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音乐CD的刻录技术和心得交流 [主题管理员:小虫]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9508 回帖:35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061
主题: 252
帖子: 2223
注册: 2003年3月
原文由 tataa 发表

咱只知道拿现成盘来放,软件刻录那是两眼一抹黑呀


靠,的确,你们前面谈的多是读,
我那只是写,
但要原盘拷贝,还是要经过我说的那一步,所以原盘拷贝是得不到二进制相同的结果的(仅是我的实践经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较瘦 发表
嘿,没看出来,tataa还是这方面的专家,
那,我的那个问题能解答了吗?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35859

咱只知道拿现成盘来放,软件刻录那是两眼一抹黑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61
主题: 252
帖子: 2223
注册: 2003年3月
嘿,没看出来,tataa还是这方面的专家,
那,我的那个问题能解答了吗?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3585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RSPC是比CIRC厉害噢,可是CIRC还是起到了错误纠正的噢~~

去看看IEC908,http://www_ee_washington_edu/conselec/CE/kuhn/cdmulti/95x7/iec908.htm
CD-Audio是有c2纠错的。

音乐CD是有c1/c2纠错的,但是这只是帧级的,仍然有C2不能纠正的错误(比如一个或几个帧missing了),那时就需要扇区级的纠错。遗憾的是,音乐cd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556
主题: 54
帖子: 736
注册: 2004年12月
查了查做了点功课,不知曰的对不对。大部分搜来的
由于CD-DA盘的原始误码率较高(约10-4),须要采用纠错能力很强的交叉交插里德/索洛蒙码(Cross-Interleaved Read-Solomon Code,CIRC)进行纠错。因此,每帧有2×4字节的错误校正码分别放在中间和末端,称为Q校验码和P校验码,P校验是由(32,28)RS码生成的校验码;Q校验是由(28,24)RS码生成的校验码。有关错误校正的介绍,请看[8]。
CD盘上的98帧组成一个扇区(sector)。光道(track)上1个扇区有3234字节,即
2352个声音数据 +2 ´ 392个EDC/ECC字节 +98个控制字节=3234字节

它 的结构如下:见附图。不知道怎么弄到中间
共3234字节

用户数据
2352=98 ´ (2 ´ 12)字节
第二层EDC/ECC
392个字
第一层EDC/ECC
392个字
控制字节
98字节

由此可见CD音频不但有校验码,而且有好几层.

但是音 频 数 据 不 像 其 他 计 算 机 数 据( 如 程 序 文 件) 那 样 对 错 误 具 有 极 大 的 敏 感 性( 一 般 对 误 码 具 敏 感 性 的 数 据 不 能 容 忍1 比 特 的 错 误), 因 此 每 扇 区 的2352 个 字 节 无 需 额 外 的 检 错 纠 错 的 开 销, 均 可 用 来 存 放 音 频 数 据
这段想必是黄皮书中制定的CD-ROM Mode 2.

CD-ROM Mode 2把Red Book中的2352字节的用户数据重新定义为:
2352字节
同步字节
12字节
扇区地址
4字节
用户数据
2336字节
而在CD-ROM Mode 1把Red Book中的2352字节的用户数据重新定义为:
2352字节
同步字节
12字节
扇区地址
4字节
用户数据
2048字节
EDC
4字节
未用
8字节
ECC
276字节

因此CD-ROM Mode 2与CD-ROM Mode 1相比,存储的用户数据多14%,但是由于没有错误检测和错误校正码,因此在这种方式中,用户数据的误码率比Mode 1中的误码率要高。声音数据、静态图像或电视图像数据一般都采用Mode 2来储存.
下面有一段是摘自"错误检测与校正"的引言部分:
/*
光盘、磁盘和磁带一类的数据记录媒体一样,由于盘的制作材料的性能、盘制造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驱动器的性能以及使用不当等诸多原因,从盘上读出的数据不可能完全正确。据有关厂家的测试和统计,一片未使用过的只读光盘,某原始误码率约为3×10-4;沾有指纹的盘的误码率约为6×10-4;有伤痕的盘的误码率约为5×10-3。针对这种情况,激光盘存储器采用了功能强大的错误码检测和纠正措施。采用的具体对策归纳起来有三种:

(1) 错误检测:采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检测读出数据是否有错。

(2) 错误校正码: 采用里德-索洛蒙码(Reed-Solomon Code),简称为RS码,进行纠错。RS码被认为是性能很好的纠错码。

(3) 交叉交插里德-索洛蒙码CIRC(Cross 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 这个码的含义可理解为在用RS编译码前后,对数据进行交插处理和交叉处理。
*/

我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存在音质的差异了.虽然都采用了校验码,但读光盘跟网络传输不同,网络传输如果发现数据有误,可以重传,而光盘读错了就读错了(多读几遍,然后对01四舍五入可能提高正确率),唯一弥补的办法就是进行纠错,但纠错并不是100%的.由于好的光驱读入的差错bit较少,所以最后结果的错误率也较少.因而导致最终音质的差异.

这回明白了,通常的音频、视频是按照mode2模式来存贮的,省略了一些校验信息,所以数据量容量要大一些。那么选择好的CD,好的刻录机以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存贮音轨是否就可以尽可能的还原原有音频信号。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原版盘的格式是Mode2取消校验很多校验信息的话,再好的CD机读数据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要大很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原版咕咚 发表

坑点间距不匀或者回放的机器转速不匀的话,只要不积累偏差造成jitter ,对回放没影响,cd player 也有缓存的,更不用说 cdrom了,回放的时候每一帧都会按顺序以red book规定的速率放出,不会因为转速不匀导致有的帧放得快有的帧拖后,这和密纹唱片不一样


普通消费级别的CD机还没有资格讲jitter的问题,因为其它的问题严重得多得多,爆音不是JITTER引起的,是其它更严重的错误引起的,普通CD机光头读出端的信号噪声比就很低,0不是0,可能是0。45,  1也不是1可能是0。55,后面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搞不好
jitter是高级CD机才讲究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tataa 发表

你确实需要好好补补课了。啥转速不匀啊,实话告你吧,很多万元级别的进口CD唱机用的就是电脑里的那种转盘。jitter的关键在于时基,就是你得知道那一串0到底是4个还是5个。※※这点说得很对,晶振很重要,因为唱机解码用的时基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要补课的是你,你应该好好看看红皮书先,看看 audio cd 到底有没有纠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tataa 发表

这个就是CIRC(Cross Interleaved Read-Solomon Code)。CIRC是给每一帧进行校验的编码。数据盘用了RSPC(Reed-Solomon Product-like Code)解码。RSPC是给数据扇区进行校验的编码,能够对某些帧级c2错误进行纠正。普通的CD-Audio播放机是不会有RSPC解码器(Decoder)的


RSPC是比CIRC厉害噢,可是CIRC还是起到了错误纠正的噢~~

去看看IEC908,http://www_ee_washington_edu/conselec/CE/kuhn/cdmulti/95x7/iec908.htm
CD-Audio是有c2纠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原版咕咚 发表

坑点间距不匀或者回放的机器转速不匀的话,只要不积累偏差造成jitter ,对回放没影响,cd player 也有缓存的,更不用说 cdrom了,回放的时候每一帧都会按顺序以red book规定的速率放出,不会因为转速不匀导致有的帧放得快有的帧拖后,这和密纹唱片不一样

你确实需要好好补补课了。啥转速不匀啊,实话告你吧,很多万元级别的进口CD唱机用的就是电脑里的那种转盘。jitter的关键在于时基,就是你得知道那一串0到底是4个还是5个。※※这点说得很对,晶振很重要,因为唱机解码用的时基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zda111 发表

不对。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有差异的。
比如,我说:“你好吗?”三个字,正常语速,大家听的很正常。
但是,我拖慢调:“你——好——吗——?”还是三个字,但是有差异。

好的CD机,转速很稳,所以数据分布很均匀。如同唱片一样,转速均匀对音乐CD是很重要的。当然对游戏光盘软件光盘就无所谓了。


坑点间距不匀或者回放的机器转速不匀的话,只要不积累偏差造成jitter ,对回放没影响,cd player 也有缓存的,更不用说 cdrom了,回放的时候每一帧都会按顺序以red book规定的速率放出,不会因为转速不匀导致有的帧放得快有的帧拖后,这和密纹唱片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原版咕咚 发表
有一点可以肯定,CD 有良好的校验和纠错机制,正版CD每次读出来的内容都应该是一样的,否则您的机器直接扔掉就对了。
对于刻录的CD,只要用心做,可以做到一模一样,防盗版用的cdrom加密不算。

你确实可以把机器直接扔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人中白 发表
咱们假设一下
假如CD没有很好的校验,那末有一点可以确定,正版的cd每次读出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原样,对吧。
哪相对于刻录的CD盘,反正都不能保证是原样的。
哪就无所谓正版与盗版啦。
结论正确否

如果你认定你一辈子不会用好的唱机,那确实无所谓的。正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zda111 发表
如果你使用较好的刻录机比如Plextor,配合三菱音乐刻录光盘,以低速进行刻录。那么效果是接近的,一般是听不出差别的。
但是你如果使用较差的刻录机,进行高速刻录,那么效果就不好了,会影响音质的。

理论上电脑刻录,每一个字节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对的。
但是,这些字节在光盘轨道上表现为小坑。这些小坑(有坑或者没有)代表了0和1的二进制内容。除了内容本身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间距的问题!

好的刻录机,转速很均匀,数据内容均匀分布。在CD唱机上,还原得到的音质很好。
差的刻录机,转速不均匀,数据内容分布时紧时疏,在CD唱机上还原的时候可能会有内容遗漏,这些遗漏的东西会被算法补充上,但毕竟不是原来的。

所以,内容是一摸一样的,但是质量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刻录机刻录品质确实不同,有的坑的长度有偏差(pitch),间距可能也有差

回放时,pitch 只要不影响 player 拾读各个frame的值就没有影响,如果有个别frame数据有损失,player/cdrom 会从纠错码那里纠回来,如果纠不回来,一般都是跳过这个frame不放。

坑点间距偏差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 player/cdrom 拾读的时基偏差(jitter),结果就是爆音,抓音轨尤其是高速抓音轨出的爆音大都是 jitter 引起的。抓音软件可以发现这些jitter并通过重读(一般是降速重读)修正jitter.有的机器比如plextor全家以及早期东芝的一些cdrom 有硬件jitter correction, 抓音轨或回放的过程中自行修正jitter不需要软件操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人中白 发表
咱们假设一下
假如CD没有很好的校验,那末有一点可以确定,正版的cd每次读出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原样,对吧。
哪相对于刻录的CD盘,反正都不能保证是原样的。
哪就无所谓正版与盗版啦。
结论正确否


有一点可以肯定,CD 有良好的校验和纠错机制,正版CD每次读出来的内容都应该是一样的,否则您的机器直接扔掉就对了。

对于刻录的CD,只要用心做,可以做到一模一样,防盗版用的cdrom加密不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07
主题: 216
帖子: 2988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人中白 发表
咱们假设一下
假如CD没有很好的校验,那末有一点可以确定,正版的cd每次读出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原样,对吧。
哪相对于刻录的CD盘,反正都不能保证是原样的。
哪就无所谓正版与盗版啦。
结论正确否


不对。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有差异的。
比如,我说:“你好吗?”三个字,正常语速,大家听的很正常。
但是,我拖慢调:“你——好——吗——?”还是三个字,但是有差异。

好的CD机,转速很稳,所以数据分布很均匀。如同唱片一样,转速均匀对音乐CD是很重要的。当然对游戏光盘软件光盘就无所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556
主题: 54
帖子: 736
注册: 2004年12月
咱们假设一下
假如CD没有很好的校验,那末有一点可以确定,正版的cd每次读出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原样,对吧。
哪相对于刻录的CD盘,反正都不能保证是原样的。
哪就无所谓正版与盗版啦。
结论正确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CD-Audio 不但利用了8-14EFM 冗余码,而且用了Reed-Solomon error correction纠错。

这个就是CIRC(Cross Interleaved Read-Solomon Code)。CIRC是给每一帧进行校验的编码。数据盘用了RSPC(Reed-Solomon Product-like Code)解码。RSPC是给数据扇区进行校验的编码,能够对某些帧级c2错误进行纠正。普通的CD-Audio播放机是不会有RSPC解码器(Decoder)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tataa 发表

efm是不管纠错校验的,他是为了执行RLL,就是不让太多的1或0同时出现而打乱编码用的。管纠错的是CIRC编码,但是这个CIRC是不严格的。在音乐CD规范中规定,随机错误的标准是,每10秒钟出现解码的错误帧数不超过3%。CD-I用了cRC纠错,那个就不同了。对了,刚才我说错了,晶振和efm解码有关,我用的一台北京产的唱机连晶振都是独立的电源,据说这样回放的(其实就是解码)的精度更高


EFM是低层次的冗余编码技术,8bit的信号编成14bit的码,我们不说EFM是纠错校验,但是实际上冗余数据是起到了这个作用的。EFM解码不是算的,是查表的。
EFM, CIRC, L2 ECC 加在一起实际上使得CD-AUDIO的可靠性相当高,只是廉价CD机、刻录机实在是比较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plex 发表

EAC设定不设定OFFSET翻刻CD的音质没有影响,只是给追求完美的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是的,我前面帖子说了,音轨内非空白内容是可以无损复制的,但是总有些同学要求dupe出来的碟抓镜像能够与原碟镜像完全相同,这时就要自己调offset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原文由 原版咕咚 发表

cd 翻刻,只要是抓音轨,完全可以做到一模一样,所谓"校验是不严格的" --〉肯定是不实之词,看看 red book 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翻刻的碟如果要做到再抓下来的音轨与原碟抓下来的音轨完全相同,还是需要点技术的,主要是得把每轨起始的空白做精密的补偿,让它和原碟一样长,因为抓音轨的软件有时会自行延长或缩短空白,音轨内非空白的内容是可以无损复制的,除非碟污损到 ecc 无法纠正

好的抓音轨软件会自带一些著名cd 驱动器或刻录机的起始空白补偿值,但要做到一字节不差通常还要自己调校

plextor 的驱动器和刻录机确实不错,firmware level jitter correction 很爽,可以放心地全速抓音轨也不会产生爆音,刻录机刻得也好。我留了俩 plexter scsi cdrom (32x 和40x的) 和 5个 cdrw / dvdrw 刻录机 , 都是抓音轨的好手


EAC设定不设定OFFSET翻刻CD的音质没有影响,只是给追求完美的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61
主题: 15
帖子: 40958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内主力装备
★ iPad Air (3rd generation)
另外cdr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差,比压制的快得多.还好cd机可以忽略其微小的误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3.311
主题: 144
帖子: 8328
注册: 2004年5月
原文由 plex 发表
音乐CD的校验似乎是不严格的,和数据盘,DVD都不一样,所以刻录的音乐CD不可能和原版一样,不同的盘翻刻同一张碟音色也会有不同。不过用比较严谨的方法,刻出来的CD质量还是不错的,接近源盘,一般的音响设备听不出太大区别。

今天花了极少的米搞了一台全新的Plextor Premium


cd 翻刻,只要是抓音轨,完全可以做到一模一样,所谓"校验是不严格的" --〉肯定是不实之词,看看 red book 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翻刻的碟如果要做到再抓下来的音轨与原碟抓下来的音轨完全相同,还是需要点技术的,主要是得把每轨起始的空白做精密的补偿,让它和原碟一样长,因为抓音轨的软件有时会自行延长或缩短空白,音轨内非空白的内容是可以无损复制的,除非碟污损到 ecc 无法纠正

好的抓音轨软件会自带一些著名cd 驱动器或刻录机的起始空白补偿值,但要做到一字节不差通常还要自己调校

plextor 的驱动器和刻录机确实不错,firmware level jitter correction 很爽,可以放心地全速抓音轨也不会产生爆音,刻录机刻得也好。我留了俩 plexter scsi cdrom (32x 和40x的) 和 5个 cdrw / dvdrw 刻录机 , 都是抓音轨的好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plex 发表
音乐CD的校验似乎是不严格的,和数据盘,DVD都不一样,所以刻录的音乐CD不可能和原版一样,不同的盘翻刻同一张碟音色也会有不同。不过用比较严谨的方法,刻出来的CD质量还是不错的,接近源盘,一般的音响设备听不出太大区别。

今天花了极少的米搞了一台全新的Plextor Premium


很多CD机的读取能力极差,有的刻录机品质也是极差,都不按照红宝书办事呵呵~
Plextor 是好东东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61
主题: 15
帖子: 40958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内主力装备
★ iPad Air (3rd generation)
EAC的校验也是通过多次对从光盘读出的数据多次对比,(盘面较差的光盘很容易出错)选择最佳结果.

追求完美的音频cd复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争取尽量完美的效果.

原文由 poet 发表

没有校验?EAC 抓轨是要校验的,不知道它的依据是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CD-Audio 不但利用了8-14EFM 冗余码,而且用了Reed-Solomon error correction纠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556
主题: 54
帖子: 736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CD-Audio 的 8-14 EFM 编码不但可以校验,而且能够恢复偶尔出错的信号。 这是低层次的校验,CD-I还有多一层校验,比CD-Audio更不容易出错

原文由 neon 发表
刻录的CD和原盘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0 和 1的大小、密度可能是不同的


这回支持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7
帖子: 416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CD-Audio 的 8-14 EFM 编码不但可以校验,而且能够恢复偶尔出错的信号。 这是低层次的校验,CD-I还有多一层校验,比CD-Audio更不容易出错

efm是不管纠错校验的,他是为了执行RLL,就是不让太多的1或0同时出现而打乱编码用的。管纠错的是CIRC编码,但是这个CIRC是不严格的。在音乐CD规范中规定,随机错误的标准是,每10秒钟出现解码的错误帧数不超过3%。CD-I用了cRC纠错,那个就不同了。对了,刚才我说错了,晶振和efm解码有关,我用的一台北京产的唱机连晶振都是独立的电源,据说这样回放的(其实就是解码)的精度更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07
主题: 216
帖子: 2988
注册: 2004年11月
如果你使用较好的刻录机比如Plextor,配合三菱音乐刻录光盘,以低速进行刻录。那么效果是接近的,一般是听不出差别的。
但是你如果使用较差的刻录机,进行高速刻录,那么效果就不好了,会影响音质的。

理论上电脑刻录,每一个字节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对的。
但是,这些字节在光盘轨道上表现为小坑。这些小坑(有坑或者没有)代表了0和1的二进制内容。除了内容本身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间距的问题!

好的刻录机,转速很均匀,数据内容均匀分布。在CD唱机上,还原得到的音质很好。
差的刻录机,转速不均匀,数据内容分布时紧时疏,在CD唱机上还原的时候可能会有内容遗漏,这些遗漏的东西会被算法补充上,但毕竟不是原来的。

所以,内容是一摸一样的,但是质量是有差异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原文由 poet 发表

没有校验?EAC 抓轨是要校验的,不知道它的依据是什么?


“EAC 对 CD 的每个扇区最少读 2 次,如果两次结果不同,EAC 就会一次次地重读可疑扇区直至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转自《EAC圣经中文版》),也许这是EAC所谓的校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4
主题: 381
帖子: 713
注册: 2005年4月
  
  很多人都在推崇三菱深蓝,不知道会不会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不知道有多少人亲自用科学的方法做过比较。
  
  我刚开始学刻CD的时候,网上也有一些人向我推荐三菱深蓝,甚至有少数人的口气仿佛刻音乐CD用深蓝简直是天经地义的真理,简直就不容置疑。后来,为了对自己负责,我特意买来了各种品牌型号的刻录盘进行测试。最后的结论是:三菱深蓝在C1、兼容性、耐保存性上均不如明基等品牌的白金盘。三菱深蓝的C1错误比白金盘要高;在CD机和光驱中不如白金盘容易读取,甚至在某些机型上难于读取;放置一段时间、经过加热、阳光照射之后,三菱深蓝的读取性能比白金盘下降得更快,更难读取,甚至彻底不能读取。
  
  大家知道,人对于音响系统的评价本来就很容易掺杂心理因素,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如果这些言论出自某个领域内的权威、资深(如CD刻录论坛、音乐论坛的版主),那么影响会更大。受了暗示影响的人,自己使用某种东西,同时也会不遗余力地向别人推荐这种东西。他们很难轻易否定这种东西,甚至不愿意去考证查实,因为如果要否定这种东西就等于否定自己,就等于承认自己以前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难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东西的“口碑”就树立起来了。如果有人胆敢提出质疑,立刻就会被群殴。
  
  我不敢肯定三菱深蓝也是这种情况,不敢认定三菱深蓝是被商家枪手、糊涂资深、不明真相的追随者、上当受骗的初学者所追捧起来的,我只是向大家提个醒。“实践检验真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完美的办法,但总比“道听途说接受‘真理’”要好。如果你不能确定,那么建议你亲自做个测试来比较。
  
  另外,最近已经看到了其他刻录者在网上对三菱深蓝的品质提出质疑,其中一些还摆出了测试数据。不论三菱深蓝是好是坏,能听到不同声音,应该算是件好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音乐CD的刻录技术和心得交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