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8465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1
虎钮青铜罍  

春秋 郑
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300
兽耳青铜壶

春秋 晋
传山西侯马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9
青铜冰鉴(局部特写)

ZT
        中国古代,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夏季时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曾侯乙墓地处湖北省,夏季时肯定酷暑难耐,因此,此墓中出土两件大型青铜冰鉴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且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周代流行在夏季饮冰镇酒恰相印证。这一青铜冰鉴的发现充分证明,※※至迟在战国时代已发明了原始的“冰箱”,而冷饮的出现也就肯定不会晚于战国时代。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当然,这套青铜冰鉴除可降温冻饮之外,还可在鉴腹内加入热水,使缶内美酒迅速增温,成为适合冬天时饮用的温酒。可谓一举两得,其妙无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8
青铜冰鉴(局部特写)

ZT
     冰鉴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并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此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一件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同时出土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一件在国博,另一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下面继续介绍曾侯乙墓出土的第二件国宝级文物:青铜冰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2008尊高科技缶(fǒu)就是以这件铜冰鉴为原形设计的。尽管奥运会开幕式上运用的所谓的“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缶,但却让全世界的人都熟知了这件青铜冰鉴的造型。

297
青铜冰鉴

战国
冰酒器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

ZT
    铜冰鉴整体为方鉴内套方壶的形式,上有镂孔盖,盖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壶口。方壶有盖,溜肩,下腹内收,底部有带穿的方足。方鉴底部与方壶方足穿眼相应部位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壶足穿眼,把壶稳定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十壶不能摇动。该鉴腹部和四角有8个龙形耳,龙头顶承8块接檐式铜饰,四足作兽形,四周外口沿均饰以镂雕或浮雕勾连云纹、蟠螭纹,异常精美。当时的酒是米酒,存放时间一长,便发酵过度而变味。该鉴使用时壶内装酒,在鉴内放入冰块,可使酒凉,阻止它的发酵变味。该鉴出土时带有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的工具。
    这件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一个弯钩的活动倒钩自动倒下后,可把方壶固定在方鉴里而不晃动,制作十分巧妙。与青铜冰鉴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青铜勺,勺的长度足以探到尊缶内底。该鉴外表华丽、体态厚重、结构精巧、工艺精美,令人惊叹不已。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鉴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
   《周礼·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原来这种器物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这件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如此奢华的器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只能是贵族才享用得起。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10 17:4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5
第四组 日常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礼仪化的饮食活动依然很多,壶、簋、罍、鼎、盘、匜等青铜饮食器仍在使用;漆器因其艳丽而轻巧,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丝织业的发展,使丝绸服装成为贵族阶层的主要衣着;华丽的铜灯、精美的铜镜等,都成为贵族家居生活中的时尚用品。

本组一开篇,我们就先来看新中国※※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出土的珍贵文物。
它,在整个春秋战国陈列中,卓尔不群、气度不凡,远远望去,无需介绍,已经能感觉其重器的气场和分量......

295
铜缶

战国 曾 盛酒器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重327.5千克,

ZT
    此缶为曾侯乙自作用器,缶盖上有4个环钮,盖用环链扣在肩上的龙形拱钮上。腹部有4个环钮,大概是供移动时捆绑绳索所用。缶的颈和下腹部饰有蟠虺纹组成的蕉叶纹,其上为3匝蟠虺纹,颈部有“曾侯乙乍持,用冬(终)”的铭文,表明它是曾侯乙王室所用的大型储酒器。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铜缶,也是战国时期最大的铜器,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先秦酒器。。
    这件青铜缶平底,鼓腹,盖上及腹部均有4个环耳,与盖上四环形钮相对,可用绳索系合,防止器内液体散溢。器表有涡纹、蟠螭纹、三角纹等数组纹饰带,花纹细密复杂且规整,其肩部有铭文两行:“曾侯乙作持用终。”该器重达300多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这件青铜缶采用分段铸造再拼合的工艺,器身分两次铸接,即先铸上半截,再铸下半截,从内壁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接合处有凸起的箍带。器表有四条纵向接范的痕迹,由于范块结合不整齐,所以上下的范痕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器耳和钮是单独铸造然后拼接上的。多范合铸技术代表了青铜时代范铸法技术的高峰,这种工艺的熟练应用为大型精美的青铜礼器铸造提供了前提。
    曾国是一个姬姓小国,战国时期为楚国的附庸国,与楚国的关系极为密切。曾侯“乙”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53年-前433年,被称为曾国的“中兴之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4
“王命传遽”青铜虎节

战国 楚   交通凭证
传安徽省寿县出土
长12.4厘米、高7厘米、厚0.5厘米

ZT
    节是调动军队、出入关驿及征收赋税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持一节,合符验证无误才能生效。此节整体成虎形,正面背上刻铭文四字:“王命传遽"。大意是:王命令各驿站,凡有人持此节过站,可借与车马及饮食。寿县曾是楚国的首都,因此在这里出土楚王亲自发布的符节是不奇怪的。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10 12:5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3
错金鄂君启铜节(局部特写)

ZT
      战国楚错金鄂君启节是青铜铸造,其形似剖开的竹节,是楚王发给受封于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战国楚错金鄂君启节正面阴刻细线八条,将节面分隔为九行,象征编缀的简册。同时出土的铜节共五枚,可分为两组:甲组现存两枚,是舟节,长31厘米,有铭文165字,为水路通行证;乙组现存三枚,是车节,长29.6厘米,有铭文150字,为陆路通行证。其铭文均错金篆书,记载了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舟节和车节的过程,并规定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  
    由铭文可知,战国楚错金鄂君启节铸于“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邵阳即昭阳,《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六年,楚国上柱国昭阳破魏于襄陵。因此楚怀王六年,即公元前323年,是战国楚错金鄂君启节铸造的准确时间。“鄂君启节”是以君王名义铸造的免税符节,而能够得到君王免税符节的只能是极少数贵族官商。其中“得其金节则勿征”,“不得其金节则征”;“如载马牛头号出内关,则征于大府,勿征于关”。便是说明,有金节就不征※※,没有金节就要征※※;牲畜出入关卡,只须向※※※※纳税,而不须向关卡交税。楚国的封君一方面享有种种特权;另一方面楚王又对封君从事商业的规模、时间、范围、货物种类(不得贩运军用物资)等进行严格的限制,反映出战国时期王权的加强。“鄂君启节”因由楚王所颁,楚工官司督造,器物金碧辉映。又因其特殊用途,制作极工细,从而足可说明当时楚国的手工业在冶铸方面已有很高的技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2
错金鄂君启铜节

战国 楚   水陆交通运输凭证
1957年安徽省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
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车节(左)长2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

ZT
    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有错金铭文9行165字;车节(左)长9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有错金铭文150字。铭文记载了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舟节和车节的过程,并详细规定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是研究战国时楚国交通、地理和商业赋税制度的珍贵资料。
   “鄂君启”节一共有5件,其中舟节2件,车节3件,均为竹节状。图中这两件青铜节分别为舟节和车节。每件舟节表面有错金铭文164字,每件车节上有错金铭文148字,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
     鄂君启,楚怀王之子,名启,字子皙,其封地在鄂(今湖北鄂州),所以称为鄂君启。“鄂君启”错金青铜节制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铭文记录了从“鄂”到“郢”(今湖北江陵附近)的水陆交通路线、车辆及船只的调配、沿途所享受的特权等,还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的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以及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对研究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节就形制而言,有虎形、马形、龙形、竹节形。早期的节是剖竹为之,后来虽用青铜铸造,但仍多取竹节之形。“鄂君启”错金青铜节在使用时是否需要合验,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各地有税官驻守,当有合验才能通行;一种认为此节是一种凭证,持有就可以放行,节中记录的城邑有20多处,每处都备有合验的节不太可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91
“司马成公”青铜权

战国
ZT

     实测为30350克,约30公斤重。推算当时每斤约252.9克。
     我们现代人天天挂在嘴边的权力、权益、权衡、权能、权威等词,其中的权字的出处,就是这个粗粗笨笨的家伙。最早,它只是个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类似于秤。后来,意义逐渐衍伸出去。这个物体并不庞大,然而小小的物体却有30多公斤重,所以,“权”是有份量的,需小心慎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汉泥巴 发表于 2012-11-10 02:04
文物的饕餮盛宴!非常感谢情兄分享!


欢迎光临,感谢支持!

290
天 枰

战国·楚
1954年湖南长沙出土

ZT
      这是用来称量黄金货币的衡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61
主题: 1
帖子: 60
注册: 2012年9月
文物的饕餮盛宴!非常感谢情兄分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9
“商鞅”青铜方升

战国 秦  

ZT
    此器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变法时所规定的标准量器。秦统一六国后,又在其底部加刻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命令丞相隗状和王綰把商鞅既定的制度推行到全国。方升全长18.7米,升纵7米,横12.5米,深2.3米,容积202.15立方米,重0.7公斤,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的外壁刻铭文,共75字分别为,(底部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左壁铭文)“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前壁铭文)“重泉”。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10 08:41 补充
勘误:
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毫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8
郢爯和卢金

战国 楚  货币
1979年安徽省寿县东津乡花园村出土
郢爯长7厘米、宽7.3厘米,卢金长9.3厘米、宽7厘米

ZT
    这些由纯黄金制作的楚国货币,上用印凿打钤印文。郢爯面上所打钤的“爯”字是称量的意思,“爯”前一字为地名。类似的货币楚还有“陈爯”、“鄟爯”等。卢金上钤有圆形印戳“卢金”,其中的“卢”字也是地名。楚都在郢(今湖北江陵),楚国后来每次迁都,都延用了郢的名称,并以都名推及其国名,故将郢爯解释为楚国的“金钱”。旧传郢爯出土于安徽寿县和凤台两地;建国后在江苏、湖北、河南、山东以及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即使是在安徽,郢爯的发现也并不局限在寿县和凤台,在合肥、庐江、广德、巢县、六安、阜南、霍邱、临泉等地也有郢爯的发现,有的是墓葬所出,有的则是窖藏。郢爯的含金量一般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有少至百分之七十的。郢爯和卢金都是中国最早的黄金铸币,支付时切割成小块,称量使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7
圜钱

1-3 齐 4-6 燕 7-13 魏  14-16 赵 17东周

ZT
        圜钱是战国中晚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进步的铸币形式。最早的圜钱产生在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如面文“垣”、“共”字等。这种形式的钱币,比起“布币”、“刀币”来便于携带,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在钱币兴起上就有了一种新的铸币体系,在战国时期为各国先后所仿铸。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圜钱迄今发现有十余种,蔺、离石圜钱属赵。蔺和离石地区是秦国、赵国、魏国争夺之地。战国大部分时期内,这两地都属赵,但也一再为秦所占。          
        圜钱又称“圜化”,简称“环钱”,是※※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圜钱是由玉璧和古时的纺轮演化而来  圜钱是由玉璧和古时的纺轮演化而来的。圜钱是沿用璧、环的专称来称其形体的。《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孔位之璧,肉好若一谓之环。”“好”是指璧、环居中的穿孔,“肉”是指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环钱的穿孔也称好,自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也称“肉”,可见圜钱与玉璧之间的关系是有联系的。
  从圜钱钱体所铸货币单位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一、以“两”为单位的秦国圜钱;二、以“釿”为单位的两周、三晋地区的圜钱;三、以传统货币单位“刀”为名称的齐、燕圜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6
齐刀币

战国 齐  货币
         
ZT
      
      刀币形同实用的小刀,弧刃弧背,长柄,环首。刀币源于生产工具之刀,春秋战国时期,铸行于齐国境内的刀币统称为齐刀。齐刀风格独特,类型多样,是北方刀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沿海地区出土的齐刀币比较多,反映齐国以渔盐为主体的海洋经济对齐币流通区域的形成与演变有重要的作用。
    春秋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逐步取代西周时期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并开始形成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区域。这就是黄河中游周、晋的“布币区”,东方齐国海滨地区的“刀币区”,以及南方楚国的“蚁鼻钱”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生产的需求加大,货币的流通量激增。春秋时期的货币流通区域,至战国时期,范围进一步扩大,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刀币和布币在许多国家并行。
  齐国是海岱之间的东方大国,拥有山泽渔盐之利,商业十分发达,一直保持自己独立的刀币体系,到其晚期才出现圜钱。刀币从春秋时期即流行于齐国,种类很多,厚大精美。从面文、形质看,越早形体越大,制作越精。而至后期,铜质渐粗糙,形体变小。大约到战国中期威、宣之时(公元前378-前324年),齐国国势达到鼎盛时期,齐国境内的刀币皆统一于“齐法化”的形式。
    在※※先秦时代,古货币体系有四大支脉,分别为刀币、布币、圜钱和贝币。与其他三种货币相比,刀币独为齐国人所钟爱,流传盛行于齐国境内,其中有着深厚的军事※※和文化渊源。
  齐国具有尚武的传统,可以说从姜太公开国以来就是如此。
    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灭商,“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举贤尚功”的统治方针,实行以武为本的统治政策,首先在政策上确保了尚武精神很快得以在齐国的形成与流行。齐国地处胶东,享有“胶革鱼盐之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繁荣,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开始出现,“其风俗习惯尚武,兵器之刀为其重视”,当别国以相对原始的布、贝为货币时,齐国刀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走上经济舞台。
  齐国追逐功利的文化特质与竞争进取的精神要求它尽快成为强国以达称霸目的,而为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依靠武力,倡导尚武精神。齐国盛行刀币,是与这种全民族尚武崇学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齐国推行的尚武精神不只是在国家政策上给以重视,更重要的还在于注重发展其武技水平。“齐人隆技击”,技击,即用来杀敌搏斗的技巧。齐人技击的首创,改变了先秦以前原始武学重气力而少技巧的状况,开创了以技巧胜勇力的先河。“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用以鼓励人民尊崇技击,并且“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齐国在政策上提倡的这种“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的奖罚分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齐国人民为国家而战的勇气。齐桓公统御齐鲁,乘势而为,迅速崛起于胶东半岛,成为春秋首霸,是与齐地齐人充满勇武气息的群众意识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齐人军事上造刀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事生活向经济生活的渗透和转移。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之刀制作精良,工艺先进,山东曲阜提供了优质的青铜矿石资源,齐国刀与吴越剑同样驰名天下。齐国将“缮器械,选练士,为教服,连什伍”,作为“兵主之事”来看待,整治武器装备、选练士卒、训导武技、对人民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在武器装备的制造上,齐国严格规定了诸如“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盾一戟”等法律条文,使齐国“甲兵大足”。齐国刀在适应战争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经济生活对贵重金属的需求,迅速在封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的发展还有一种另外的逻辑。那就是对尚武传统所凝聚的军事政治优势如果不善加规范和引导,只能走向衰亡。齐国在外无像秦国面临的戎、狄等外部安全威胁,内无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刺激的情况下,齐人的尚武习俗从宏观政策向具体奖惩措施的转变并不彻底,在尽享物阜民丰的荣华时,齐人的尚武精神慢慢变得绵软温和。在“当今竞于气力”的战国时代,齐人的这种状态当然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
  秦国自商鞅开始,所提倡的重农重战及军功爵制却实现了对民间尚武精神的极大激励和牵引,通过建立法律制度和以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手段确保了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秦国推行的“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了以军功授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只有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才能得到相应的爵位,法令清晰明了,简单易行。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闻战则喜,乐于从军,因此,秦人尚武精神是刚劲有力,一以贯之的。相比之下,齐人的尚武精神,则要温和得多,以齐国刀币文化所代表的军事传统,渐渐走到※※的尽头。秦国最终“振长策而御宇内”,以西戎雄风扫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继而货币统一,秦国的圆形方孔钱风行天下,以其携带方便、计量准确而只履行经济职能,与军事无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5
战国时期的平首布

1 、2为赵币  3 、4为楚币

宋子三孔布

战国 赵  货币
山西省平朔县出土
长5.4厘米、宽2.8厘米

ZT
    三孔布为圆足,布首和二足上各铸一圆孔,面上有“宋子”二字,系铸币的地名,背文“十二朱(铢)”,系该币的重量。三孔布出土数量不多,“宋子”布更为仅见,故为钱币专家所宝。
   这件布币圆首、圆肩、圆足,布首和二足上各铸有一个圆孔,布与孔皆有郭,面文“宋子”,是铸币地名,在今河北赵县东北。背文“十二朱(铢)”,是此币的重量。三孔布是战国时期一种特殊的布币,有大型和小型两类,面文皆为铸币地名,背文是重量或价值的数字。三孔布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数量都很少,有“宋子”面文的仅此一件,因而极其珍贵。

“梁夸釿五十当锵”平首布(左下)
战国·魏
ZT
        “梁”指大梁,在今河南开封。“釿”是重量单位,“锵”是当时黄金的重量单位。“五十当锵”是指50枚此币相当于黄金一“锵”。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9 20:0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4
平肩空首布

战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3
平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晋

1.“亥” 2.“四”3.“成”4.“封丘少化”5.“毫”

ZT
       空首布是春秋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布币形式。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空首布在使用过程也如贝币般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它那方形中空的首部及尖锐的肩和足,不但容易伤人,又不便于大量的携带和存放。且其在流通过程中的弊端也越发的突出。后来,布的体型被逐渐变小,同时还伴随了文字的出现。
    最典型的就是布币的正面被铸有一至两个文字,如数字、干支以及地名等等。有了这种面额更大的货币人们的交易活动就变得更为方便,以至于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起来。到了战国时期,韩、魏、赵、燕、楚等主要的诸侯国也都铸行布币。后来,为了便于携带,空首布的体型越来越小,但这不同于后世钱币的减重。在当时,减重是不影响其充当的价值的。
    现存的无文空首布中大布十分罕见,而常见的空首布又大多是着秋中、晚期的产品,銎特别长,体小而薄,已不具备无文大布的古朴之风。六多数的“空首布”上铸有一到四个字,类别可达百余种,有数字、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此外,还铸有一些尚不知其意的文字或符号。而大部分单字面文仅是铸炉的标记。

延伸阅读:
春秋时期空首布的铸造及使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2-11-9 17:15
再来看看情枭兄的宝贝。情枭兄拍得好细节。


谢大树兄鼓励

第三组 城市和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的商业特点日趋明显。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各国大量铸造金属货币,实行各自的度量衡制。

282
耸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  货币
1956年山西侯马出土

ZT
     空首布是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有耸肩和平肩两种,大小不一。1956年山西省侯马出土的耸肩尖足空首布,形体较大,一般通高为13~15厘米左右,每件重量(含布首泥芯)在34~44克之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平肩空首布一般体形稍小,有的上面铸有地名。金属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交换的发展,而商业交换的一般发展途径是从实物交换经一般等价物再形成为金属铸币作中介的,故中国这种最初的铸币形式多取自生产工具,空首布就是仿照农业工具镈的形式。
     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
  1、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锐,头部又有一个空腔。
  2、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
  3、斜肩弧足空首布:布币的两肩部向外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
  其共同特点是首部如同农具一样,有装柄的銎。
    春秋时期的空首布有大型平肩、小型平肩和小型斜肩三种,有的表面还铸有当时周地的地名和“王”字,表明这些钱主要在周王室的辖区流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116
主题: 34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11-9 16:36
279
玉剑饰、玉璧

战国


再来看看情枭兄的宝贝。情枭兄拍得好细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1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1-13 21:13 补充
青玉龙形饰

战国 楚
1957年河南信阳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80
玉壁,谷纹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9
玉剑饰、玉璧

战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8
包金嵌玉兽首银带钩

战国 魏 (前475-前221年)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五号墓出土
长18.7厘米、宽4.9厘米

ZT
     带钩呈琵琶形。中部凸起,呈弧状,底部为银托。钩首为兽首,青玉雕刻,兽首用细线刻画出圆眼、长鼻和长嘴喙,喙两侧有数道横线纹。额头正中有一花蕾纹,上斜刻小方格纹,有角。面为包金组成的浮雕兽面,两侧盘绕两条夔龙,倒向勾端,合为一首。与两侧夔龙方向相反,又蟠绕着两只凤鸟纹。脊背正中,均匀嵌入三块白玉玦,玦面刻有卧蚕纹。前、后两玉玦的中心孔各嵌入一个琉璃珠。玉玦色呈青白色,刻纹较为精细。带钩的制造工艺也十分精湛,采用鎏金、镶嵌、凿刻等多种方法,将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材料,巧妙地配合使用,使不同色彩的对比非常和谐,产生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此带钩纹饰繁复,玲珑剔透,包金镶玉,雍容华贵,是战围带钩中的精品,极为奢华,反映了当时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整个带钩把金属铸造工艺和琢玉工艺结合起来,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1950年至195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固围村一带进行过三次发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战国时代的大墓及其附属的车马坑,此件制作精美的带钩就出于固围村5号墓中。当时的发掘者认为此墓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墓葬,长期以来学术界也持此观点。近年有学者提出疑问,指出此处墓地很可能是赵国墓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7
鎏金嵌松石玛瑙铜带钩、错金嵌松石银钩钮铜带钩

战国
一长20厘米、一长17厘米
1980年刘林民先生捐 捐赠

ZT
    带钩是※※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在腰带上使用的一种挂钩,古又称“犀比”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常与玉环同时使用。带钩有金、银、铜、铁、玉等材质,一般由钩首、钩身、钩纽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勾连,钩纽则起固定作用。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广泛,流行于各地。由于带钩结扎礼服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以带钩精美的程度,代表自己的身份。
    错金银是金质镶嵌工艺的一种,方法为先在器表勾画出图案,然后刻成浅槽,将细薄的金银片或丝,按图案嵌入,图案便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效果。这两件带钩,器身细长,一件通体鎏金,钩面花纹由镶嵌绿松石及红色玛瑙组成。另一件带钩钩端为银钩,通体花纹为错金、镶嵌绿松石组成。两件铜带钩均镶嵌精细,图案规整,色泽明丽,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鎏金、错金、镶嵌工艺制作技术的发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6
云兽纹青玉璜

战国 魏 (前375-前276年) 佩饰品
1950-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坑出土
长20.5厘米,宽4.8厘米

ZT
       这件玉璜由七块和阗青白玉和两个鎏金青铜兽首衔接而成,中间五块玉以铜片穿连,青铜片从五块玉中穿出后,左右两端各装饰鎏金青铜兽首,两只兽首分别衔着透雕的椭圆形玉,青铜片与玉衔接吻合严密,至今毫无松动。这件玉璜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尤其用若干节玉片配合金属衔接,制作难度极大,代表了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璜是一种圆弧形玉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璜出土于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除用作日常佩饰外,璜具有重要的礼仪功用。《周礼》就将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称为“礼天地四方”的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玉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礼记•玉藻》云:“君子于玉比德焉。”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玉璜多发现于人的胸腹部,往往是一组玉佩中的主要佩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5
舞人龙凤纹锦(复制品)

战国  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274
龙梁原始瓷壶

战国  1955年浙江省绍兴市漓渚出土

ZT
      此壶由夹砂硬陶制作,圆口、斜肩、鼓腹,肩上有一龙形提梁。龙身有锯齿形脊背,以龙首为短流,底部有3个兽形蹄足。此壶胎质坚硬,薄釉,腹及盖顶饰指甲纹,是中国早期原始青瓷中的佳作。原始青瓷是汉代成熟的青瓷的前身,汉代青瓷的主要产地是今浙江上虞、绍兴一带。目前,在绍兴附近已发现烧制原始青瓷的战国窑址多处,说明两者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