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来个真正的横向对比吧!325 C200 IS250 G25这四个车怎么比?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3132 回帖:41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终于有人说出了来了,知道宏达的卑鄙了。米国的讴歌TL是 SH-AWD的,哪里是我们中国卖58万人民币的这个前驱烂货啊!!你顺便去把米国的卖价也查上来吧,我估计AWD的TL在米国高配也不用卖58万人民币/2的价钱

原文由 BYY 在2011-09-23 23:22发表
The TL SH-AWD mode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2.668
主题: 85
帖子: 2588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宝马有6缸加套,8缸加套,12缸加套,就缺4缸加套。
奔驰有4缸加套,8缸加套,12缸加套,就缺6缸加套。
不知道奔驰为神马在6缸这种大排量入门级的加套工艺上会被卡住。
奔驰即使出一个2.0T那也是4缸加套,奔驰必须要有一个3.0-3.5的6缸加套,才可以和宝马的3.0T的L6加套来抗衡。

[钛色旁轴 编辑于 2011-09-23 23: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63
主题: 241
帖子: 12756
注册: 2011年9月
美版TL3.5也是前驱,3.7才是四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BYY
禁言中
泡网分: 36.562
主题: 197
帖子: 3671
注册: 2002年7月
原文由 追风传说 在2011-09-23 22:47发表
你不用去搜索了,在讴歌4S店里试驾完之后,国内的测评我早搜完了这个所谓的6.1秒 0-100是销售员嘴巴吹的,不用负责的亲。有媒体说测评出讴歌TL 0-100 7.8秒,之后说轮胎磨损严重所以会影响成绩,地球人都知道干地上磨损得越严重的光头胎抓地力更强,只不过是有花纹磨成没花纹的薄了怕它爆胎而已。

  讴歌就是那些开惯0 ......

这个是美国人测的 http://www_edmunds_com/acura/tl/2012/?sub=sedan

Powertrains and Performance

The base model 2012 Acura TL is front-wheel drive and is powered by a 3.5-liter V6 that produces 280 horsepower and 254 pound-feet of torque. A six-speed automatic is standard. We expect a 0-60-mph time of about 6.5 seconds given that the TL's five-speed predecessor made the same dash in 6.7 seconds during Edmunds testing. EPA-estimated fuel economy is 20 mpg city/29 mpg highway and 23 mpg combined.

The TL SH-AWD model features Acura's Super-Handling All-Wheel-Drive system, which transfers different levels of power to individual wheels to maximize traction and grip through turns and during inclement weather. It also gets a 3.7-liter V6 good for 305 hp and 273 lb-ft of torque. A six-speed automatic is standard, while a six-speed manual is optional and includes hill start assist. A manual-equipped TL SH-AWD hits 60 mph in 5.7 seconds. EPA-estimated fuel economy is 18/26/21 with the automatic and 17/25/20 with the manual.
----------------------------------------------------------------------------
TL基本款配备3.5升V6发动机,最大280匹马力和254磅/英尺扭矩。鉴于前代5速自动0-60英里实测成绩为6.7秒。Edmunds预测2012版配备的6速自动可以达到6.5秒左右。

TL四驱款配备3.7升V6发动机,最大305匹马力和273磅/英尺扭矩。标配6速自动,选配6速手动。6速手动0-60英里实测成绩5.7秒。

60英里相当于96公里,我不知道4公里的差别有多大。以上数据仅供各位批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758
主题: 46
帖子: 4264
注册: 2011年5月
原文由 Michael 在2011-09-23 21:41发表

大图王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啊,奔驰的气缸自动关闭技术早在98发布的W220平台的S级轿车上就装备了,没啥新奇的。

[Michael 编辑于 2011-09-23 21:41]


他说的好像是那个一对对关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2.668
主题: 85
帖子: 2588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是若今 在2011-09-23 16:58发表

没有奔驰,没法帮追总。

追总,你要挺住……日系干掉奔驰之后,我觉得我们家宝驴也顶不住的!


奔驰的5.5T顶不顶得住大硕不知道。
但是蓝天白云已经把V12的机头做到头了。6.0T的双涡轮6升12缸发动机,哪里会顶不住?
日系有6升12缸的带涡轮的增压发动机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你不用去搜索了,在讴歌4S店里试驾完之后,国内的测评我早搜完了这个所谓的6.1秒 0-100是销售员嘴巴吹的,不用负责的亲。有媒体说测评出讴歌TL 0-100 7.8秒,之后说轮胎磨损严重所以会影响成绩,地球人都知道干地上磨损得越严重的光头胎抓地力更强,只不过是有花纹磨成没花纹的薄了怕它爆胎而已。

  讴歌就是那些开惯0-100动辄十几秒的雅阁、奥德赛、思域等人嘴中的加速利器。好像那些没玩过越野的动辄就是45度爬坡


  http://car.bitauto.com/ougetl/pingce/p5085740/4/

原文由 追风传说 在2011-09-23 22:12发表
讴歌和鹰飞G这两辆车,是唯一不在官方网站公布自己0-100加速测试成绩的厂家,包括日产GTR也不标。

   前驱的讴歌我开过试驾,什么6.1秒 0-100加速??我说的,原厂前驱中国版讴歌能开进7秒以内,我发帖向全论坛本田粉丝道歉,并且写深刻检讨反省!!或者你找出个国内大网站有自行测评经过的,测评出讴歌前驱TL能跑进7秒以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2.668
主题: 85
帖子: 2588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再看看蓝天白云的豪华大排辆配置表:

http://www_autohome_com_cn/153/options.html

750Li是配V8的双涡轮4.4T的407马力。这个不如奔驰S500L的V8的4.7T的435马力。

顶级对决中S600L和760Li的PK。
760Li用V12的双涡轮6.0T的544马力  PK  奔驰的S600L的V12的双涡轮5.5T的517马力。
奔驰已经没有6升的发动机了。

追风对奔驰大排量的理解就不超出3.5L以上。
6.0L的V12现在在哪部奔驰S上用?
去奔驰4S店给4缸做A保B保就惦记着30元的免费盒饭,奔驰的S500和S600的配置都不敢看。

[钛色旁轴 编辑于 2011-09-23 22:3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2.668
主题: 85
帖子: 2588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追风传说 在2011-09-22 19:39发表
VW和日产都是个自己国家里面的垫底车,没办法就死命造一些根本超出自己技术范围的产品,更别说技术储备了。奔驰从4缸1.8T打起鸡血,一直打上去,要打多少年才能把6.0的V12赶上打鸡血的路啊。

但是奔驰总不能随便拿个 3.5 4.4之类的引擎打鸡血去收拾那两个家伙,毕竟造一这东西出来,第一时间就是灭了自己的6.0 V12旗舰先,杀敌两自损一啊,问题是那两个破烂加起来都买不出6.0 V12销量的1/10呢……


蓝天白云的V8的4,4T双涡轮和V12的6.0T的双涡轮早就在卖了。
X5 50i就是4.4T的V8。760Li的最高版本就是V12的6.0T的544马力。

你是奔驰车主,难道不知道梅赛德斯的双涡轮V12的5.5T的517马力发动机?配奔驰S600L的。请问V12的6.0L在第几代S600上用呀?
再有奔驰的S500L配神马发动机,有一款奔驰的V8的4.7T的双涡轮是435马力吧。

奔驰的6.0L的V12早就给自家的5.5T淘汰了。
不要老盯着奔驰的4缸涡轮。连V8的4.7T和V12的5.5T这种本家的大排量都不知道。

奔驰豪华大排量的配置
http://www_autohome_com_cn/59/options.html

[钛色旁轴 编辑于 2011-09-23 22:1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讴歌和鹰飞G这两辆车,是唯一不在官方网站公布自己0-100加速测试成绩的厂家,包括日产GTR也不标。

   前驱的讴歌我开过试驾,什么6.1秒 0-100加速??我说的,原厂前驱中国版讴歌能开进7秒以内,我发帖向全论坛本田粉丝道歉,并且写深刻检讨反省!!或者你找出个国内大网站有自行测评经过的,测评出讴歌前驱TL能跑进7秒以内也算了。讴歌就是部烂车之中的烂车。

原文由 泡菜大元帅 在2011-09-23 21:48发表

讴歌TL 0-100 6.1秒

奔驰C300 C260 0-100 7.2秒 差了一老截去了,轴距短了150MM,车宽窄了110MM

奔驰E300 更是慢的一塌糊涂,0-100 ,最快也要8.5秒

不知道TL怎么个坑爹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178
主题: 83
帖子: 17121
注册: 2006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泡菜大元帅 在2011-09-23 21:48发表

讴歌TL 0-100 6.1秒

奔驰C300 C260 0-100 7.2秒 差了一老截去了,轴距短了150MM,车宽窄了110MM

奔驰E300 更是慢的一塌糊涂,0-100 ,最快也要8.5秒

不知道TL怎么个坑爹法?


应该还会说出很多纬度吧,比如操控性,发动机声音、舒适性等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648
主题: 25
帖子: 937
注册: 2011年7月
原文由 追风传说 在2011-09-23 20:18发表
TL怎么改也是台烂车,日系之中最坑爹的型号——木有之一!


讴歌TL 0-100 6.1秒

奔驰C300 C260 0-100 7.2秒 差了一老截去了,轴距短了150MM,车宽窄了110MM

奔驰E300 更是慢的一塌糊涂,0-100 ,最快也要8.5秒

不知道TL怎么个坑爹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918
主题: 49
帖子: 1397
注册: 2000年11月
原文由 JoJoBowBow 在2011-09-23 17:09发表

对奔驰来说,这就是新式武器。


大图王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啊,奔驰的气缸自动关闭技术早在98发布的W220平台的S级轿车上就装备了,没啥新奇的。

[Michael 编辑于 2011-09-23 21:4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假的!一定是假的的,凤凰网测评2010款G25,采用踩死刹车再踩油门的弹射起步方式,VBOX录得0-100加速9秒??????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TL怎么改也是台烂车,日系之中最坑爹的型号——木有之一!

原文由 jojobowbow 在2011-09-23 19:46发表
明天新TL上市活动。待我前去探营,回来汇报。
据说,比老款更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979
主题: 141
帖子: 14323
注册: 2004年12月
明天新TL上市活动。待我前去探营,回来汇报。
据说,比老款更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好图好图,我收下了 可惜啊可惜啊,宏大一世英名就是做出了一坨屎一样的讴歌TL给彻底败坏了——是中国专供的前驱TL,这辆车装回四驱卖个35万就挺合适的。
   你们都不懂追风啊,回想起遥远的当年我还在开摩托的时候,梦想之车就是帕萨特,那时候这车要将三十多万,我梦想这车的时候我连三万块估计都没有。结果当我买得起奥德赛再去回头一看帕萨特,TMD就是一坨屎一样的!于是我成为VW黑……
   然后我成为宏大粉丝在论坛上和神粉血战沙场,以买讴歌TL为短期人生目标……当我买了奔驰之后回头再看讴歌,原来比当年的帕萨特只是更大的一坨屎而已!于是我坚定地又走上了了反宏大的道路上

   

原文由 JoJoBowBow 在2011-09-23 16:26发表

供风总批判。
VTEC有专利保护,奔驰想用也不好意思花钱买这个几十年前的专利了。
不像混合动力技术,做不出来又着急用,找丰田买了也就买了。
请风总品鉴这个最新的AMG 5.5L 自然吸气V8引擎。
低功率状态可以关掉一半气缸从而达到低油耗水平的新式武器。
那个气门摇臂弹簧座里的小活塞,是不是好眼熟?小活塞打开,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979
主题: 141
帖子: 14323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muscel 在2011-09-23 16:57发表

低功率状态可以关掉一半气缸从而达到低油耗水平的新式武器。

这个又不是啥了不起的技术,丰田世纪v12上早就有了

而且丰田可以做到关闭一对气缸,也就是说6对可以只开启一对


对奔驰来说,这就是新式武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81
主题: 12
帖子: 1501
注册: 2011年9月
原文由 wyf 在2011-09-23 14:38发表
奔粉里就靠一个追总舌战群儒,我看快顶不住了。

坛子里难道就没有重量级的奔粉吗?如果没有S级的带头大哥出来,起码也得是各级别的顶配长老出来主持局面,看着一C200被人围歼,你们就这么忍心!


没有奔驰,没法帮追总。

追总,你要挺住……日系干掉奔驰之后,我觉得我们家宝驴也顶不住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783
主题: 269
帖子: 6045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JoJoBowBow 在2011-09-23 16:26发表

供风总批判。
VTEC有专利保护,奔驰想用也不好意思花钱买这个几十年前的专利了。
不像混合动力技术,做不出来又着急用,找丰田买了也就买了。
请风总品鉴这个最新的AMG 5.5L 自然吸气V8引擎。
低功率状态可以关掉一半气缸从而达到低油耗水平的新式武器。
那个气门摇臂弹簧座里的小活塞,是不是好眼熟?小活塞打开, ......


低功率状态可以关掉一半气缸从而达到低油耗水平的新式武器。

这个又不是啥了不起的技术,丰田世纪v12上早就有了

而且丰田可以做到关闭一对气缸,也就是说6对可以只开启一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88
主题: 8
帖子: 370
注册: 2008年12月
风总快看,奔驰居然也跟丰田一样,装备双VVTI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979
主题: 141
帖子: 14323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追风传说 在2011-09-22 23:59发表
你是真不懂车啊,我作为一个本田第一代民用vtec引擎的用户……我这样跟你说吧,vtec和VVT的干嘛用的??不就是用来控制可变的进气排气量,那增压引擎的涡轮干吗用的?不也就是控制可变的进气排气量,奔驰大部分引擎都是增压的亲,它装个vtec装置进引擎是吃撑了??


供风总批判。
VTEC有专利保护,奔驰想用也不好意思花钱买这个几十年前的专利了。
不像混合动力技术,做不出来又着急用,找丰田买了也就买了。
请风总品鉴这个最新的AMG 5.5L 自然吸气V8引擎。
低功率状态可以关掉一半气缸从而达到低油耗水平的新式武器。
那个气门摇臂弹簧座里的小活塞,是不是好眼熟?小活塞打开,弹簧弹起来把气门顶下去,不受凸轮轴控制,从而实现关闭气缸的功能。这个原理是不是好熟悉。

奔驰是没有VTEC,但是深受通过VTEC实现的VCM可变气缸技术启发,从原理到实现方式,都做了一个很类似vtec的气门控制机构出来。是不是应该大大的表扬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932
主题: 4
帖子: 955
注册: 2002年6月
原文由 bruceshen 在2011-09-23 15:24发表

追总,有这样的小弟来帮你, 这不是帮你是害你啊


觉得GTI够烂了,其实还有更烂的G25没说呢,我嘞个去,没想到全让你丫赶上了啊,玩好开好,啥也甭说了,以后见到你这衰人由衷的表示深切的慰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758
主题: 46
帖子: 4264
注册: 2011年5月
原文由 SmithJohn 在2011-09-23 15:40发表

这个概念真是很让人迷惑

要说压气机是后面来的轴带动的 但那轴也是穿过燃烧室由后面的涡轮带动的啊 那个涡轮则显然是燃烧废气所带动

而且那个机器又没有曲轴

到底应该如何区别呢?

[SmithJohn 编辑于 2011-09-23 15:42]


这个很简单

涡轮增压是废气吹涡轮然后带动压气机,机械增压是发动机曲轴带动压气机

所谓的两级,是指一个压气机的输出直接接到下一个压气机的输入

具体的文章我就不码了,太长,从CyberArticle存的文章里拉一篇给你看吧

[/b]
增压器的使用在现代的汽车引擎上面不算少见,而这个装置在二战时期对于飞机的性能
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只是一般资料当中比较少见到对于增压器的型态以及运用作出介绍
,因此这里算是简单的介绍二战时期航空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型态和一些运用。

增压器的需求

活塞发动机需要依靠汽缸的压缩来提高气体的压力,但是在空气进入汽缸前并不像喷射
发动机一般有压缩段来提高进气的压力,因此当飞机高度增加的时候,进入汽缸的气体
的压力会跟著下降,而汽缸的压缩比是一定的,结果就是提供燃烧

的气体压力会随之下降,导致燃烧效率降低,马力输出也就跟著降下来。举个例子,两
万五千英尺高度的大气压力大约是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发动机的
输出下降相当可观。

为了维持发动机的输出在一个范围以上,如果可以维持进入汽缸的空气压力一直在接近
海平面或者是低空的范围,那么理论上发动机的马力输出就不会因为高度的变化而产生
巨幅的变化。当然,这是理论,不过这就是增压器的需求来源。

二战时期基本上所有的第一线战机都会安装增压器,只有一些例外的情况。

增压器的型态

二战当中使用最普遍的为机械增压器(Mechanical Supercharger),其次是涡轮增压器(
Tubro Supercharger)。

机械增压器藉由发动机的驱动轴带动减速机构和离合器来转动,因此机械增压器设置的
位置必须非常接近发动机,安装的位置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在材料要求和其他管线所占
据的体积上面比较简单。

涡轮增压器是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驱动压缩机,不需要其他外部的机构或者是动力来
源,在整体的重量和压缩效率方面比机械增压器要好,但是对于材料的需求类似喷射发
动机的涡轮段,在开发上面的难度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二战时期很少有国家成功的将
涡轮增压器运用在飞机上面。

把机械与涡轮增压器作个简单的比较的话,机械增压的缺点有:

1. 需要发动机的输出来带动增压器,在高高度飞行时,增压器可以吃掉数百匹马力的输
出。

2. 增压器的重量较大,安装位置又欠缺弹性,这会让发动机配合新的增压器有实质上的
困难。

3. 整体上的效率来说,机械增压的效率低于涡轮增压。

反过来说,涡轮增压器也是有一些缺点:

1. 涡轮增压器需要特殊的耐热合金,这种合金在二战时期还在开发的初期阶段,想要使
用涡轮增压器时必须有能力掌握相关的原料和冶金技术。

2. 涡轮增压器本身的重量虽然比较低,但是涡轮增压器需要众多管线将发动机的排气导
引到增压器,然后将加压过的气体传送到另外一个增压器或者是发动机,这些都会大幅
增加重量和需要的体积。

因为机械增压器对于冶金和耐热合金的需求门槛比较低,因此是二战时期运用最为广泛
的增压器设计,涡轮增压器的效率高,对于要求高空性能的飞机来说远比机械增压器要
好,但是较高的门槛和设计上的难度,只有美国成功的运用在作战飞机上面,而美国也
是唯一成功将涡轮增压器运用在单发动机战斗机上面的国家,这个设计就是P-47,不过
看到P-47的体积,也就不难体会涡轮增压器对于体积的需求压力。

譬如说德国在二战时期也积极的开发涡轮增压器,不过和喷射发动机发展的瓶颈类似,
德国对于耐热合金的原料掌握和冶金的技术导致增压器的开发进度相当缓慢,当德国的
涡轮增压器算是开发成功之后,他们才发现相关管线也需要类似的耐热合金,结果就是
德国一直无法成功的运用涡轮增压器在飞机上面。

除了增压器有两种不同的基本型态以外,在增压器运用的描述上也常常会见到:一级一
速,一级两速以及两级两速等等的字眼。这些字眼所描述的是增压器的运作特徵。

一级或是两级增压器代表的是空气进入汽缸前会经过几个增压器。一级就是一个增压器
,两级就是两个增压器。一级增压器都是机械增压器,安装的位置通常是在发动机的后
方或是侧面。两级增压器可以两级都是机械增压,像是P-51B换装的V1650,也可以是一
级涡轮一级机械增压,譬如P-47或者是B-17。两级增压器当中没有都是涡轮增压器的设
计,而在这些增压器设计当中最复杂的当属B-29,每一颗发动机有两具涡轮增压器提供
加压的空气给一级机械增压器,之后气体才进入汽缸,一具发动机有三具增压器的设计
,也造成B-29在服役初期发动机不太稳定,耗损也相对偏高。

一速或是两速的代表增压器可以在几种不同的转速下运作,这种表示法只针对大部分的
机械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转速是透过调节进入驱动涡轮的气体的量来控制,因此涡轮
增压器可说是无段变速。类似的无段变速也出现在少数的机械增压器上面,譬如Bf 109
(只有一级)和P-63(两级中的第二级)的机械增压器都可以算是无段变速。他们的增压器
的差异是在于减速机构的设计。大部分的机械增压器采用齿轮来改变增压器的转速,有
点类似汽车的变速箱。无段变速增压器则是采用液压离合器来连接增压器和发动机的区
轴,利用液压来吸收低空时过多的输出,在高度逐渐升高的过程当中离合器会逐渐提升
增压器的转速以维持一定范围的进气压力。

无段变速增压器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增压器不会有明显的高低转速的变化,而这个高低转
速的变化往往很明显,有一位以色列的飞行员在回忆他刚开始接触P-51时就被非常明显
的增压器变速的声响吓到。在高低速的变化下,增压器提供的压缩能力也马上跟著变化
,飞机的马力输出也就跟著变动,如果变速的时机不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状态出现
,大部分大战中后期的发动机的增压器是侦测外界大气压力的变化来决定变速的时机,
飞行员无法完全控制,在空战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对胜负有很大的影响。反过来说,无段
变速增压器的转速变化没有这么明显的阶段性区别,因此Bf 109的老手会故意挑在P-51
增压器会在高低速跳动的高度范围引诱对方进行缠斗,没有经验的飞行员在这种时候往
往会吃不少亏。

可是无段变速增压器也不是没有缺点。Bf 109的液压离合器在较低高度会吃掉比预期为
多的输出,导致增压器的转速不是在最佳压缩范围以内,换句话说就是中低空性能较差


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一速或是两速的设计。

当高度增加的时候,增压器就得要提供更多的压缩能量以维持一定范围内的进气压力,
更多的压缩能量表示需要更高的转速,可是当飞机高度降低的时候,同样的压缩能量又
会导致汽缸进气压力过高而有损坏发动机的危险。因此如果只有一种转速的时候,这个
转速的设定就必须要配合高空与低空的需求,而当转速决定之后,也就代表这架飞机的
最佳操作高度也跟著决定下来(不是升限),超过这个高度,发动机的性能就会快速下降
。如果加入变速的设计,在低空和高空分别

以不同的速度驱动压缩机,那么,在低空的时候以较低的转速增加性能,高空时以较高
的转速维持发动机的性能。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有更深入的推论:既然分成两种转速以提高增压器的弹性,那么分成
两级也是同样的道理罗?这样的推论的确是两级两速增压器设计的目的,两具增压器以
不同的转速配合不同高度的输出需求,发动机也就可以在更多的高度范围下维持在最佳
表现范围以内。

不过在这里也需要解释一些观点。首先,只有一级的增压器不一定表示这架飞机的高空
性能一定不好。举个例子,MiG-3的AM-35A发动机配备一级两速的增压器,这个增压器是
以高空操作最佳化为对象,MiG-3得以在两万三千三百英尺飞出390英里/时的性能,但是
这架飞机的中低空性能就得要随著高空性能的需求而遭到牺牲。因此一级增压器被牺牲
的是操作高度的弹性,而不一定是高空性能不佳。

另外一点很相近的是,同样的增压器的设计,甚至是极为类似的发动机与增压器的配合
,高空性能会因为增压器的调节而有不同的表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P-51和喷火,在同
样使用梅林61发动机下,喷火的最初需求是拦截在四万尺高空飞行的德军侦察机,可是
P-51并没有这样的高度需求,因此他的设定是在三万英尺上下。另外一个例子是喷火5型
的某种改良,为了对付Fw 190在低空的优势,一部分的喷火5型将翼展缩小以增加滚转率
,同时缩小增压器的转子,使得低空时的转速更高,在不会伤害发动机的情况下得到更
高的马力输出。

其次,并不只有高空性能才一定需要两级增压器。美国※※的战斗机,尤其是F4U,F4F
与F6F等等都有两级两速的增压器,美国※※虽然不特别要求高空性能,但是F4F引入两
级增压器的时间比美国陆航还要早,在瓜达康纳尔战役阶段,装备两级两速增压器的野
猫经常担任高空的掩护位置,在爬升过程当中也比只有一级增压器的P-40或是P-39要快
多了。

这里也要提到一个例外的情况。前面解释两速的时候说这个速度表示增压器有高低两种
不同的转速,但是,两级两速不一定表示两个增压器都有两种速度。像是F6F的第二级增
压器就只有一种转速。

最后一点是虽然在二战当中的发展趋势是由一级一速逐渐往两级两速或者是由机械往涡
轮增压器发展,不过大战当中也是有不少的例子是反向而行,也就是说因为任务的需要
而将降低增压器的级数或是改变增压器的型态。

美国陆航的B-24是采用涡轮与机械增压的混合设计,而改良给美国※※使用的PB4Y-2换
成一级两速的增压器。英国使用的FM-2,将原先F4F使用的R-1830与两级两速增压器换装
为R-1820与一级两速增压器。在FM-2的例子里面,换装后发动机的整体重量减轻超过20
0磅,低空时发动机提供更多的输出,爬升率也大幅增加,但是当高度超过两万英尺时发
动机的性能也就远不如同高度时的F4F。

增压器与冷却

增压器在提升进气压力的过程当中,免不了也同时增加气体的温度,高温下的气体密度
降低,同时燃烧效率不佳,温度过高时还可能使混合的油气提早引爆而损伤发动机。为
了去除这些额外的热量,适当的冷却系统需要搭配一起使用。冷却系统设置的方式有两
种,一种是在两级增压器的中间(譬如P-38或B-17),这种冷却器称作中置冷却器。另外
一种安装在两级增压器之后,进入汽缸之前的管线上(P-51B),这种冷却器称作后置冷却
器。冷却器在两级增压器上比较普遍,因为经过增压的气体的温度比较高。

冷却器热交换方式有气冷或者是液冷两种。除了安装冷却器之外的另外一种选择是以液
体喷射进入气体的方式达到冷却的效果,譬如P-63是将原先P-39的一级增压器改装为两
级机械增压,但是有限的机首空间无法容纳冷却器,因此P-63使用液体喷射进行冷却,
同样的设计也可见于Bf 109G/F。

冷却器必须提供适当的冷却能量,以维持最佳的马力输出,但是,设计或是操作不如预
期的冷却器,提供过多的冷却效果也是为伤害到发动机或者是增压器。过与不及的问题
都曾经发生在P-38的涡轮增压器上面。

换装增压器的限制

前面提到在二战当中的趋势是往两级两速和涡轮增压器的发展迈进,可是当我们回顾二
战轴心国的战机时,往往可以发现即便是后期型,他们使用的增压器还是一级两速的机
械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只有试验型,完全没有成功运用在任何量产型飞机上面。

前面提到涡轮增压器本身和相关的管线需要掌握耐热合金的材料与冶金的技术。日本的
冶金技术不如德国,而德国在材料的掌握上受到战争需求的优先度影响,开发的进度非
常缓慢。同时我们回顾美国运用的例子,成功的例子当中,P-38是双发动机的设计,在
体积上的需求不如单发动机的P-47明显。以P-47的块头和德国的飞机比较起来,就不难
体会到真的要把涡轮增压器装到诸如Bf 109或者是Fw 190 的机身上也会是个高难度的工
程。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P-39上面。P-39的原型机打算以涡轮增压器搭配一级机械增压
器,可是涡轮增压器的开发并不顺利,也无法安装到这么小的空间当中,这就是为什么
后来P-39的高空性能被批评的非常糟糕,因为没有安装涡轮增压器之后的P-39变成只有
一级机械增压器,这样一来自然不会受到美国陆航的青睐。

好吧,涡轮增压器的门槛太高了,走机械增压的路子总可以吧?

二战时期能够自己设计发动机的国家大部分也具备设计机械增压器的能力。在一架飞机
的寿命周期当中,重量增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宿命,为了要平衡重量的增加,发动机的
马力输出也必须跟随脚步上涨。无论是换装更大的发动机或是增加汽缸的压缩比,增压
器也必须有相当的修改配合进气的需要,譬如说Bf 109后期型在机首部分的突起当中,
一部分是为了给体积较大的增压器足够的安装空间。然而,光是提高飞机的海平面马力
输出还是无法解决高空输出的问题,因此还是得要回到改进增压器的方向上面。

前面提到要增加增压器的压缩能量,一个方法是让增压器转的更快,不过要转的更快同
样也是面临材料的难题。譬如说R-2800的增压器的转子从怠车到低转速,瞬间从0跳升到
15000转/分,转子的材料必须能够长时间承受这种变化以及持续的高转速的需求,如果
转速要更上一层楼,加诸在转子和轴承上面的应力相当的可怕。所以要转的更快得先要
掌握相关的材料与冶金技术,换个角度看,改成两级两速增压器的路子似乎比较行得通
,即便这是二战时期的发展趋势,但是很多战斗机,尤其是日本与德国的设计,并没有
跟上这个脚步,原因何在?

前面也提到机械增压器安装的位置必须靠近发动机,也就是说必须集中在机首的位置,
这样才能够让增压器与发动机的驱轴连结。对于小一点的飞机来说,机首的空间本来就
已经很小,就算是发动机的体积不变,要塞进第二颗增压器,加上相关的离合器与控制
装置,想要不改变机首或是整架飞机的设计是相当困难的。譬如说R-2800的两级增压器
是并排在发动机的后方,这两具增压器的体积就超过发动机一半的体积,如果是原先使
用一级增压器的R-2800的战斗机,想要把这第二颗塞进去就得要大费周章,甚至得要重
新设计机身。最好的例子就是P-63,即使在加大机身之后,还是无法将散热器也放进机
身当中,P-63的V1710-93/117系列的两级增压器也是放在发动机的后方,但是增压器是
采取一前一后的方式排列,P-63是采去中置发动机的设计,因此机身的长度改变还不至
于影响太大,假如我们换一个机种来考虑:P-51,这一架一开始也是安装只有一级增压
器的V1710发动机,如果要P-63这一款两级增压器的设计,虽然重量的差距不大,但是P
-51必须要在机首增加1.5英尺的长度,这对于整架飞机的机身设计来说变动相当的大。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英国的劳斯莱斯公司的技术,P-51B开始换装授权生产的梅林6
1发动机,在不需要大规模修改下,V-1650-3/7,也就是美国版的梅林-61具有两级两速
的增压器,大幅提高P-51在两万英尺以上的性能,而原厂的梅林61的增压器的调节甚至
可以将最佳操作高度上限提高到四万英尺。然而有利就有弊,梅林61虽然体积接近,不
过重量高了将近400磅,这也使得P-51B以后的性能多少受到影响。

劳斯莱斯更精湛的技术演出不光是这里,喷火后期换装Griffon发动机,排气量提高1/3
,可是整颗发动机比起先前的梅林系列,正面投影面积只增加6%,长度增加不到3英寸,
重量增加不到600磅,这让喷火14型的修改轻松了不少。

从这些例子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德国方面,Bf 109与Fw 190都是非常小的飞机,日本的
零战虽然大一点,然而过于紧致的设计,增压器无法适当的缩小,这些

飞机想要在不大规模修改机身的情况下引入两级增压器可说是非常非常高的技术挑战。
以美国的生产能量来说都会很忌讳因为修改对生产时成与产量的延误,更何况是在产能
与产量上面都远远不如的德国与日本,他们更欠缺时间去重新设计或是中断生产线以配
合新的设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又没说要帮奔驰啥,我现在是一个日黑,黑了VW这么多年你不觉得太没意思了吗?要不你一起也来一下?无论是害了奔驰还是帮了奔驰,算是躺着爷中枪好了

原文由 淡淡的来 在2011-09-23 14:51发表

不是不想帮阿,这怎么帮?——追风这种搞法,不是粉benz,纯粹是害benz呢

要说当年追风还是suzuki粉的时候,本猫就是benz粉了,本坛某人的benz还是本猫极力推荐下买的

可也都没他这么搞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361
主题: 434
帖子: 26621
注册: 2005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这个帖子明明就是叫“来个真正的横向对比吧!325 C200 IS250 G25这四个车怎么比”,是G37的车主耐不住寂寞跑进来吆喝 发哥帖子什么GS300 E300 M37 528横向测评的帖子,你看有木有人来,这里不是有人发过帖,“奔驰真的老乐”你看是怎么样给人海扁的

原文由 SmithJohn 在2011-09-23 14:42发表

作为一棵屋脊的泡菜 你应该很清楚D3X用户很少会说1DS3的闲话吧 反之亦然

这种"战斗"不会有S63车主加入的 760Li和LS600车主往往也不会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488
主题: 41
帖子: 2865
注册: 2011年2月
原文由 淡淡的来 在2011-09-23 15:19发表

你这个说的也不全面,那年代飞机上用增压两个都有,甚至有两级增压一个是机械的一个是涡轮的


这个概念真是很让人迷惑

要说压气机是后面来的轴带动的 但那轴也是穿过燃烧室由后面的涡轮带动的啊 那个涡轮则显然是燃烧废气所带动

而且那个机器又没有曲轴

到底应该如何区别呢?

[SmithJohn 编辑于 2011-09-23 15:4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146
主题: 56
帖子: 3230
注册: 2003年12月
原文由 大咪 在2011-09-23 12:27发表

    02年宝来1.8t 06年撞报废,06年宝来R至今,也差不多9年了吧。怎么就知道捷达桑塔纳,难道你是刚学会开车的?

    都是发帖码字,动不动说人家没开过没买过,说话已经很小心,就怕触动某些粉丝的脆弱神经。我被GTI忽悠了6个月,等车3月,订车3月,最后试驾退订,你凭什么说我没开过没买过呢?被害3个月,被忽悠了小 ......


追总,有这样的小弟来帮你, 这不是帮你是害你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758
主题: 46
帖子: 4264
注册: 2011年5月
原文由 首辅军机大臣 在2011-09-23 15:04发表

这个你还没理解。。。。。

增压分2种, 一个是机械增压, 一个是涡轮增压。 前者在38年的时候很普遍了, 后者只能用于飞机上。。。。 汽车上根本就见不到。


你这个说的也不全面,那年代飞机上用增压两个都有,甚至有两级增压一个是机械的一个是涡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488
主题: 41
帖子: 2865
注册: 2011年2月
原文由 首辅军机大臣 在2011-09-23 15:04发表

这个你还没理解。。。。。

增压分2种, 一个是机械增压, 一个是涡轮增压。 前者在38年的时候很普遍了, 后者只能用于飞机上。。。。 汽车上根本就见不到。


俺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

只是turbocharger的车也不少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来个真正的横向对比吧!325 C200 IS250 G25这四个车怎么比?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