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音乐CD的刻录技术和心得交流 [主题管理员:小虫]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9500 回帖:35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821
主题: 355
帖子: 12142
注册: 2002年9月
对的,小提琴的声都变粗了。

偶的东西虽然不怎么好,但也是五分级组合

原文由 沧桑 发表
小虫,你要用用比较高级的音响去听古典尤其是小提琴几乎感觉差别太大了,所以比较郁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小虫 发表
乐器仍是听得出来差异。


小虫,你要用用比较高级的音响去听古典尤其是小提琴几乎感觉差别太大了,所以比较郁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抓轨EAC不要说了,刻录CloneCD是最好的吗?不过Nero别用了,太垃圾了。

我今天找到一个关于CD刻录的文章,是一个台湾人写的,太仔细了,能耐心看完对自己有

很大帮助,我在飞机上看了2个小时看完,受益匪浅。

回头我贴上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821
主题: 355
帖子: 12142
注册: 2002年9月
今天和一位北京烧友前辈盲听比较原版CD和刻录CD,刻录用的是三菱音乐人紫色版,发现人声无法分辨或几乎无法分辨,乐器仍是听得出来差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用Nero刻录再用CloneCD刻录同一个碟片,发现后者比Nero效果略好。
-----------------------------------------------------------------

正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55
主题: 228
帖子: 14466
注册: 2004年6月
复制CDR就数字CD来说, 完全相同. 但对Audio-CD来说, 没有两张CDR完全相同.

大部分时候CDR没有正版CD好, 但如果器材好, 方法得当, 据某些牛人说好过Z版. 我看过一个美国发烧器材公司的老板写的paper, 他认为黑色CDR低速刻出的盘音质好过其他的.

至于原因, 就是jitter. 这个jitter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 CDR本身刻录会有, CD机机械引起(转动不均匀), 电路引起(CLOCK引入).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减少jitter.

1. EAC低速抓轨.
因为AUDIO CD只有一次校验, 所以高速一次读出会有错误没有纠正, 暴音大部分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2. NERO软件(EAC刻录也是调用NERO)低速刻录.

3. 选高质量CDR盘, TAIYO-YUDEN是首选, MEMOREX的黑色盘(美国有卖)也很好.

至于jitter的影响, 可以说非常非常的大. 很容易听出来的. 不多说了. 这里不是发烧的地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n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3
帖子: 131
注册: 2004年9月
铝电解电容容量大,但是有很大的电感成分,高频特性差。标准的做法是并联小容量的陶瓷电容(不一定非得名牌电容)。不怎么做的设计很业余。

以前做过连续时间到离散时间转换时jitter的分析,不是很复杂。

连续时间的单频信号A*sin(omega*t)

离散时间信号A*sin(omega*kT)
这是在幅度量化(数字化)之前的,如果满足奈奎斯特定理,包含了上面那个连续时间信号的所有信息。

考虑jitter的离散时间信号
   A*sin[omega*(kT+deltat)]
= A*sin(omega*kT)*cos(omega*deltat)+A*cos(omega*kT)*sin(omega*deltat)
~= A*sin(omega*kT)*[1-(omega*deltat)^2]+A*cos(omega*kT)*(omega*deltat)
第一项和理想信号同相,被衰减的倍数与频率和jitter瞬时值的积(近似是在这个积很小的条件下做的)有关;第二项正交(不相干),可以认为是噪声。统计上来看,jitter仅仅把理想信号衰减,并引入噪声,并不引入失真。但是如果信号不是单频的,各个频率分量的衰减系数不同,这样会引入失真。

在离散时间下,或者在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转换时,分析比较复杂。jitter的后果应该是误码。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有人不承认,硬说因为唱片jitter造成CD机芯供电变化,影响了晶振或DAC,造成音质下降。如果你的CD机芯差到这程度,连电源滤波都做不好,不如赶快换一个。
黑黑~~,那个jitter已经是泛化了,把所有的数码问题都归结为jitter。
其实你别说,绝大多数的CD机芯都差到了那个程度,不信可以拿100M示波器观察线路板上的电源,你看到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抬高了的一团云雾,俺估计电源噪声干扰频率在100M以上,具体哪里来的不大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线路板上所用的电解电容根本旁路不掉这些高频噪声。尝试着用红色0。1微法魏马聚丙烯电容替换1微法电解电容,云雾立刻没了。
我不知道什么价位的CD机才会用红色魏马电容,反正几千块的机器里面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原文由 沧桑 发表
楼下说的对,发烧就是折腾!

这几天关于CD刻录问题没有少折腾,定购了Plextor PX-W5232TA 精品版CD-R/RW刻录机,购买了所谓做好的什么三菱黑胶深蓝之类的音乐CD R,音质先不说,可笑的是我用普通最便宜的CD R去复制音乐CD,我的转盘CD机还可以读,我用什么所谓最好的碟片和目前最好的刻录机去刻录,我的转盘CD居然找不到碟片,郁闷啊!

那么也不能善罢甘休,我用Ne1 CD Player去播放,用各种所谓的发烧耳机 CM7 ER4B 小5之类的耳机去对比音质,得,和原版得CD还是有差别,那么如果用HIFI系统听可能差别更大了,看来测试失败!

不过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软件的确可以影响到音质,我用Nero刻录再用CloneCD刻录同一个碟片,发现后者比Nero效果略好。

正版就是正版,不能自己复制出来100%的原样的音质的,这是目前得到的结论。

我定购了CD 拷贝机在路上了,回来之后看看用CD拷贝机再复制一下能还原多少。

资深就是资深,为了复制一张CD可以如此大费周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97.398
主题: 108
帖子: 9562
注册: 2000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GFX100S
ILCE-6000
2304FPN6DC
注意刻录速度不要超过8 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周五在办公室用nero和clonecd各刻了同一张CD,用了新买的premium以4X的速度刻的,没听出来差别,也许俺是木耳,也许俺的听音设备不够高档。。。。。。。
还有奇怪的是用clonecd刻的那张在我的CD机里居然比较难认,直接选轨会有问题,而用nero刻的就没这个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821
主题: 355
帖子: 12142
注册: 2002年9月
现阶段我的认识,对音频CD来说,抓轨最好的无疑是EAC,而刻录最好的是CloneCD,这两个软件最近都出了新版,还算不错。

抓轨EAC最强没什么争议,不过运行前需好好设置(Q上详谈,我把配置文件和汉化文件传给你)。刻录上CloneCD和EAC谁强有点争议,理论上可以调整刻录机偏差的EAC更强,但试听后我觉得前者更好些,刻录成功率也高得多,沧版可以比较这两个软件不同的刻录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821
主题: 355
帖子: 12142
注册: 2002年9月
直接用nero或者CloneCD对拷?这种方法刻音频CD很不科学啊,试试我在本帖第一次发言推荐的方法,应该有更好的音质。

原文由 沧桑 发表

小虫,我是CD复制CD,不知道怎么样抓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去机场了,下飞机看你的答复,给推荐几个好刻录软件,虫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我是这个个刻录机,都是瞎掰,什么极品。

http://www_newegg_com_cn/Products/ProductDetail.aspx?sysno=211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6.273
主题: 322
帖子: 16347
注册: 2003年1月
原文由 沧桑 发表
可笑的是我用普通最便宜的CD R去复制音乐CD,我的转盘CD机还可以读,我用什么所谓最好的碟片和目前最好的刻录机去刻录,我的转盘CD居然找不到碟片,郁闷啊!


以我的经验,原来的绿盘,现在的水篮盘是最好读的,缺点是保存时间不长,但一般情况下是没到失效那一天碟片就被划伤了,划坏了就再刻一张,反正水蓝盘最便宜了。
我建议你用带n秒避震的CD随身听来听一下试试,反正我听不出什么区别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小虫 发表
抓轨呢?EAC可得好好弄。


小虫,我是CD复制CD,不知道怎么样抓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821
主题: 355
帖子: 12142
注册: 2002年9月
抓轨呢?EAC可得好好弄。

普通盘刻录的效果太差了,我都听出来了(和三菱深蓝比较,不是和原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楼下说的对,发烧就是折腾!

这几天关于CD刻录问题没有少折腾,定购了Plextor PX-W5232TA 精品版CD-R/RW刻录机,购买了所谓做好的什么三菱黑胶深蓝之类的音乐CD R,音质先不说,可笑的是我用普通最便宜的CD R去复制音乐CD,我的转盘CD机还可以读,我用什么所谓最好的碟片和目前最好的刻录机去刻录,我的转盘CD居然找不到碟片,郁闷啊!

那么也不能善罢甘休,我用Ne1 CD Player去播放,用各种所谓的发烧耳机 CM7 ER4B 小5之类的耳机去对比音质,得,和原版得CD还是有差别,那么如果用HIFI系统听可能差别更大了,看来测试失败!

不过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软件的确可以影响到音质,我用Nero刻录再用CloneCD刻录同一个碟片,发现后者比Nero效果略好。

正版就是正版,不能自己复制出来100%的原样的音质的,这是目前得到的结论。

我定购了CD 拷贝机在路上了,回来之后看看用CD拷贝机再复制一下能还原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plex 发表

啥叫发烧友?俺理解就是比一般人爱折腾,越发烧越爱折腾,发烧的乐趣就是在于折腾的过程


俺的NAD机拒绝CDR的碟,每次塞进去它就吐出来,好讨厌!!!据说CDRW倒是可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61
主题: 252
帖子: 2223
注册: 2003年3月
原文由 一丝不狗 发表
到最后搞得我感觉好像似乎仿佛隐隐约约是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同。


人的感觉知觉还有许多神秘未知的领域,你这里所说的“好像似乎仿佛隐隐约约是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同”,是因为这个“不同”还未达到你的意识的阈限,应该就是所谓的“阈下知觉”。

小资料:
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  “阈下”一词导源于拉丁文,意指在意识阈限之下。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觉。那种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仍能引起一定的行为反应。这种现象称作阈下知觉。例如,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有人声称能使呈现的广告词在意识不到的水平上影响行为。他们在一家影剧院呈示“请买爆玉米花”这样的广告词,呈示的程序包括在银幕上快速闪现广告词,广告词的大小、呈示的速度和明度都经过专门的设计,使之达到低于阈限的刺激。结果发现,尽管观众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他们仍有可能被驱使去购买爆玉米花。(注1)这里,当呈示的阈限刺激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某种效应时,阈下知觉也就随之发生了。

    有关阈下知觉的问题存有争议。其焦点是:阈下知觉是否真的能对行为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它们是否真的能用来指导指引个体朝向特殊的活动或表现出特定的态度?大多数证据表明,意义不是那么容易从阈下知觉中推导出来的,相反,这些“隐蔽”的刺激仿佛能在情感的水平上活动。有实验表明,阈下呈示的刺激在被第二次呈示之前可能并不像的所感知到的那样为人所认识。但是,如果主试要求被试评价他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而不是要求认识它们,则被试对先前呈示过的阈下刺激要比对先前未感知到过的刺激更能积极地作出评价。

http://www_psychcn_com/result/library_moban.asp?id=500

(注1)
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1956年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在一部电影《野餐》中每5秒钟插入一段瞬时的加速言语“请吃爆米花”和“喝可口可乐”,时间仅为正常速度的3‰。在插播的6周期间,爆米花的销量增长57.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一丝不狗 发表

不准确又能怎样呢?即使我用精度为100ppm的晶振,反映到1khz的音频信号也只是0.1Hz的误差,你觉得999.9Hz和1KHz的声音差别你能听出来吗。


这个很有意思,jitter是瞬时出现的扰动,这样的扰动使得原本平滑的波形不平滑了,等于是迭加了额外一个干扰噪声信号而不是原信号的频率改变。其实狭义的jitter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时序上的扰动转化到幅度上看,产生的失真仍然是相当小的,而且这样的失真大小是原信号的一个小小的百分比--比较良性。有哥们主动引入500皮秒的JITTER,结果发现声音反而变得活泼好听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118
主题: 19
帖子: 4421
注册: 2002年11月
原文由 较瘦 发表

我听不出来,不排除有人能听出来,再则心理上能“听”出来

哈哈,这个我同意,音响这东西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我的一个亲戚的听音室里就有很多小道具,例如音箱上摆的玛瑙石,地板上贴的五角钱的硬币(一块钱的不行),皇帝位前茶几上摆的一个拳头大小的水晶色子和一个从非洲带回来的黑木雕等等不一而足,他说这些东西都有用,为了入座皇帝位我移了一下茶几,等我坐好了又帮我移回原位示范了一下其他道具用法,到最后搞得我感觉好像似乎仿佛隐隐约约是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61
主题: 252
帖子: 2223
注册: 2003年3月
原文由 一丝不狗 发表

不准确又能怎样呢?即使我用精度为100ppm的晶振,反映到1khz的音频信号也只是0.1Hz的误差,你觉得999.9Hz和1KHz的声音差别你能听出来吗。


我听不出来,不排除有人能听出来,再则心理上能“听”出来

我们人耳区别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频率很接近的音,如1000Hz和1001Hz的两个音,我们人耳听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只有频率为1000Hz和1003Hz的两个音,它们相差3Hz时,我们才能分辨出他们的高低来。对更高的音,听觉的分辨能力就更弱。如频率为3000Hz时,两音至少相差9Hz,我们才能区分开来,这种分辨能力是用“频率分辨率”来表述的,“频率分辨率”等于人耳刚可分辨的两个频率值的相对偏差。频率分辨率因人而异,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比一般人要灵敏得多。就是对同一个人,频率分辨率也随着音高和响度而变化。实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对于中等强度的纯音,平均的频率分辨率大约为0.5%。依此推算,在20-20kHz范围内,人耳大约可以辨别出1500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耳对400Hz左右的音,分辨能力最强,只要相差1Hz,就能区分开来。

http://www_pep_com_cn/200406/ca445216.ht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俺听说真正发烧的不听罐头音乐的,在若干公里以外听数码直播:

放置在演奏地点的拾音设备经过AD转换成24bit 96KHZ PCM信号,用微波传到发烧友的房子,发烧友的DA设备就直接解码现场传来的比特流。。。

(俺不明白一件事 -- 既然是发烧友,为啥不去多买一张原版CD而要DIY?)


啥叫发烧友?俺理解就是比一般人爱折腾,越发烧越爱折腾,发烧的乐趣就是在于折腾的过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928
主题: 193
帖子: 4100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俺听说真正发烧的不听罐头音乐的,在若干公里以外听数码直播:

放置在演奏地点的拾音设备经过AD转换成24bit 96KHZ PCM信号,用微波传到发烧友的房子,发烧友的DA设备就直接解码现场传来的比特流。。。

(俺不明白一件事 -- 既然是发烧友,为啥不去多买一张原版CD而要DIY?)


有的CD碟片是购买不到的,这个你就外行了,一样的CD版本不同都不一样的声音,所以要自己刻录,自己动手价格便宜?不,一点也不便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俺听说真正发烧的不听罐头音乐的,在若干公里以外听数码直播:

放置在演奏地点的拾音设备经过AD转换成24bit 96KHZ PCM信号,用微波传到发烧友的房子,发烧友的DA设备就直接解码现场传来的比特流。。。

(俺不明白一件事 -- 既然是发烧友,为啥不去多买一张原版CD而要DIY?)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
主题: 109
帖子: 3974
注册: 2005年1月
http://www_dearhoney_idv_tw/Audio/LukeLo20010705/

这篇文章对俺来说很高深,有高人可以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118
主题: 19
帖子: 4421
注册: 2002年11月
原文由 较瘦 发表

这样理解对不对:主板上的晶振不需要频率值的绝对准确(它只是做同步用,而不是用来做严格的时间基准),而CD晶振的频率则需要绝对准确?


不准确又能怎样呢?即使我用精度为100ppm的晶振,反映到1khz的音频信号也只是0.1Hz的误差,你觉得999.9Hz和1KHz的声音差别你能听出来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556
主题: 54
帖子: 736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brainwash 发表

有人不承认,硬说因为唱片jitter造成CD机芯供电变化,影响了晶振或DAC,造成音质下降。如果你的CD机芯差到这程度,连电源滤波都做不好,不如赶快换一个。
黑黑~~,那个jitter已经是泛化了,把所有的数码问题都归结为jitter。
其实你别说,绝大多数的CD机芯都差到了那个程度,不信可以拿100M示波器观察线路板上的电源,你看到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抬高了的一团云雾,俺估计电源噪声干扰频率在100M以上,具体哪里来的不大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线路板上所用的电解电容根本旁路不掉这些高频噪声。尝试着用红色0。1微法魏马聚丙烯电容替换1微法电解电容,云雾立刻没了。
我不知道什么价位的CD机才会用红色魏马电容,反正几千块的机器里面没有

兄弟这么一说麻烦大了,沧桑资深再自己改造一下CD机,最好再自己写个程序按照红皮书的标准去存贮音频文件。再吧刻录机也改了。这就真正是专业发烧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266
帖子: 5986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imokay 发表
很多人jitter、jitter的嚷,jitter是什么东西?说明白点不就是抖晃率吗,过去胶木唱片的年代,机械机芯抖晃比CD大得多,可就是有人说胶木唱片好听。现在CD有点轻微抖晃了,就有人受不了了。
稍微好一点的CD播放器都是带缓存的,数据被读出来后先放到缓存里,然后再按晶震的标准频率播放出去,按理说,这已经消除了jitter的影响,可有人不承认,硬说因为唱片jitter造成CD机芯供电变化,影响了晶振或DAC,造成音质下降。如果你的CD机芯差到这程度,连电源滤波都做不好,不如赶快换一个。
所以我坚决的认为,刻录CD与原版的一模一样,实际上我确实也没听出什么区别来。


有人不承认,硬说因为唱片jitter造成CD机芯供电变化,影响了晶振或DAC,造成音质下降。如果你的CD机芯差到这程度,连电源滤波都做不好,不如赶快换一个。
黑黑~~,那个jitter已经是泛化了,把所有的数码问题都归结为jitter。
其实你别说,绝大多数的CD机芯都差到了那个程度,不信可以拿100M示波器观察线路板上的电源,你看到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抬高了的一团云雾,俺估计电源噪声干扰频率在100M以上,具体哪里来的不大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线路板上所用的电解电容根本旁路不掉这些高频噪声。尝试着用红色0。1微法魏马聚丙烯电容替换1微法电解电容,云雾立刻没了。
我不知道什么价位的CD机才会用红色魏马电容,反正几千块的机器里面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音乐CD的刻录技术和心得交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