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ZT——[西事纪闻]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超长慎入)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879 回帖:31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369年,帕普应亲王们的邀请,秘密潜回亚美尼亚,充当起反萨珊运动的旗手。结束了哥特战争的瓦伦斯也得以集中精力,为帕普出钱出人,资助其颠覆活动,大打代理人战争。经过几番反复,罗马萨珊都厌倦了这种遥遥无期的消耗战,371年两国达成默契,让帕普继续做国王,亚美尼亚充当两国之间的缓冲国。沙普尔主动让步,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东方又出事了,中亚地区一股新兴势力不断壮大,逐步排挤或打击萨珊的东方属国,这个新对手就是来历扑朔迷离的寄多罗人(Kidarites)。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沙普尔的亚美尼亚政策很有先见之明,坐稳王位的帕普很快就与罗马交恶,不仅拒绝瓦伦斯以恩公自居,对其内政指手画脚,而且蹬鼻子上脸,居然谋求包括埃德萨在内的罗马边境城市的※※。对帕普的白眼狼行为,瓦伦斯终于忍无可忍,罗马的亚美尼亚驻屯军司令图拉真(Traianus),取得了帕普的信任之后,于374年在一场宴会上将其暗杀,旋即拥立帕普的侄子,另一位安息王族巴拉达底(Varazdat)为国王,掌握实权的是据说来自中国的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家族,对这种安息家族做名义国王,实权由马家控制的政局,对罗马、萨珊两※※国而言,在短时间内找不出能让双方更满意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还算差强人意,双方都能接受。
  
   相继敉平日耳曼问题、解决亚美尼亚纠纷之后,瓦伦斯皇帝刚刚喘口气,375年11月,从潘诺尼亚前线传来了一个噩耗,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多瑙扬波》。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连年的※※和哥特战争,搞得小瓦焦头烂额。《兴宁和议》之后的沙普尔也在趁机扩张势力和地盘,他的目标是安息二世治下的亚美尼亚,并很快得手,安息二世被逮捕、废黜,亚美尼亚以北的高加索伊比利亚也对萨珊帝国称臣。安息二世之子帕普(Pap)见势不妙,又效法列祖列宗,西奔罗马投靠了瓦伦斯。当时瓦伦斯正忙于哥特战争而无暇东顾,不想公然得罪沙普尔而招致两线作战,便这位可居奇货安置在新凯撒利亚城(Neocaesarea, 土耳其Niksar),恩养了起来。
  
   亚美尼亚这个国家,能在帝国丛生、强敌林立的中东顽强生存到近代,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就其地缘地位来说,有些像春秋时期在晋、楚两大超级大国中讨生活的郑国。亚美尼亚独特的政治格局,也是她能生存的重要保障。如前文所述,亚美尼亚的王室来自安息帝国,但她与安息帝国一样,一直没有强大的※※集权,王权很虚弱,实权掌握在地方诸侯—亲王(Nakharar)们手中。很大程度上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王室权力小,反而意味着亲王们与王室没有切身利害冲突,大家相处很融洽,他们对具体由谁做国王并不太关心,只要国王是安息王族即可。对萨珊帝国来说,安息帝国是被革命的对象,自然难以容忍安息家族成员继续做亚美尼亚国王,进而鼓动前朝遗老遗少作乱,因此萨珊帝国一直将亚美尼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安息二世被废、王子帕普被逐之后,沙普尔另立非安息家族的贵族做国王,而这一切自然招致亲王们的一致反对,他们不断明里暗地与傀儡政权较劲,萨珊军队的精英—重骑兵、战象,又难以在亚美尼亚山地中施展身手,所以沙普尔一直没能真正控制亚美尼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369年9月,罗马-西哥特的元首峰会在多瑙河上的一条船上举行。瓦伦斯皇帝以为阿塔纳里希是正式的西哥特国王,但其实他只是几位哥特※※的全权代表。双方都不直接与对方谈话,而是坐得远远的,通过侍卫和翻译交流信息。最后他们达成了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战,交换战俘,阿塔纳里希停止迫害※※徒,罗马帝国恢复支付给西哥特人的岁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对西哥特人比较有利的条约。最后瓦伦斯与阿塔纳里希亲切地握手──严格地讲,并不是握手,而是按当时流行的习俗,互相握着手腕。罗马帝国支付给西哥特人的岁币都是纯金的硬币,其中包括西方古代史上创记录的几块巨型金币,比成年人的手掌还要大,重达412克,这就是和平的代价。我将这次和议称为《河间和议》,是民族大迁徙之前,最后一次罗马与蛮族的和议。而且这种河间和议还开辟了在界河中谈判、会见的传统,后世最著名的河间会见,发生于1807年6月,以东罗马皇帝继承者自居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与以西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的法兰西皇帝兼意大利国王拿破仑,在涅曼河(Neman R.)中木筏上的会晤,是为两大皇帝第一次见面。

===== 拿破仑-亚历山大的涅曼河峰会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对阿塔纳里希而言,罗军连年北伐,虽说没有决定性战役,战争在他的主场进行,却也严重削弱了他的国力,长此以往只会让弗里提格坐大。对小瓦来说,他的远征雷声大雨点小,哥特人又太穷,除了抓些俘虏做奴隶,根本谈不上像样的战利品,而他的军费却居高不下,日子久了财政破产不说,心怀不满军队很可能会杀了缺乏战功的自己。于是瓦伦斯提出和议,阿塔纳里希答复说,他愿意和谈,但按照祖先立下来的规矩,他不能踏上罗马帝国的国土一步。瓦伦斯自然也不愿意冒险去西哥特人的地盘,最后双方约定,在两国边境的中点见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虽说屁股底下的宝座坐热乎了,小瓦依然有很多事情要操心。居住在罗马尼亚境内的西哥特人,不断越过多瑙河,连年在巴尔干打草谷。尤其可恶的是,阿塔纳里希还通过支持伪帝普罗科比,干预堂堂罗马帝国内政,真是婶可忍叔不可忍,不教训一下这帮蛮族,只能让丫把罗马老虎看成病猫。然则相比于已经形成像模像样国家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依然是一个部落联盟,最重要※※有2个,除了阿塔纳里希,还有弗里提格(Fritigern)。这种松散的军政体系,反而令罗马人没有合适的打击和谈判对象。367年,小瓦率兵北上渡过多瑙河,入侵当时叫做达西亚(Dacia) ,现在叫罗马尼亚的土地。然而以阿塔纳里希为首的西哥特人,【敌进我退】进入了喀尔巴阡山区(Carpathian M.),让罗马大军的拳锋打到棉花包上,最终迫使小瓦无功而返。次年,多瑙河洪水泛滥,淹没了两岸的广大平原,小瓦又不得不放弃北伐的计划。越明年,即369年,小瓦第2次北伐,勉强取得了一些聊胜其无的战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与身经百战的大瓦不同,即位时只有36岁的小瓦缺乏军政经验,两位前任尤利安、约维安留下的东方烂摊子,必须由他去收拾,365年秋小瓦率领东方精锐去了亚洲。不过瓦伦斯的首个敌人并非年过半百的沙普尔二世,而是尤利安远征军的北路军司令官—普罗科比(Procopius)。普将军是尤利安的远亲,勉强与绝嗣的君士坦丁家族能攀上转折亲。虽说普将军在东方战场毫无作为,毕竟也曾是方面大将,无论哪方面都比毫无根基、资历的小瓦强得多。于是普罗科比趁着小瓦不在君堡的机会,秘密潜入帝都,以君士坦丁家族亲戚的身份做了皇帝。小瓦得到后院起火的消息大为恐慌,赶忙派遣2个军团去平叛,岂料官军被普罗科比说服,居然临阵倒戈投靠了新主子。到了年底,普罗科比已经控制了黑海海峡两岸的色雷斯(Thrace)和庇推尼(Bithynia),不过他的问题是手中掌控的精锐※※不多,小瓦手中的东方军团才是东罗马帝国军队的精华,为了获得兵员,普罗科比与北方的西哥特※※阿塔纳里希(Athanaric)拉上了关系。次年初,稳住阵脚的小瓦率军西进,在弗吕家 (Phrygia, 译名来自《圣经》, 通常做‘弗里吉亚’)的Thyatira,击败普罗科比的主力军,并很快将其生擒。366年5月27日,普罗科比被处决,这场一地鸡毛的内乱才算尘埃落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第四季 天命之主—四世纪的强势中兴
  第16章 河间和议
  
  公元364年,罗马赧皇帝约维安死后,即位的是43岁的大将瓦伦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 I)。老瓦同志重拾前代2帝并立的故事,册封其36岁的弟弟瓦伦斯(Valens)为共治皇帝。这哥俩的名字很相似,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君士坦丁※※的三个儿子:君士坦丁(Constantine II)、康斯坦提乌斯(Constantius II)、康斯坦斯(Constans I)。事实上瓦家兄弟的名字都是拉丁文【valens】的变形,本意为强壮的、精力充沛的、健康的(strong, vigourous, healthy),其他变形还有瓦伦丁(Valentine,如命名了情人节的圣瓦伦丁)、瓦伦蒂诺(Valentino, 如法国名牌华伦天奴)、瓦勒里(Valeri)、瓦勒良(Valerian, 被沙普尔一世俘获的罗马皇帝)、巴伦西亚(Valencia, 西班牙名城)等等。从250年代瓦勒良坐镇东方,而派儿子伽利埃努斯(Gallienus)做西帝开始,罗马东帝的地位一直比西帝高。瓦家兄弟很特殊,哥哥大瓦做了西帝,先坐镇米兰后迁到更靠前线的特里尔;弟弟小瓦做了坐镇君堡的东帝。

===== 瓦伦提尼安一世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596
主题: 35
帖子: 1604
注册: 2004年4月
mar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349年的幼鹿事件,让匈人发现了莫提斯海西岸的的新大陆。不过并非所有匈人部落都对向西移民或扩张感兴趣,埃尔马纳里希(Ermanaric)治下的强大的东哥特王国也绝非易与之辈。匈人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高加索山以北,伏尔加河以南的阿兰人(Alans)。《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道:【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记载:【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这个阿兰与也叫阿栾(Arran)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 (Caucasian Albania),名字相似而经常被搞混,其实区分他们并不难,阿兰是游牧民,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即使他们曾经是同一民族,也会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分裂。匈人对同为游牧民的阿兰人的征服并不顺利,前后持续了20年之久。不过在被征服之后,阿兰人反而成了匈人最可靠的助手和臣民,为匈人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助力。
  
  随着阿兰人的国家逐渐被匈人征服,匈人的注意力西移,埃尔马纳里希(Ermanaric)的东哥特王国成了下一个目标。不过在关注匈人的下一步动向之前,我们还得关心一下本文的主角萨珊、配角罗马在做什么,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河间和议》。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匈人的战术也令欧洲人耳目一新。和他们交锋的军队都有一种经历暴风雨的感觉:先是看见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一片乌云,那是匈人骑兵行军时掀起的尘埃;然后能听见闷雷般的响声,那是匈马的铁蹄敲击地面的轰鸣;在看清敌人真面目之前,已经大雨倾盆,那是匈人遮天蔽日而下的箭支,这就是著名的【死亡之雨】。匈人还善于在暗夜、雨雪、暮霭等能见度差的气象条件下发动突袭。在4世纪,大部分与匈人交战的欧洲人至死都不知道,送自己见上帝的敌人究竟长什么样。少数见过匈人的欧洲军人,也会被对方的容貌吓得魂不附体:他们古铜色的面孔上布满了剺面和战斗留下的伤疤,五官小得让人难以分辨。匈军不在战场上抓男性战俘,凡是进行过武装抵抗的对手,一律格杀勿论,即使这些战俘可以换取赎金和变卖为奴。只有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投降的人,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 匈人大破阿兰人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匈人的战马要比欧洲马低矮得多,它们的头很宽,两眼突出,蹄腕较细,毛长尾松,看起来不像马而像毛驴,显得非常单薄羸弱,加上背上的骑手,一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模样。匈马的优点在于耐力、灵活性、耐粗饲,他们可以连续奔跑或快速行走1星期,像山羊一样善于翻山越岭,也能忍受伤痛,习惯于吃草和自行放牧。匈人与爱马的关系极为融洽,每个儿童在能站稳之前,就已经被父母扶上马背,他们在马上的时间比在地上长得多,甚至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马鞍,以至于下地走路都像老水手那样摇摇晃晃。为了保护马匹的背部,匈人经常在马鞍下垫上一些半生的肉片做润滑。马奶是匈人非常喜欢的饮料,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必要时马血、马肉、马尿甚至马粪汁,都是匈人的饮食来源。由于从小骑马,匈人的骑术令人叹为观止。匈人有马镫,使得他们能够站在马镫上射箭,还能单脚离镫,转身向背后射箭,所以匈人弓骑兵具备全向攻击能力,没有任何射击死角。但奇怪的是,欧洲人未能从匈人那里学到制作和使用马镫的技术,欧洲人的马镫是由6世纪末入侵中东欧的阿瓦尔人传来的。这也许是因为阿瓦尔人在东欧的统治,时间较长、政局较稳、便于文化和技术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与东哥特人相比,匈人在军事技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在某些方面更占有压倒性优势。除了刀剑等传统近战武器之外,匈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中距离武器:套索,用于填补肉搏武器与弓箭之间的火力空白。匈人骑手能像套马一样,精准的将敌人套住并拉下马,然后拖拉至死。他们最可怕、最著名的武器是弓箭,也就是著名的反曲※※※,即使是罗马眼中很优秀的波斯弓,都不如匈弓强劲。匈弓的有效射程可达200米,事实上人眼在这个距离已经很难看清目标了,自幼使用弓箭的匈人依然能保持很高的命中率。箭支的箭头也很有讲究,根据不同目标,匈人射手会选择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箭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匈人是一个地道的马上民族,他们以游牧、狩猎为业,兼营一点手工业。匈人流行一夫多妻制,只要能养得起,妻妾数量没有限制。匈人还有在亲人去世时【剺 (lí)面】的习惯,即匈人男子并不为死者哭泣,而是放声高歌,赞颂死者的功德的同时,用刀在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使自己血流满面,不让死者看到自己女人式的泪水,因此每个匈人成年男子都会在脸上留下很多可怕的疤痕。不过【剺面】习俗并非匈人所专有,而是广泛流行于欧亚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匈奴、丁零、乌孙、羌、氐、吐谷浑、突厥……无不如此。《东观汉记 耿秉传》记载:【南单于举国发丧,剺面流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匈尼特人的崛起恰好在350年前后,当时中国处于五胡乱华时期,与匈人渡过莫提斯海的时间又很吻合,故而我认为匈尼特人才是真正的北匈奴/悦般,所谓的匈人则是受匈尼特人驱赶,而逃离中亚的其他游牧部族,他们打着匈奴人的旗号,在莫提斯海西岸招摇撞骗、骗吃骗喝。这种事情至少在中国并不罕见,例如鞑靼与蒙古草原上的强大民族塔塔尔(Tatars)是一个词,塔塔尔/鞑靼是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人的世仇,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Yesugei)就是被塔塔尔人毒死的。不过由于塔塔尔十分强大,是金朝的劲敌,于是当时的许多草原民族都冒充和自称塔塔尔人,以便在与金朝打交道过程中揩油占便宜。成吉思汗崛起并联合金朝丞相完颜襄攻灭塔塔尔之后,塔塔尔/鞑靼这个称呼依然被蒙古人沿用下来,最终成了蒙古民族的名字之一。至于说这些打着匈奴旗号的匈人是何来历,就不是我这杆秃笔能搞清楚的了,丁零、乌孙、马胫、浑窳(yǔ)等民族,都可以成为匈人起源的有力候选者。其实当时的匈人,远远不是单一部族,而是一个部族联盟,非要说他们是某个单一部族的后裔,本身就很不合理。

===== 正在上弓弦的斯基泰人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对于匈人起源的解释有很多,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匈奴说,此说最早是由法国学者约瑟夫-戴-圭奈斯(Joseph de Guignes)提出的。匈奴说的大致内容是,西汉中期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互相攻杀不已。东汉和帝刘肇的永元2年(AD90),外戚窦宪率领大军北伐,大破北匈奴。次年即永元3年(AD91)夏,《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北匈奴主力灭亡之后,残部一路西迁,经中亚抵达莫提斯海东岸,利用小鹿指路的偶然机会,进入斯基泰草原。
  
  对匈奴说,笔者曾经很认同,但是研读了罗马、萨珊史料之后,笔者已经不再相信此说了。首先《魏书西域传》明确记载悦般是北匈奴的正宗后代,还与柔然发生了密切关系:【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AD91),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记羸弱不能去者往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其次,大约在350年前后,强大的中亚民族匈尼特人(Chionites),与萨珊波斯进行了短暂战争之后,以盟友的身份参加了沙普尔的军队。著名罗马史家阿米安-马西利努斯 (Ammianus Marcellinus)记载道,在359年沙普尔二世围攻阿米达的战役中,匈尼特单于格兰巴特斯(Grumbates)率领本部人马参战。单于的一个儿子在攻城战中阵亡,于是单于将儿子的遗体火化,用瓶子装起骨灰带回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第4季 天命之主—四世纪的强势中兴
  第15章 快马鸣镝
  
  在金发碧眼的东哥特人看来,这些不速之客的相貌十分古怪,他们身材矮小、肤色较深、五官很小、毛发很轻,发型更是前所未见,他们剃光所有头发,只在天灵盖留一根辫子。从长相来看,他们是黄种人,或者说是蒙古人种(Mongoloid race)。他们的古怪发型更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南朝对鲜卑等北方民族的称呼—【索虏】,胡三省说:【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对于这些来自东方的骑马民族或族群,罗马人统称为匈人(Huns)。

===== 350年的欧亚大陆西部,阿兰国(Alani)的位置应该更东一些,在匈国(Hunni)正下方才对 =====
  
  ===== 350年的欧亚大陆西部,阿兰国(Alani)的位置应该更东一些,在匈国(Hunni)正下方才对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596
主题: 35
帖子: 1604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分成两半的子爵 在2011-03-15 13:33发表
============================== 继续更新 ==============================
  
  由于顿河和伏尔加河两股强劲的淡水的注入,使得在莫提斯海的不到一米深的低盐度海水下,淤积了厚达三至五米厚的河泥,所谓莫提斯海不如说是莫提斯沼泽或湿地。这片古欧洲最大的沼泽,里面鱼虾丰盛,水草繁茂。深不可测、宽广辽阔的淤泥 ......


这一段,在民族大迁徙史话里面也有,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由于顿河和伏尔加河两股强劲的淡水的注入,使得在莫提斯海的不到一米深的低盐度海水下,淤积了厚达三至五米厚的河泥,所谓莫提斯海不如说是莫提斯沼泽或湿地。这片古欧洲最大的沼泽,里面鱼虾丰盛,水草繁茂。深不可测、宽广辽阔的淤泥,也使莫提斯海成了几乎所有陆生动物的死亡陷阱,能自由穿行此地的陆生动物只有一种:鹿。由于莫提斯海看上去无法逾越,所以千百年来,居住在其两侧的人类,都把这里视为世界的尽头。
  
  349年的某个清晨,一匹小鹿正在莫提斯海的东缘悠闲的吃草。不幸的是,几个骑马猎人发现了它,于是一场生死追逐开始了。见小鹿蹦蹦跳跳地逃进了沼泽的深处,猎人们认为追下去实在太危险,便勒马驻足准备放弃。这时小鹿也停下脚步,歪着可爱的脑袋,以鄙夷的眼神看着他们。见此情景,某猎人提议说:【这头鹿显然已经累了,我们应该继续追杀下去。何况鹿能往,我们的马也能往!】同伴们认为有理,便继续追逐,还在经过的地方用丢下的树枝做了记号。小鹿向西跑跑停停,猎人们就是追不上它。当天色渐暗时,猎人们突然发现,小鹿失踪了,而自己脚下的土地也已经不再潮湿。不知不觉中,他们靠着小鹿的指引,成为第一批穿越莫提斯海的人。猎人们脚下的这片新大陆,正是广阔的斯基泰草原。
  
  欲知这些东来的骑马猎人是什么来头,请看下一章《快马鸣镝》。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眼尖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欧洲周围没有一个叫莫提斯海的海洋啊。对了,莫提斯海的确不是真正的海洋。在黑海东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东方,有一片三角形的海域,它今名叫【亚速海】(Sea of Azov),但古罗马人却称之为【莫提斯海】或【莫提斯湖】(Lake Maeotis, Maeotian Lake, Maeotian Sea)。古代莫提斯海比现代亚速海要大得多,它浅浅的海水一直向东北方蔓延到顿河下游平原的中部,又从那里向东扩展至伏尔加河下游,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Volgograd)附近。相信熟悉二战的读者,都知道著名的※※※格勒(Stalingrad),就是伏尔加格勒,它在沙俄时代叫做查里津(Tsaritsyn)。此地一直是南俄草原上的重镇,可萨汗国(Khazars)的首都萨克尔(Sarkel)、钦查汗国(Kipchak Khanate)的首都别儿哥萨莱(Sarai Berqe)都坐落在这一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相比于文明程度较高的西哥特人,更东方的东哥特人,要野蛮和落后的多。在斯基泰、萨尔马特这些游牧民的影响下,其军队中的骑兵比例也超过西哥特人。大约在350年,奥斯特罗高塔国王的曾孙埃尔马纳里希(Ermanaric)登上了东哥特的王位。埃尔马纳里希模仿罗马帝国和萨珊帝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在政治上加强王权,在军事上增加罗马特色,以强调纪律性的重装步兵方阵为主,这样东哥特军队在对抗无马镫的东欧游牧骑兵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国力日盛的埃尔马纳里希,向西、北两个方向猛烈扩张,把今俄罗斯西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东部的广大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其国土北至芬兰湾,南至黑海,西至维斯瓦河,东至莫提斯海,因此埃尔马纳里希被誉为东哥特的亚历山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在3世纪中期,哥特人※※奥斯特罗高塔(Ostrogotha)死后,哥特人分裂为东哥特人(Ostrogoths)和西哥特人(Visigoths),其边界大致是德涅斯特河(Dniester)。大体上东哥特人在乌克兰境内,西哥特人在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分裂的原因不详,也许是两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也许是罗马人在其中挑拨,就像隋朝挑拨东西突厥分裂那样。即便哥特人分裂了,与罗马人接壤的西哥特人,依然是罗马的最强大、最富裕、文明程度最高的日耳曼敌人,因而对罗马而言,所谓日耳曼问题,大半是西哥特人问题。341年,在亲阿里安派的二君皇帝支持下,阿里安派牧师乌尔菲拉,渡过多瑙河在西哥特人中间传播※※※,并发明了哥特文,是为第一种日耳曼文字。不过※※※并未驯服西哥特人,反而让阿里安派迅速在其他日耳曼部族中传播,于是罗马-日耳曼之间的数百年冲突,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虽然赫尔曼的声威随着条顿堡森林战役的胜利而如日中天,但花无百日红,波德平原上的日耳曼部落数量过多、经济文化过于落后,彼此勾心斗角严重,他们不愿意在罗马人离开后,转而听命于赫尔曼。在罗马帝国的分化瓦解下,切卢斯克部很快就衰落下去。然而赫尔曼这个名字,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日耳曼人的反抗乃至入侵罗马的斗志。以赫尔曼为名字的德国人有很多,笔者印象中最著名的,是第三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ring)。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日耳曼人中混的最好的,反而是离开中欧,一直南下到黑海北岸,定居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哥特人。
  
   哥特人的东面是强大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也译作西徐亚人)和萨尔马特人,据说萨尔马特人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儿国亚马孙人的原型。以步兵为主的哥特人,与骑马的斯基泰、萨尔马特人的关系一直不错,至少不坏,日后他们经常结伴,从多瑙河下游渡河,入侵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可以视为一部抵抗日耳曼人入侵的※※,很容易让我们中国人联想起汉匈的数百年恩怨。不过日耳曼人一直没有产生一位冒顿单于似的人物,日耳曼人也从未被某个英雄人物组合为一个整体,故而他们对罗马的入侵,只能算作边患。罗马人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就不难将他们打退,罗马的皇帝们也往往靠打击这些蛮族来刷战绩,轻而易举的为自己搞到一大堆勋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最早与罗马帝国发生密切关系的日耳曼人,是条顿人(Teutons)和辛布里人(Cimbri),他们南下进入了罗马※※※境内。前105年10月6日,条顿和辛布里联军在法国境内的阿劳西奥(Arausio),全歼罗军16个军团,总共12万大军,使罗马遭受了坎尼会战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为了战胜这些高大强壮、好勇斗狠的蛮族,罗马※※※在马略(Gaius Marius)的主持下,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史称马略改革(Marian reforms),最终马略在前101年战胜了条顿人,避免了罗马提前亡于日耳曼人之手。马略改革的影响极为深远,最终导致罗马由※※※演变为帝国。公元9年,日耳曼切卢斯克部(Cherusci)※※赫尔曼(Hermann,也叫阿明尼乌斯/Arminius),在德国境内的条顿堡森林(Battle of Teutoburg Forest)全歼了罗马第17、18、19军团,罗军主将瓦卢斯(Varus)阵亡,使奥古斯都皇帝遭受了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这也是罗马成为帝国以来第一场惨重的外战失利。视军队为生命的奥古斯都,得到败绩战报之后,几个月不理发,不刮胡须,不洗脸,整天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反复地对着空中喃喃自语:【瓦卢斯,还我军团!】(Quintili Vare, legiones redde!/Quintilius Varus, give me back my legions!)从此之后,罗马帝国放弃了征服日耳曼人的计划,罗马的西北疆界从易北河,退回到了莱茵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事实上,早在格皮德人与哥特人进入一马平川的波德平原之前,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就已经布满了各色日耳曼部落。【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s)本是凯尔特语,大致是【邻居】的意思,罗马人用这个词做为北方蛮族的统称,而不是蛮族们的自称,好比华夏人将四方民族笼统的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日耳曼人与波斯人、印度的高种姓人一样,都是雅利安人的后裔,属印欧语系。到了公元前2世纪,由于人口压力和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日耳曼人又开始四散迁徙到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上游的中欧平原地区。按照分布的地域,日耳曼人可分为3大部分:
  1. 西日耳曼人,如伦巴第人(Lombards)、萨克森人/撒克逊人(Saxons)、法兰克人(Franks)、施瓦本/士瓦本(Swabians)人等,他们居住在易北河以西;
  2. 东日耳曼人,如哥特人(Goths)、汪达尔人(Vandals)、伯艮第人(Burgundians)等,他们居住在易北河以东;
  3. 北日耳曼人,如诺曼人(Normans)、盎格鲁人(Anglos)、丹麦人(Danes)、维京人(Vikings)等,他们有些留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些浮海去了不列颠、爱尔兰等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第4季 天命之主—四世纪的强势中兴
  第14章 莫提斯海
  
   在2100年前的某个日子,一群来自今天瑞典的野蛮人驾驶着三条简陋的小船,渡过波罗的海南下,在波罗的海南岸的波兰登陆。其中一条船上的人特别懒惰,以至于最迟登陆。于是前两艘船上的人与这船迟到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还称后者为懒惰者,即格皮德人(Gepids)。随即勤快人与懒人格皮德人分手,继续东行寻觅新的美好家园。在勤快人渡过波兰第一大河维斯瓦河(Vistula)的时候,他们架设起一座浮桥,显然这些野蛮人不善于造桥,大约一半人渡河之后,桥梁坍塌导致部分人葬身鱼腹。未过河的被吓破了胆,没有再架桥。从此勤快人分为2大部分,渡河的勤快人继续东行,日后发展为日耳曼人中最强大的哥特人(Goths)。未渡河者则没了记载,他们很可能被维斯瓦河以西的土著消灭或同化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
主题: 4
帖子: 95
注册: 2011年1月
k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596
主题: 35
帖子: 1604
注册: 2004年4月
mar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7.585
主题: 24
帖子: 8793
注册: 2004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OOLPIX P6000
无忌真是什么大虾都有,顶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沙普尔是祆教发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他对祆教发展有2大贡献:
  
  1. 完善了祆教的教会制度,或者说祆教教会在他的时代臻于完善,后世要做的,只是在他打下基础上,略些小修改而已。
  2. 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君的尼西亚会议相似,沙普尔也搞了统一宗教教义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大致相当于董仲舒的人,是大穆贝德阿杜巴德 (Adurbad I Mahrspandan)。他的名字中的阿杜巴德(Adurbad)是其本名,Mahrspandan是其父的名字,I 是个连词,意为【xx之子】(son of),与※※※文中的【本】(bin)相当。在王中王的支持下,阿杜巴德召开全国祆教教士大会,网罗全国的各版本祆教文本、口传经典,经过一番整理和辩论之后,形成了统一版本的祆教典籍和教义。相比于尼西亚会议上晕头转向的君士坦丁,沙普尔的宗教造诣显然高得多。穆贝德们当然也很推崇这位护教法王,尊称他为【dad arayed】,意为【整顿世界者】(the one who arranged the world),阿杜巴德则被尊称为【den-rast-wirastar】,意为【宗教的恢复者】(restorer of the religion)。
  
  《兴宁和议》之后,萨珊-罗马的边境异乎寻常的安静下来,大约与此同时,欧亚大陆上一场规模空前的风暴,正在逐渐形成,它的风暴眼位于顿河两岸,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莫提斯海》。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265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沙普尔对摩尼教的严酷打击。高宗泥涅师(293~302),为了建设反巴赫兰王朝的统一战线,放松了对摩尼教的迫害,摩尼教在萨珊境内逐渐恢复了元气。摩尼教的问题在于其教义与祆教颇有相似之处,纵观世界※※,差异大的宗教之间往往还算融洽,差异小的宗教或教派却经常斗得你死我活。在萨珊境内,摩尼教与祆教相似;在罗马境内,摩尼教又与※※※相似,所以两※※国都将摩尼教视为洪水猛兽。在沙普尔的迫害下,摩尼教在萨珊境内绝迹,只能墙里开花墙外香,跑到国外,特别是中亚发展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ZT——[西事纪闻]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超长慎入)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