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谈EVIL单电的未来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0809 回帖:22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原文由 一言 在2011-10-07 19:04发表

数码背的像素已经到了8000万,飞思利图的两款8000万背我都用过。目前除了针对数码重新设计的镜头外(例如罗敦司德的HR),传统镜头普遍出现色边,所以说大部分老镜头在高像素数码背面前确实不够先进。


看到没有?用过的人说“目前除了针对数码重新设计的镜头外(例如罗敦司德的HR),传统镜头普遍出现色边,所以说大部分老镜头在高像素数码背面前确实不够先进。”
你倒在YY有了便宜的7000W像素后背,“至于镜头,二手市场上质量优异,但万元以内的中幅镜头非常丰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83
主题: 2
帖子: 2902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绝色影吧 在2011-10-07 19:07发表
“这样会盘活大批发烧友手中的中幅镜头”的“大批……中幅镜头”,有多大一批呀?
过去用中幅胶片的发烧友还是很多的。部分在二手市场出掉,相当部分被闲置在防潮箱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原文由 莞蓝星 在2011-10-07 19:07发表
以索尼的定价策略,这个机身不会超过4万元。至于镜头,二手市场上质量优异,但万元以内的中幅镜头非常丰富。


又来“以索尼的定价策略”,以前一些人说“以索尼的定价策略”A77应该机身卖到7000以内,谁去买一个来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原文由 一言 在2011-10-07 19:04发表

数码背的像素已经到了8000万,飞思利图的两款8000万背我都用过。目前除了针对数码重新设计的镜头外(例如罗敦司德的HR),传统镜头普遍出现色边,所以说大部分老镜头在高像素数码背面前确实不够先进。


显然要看针对数码优化的后背镜头,如果只是拿老镜头来看,135上照样大把的老镜头在CMOS面前表现不佳,还没等到3600W像素的考验就下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83
主题: 2
帖子: 2902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dhep 在2011-10-07 19:01发表

做出来相当容易,不过参考飞思8000W后背的价格,带上蔡司镜头一套卖你20W+,关几个人的事? 你买不买?就算你买了还有多少你圈内人去买?
以索尼的定价策略,这个机身不会超过4万元。至于镜头,二手市场上质量优异,但万元以内的中幅镜头非常丰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39
主题: 38
帖子: 3001
注册: 2007年2月
“这样会盘活大批发烧友手中的中幅镜头”的“大批……中幅镜头”,有多大一批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22
帖子: 1352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dhep 在2011-10-07 18:34发表

那些天价后背用的120镜头都不够先进?

数码背的像素已经到了8000万,飞思利图的两款8000万背我都用过。目前除了针对数码重新设计的镜头外(例如罗敦司德的HR),传统镜头普遍出现色边,所以说大部分老镜头在高像素数码背面前确实不够先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原文由 莞蓝星 在2011-10-07 18:54发表
我希望索尼出一款6000-7000万像素的中画幅(60MMX45MM)单电机身,委托蔡司生产自动对焦中画幅镜头,此外通过接环可转接绝大部分中画幅镜头(特别是优秀的CONTAX645镜头),这样会盘活大批发烧友手中的中幅镜头,销量一定不错。真如此的话,所有数码后背厂家除非降价,否则玩完。
不要以为我只是空想,目前A900用的COMS,裁成 ......


做出来相当容易,不过参考飞思8000W后背的价格,带上蔡司镜头一套卖你20W+,关几个人的事? 你买不买?就算你买了还有多少你圈内人去买?

[dhep 编辑于 2011-10-07 19:0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39
主题: 38
帖子: 3001
注册: 2007年2月
原文由 dhep 在2011-10-07 18:34发表

那些天价后背用的120镜头都不够先进?


这里的“先进科技程度”指的是:大倍率变焦、内变焦、镜头光学防抖等等“先进科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83
主题: 2
帖子: 2902
注册: 2004年8月
我希望索尼出一款6000-7000万像素的中画幅(60MMX45MM)单电机身,委托蔡司生产自动对焦中画幅镜头,此外通过接环可转接绝大部分中画幅镜头(特别是优秀的CONTAX645镜头),这样会盘活大批发烧友手中的中幅镜头,销量一定不错。真如此的话,所有数码后背厂家除非降价,否则玩完。
不要以为我只是空想,目前A900用的COMS,裁成60MM×45MM的尺寸,将超过7500万像素,生产这规格的CMOS,对索尼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采用尼康D3S的CMOS,按60MM×45MM面积算,像素约为3800万,但高感12800可用,这比任何数码后背都强多了。

[莞蓝星 编辑于 2011-10-07 19:0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75
主题: 5
帖子: 3473
注册: 2009年10月
出现全幅单电是一定的
专业性需要全幅

不过截幅单电也会存在下去
业余爱好截幅也够了

现在单反也有截幅和全幅
全幅单反基本上除了专业干活的就是狂热发烧友在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原文由 绝色影吧 在2011-10-07 18:31发表

24x36格式估计还会是主流,因为135镜头的先进科技程度和保有量,其他规格都无法比拟。


那些天价后背用的120镜头都不够先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39
主题: 38
帖子: 3001
注册: 2007年2月
原文由 dhep 在2011-10-07 17:58发表
还好没像旁边帖子说“最多10年时间,cmos廉价后, 120 6x6 这些就回归普通消费者了”


24x36格式估计还会是主流,因为135镜头的先进科技程度和保有量,其他规格都无法比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22
帖子: 1352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2011-10-07 18:01发表
单反有光学实时取景,没有视差
-----------------------------
但也没有“所见即所得”,不能预览曝光情况。

这个问题通常是忽略不计的,勉强不算它是缺点,因为曝光很短的时候,也就眨个眼的功夫,看不见就看不见了;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就算你能看见你又能怎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22
帖子: 13524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123sss 在2011-10-07 17:59发表
大仙应该再上一条:以后EVIL都玩转接为主,不能转接滴EVIL统统木有活路,以后做相机滴木有做转接环滴牛X。。。

这个不用加,这个是默认的。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是人类共同的智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047
主题: 31
帖子: 2138
注册: 2009年12月
单反有光学实时取景,没有视差
-----------------------------
但也没有“所见即所得”,不能预览曝光情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35
主题: 35
帖子: 2537
注册: 2010年6月
大仙应该再上一条:以后EVIL都玩转接为主,不能转接滴EVIL统统木有活路,以后做相机滴木有做转接环滴牛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76
主题: 50
帖子: 14778
注册: 2009年10月
还好没像旁边帖子说“最多10年时间,cmos廉价后, 120 6x6 这些就回归普通消费者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35
主题: 35
帖子: 2537
注册: 2010年6月
坐大仙沙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5.621
主题: 122
帖子: 13524
注册: 2003年11月
EVIL的先锋,目前是sony,未来估计也是sony。所以重点谈sony,其他的只能被代表了,反正现在流行被代表。

1.单电和单反的关系
单电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上升,最终超越单反,成为主流,甚至在将来取代单反。(取代的意思是,市场上除了存量外,不再有厂家现产。)

单电与单反最大的不同,是取景的方式,单反有光学实时取景,没有视差,随着电子取景技术的发展和sony半透明取景,单电在取景上的劣势将大幅改观,并且有望达到与光学取景一样的可使用性,这当然是说能满足专业的要求。与此同时,单反的反光镜在机身体积、噪音和震动方面的固有劣势将随着单电的成熟而不再被困扰,因为单电根本就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在连拍速度上,家用型的已经达到10张/秒。

与专业的D3或大兔子比,现有的单电太小了,作为一款专业型的单电,奶7的个头太小了,所以我认为未来取代专业单反的单电,个头还要做的大一些,一个是增加握持性,其次是可以把节省下的空间用于改善电池的续航力。

如上所述,单电在体积上将分成两类,一类还是走现有便携的路,另一类在体积上将追赶专业的单反,这有可能在奶9或奶10身上实现。

2.画幅的未来趋势
毫无疑问,单电的画幅必将实现全幅化,我这里主要指sony。
无论单反还是单电,未来画幅的演变将呈现:
a.所有可更换镜头的机身,将实现全幅化(36X24)
b.所有全幅以下的画幅(aps-c,4/3,更小的那些),将仅存在于不可更换镜头的机身上,如DP系列,X100,X1,等等,否则将失去生存空间。

若干年后可以检验。

[2011-10-07 23:17 补充如下]

其他一些趋势补充:
#单反主流厂商如尼康、佳能和索尼,可能再发展一代单反就停止了。以尼康为例,D4/D4X可能如F6,成为末代DSLR机型,如果传说中的D800真的3600万像素,也的确给人一竿子到底的感觉,不再挤牙膏。而这之后,将全力开发全系列单电。

#单电的发展,为这一级别的机身像素大战画上了句号,36X24画幅的像素最高将稳定在4000万之下,在高就交给中画幅了,在4000万之下也会有几个台阶,例如3600、2800、2400、1800,低于1800的全幅将淘汰,如前所述,APS-C等小底将继续在不可更换镜头的机器中发挥作用。这一相对稳定格局可能延续数十年,直到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相机厂商终于得以回归传统主流业务,即光学制造本身,此前一段时间相机厂商都被迫成为电子产品开发制造者。在此背景下,镜头光学质量可望得到普遍提高,竞争的焦点回到以镜头为核心产品的局面。

#这是因为:单电的革命性成果,不仅取消了单反的反光板,而且因为可转接性,就此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厂家不同类型镜头间的壁垒。新用户的购买习惯将转变为,机身和镜头可能在不同品牌间分别购买,并且一旦购买了满意的镜头,终身都可以在任意的新型机身上使用,“换门”这概念也变得模糊了,因为“门”本身是模糊的。

#从用户本身角度,镜头选择的重视程度将超过机身,由于在不同的焦段各厂商的镜头特点不同,例如21mm用leica,28mm用nikon,85mm用canon,......在过去这以为着巨大的折腾,而现在可以在一个机身上加以整合,使这样的个性化组合变得轻而易举,并且是以很小的代价(和过去比)。
举例来说,我拥有nikon传奇的28/1.4D和leica28/2ASPH多年,很久以来一直想将两只镜头来个PK,但PK要公平,在全幅单电来临之前,我找不到能公平测试他们的平台,全幅单电让这事情变得轻而易举。

[2011-10-08 02:07 补充如下]

#手动镜头的生产量将出现一些回潮,手动镜头的可靠性很高,随着类似峰值对焦这类新技术的发展,除运动摄影外更多类别的拍摄依靠新型手动对焦已足够。如leica这类的传统光学巨人依旧保持技术领先。

#新技术革命总能催生新的产业,镜头资源共享面临的技术问题是AF的控制,镜头-机身间的数据传递,这可能伴生新的相关企业,生产各类不同品牌的支持AF功能的转接环。可能的技术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产生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模式,另一种是由第三方向厂家购买专利,然后通过研发一种公共数据平台实现两种专利的对接。只要量足够大,就足以使企业盈利并生存。

[2011-10-10 23:58 补充如下]

有人总是不信nex出全幅。
我们来回顾一下※※
nikon推出D2H时,有人说nikon不会出全幅了,你看它都落力出17-55了,数码时代全幅的观念腐朽了,康泰时不知死出N1死的很难看嘛。等到canon除了1Ds,又有人说nikon卡口太小了根本不可能出全幅,(还煞有介事的配了很多图),等到D3面世时,这些都成了浮云。实际上kodak SLR/N-C出来时就应当成为浮云,因为SLR/N就是F口的,我第一时间去香港买了一台,可笑的是我已经用它拍了半年之久,还是可以听见有人说nikon不改口就不可能出全幅。

leica出M8时,很多人说M9不可能是全幅,也有人说连到底有没有M9都是问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边角成像不行,广角入射光太斜,技术上解决不了,卡口党又出来说(这次依然配了图),要出全幅卡口得改,不改不足以出全幅。等到M9出来后,这些又成了浮云。

现在,nex9会是全幅吗?或者nex10呢?又有人说,不可能出全幅,卡口党还是配了图,呵呵,回顾※※,预知未来.........
相关标签: 尼康 Nikon Sony Leica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谈谈EVIL单电的未来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