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554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80
“金龠”青铜戈、青铜鐏   

西汉 1978-1980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出土

ZT
    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戈由戈头、戈柲(即手持的长柄,多为竹、木质,柲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组成。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
    西汉初年,齐国军事实力强大。刘邦的妻子吕后死后,她的亲属“诸吕”专权,企图谋反叛乱,齐哀王刘襄曾率兵屯于济南作为外援,配合汉王朝平定了诸吕叛乱。其随葬坑出土了大量的兵器。这件铜戈,形制与战国时期的相仿,装金质筒形龠,顶饰一只回首鸳鸯,堪称西汉铜戈的精品。这一类的铜戈可能主要用于宫廷仪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9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局部特写)

延伸阅读: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国宝档案             青铜奇葩——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8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ZT
       众所周知,犀牛是生活在热带的一种大型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开阔草地、灌木丛或沼泽中。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古代中国的华北大平原上,犀牛曾成群结队地出现过,那儿曾经是它们快乐的家园,你可能会以为这是神话中的景象。但大量的文物遗迹记载了这个事实,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尊是一种盛酒器。这件肖形尊被做成犀牛的形状。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用黑色料珠镶嵌。造型生气郁勃,孔武有力。尊的腹部中空,用来盛酒浆。尊背上有椭圆形口,并有盖。在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看似獠牙,实为一根管状的“流”。当握住犀牛尾巴轻轻抬起时,腹腔内的酒液便从圆管内流出。犀牛全身布满了像流云如游丝的花纹,是用黄金和白银的细丝(或细片)镶嵌而成的。这种错金银工艺,使质朴无华的犀尊显得华美无比,熠熠生辉。有专家认为,这件犀牛尊所塑造的是典型的苏门犀的形象。犀牛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现已绝迹,而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也有焚林猎犀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做成的犀甲是各国武士所艳羡的装备。但由于对犀牛这种生殖率低的野生动物大范围的捕杀,其数量在北方迅速减少,关中一带,最迟到西汉晚期已经绝迹,以至王莽辅政时,曾用贵重的礼物,来换取南海黄支国的活犀牛。从此,犀牛在中国就成为罕见的动物了。
      无节制的猎捕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犀牛这种动物灭绝的根本原因。这件青铜犀尊的出土,就像一面镜子,警示着人们不要滥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由于铁器的普及和礼制的变化,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数量和质量 完全无法与商周时期相比,但却也不乏精绝之作。

377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汉 西汉  酒器
1963年陕西省兴平县出土
高34.1厘米、长58.1厘米

ZT
    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到了汉代,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所钟爱。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
    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熠熠生辉,华美无比。
    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有焚林猎犀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做成的犀甲是武士艳羡的装备。由于大范围的捕杀,犀牛这种生殖率低的野生动物在北方迅速减少,在关中一带最迟到西汉晚期已经绝迹,以至王莽辅政时,曾用贵重的礼物换取南海黄支国的活犀牛。
    整件器物饰以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虽为实用重器,却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6
十二支铁灯

汉 东汉  照明用具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烧沟出土
高73厘米

ZT
      此灯是汉灯的一种,形似花树。灯柱有规律地分层伸出枝条,枝头托灯盘,盘中往往立灯芯。顶端或置灯盘,或加朱雀等装饰。人们常以灯盘数目为计,可称之为五枝灯、六枝灯、九枝灯、十二枝灯、十三枝灯、十五枝灯等。灯一般高1米左右。这盏十二支铁灯制作精美、装饰华丽,应是豪富家的用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5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局部特写)

ZT
     1968年5月,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某部指战员在河北满城陵山施工时,意外地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墓。由于置身山崖之中无人知晓,古墓在两千多年的日月轮回中竟未被盗,被岁月尘封的所有随葬品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那些奢华的随葬品昭示了墓主的特殊身份—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
    公元前154年,刘胜被父亲汉景帝刘启分封为中山靖王。汉武帝即位后,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公元前138年,刘胜和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一起到长安朝见弟弟汉武帝。汉武帝设宴款待他们,刘胜听见奏乐就哭了起来。汉武帝问他缘故,他借机向弟弟控诉诸侯王被国相吹毛求疵,饱受谗言的种种不幸,文辞雄壮,条理分明。汉武帝于是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也许是深自韬晦,刘胜从此以后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色上面,好酒成了刘胜的一大嗜好,满城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酒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乍看之下,这件青铜壶与一般的汉代青铜壶没有区别,然而细细观看,就会发现壶身表面用金银丝嵌出了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这些花纹不是无规律分布的,它们是一个个“鸟篆书”文字。鸟篆文是古代的艺术字,由笔画复杂的篆书体演化而成,字笔画的构成有的如鸟在腾跃,有的如鸟在回首,变化无穷。青铜壶上的鸟篆文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还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诗文一反古代吟酒诗着重于饮酒美妙意境的描述,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闰血肤,延寿却病”的好处,是中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
    精美的器物、绝妙的字体、颂酒的诗文,这件青铜壶肯定是刘胜生前的至爱之物,他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拥有。美文配美器,美器配美酒,美酒给刘胜带来了享受,但消除不了他内心的烦恼和忧愁,毕竟大汉的天下是他弟弟刘彻的,不是他中山靖王刘胜的,他的身家性命还不都在刘彻的掌控之中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虎溪三笑 发表于 2012-11-17 23:12
国内保存最好的一件金缕玉衣在江苏省徐州市,此外,徐州市一共出土6具玉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1980年代调到江苏省博物院一具。


  徐州狮子山楚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发现时玉衣的金线已经全部被盗,玉片则因为无法销赃而留在了现场(参见前面帖子的介绍),出土后得到了复原,号称是国内玉片组成最多的玉衣。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应该是一件徐州出土的银缕玉衣。现在国内的各种玉衣的复原,基本都是参照满城汉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来进行的。满城刘胜汉墓也是国内第一次发现完整的玉衣,揭开了古代玉衣形制之谜。满城汉墓出土的两件玉衣现为河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面介绍一件在国博陈列的满城汉墓出土文物:

374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

汉 西汉
盛酒或盛粮器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汉墓出土
高40.5厘米

    汉代铜器制造业规模很大,铜制品的数量和种类很多,其造型已摆脱商周铜器神秘、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灵便、轻巧,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纹饰虽简素,在铜器上鎏金、鎏银以及用金银、玻璃、宝石之类镶嵌花纹的技术却相当发达。这件鸟篆文铜壶周身用金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共31字肩、腹部宽带纹上错出龙虎相斗的生动图案,制作极其精致美观显示了两千年前中国金属细工的卓越成就。
    此壶盖呈弧面形,上有三环纽,口微侈,鼓腹,腹上饰一对铺首衔环,圈足。全器装饰复杂的鸟篆文和图案花纹,其中盖中心饰一条蟠龙,肩、腹宽带纹上饰龙虎相斗图案;盖蟠龙周围三环钮间有鸟篆文三字“髹□盖”,颈部有鸟篆文“盖圜四□,仪尊成壶”,上腹部有鸟篆文“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撎於”;下腹部有鸟篆文“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
     鸟篆文是古代的艺术字,其笔画构成或如鸟在腾跃,或如鸟在回首,变化无穷。此壶上的鸟篆文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还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阐明了饮酒有“充闰血肤,延寿却病”的好处,是※※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  此壶鸟篆文和图案花纹都用金、银双线勾勒表达,以金线为主线,银线辅之,精巧美观,显示了汉代错金银工艺的卓越成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093
主题: 138
帖子: 2383
注册: 2012年6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11-16 14:48
356
金缕玉衣(局部特写)

从足部向头部看


国内保存最好的一件金缕玉衣在江苏省徐州市,此外,徐州市一共出土6具玉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1980年代调到江苏省博物院一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补一件第一组农业的文物

373
石田塘

汉 东汉  明器
1979年四川省峨眉县双福乡出土
长81厘米、宽48厘米、高11厘米

ZT
      这件浮雕石田塘模型,一侧凿出两块水田,一块田里积有堆肥,另一块田里两个农夫正俯身劳作;另一侧凿出水塘,塘中置一小船,还有鳖、青蛙、田螺、莲蓬等。这就是汉代的陂池稻田模型。广泛利用小型陂池水塘,是汉代水利工程的一种类型。这种陂池水塘既可以蓄水灌田,又可以养鱼栽莲,可以同时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汉代称这样的水塘为“陂塘”或“陂池”,既可以蓄水灌田,又可以养鱼栽莲,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有的还有水闸、水渠等一整套发达的灌溉系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水利工程。东汉※※专门设有“陂官”、“湖官”,推广发展陂塘。大庄园主也注意修建陂塘。陂塘在南方的普遍出现,表明了汉代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
     目前出土的汉代田塘模型主要集中在四川东部、重庆以及陕西汉中地区,在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发现,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却未见踪迹。有专家认为,除不同地区丧葬习俗存在差异外,其主要原因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粗放的“火耕水耨”的稻作农耕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巴蜀一带在秦汉时期是历次移民的重点区域,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发达的水利灌溉技术和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水田模型所反映的稻作农耕类型,正是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与南方传统的稻作栽培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2
鎏金鸟兽纹铜尊

汉 西汉 盛酒器
高14.6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19.3厘米

ZT
    这件铜尊呈筩形,熊形足,盖上有环和三飞鸟,器底嵌银铭文,四身鎏金,虽磨落很多,却仍显示了汉代铜器制作中发达的鎏金工艺。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起始于战国时期,西汉时更加兴盛。金不易氧化,且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因此被用于金属器物表面加工。
    在汉代,酒一般贮藏在瓮、榼或壶中,饮宴时先将酒倒在尊里,再用勺酌于耳杯中饮用。当时的酒尊分盆形和筩形两大类。根据出土器物铭文,盆形尊自铭“酒尊”,筩形尊自铭“温酒尊”。在汉代,“温酒”即醖酒,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它用连续投料法酿造而成,酿造过程历时较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较充分,是酒液清淳、酒味酽冽的美酒。所以汉代盛醖酒的筩形尊制作精美,在汉画像石中也多被置于案上,其地位远高于被置于地上的盛普通酒的盆形尊。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1
玉龙

西汉
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ZT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前身是一条从新疆向东西方运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周时期,也就是丝绸之路开通1000多年前,新疆和田玉就通过玉石之路送往中原地区,成为王公贵族的宝物。从西周起,王室、贵族祭祀、朝觐和起居都要用玉,并有繁褥的规定,玉成为礼制的重要象征。徐州博物馆的馆标――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龙形玉佩,就是这样一件文物珍品。
    玉龙长17.5厘米,宽10.2厘米,厚0.6厘米,比一个巴掌略大,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又有玻璃般的光泽,由于在陵墓中埋藏2000多年,龙身局部有沁斑。玉龙造型威猛刚劲,身体卷曲呈S形,张须露齿,双目圆睁,鬣毛向两边卷曲,前肢曲折,爪趾锐利,龙尾上卷并平削,通体饰蝌蚪状的涡纹。玉工采用阴线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技法,把龙潜深渊、蛰伏待时的意蕴表达得淋漓尽致。玉龙眼睛下方有一钻孔用于佩戴时穿系丝线,表明这是一件佩饰。
    在中国玉器史上,战国至西汉是一个工艺高峰。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以及铁器和砣机的使用带来了琢玉工艺革命,使玉器一改几千年来的古朴,而变得精雕细琢,对此,有专家归纳出“五字诀”:利,边缘直切下去,锋利得可以割破手;亮,抛光后玉器光洁明亮;凶,动物形象凶猛;细,花纹扭曲宛转,比发丝还细密,被称为“游丝毛雕”;空,大量使用透雕镂空,更显灵动。S形玉龙就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不过基本是横S形,竖S形只见于西汉早期的王侯墓中,徐州狮子山的这件竖S形玉龙,如此精美又如此巨大,在国内堪称首屈一指。战国时期,群雄争霸造就了强健、尚武、进取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了玉器的审美取向,这件出土于汉早期楚王墓的玉龙就有明显的战国遗风――到了汉中期,皇权强化加之四海升平,玉器风格变得温顺柔和――可以说,这件玉龙是中国玉器史上威猛时代的绝唱。
     尽管在古代即被盗过,狮子山楚王陵仍出土了2000余件各类文物,其中,玉器是最大亮点,有金镂玉衣、镶玉木漆棺、玉璧、玉戈、玉璜、玉觽、玉卮、玉枕等200余件(组),品种之丰富、玉质之优良、工艺之精湛,在全国考古发现中无出其右。
    这么多价值连城的美玉,盗墓贼为何弃之不取?原来,在汉代礼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般人不可佩戴使用,盗墓贼拿走玉器不仅无法销赃,而且容易暴露自己的罪行,因此只取可以镕铸的金银器。
      在中国,玉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审美范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玉器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神灵和祖先,人们用最虔诚的心态和原始的工具,耗费大量时间制作玉器。到了夏商周,原来的部落首领变成了统治国家的王,社会制度和个人生活都被纳入严密规范的礼仪制度中,玉器也从神玉变成了礼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仅祭祀时就有“六器”之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么做有其时代背景。当王国聚合了越来越多的族群甚至原来的敌人时,如何保证文化的认同和王权的尊严就成了首要问题,被认为吸收天地灵气的玉器成了礼法制度的载体。春秋时期,孔子儒家赋予玉君子的美德: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坚硬而不萎缩,这是它的道义;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是它的纯洁;受到伤害而不屈挠,是它的刚勇……君子比德于玉,成为后世玉文化的核心。
    当时的社会风尚是“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玉器要成组佩戴,走路时有韵律地叮咚作响,步幅、速度应与佩玉相和谐,以表现君子的仪态、气质和风度。由于狮子山楚王陵曾被盗贼扰乱,这件S形玉龙和哪些玉器配为一组就成了千古之谜,然而佩戴如此硕大沉重的一组玉佩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因此专家推测,楚王只在出席非常重要的仪式时才会用到玉龙。
   那么,玉龙来自何方?是朝廷的赏赐还是楚国本地制作?专家们倾向于后者。一则战国时,楚国玉器独步天下,很多玉器即使在现代也难以仿制,而西汉初年的楚国,在地域上与战国时期的楚国有相当部分的重合,制玉传统仍在;二则徐州汉墓几乎每座都有玉,举凡汉玉品种应有尽有,外地难以比肩,在徐州白云山西汉墓中还发现了一批玉料、边角料和残破玉器的改制件等,说明楚国当地有玉器加工作坊。狮子山汉墓中发现了一批造墓时的工具,有些工具的尖头部位为炒钢制品,这是中国最早的炒钢,比欧洲早了1800多年,这样的工具无疑会提高玉器加工的水平。
    关于这座楚王陵的主人,有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和第三代楚王刘戊两种看法,后者正是和吴王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楚王。就像※※上无数次发生的那样,曾经富可敌国、盛极一时的楚国,以及王的煊赫、王的威严和王的野心,早已在时间的车轮下烟消云散,只留下玉龙这样的精华文物,把2000多年的沧桑化作永恒,作为※※的映像供人们去遥想和追思。
      公元前201年,刘邦废楚王韩信,封少弟刘交为楚王,建都于彭城(今徐州),从此彭城作为西汉楚国的都城经历了12代楚王的统治,见证了楚国190余年的※※
     近年来,徐州共调查和发掘了18座楚王(后)陵墓,再现了楚国的王室生活。其中玉器最为精美的要数狮子山,竖S形玉龙共发现了5件。作为徐州博物馆馆标的这件S形玉龙,造型简洁大气,线条坚挺,既脱胎于战国玉龙的多曲折造型,又具有西汉的特色。镂雕、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侧弧面多视点”技法,使玉龙在平面中显现出较强的立体感,突出了龙的力量和气势。汉初快速崛起带来的自信、质朴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在这件玉龙上得到了审美上的呼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70
玉璜

西汉   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ZT
      玉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西周时期成为高级贵族复杂的组玉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玉璜两端有两个系穿用的孔,玉璜在组玉佩中多是水平佩戴,拱部朝下。春秋以后,多数玉璜在璜体中部拱顶处只钻一个孔,佩戴时璜拱部朝上,与早期正好相反。

                  狮子山楚王墓(下) 
 以玉殓葬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的玉器共有200件之多,在汉代,人们普遍认为玉可以防止人的精气外泄,保持尸骨不被朽坏,因此常用特制的玉器?葬,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汉代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在狮子山楚王墓中,墓主遗体穿着玉衣,放置在一具镶玉漆棺中。由于该墓早年曾经被盗,装殓尸体的玉衣和棺木已被破坏,加上地宫中水流的冲击,玉片散布于地宫各处。玉棺原是棺木外椁,棺椁上镶嵌着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玉片1600多片,组合成各种图案。棺木两侧则贴有大块玉版,顶盖上侧用23块菱形玉片巧妙地排列镶嵌出各种图案,余下部位上漆。复原后的玉棺光彩夺目、精美非常。
  以玉殓葬的手法,足见墓主的尊贵身份,以及楚国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在玉棺之中,人们还发现了残留的楚王遗骨,并以此成功地复原了2000多年前的楚王形象。

  陪葬陶俑

  ※※古代认为灵魂不灭,加上传统文化中对“孝”的提倡,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在随葬品的选择以及墓室结构上都极力摹仿现实生活,做到应有尽有。
  狮子山楚王墓附近发现的兵马俑以军阵列葬,是当时一种等级很高的葬仪。兵马俑分为多个坑道,其中1号坑道的军阵布列比较整齐。依人俑不同的服饰和发辫判断,其中有多个不同兵种。
  5号和6号坑道发掘时已被水淹没,坑道中发现许多以零部件的形式散乱堆放的陶马,散乱的原因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在西汉初期,骑兵已经从主军阵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专家认为,狮子山兵马俑坑的5号和6号坑道中的陶马正体现了这一现象。现在,出土的骑兵俑已根据有关资料复原成骑兵方阵。除此之外,狮子山兵马俑坑中还有峨冠博带的官员俑、头戴冠帻手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蹬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
  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以及军制战阵也有着很高价值。这些汉俑虽没有秦俑的高大和雄浑,但姿势及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有的抬头远眺,有的侧目凝神,还有的低首蹙眉,颇有生活韵味,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69
玉枕

西汉 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ZT
                                       狮子山楚王墓(上)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交及其以后各代楚王的陵墓都设在徐州附近,在石灰岩山体上凿山为陵,狮子山楚王墓是其中形制最为奇特的一座。

  以山为陵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封韩信为楚王,并划下邳之地为楚王的都城。次年,韩信被降为淮阴侯,领地下邳被一分为二,其中之一被刘邦封给其同父异母弟刘交。刘交建都彭城,即今徐州,共传位12代楚王。
  徐州建城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两汉时期,徐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当时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徐州位于黄河流域的下游,四周皆山,中部地区地势低洼,常遭水患,因此历代显贵均将墓穴建于附近?高的丘陵地带,这批墓葬是考证历代徐州地域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徐州地区的汉代墓葬按结构不同,可分崖洞墓、石椁墓以及砖石结构墓等。墓的形制往往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相关。汉代沿袭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建立的二十等爵制,以诸侯王和列侯为最高的爵位,这两类爵的许多待遇都与帝王近似。在墓葬制度上,他们也可以享受“凿山为藏、以山为陵”的帝王级规格。徐州四面皆山,正是楚地王侯们绝佳的安息之处。
  考古人员已在徐州相继发现了不少西汉的楚王陵墓,发现地分别为环城的楚王山、小龟山、东洞山、北洞山、南洞山、卧牛山、驮?山以及狮子山等处。其中狮子山的楚王墓发掘历程最为曲折,所得文物最为丰富,附近还发现了埋有4000余件兵马俑的丛葬坑。墓中出土了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的珍贵文物近2000件,其中的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卮、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都是※※考古史上首次出土的珍品。而关于该墓墓主身份的争论,至今还是考古界的热门议题。

  楚王之疑

  从墓葬形制上看,此座汉墓兼具汉代早期竖穴墓与横穴墓的特点,因此墓主的下葬时间应在西汉早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狮子山楚王墓的墓主很可能是第二代楚王?郢,其次则可能是第三代楚王刘戊。此外,墓中出土了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的兰陵王印,而两郡都在景帝二年(前155年)时被削,因此墓主人的下葬时间应不会晚于景帝二年。
  景帝三年( 前1 5 4年),汉景帝与晁错借口吴王刘濞有罪,削其会稽和豫章两郡领地。刘濞联合楚、赵、胶西、胶东、菑川和济南等六国的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刘濞发兵20万,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逼迫景帝诛杀晁错。晁错死后,刘濞得寸进尺,企图争夺帝位,景帝名周亚夫与窦婴领兵应战,很快叛军便被击溃,刘濞在兵败东逃途中被杀。
  当时在位的楚王是第三代楚王刘戊。叛乱平定后,汉景帝下定决心采取限制诸侯王的措施,开始进行削藩,文阳与东海两郡就是此时被削的。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钱币中,榆荚半两钱出现得最多,还有少量的汉代八铢半两、四铢半两和秦半两钱。说明墓主下葬时,正是榆荚钱向四铢钱过渡的时期,这与刘郢的在位时间比较吻合。
  以刘郢为墓主的说法证据颇多,但至今仍没有确凿的力证可以为此下定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第二组  手工业
  这一时期,手工业主要有冶铁、纺织、髹漆、青铜铸造、陶瓷生产、制盐和酿酒等生产部门。其中冶炼设备齐全,采用韧性铸铁、脱碳钢、炒钢和叠铸等技术,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丝织品种类繁多,工艺精良,汉代脚踏纺织机的发明是纺织业的重大进步;漆器生产分工日益细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的饮食器皿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的生活用品种类和数量增多;北方的釉陶、南方的青瓷代表了陶瓷业发展的新成就。

下面要介绍的汉代灯具,与之类似的一件,曾经在陕博篇里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

368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汉 西汉  照明用具
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
高53厘米

ZT
     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等。这件彩绘铜雁鱼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此釭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雁颈修长,回首衔一鱼。雁体肥硕,其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灯盘带柄,位于雁背。灯罩为两片弧形板。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构思设计精巧合理,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一点残釭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这里的“银釭”、“残釭”都是指古代的一种灯具,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釭是指导烟管,釭灯就是带导烟管的灯,又可简称为釭,是汉代新创制的一种灯具。汉代灯通常被做成人形、动物形和器物形,其导烟管有单管和双管两种,都能将烟气导入灯腹内,使室内减少烟炱而保持清洁。灯盘一般带有灯罩,灯罩由两片弧形屏板构成,每片屏板的宽度为半个圆周或超过半个圆周,合拢成圆形。其作用除配合导烟管控制灯烟的污染外,还可以根据风向和使用者的要求,随意调节屏板的开合方向和开启程度,从而达到挡风和调节光亮度以及光照方向的目的。灯具的各部分构件均能拆卸,便于清除灯内烟垢。釭灯是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构思设计巧妙合理,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南北朝时,这种灯具仍为人们熟知,经常在诗文中被提到。到了唐代,人们可能还使用釭灯,或者至少还了解这种类型的灯。唐代以后,这种灯型则湮没不存。
       这件青铜釭灯出土于山西朔县照十八庄,令人惊奇的是,在离朔县不远的陕西神木也出土了形状极为肖似的另一件青铜灯,它们应该是一组器物。两件青铜灯的水禽衔鱼形象,更是耐人寻味。水禽衔鱼图案,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经出现,商和西周时期的玉雕以及东汉石刻画像中也有这一题材。古人把鱼视作吉祥之物,釭灯作成此形,无疑更能博得当时人的喜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67
带辘轳水槽的陶井

汉 西汉  明器
1953河南省洛阳市烧沟出土
高47.8厘米

ZT
    水井是西汉常见的小型灌溉设施,在中原地区,人们普遍使用被称做“辘轳”的一种滑轮,从较深的井中大量提水用于灌溉。这件陶井模型,有水斗、水槽、滑轮等附件,是汉代井灌的真实反映。此陶井井栏仿木建筑结构,呈立体长方形,栏口模印鱼、鳖、耳杯,栏上模印人兽相搏的浮雕花纹,还附有汲水的尖底瓶、水槽、辘轳等。
    井灌是汉代农业灌溉的重要方式。出土的汉代陶井模型附有水槽、辘轳,说明当时的汲水设施,已经从简单的机械桔槔发展到先进的辘轳和滑车提水工具。除用于农业灌溉外,井还可供日常生活使用。山东诸城前凉台东汉画像石墓庖厨图中,就有一人在用辘轳从井中汲水,旁边有人正在屠宰鸭子。河南偃师中州大渠汉墓所出灰陶井模型,在其井栏模印的图案中有一人左手执瓶,右肩扛长竿作疾走状,画面两边各模印“东井”和“灭火”二字,说明当时已有灭火专用井。此类井口上往往有遮檐,以保证井口的清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国博的各时代陈列里均布置了不少生产工具的复制品,我拍的很少,下面是为数不多的一张:

366
西汉耧车复原模型
  
ZT
    ※※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  
       农业: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提倡牛耕,使牛耕在各地逐渐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各类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犁的基本结构已经完善,还出现了以耧车为代表的新型农具。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农业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365
铁五齿耙(左下)  铁铧(右)、铁犁壁(上)    西汉


    其中的铁铧、铁犁壁为一级珍贵文物,1967年陕西咸阳窑店出土。西汉时期耕作技术有很大发展,铁铧与铁犁壁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合装置,能将耕起的土垡破碎和翻转,更适于耕翻土地和开沟作垄。大铁铧硕大沉重,与其配套的犁架必须加大加固,整架耕犁的重量也随之增大,通常需要两头或两头以上壮牛挽拉,用于开沟,也可用来窜垡、活地,是汉代铁器冶铸业和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64
部曲陶俑

汉 东汉  明器
四川省崖墓出土
高38.8厘米

ZT
      此俑身穿短襦,交领右衽,左手执箕,右手执铲,腰佩环首刀,是东汉豪强大族私家武装部曲或家丁的生动写照。根据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公元3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实行度田的新举措后,豪强大族的私家武装不再是岁月不解,而是定期召集农民组成,称为“部曲”。每当二三月青黄不接或※※月寒冻时,田庄主往往纠集一部分农民修门户,警设守备,来防御春饥草窃之寇,或者修缮五兵,练习战射,来防备寒冻穷厄之寇。后来豪强大族的这种私人武装规模逐渐扩大,按军队编制组成部曲,招兵买马,扩充军备,独霸一方,从而形成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63
绿釉陶楼(局部特写)

三层上持满弓的武士
二层四周作持满弓欲射的武士;,
楼四周有水池,池边堤上骑马的武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62
绿釉陶楼

汉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1956年河南陕县刘家渠出土
通高98厘米

ZT
      此陶楼上有家兵持弩守卫,水塘周围有骑士巡逻警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豪强地主拥有私家武装。
     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弄得民不聊生。“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豪族大姓私家武装的发展。这件河南陕县刘家渠出土的绿釉陶楼高三层,中层※※有四个人对坐下棋,四周各立一名武士,面朝外,均作持满弓欲射的样子;三层上有二人眺望,一人持满弓,楼四周有水池,池边堤上又有四名骑马的武士,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豪族大姓拥有私家武装的史实。
西汉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豪强大族都拥有宗族、私家武装。在新朝末年的战乱中,不少豪强大族以私兵追随刘秀,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如刘植率领宗族、宾客千余人归附刘秀,耿纯与昆弟耿宿、耿植等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集结于刘秀的帐下,王霸率领宾客上谒刘秀于颍阳。当时,一些豪强大族凭借手中的武装抗拒政令,被称为兵长、渠帅。这些人既不放弃自己割据乡土的武装、归附刘秀,又无力建号自守、与东汉※※公开抗衡。对待这种人,刘秀除剿抚兼施外,在公元39年采取了新的措施。他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和户口年纪,名为度田。度田的实际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掌握确实的名籍和田数来增加赋税收入,另一方面企图通过户口、年纪的检核来控制和解散豪族武装。由于得罪豪族常常要遭受灭门绝族的下场,州郡官吏不敢对他们推行度田,反而借度田的名义蹂躏农民。刘秀为此处死了十多个度田不实的州郡大吏。不料郡国大姓和拥兵自重的豪右利用农民反抗官府的情绪,发动叛乱,杀害长吏。郡县进行追讨时,他们则与官兵极力周旋,官兵到来时就解散,官兵离开后又重新聚集,青、徐、幽、冀四州情况尤为严重。刘秀采取※※与安抚并用的手段,把捕到的作乱首领迁往他郡,切断这些人同原来郡县的联系。经历了度田事件,郡国大姓与※※※※的对抗逐渐缓和,豪族武装转为隐蔽状态,得到了※※的默许。这时的豪族武装,与刘秀实行度田政策以前的情况不同,不是常设的,而是定期召集,被称为“部曲”。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或※※月天气寒冻时,田庄的豪族往往纠集一部分农民修门户,设守备,来防御春饥草窃之寇;或者修缮兵器,练习战射,来防备寒冻穷厄之寇。后来豪强大族逐渐扩大这种私人武装规模,并按军队编制组成部曲,从而形成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
    有关东汉豪强大族的私家武装情况,在文物中有充分的表现。河南淅川出土的东汉陶水榭模型,由水池和亭榭组成,亭榭矗立于水池中,水池周围有轻骑巡逻,池中水榭上下层及四隅都设有弓弩手。还有四川崖墓和宜宾翠屏村出土的东汉陶俑,作农夫打扮,却佩带环首大刀,展示的就是田庄中亦兵亦农的部曲形象。在栏架上陈设兵弩的形象在东汉一般官吏和地主墓中也多有出现,反映出田庄私家武装的普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2-11-16 21:00
这东西有意思。看来是紧贴肉身使用的。


可惜玉衣不朽的神话没有实现。

第四组 东汉贵族豪强的统治
  新朝灭亡后,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豪族大姓往往世代※※,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和私家武装,实际上控制着※※和地方的政权。
  东汉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和巩固※※集权统治的措施,使天下安定。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各地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

361
陶坞堡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956年广东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

ZT
        坞堡是一种防卫性建筑,也称坞壁。随着土地的不断兼并,体现在住所上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东汉以后,很多失地农民被迫依附豪强,地方贵族纷纷建立私人武装,其宅第不仅面积广大,房舍众多,而且形态封闭,建有角楼、瞭望塔等军事设施。这样的宅第实际上已成为武装堡垒,称为坞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117
主题: 34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11-16 14:48
356
金缕玉衣(局部特写)

从足部向头部看


这东西有意思。看来是紧贴肉身使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第三组 王莽改制
  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建立新朝。为了摆脱困境,他托古改制,把私田改为“王田”,土地和奴婢均不得买卖,又多次改革币制,使社会经济生更加混乱。公元23年,新朝被推翻。

360
王莽钱币   

汉  新朝

ZT
    王莽的货币改革混乱荒唐,堪称中国古代货币改革史上的“绝唱”。各类货币比值不合理,导致货币严重贬值;币材太滥,品类太多,尤其是宝货制竟然一次将五种不同的币材、六种不同的货币、二十八个品类同时投入流通,重新使用被※※淘汰的龟、贝,徒然制造矛盾和混乱;十余年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其变动之速,给社会经济生活和货物的流通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王莽的货币不仅铜质绝好,铸造精致,文字书法也很工整,风格纤秀,有的还错金,在古代钱币的品相方面堪称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9
《四时月令诏条》壁书(局部特写)
延伸阅读:
从悬泉置壁书看《月令》在汉代的法律地位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8
《四时月令诏条》壁书   

西汉   1990-199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坞出土

ZT
       《四时月令诏条》全称为《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是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为汉平帝年号)太皇太后发布的诏书。为墙壁墨书题记,属于“国宝”级文物。月令五十条,分属十二个月,写明每月该干的事和不该干的事,所涉事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要求下级官吏尽力奉行。
       《四时月令诏条》以法律“诏书”的形式,确立了以“四时”为基础的自然时序和人事活动应遵循自然时序的生产生活准则,突出了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时禁发”、“用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林木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的思想,在古代生态保护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件壁书题记系迄今所仅见,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系统的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文书,对研究汉代公文、书法、农时节令和历法都极具价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7
《仪礼.士相见之礼》木简

西汉  1958年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

ZT
       《仪礼》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详细记述了周代贵族阶层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项礼仪和准则,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生活诸领域中的习俗、制度与道德规范,是贵族子弟入仕前的必修教材。1957年7月,甘肃省博物馆为了配合当地开荒工程,在武威磨嘴子发掘了6号汉墓。该墓共出土简469枚,其中《仪礼》共有398枚木简,简材质地与制作都很精细,大部分木简出土后光洁如新。这批木简的出土在文献学的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它使人们看到了汉代写本《仪礼》和汉代诵习经书的式样,是研究汉代的简册制度的珍贵资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6
金缕玉衣(局部特写)

从足部向头部看
半身特写
玉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5
金缕玉衣(局部特写)

足部特写
手部特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54
金缕玉衣(局部特写)

ZT
                              保鲜的神话
                                                       陈成军    
       这纯粹是一个无稽之谈。新朝末年,为了反抗王莽的暴政,绿林军、赤眉军等揭竿而起。公元25年,赤眉军西攻长安,发掘了西汉帝王的陵墓,发现凡是身穿金缕玉柙的,尸体保存都非常好,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实际上,考古发掘显示,凡是身穿玉柙的,没有一具尸骨不朽烂。颇具讽刺意义的是,以玉柙作为殓服以保存尸骨不朽的神话,最终竟然被炮制成一项制度,为汉代上层社会部分特殊人士所享用。
玉柙,又称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缕编缀。由于编缀玉片的质料不同,所以将它们分别称为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柙,其中丝缕玉柙仅出土于广东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中。西汉时期,玉柙初行,还没有根据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确定严格的等级。当时皇帝和王侯主要使用的是金缕玉柙。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墓墓主中山怀王刘修的殓服就是金缕玉柙。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他的这件玉柙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系分片连缀而成。玉柙所用玉片都很规整,金丝横断面为圆形,中段较粗,两端尖细。玉柙的裤筒被截下一段,展开后盖在下腹部,又把护裆的两块三角形玉簾盖在两腋,胳膊比袖筒短,两手放在袖筒中。当然,西汉时期的王侯也有使用银缕或铜缕玉柙的。直到东汉时期,玉柙才明确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三个等级,确立了分级使用的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柙,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柙。迄今除因为汉代帝陵尚未发掘,皇帝使用的金缕玉柙一时难以求证外,东汉诸侯王使用银缕或鎏金铜缕玉柙,嗣位列侯及其级别相当的使用铜缕玉柙,都已被出土的实物资料所验证。
      用玉柙做殓服,不仅不可能保存死者的尸骨,也往往为盗墓者所觊觎,使死者无法得到安宁。刘修的墓室就遭到盗掘和火焚,并坍塌至底,其玉柙是焚烧后的劫余之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穿着破背心乱窜 发表于 2012-11-16 10:41
这个贴子牛啊


感谢您的支持!

下面这件应该是秦汉馆里关注度最高的文物之一了:

353
金缕玉衣(金缕玉柙)

汉 西汉  殓服
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
长182厘米

ZT
         在汉代,人们深信玉能使尸体不朽,一些贵族死后常穿上一种形似甲胄的王制殓服,这种玉衣用各种形状的玉片和金属丝编缀而成。西汉玉衣使用制度未留下明确记载,编缀玉衣的缕线质料的等级规定不明。已发现的西汉玉衣既有金缕、银缕或铜缕,还可以用丝缕。东汉玉衣使用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贵人及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被禁用。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墓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过焚烧后的劫余之物,但色泽却更为缤纷。
此玉柙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系分片连缀而成。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                   
         玉柙,又称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缕编缀。由于编缀玉片的质料不同,所以将它们分别称为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柙,其中丝缕玉柙迄今仅出土于广东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中。西汉时期,玉柙初行,还没有根据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确定严格的等级。东汉时期,玉柙明确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三个等级,确立了分级使用的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柙,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柙。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16 11:1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