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主题管理员:长安麦客]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5118 回帖:252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孙过庭书谱,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内府所刻,因帖石置于太清楼下,故又称《太清楼书谱》。

书谱是孙过庭垂拱三年(687年)之作,他的书法理论精华集中于此书之中。书谱分上、下卷。下卷已佚,上卷的主要内容谈“运笔”,其书气势磅礴,高潮迭起,用笔俊拔坚劲,章法错落参差,为孙过庭的代表作品。墨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孙过庭书谱是上卷残本,摹刻精良,且首行至第二行较墨迹多17字,可补墨迹之缺。原石早佚,该拓系海内孤本。拓本有张伯英、罗惇、林志均、马叙伦、齐燕铭等跋,钤“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陈叔通”等印。共14页,每页8行,行10至14字不等。每页尺寸纵31cm,横22.3cm。

书谱刻本诸多,其中“薛刻”、“安刻”较有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泉州本淳化阁帖》,墨拓残本。存第五、六、八卷,分装3册。均为明代吴正志旧藏。

《泉州本淳化阁帖》又名《泉帖》,是淳化阁帖的一个宋代重要翻刻本。传说原石藏于南宋内府,帝昺南逃时携至泉州。明陈懋仁《泉南杂志》云:“淳化阁帖十卷,宋帝南狩,遗于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石出光怪,枥马惊怖。发之,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曰‘马蹄真迹’。”颇富传奇色彩。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则记帖石出土后,“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知府古任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序而刻之。仁宗皇帝命取入内府,人不可得而见矣。”

由上述经历可知,此帖传拓不多,世人重之。据记载明代即有翻刻本及再翻本出现。而原石毡蜡,即使明代“马蹄本”已属难得,何况宋拓。故宋葆淳在跋语中称此3册宋拓残本“虽非完璧,亦足宝也”。

三册的具体情况是:第五卷,存16开,每半开纵25cm,横14cm左右。卷首标题“诸家古□□(法帖)五”。内容为苍颉、夏禹至智果作品,智果以下阙如。卷内有朱翼盫边跋十二则、张玮跋二则。卷后有清人宋葆淳二跋、朱氏一跋。鉴藏印有“吴正志印”、“桐轩主人藏书画记”、“王孝禹收藏记”、“翼盦朱氏所藏善本”等10方。张玮跋指出:“此本纸性纯麻,……与何蝯叟题本宋拓兰亭正同。”“惜程邈书至古法帖系用他本合成。”

第六卷,存26开半,每半开纵25cm,横11-16.5cm不等。卷首标题“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卷末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篆书题记。卷中有朱氏边跋七则。鉴藏印有“吴正志印”、“黄晟东曙之印”、“桐轩主人藏书画记”、“王孝禹收藏记”、“翼盦审定金石书画记”等13方。

第八卷,存22开,每半开纵25cm,横14cm。卷首标题“法帖,晋王羲之(草书)”与他本不同。卷末有淳化三年篆书题记。纸色微黄莹润,拓墨深沉匀净。且首尾一贯,在3册中最为整齐精神。卷中有朱氏边跋二则。鉴藏印有“徵仲父”、“文彭之印”、“吴之矩”、“桐轩主人藏书画记”、“铜梁王孝玉家藏金石书画印”、“翼盦鉴藏”等14方。

关于《泉帖》的著录除上文已举者外,主要有:明范大澈《碑帖纪证》、朱存理《铁网珊瑚》,清王弘撰《砥斋题跋》、孙承泽《闲者轩帖考》、钱咏《履园丛话》、沈曾植《寐叟题跋》,近代张伯英《小来禽馆帖跋》,现代林志钧《帖考》、王壮弘《帖学举要》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澄清堂帖》为宋刻汇帖。帖石早佚,拓本流传极少,历代文献著录也未见全帙。卷末无年款及刻帖人姓名,因此不知其确切年月与卷数。

《澄清堂帖》相传南唐刻,翁方纲从帖的标题文法、字法,张伯英从字的避讳等方面考证定为南宋刻。此帖明以前未见注录,后注录者多只见五卷,皆王羲之书。其间内容多见于淳化阁帖,也有阁帖所无者,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故宫博物院藏原石宋拓残卷,原为孙承泽旧藏,存第一卷28页,第三卷36页,第四卷18页,共计82页。每页尺寸纵26.5cm,横13.4cm,均有硃书释文。有孙承泽、潘仕成、耆英等人跋17段,钤“北平孙氏”、“吴乃琛印”等藏印28方。该帖白纸镶边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

《澄清堂帖》原石刊刻极精,明以来各评家比比称颂。何绍基赞此拓:“于淳化、大观、绛、潭、太清楼诸拓为远胜也。”  有翻刻本行世。  此帖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清欧阳辅《集古求真》、又《集古求真补正》,杨震方《碑帖叙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有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淳化阁帖》聊城杨绍和旧藏本

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年),徽宗赵佶因王著编次的《淳化阁帖》标题多误,而且版已损裂,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改定编次,重摹上石。字行高于《淳化阁帖》两寸。中间标题由蔡京书写,每卷末刻款:“大觀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因帖石置太清楼,故又称太清楼帖。

大观帖是历代法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后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摹刻精良,草书的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准确、婉健,锋势飞动,神彩射人,较《淳化阁帖》更胜一筹。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赐与外另不可得,故难以流传。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数本。

故宫收藏有聊城杨绍和旧藏本,存二、四、六、八、十各卷的部分帖,合装成三册。墨色黝黑,麻纸,宋拓每页纵32.4cm,横20.7cm。前有文徵明、祁寯藻题签,后有孙毓文、杨绍和,崇恩、王拯、吴尽忱等题跋以及“范大澈图书印”、“浯溪吴氏华澄阁全石”等钤印多方。

除此之外,故宫另藏大观帖第二、四、五卷,为李宗瀚旧藏。中国※※博物馆有第七卷,南京大学有第六卷。累经尘劫,太璞不完;墨林星凤,唯此而已。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绛帖》为汇刻丛帖,共二十卷,潘师旦摹刻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故名。此帖刻于宋皇祐、嘉祐年间(1049--1063年),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

潘师旦,据宋人记载为尚书郎。传说潘氏死后,其二子各分绛帖十卷。长子得前十卷,因负官债,帖被没入官库,绛州太守补刻后十卷足成一部,称“公库本”或“东库本”;次子也补前十卷,人称“私家本”。原石刻后不久即毁。有重刻“新绛帖”及十二卷“伪绛帖”等,翻刻甚多。

绛帖前十卷的第一卷为诸家古法帖,第二至五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六、七卷为王羲之书,八至十卷为王献之书;后十卷第一卷为大宋帝王书,第二卷历代帝王书,第三至六卷为王羲之书,第七、八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九卷为唐法帖,第十卷是唐、宋法帖。

故宫庋藏宋方楷旧藏本,存前十卷中的九、十两卷及后十卷中的七、八两卷,共两册,钤“方一轩”等印。此帖宋刻、宋拓、宋装裱,绝无仅有,贵为珍宝。

拓本尺寸每页纵25.6cm,横20.7cm。

此帖宋姜夔《绛帖平》,清程文荣《南树帖考》,容庚《丛帖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有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瘗鹤铭》

《瘗鹤铭》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石上,宋时被雷击崩落长江,石碎为五。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陈鹏年募工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今残石尚存,陈列在宝墨轩碑廊大院的碑亭中。正书,文左行,共计88字,较出水时又损数字。

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前人对其时代和作者辩说纷纭。宋苏舜钦诗云:“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亲传瘗鹤铭。”认为是东晋王羲之所书,也有人说是唐人顾况书,还有人以为是唐代王鑚书。宋著名金石家黄伯思考为梁陶弘景书,明都穆《金薤琳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多从黄说。

《瘗鹤铭》字体厚重高古,萧疏淡远。原文就崖书石,故其行之疏密、字之多寡、大小俱不雷同,参差错落而有奇趣。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六朝气息。历代文人书家对此赞誉甚多。宋黄庭坚以为“大字无过《瘗鹤铭》”。黄伯思云:“萧远淡雅,若其为人。”宋曹士冕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瘗鹤铭》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隋唐以来楷书的风范。黄庭坚书法得力于此。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仰石本,落水前精拓本,共三十余字。潘宁题签,王文治、潘宁、铁保等跋。有“游似”印,费兆锟、崇思私印,铁保私印。石宾、师吾斋珍藏等印23方。

此铭宋陈思《宝刻丛编》、赵明诚《金石录》,明都穆《金薤琳琅》等书均有著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石鼓原石,唐初出土于陈仓,即现在的陕西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南鸡峰山北陂上。石形似鼓,称为石鼓。共有十石,即十鼓。上面刊刻的是老陕的先秦古文字。十个石鼓上各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原物为形状类似鼓形的十块石头,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字迹磨损很多,唐人不识,看它长的像圆鼓,便给它起了石鼓文这样一个名字。石鼓名称取所刻诗篇的前两个字,即《吾车》、《汧殹》、《田车》、《銮车》、《霝雨》、《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每首诗十八、九句不等,为四言诗。其文字内容多为君王臣公们的征旅渔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文》从发现至今叫法很多,除曰《猎碣》外,还有《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

石上无年月,因此《石鼓文》的刻石年代成为学术届争论不休的问题,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韦、韩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总之,它是继承西周书法特点的先秦文字。

《石鼓》唐代初出土发现后, 经杜甫、韩愈写诗颂扬之后,才为世人所知。但书体尚古,极为难解,历经学者考订之后大体可读,十鼓原应有七百字左右,到了北宋欧阳修,录取了原碑仅存的四百六十五字,其他的均模糊不可辨,其中第九鼓连一个字都没保存下来。唐时即有《石鼓文》拓本,但未见流传。目前可见最早拓本是北宋安国“十鼓斋”藏的3本宋拓,即“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 

石鼓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佑(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1107-1110)中迁至东京(今河南洛阳)辟雍,后入内府保和殿稽古阁。金人破汴,辇归燕京,置国子学大成门内。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时即有《石鼓文》拓本,但未见流传。目前可见最早拓本是明代安国“十鼓斋”藏的3本宋拓,即“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现都已流传日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明代拓本,孙克弘旧藏,后归朱翼盦,朱氏去世后,家属遵其遗嘱捐献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馆藏《石鼓文》册拓本浓墨精拓,麻纸挖镶裱。每半开纵28.4cm,横15.5cm,共18开半,每开6行,行5字。缺第八鼓,第五、七、十鼓每行只存一、二字。拓本有翁方纲、吴云、蔡文陛等跋16段。钤“翁方纲尝观”、“吴云平斋曾读过”、“王广之印”、“黄菏汀四十七岁后所得”等收藏印130方。拓本每鼓前有红色标号字体,据翁方纲跋为孙克弘书。拓本有附本二:一为《石鼓文音训》拓本,共20开,额半开,2行5字,音训19开半,每开10行,行13字,至元年间潘迪书,茅亮刻石,钤印2方;二为《周伯琦临石鼓文》墨迹,共13开,每开6行,行5字,前附页有无款小楷题签一,钤 “周郎”、“安元忠印”等印26方。

是本《汧殹》鼓之“鲤”、“黄帛”、“氐鲜”等字未损,“以”字大半尚存,《銮车》鼓“遒车载道”之“载”字尚存。经唐兰、马子云先生审定,为明初拓。

《石鼓文》文字为大篆,形体特征独特,书法古茂遒朴。唐张怀瓘《书断》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拓本翻刻众多,以阮元、张燕昌等所刻“天一阁本”为最优。

该刻本在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董逌《广川书跋》、陈思《宝刻丛编》,明杨慎《金石古文》,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张彦生《善本碑帖录》、杨震方《碑帖叙录》等书中均有著录。郭沫若有《石鼓文研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4.843
主题: 55
帖子: 9929
注册: 2000年8月
感觉篆字和金文有难度!很多字不认识,更别说书写了。
请麦客老师给推荐一些教材资料吧,有时间也好学习学习。

背临快雪时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阿铭 在2010-02-27 23:42发表
感觉篆字和金文有难度!很多字不认识,更别说书写了。
请麦客老师给推荐一些教材资料吧,有时间也好学习学习。

背临快雪时晴

谢阿铭兄赐书!
每每看到咱自己人写的字,心里高兴。
现在的人不治文字之学的,不学治印的,不识篆字也没啥。行有余力而学焉,还是看字典好,多种注释的《说文解字》最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每月的粮票已到,接着补充习书和文字方面的资料,再看些珍贵出名的碑志.....

“处士石定墓志”,西晋,高47cm,宽23cm。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墓志刻石。刻石存文10行185字,隶书体。内容主要刊刻石定族属简历及其本人殁事。此墓志保存完整,书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主要部分内容可与石尠墓志相参,二志石同刊同出,殊属难得珍贵。1919年河南洛阳城北马坡村出土。曾归周季木收藏。

录文:处士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定,字庶公,太尉昌安元公之第三孙,尚书城阳乡侯之適子也。秉心守正,志节清远,有才干胆断,本郡功曹察孝、州辟皆不就,举秀才不行,侍父乡里。永嘉元年逆贼汲桑破邺都之后,遂肆凶暴,鼓行东北,其年九月五日攻围侯,侯亲率邑族,临危奋讨,众寡不敌,七日城陷,侯薨。定与弟迈致命左右,年廿八。才志不遂,呜乎哀哉!凡我邦族,莫不嗟恸。二年七月十九日祔葬于侯墓之右次,刊石纪终,俾示来世。妻沛国刘氏,字贵华。父字终嘏,晋故太常卿。

[长安麦克 编辑于 2010-03-01 12:37]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晋城阳简侯石尠墓志”,西晋,高46cm,宽22.5cm。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墓志刻石,今存文27行480字,隶书体。此墓志四面刊刻,正背两面刊刻石尠生平事迹,内容主要记载逝者生前身份、官职、履历与功绩,两侧面分刻其夫人与子女之籍贯、姓氏及简历。

早期墓志形制不定,此志为其中一种,应是两汉以来墓碑的缩小演变。石尠墓志保存完整,书文精美,刊刻精良,志文内容极具史料价值,是墓志中难得的精品。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马坡村。曾归周季木收藏。

录文:晋故尚书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城阳简侯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石尠,字处约,侍中太尉昌安元公第二子也。明识清远,有伦理刑断,少受赐官太中大夫、关中侯,除南阳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三公侍郎。情断大狱卅余条,于时内外,莫不归当。迁南阳王友、廷尉正、中书侍郎,时正直内省,值扬駮作逆,诏引尠式前殿,在事正色,使诛伐不滥。拜大将军秦王长史,计勋酬功,进爵城阳乡侯,入补尚书吏部郎。疾病去职。迁荥阳太守、御史中丞。国清,定太中正侍中□。屡表告疾,出为大司农。赵王篡位,左迁员外散骑常侍。三王举义,惠皇帝反正,拜廷尉卿,除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军事屡兴,于是罢武修文,城都王遣荥阳太守和演代尠,召为和南尹。自表以疾,权驻乡里。永嘉元年,逆贼汲桑破邺都之后,遂肆其凶暴东北,其年九月五日,奄见攻围。尠亲率邑族,临危守节,义旧不回,众寡不敌,七日,城陷,薨,年六十二。天子嗟悼,谴使者孔汏、邢霸护丧。二年七月十九日祔葬于皇考墓侧神道之右。大子定、少子迈致命所在。庶子恭嗣,刊石纪终,俾示来世。夫人广平临水刘氏,字阿容。父字世颖,晋故步兵校尉、关内侯。夫人琅邪阳都诸葛氏,字南姊。父字长茂,故廷尉卿、平阳乡侯。长子定,字庶公,年廿八,本国功曹察孝、州辟秀才不行,本州三辟部济南从事主簿。女字令修,适黄门侍郎、江安侯颖川陈世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麴谦友墓表”,南北朝,高昌,高36.5cm,宽37cm。

高昌建昌十七年(577年)墓志。陶质刻字,5行40字,正书体。墓主人麴谦友生前为高昌政权的官吏。高昌建昌为麴宝茂年号,建昌十七年相当于南北朝时期陈太建九年、北周建德六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交河郡为高昌国行政辖区,郡治交河故城今犹存,位置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处雅尔湖村之西地区。

录文:延昌十七年丁酉岁正月甲戌朔廿三日丙申,故处仕麴谦友追赠交河郡镇西府功曹吏麴君之墓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魏乐安王元绪墓志”,北魏,高66cm,宽68cm。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墓志刻石,志文26行677字,正书体。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刊刻内容追叙元绪先人的英踪伟迹及其本人的德行与宦绩。北朝时期的墓志刻石已成定式,志石多方正划一,志文内容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

元绪墓志是存世的160余块北魏宗室墓志之一。北魏皇族显贵的墓志多为墓志类中的精品。元绪字少宗,族姓拓跋,汉姓元,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曾孙,乐安王拓跋范之孙、拓跋梁(拓跋良)的长子,《魏书·明元六王传》载有其祖、父的事迹,未及元绪,拓跋良卒后,由时任洛州刺史的元绪嗣王位。元绪墓志内容极具史料价值。其行文讲求法度,刊刻精良,书体美观,书法价值极高,后世志石罕有其匹。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

录文:大魏征东大将军大宗正卿洛州刺史乐安王墓志铭。君讳绪,字绍宗,河南洛阳人也。明元皇帝之曾孙,仪同宣王范之正体,卫大将军简王梁之元子。君祖翼武皇以造区夏,君父历匡四朝,实相成献,其鸿勋桀略,英踪伟迹,并图绩于鼎庙,灼烂于秘篆者矣。君少恭孝,长慈友,涉猎群书,徧爱诗礼,性宽密,好静素,言不苟施,行弗且合,不以时荣羡意、金玉渎心,雍容于自得之地,无交于权贵之门。故傲傮者奇其器,慕节者饮其风,遇显祖不夺厥志,逢孝文如遂其心,故得恬神园泌,养度茅邦,朝野同咏,世号清玉。及景明初登,选政亲贤,以君国懿道尊,雅声韶发,乃抽为宗正卿。非其好也,辞不得已而就焉。君乃端俨容,平政刑,训以常棣之风,敦以湛露之义,于是皇室融穆,内外熙怡。俄如萧氏窃化,自诏江甸,嶓塚崎岖,弔险民勃,接贤之黔,豺目鸟望,天子乃择功臣,以为非君无能抚者,遂策君为假节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君高响夙振,惠喻先闻,政未及施,如山黎知德。君乃阐皇风,张天罗,招之以文,绥之以惠,使旧室革音,异民请化,千里齐声,佥曰康哉。春秋五十九,以正始四年正月寝患,二月辛卯朔八日戊戌薨于州之中堂。臣僚惨噎,百姓若丧其亲。夏四月廿七日迁柩于东都,吏民感恋,扶梓执紼号咷如送于京石者二千人,诸王谴候、宾友奉迎者轩盖相属于路。五月廿七日达京,殡于苐之朝堂,朝廷愍惜,主上悼怀,诏遂赠本官,其赗禭之礼厚加焉。粤十月丙辰朔卅日乙酉葬于洛阳城之西北,祔茔于高祖孝文陵之东。嗣子痛慈颜之永远,抱罔极之无逮,镌石刊芳,以彰先业之盛烈,乃作颂曰:开基轩符,造业魏历;资羽风今,启鳞龙昔;渊节沧深,高勋岳积;锡宇岱东,分齐列辟;钦若帝命,明保鸿基;玉净金山,冰洁清沂;食道尧世,栖风舜时;逢云理翰,矫翼霄飞;霄飞何为,天受作政;明心剑玉,清身水镜;衡均宗石,锦裁民命;霁光东岫,倾辉西映;西映焉照,寔维洛荆;化不待期,匪曰如成;望舒失御,亭耀坠明;流馨生世,委骨长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魏恒州大中正于景墓志”,北魏,志石高64cm,宽64cm。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墓志刻石。志盖3行9字,篆书体;志石28行768字,正书体。志盖提环已失。志石前有题首,中为志文,后缀志铭。刊刻内容追叙于景祖父于洛拔、父亲于烈在朝廷的显赫地位、其族属及其本人的官职履历与宦绩。据《魏书·于栗磾传》载,于氏自于栗磾四世贵盛,一皇后,四赠三公、领军、尚书令,三开国公。于景本人自司州从事迁步兵校尉、宁朔将军、高平镇将。曾因贪残受纳为御史中尉王显所弹,后逢赦免。于景的二兄于忠曾经在朝野权倾一时,忠死后,于景为武卫将军。因谋废元叉,被黜为征虏将军、怀荒镇将。及蠕蠕主阿那瑰叛乱,镇民固请粮廪,而景不给。镇民不胜其忿,遂反叛,执缚景及其妻,拘守别室,加以毁辱,月余,乃杀之。于景墓志保存完整,为北朝墓志中的精品。此志内容与史籍所载互有详略,可互为参照。1919年河南洛阳伯乐凹村西出土。

录文:
(志盖):魏故武卫于公之墓志。
(志文):魏故武卫将军征虏将军怀荒镇大将恒州大中正于公墓志铭。

    祖拔,尚书令、新安公;父烈,车骑大将军、领军将军、太尉公、钜鹿郡开国公。夫人元氏,东阳公主,汝阴王女。长息贵显,司徒府参军事;次息建宗。君讳景,字百年,河南洛阳人也。祖尚书以佐命立功,父太尉以变厘著积。君禀长川之溢源,资高岳之余峻,志度英奇,风貌闲远,年十八,辟司州主薄,升朝未几,玉响忽流,九皋创叫,声闻已著。解褐积射将军,直后,宿卫一年。父太尉薨,君孝慕过礼,殆至穷灭于后。主上以君昔侍禁闱,有匪解之勤,世承风节,著威肃之操,复起君为步兵校尉,领治书侍御史。君以麤斩在躬,号天致让,但以帝命屡加,天威稍切,遂割罔极之容,屳就断恩之制。及至,莅事献台,则聪马之风允树,朝直西省,夙夜之声剋显。至永平中,除宁朔将军、直寝、恒州大中正,从班例也。至延昌中,朝廷以河西二镇,国之蕃屏,总旅率戎,寔归英桀,遂除君为宁朔将军,薄骨律、高平二镇大将。君乃抚之以仁恩,董之以威信,遂能断康居之左肩,解凶奴之右臂,西北之无虞者,寔君是赖。逮神龟二年,母后当朝,幼主莅正,爪牙之寄,实儗忠节,复征君为武卫将军。致乃职司钩阵,匪躬之操唯章。总戟丹墀,折冲之气日远。及正光之初,忽属权臣窃命,幽隔两宫,君自以世典禁旅,每济艰难,安魏社稷者,多在于氏,即乃雄心内发,猛气外张,遂与故东平王匡谋除奸丑,但以谗人罔极,语泄豺狼,事之不果,遂见排黜,乃除君为征虏将军、怀荒镇将,所谓左迁也。君虽不得志,如去,聊无愤恨之心,尤能树德沙漠,绥静北蕃,使胡马不敢南驰,君之由也。至正光之末,限满还京,长途未穷,一旦倾逝,以孝昌二年岁次丙午六月遘疾,暨十月丁卯朔八日甲戌薨于都乡谷阳里。即以其年十一月丙申朔十四日己酉窆于北芒山之西岗太尉公之陵,礼也。若夫萧萧垄树,杳杳玄堂,刊兹幽室,千龄未央。其辞曰:

幽兰有根,将相有门。皎皎夫子,垒构重原。
世作鹰扬,迭司纳言。没如不朽,清风犹存。
觉觉时英,昂昂秀儁。入翼台省,出抚邦镇。
口马收威,白珪取信。方响金声,比德玉润。
霜心内发,武德外雄。当朝正色,临难匪躬。
威潜塞马,猛遏胡风。如何不淑,未百已终。
龟筮既灭,吉日唯良。龙轩且引,口马齐行。
泉门窈窈,大夜芒芒。舍彼琼室,宅此玄堂。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魏梁州刺史元演墓志”,北魏,高65cm,宽59cm。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墓志刻石,志文18行391字,正书体。元演,字智兴,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文成帝拓跋濬之孙,太保冀州刺史齐郡谥顺王拓跋简的长子。《魏书·文成五王传》载有拓跋简另一子泾州刺史拓跋祐(字伯授)的简历,未载元演事迹,元演墓志内容可补史籍之阙。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西北三里出土。

录文:皇魏故卫尉少卿、谥镇远将军、梁州刺史元君墓志铭。君讳演,字智兴。司州河南洛阳穆族里人也。道武皇帝之胤,文成皇帝之孙,太保冀州刺史齐郡谥顺王之长子。稟性机明,依容端湛;规动冲祥,矩正方密;嚣言莫乱,耶行无干;渊霞虽远,藏之于寸心;幽晓理微,该之于掌握。是以早步华朝,夙登时政,初除太子洗马,流声东朝;转拜中垒将军、散骑侍郎,起誉西禁;寻授卫尉少卿,屡宣忠绩。用能扬盛德于九服之遥埋,声烈光于八荒之修塸,虽姬旦之翼周图,良何之赞汉篆,准古方今,蔑以踰也。而天不报善,逸翮中摧,春秋卅有五,延昌二年岁次癸巳二月丙辰朔六日辛酉薨于位,赠梁州刺史。其年三月乙卯朔七日辛酉葬于西陵高祖孝文皇帝之兆域。其辞曰:分波洪渊,承瑞海汭;构基天宗,绍皇七世;厥考伊王,厥祖维帝;威捴猛功,明鉴道艺;武无遗裁,文无不制;匪贤匪亲,非礼不惠;英殒独秀,与俗遥裔;庶延遐龄,永植兰桂;皓天不吊,生荣长逝;二耀惭光,白日昏星;浮云惨踪,翔鸟悲嘤;玉渎哀流,良岳酸形;临穴思仁,荡魂丧精;命也可赎,人百残倾;摧芳烬菊,没有余名。故镂石标美,万代流馨。呜呼哀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元钦墓志》,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原石纵82cm,横85cm。拓本37行,行35字,有界格。缺盖。出土于1916年河南洛阳城北张羊村,曾归陶湘收藏。此本无缺损字,当系出土后初拓。

志文原题“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志文称其“宦通两京,首登三事,燮阴阳于四海,谐水土于天下”,“三河六辅之民敬之如神明,七相五公之家畏之如雷电”,生前之威势可知。“春秋五十九,以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遇害于北芒之阴。……粤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迁窆于西陵之阿。”元钦死于河阴之变,此志刻于公元528年,北魏王朝已近尾声。

志文书体是标准的“魏碑体”楷书,锋棱毕见。唯撇捺较为丰腴圆润,体现了北魏末向东魏转型期的时代特征。通篇气格雅驯,王家风度俨然,是魏志书法中的上品,应系当时高手书刻。

主要著录有:近代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三编》、《六朝墓志菁英二编》、《蒿里遗文目录》,吴鼎昌《摹汲轩志石文录》,范寿铭《循园古冢遗文跋尾》,顾燮光《古志新目》,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郭永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处士房周陁墓志”,北齐,高43.5cm,宽54.5cm。

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墓志刻石。存文18行345字,隶书体。墓主人房周陁,字仁师,终身怀才不仕,逝后第二年安葬于故乡。房周陁墓志行文格式较特殊,题铭刻于志末。北齐墓志存世不多,此件是研究当时墓志行文格式、志形与地理的实物材料。清光绪初山东益都出土。曾归潍县郭氏、黄县丁树桢收藏。

录文:处士房周陁,字仁师,齐郡益都县都乡营丘里人。君东秦之名士也,器寓淹弘,宫墙深邃。乡党未有量其边幅,朋交不能测其浅深;嶷嶷然若剑阁之干云汉,汪汪也似洪波之在薮泽。而心无是非,怀忘彼我,是以士友见之者,解贫忧,祛鄙恡,若斯之善,宜假□□年,纪纲天地,何期云电无恒风飘疾,春秋卅有五,以大齐河清三年九月十三日卒于营丘里。天统元年十月廿四日癸酉窆于鼎足山之阳。惜乎!馨兰夏歼,芳葇秋摧。余曾因宴言之次,谓之曰:昔师旷听声观色,惜王子之早逝,仆今视骨看文,恐吾贤亦不眉寿。当时此谑,事等钟筍之戏,不意一二年间,便至殂殒。于是搦笔衔哀,叙君盛德,冀幽魂有悟,知不爽言。其铭曰:冠盖淄川,风流稷下。道踰邴郑,名超终贾。邑传孝节,乡称儒雅。匹鸟于凤,方骥于马。人同金箭,□等兰荪。情高志洁,心直貌温。朋因淡久,交以素存。江湖相望,得意忘言。风飘泫露,尘飞弱草。百年一□,□甄□老。没而不队,德音为宝。铭石泉音,用申交道。房仁墓志记铭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房周陁墓志》,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刻,墨拓,整纸折装。纵62cm,横69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志刻于北齐天统元年(565年)十月廿四日。志文书法体兼隶、楷,笔意灵活流畅,为北齐碑志的典型面目。志末大字篆书一行七字曰“房仁墓志记铭之”,体例极罕见。

原石清光绪初年在山东益都出土,曾归潍县郭氏、黄县丁氏收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处士房周陁墓志》)。此本为郭家精拓,有钤印可证。其第十五行末“江”字犹存,是出土初拓本的特征。拓本护封有马衡先生题签。鉴藏印钤“郭恩□印”、“光甫珍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刘怀民墓志》,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刻,墨拓,整纸折装。纵53cm,横59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志原题“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主刘府君墓志铭”,刻于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年)。清代晚期出土于山东益都,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王懿荣购藏,后又曾归端方、天津曹健亭等。今石已佚。由于刘宋石刻文献传世稀少,此志的楷书又以淳厚朴拙、格近《爨宝子碑》和《嵩高灵庙碑》而著称,故拓本为世所重。

护封上有马衡先生题签。附存马衡跋稿一页。跋文内容为以此志所记刘怀民卒年考订《南齐书》之“刘善明(怀民之子)传”之误。

此本淡墨拓,末行首字“郎”清晰可辨,字口肥润。与石归端方后流传的拓本相比要优胜许多,因此可定为清代初拓。鉴藏印章钤“适存收藏金石文字印”、“徐復”、“适子审定之印”、“凡将斋中金石文字”、“马衡审定”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隋冠军司录元钟墓志,隋,志刻石高52.5cm,宽53cm。

隋大业七年(611年)墓志刻石。盖3行9字,篆书体;志22行464字,隶书体。1918年于洛阳城东北栏驾沟村出土。墓志前志后铭,记墓主先祖为帝的宏图大业,其祖、父的文雄武杰及其本人的学识与品行。此墓志有盖,与志石成完整的一套,为研究本志内容与隋代墓志形制的实物资料。

录文:

(盖)隋故冠军司录元君铭。

(志)君讳钟,字钟葵,先洛阳人,后魏昭成皇帝一十一世孙也。自洪源郁起,乃摸象乾坤,命世膺时,则禀灵川岳。上祖魏孝武皇帝,或怀珠以驭百辟,或乐推而调九鼎,皆上合辰象,下拯民瘼,备诸图史,其可具言。祖庆,魏前将军、步兵校尉,文雄武杰,独步一时。赤野蓝田,无坠斯在。考荣,参奉朝请,伏波将军,大隋诏授兖州邹县令,体道具德,逍遥文雅,物议是归,规矩攸属。君幼而爽悟,早有令名,书观大略,志遗小巧,坐不上席,行不履前,与物不争,君之性也;堂客不空,桂樽恒满,关门落辖,变曲挥金,君之好也。起家襄城开府参军督护,周平东夏,复授大将军府治司录,于开皇年内蒙特降,敕事前蜀王,寻以谢患归养。但君了达世空,妙闲升灭,勤修三业,专精十善,归依之情,老而弥笃,何图命也,奄坠先秋。大业七年五月五日终于河南郡河南县思顺乡之第,春秋六十。即以其年岁次辛未十月癸丑二十一日癸酉,迁窆于东都郭城东北十里邙山之阳,略此芳猷。乃为铭曰:胤发炎羲,根盘盛魏。渊澄岳峙,人高气贵。为道曰损,在交无费。处世英奇,当塗慷忾。曰惟祖祢,世挺珪璋。履道不息,推心自强。松筠比劲,桂莞齐芳。畏知逾显,欲遏弥彰。器宇优赡,无违梦诺。于物必弘,在身斯约。岁时不待,存亡易分。树寒朝日,台萦夜云。畜鸡无旦,养雁成群。悲哉后叶,独见孤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苏慈墓志》,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84cm,横83.5cm。

苏慈为陕西扶风人,历仕西魏、北周及隋。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逝于交州(今越南中北部),仁寿三年(603年)三月七日归葬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此志当为是年所刻。原题“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有界格,楷书37行,行37字。书、刻均极为精美。笔姿秀润兼刚劲,结体平实寓险绝,实开初唐楷书之先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苏慈碑……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是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

此墓志于清道光十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土,一字不损。同年夏,知县张荣升在志文第31行“文曰”之下空处刻跋二行,后又被人凿去。未刻跋时,原石“曰”字下有3个芝麻大的小坑横列,在拓本上显示为3个小白点。凿跋时,此小坑被连带凿去。故“曰”下无跋而有三点之拓本为出土后初拓。

今观此本淡墨精拓,锋棱如新。“曰”下三点清晰可见,为初拓无疑。

此志之主要著录有: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近代徐树均《宝鸭斋题跋》、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吴鼎昌《慕汲轩志石文录续编》、方若《校碑随笔》,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张贵男墓志》,隋大业二年(606年)刻,墨拓,整纸折装。纵62cm,横68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志原题“隋邯郸县令蔡府君故妻张夫人墓志铭”,隋大业二年(60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刻。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于河北邯郸出土。原石曾归王孝禹、端方收藏。该志楷书严谨端雅,为“隋碑”的代表作品之一,极为艺林所重。此本淡墨精拓,钤有“匋斋藏石”印,乃清末端方家所拓。鉴藏印钤“匋斋藏石”、“凡将斋中金石文字”、“马衡审定”等。    拓本护封有马衡题签,并另作题跋五行,以辨识志中模糊难读之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任叔达妻袁氏墓表”,南北朝·高昌,高32cm,宽32.5cm。

高昌建昌二年(556年)墓志,陶质刻字,5行39字,正书体。墓主人袁氏生前为高昌政权官吏任叔达之妻。高昌建昌为麴宝茂年号,建昌二年相当南北朝时期梁太平元年、西魏承圣三年、北齐天保七年。镇西府为高昌国行政辖区,相当今新疆巴里坤地区。

录文:建昌二年丙子岁十月朔壬申廿八日己未,镇西府客曹参军、录事参军任叔达妻张掖袁氏之墓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铭”,唐,高52cm,宽52cm。

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墓志刻石。存文30行832字,隶书体。陕西西安出土,曾归端方收藏。墓志前志后铭,记辛公妻李氏生平及品格。辛公名云京,官至北京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八月逝,新旧唐书皆有传记。此志文为独孤愐撰写,韩秀实书文。韩秀实为唐代隶书家之一,他书写的墓志铭文较少见。唐代以隶书书文入刻石是在开元、天宝以后才盛行的。

录文:河东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城郡王辛公妻陇西郡夫人赠肃国夫人李氏墓志。朝散大夫检校尚书仓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鱼袋独孤愐撰。朝议郎守太子中允武阳县开国男翰林侍诏韩秀实书。夫人陇西成纪人也。自保姓受氏,为天下先,故能世载忠良,休烈有光,嘉言孔彰,此之谓不朽。曾祖微明,微明生审则,皆以肥遯不干于时,有俭德而无贵仕。审则生儒珪,沙州长史。夫人既儒珪之长女也,天生神惠,亲戚异之,当其□□之岁也,服勤教导,以诗礼自处,及乎系缨之年也,恭懿端肃,以淑慎其身,特□而归我金城,挺秾华,弘令则,言成礼节,行合图史,宗族以之惇叙,闺门以之肃穆。非夫人之至贤,其孰能与于此。且以金城当将相之任,作心膂之臣,或有谋之否臧,政之颇类,夫人尝以文制事,必考而咨之,是以金城终然允臧,大扬休命。天子闻而嘉之,乃下诏曰:李氏宜于室家,是称哲妇,致兹勋业,实佐良夫,可封陇西郡夫人,宜其宣宠光膺徽号也。非夫人之至明,其孰能与于此。夫致敬于宗庙,尽心于蘋藻,贞顺之意也;睦长幼以序,训娣姒以德,礼乐之和也;织妊组紃,女工也;婉娩听从,妇道也;庄敬慈慧,母仪也。昭五美以理内,体三从以饰外,内外正而人道备矣。虽伯姬之守节,敬姜之知礼,五以上之,非夫人人之至柔,其孰能与于此。而中年体道,知生之不可以久恃也,有离俗之志,金城谕而止之,而志不可夺,由是上闻,有诏度为崇敬寺尼,法号圆寂。以一乘妙用,见诸法皆空,非夫人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夫贵与富,是人之所欲也,夫人视之,犹尘垢粃糠焉,则知纯德克明,不可及也。况始乎从人,中于立身,终以归真,行之盛也。呜乎哀哉,天胡不仁,独与之灵,而夺其寿,使贞松落荫,寒泉不流,以大历三年闰六月十五日寝疾于太原顺天寺,因归寂灭,时年五十八。比以岁时未吉,权厝晋阳,以十三年六月十日启殡西归,有时将葬,圣慈轸念,诏赠肃国夫人,备物典策,及乎哀荣之义※※。以其年七月廿四日永窆于万年杜陵之南原,礼也。圣上以相府有保乂之勋,以夫人有明哲之行,护问弔赙,用加恒制。有子曰浩,露露增感,栾栾棘心,孝之至也。铭曰:本枝茂族,百代良家。寔维邦媛,用配国华。才之难得,智也无涯。霜凋蕙草,风落晴霞。天生淑人,深不可测。克迈乃训,曰新其德。冀室凤仪,良门礼则。慎始敬终,温恭允塞。忽悟世谛,因归善缘。不留彤管,直指青莲。定水自满,真容莫传。应超□□,无恨三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汜灵岳墓表”,南北朝·高昌,高41cm,宽39cm。

高昌章和十八年(548年)墓志。陶质,刻字填朱色,7行62字,正书体。墓主人汜灵岳生前为高昌政权武吏。高昌章和为麴坚年号,章和十八年,相当南北朝时期梁太清二年、西魏大统十四年、东魏武定六年。高昌最初为古城名,公元460年闞伯周始建立高昌国,高昌国※※中统治时期最长的是麴氏家族,自公元499年麴嘉为王,传九世十王一百四十一年,公元460年终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黄文弼主持,在新疆吐鲁蕃雅尔湖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高昌文物,其中有一类旧称高昌砖,实际是陶质的墓志铭,内容时间跨度在六世纪前叶至八世纪初。高昌墓志铭内容简约,多以墨迹朱迹直接书写铭文,也有刻字或刻字后填色。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里条件和气侯原因,书文至今仍清晰可辨。高昌墓志不仅是墓志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珍贵的书法遗存。

录文:章和十八年岁次寿星夏六月朔辛酉九日己巳,田地郡虎牙将军、内干将转交河郡宣威将军、殿中中郎、领三门散望将字灵岳,春秋六十有七卒。汜氏之墓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高阳令赵君夫人姚氏(洁)墓志”,唐,高60cm,宽60cm。

唐永徽二年(651年)墓志刻石。存文25行591字,楷书体,书刻极为工整,是标准的唐楷。墓志前志后铭,记高阳令赵君夫人姚洁之妇德品行,兼记其祖、父简历。

录文:唐故随高阳令赵君夫人姚氏墓志铭并序。夫人讳洁,字信贞,河南洛阳人也。烈风不迷,唐帝禅万机之位,猛火未热,吴君称九转之奇,瓜瓞蝉联,枝分叶散,开家建国,代有人焉。祖和,齐任清河郡守,剖符作牧,来晚成哥,褰帷莅人,去思动咏。父政,随任开封令,青鸾萃止,岂独重泉之能,丹凤来仪,谁论榆次之美。夫人承芳蕙莞,籍润蓝田,夙立风规,早标奇节,幽闲既闻于四德,良媛用纳于千金,年始初笄,言归赵氏。一醮既毕,如宾之敬无亏。三周已御,齐体之仪斯在。加以貌苻洛浦,体状巫山,婉嫕为心,贞淑在性,闺门挹其令范,娣姒酌其轨模,来妇未俦,梁妻讵拟。岂其天不与善,遂染沉疴,翌日未瘳,弥留渐笃,以永徽二年岁次辛亥九月辛酉朔二日壬辰卒于洛阳瀍涧乡重光里之私苐也,春秋七十有三。呜呼哀哉!孝子大表痛顾复之长违,悲蓼莪之永诀,号天靡及,叩地无追。风树难停,川流易往,诗云同穴之义,礼著合葬之文,即以其年十月庚寅朔八日丁酉迁窆于邙山先君之故茔,礼也。延津之上,两剑俱沉;叶县之间,双凫齐去。笑语可想,如在之敬空陈。疑慕伤怀,罔极之恩何报。但以陵谷迁变,天地长久,石坚金固,菊茂兰芳,凭兹雕篆,志此玄房,庶千秋之万岁,唯英声之不忘。其词曰:漪矣长源,峻乎崇祉。声流百代,德垂千祀。发迹姚墟,祚隆妫水。公侯继袭,兰菊无已。其一。钟此余庆,贞淑挺生。四德既备,百两斯迎。澣濯以节,蘋藻羞成。冀妻梁妇,比德齐名。其二。潘杨之穆,有行赵族。未期偕老,先停夜哭。前后相悲,同归山麓。始悽宿草,终哀拱木。其三。隙马易征,日车难驻。空思负成,无停风树。撤彼祖奠,存兹疑慕。既悲目似,终伤心瞿。其四。灵輀夙驾,素盖晨张。南背清洛,北指崇邙。云愁绛旐,风悲白杨。金石无朽,地久天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泉元德墓志》,王德真撰,欧阳通书。正书,46行,行47字,有方界格。盖篆书题:“大唐故特进泉君墓志” ,3行9字,书法精整。刻于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年(1922年)在河南洛阳出土。曾归陶北溟,后又转售给日本人,为张凤台以千元截回,今藏河南省图书馆。

此为故宫藏初拓本,拓工良好,字口清晰。拓本纵194cm,横98cm。

欧阳通在龙朔三年(663年)写《道因法师碑》,相距16年后又写此墓志,当时其官职是朝议大夫。此墓志书法结体紧密,用笔点画沉着,笔势倔强。

曾著录于罗振玉的《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和《芒洛冢墓遗文三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萧思亮墓志》,唐景云二年(711年)刻,墨拓,剪裱册八开半。每开纵29cm,横27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志为唐景云二年(711年)二月十五日刻。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西安。小楷书笔画瘦劲,姿态端秀,杨守敬评之为唐墓志中杰作。虽未署书者姓名,但已有专家指出其字体与颜惟真所书《武承规墓志》相似,或即颜氏一手撰、书。惜出土时已多土蚀漫漶。

此本首行“唐”字不损,末行“菊”字未泐,为清中叶旧拓善本。封面有马衡题签。册后有马衡先生一跋,指出此志为颜真卿之父颜惟真撰文。鉴藏印钤“静盦鉴藏”、“马衡审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张府君妻田雁门县君墓志》,唐天授二年(691年)刻,墨拓,剪裱册11开。每开纵29cm,横27cm。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志为武则天大周天授二年(691年)六月刻。内有武周所造新字多个。小楷温润雅饬,婉媚多姿,用笔极为灵活,是唐志书法的上品。惜原石早已不明所在,只有少量拓本传世。

此本基本无缺损字,笔画清晰如新,当是清代初拓本。

拓本册后有马衡先生一跋,指出此志始由清毛凤枝《关中金石存佚考》著录,当时藏赵元中家。跋之上款是“静盦先生”,说明此册当时尚未归马氏。鉴藏印钤“静盦鉴藏”、“马衡审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