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主题管理员:长安麦客]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5123 回帖:252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古风 在2010-02-24 00:12发表
呵呵,如果弄成杂志形式就是另外一说了,就没有论坛的味道啦,不过作资料库倒是很不错的。我倒是希望麦客兄别开生面来一个“戏说兰亭序”,由“兰亭序”作为引子说“字”、“帖”、“碑”、“文房四宝”当然还要戏说关联到的人和物。

这不是跟又写一回一样嘛?
五千回帖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且共从容 在2010-02-23 22:58发表
眼看着主题贴的第一季也快归档了,因此才有这个想法。


经老兄提醒,赶紧去看了看论坛关于归档主题的规定,看到有这样的注释:

是否能回帖:
对于一些有继续讨论价值的归档主题,可以向论坛管理员提出申请,将该主题重新激活,就可以回复了。


不知道这个帖的第一季能不能够条件申请不归档或是归档后激活,以便于始终能和第二季链接上。

这话又说回来,不知不觉,第二季都2341帖了,也快啦,亦喜亦惧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边西 在2010-02-24 10:25发表
大师说的那些对我有些深奥了。。。

原本想偷懒走些捷径
快速提高欣赏中国画和书法的水平

如要动手练,就有些两难了。。。。

有正经事情忙,一时半会儿开练不起来,也没啥。
喜欢看,多看,看的多了,眼头自然会越来越高的。就像是前面说道的启功老先生,他的眼光眼界,就是看和练出来的,最后整成古往今来第一人....
当然没人再能同时具备他那样的学书和鉴定条件:出身世家,自小接触的就是傅心畬、陈半丁、齐白石等超级牛人,学草书一上手,桌子上看的和直接临的,就是陆机平复帖真迹原件,早年就是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专门委员,后来又“十年校遍流沙简”,再后来当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内国外的公藏私藏,先后过眼十二万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lmy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8.862
主题: 22
帖子: 20660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M9 Digital Camera
★ NIKON D810
LS-9000
原文由 边西 在2010-02-24 10:25发表

原文由 lmy 在2010-02-24 00:27发表

反对反对,坚决反对!
※※解构了人家的原意~~~哈哈哈
※※这些简述已经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讨论内容以及“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渊源关系等等~~~不可这样简单总结滴!像是一篇报纸被剪下几条重新粘贴了?

大师说的那些对我有些深奥了。。。

......


网上百度了一下王老师的资料~~~

山西大学图书馆统一检索平台: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非教授(图)     西安美术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传统书法  绘画※※  理论的研究  真伪鉴定  书画实践  中国美术史论          方略
王非,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工作,在艺术人格学、古代画论、苏轼人文画思想体系、东汉鸿都门学与赵壹《非草书》之关系,黄宾虹的绘画史观与中国变革思路、长安画派研究、古代书画鉴定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理论的研究,真伪鉴定,书画实践。

中国艺术报:发言节选
王非(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我们谈“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的时候,关于“写”,它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有特殊意义的,是有讲究的,是有法的,把握住这一点,这个讨论就会非常宽泛。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写”的特殊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用成熟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语言创造艺术家对天地万物的特殊感应,这是一层意思。再具体来说,就是用成熟的艺术语言驾驭自然对象、创造完全人工化的第二自然,制造幻觉的逼真。再具体一点,在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之中,中国文化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程式化,从元素上来讲它是有具体章法的。石鲁讲过,中国画的高明,就在于中国画有程式。任何成熟的艺术必然是有局限性的,这局限性就体现在程式化上。

    苏联有一个美学家谈到梅兰芳的京剧,他说中国艺术是有规则的自由发挥,如果取消了规则,那就没有可比性,艺术也就没有了评判的标准。所以中国画的写意在中国文化中是有特殊语境的,我们不能脱离特殊的语境去谈写意精神。深层次地讲,这个特征是源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这个特征是什么奠定的呢?是《周易》。《周易》有3层意义基本含义:一个是简易,一个是变异,一个是不宜。也就是说,艺术家将对天地万物、人世的感应变换为用阴阳刚柔的书写性的线条表现出来。写意既具有最深奥的“意”的精神,又是非常具体的,可以用时间来体验和体会。所以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一定要放在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去体会。

http://www_qikan_com_cn/Article/pacn/pacn200802/pacn20080213.html

西安美术学院网:2007-11-21 21:40

王非  
   
1959年生于陕西合阳
1982年,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毕业
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工作
在艺术人格学、古代画论、苏轼人文画思想体系、东汉鸿都门学与赵壹《非草书》之关系,黄宾虹的绘画史观与中国变革思路、长安画派研究、古代书画鉴定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散见于《朵云》、《美术观察》、《中国书法》、《画廊》等专业期刊及与他人合作的著作中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书法
★绘画※※
★理论的研究                 
★真伪鉴定
★书画实践


论文:
★《黄宾虹的中国画变革思路与文化自信》(节选),《美术观察》2004年9期
★《论长安画派》,《美术观察》2001年1期
★《明理通法  师道为本》,《美术观察》2002年5期
★《古典·情结·中国画——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古典情结”的对话》,《美术观察》2003年2期
★《转战陕北,欲晓东方——王非谈石鲁》,《美术观察》2005年8期
★《30年美术的社会影响力》,《美术观察》2005年12期
★《鸿都门学风波与赵壹〈非草书〉》,《美术学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论黄宾虹的“画无中西之分”》,《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郎绍君、梁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黄宾虹的中国画变革思路与文化自信》(全文),《黄宾虹国际学术研会论文集》,朗绍君、梁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狂轻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画廊》第2期,总第81期
★《中国古代人物画源流》,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
★《学术品格与笔墨精神》,《美术探索》2000年3期
★《〈非草书质疑〉驳议》,《中国书法》1998年8期
★《黄宾虹的绘画理论》,《朵云》1999年1期总第49期
★《狂轻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西北美术》2001年第4期(转载)
★《正视中国画的局限性》,《西北美术》2002年2期
★《画院:还能走多远——全国首届画院双年展感言》,《边缘艺术》第2辑
★《峰峦卓立 林壑幽绝——黄宾虹早期山水画评析》,《西北美术》2001年2期
★《从艺术人格学□□□□□□美术的发展》,《西北美术·美术学文集》1989年


书画:
★《樊川月色》(国画),《美术观察》2002年第5期
★《谢眺诗意》(国画),《美术观察》2002年5期
★《曹植美女篇》(书法),《美术观察》2002年5期
★《古木怪石图》(国画),《美术观察》2003年2期


科研:
★主编《军校教育从书·美术知识与名画欣赏》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2004年6月申报院级科研经费资助项目《中国画笔墨源流》获得批准
★参与大型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画风格流派”大型丛书之《长安画派》卷的专论部分的撰稿工作。论文《论长安画派》约30000字,广西美术出版社。论文《长安画派》发表于《美术观察》2001年1期
★参与大型辞书《美术辞林·中国绘画卷(上)》的撰稿工作,陕西人民美美术出版社1995年
★参与《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藏画精选》(宋元明清卷与近现代卷)的撰稿工作,辽宁美术出版社
★参与《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编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主编《西安文物精华·书法卷》,世界地图出版社2006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lmy 在2010-02-24 13:38发表
网上百度了一下王老师的资料~~~

看这王老师博学多能,有理论有实践,书画都通,佩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已经是本月第三次版主/交流论坛管理员给上图指标了,谢谢!
俺也代表喜欢看这些美图的老师学长同好们,说声谢谢!

大家伙接着看书法史上著名的碑刻资料....同时也再琢磨琢磨且共从容兄说到的问题....

《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年)刻,墨拓,整纸裱轴。纵293cm,横108cm。

此碑额题“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三国时期吴凤凰元年(272年)立于湖南耒阳县。碑文隶书古朴平淡,不事雕琢,有自然天成之趣,风格与东汉及曹魏碑版皆有不同,为三国名碑。碑阳左右空处曾刻谷氏后人题名及清乾隆时重修款字,先后均被凿去。

拓本左、右上角有马衡先生题跋,称“此本为祝君心渊贻赠,整幅全形尤属难得。”并称赞此碑“书法上承汉分,下开今隶,为分隶转变之时代。”

此本虽为已凿题名及重修款的晚清拓片,传世较多,然似此传拓碑头螭龙全形者则甚罕见,故马衡先生特加跋存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曹望禧等造像残座》,北魏正光六年(525年)刻,墨拓四纸,合装为轴。纵238cm,横92cm。

此石晚清时出于山东临淄桐林庄,为弥勒造像之石座,北魏正光六年(525年)三月造。正面线刻头顶香炉的仙人及双狮,左右两侧刻男女供养人及侍者、车马行列,皆极精美。背面刻楷书造像记。出土后归陈介祺收藏,传拓不多。后由上海来远公司经手售去法国,拓本不可复得,价格腾贵,遂成珍品。传世多翻刻赝本。此本为原石墨拓,衣纹流畅,字口清晰,鱼子纹粒粒可辨,颇堪赏玩。马衡先生从碑商手中购得此本,十分珍惜,并在题跋中流露出自己对文物流失的担忧。

马衡先生甲寅(1914年)冬题诗堂云:“元魏襄威将军柏仁令曹望熹造像。此石旧在山东,今春有人辇运至沪,为欧洲人重价购去。余从碑贾处得此拓本,郑重藏之。噫,吾国人心嗜利,不知保存百年之后,谁复有古物之观念耶?”又边跋云:“《高贞》、《高庆》二碑亦正光时物,书法与此绝相似。唐《等慈寺碑》亦由此夺胎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巩伏龙造像碑》,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刻,墨拓四纸,合裱为横披。纵55cm,横116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造像碑刻于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系民间造像,书、刻均不讲究,稚拙随意,因而有天真烂漫之气,为“魏碑体”之奇门。

马衡先生※※十一年(1922年)一月廿一日跋云:“魏正信佛※※巩伏龙造四面像记,未见著录,不知石在何所。此本有刘燕庭喜海印记,当为刘氏藏石。碑题‘大魏国元年岁次壬申六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按西魏废帝以大统十七年三月即位,依周礼废年号,以次年为元年,正值壬申……西魏末年石刻传世者极少,此碑之外,惟《秦徒卌人造四面像》一种而已。”再跋云:“《秦徒卌人造四面像》题‘三年丙子’,为恭帝之三年。明年而西魏亡。前人多误为北魏道武帝天赐三年,因附正之于此。” 鉴藏印钤“燕庭”、“刘喜海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萧憺碑》,亦称《始兴王碑》,徐勉撰,贝义渊书,郜元上石,房贤明镌。此拓本为故宫藏清拓本,纵331cm,横130cm。楷书36行,行86字。

额题阴刻楷书 “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17字。碑阴列迹人名。此碑高大,原有楷书3,000余字,今多漫漶,仅存三分之一。贝义渊之“渊”字下半未泐,有“刘喜海”、“吴国俊”、“伯英吴氏收藏”等印7方。

此碑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康有为认为欧派书法源于此碑。他说:“贝义渊书《始兴王碑》,则长枪大戟,实其率更”,“若结体峻密,行笔英锐,直与率更《皇甫君碑》无二,乃知率更专学此碑。”(《广艺舟双辑》)。

此碑曾著录于洪颐煊《平津读碑记》、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和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铭》,隋仁寿二年(602年)刻,墨拓,剪裱册页三开。每开纵30cm,横34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铭刻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四月。楷书颇为佳妙,故为世所重,至有翻刻牟利者。此本为原石精拓,一字不损,且经金石名家魏锡曾收藏,很是难得。拓本封面有马衡题签,册后有其宣统庚戌(1910年)十一月二日跋云:“此拓毡墨精湛,有魏稼孙收藏印。旧与一整本合装,今将整本别为一册,此片为临写之本。”该跋之书风与塔铭深为契合,可见马氏是认真地临写过的。鉴藏印章钤“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义主都督诸葛子恒合一百人平吴越主陈叔宝纪功碑》,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刻,墨拓,整纸折装。纵123cm,横80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碑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四月十五日立于山东泰安。碑文楷书,结字扁方,笔画温润而含隶意,与名碑《龙藏寺》颇为近似,同为隋碑上选。碑名通常简称为《诸葛子恒平陈颂》。此本只存碑阳,无碑阴。碑文第八行“晋”字的“日”部已不可见,当为清末拓本,故残泐已多。鉴藏印钤“马衡审定”、“凡将斋藏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首山栖严道场舍利碑》,隋仁寿四年(604年)刻,墨拓,剪裱册页26开半。每开纵32cm,横35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碑篆额题“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立于山西永济县。碑文记隋文帝“布舍利于八十州”,令全国造塔之事,由会稽贺德仁撰写。楷书工稳不苟,法度森严,启唐楷之先河。碑材满布砂粒如鱼子状,俗称“鱼子碑”。此本为晚清旧拓,“高行名僧”之“僧”字顶部二点尚存。册后有马衡先生宣统辛亥(1911年)九月六日跋,考证此碑当立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十二月,订正清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仁寿二年”之误。鉴藏印钤“凡将斋藏碑”、“马衡叔平读碑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杨买山地刻石,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119cm,横51.5cm,其中有拓墨处约43cm见方,上下余纸则为清人徐同柏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题写的释文及跋语。

铭文隶书5行共27字:“地节二年十月,巴州民杨买山,直钱千百。作业守,子孙永保其毋替。”因多漫漶,故依徐释。

石刻于西汉宣帝刘询地节二年(前68年),清代在四川巴县出土。道光十一年(1831年)被钱安父携归湖州,拓赠同好。后又归吴重光家,至咸丰十年(1860年)石毁。原石拓本流传极少,有翻刻逼真。

此石之可贵首先在于西汉石刻文献传世稀少;其次在于其字体取势扁方,波磔毕具,为成熟汉隶之最早标本,极受书法史家的重视。

此本淡墨精拓。钤有“均初”、“均初所得”、“郑斋金石”、“子善”、“双溪草堂图记”、“昆陵吕氏欣木收藏书画金石碑帖图记”等鉴藏印章。

主要著录有:清冯登府《石经阁金石跋文》、洪颐煊《平津读碑三续》、杨铎《含青阁金石记》、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群臣上寿刻石》,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26cm,横26cm。

篆书1行15字:“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原石为清道光年间杨兆璜在当时的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西60里娄山访得,故又名“赵娄山刻石”。拓本罕传。似此本淡墨初拓、字口肥润、笔画清晰者更为少见。

专家一般认为此石是西汉赵国群臣为其王刘遂祝寿时所刻。赵廿二年为汉文帝刘恒后元六年(前158年)。西汉刻石传世本稀,又以此石为最早。且其字体浑朴古拙,篆书中兼有隶法,堪称秦汉之际篆隶过渡时期的书法代表作品。亦有个别专家认为此石之“赵”系公元4世纪之“后赵”,或系战国时期之“赵国”。

此拓本幅内有赵之谦小楷一跋。右侧裱边镶沈树镛题签一、吴广霈跋三则。左侧裱边镶俞樾考论此石年代的手札二封(三页)、吴广霈跋一则(二页)。鉴藏印记有:“沈氏金石”、“均初藏宝”、“积川胡澍、川沙沈树镛、仁和魏锡曾、会稽赵之谦同时审定印”、“武林韩小亭氏审定金石文字”、“盱眙吴同远公望父审定金石书画印记”、“当湖朱善旂建卿父珍藏”等。

有关此石的著录主要有:清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沈西雝《交翠轩笔记》、张德容《二铭草堂金石聚》、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王稚子阙》,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93.5cm,横48.5cm。朱翼盦题背签。

王稚子为东汉和帝时人,元兴元年(105年)卒。其墓在四川新都弥牟镇西北5里,墓前立石阙一对。右阙题“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左阙题“汉故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阙”。皆隶书,字势古朴雄健,向来有名。据方若《校碑随笔》言“必宋拓本乃得其全文”,明拓已有残泐。

至清代,右阙没入沟水,文字全失。左阙亦由右上向左下坼裂,仅剩“汉故”2字完整,“兖州刺史雒阳令”7字依次损去右侧的小部至大部,“王君稚子阙”5字无存。

此本为清中叶旧拓,“兖”字撇笔未泐,“刾”字“夹”部之两点尚分明,“史”字捺之起笔、“雒”字“各”之“口”部皆未剥蚀,“令”字首撇之末端尚可见,亦属难得。此拓曾为金石名家沈树镛所藏,有沈氏所书一签及清同治年间题跋三段,又有清光绪时“泾州剑华道人”一跋。钤“沈氏金石”、“均初所得金石”、“沈树镛校勘金石文字印记”、“杨铎”等鉴藏章。

有关此阙的主要著录有:宋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清叶奕苞《金石录赓跋》、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武艺《授堂金石跋》、王昶《金石萃编》、崇恩《香南精舍金石契》、徐树均《宝鸭斋题跋》,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孔彪碑》,墨拓整纸碑阳(额、阴失拓),已裱立轴。纵199cm,横85.5cm。隶书18行,行45字。

孔彪字元上,为孔子第十九世孙,生活在东汉后期。初举孝廉,除郎中,博昌长。后历任尚书侍郎、治书御史、博陵太守、下邳相、河东太守等职。以病辞官退养。东汉建宁四年(171年)七月亡故,享年49岁。此碑为故吏崔烈等13人(题名于碑阴)为颂其遗德而立。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碑文前序后铭,简约雅饬,堪为东汉碑铭标本。隶书写于界格之中,字不大,而字距、行距极宽,布局清朗通透。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谓其字“笔画精劲,结构谨严”,最为定评。向列汉隶名品之一。惜剥蚀较甚,损字较多。

此本第五行“膺皋陶”之“膺”字、第六行“坐家不命”之“命”字已损,然仍可辨认。第六行“削四凶”之“削”字左上“小”可见。第十四行“辩物居方”中“辩”字存半,“居”字有残存笔画可见。当为清代中前期旧拓。钤有“张德容鉴藏金石文字”、“三衢张氏金石寿考”印2方。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陈思《宝刻丛编》,明杨慎《金石古文》、都穆《金薤琳琅》,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阮元《山左金石志》,近代王昶《金石萃编》、方若《校碑随笔》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是华山碑传世四种拓本之一,因明代藏在宁波丰熙万卷书楼,宁波古称四明,故以地名称之。

此本整纸装裱一轴,未经剪裁,保存了汉碑的原形,留下了碑额两旁的唐人题名,这是其它三种拓本所缺少的。题名者有唐大和年间(829--830年)李商卿、张嗣庆、崔知白、李德裕、崔瑨、王式等名臣,还有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王子文题记。整幅纵175cm,横84.8cm。古纸斑驳,墨彩浓淡变幻。严可均题曰:“如轻云笼月,神骨俱存”,堪称绝妙好辞。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学家钱大昕为编《天一阁碑目》访宁波,天一阁主人以四明本赠钱大昕之子东壁,于是此拓自江南携至北京。清末,此拓归两江总督端方,端方女儿与※※※之子结婚,以此作嫁妆。袁家败落,四明本辗转被香港人士胡惠春购得。1975年胡氏将此献予故宫博物院。

宋欧阳修《集古录》、洪适《隶释》,清阮元《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考》,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全称《凉州刺史魏元丕碑》,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刻。原石早佚,拓本极希。

碑石漫漶甚重,篆额“漢故涼州刺史魏君之碑”尚明晰。据宋洪适《隶续·碑式》云,其碑文“十六行,石已断剥,所存者行三十一字,题名四行,行四人”。今人袁维春《秦汉碑述》则言,行28字,题名4列,列4行。后有清翁方纲题跋:“是碑樸質蒼勁,微似《張遷碑》,而加之流逸,又間出以參差錯落之致,漢隸能品也。”该碑题名在碑阳,为其特点之一。

是本原石宋拓,世称孤本。剪条裱,共18页,每页4行,行8字。每页尺寸纵33.3cm,横18cm。旧为泰安赵氏藏,后归黄易,系黄氏所藏汉碑五种之一。有翁方纲、毕沅、郑际唐、黄易等人跋11段及阮元、孙星衍、杨守敬等观款,钤“黄小松收藏印”、“錢泳曾觀”、“翁方綱”等印54方。

有摹刻本行世,字划臃肿,无斑剥痕迹,易辨识。

宋洪适《隶释》,袁维春《秦汉碑述》、杨震方《碑帖叙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西岳华山庙碑》册,拓本38页,剪条装裱,每页3行,行6字。纵22 .3cm,横12.8cm。

此碑立于延熹八年(165年),隶书,典雅壮伟。“在※※八分最为险劲,已开魏碑之先河”(清汪喜孙语)。汉碑极少留书者姓名,此碑文末有“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名款。碑文记述历朝帝王封禅祭天地的祀典和当朝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华岳庙碑的经过。

原碑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据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和明郭宗昌《金石史》中记载推测,宋末元初碑已毁。传世拓本罕见,可信者有四:一是长垣本,以明代长垣王文荪藏得名。二是华阴本,明时为华阴东肇商兄弟和郭宗昌收藏,也称关中本。三是四明本,明时宁波丰熙万卷楼与范钦天一阁所藏,宁波古称四明。四是顺德本,因清季顺德李文田获存而得名。

华阴本浓墨精拓。原碑的第一行至十七行损泐一百余字,较长垣、顺德本拓得晚,约在宋、元之间。附页存郭宗昌、王铎、翁方纲、阮元等题跋、观款230余条。其中王弘撰跋云:“倡明漢隸當與昌黎文起八代同功”;朱筠跋专从六书理论考究碑文字形结构,以证篆、隶、楷之递变;朱锡庚跋详叙《华山碑》诸拓本流传递藏经过,均有较高学术价值。 宋洪适《隶释》、 清阮元《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考》等书亦有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武梁祠是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发现的一组“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部分,由一对石阙、《武梁碑》及五块画像石组成。其中两块画像石雕刻祥瑞图,其余三块皆分四层(列)雕刻(尖顶上的西王母像不计在内)。每块石上除刻有众多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外,还有文字二百余个。画像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内容丰富,雕刻生动。

因年深日久,河流改道,武梁祠石室损毁,许多石刻佚失或埋于地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被黄易访得,后经翁方纲、李东琪等人倡议捐资兴建了汉画室。中※※※※※成立后,※※对其进行了修葺,使画像石得到保护。

故宫藏武梁祠画像册为宋拓孤本,内容是第一石的上二列画像。原石第一列为“伏羲”、“祝诵氏”、“神农氏”、“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夏桀”古帝王像十图;第二列为“曾子”、“闵子”、“老莱子”、“丁兰”孝子四图,榜题清晰,有名人书跋及观款,钤“古盐州官马氏章”、“吴乃琛印”等印共127方。拓本曾藏唐顺之、马曰璐、汪雪礓、黄易等人处。清道光二十九年后被火烧,李汝谦得火后残本,将其重裱成册,并增题跋一册。

此拓现残存帝王七图、孝子四图,可见未烧前白纸挖镶装裱形式。是本甚珍贵,虽然残缺,但仍能看出汉代画像石的雕刻神采。技法上以减地雕法铲出人物轮廊,再用细线勾勒眉眼、衣饰,生动形象,表现出东汉时期画像石特有的拙朴风格。

此画像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容庚《汉武梁祠画像录》,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等书有记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范式碑》,全称《庐江太守范式碑》,又称《范巨卿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年)正月立。宋洪适《隶释》录碑全文,隶书,计19行,行33字。碑阴题名四列,一二列10行,三列11行,四列6行。额篆书“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10字。

碑原在山东任城,后移至济宁州学。宋以后碑断,没入土中。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胶州崔氏先得残额于济宁州学西龙门坊水口,李东琪、黄易刻跋于额下。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东琪复获原碑残石于州学宫戟门下,黄易、李克正又刻跋于碑阴。石今存济宁铁塔寺汉碑群内。

《范式碑》为三国魏著名碑刻之一。此碑书法保留东汉隶书特点较多。李东琪跋云:“片石甚古,讶为汉物。拂拭之,隐隐有隶书数人名。急掘洗之,乃《范式碑》也。”

此本为黄易所藏石未入土前之宋拓本,碑文较出土后拓本多180余字。纸墨古旧,字神充足。剪条装册,每页纵34cm,横17cm,后幅有盧文绍、翁方纲等题跋,有“翁方纲”、“瞿中溶”等藏印34方。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吴天玺元年(276年)所立。公元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昏庸残暴,政局日渐险恶。276年,改元天玺,为了稳定人心,制造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而刻此石。相传为皇象书,但无确据。

此碑上段21行,行5字,“詔遺”1行6字,“大吴”1行7字;中段17行,行7字;下段10行,行3、2、1字不等。原碑刻于江宁(今南京市)天禧寺。宋元祐六年(1091年)胡宗师将碑移至转运司后圃筹思亭,不知何时又移江宁学尊经阁,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校官毛藻印刷《玉海》,不慎失火,此石尽毁。原石上段有元祐六年胡宗师跋,崇宁元年(1102年)石豫刻跋,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耿定又刻跋,清代翁方纲又在石下段刻“北平翁方綱來觀”七字。

《天发神谶碑》的书法被康有为叹为“奇伟惊世”。书碑者以隶书笔法写篆,起笔处极方且重,转折处外方内圆,下垂处中锋收笔呈悬针状,棱角分明的字形显示了威严厚重的力量,为历代书家所称道。宋黄伯思云:“吴时有《天发神谶碑》,若篆若隶,字势雄伟。”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北宋拓本,是已知传世的最旧拓本,为剪条装册,只存碑文,无胡宗师、石豫二跋,中段十四行“敷垂億載”之“敷垂”二字完好,中段末“吴郡”之“吴”字口部稍损,“郡”字完好,其它稍损笔划处甚多。有宋“北海開國陸伀之印”及“永保萬年”等藏印二百余方。

清王昶《金石萃编》,王状弘《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大唐中兴颂》,唐元结撰,颜真卿书,唐摩崖刻石,宋拓,麻纸,黑墨精拓,装裱成册,二册,共166页,每页纵29.3cm,横15.5cm。

《大唐中兴颂》,简称《中兴颂》,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撰写,并请颜真卿书。此摩崖刻石是在戡平安禄山之乱后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左行正书,21行,行21字,后刻有黄鲁直题字,11行,行26-28字不等。

此本为故宫藏宋拓本。首行“有序”之“序”字钩笔未损。钤有“海上精舍藏本”、“孙尔准印”等印5方。

此颂书风磊落奇伟,故自古获得学者、艺术家们的重视。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唐刻,宋拓,黑墨精拓,明时装裱成册,共89页,每页纵30.6cm,横21.4cm。

此册“跆藉贵势”之“贵”字未剜。有铁珊、孙多瓛跋二段,钤有“孙多瓛”、“小墨妙亭”等印12方。

《东方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并序》。正书,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侧各3行,行30字。阳额篆书,6行12字;阴额隶书6行12字。碑阳为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为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季冬建。碑在山东乐陵县。

此碑字体平整峻峭,深厚雄健。宋苏轼《东坡集》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校碑随笔》云:“宋时此碑已剜,今则剜而又剜者也。最旧拓本‘跆藉贵势’之‘贵’字,原古体,后剜改。”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殷履直夫人颜氏碑》,唐颜真卿撰并书,唐刻,宋拓,裁裱装册,共50页,每页纵28.4cm,横16.7cm。

此本第二页“金紫”之“紫”字下微损,第三页“人”字末笔亦与石花并连。有罗振玉等题跋,并钤有“礼卿府君遗物”、“蒯寿枢印”等印14方。  

《殷履直夫人颜氏碑》,全称《有唐故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碑》。此碑四面环刻,正背面各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额篆书横列刻,前后连12字。颜氏为唐开元二十六年葬,无立碑年月。据诸家所考,碑是其孙追立,盖在大历末年。碑现在河南洛阳玉虚观。

此碑字体端正安详,雄强遒劲。宋书法家米芾赞曰:“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毕沅《中州金石记》、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云麾将军李秀碑》,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cm,横14.5cm。

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

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等镌,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

碑石原在河北良乡县,石断后改毁为石础,明万历初宛令李荫在署中掘地得六础,又云砌署壁购得,又移京兆尹署。万历间王惟俭携汴四础,亡于黄河水患,余二石础。清康熙三十一年京兆尹丞吴涵移置文天祥祠,字漫漶。

此碑书法雄遒,具二王之妙。明董其昌云:“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所谓如象,即指笔力雄强厚重,而此《李秀碑》足以当之。

现此碑未凿成础形前之宋代拓本仅存二本。另一本原为南海孔广陶藏本,今藏广州市博物馆。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道因法师碑》,唐李俨撰,欧阳通书,范素镌,唐刻,宋拓,黑墨毡蜡精拓,剪条装册,共41页,每页纵30.5cm,横18cm。

有张莲题签,翁方纲跋二段,钤有“翁方纲印”、“李国松”等印11方。为“蠲”字左下“皿”字未损本。翁方纲旧藏。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此碑于唐龙朔三年(663年)十月立,正书,34行,行73字,横列正书7字。横额上透雕之三佛甚精。碑文主要记述道因和尚的生平活动。原碑今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体严谨,笔力遒健,风范不凡,为欧阳通之代表作。清杨守敬评论此碑称:“森森焉若武库矛戟。”正是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刚直不阿的气概,可谓书如其人。

明郭宗昌《金石史》,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洪颐煊《平津读碑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虞恭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刻,宋拓,黑墨精拓,剪裱装册,共23页,每页纵18.3cm,横9.2cm。

前有汪瀚云等题签,后有陈镛等题跋以及“公彦珍秘”等钤印8方。为“蔼蔼高门”之“高”字未损本。

《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陕西醴泉县。碑正书,36行,行77字。额篆书4行16字。此碑为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一。

此碑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历代书家对此碑给以极高的称赞。清王虚舟跋曰:“史称欧阳询卒于贞观间,年八十五岁,此碑书于贞观十一年,是率更最晚的作品。复四年,尚有小楷千文,计书此碑,亦已将八十矣。而圆秀膄劲,与《醴泉》、《化度》不殊,宜其特出有唐,为百代模楷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明赵涵《石墨镌华》,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盧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篆额阳文12字。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法用笔、结体及字形具有北齐风格,骨气劲峭,法度严整。明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是伊家兰台发源,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隶法),得之家学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卫景武公李靖碑》,唐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唐刻,明拓,装裱成册,共37页,每页纵25.8cm,横13.5cm。

后附游师雄刻跋。有朱翼庵题签和题跋。钤有“翼庵审定金石书画记”等印11方。

《卫景武公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此碑在陕西醴泉县昭陵,唐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刻。正书,39行,行82字。额篆书4行共20字。碑阳刻宋元祐四年(1089年)游师雄等题名13行,行21字。

此碑字体优美,笔力健劲。明赵崡《石墨镌华》卷二云:“知敬书在当时固自知名,评者谓与房玄龄、殷仲容伯仲。”给以很高评价。

故宫藏朱翼庵旧藏明初拓本,为现时所见此碑帖拓本之冠,较中晚期明拓本尚多60余字,且第5行“气”、第6行“县”等字未损。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