ende Im Feuerschein 9:35

    瓦格纳这部伟大的史诗性歌剧,是纪念拜罗伊特歌剧院落成的首演作品。它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组成,当时连续演出,共耗时四天!一百多年以来,这部巨作在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同时它也是考验乐团诠释大型“交响歌剧”能力的试金石。迄今为止,有名气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录音版本并不太多,毕竟成本太高。其实,该剧精选录音版本的普及量也要比全剧录音版本高得多。因为聆听这些歌剧音乐精彩段落也是对爱乐辈的“入门训练”。如果你过去没有收集到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那款精选版本(DG 439 423-2),这张TELARC的录音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它同样由柏林爱乐担纲,只是指挥换成了洛林·马泽尔。与卡拉扬相比,马泽尔的名气压不住那位“皇帝”。不过,马泽尔凭借其坚韧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加上TELARC公司锐利而辉煌的录音,还是很好地将这个大部头乐谱从死的“书本”演变成了活的“音频”。这款录音碟中特别标明,第2至第5音轨最值得仔细聆赏。确实,从“莱茵少女的嬉戏”到“女武神骑行”,歌剧意境形象鲜明,尤其听到后面,音响之辉煌,动态之磅礴,现场感之逼真,完全可作为很多大型交响乐作品录音的重要参考。
    
    
     《无言的“指环”》是一张《尼布龙根的指环》管弦乐曲段精选CD,播放时间近70分钟。所选的20段曲目分别出自《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之黄昏》四个分部,并严格遵循四个原则:1、所有曲目按在原作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保持交响性的连贯;2、对乐曲进行适度的改编,在满足上下对应衔接需要的前提下,不破坏原曲的结构完整性;3、以管弦乐器演奏代替原曲中的人声演唱部分;4、每一个音符都必须是“瓦格纳式”的。经过上述的处理,这张《无言的“指环”》变成一部结构完整、带一定叙述性的交响组曲,而且因为所选的都是原作中旋律最具亲和力的乐段,因此它的可听性也丝毫不用怀疑。马泽尔率领的柏林爱乐,是诠释德奥作品的超级劲旅,他们把瓦格纳管弦乐曲辉煌壮阔的气势完全展现出来。获得TAS榜大力推荐的此堞,音效也是同类录音中的佼佼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22
主题: 3
帖子: 315
注册: 2005年6月
原文由 banyanleaf 发表
勃兰登堡协奏曲已经是巴洛克时代协奏曲的颠峰之作,估计说是第二就没有可以排第一的了。巴洛克时代最出色的作曲家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和巴赫家族成员、韩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塔里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韦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波可里 ......  

巴洛克时代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复调音乐,听起来华丽奢侈,原来的主要听众对象也是贵族成员和社会名流,所以你觉得“高贵”。


如果觉得重复、单调怎么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2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zhp62 发表

在这个位置,由于直达声音已经混合了太多的厅堂反射声,所以颗粒感很难听得出,坐在前几排还差不多。

早年马择尔的很多录音都是我的不二之选:

1、《西贝柳斯全集》,其他得奖的著名录音都不能跟这个版本比(包括卡扬努斯,卡拉杨,戴维斯等等)。
2、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无与伦比!
3、雷 ......


  位置可能远了点,但也不至于颗粒感也听不出,主要是感觉齐默尔曼拉的不够生动,不如2005年文格洛夫那样鲜活,也不如沙汉姆灵动。
  你说的马泽尔这些版本都没怎么听过,想听听你说他自己改编的瓦格纳《无言指环》,其中《奇格富里德葬礼》,是否真比切利还要给劲。有机会交流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645
主题: 6
帖子: 1515
注册: 2003年7月
原文由 深山大老虎 发表
颗粒感是形容小提琴的跳弓技法,,,,,,,,俺的位置属于倒数第三排的正中间


在这个位置,由于直达声音已经混合了太多的厅堂反射声,所以颗粒感很难听得出,坐在前几排还差不多。

早年马择尔的很多录音都是我的不二之选:

1、《西贝柳斯全集》,其他得奖的著名录音都不能跟这个版本比(包括卡扬努斯,卡拉杨,戴维斯等等)。
2、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无与伦比!
3、雷斯皮基的《罗马三部曲》,演绎和录音都是一流。
4、他自己改编的瓦格纳《无言指环》,其中《奇格富里德葬礼》一段比著名的切力比达奇德版本还要给劲。

但是,他的勃拉姆斯第二(第三?)的影碟一看,演绎几乎是垃圾,动作相当做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5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受猪头唛兄委托,俺暂且来这里串场。
以下文章是猪兄原创,讲的都是大实话。大实话,各人有各人的说法,没有一定之规。也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普通人的实话比专业人士的宏论更有兴味,因为读者和写者是站在同一个视角和起点。

这个帖子的最吸引之处,其实全在于猪头唛兄起了一个平易的标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

这编东东写得绝了,我立马顶十下,能写出这样感觉,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准,我希望有很多喜欢古典朋友能有这样感觉,尤其是刚入门朋友应该好好地,仔细地看一下,会有很大帮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2
注册: 2008年10月
颗粒感是形容小提琴的跳弓技法,音与音断开,弓与弦分离,出来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寻常所说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俺的位置属于倒数第三排的正中间。松香味好像是指在音响器材中对小提琴的听感吧。:)齐默尔曼显得不大气,压不住台,手紧,好像有点放不开。蒂勒曼指挥的“唐璜”,“提尔的恶作剧”以及加演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到也不坏。但是这还不够,因为鄙人对切利的慕尼黑爱乐印象太好了(当然这也只是在唱片中,这或多或少违背了切利的艺术理念,因为他是极力反对唱片的).勃拉姆斯的交响是很吃功力的,那种醉人的神经质,怎么才能拿捏得好?太考验指挥了,勃拉姆斯比贝多芬和老柴更难演绎。可能也有点难为蒂勒曼。哈哈!可谁叫他指挥的是切利的慕尼黑呢?
    马泽尔我一直都不喜欢他,就是冲着纽约去的,年龄是问题?他今年78,可多纳伊79,比他还大呢,头发全白了,但水准差了不是一个档次。梅塔乎?没他乎?玩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http://www_tasminlittle_net

以上是英国女小提琴家塔斯敏·利特尔的个人网站。目前她免费提供一张新唱片的下载。并另附讲解段落。是巴赫、伊萨依以及保罗•帕特森的小提琴曲。此外还免费提供她用两把小提琴做的演奏示范,一把瓜达尼尼,一把斯特拉迪瓦利。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小提琴的声音风格。

这个网站我没上去过,因为我的电脑没有声音。

[jdai 编辑于 2008-10-12 13:4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深山大老虎 发表
北德昨晚的“艾格蒙特”有点松,不紧凑,齐默尔曼有点令人失望,琴音颗粒感不够,不利落,也有可能是我的位置关系,下半场“勃拉姆斯'立刻出彩,勃拉姆斯是最吃功力的,既不能一味的迁就弦律,又不能太过于用力。四部交响本人一直最喜第二,多纳伊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骨肉调匀。第一乐章一上来就把你魂灵钩住了。听到妙 ......


小提琴的颗粒感是什么意思。不太明白。据我有限所知,颗粒感通常形容钢琴触键特点。小提琴多用松香味形容。 你坐的是什么位置?
悌勒曼这么差吗?惊讶。若非政治手腕输给犹太人巴伦博伊姆,他原本可以在柏林混得很红。国际乐坛指挥大腕中,目前他是唯一正宗出身日耳曼人的。我同情他。他刚到慕尼黑爱乐没多久,肃清切利余毒还需要一段时间,耐心点老哥。
马泽尔这几年一直评价不高。太庸俗太商业,跟祖宾·梅塔差不多。纽约爱乐请了他,真是雪上加霜

[jdai 编辑于 2008-10-12 13:4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2
注册: 2008年10月
北德昨晚的“艾格蒙特”有点松,不紧凑,齐默尔曼有点令人失望,琴音颗粒感不够,不利落,也有可能是我的位置关系,下半场“勃拉姆斯'立刻出彩,勃拉姆斯是最吃功力的,既不能一味的迁就弦律,又不能太过于用力。四部交响本人一直最喜第二,多纳伊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骨肉调匀。第一乐章一上来就把你魂灵钩住了。听到妙处居然寒毛都竖起,二三乐章千转百回,勾人心魄。末乐章如水银泻地一番,畅快淋漓。一直感觉多纳伊的克利夫兰演奏德沃夏克,拉威尔,德彪西的好,演奏勃拉姆斯差了点火候,现在多纳伊的细腻加上德国乐团扎实厚重,演奏德奥作品自然别有一番滋味。超过他在克利夫兰的“勃拉姆斯”。也超过去年慕尼黑的勃拉姆斯。去年11月鄙人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去听蒂勒曼的慕尼黑爱乐演奏的勃拉姆斯的一交,克一上来就没力度,随后的二三乐章就像是“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雄壮的终曲乐章被弄得很松散,令人失望至极。没想到心目中切利比达克调教近二十年的慕尼黑成这样子了。不过唐璜还不错。马泽尔的纽约别提了,本来就不对马泽尔抱希望,没想到比预料的还要差。老柴的第六只有末乐章还勉强凑和,其他的完全是在走过场。诸位对马泽尔不必太留恋了。

[深山大老虎 编辑于 2008-10-12 00: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深山大老虎 发表
诸位好!鄙人昨晚去听了上海东艺的克利斯托夫·冯·多纳伊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Violinist: Frank Peter Zimmermann)
BRAHMS           Symphony No. 2 in D
     下半场的BRAHMS 尤其出色,远超年初三月来的“纽约爱乐”,也超过去 ......


你看的这场阵容很棒。曲目也很棒。齐默尔曼来头不小。多纳伊这几年势头很不错。我觉得艾格蒙特序曲是听贝多芬最好的入门曲目。

其实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一直不亚于纽约爱乐和慕尼黑爱乐。只是宣传不多。尤其纽约爱乐这些年明显走下坡路。

关于勃拉姆斯的几句评价也很有见解。欢迎继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23
主题: 15
帖子: 360
注册: 2006年10月
一度沉迷于马勒,后来发觉是一种强迫症,勃拉姆斯除了罗里罗嗦的三重奏,四重奏,其它都接受,贝多芬除了交响乐,别的都喜欢得不得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2
注册: 2008年10月
诸位好!鄙人昨晚去听了上海东艺的克利斯托夫·冯·多纳伊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Violinist: Frank Peter Zimmermann)
BRAHMS           Symphony No. 2 in D
     下半场的BRAHMS 尤其出色,远超年初三月来的“纽约爱乐”,也超过去年底来的“慕尼黑爱乐”。
      力度控制得好,音色分配均匀,不温不火,各位有机会还是得多听听现场,那空气感,泛音。是唱片无法比拟的。
     今晚还有
     贝多芬             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贝多芬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听完与诸位再讨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8
主题: 1
帖子: 723
注册: 2007年6月
原文由 zhp62 发表
插个嘴:

人跟人真的很不一样,仅仅就布鲁克那,马勒和瓦格纳三个作曲家,就可以把还在听古典音乐的人群分成:只喜欢布鲁克那的,只喜欢马勒的,只喜欢瓦格纳的,喜欢布鲁克那和马勒但是不喜欢瓦格纳的,估计还有喜欢瓦格纳和马勒组合的,,,,,,组合起来还真不少呢!

我是打正旗号不喜欢布鲁克那的,虽然已经尝试 ......

zhp62 说得很精辟
我也曾尝试听布鲁克纳,但听着听着就会走神
马勒呢,我也会跟着他沉迷,不管是否痛苦。要知道,能传世的作品,都是悲剧。快乐是瞬间的,痛苦才是永恒。这是人类无法逃脱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645
主题: 6
帖子: 1515
注册: 2003年7月
插个嘴:

人跟人真的很不一样,仅仅就布鲁克那,马勒和瓦格纳三个作曲家,就可以把还在听古典音乐的人群分成:只喜欢布鲁克那的,只喜欢马勒的,只喜欢瓦格纳的,喜欢布鲁克那和马勒但是不喜欢瓦格纳的,估计还有喜欢瓦格纳和马勒组合的,,,,,,组合起来还真不少呢!

我是打正旗号不喜欢布鲁克那的,虽然已经尝试10年以上,也还在收集他的东西(不同版本),但是,没有一部能听下去,每次听都几乎在“自虐”。

大道理不讲,什么虔诚的宗教信仰什么的,只从听感上说,此人极度缺乏自信心,不管是第几交响曲,其音乐的进行模式是一样的:就是酝酿了半天,大家以为接下来能给出个说法,但是总是到最后就逃避了,接着就去酝酿另外一件事,酝酿的过程很积极,很清晰,可是一到该他上台发言的时候,又是顾左右而言他,真是岂有此理。

在这个问题上,勃拉姆斯的特点是嘟嘟囔囔说不清楚,酝酿的过程也没有布鲁克那那么“肯定”,所以给人感觉音乐织体厚重,显得音乐更有“内容”,马勒也嘟囔,同时他有严重的自我沉迷倾向,而且他所沉迷的,居然是“痛苦”,所以“当马勒遇到伯恩施坦”,就是沉迷加上沉迷,整个就泛滥了。还就瓦格纳自信心爆棚,任何一句话到他嘴里,就变成“真理”,哪怕是谎言,他也理直气壮说出来。一副“你们爱信不信”的姿态。

不过,我很佩服能喜欢布鲁克那的同学,就像佩服能搞懂“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同学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yman01 发表

你这样对马勒,我严重反对。
不过各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与你正好相反,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我无法听得进去,不要说一遍,一段也不行,我连主题也无法找出来。而马勒,会把人迷得不知还有天地。


看看,说曹操曹操到。

如果撇开瓦格纳指环不谈,布鲁克纳算是我花了最大代价的唱片,已经买了四套全集。但每次听还是觉得有挑战性。有些地方总是很难听下去。主题不是没有,而是不吸引人。···建议从慢板乐章入手,这时会发现,他跟马勒异曲同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8
主题: 1
帖子: 723
注册: 2007年6月
原文由 letz 发表
布鲁克纳的音乐是那种听一遍就容易上瘾的东东,不但是交响曲,还包括弥撒。

同样是奥地利的音乐家,马勒的交响曲一遍没听完就关掉了记得那个是索尔蒂指挥的。后来曾努力再次体验,稍微好些,主要是换成了海丁克指挥,但始终没有引起共鸣,所以现在很少听了。

你这样对马勒,我严重反对。
不过各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与你正好相反,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我无法听得进去,不要说一遍,一段也不行,我连主题也无法找出来。而马勒,会把人迷得不知还有天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letz 发表
布鲁克纳的音乐是那种听一遍就容易上瘾的东东,不但是交响曲,还包括弥撒。

同样是奥地利的音乐家,马勒的交响曲一遍没听完就关掉了记得那个是索尔蒂指挥的。后来曾努力再次体验,稍微好些,主要是换成了海丁克指挥,但始终没有引起共鸣,所以现在很少听了。


呵呵,这个现象在中国大陆不太多见。喜欢布鲁克纳却不喜欢马勒。
很多人不太喜欢马勒,而喜欢布鲁克纳的就更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letz 发表
对鲁宾斯坦的初次印象,是当时电台里介绍老柴的第一钢协,那时觉得这老头子不是个好伯乐。


我觉得鲁宾斯坦是对的。 因为我一直不喜欢老柴第一钢协。基本听不下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schen 发表

呵呵,记得以前确实把两位鲁宾斯坦搞混过。

前些时候发现了约翰菲尔德,后来在电台里又听到了两次,依样又买了两张CD。

算起来,约翰菲尔德比安东鲁宾斯坦早六十年。菲尔德是爱尔兰人,早年也是以神童身份闯荡欧洲,后来却是在俄国奠定了名声,并在俄国定居。菲尔德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一致青睐。 ......


菲尔德仅比鲁宾斯坦早60年,但却是两个时代的呵呵。前者是古典主义。——我翻译过他的生平,但一直没听过。
菲尔德钢琴协奏曲的确有名。他写过七部呢。但我从来没听过。跟鲁宾斯坦一样,他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也是在彼得堡。娶了个俄国老婆还找了个法国小蜜。

[jdai 编辑于 2008-10-07 19:3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702
主题: 8
帖子: 549
注册: 2003年6月
对鲁宾斯坦的初次印象,是当时电台里介绍老柴的第一钢协,那时觉得这老头子不是个好伯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702
主题: 8
帖子: 549
注册: 2003年6月
布鲁克纳的音乐是那种听一遍就容易上瘾的东东,不但是交响曲,还包括弥撒。

同样是奥地利的音乐家,马勒的交响曲一遍没听完就关掉了记得那个是索尔蒂指挥的。后来曾努力再次体验,稍微好些,主要是换成了海丁克指挥,但始终没有引起共鸣,所以现在很少听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4.987
主题: 166
帖子: 3945
注册: 2002年5月
NASOX 也有菲尔德的钢琴协奏曲,我比较喜欢,但好像不成体系。
很难找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音乐家中名字容易混淆的不少。施特劳斯家族和巴赫家族不说了。又比如俄国钢琴家里赫特和德国指挥家里赫特。奥地利钢琴家古尔达擅长贝多芬和莫扎特,而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则以巴赫出名。席夫,既可以指钢琴家,也可以指大提琴家。

至于鲁宾斯坦,多半人都知道阿瑟·鲁宾斯坦。注意他其实原籍波兰而不是俄国。

俄国另有 ......


呵呵,记得以前确实把两位鲁宾斯坦搞混过。

前些时候发现了约翰菲尔德,后来在电台里又听到了两次,依样又买了两张CD。

算起来,约翰菲尔德比安东鲁宾斯坦早六十年。菲尔德是爱尔兰人,早年也是以神童身份闯荡欧洲,后来却是在俄国奠定了名声,并在俄国定居。菲尔德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一致青睐。不但如此,他在俄国音乐界的地位也十分牢固,这一点看来他远比俄国本土后人鲁宾斯坦强。

菲尔德名留音乐史,主要原因是他发明了夜曲这一钢琴曲体裁,尽管如今人们提起夜曲第一想到的是肖邦。菲尔德和肖邦的共同点不止于夜曲 -- 两人的所有作品都离不开钢琴。可是,既生亮,何生瑜?紧接着他的同时代后生肖邦,光芒很快盖过了菲尔德,一直到现在。

这张约翰菲尔德的第七钢琴协奏曲,首演选在菲尔德离开巴黎三十年后凯旋之时,听众中就有肖邦。首演非常成功,但据说听完之后肖邦对这件作品并不以为然。

与菲尔德之前的第二、三钢琴协奏曲相比,这部第七明显不同。它比较独特,只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钢琴很晚才进入。如果说第二、第三让我感觉到莫札特,那么第七则时而让我想到贝多芬。

这张CD还收有菲尔德其他几部短小作品,其中一首Rondeau回旋曲才是让我买下这张CD的最初动机。这首曲子从电台里第一次听到时就将我击倒,其华丽舒展,美不可言。后来再一次次听,华丽的色彩渐渐褪去,代之以安详、温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布鲁克纳第七,是他最好听的一部曲子,特别耐听,听得越多越觉好听,第一第二乐章美不胜收。布鲁克纳交响乐常让人产生僵硬刺耳的初始印象,这时候要沉住气,尤其不要在第二乐章结束之前走神儿。


布鲁克纳第七的确非常好听,我手上现在只有Tintner指挥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的版本。虽然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算不上一流乐团,但表现极有水准。当时买来这张CD有一半原因是图Naxos的便宜价钱,那时对Naxos已很有信心。

Tintner采用的是Haas版本,第二乐章因而收敛很多,尽管瓦格纳仍然无处不在,但不刺耳,很平和。

Tintner撰写的CD内页说明书文笔和内容俱佳,使我对他的演绎又有了更深一层了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jdai兄的照片很漂亮,清澈透明中还带一点油润感。

我也有一张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学院乐团演奏的维瓦尔第,1991年于伦敦Abbey Road Studios数码录音(DDD),录音监听音箱为B&W,从我的B&W音箱里再现,若一言蔽之,就是清澈二字。

Decca L’Oiseau-Lyre出品的巴洛克音乐,从不让我失望。

偷懒,照例从Amazon抓一张图充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我把cd搁阳台上拍了一张照片。

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学院乐团演奏的维瓦尔第。也是环保装。六张碟。都是八十年代录音。
数码录音听古乐,效果特别清澈透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今晚香港管弦乐团将莅临本地演奏舒伯特《第五交响乐》和布鲁克纳《第七交响乐》。很想去,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去。跑出去听音乐会不如呆家里听唱片自在。不用跟本地达人雅士和衣香鬓影们摩肩接踵。

这两部曲子不常在国内演奏,窃以为非常值得一听。舒伯特第五交,我觉得是他最好的交响乐。第八《未完成》虽然名气大,但我觉得只有第一乐章主题好听,剩下的就是空架子。第五交真正是才华横溢,清新但不失轻浮,凝重但不失刻板,既莫扎特又贝多芬。

布鲁克纳第七,是他最好听的一部曲子,特别耐听,听得越多越觉好听,第一第二乐章美不胜收。布鲁克纳交响乐常让人产生僵硬刺耳的初始印象,这时候要沉住气,尤其不要在第二乐章结束之前走神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据说安东·鲁宾斯坦的模样长得很像贝多芬。他说话尖刻,大概也有点像贝多芬。早年以神童身份闯荡欧洲,颇得李斯特和肖邦赏识。后来进入柏林音乐学院,又得到门德尔松和迈耶贝尔的提点。然而神童期结束,他的转型并不顺利,加上父亲去世,经济上断了后盾,一下陷入窘境。只好在欧洲巡回演出和教授钢琴课为生。后来回到俄国,其音乐才华得到皇室的青睐,才重新松了一口气。

他和沙皇一家关系搞得不错。沙皇的姐姐尤其呵护和扶持他的艺术生涯。于是安东·鲁宾斯坦得以大展拳脚,创立了彼得堡音乐学院。这是俄国有史以来第一座专业音乐学校。从此俄罗斯神童们学习音乐不必再远赴德国。

然而此善举却惹恼了强力集团。尽管音乐学院在提升俄国音乐水准方面成就斐然,强力集团的五人帮依然指责鲁宾斯坦将纯洁的俄罗斯音乐弄得全盘西化。

鲁宾斯坦一辈子写了二十部歌剧,六部交响乐,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和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他和格林卡师出同门,都是德国音乐家西格弗里德·德恩的※※。只不过格林卡比他早12年。然而两个人走的不是一条路。

格林卡将西方技巧运用于俄罗斯作品。而鲁宾斯坦将俄罗斯素材点缀到纯粹舒曼式的音乐中。这直接导致鲁宾斯坦被人诟病“没有个性”。在那个年代,天才辈出。大家压根没心情关注一个缺乏个性的家伙。

尤其当鲁宾斯坦竟然亲手带出了柴可夫斯基这样的高徒,从此他就只有偏据一隅的份了。
[jdai 编辑于 2008-09-18 08:5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