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主题管理员:长安麦客]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5124 回帖:252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646
主题: 17
帖子: 2347
注册: 2008年8月
哈哈,麦可兄搞文房了,太对我的胃口了,上两个去年搞的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646
主题: 17
帖子: 2347
注册: 2008年8月
端砚老坑,全石肉,全鹅毛绒青花,晶莹剔透翡翠石眼一枚。得此坑佳砚,他山之石不过尔尔
15*10.5*2

[蜜蜂007 编辑于 2010-02-23 03:3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且共从容 在2010-02-22 21:09发表
整理了这么久,费了这么大力气,用了这么多心思
诸位以此素材为料弄本交流书法的电子刊物索引传阅吧
不然帖子回头一归档
就全不见鸟

“且共从容”指示的这个,大家说说看有什么办法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蜜蜂007 在2010-02-23 03:31发表
端砚老坑,全石肉,全鹅毛绒青花,晶莹剔透翡翠石眼一枚。得此坑佳砚,他山之石不过尔尔
15*10.5*2

这个好,形制也好。
既然是文玩,不宜整的那么繁缛和富贵气逼人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有闲时间,再介绍些和※※文字史、书法艺术史有关的碑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这是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长14.5cm,宽8.5cm。其背面有占卜时烧灼过的钻坑和凿坑。

卜辞:

丁巳卜宾贞:妇婡不疾?
贞:妇婡其疾?
(‘贞’)

说明:

第一句卜辞的意思是:在丁巳这一天占卜,由名字叫“宾”的贞人贞问。贞问妇婡(殷王的名婡之妇)是否不会有疾病?

第二句卜辞的意思是:贞问妇婡是否会有疾病?

殷人占卜一般都需从正反两面来贞问。故第一句贞问是否不会生病,第二句则贞问是否会生病。“”字不识,可能是身体某部位的名称。若然,则这段卜辞是贞问妇婡身体的某部位“”是否会有疾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的占卜用牛肩胛骨

长10.5cm ,宽3cm。

卜辞:
甲寅貞:自祖乙……毓……
丁巳小雨不延。
戊午貞:多宁以鬯自上甲。
甲子贞:有伐于上甲羌一、大乙羌一、大甲羌自。
丙寅贞:王有岁于祖乙牢……牛。
(‘毓’,‘宁’,‘伐’)( 岁字从戉(钺),中有点,当是刿字的原始初文,亦是杀牲之法。)

说明:

第一句是在甲寅这一天占卜,贞问自祖乙(残)……
第二句是记录丁巳这一天小雨,不再绵延。
第三句是在戊午这一天占卜,贞问用香酒祭祀自上甲以来的先公。
第四句是在甲子这一天占卜,贞问用杀牲之伐祭祭祀上甲、大乙、大甲等先公、先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甲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9.8cm。

西汉瓦当,陶质。

瓦当是建筑用材料,覆盖于宫殿、庙堂或其它房屋建筑顶部边缘,下垂一面朝外,故称“当”,有朝向之意。瓦当面通常为圆形,上有图案、文字,或二者并存,是研究图案、文字和建筑构件的重要实物。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甲天下”有显示地位之意。

录文:甲天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维天降灵”瓦当,西汉,直径17.9cm。

西汉瓦当,陶质。

瓦当面“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12字凸起,篆书体。《汉书·宣帝纪》“(元康四年)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又“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此实为统治者以自然现象附会神灵祥瑞之兆,又取警示之意,以图王朝永固。    

录文: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永受嘉福”瓦当,西汉,直径15.7cm。

西汉瓦当,陶质。

瓦当面“永受嘉福”4字凸起,缪篆书体。缪篆书体在汉代铜器和印章文字中时有所见。《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承帝明德,师象山则。云施称民,永受厥福。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永受嘉福”为祈福之语。  

录文:永受嘉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汉并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7cm。

西汉瓦当,陶质。

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书·贾邹枚路传》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又《董仲舒传》中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    

录文:汉并天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永元食堂题字,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57cm,横29.8cm。右侧拓碑阳,左侧拓碑阴。

隶书,已极漫漶,可辨识者唯“永元七年九月……食堂”等少数字而已。
“食堂”亦名“飨堂”,是古人建于墓前供亡灵享祭的象征性石屋。其上多刻有题字,以志墓主、年月等情。此石当是食堂的建筑构件之一,出土地已不可考。
“永元”为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永元七年为公元95年,距今已近两千年。此石存字不多,古意盎然。虽未见著录,亦甚可宝。

拓本裱边镶有晚清著名金石书画收藏家刘铨福(刘位坦之子)的题签:“汉食堂题字,专祖斋收。”本幅上钤有“之谦审定”、“隽李”、“祁素闻”、“子重”、“少薇过眼”、“刘氏名桢”、“樊彬”等鉴藏印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朝侯小子碑,东汉,存高86.5cm,宽81.6cm,厚17.3cm。

碑刻存文14行198字,隶书体。碑文书体端庄清晰,刊刻精良,书法类曹全碑,严谨秀丽,有力而富变化,又存字较多,少有漫泐,为存世汉碑中的精品。碑文内容记载逝者生前身份、品行与从宦政绩。此碑于清末于陕西西安出土,曾归周季木收藏。

录文:□朝侯之小子也,□□□□□□□履参,学兼游夏,服勤体□,□俭而度。一介学中大主,晨以被抱,为童冠讲,远近称僚。赠送礼赙五百万以上,君皆不受竭不见。虽二连居丧,孟献加等,无以踰焉。行以君为首郡,请署主簿、督邮、五官掾。否好不废过,憎知其善,每休归,在家匿廉。除郎中、拜谒者,以能名为光禄所上。讨奸雄,除其蟊贼,曜德戢兵,怕然无为。□卜葬含忧,憔顇精伤,神越终殁之日声,形销气尽,遂以毁灭。英彦惜,痛老小,死而不朽,当在祀典者矣。故表斯碑以□之真。辞赙:距賵高志,凌云烝烝;其孝顽凶,哀动穹旻;脉并气结,以陨厥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汉池阳令张君碑,东汉,右石存高102cm,左下石存高42cm,合宽82cm。

碑右刻石存文9行157字,左下刻石存文5行41字,隶书体,存字宛如新刻,书文刻字极有劲力,是汉碑代表作之一。此碑之大块发现于清道光间,先归端方,后归周季木收藏。小块原藏于山东柯昌泗处,后同归周季木收藏。最早考证此碑者为吴士鉴,认为碑文中的西乡侯是三国时期魏西乡侯张既,故定名“魏西乡侯兄残碑”,后周季木、杨树达、余嘉锡否定此说,杨、余考定碑文中的西乡侯为东汉桓帝时期的张敬,故定碑名为“汉池阳令张君碑”,已普遍被接受。另一残块据拓片尚有5行70字。

录文:(残)西乡侯之兄冀州刺史之孝也盖张仲兴周室/(残)缵乃祖服体明性喆宽裕博敏孝友恭顺著于/(残)之咸位南面竞德国家犹昔八虞文王是咨世/(残)书悦古今兄通声称爰发牧守旌招主簿/(残)理左右□宜器有特达计拜郎中除茂陵侯/(残)唱实和为俗所仇君耻侉比愠于群小换 /(残)复换征羌崇保障之治违勿剗之化开义遏/(残)罚折中户四既盈礼乐皦如帝简其奉迁池/(残)虽姜公树迹雚檀流称步骤逾否君参其中/(残)养晧以道自终君秋/(残)光国之名殁宜见录/(残)追惟烈祖钦述高风/(残)辞佚自后共身体而就/(残)颂其名当究王爵景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芗他君石柱,东汉,高119.2cm,宽33.5cm。

石柱上正文10行417字。此件石柱为芗他君祠堂内置放的石柱之一,立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石柱四面刻有人物、动物画像,前面上半部刻文字,最上刻“东郡阙县东阿西乡堂芗他君石祠堂”,下刻正文,内容记载芗他君事迹以及其子芗无患等为其建立祠堂的原因与经过。柱础为一雕刻精美的神兽。刻石文字书法自然,体现了东汉隶书风貌之一种。汉代题刻石柱存世较少,如此件刻石文字内容丰富、画像雕刻精美者尤为少见。1934年,此石柱出土于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铁头山。

录文:东郡厥县东阿西乡常吉里芗他君石祠堂。永兴二年七月戊辰朔廿七日甲午,孤子芗无患、弟奉宗顿首。家父主吏,年九十,岁时加寅五月中,卒得病,饭食衰少,遂至掩忽不起;母年八十六,岁移在卯,九月十九日被病,卜问奏解不为有差,其月廿一日况忽不愈。旬年二亲蚤去明丗,弃离子孙,往而不返。帝王有终,不可追还,内外子孙,且至百人,抱持啼呼,不可奈何。惟主吏夙性忠孝,少失父母,丧服如礼,修身仕宦,县诸曹、市掾、主簿、廷掾、功曹、召府,更离元二,雍养孤寡,皆得相振。浊教儿子※※,以次仕学。大子伯南,结偅在郡,无为功曹书佐。在门閤上计,守临邑尉,监蒨案,狱贼决史,还县廷掾、功曹、主薄,为郡县所归。坐席未竟,年西卌二不幸蚤终,不卒子道。呜呼悲哉,主吏早失贤子。无患、奉宗,克念父母之恩,思念忉怛悲楚之情,兄弟暴露在冢,不辟晨夏,负图成墓,列种松柏,起立石祠堂,冀二亲魂零有所依止。岁腊拜贺,子孙懽喜。堂虽小,经日甚久,取石南山,更逾二年,这今成已。使师操蒃,山阳瑕丘荣保,画师高平代盛、邵强生等十余人。段钱二万五千。朝莫侍师,不敢失懽心,天恩不谢,父母恩不报。兄弟共处甚于亲在,财力小堂,示有子道,差于路食。唯观者诸君,願勿贩伤,寿得万年,家富昌。此上人马,皆食大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323
主题: 0
帖子: 1092
注册: 2009年9月
※※石经,三国魏,存高38cm,宽32cm。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刻石,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 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此块刻石存文古篆36字,小篆39字,隶书35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奭》内容。※※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录文:(残)嗣前(残)/施于(残)/天弗庸释(残)/受命时则有(残)/衡在大戊时(残)/家在祖乙时(残)/惟兹有陈保(残)/纯若命则商(残)/甸矧咸奔走(残)/若卜筮罔不(残)/嗣天灭威(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曹真碑,三国魏,存高82cm,宽122cm。

三国时魏国碑刻。碑阳刻字存20行235字,碑阴存刻字30行485字,隶书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当时已残断,只余此段中部。碑阳面刻碑文,碑阴刻立碑者姓名,侧面阴刻龙纹。据朱绪曾《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最先为此碑定名者为徐松。王鋆《十二斋金石过眼录》考证较详,百余年来有十余家考证。曹真为三国曹魏政权的宗室显贵,最后任职为魏国的最高军事统帅,病逝后,旧属官员们为他立记功碑。据方若《校碑随笔》称,碑文第八行“蜀”字下一字为“贼”,第十一行“贼”字上为“蜀”,均在出土时被凿去,后当地人又将“诸葛亮”等字一并凿去。曹真碑铭文字体结体严整,雄劲端庄,所存碑文保存完好,宛如新刻,碑文内容极为重要。此碑是存世汉碑中的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杨府君神道柱,东晋,通高82cm,宽44cm。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刻石。存文7行43字,隶书体。神道柱在东汉时已出现,是树立于祠堂、陵墓等建筑物之前神道口处的石柱。神道柱有3部分:一是下部基座,即柱础;二是中部柱身,柱身上部有长方形石额刻字,额下有的饰以浮雕;三是柱顶部圆形上盖,盖上往往立有雕刻成动物或人物形状的墓镇。此件神道柱额题完整,柱身有瓦棱纹,字体猷劲,是研究神道柱形式、内容与铭刻文字的珍贵材料。

录文: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杨府君之神道。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年岁在己亥十月十一日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当利里社碑,西晋,存高70cm,宽64cm。

碑文隶书体。
碑阳刻字存文15行147字,内容为立社记铭缘由,文字多蚀泯。碑阴刻字存文24行295字,是立碑者的题名,上刻冠帻坐像8人,上下两行各4人,旁刻籍贯、官职、姓名,为当利里的社老、社正、社掾、社史等主持人。从立碑者题名看,当时居住在当利里的人员籍贯不一,但均是具有中下级职位者。里是古时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社是古时地区民间组织,此碑是当利里居民建立祈年报获性质的社祠时所立,是研究当时里社组织及铭刻的重要碑刻实物。此碑旧传为河南洛阳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孟显达碑》拓本,不署撰书人姓名,隋开皇二十年(600年)书刻,正书,26行,行49字,纵176cm,横66cm。

碑额题“魏故假节龙骧将※※散大夫泾州刺史孟君之碑” 阳文篆书4行20字。

碑主孟显达字令道,武威人,北周武成元年(559年)五月卒,年四十二,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廿八日葬于雍州太兴县。

此碑1910年出土于西安城南李王村唐韦顼墓内,作为韦顼石棺之顶石用。幸而碑阳向下,故碑文大半尚存。碑阴向上,雕为屋脊形。碑阳首行缺38字,第二行缺2字,出土后为长安教育局管理,至1948年移至陕西碑林。

此墓志书法秀劲端雅,具有北朝书法的气息,又有南朝的风韵,其结构严谨,笔画带有明显的隶意。近人方若《校碑随笔》以为:“开虞、褚先声,较《龙藏寺》尤谨严。”

此本为故宫藏晚清拓本,拓工较精。有朱翼盦题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九成宫醴泉铭》,白纸镶边剪裱本,共26开,每半开纵20.9cm,横13.9cm。

唐碑,魏徵撰,欧阳询书,碑额篆书,碑文楷书,24行,行50字。碑高2.44m,宽1.18m。贞观六年(632年)六月立于麟游(今在陕西宝鸡东北)九成宫。今石尚存,但经剜凿,损泐过多,已非原貌。故宫藏北宋拓本为高士奇、赵怀王所藏明驸马李祺本,碑文第三行“云霞蔽虧”的“蔽虧”二字完好(见第五开),“长廊四起”的“四”字完好(见第四开),为现存善本之最。

九成宫是隋、唐帝王避暑的行宫,隋称仁寿宫,贞观中改称九成宫,永徽间又更名万年宫。碑载:贞观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曆覽台觀,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爲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说明了醴泉的由来。铭末曰:“黃屋非貴,天下爲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颂中有劝,是魏徵对太宗的谏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补,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

宋欧阳修《集古录》、洪适《隶释》,清阮元《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考》,朱文钧《欧斋石墨题跋》,张彦生《善本碑帖录》,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集王圣教序》又称《怀仁集王圣教序》,因碑额刻有7尊佛像,亦称《七佛圣教序》,全称《怀仁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附心经)》。碑文行书,30行,行80余字。碑高315.3cm,宽141.3cm,唐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立。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据载,唐僧玄奘自印度取经返回长安后,奉太宗之命译出多种※※,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作记。此序与记并太宗答敕、太子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同刻于石,即成此碑。书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遗墨中集字,自贞观二十二年(647年)至咸亨三年(672年)历时25年完成,由于志宁、来济、许敬宗、薛元超、李义府等加以润色,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

宋以后碑石中断,因捶拓日久,字画逐渐浅细,故未断之拓本均为宋拓。

此拓本为故宫藏北宋早期拓本,黑纸镶边剪裱本,浓墨精拓,共27开半,每半开纵23.7cm,横12.5cm。有王世懋题签,损斋、翼盫跋各一段,钤“柳庄书院家藏”、“上郡马氏珍藏”、“韩逢禧印”、“朝延氏”、“一亩园珍藏”等印9方。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特殊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书圣。王羲之行书见于诸多法帖之中,均经数度重摹,已多失真貌,不足为据。此碑集字由唐代所藏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出,“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因此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宝贵资料,亦是学写行书的最好模范,故极为后世所重。康有为认为此碑书法“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剪裁缝纫,皆若己出”,学行书者,此碑为佳。

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孔子庙堂碑》,唐代虞世南撰并书,相王李旦书额。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立。碑文楷书,35行,行64字。碑高400cm,宽150cm。

碑文记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年)立孔子第33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据传此碑仅在贞观年间拓得数十本赐近臣,旋经火,石毁。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李旦重刻并书碑额,后又遭火焚毁。现存重刻有二:一是宋初王彦超重刻,碑在陕西西安,俗称“陕本”、“陕西本”或“西庙堂”;一传为元至元年间重刻,碑在山东城武县,俗称“城武本”或“东庙堂”。前者字较肥,后者字较瘦。

此拓本为北宋拓南宋库装本,白纸镶边剪裱本,浓墨精拓。共17开半,每半开纵28.5cm,横16.3cm。末行“帝德儒风永宣金石”未泐。有觉庵题签,包世臣、孙星衍、宋葆淳、陈其锟等跋6段,姚鼐、赵怀玉、吴荣光、张维屏等观款6段,钤“顺治三年七月初二日钦赐大学士臣宋权恭记”、“权”、“衷牧甫”、“包氏平生秘玩”、“世臣学古”、“怀玉私印”等印31方。

《孔子庙堂碑》书法用笔俊朗圆腴,字形稍长,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派平和中正之气。此碑书法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重视,称之为虞书妙品,唐楷杰作,楷法极则。明初张绅评此碑:“字画之妙独能与钟、王并架,于数千载之间使人则之重之又莫能及之也。”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崔敦礼碑》,唐显庆元年(656年)刻。于志宁撰文,于立政书。拓本每纵27.2cm,横18.2cm,共22开。

碑额篆书,题“大唐故太子少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上柱国固安昭公崔公碑”。碑现存陕西省醴泉昭陵。碑文大半残泐,残存500余字。

《崔敦礼碑》书法雍容秀丽,笔画圆健。清叶昌炽《语石》谓:“于立政、高正臣亦皆褚之流亚也,小楷遒媚,其结体似虞,其运笔似褚,合观亦颇似王知敬书《卫景武公碑》。”

此为1931年左右在西安发现的一本初拓本。原为明朱仲宗胡石馆珍藏,后为朱翼盦藏,现存故宫博物院。乌金拓,剪裱装册,麻纸。此本共1466字,后有无名氏跋,有“朱仲宗胡石馆珍藏”等印。较吴县潘氏所藏者尚多10余字。 此碑曾著录于宋陈思《宝刻丛编》,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和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石经《尚书·多士》篇、《春秋·文公》篇残石,三国魏正始年间(204-249年)刻,墨拓二纸,合裱为轴。纵201cm,横56cm。马衡先生捐赠品。

魏石经刊于魏废帝正始年间(240-249年),每字都有古文、篆、隶※※,故又名《正始石经》或《※※石经》。经石正面刻《尚书》,背面刻《春秋》。早在晋代石已崩坏,以后不断有残石发现。1922年冬,洛阳东郊朱圪垱村村民朱某在汉魏太学遗址的棉田中掘出一大一小两块魏石经残石。大块阳面刻《尚书》无逸、君奭二篇文字,阴面刻《春秋》僖公、文公※※,即魏※※石经尚书春秋残碑。小块阳面刻《尚书·多士》篇文字,阴面刻《春秋·文公》※※。此轴即为小石的碑阳、碑阴拓本。

鉴藏印章钤“马衡审定魏三字石经之记”。另有马衡题跋:“第六行末‘尔’字篆文不损,是初出土拓本。生平所见,此为第二本。”  马衡先生研究汉魏石经成绩斐然,其旧藏此石之初出土拓本极为珍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朝侯小子残石,碑高84.3cm,宽81.6cm。

拓本隶书,装裱成轴,纵74cm,横78.5cm,存196字。录文16行,每行十四、五字不等。碑阴漫漶,有“种树”等字数行。无年月。碑以首行有“朝侯之小子也”几字而得名。“朝”之上一字已损,朝侯殆为某朝侯,然已不可考。碑文记述了死者生前宦迹、死因及家属哀伤之情,富文学色彩。

此碑于1914年在陕西西安附近出土,先后为闫甘园和周季木收藏,今藏故宫博物院。书法类《曹全碑》,严谨秀丽,波磔有力多变化。秦文锦论此碑时说:“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力过之也,妙刻也。”  故宫所藏近拓本,拓墨精良,字口清晰,并钤有“爱古山房初拓”等印。

曾著录于刘成干《希古楼金石萃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石经《尚书》、《春秋》残碑,三国魏正始年间(204-249年)刻,墨拓,碑阳碑阴各一纸,裱为对屏。每屏纵245cm,横110cm。马衡先生捐赠品。

碑阳钤鉴藏印章:“光绪壬辰黄县丁氏干圃购得曹魏※※石经”、“凡将斋藏魏石经残字”、“马衡叔平”。另有马衡题:“魏正始石经尚书无逸、君奭残碑未断时拓本。十二年秋得于洛阳,翌年冬装成。此石今已凿而为二,损君奭篇题一行六字,及前一行七字,后一行十一字。”王国维题跋:“千载何人知拓墨,二经全帙溯萧梁。开元零落十三纸,皇祐丛残百数行。岂谓风流仍正始,直将眼福傲欧黄。尚余君奭篇题在,梅本渊源待细商。叔平四兄属题。观堂王国维。”

碑阴马衡题:“魏※※石经春秋僖公、文公残碑。今凿损第十六行二十六字,及前一行四字、后一行十七字。”另有※※十四年(1925年)春马衡跋:“此碑正面刻尚书无逸、君奭三十四行;阴刻春秋僖公、文公三十二行。十一年冬出于洛阳城东卅里之朱圪垱村。出土时拓工赵道传拓十二本,次日即为村人白姓者凿成二石。此为初拓十二本之一,余三至洛阳始求得之。其后又出此碑之残字数石,今悉依其原有行次补于阙处。尚书……补三石,春秋……补五石。其尚书‘嗣前’等字一石则黄县丁氏旧藏,廿年前出土者也。此本在今日可称为此碑之足本矣。他日更有所出,当续补之。”

※※十八年(1929年)三月马衡再跋:“此本既装成,又得残石拓本甚多。其可确知为此碑之碎块者……凡十六石。皆依其次第补装之。盖装成以后,先后补字已三次矣。”

据马衡先生题跋可知,这块魏※※石经于※※十一年(1922年)在洛阳出土后的第二天就被凿成了两段,因此未断时的原拓本更显珍贵,而马衡先生三赴洛阳才求得此本。此石碑阳刻有《尚书》的《无逸》篇结束与《君奭》篇开头的部分文字,碑阴刻的是《春秋》中《僖公》、《文公》部分文字。但在此拓本上,除大块残石外,马衡先生还将搜集到的多块细小残石拓本考订其文字先后位置,尽量地拼合复原裱在轴上,可谓极费苦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谷城长荡阴令张迁颂》,简称《张迁碑》,竖方形,高314cm,宽106cm。

碑额篆书“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叙及张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今河南宁陵县境)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长)长,后迁荡阴(今河南荡阴县)令,故吏韦萌等追思其德,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刻捐钱人题名及钱数,共三列。碑存山东泰安岱庙。

《张迁碑》出土于明代初年,最早著录见于都穆《金薤琳琅》。

《张迁碑》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用笔以方为主,笔致多变化,朴厚中有雄秀之气。碑阴字较完好,笔意雄健酣畅,较之碑阳字灵秀可爱。

此碑为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历来评价较高,清杨守敬《平碑记》说它在用笔方面 “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受禅》、《孔羡》)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初拓本。“東裏潤色”四字完好。有宝熙等题签,桂馥、郭绍高、汝兰、陆士等跋六段,有褚逢春、汪大燮、翁同龢、陈宝琛等观款,钤“吳門葉香氏藏”、“葉氏秘笈”、“翁斌孫印”、“邱康祚”等印29方。此碑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阮元《山左金石志》,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景君碑》全称《汉故北海相景君铭》,隶书,碑高230cm。

碑阳17行,行33字;碑阴4列,上3列各18行,第4列2行。末纪文2行,行42字。东汉汉安三年(144年)立。碑额有阳文篆书“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2行12字。碑中上部有穿,第八行、第九行、第十行各废两字。碑系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殁后,其门生故吏慕其功德为之建立。碑现在山东济宁。

此拓为明拓,碑阳,裱轴装,纵199.7cm(连碑额),横77.8cm。浓墨重拓。复斋题签,右上方有铁道人(毛怀)跋一段,钤 “大节砚斋金石文字”、“延祖长寿”等4方印。第十一行“商人空市”的“市”字存左大半,第八行“残伪易心”的“残”字未损。拓制精良,石虽漫涣,仍能令观者体味其书之妙趣。原为朱翼盦收藏,后捐故宫博物院。

《景君碑》书法独具特色,汉碑隶书多方扁,但该碑字取纵势,用方笔书写,又稍间篆意,收笔多有尖锋。明王世贞评其书:“书法故自古雅。”清孙承泽云:“方整有分法。”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孙承泽《庚子銷夏记》,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等书均有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