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主题管理员:Jda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662 回帖:25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0.004
主题: 3
帖子: 2179
注册: 2004年11月
今晚大雨滂沱,窗外淅淅沥沥......好不安静.

一直希望有人个叫无名的人进来,喊一声"慢","圣灵兄,再抚一曲",然后"哄"一声向我残雪扑来,销去枪头,穿我腹腔,拿我枪头去逼近秦爷,完成更伟大的事业.......

我开始以为JDAI兄是,但现在看来,他不是,他外表象,但骨里头还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没有强烈的战意,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贪恋安逸的生活,沉迷靡靡之音,向外资产的温情面子,那就等于没有和那些强音碰撞的心力.

同时,这里也有和他一起的"沉默的同谋".

想想,如果当年那些安享和平富裕的欧洲人依然保留罗马的那种强烈的战意,就不会有※※※.如果※※※他身边没有沉默的同谋,也不会有纳粹.在人道和良知面前,他们选择了沉默,向魔鬼绶权.....于是,阳光不再明媚,大地一遍黑暗,在今天无论怎样都无法不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不能接受集中营的悲剧时,正义的他们,当日他们去哪了?---回答:上不了网,尤其雷雨之夜,MODEL不能开着,可能导致雷击.所以都在家听古典音乐.但懂美的音乐而不懂美的信念,这就是教化的结果?不,是音乐版本的后遗症.将音乐本质忘记,只追求感观享乐.

在无忌谈镜头谈完了,谈音响谈完了,谈音乐,也谈完了.空怀大志,孰知最后竟是孤独求败.正如当年离开那个坛一样.

没有无名在,那残雪也该融去....

哈哈,玩笑一下.

不过,俺确实不怎样来了.说是玩笑,其实也有真的成份,不想附庸风雅.而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和谐社会中去.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改造自己(的改口镜头),走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从VCD到高清,从朗朗到艺术大师之路)---又忍不住搞笑了一下.

8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schen 发表

Joshua Bell我不了解,不知道算不算偶像。即便算,如今做一个古典音乐偶像也够可怜的。前些时候※※※※※拿他作了一个试验,让他在华盛顿一个地铁站卖艺表演,结果上千人经过他跟前,竟没几个人停留和给钱。他拉的曲子中的第一首和最后一首是巴赫的恰空,是有些实力的。

惭愧,我至今还没听过Joshua Bell。

还是 ......


哈哈,我看过这报道,很耐人寻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Equatorer 发表
最近听了joshua bell版的冥思,流浪者之歌,幻想回旋曲,感觉很不错,此君属于偶像还是实力?长得似乎太帅了点。


Joshua Bell我不了解,不知道算不算偶像。即便算,如今做一个古典音乐偶像也够可怜的。前些时候※※※※※拿他作了一个试验,让他在华盛顿一个地铁站卖艺表演,结果上千人经过他跟前,竟没几个人停留和给钱。他拉的曲子中的第一首和最后一首是巴赫的恰空,是有些实力的。

惭愧,我至今还没听过Joshua Bell。

还是听猪兄和jdai兄继续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不好意思又插了那么多话。我很快结束。

jdai兄说得不错,古典音乐界新人辈出,我最近买的一批CD中有很多就是新人作品。前些时候读到一篇报道,十年前获英国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奖第一名的女中音杨光在获奖后很快淡出,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安心深造,如今复出歌坛后,势头看好。虽然唱歌和弹琴是两回事,而且杨光的生世背景也与众不同,但无疑她是有智慧的。如果她当年即急功近利,一定会有几年的风光,但专家的预见是不会超过五年。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显然是会引起人们好感的,不管你承认与否,这自然会影响群众对一个刚出道的年轻艺术家的评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不知schen兄是否听过七十年代的《翻身道情》录音。版本比较最直接的方式是先入为主。※※期间,西洋乐器的器乐曲本来就凤毛麟角,而钢琴曲比小提琴曲更少。十年间,总共加起来大概不到十首,倘若不计《黄河协奏曲》,凑起来还录不满一张CD。

如果听过那首七十年代版的《翻身道情》,还认为郎朗弹得好,那我就无话可说了。按我的理解,哪怕为了赶时髦,把它弄成布鲁斯,也比弄成塔兰泰拉要强。因为这首曲子本身旋律是摇曳的。至于为了电视晚会的热闹,要弹得热烈一点,于是快一点,那不啻于同意我昨天说的吗:浮躁。

关于朗朗,我说到此为止。明星多得很。笑到最后笑得最好。朗朗能不能继续走红,不是仅靠各位的善良祈愿就能实现的。我家隔壁以前住着一位小女孩,很喜欢芭蕾舞,也是学校文艺演出的红人。人见人爱,大家都希望她进入芭蕾舞团。可是业内专家看她做了几个动作,冷冷地说,不合适,这丫头以后会发胖的。后来这小女孩真的成了胖姑娘,老老实实考大学干别的行当去了。

即便不说※※※蓄势待发,还有女将陈萨呢,还有一大群苦练钢琴的小朋友呢。


我早知道我为朗朗的辩护是虚弱的。

jdai兄说的"浮躁"两字概括得好,现在很多场合的氛围及内在就是这两个字。我不是想接着说春节晚会就是浮躁,但结果是差不多。那样的晚会,要的是热闹、欢笑。眼泪只能是短暂的,安静是屏住呼吸的那种,最后期待的是喝彩。在这样一个晚会上安排一个古典音乐明星出场是不坏的主意,弹出来的曲子却也只能那样才最合适。

《翻身道情》的七十年代版,相信是听到过的,但我得坦白以前我对中国音乐尤其是革命音乐有一种逆反心理(现在没有了,呵呵),估记是这个缘故所以没什么印象,这也就等于没听过。但尽管没有比较,很显然这首曲子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弹得那么快。所以我对朗朗在唱片中会怎样弹比较好奇,我估计他不会一如既往地弹得飞快,但也许会做别的处理。唉,作曲家的一个不幸就是他的作品到头来还是落入他人之手,由他人演奏。

我直觉朗朗是很聪明的(还有他的父亲),我们在这里谈的一些问题恐怕他不会不懂,也许他自有想法和一个很好的人生计划。罢了,我管得太多了,这些事本与我无关。

我还是和以往一样,管他是谁,有兴趣就去听听他的音乐,没兴趣就不去理他。仅此而已。

现在上网和看杂志是我搜集信息的两大来源。最近一期英国留声机杂志将朗朗的《黄河之子》以及※※※的肖邦和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新唱片同时评为颇有份量的编辑选择(Editor's Choice),况且其中一位编辑是我比较熟悉信任的。我想,他们不至于完全盲目(或更准确地说,失聪)。 -- 呵呵,抵挡不住,寻找外援了。

我现在倒是不在乎朗朗的偶像作风。我唯一对朗朗爷俩不满的是他们过分地影响了许许多多苦练钢琴的小朋友和家长,可害苦了那些小朋友。譬如让很多人反感的朗朗的大师班,对大多数上课的小朋友们潜在的负面影响恐怕大于正面。我关心的这些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这事虽然也与我无关,但我忍不住抱不平,因为我也是从小孩过来的。

紧跟jdai兄。关于朗朗,我也说到此为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接受古典音乐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和观念的过程",这是我核心的思想之一.
这里说的接受,不是投降的意思.中国的读书人从来不需要向西方的骑士精神投降.这两者恰恰是东西文明核心所在,两大法宝.

接受,是从关联性上高度重视其背景及其一切的原由.并不是表面化的西化.这种接受,或者关注,一来从技术层面上明白西方音乐之所有这种发展的原因,其次,领会其感情和精神的诉求的根本出处.从而从他们的感情"习惯"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去看他们的内心.这种感受过程,是文化之旅的过程.也有利自己东方文化的转变和提升.并且明白今天的西方,并不是人人都会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戴金劳开BENZ,古典音乐这只"PP"其实不是他们都戴的.正如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去买LEICA一样.

所以,如果相对了解,那么,在技术层面上,起码我们不再无知地笑教堂里的宗教题材画很呆.因为它要服从上帝,再大师级去画,也只会那样画,但懂看的话,也就发现这些大师留了一手给人间.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复调时期那么多音乐作品的原因.在里面,其实不仅仅有宗教需要,宗教情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我懂一个常识:一个人吃饭多了,自然吃菜就少,一个人吃菜多了,自然吃饭就少.当然前提是每个人都一个肚子,而是肚量假设为一样.
所以,得到更多的饭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放弃了菜.
又或者,知道了自己少了菜.
又或者,是另一个人让了饭.
所以,获得资源的时候,是乐于去交换,不是自我循环.同时,和交换的人达成共识--不是施舍.为了这种健康性,建立了"大英贸易法",后来的经济学和国家关系,离岸惯例就是从这简单的人类需要这样才能生存的法则里发展出来的.这种法则对全球产生了极巨大的影响,今天的社会制度理论,各种运行就是它的孙子而已.甚至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巨大的顺差是件坏事.相反,狭隘的观念会觉得是件可喜的事,是自己居高临下的资本.
将我们的知识如同外汇储备那样,合理地储备,转化,继续交换是很好的.否则会带来知识通涨.并且体现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别人的逆差分担,就是将自己的环境美化.完成从知识精英转化为民族精英的历程,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总的来讲,网上谈论和交流音乐,相对比较虚,和摄影相比虚很多.因为作为摄影交流,如果是评图,可以上图,如果评镜,可以上镜头.都是硬打硬的,来不得花假.镜头评论也因此而吸引人.大家可以清晰地从镜头光学表现里看见此镜头的分辨率,锐利度,中心和边缘,大光圈下的描写力,高光控制和暗部表现.再就是感受影调和风格,色彩还原.再就是立体感,层次,过度.大家在信息对称下共同参与,大家同时看见图片.尽管GAMA有时不一定一致的灰度,基本不出大的出入.而音乐很抽象,就说同一版本,各自感受一经过言语,并且只能言语的时候,就各有斑窥管见,绳子尾巴各异.导致交流有难度,容易擦枪走火误伤.其实,音乐不需要太注重具体的解释,各有表诉,并且引去更宽阔的地带,可能容易交流些.否则就成为另一类的"炫技派",而远离文化对话,知识交流,心得互享的宗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当记者质疑马蒂斯"你这幅哪里是画,不就是几撇油彩吗",马说,"那至少您看见了我怎泼油彩".
换言之,如果带着古典审美到马蒂斯那里"找画"是找不到的,同样,带着看现实主义的习惯去魔幻里找情节也找不到.即使有,也不可能从情节了发现"福尔摩斯"式的有用线索.后浪漫的音乐也不提供这种"画面"和"情节".因为已经交给别的东西去表达了.否则就怎样也看不出它哪里象画.
但不是个个都是真的马蒂斯,很多是伪的,比如一些现代观念摄影,也许他就是真的马,也许是假的马.我经常在这真假之间迷糊,所以当看见谭盾在大庭广众敲石块的时候,我不知他是真马还是假马.但至少,看见新的形式.在阳光下,如果它是种子,就会发牙继续成长,如果是雪,自然会化掉.
曾经对一些产业有趣的现象进行过一切探讨,比如VCD,作为不成熟的压缩解码技术,并且DVD当时已经被研发出来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大胆的投产,可能无知者无畏的原因,也可能是特有的国情分析的结果.但作为一项对于专业人员眼里"弱智"的项目,却又实业家门和平民百姓一起硬是闯出一独特的市场出来,并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假马变真马的案例.这就是另一种朗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关于调性和不协的问题,以前写过一篇东东,很幼稚,水平不到高中,更加不到大专.不过也是以前的一些心得,转过来贴一下:

和朋友谈论关于古典音乐的调性发展※※--因为古典音乐其实也可以说是调性使用的发展史.想起一只靴子的故事:
有一个人,每晚要等楼上晚归的房东回家脱靴后才能入睡,因为如果不是那样,他将被楼上的脱靴落地的声音吵醒而不能再入睡失眠.每次他都完整地听完两声靴子落地声,然后才能安然放心入睡.但有一天,他只听到一只靴子落地的声音,于是他就等另一只靴子落地声,好等它响完后安然放心入睡,结果那另一只靴一直没有落地,他就一直等到天亮....

这故事可以用来比喻古典音乐中的调性的问题.至少在古典时期,古典音乐一直遵从中心调性的原则.音乐从某一大小调开始,到结束时,依然回到这一调上.如果不是这样处理的话,人们听起来就有种没有结束的感觉,就如那人只听到一只靴子落地,而没有听到另一只靴子落地的感受一样.

然后,后来的发展却发生只有一只靴子的事情.不知从哪个开始,主旋的发展在调性上不断转调移位,干脆就不回来开始的主调上.和弦的发展更加离谱,不协和弦反而成了主流,成为音色发展的一大特色.

如果继续将这个故事用来形容音乐发展的话,可以讲,两只靴子时期是音乐的古典时期和之前的音乐.后来楼上的房东不仅仅响两只靴子,还多响了一对鞋子,有点象高跟鞋那种.那就是说,房东开始有女朋友了.他开始浪漫了.音乐从古典进入了浪漫时期,楼下的失眠者开始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他要适宜两对鞋落地的声音.浪漫时期来了,音乐更多地发展着主旋的律动,也同时更多的和弦变化(那对高跟鞋).而且它们落地也变得不规律,但依然还是可以听完四只鞋都落完地,可以安然去睡.

但后来,你可能只听到一只靴子落地,一直到天亮,有时可能是有靴没有鞋,一只靴或者一只鞋.....这就是音乐已经离开了浪漫,进入不协阶段----也合情合理,感情不仅仅只有浪漫,久而久之,两人时不时就会不协调.

在不协的同时,音乐还有另一个主流在发展,就是民族音乐的开始,这在19世纪末就变得很主要的音乐.当楼下的人每晚不仅仅听到靴子鞋子,还听到满地乱跑的爪声,那么可以肯定,楼上的主人家里有只宠物了,也许是从乡下带回来的一只狗----民族的,乡土气息进入了古典音乐,加速了音乐在调性上的变化和发展.巴托克就是一例.

这个比如可以简单说明调性的作用----严格遵守调性,可以让人安然入睡.但不协的开始,首先来自多了一双高跟鞋,浪漫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但这仅仅是不协的开始,继续发展就是主和弦各自都不协,无调性.这种发展的结果是音色变化多端,大大扩展了音乐的空间,从乐思上,多了解决的办法.

从一只靴子开始,感受古典音乐的调性,以及结构的发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理解古典时期音乐风格和后期的浪漫之间的差别,其实可以从文学这边借营养.
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很感情,很动人,很有故事情节,文笔流畅,令人读得入迷.但它就是"平面"式的,如同古典时期的音乐(那样去使用和音和调性).转过头来,看马克西斯的<百年孤独>,您忽然发觉一切的文学(其实是固化在脑里的传统模式)被颠覆了.在茶花女那边是用感情打动您,但同一种感情诉求,在百年孤独这边,是一种"技术"而已,它用摆脱了古典和浪漫文学手法来表达,很轻松地体现感情,并且是立体地在思维里产生异常的张力和感受.而具体的行为,可能您找不到具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字眼,有的只是平缓的描述.从欧洲文学古典,现实,浪漫的发展线里,我们看见了古典音乐的影子,巴罗克---古典时期---浪漫.这阶段,这时期,这些"作者'用情节,小说结构,丰富的描写词汇和组合能力,带来一种吸引人,激动人的故事,并感受故事背后的含义.而魔幻小说,对着一切,都不用了.于是,音乐进入另一阶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音乐家看音乐家是不同我们看音乐家.
所以,勃拉姆斯会在李斯特面前打磕睡,他感觉李兄用"无极"式电脑画面加帅哥面孔在逗MM们开心和惊讶的方式很幼稚,不符合他的身份,估计巴托克也会在贝多芬面前打磕睡,大调的行进如此狼狈,无法超离控制下还营造"激动人心"的情感.正如维特根斯坦感觉哲学家用很多哲学词汇表达哲理,而不是用词汇本身的哲理含义来表达哲学思维那样.当JAZZ不可复制式的现场即兴蕴涵更多的古典不能表达的情绪时,欧洲开始接受了戴维斯.继续发展着的事情是:是看演员,还是看导演手法,看电影语言.
<<地下>告诉我们,其实两这都很好看.看你怎看.你可以一直在<地下>来猜想上面还天天打仗,还需要你每天为上面的革命作出贡献.也可以在上面的军火商一样,为了利润,不停地"推出"革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圣灵兄,那句话是指我自己,我就是外行,他老装陷阱给我。其次,有意“激”他,他是越战越勇,越强俞强之人,不然怎做当年斑主?三,其实,也包含我对音乐的一些不同理解:

音乐欣赏,应该多维,比如电影,有人从电影院一出来,就说,罗伯特真太NB,把这浪人演活了。又有人出来,只字不提演员,只是说,导演在手法上有新的语言贡献。。。。

其实,古典音乐之所以有活力,不仅仅来自”音乐“本身赋予它的先天美丽,也来自其独有的”词汇结构“下的”语言“方式。

记得这么一句话:

巴罗克时期的不协,没有准备,也没有解决。
古典时期的不协,有准备,没有解决。
前浪漫时期的不协,有准备,也有解决。
后浪漫时期,本身就是因不协而来,根本不考虑解决。

这就是音乐的”导演们“所使用的手法的总体描写。其实就是”古典音乐”的代名词。我们可以很喜欢欣赏演员来解读电影,但更重要的,如果不单是过把瘾,而是真长期过瘾,必然要更关注古典音乐的自身特有的语言词汇。

从接受伯来斯特利纳的复调建议开始,音乐进入调性和和音的实际运用之中直到现在,整个过程漫长,但其实就是这简单的两者的演变过程,对它们的理解,使用,导致所谓复调,巴罗克,古典时期,浪漫,后浪漫,第二维也纳乐派。。。

从电影这比如中,可以知道,真正要了解电影发展,要大视野去理解电影本质艺术所在,必然对电影手法更多了解,不可能单从演员来着手分析。

那么,版本的深入,其实就是电影里对演员的迷醉。并不是真正从电影艺术的本质上展开。当然,非常同意对音乐的欣赏确实从具体的演绎里感受是极重要要的,因为失败的演技是会将一切电影手法都丧失和破坏。

我特别留意各人各地的一些音乐理解,发觉,版本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具体形态。事实上,这里构成的原因复杂。但如果总一味如此在“演员”的演技上单一地理解和谈论音乐,那么这种评论一定没有深度的。是对爱好者少启发性的。不利于繁荣音乐,最后,只成为少数’特权者“的享受。这是”可怕“的门槛。因为他们用这种是否了解“版本”的资格来去留期望获得平民参与的人。从而堵截通向真正美化净化我们灵魂之路。我是彻底和这种“贵族”断裂认同的。

音乐在今天,已经成功地解放了调性和和音,这种过程相当艰难。在贝多芬手里解决不了的,后来的解决了。无论“命运”多雄壮强悍有力,都无法解决“调性和音平面化”的局面,显然,它们已经将贝多芬牢牢的捆绑,知道在第九里彻底“投降”,而这些,爱后来的浪漫不协和无调了解放了。当威尔帝沉醉于他的意式歌剧,坚持用歌唱(咏叹)来表达戏剧性感情,用对白和对白式唱词交代剧情进展这传统的手法时,但华格纳试图将此变成用统一的歌唱来兼顾时,可能贝尔格已经成功将这些全部交给无调和不协来解决。这就是音乐语言本质的进步带来的音乐性,而不是演员带来的感染力。不需要版本,就可以从不同的安排中,从对“调性,和弦”的手法中感受更新的音乐情感,正如黑客帝国的电影语言那样从新冲击你对电影的理解。带来时代的新体验。

更广阔的思维,视野,更大框架去把握事物,更立体和多维思考,不※※威,不唯主流。引近新鲜空气,如何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俺从此只应答具体的音乐话题,不谈抽象逻辑,不搞大专辩论会。



[jdai 编辑于 2007-06-09 20:3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JDAI兄很多观点在总体上合理的情况下,我就基本作为全对来接受,然后希望继续下一个话题,获得更有意义的探讨,并不在乎真高低,在什么地方高,在什么地方低,我很清楚的.

用"瑞星漏洞扫描方式"扫一下,就会发现DAI总文字里有很多漏洞,很多是致命的,容易误导外行.当然,我也经常同样用一样的方式误导我的外行门,还有LEE ......

圣灵兄,有请,多赐教,您先出题目,三天之内各自自由攻击对方,表达观点.好不好?


哈哈,猪兄这几日格外显得意气风发呀!首先声明,俺对于这几天的争论的确很是留心,这种富有智慧的文字碰撞叫俺获益良多。由于在下确实孤陋,实在无可置喙处,故没有自曝其短,以自我的疏浅搅扰,绝非有悠然作壁上观之意。在俺看来,两位都是各领风骚的高人雅士,双方的高论虽很个人化,但也都是理据坚实,未可言为偏见。本人的态度基本属于骑墙,未敢有云泥之判。虽蒙猪兄抬举,但所谓出题之举,实不敢当。非为害怕被猪兄摧枯拉朽,丧失三分颜面,而是实在没有功力领教猪兄的本领。俺很希望两位继续深入的探讨,从锋芒相对之处展现思想的灵光!惟猪兄有一语,在下不敢苟同,即所谓“发现DAI总文字里有很多漏洞,很多是致命的,容易误导外行”之语。我们能误导别人吗?我们有能力误导别人吗?是否只有向大家传达“颠扑不破的真理”才能避免所谓的误导呢?俺虽愚驽,也实在不能认可。本人以为,只有向大家自由传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人们才能有效地避免被误导的可能。而在现今的社会中,人们脆弱的头脑,在受到奴性的成见和习惯的制约后,更应该领悟社会的多样性和思想的无限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圣灵兄见笑。关于网上讨论,我以前的经历是,不吵架容易冷清,吵架容易失控。平衡很难掌握。好比现在媒体炒作明星,最常用伎俩是制造绯闻和纠纷,吸引大家关注。但是炒作绯闻比较冒险,弄得不好,非但不能名声大噪,反而名声大臭。

我以前在别处做斑竹,如果一门心思谈唱片,没人应和,点击率也低。如果找个事端闹起 ......

哈哈,两位老兄的小争论不能算吵架。依俺看来,两位本来属于互补的类型,猪兄的广博与jdai的深邃恰成合璧。在下从两位的文字上获得许多教益,增添了许多乐趣。音乐欣赏固然是很个人的事情,但一味个人下去,也许就是无理可讲,因为音乐到底有其基本的社会属性,彻底游离于这种社会属性以外实际上就没有音乐可言了。当然,如果把所谓的社会化的成分无限放大,挤压音乐中的精神因素到无地自容的程度,音乐也就没有意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JDAI兄很多观点在总体上合理的情况下,我就基本作为全对来接受,然后希望继续下一个话题,获得更有意义的探讨,并不在乎真高低,在什么地方高,在什么地方低,我很清楚的.

用"瑞星漏洞扫描方式"扫一下,就会发现DAI总文字里有很多漏洞,很多是致命的,容易误到外行.当然,我也经常同样用一样的方式误导我的外行门,还有LEE兄之类的DX.

有人很不情愿看见"朗朗们"既会喝红酒也懂看歌剧,宁愿放弃一样,让他们非常懂"红酒",但决定不承认和接受他们也懂歌剧,因为这太令人绝望,事实上,朗朗们已经开始在欣赏歌剧了,已经走在拦在前面的人的前面.事实上,至今为止,没有什么让朗朗们惊喜过,至少除了红酒之外,没有可以称为可以和红酒那样迷人的歌剧评述文章出现过.当然,当朗朗们不再喜欢标题化理解音乐,不再拘泥于过于固化的情感,重新将一首钢琴奏鸣曲按它本来曲式的面目提高了速度之后,至少,他不再给人"又是那首曲"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属于他自己独有的理解而弹出来的.但可怕的否定就是那样从这里开始....但借这否定背后,恰恰我看见了真正的朗朗.如果他不改变这首曲的节奏速度,可能他还不是真正的朗朗,一首钢琴曲不可能不允许改"速度",同是平均率,其不同版本相差悬殊(20分),原因就是,用改变节拍时值提速,是常事.但我宁愿相信他的曲子变成罗马尼亚山地舞曲,我希望这种感觉出现在朗朗身上,事实上,这不是一回事,速度和变奏不是一回事.
这是比喻.

我非常欣赏对手的正面攻击,一起和对手在流血的时候分享共同的和敌对的观点里面隐藏的只有他们才能感应的那种智慧.

好了,DAI兄,以上是今天的投稿.不过我有建议,或者是我的决定,我们之间暂时休战,因为我想挑战另一位老师:圣灵兄.

圣灵兄,有请,多赐教,您先出题目,三天之内各自自由攻击对方,表达观点.好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32
主题: 17
帖子: 2087
注册: 2005年12月
丢了几个字。。
各位对朗朗dvd中的大师班怎么看?我觉得挺可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32
主题: 17
帖子: 2087
注册: 2005年12月
睡了一大觉起来,发现多了一场葭萌关张飞挑灯斗马超的精彩大戏。
看过朗朗卡内基和黄河之子的dvd,觉得他匠气也罢,做作也罢,肯定还是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的,比起国内多数的这点上我倾向于猪大虾的观点。
  同样,比较过波切利的普契尼,维尔第专辑和三高的演绎版本,觉得音质各有偏好(我比较喜欢波切利清亮的音质),但在情感上显然还是三高较老练一些。尤其是我很喜欢的假面舞会中的一段《Di tu se fedele》,感觉如果说帕瓦罗蒂的演绎像是醇厚的白酒,波切利则是很爽口的啤酒。至于新冒出来的josh groban, russel watson之类更是充其量雪碧可乐之类。
  像我这样尚沉迷于俄罗斯派作曲家华丽多变的旋律中的初级菜鸟,还没什么资格谈版本的,不过仍然觉得现在很多的跨界,偶像派古典演奏者存在自有其价值,至少对引外行入门还是很有作用吧。比如我想让一些同学入行就从josh groban,※※※之类的小生开始:)
  最近听了joshua bell版的冥思,流浪者之歌,幻想回旋曲,感觉很不错,此君属于偶像还是实力?长得似乎太帅了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圣灵的目光 发表
探讨很有意义,如果更自然、平和一些就更有雅趣了!


圣灵兄见笑。关于网上讨论,我以前的经历是,不吵架容易冷清,吵架容易失控。平衡很难掌握。好比现在媒体炒作明星,最常用伎俩是制造绯闻和纠纷,吸引大家关注。但是炒作绯闻比较冒险,弄得不好,非但不能名声大噪,反而名声大臭。

我以前在别处做斑竹,如果一门心思谈唱片,没人应和,点击率也低。如果找个事端闹起来,全国各地的高手都浮出水面迎战了。这是最佳状态,火花四溅,大家都有收获。

最糟的就是,引来一些平时不怎么听音乐,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贩卖网上传闻和媒体信息,吵起架来劲头十足的马甲。然后场面就失控了。即便如此,那时候我还是坚持不删帖。

听音乐始终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原本不必拿到网上来展览和品评。无奈古典音乐太深奥,国内音乐资源也贫乏,所以才有网上论坛的存在。但是现实中,我既不喜欢跟他人坐在一起听音乐,也不喜欢跟人谈音乐。我共事的环境中,身边就有几个德国同事,经常吃饭聊天,但我没说过我喜欢听他们国家的老古董,也从来不问他们,德国人对勃拉姆斯是否依然热衷,有多少人听过柏林爱乐音乐会。他们不知道身边还长期潜伏着这么一个对德国古典音乐知道的恐怕不比他们少的中国人。

我自说自话,试图矫正老猪的几个观念。然后很快找个台阶下去,休息休息。毕竟还是应该多听,少说。如果有空,翻译几篇唱片说明书或者国外网友的帖子上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有时我发现,已经出现了这么一种倾向:就是不认新人,不接受新东西,不面对事实,不为新的人机会,不给他们让座,----如期说这种属于捍卫真理,毋宁说是恐慌和自卑.

面对新人海菲兹的出现,老克说,我该失业了,大家去听他的吧.---我们无从知道这话的真假(※※从来不确立真假,只确立意图).但如果可以借来形容一下当即乐坛.....各种坛,试问,谁是老克?有老克吗?

我喜欢给新的东西机会,无论什么,观点也罢,事物也罢,总先肯定一下.


原文由 猪头唛 发表
今天,无论朗朗也罢,李弟也罢,都不成熟,正因为不成熟,等于大有发展余地前途.DAI总,为什么不给他们蓝笔,不给他们机会?难道质疑了才代表自己有眼光和水平.可以批评,但批评的方式是:又比昨天好些了.这样的鼓励也是批评,不好吗?


好像这个论坛里,只有我对新人新作新唱片鼓吹的最起劲吧?我天天动员你们别守着几十年前的黑胶不放,要打开眼界,多听听新出版的激光唱片,多关注新指挥,多接触浪漫派之后的现代音乐,别只是惦记着富特文格勒和老版的RCA。

我在无忌也早就说过,二战以后到今天,歌剧男高音女高音还有小提琴水准比以前衰落了,但是管弦乐团/指挥家/唱片制作,反而比战前水平更高了,数量也更多了。钢琴家也是层出不穷,完全不是濒危动物。郎朗,他面临的竞争激烈得很呢。如果没有实力和底蕴的补充,三板斧很快就耍完了。

新人需要的不是鼓励,而是激励。鲁迅早就提出过,不要“捧杀”新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不知schen兄是否听过七十年代的《翻身道情》录音。版本比较最直接的方式是先入为主。※※期间,西洋乐器的器乐曲本来就凤毛麟角,而钢琴曲比小提琴曲更少。十年间,总共加起来大概不到十首,倘若不计《黄河协奏曲》,凑起来还录不满一张CD。

如果听过那首七十年代版的《翻身道情》,还认为郎朗弹得好,那我就无话可说了。按我的理解,哪怕为了赶时髦,把它弄成布鲁斯,也比弄成塔兰泰拉要强。因为这首曲子本身旋律是摇曳的。至于为了电视晚会的热闹,要弹得热烈一点,于是快一点,那不啻于同意我昨天说的吗:浮躁

关于朗朗,我说到此为止。明星多得很。笑到最后笑得最好。朗朗能不能继续走红,不是仅靠各位的善良祈愿就能实现的。我家隔壁以前住着一位小女孩,很喜欢芭蕾舞,也是学校文艺演出的红人。人见人爱,大家都希望她进入芭蕾舞团。可是业内专家看她做了几个动作,冷冷地说,不合适,这丫头以后会发胖的。后来这小女孩真的成了胖姑娘,老老实实考大学干别的行当去了。

即便不说※※※蓄势待发,还有女将陈萨呢,还有一大群苦练钢琴的小朋友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423
主题: 6
帖子: 7327
注册: 2006年1月
探讨很有意义,如果更自然、平和一些就更有雅趣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听jdai兄和猪兄精彩辩论很受益,那种思想火花的碰撞有现场录音感,并且有胆味。

趁着各位深夜休息的时候插几句话。我主要想为朗朗“争辩”两句。其实他的演奏我只听过和看过春节晚会上的那个《翻身道情》。我对他一直没兴趣,但是这里的热烈讨论和最近在其他地方读到的评论(可以说无处不在,不由得你不看)使我产生了好奇。几分钟前刚刚订购了他的新唱片《黄河之子》,为他唱片销量做出了直接的贡献。等我收到听了之后,如果还有勇气,会在这里跟各位汇报听后感。

现在想想春节晚会上那个《翻身道情》的演绎问题,我觉得主要是选曲不当(尽管其喜庆气氛是合适的),给演奏者出难题。说实话,当时看电视的时候我很不喜欢这段节目。但如果朗朗弹得慢一点有“内容”一点是否会好一些?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以为在那样一个晚会上演奏这段曲子,朗朗的炫技式速度可能是最恰当的,要的就是那个热闹。(其他类似晚会甚至类似音乐会上的类似节目,譬如《拉德茨基进行曲》,都是这么回事。)

这首曲子《黄河之子》里也有,还没听过。我在想,在这样的一个概念的唱片里,他应该怎样弹才最合适?

话说回来,朗朗毕竟还是为了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的,哪怕是间接的也好。很多人不是都在抱怨古典音乐听众少,唱片公司不起劲么?

说到版本,我要感谢无忌,在这里我学到很多,譬如这个帖子,jdai兄的其他几个帖子,柳叶刀兄的巴赫音乐帖子,以及罗德琴科兄的帖子等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哈哈,好文字.
我也是见话说话,见字打字,错漏百出,也是"管他呢"那样处理掉---正如许多指挥一样(猜的).

您这两篇文字没有什么具体攻击性,没有进攻的欲望,离我期待的有点远(包括坐沙发的兄弟估计也白熬夜了),不过,我也说几句:

我没有指责别人习惯的意思,其一,我说一般爱好者不适合陷入版本,二,版本研究需要资源(.....N种),三,资深的另当别论,四,我自己也有"版本",就是先入为主.

但我也肯定地说,不懂音乐而先去版本,是邪门歪道,这个"不懂"怎定义?很难.不去定义了,爱谁是谁....

正如音响里的一些偏门玩法,没到一定水平和档次,不要搞那些东西一样.

关于您一系列的"匠气",和我说"不懂音乐"的"不懂"是一样的,都没法量化和界定的.但都会明白您的意思.

您说的巴博伦(就是小杜MM的丈夫吧),我同意您的说法,他还是用外表化的演绎来演奏,包括年轻时和老年时,在指挥介绍的一些资料里,我看过他年轻时的指挥和钢琴演奏.也看过现在的指挥和演奏.激情化一直没有改.但会不会我们又看见只是一种表面呢?我也学您说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懂看了?---不知道,管他呢.

如果讲气定神闲,老富是一类,看他指挥什么,都不显山露水,唯有目光如炬,用眼神去安排每细节的处理.----又一次证明看DVD听音乐的好处

至于怎样的演绎才是不匠气,怎样的版本才是好版本,其实和每个人综合的原因也有关,不纯粹是外在因素.因为所有的都在"对号入座"形成的.

但祈望统一性地一起地否定谁,不必要,不合理.我之所以以朗朗来说话,是带有一种更高于音乐的目的.事实上,有时我发现,已经出现了这么一种倾向:就是不认新人,不接受新东西,不面对事实,不为新的人机会,不给他们让座,----如期说这种属于捍卫真理,毋宁说是恐慌和自卑.

面对新人海菲兹的出现,老克说,我该失业了,大家去听他的吧.---我们无从知道这话的真假(※※从来不确立真假,只确立意图).但如果可以借来形容一下当即乐坛.....各种坛,试问,谁是老克?有老克吗?

我喜欢给新的东西机会,无论什么,观点也罢,事物也罢,总先肯定一下.记得我有个故事:

上帝给了老师两种颜色的笔,一支蓝,一支红.有些老师很快就将红笔用完,因为他总是对学生说,"怎么还那么差".但也有一些老师根本不用红笔,因为他总是说:"您比上一次又好了些,继续努力吧".

于是,给红笔批得多的人,慢慢自暴自弃,失去信心,于是慢慢真的就如红笔说的那样"还是那么差'.
而得到蓝笔批示的学生,自信一天天起来,终于,他真的好起来.

前者,在监狱里很多,因为他们小时候给红笔批得多.
后者,在社会上层多,因为他们小时候得带蓝笔批得多.

"俄迪修斯"效应是经济上一说法,其实来自古希腊神话,故事不去详细说了.它的意思是,事物会按人们想得到的或者预期的(恰恰是不想要的恐惧的)而来.

这种预期导致经济正常失效.

其实,社会文化也会这样的.

今天,无论朗朗也罢,李弟也罢,都不成熟,正因为不成熟,等于大有发展余地前途.DAI总,为什么不给他们蓝笔,不给他们机会?难道质疑了才代表自己有眼光和水平.可以批评,但批评的方式是:又比昨天好些了.这样的鼓励也是批评,不好吗?

其实,企业里上下关系也是如此安排好.

扯远了.爱谁是谁.管他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郎朗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所有技术型选手的危险,就是匠气。匠气是很难界定的概念,但是一定存在。因为有匠气的讲究,所以酒吧歌手容易做,唱片公司歌手就不容易做。即便做了唱片公司歌手,能不能成为经典歌手,又需要额外的造化眷顾。

好比大家都喜欢跟学生妹谈恋爱,而难得真心喜欢上烟花女子。区别职业化与纯真气质,在情场老手不是难事,在听音乐方面有时候很难区别。老年的巴伦博伊姆弹钢琴时已经相当匠气,用惯性冒充激情,但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他的大师风范、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匠气如何区别?在我看来,只要看看他在演奏返场曲时是不是速度太快,譬如郎朗的《翻身道情》那么快。或者看看大多数指挥在《拉德茨基进行曲》时的身体姿态好了。

我相信很多大腕在指挥贝多芬《命运》时也会难免带上匠气。譬如前年埃申巴赫率领巴黎管弦乐团在广州的表现。太油了,太熟了,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也难怪。酒吧歌手年复一一年唱着同一首歌,够他痛苦的了。

郎朗一年要演奏两百多场,生活几乎象流水线工人那么乏味吧。把《翻身道情》弹得快了一点,似乎也有情有可原。如果梅纽因甚至莫扎特活在今天,大演出小演出都被电视台跟踪,不定会得到多少额外的恶评呢。

但是听众难得掏腰包买你一张唱片,期待听到最好的演绎,似乎也是合理要求。千万别让人觉得你匠气。

不过郎朗在卡内基音乐厅的DVD,实在又把匠气露出来了。这回不说他弹得太快,而说他弹得太慢。无论李斯特再抒情,如果刻意表演浪漫,匠气就出来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谁说版本比较无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我现在打字比过去快,所以话也比当年在别处作斑竹还多。有时候难免海天糊地神侃,无奈白纸黑字,说了错话赖也赖不掉,所以干脆爱谁谁。倘若倒退二十年,也许适合做摇滚歌手。

“爱谁谁去”,这是摇滚乐的核心价值。此话我是在电视里看到歌手比赛评委说的。似乎深得我心。其实现代音乐,哪怕冠之以古典名衔,也有爱谁谁的特质。所以先锋派音乐比古典主义冷漠,不优美。

不过上网,口气可以爱谁谁,观点却不能爱谁谁。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每个人都有价值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英明的。争辩争吵在所难免,但是诸位,最好不要否定他人的习惯。否则就会争论起来。别人喜欢钻研唱片版本,哪怕劳心劳力,得不偿失,也不能因此评说,这些人“远离音乐”。

其实老猪再怎样贬低研究版本的意义,也跟我本人无关。因为我向以在冷门音乐方面猎奇贪多求全为荣,而不是以研究名曲版本为标志。别人听了无数个贝多芬《英雄》,我却听了很多国内少见的菲利普·格拉斯。老猪的说法容易被人钻空子的地方,在于用了否定口吻。版本研究不是舍本逐末,不是远离音乐,而是细嚼慢咽和字斟句酌。我说这些不是为我本人辩解,因为我虽然对版本略知一二,却不是版本高手。我只是代替那些研究版本的其他人鸣冤叫屈。

有些事情,说法略作变化,意思大不一样。譬如,我可以说不喜欢瓦格纳,但不能说瓦格纳没价值。因为也许我压根儿还没弄明白瓦格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错了。那场演出在北京,面对的是清一色同胞。我在电视节目里看的。

即便按西方标准,这首曲子也弹得油腔滑调,匠气十足。

《翻身道情》原歌曲就很快。到了中国民歌的极限。然而毕竟也有忆苦思甜的部分,可以略略让歌者松一口气,让听众也松一下神经。郎朗居然居然···弹得比罗马尼亚的霍拉舞曲还要快。倘若他还 ......


首先很专业的解释,佩服.

其次,同意您的评论.

三,我的"朗朗"观其核心不是说他现在怎样好,是代表一种未来的现象并且是会向好的一面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JDAI兄发力了,请继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061
主题: 66
帖子: 6052
注册: 2004年2月
在音响那边,我比较郁闷的是大家(可能是)对经典器材的不了解和少接触,基本目光受了现代器材左右,所有的音响思维都建立在现代器材接触的经验上,导致这种思维失去很重要的参照和更带来音乐质感的可能.

如果一个人,没有玩过L39口的旁轴镜头,他说他懂LEICA,我怀疑.
如果一个人没有全面了解各种版本,包括之前单声,说知道版本,我表示怀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