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8452 回帖: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034
主题: 111
帖子: 6742
注册: 2007年10月
我4年前还在玩D300和5D2的时候就觉得索尼CMOS动态的厉害了。
那时候我发现D300拍的片子过爆后哪怕是死白的一片,但只要在RAW里面一拉就能回来了,
但5D2就做不到,过爆基本拉不回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188
主题: 145
帖子: 17366
注册: 2012年5月
对比中画幅,135在动态上的劣势真的很明显。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1 01:23
从文中看出大家对传感器了解都是一鳞半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有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其实比较相机之间的宽容度和色彩,根本不用这样堆叠数字,故弄玄虚,只要找到类似以下场景,用相同镜头(如蔡司ZE,ZF),相同的ISO及曝光参数进行拍照,用相同的解码软件(最好用C1)相同参数解图,得到16位ADOBE RGB的文件,再在校准后的专业显示器观看明暗色彩及直方图即可。这种场景反差很大,如果用反转片拍摄,前景肯定是一片漆黑,但高宽容度的数码影像已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此图的色彩过渡也很微妙,一般数码不易表达,用专业显示器如艺卓CG系列,很容易看出不同相机之间色彩过渡的差别。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我想高宽容度的肯定有更好的暗部画质。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21 09:0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sqlite 发表于 2013-2-21 02:04
谢谢您给的链子,顺着进去看了一下,第二段英文是: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test, my files were normaliz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m on a monitor screen. It's unfair to downsize the D800 36MP file to 22MP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 of higher resolution. Doing so, would throw away detail from the higher resolution file. Instead, I interpolated the 22MP file to 36MP. I believe this is a fair comparison because both files will be printed at the same paper size. Since I can not demonstrate print detail on the web, I will show 100% magnification crops displaying identical size dimensions for both cameras.

请问您懂这段话的意思吗?是 D800 的 36MP 缩到 5D3 的 22MP 的意思吗?

我的此对比第一个目的是100%放大到显示器上看。这时候把d800缩略到5d3不合适,会损失d800的高分辨率细节优势。而我把5d3的图提高分辨率到36mp。我想这样才公平因为2者都将会打印到同样纸上。打印出来的细节,我通过网页没法让你看,我只能把经过放大分辨率归一后100%截图来展示了。

看来老外们做事想得总是很周到,相比tc那些内存条高感图测试评测网站们,呵呵。。。。。缩略肯定损失细节但现实需要中一般缩略应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沧海0411 发表于 2013-2-21 02:50
关于基准电压的选取,首先要看模拟输入信号的满度动态范围,其次呢,要看AD芯片本身的噪声水平了(Vp-p),基准电压越低,AD量化分辨率对应的电压越低,如果低于芯片自身的噪声水平,那么设计就偏向不合理了,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提高基准电压,当然了提高了基准也意味着对应AD满量程模拟输入信号动态范围的提高,那么给予前级模拟输入信号更大一些的增益就可以了。我用过200mV的基准,近乎16bit的精度,芯片的噪声水平很低,我就可以这么用。


这里的关键就是厂家给出的设计推荐范围,不可能出现ADC性能明显降低,厂家还要给推荐的情况。

就拿我前面举的TI那个ADS8557芯片,参考电压最小0.5V,最大3V,典型2.5V,对应信噪比最小84dB,典型85dB,10uV级别的噪声水平,参考电压的变化根本就不影响什么,而总失真THD从-91dB下降了一点到-86dB,当然,THD达到-86dB相当于0.005%,这个精度级别也足够14bit应用了。

这是厂家给的设计参数推荐表。
这是性能参数表,原表很长,我只截取了SNR、THD有关的部分。
总之,TI这个芯片充分说明,厂家给的参考电压推荐范围,肯定都是能满足设计性能参数的,在这个范围内根据系统整体需求,调整参考电压,进而改变ADC输入范围,这是非常普通,再正常也不过的电路设计常识了。

看看楼下这位跟我打嘴仗的是怎么说的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19 23:37
这种可变参考电压的A/D,不同参考电压下产生的数字躁声是不同的,以你举的1-12V为例,5v和2.5V数字躁声就差很远,要是你用1V,数字躁声更大,所谓的数字躁声,就是信号失真.劝你还是不要自作聪明了.信号越微弱,信躁比必然越来越恶化,这是自然规律.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2-21 04: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363
主题: 17
帖子: 717
注册: 2009年2月
我先记号一下,有空了慢慢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497
主题: 4
帖子: 3760
注册: 2011年3月
spot 发表于 2013-2-21 00:36
通过前面关于像素输出和ADC的讨论,可以充分说明,在2007-2011年,佳能的传感器技术水平一直明显落后,直到2012年推出的1DX,5D3,6D才基本拉平了这个差距。

下图是DXO上SNR 18%指标的对比,左边一组是5D2,D700和D3S,在同一时期的佳能1DS3、1D3等其指标还略低于5D2。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传感器性能上的差距。

右边一组是5D3,D800和D4,虽然5D3还略低一些,但是其间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我一直都说过,在低感动态范围(或曝光宽容度)方面,佳能传感器是弱项,仍然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DXO的动态范围指标夸大了这个差距,不但受到SONY传感器暗部数字降噪的影响,同时也不具有摄影意义上的实用性。

我很快要完成的曝光宽容度测算,将给出一个更具实用性和可对比性的指标。

仔细把LZ的技术分析看了一遍又一遍,学到了不少知识。本人不是电学专业的,只能从逻辑推论上看(学习)此文,应该说您的这个半结论性质的话差不多印证了我的猜测。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从我的实践当中就是经常有C家低感时可记录的亮度级不如N家和S家的感觉,我就是只拍摄RAW数据,然后也只用LR解码。并且由于我的工作性质,几乎所有的片子都只用同一套解码预设参数来出图。当然,由于没有太多的条件用C家1系列,自感也许觉得C家低感宽容度不及N家是因为本人干活的格式一直在采用N家14位无压缩NEF。但反复看了LZ的文章,似乎确实在传感器硬件设计和制造上C家目前是有点差距的。很希望看到LZ放弃打口水仗,安心把此文写完。做学问很不容易,特别是如您这样做基础学问的。多琐碎的实验和推理工作,不应该浪费时间论战的。我想,只要测试方法没问题,论述的逻辑没问题,最终结论可能有人不服气,但改变不了事实,LZ认为呢?很希望看见一个最终的结论,当然,对于C家机身,结论如何改变不了我下订单的决心,因为自打胶片时代,我就已经NC不忌了。干活嘛,什么顺手就用什么,哪有那闲工夫当品牌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26
主题: 1
帖子: 363
注册: 2010年6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1 01:23
从文中看出大家对传感器了解都是一鳞半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有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其实比较相机之间的宽容度和色彩,根本不用这样堆叠数字,故弄玄虚,只要找到类似以下场景,用相同镜头(如蔡司ZE,ZF),相同的ISO及曝光参数进行拍照,用相同的解码软件(最好用C1)相同参数解图,得到16位ADOBE RGB的文件,再在校准后的专业显示器观看明暗色彩及直方图即可。这种场景反差很大,如果用反转片拍摄,前景肯定是一片漆黑,但高宽容度的数码影像已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此图的色彩过渡也很微妙,一般数码不易表达,用专业显示器如艺卓CG系列,很容易看出不同相机之间色彩过渡的差别。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其实你也应该理解楼主,他是希望通过理论方法找到他要的答案,而不是感性的对比图片,当然了,所有可以用来对比的图片,包括你发的这些唯美的图片,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证据来佐证一个结论,所以你们应该合作,而不是相互排斥,现在他觉得你是艺术家不适合讨论技术本身,你觉得他脱离实际空谈理论,这样就不好了。

每个人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但不能让别人按照自己的套路走,楼主有追求技术细节的权力,不管路子正确还是错误,都是一种基于兴趣的探索过程。这个帖子最近特别火,也说明很多人对楼主的探索非常感兴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26
主题: 1
帖子: 363
注册: 2010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2-21 01:09
你不要模糊事实,东拉西扯,为你自己的错误观点开脱

我不想再多跟你分析ADC芯片里是怎么实现的,对于你的观点来说,一直围绕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在厂家设计推荐指标范围内,这个输入范围的变化,到底影响不影响ADC的信噪比?

说明白些,我把参考电压从1V变成2V,ADC的信噪比如何变化?

如果你拿不出证据,证明参考电压在设计范围内的变化,将导致ADC信噪比下降,请问,我为什么不能对小像素的用1V参考电压,对大像素的用2V参考电压?

实际上,前面举的那个ADC只是一个例子,我这还有大把的实例,通过调整ADC结构和元件尺寸等设计,从1.8V供电的到6V的ADC都有,信噪比基本都在一个水平,都这还是外置的,内置的ADC设计选择范围更大,100mV的ADC都有。

请问,你用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观点?为什么不同像素大小的传感器一定要输出成你说的“标准”电压范围?


要不偶来讲两句吧,讲的不好表骂偶哈。

关于基准电压的选取,首先要看模拟输入信号的满度动态范围,其次呢,要看AD芯片本身的噪声水平了(Vp-p),基准电压越低,AD量化分辨率对应的电压越低,如果低于芯片自身的噪声水平,那么设计就偏向不合理了,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提高基准电压,当然了提高了基准也意味着对应AD满量程模拟输入信号动态范围的提高,那么给予前级模拟输入信号更大一些的增益就可以了。我用过200mV的基准,近乎16bit的精度,芯片的噪声水平很低,我就可以这么用。

小像素的数码相机,比如卡片机或者手机,本身电池电压就很低,成本和体积要求都很低,AD参考电压比较低都可以理解的。至于测量精度,毕竟那是个小像素机器,根本无需考虑太多精度的要求,用卡片机的人会对画质产生很高的诉求吗?卡片机传感器的输出信噪比就很低(像素感光面积实在太小了),佳能G12在iso200下的表现和D3S在iso3200差不多,传感器都这么差了,谁还顾得了后级的放大和AD精度,随便搞搞就拿出来卖钱吧,低基准电压是一定的,AD档次也可以很低。

本帖最后由 沧海0411 于 2013-2-21 03: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49
主题: 45
帖子: 5697
注册: 2011年1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0 23:47
贴了海外网友的图片,再贴贴我自己亲自拍摄的5DIII与D800E的比较图。5DIII用适马最新的C口50MMF1.4,尼康用20年前的50MMF1.4D,ISO100,光圈F8,速度1/40,采用快门线,反光板上翻,采用RAW格式记录,自动白平衡,后期改成同样的日光4750K色温。D800缩成与5DIII一样的2212万像素。
这是5DIII的全图:
这是D800的全图:
100%局部,左为D800,右为5DIII:
提亮后100%局部,左为D800,右为5DIII,RGB亮度由18提至80: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1 01:23
从文中看出大家对传感器了解都是一鳞半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有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其实比较相机之间的宽容度和色彩,根本不用这样堆叠数字,故弄玄虚,只要找到类似以下场景,用相同镜头(如蔡司ZE,ZF),相同的ISO及曝光参数进行拍照,用相同的解码软件(最好用C1)相同参数解图,得到16位ADOBE RGB的文件,再在校准后的专业显示器观看明暗色彩及直方图即可。这种场景反差很大,如果用反转片拍摄,前景肯定是一片漆黑,但高宽容度的数码影像已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此图的色彩过渡也很微妙,一般数码不易表达,用专业显示器如艺卓CG系列,很容易看出不同相机之间色彩过渡的差别。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有道理,我自己用NEC的PA系列。最暗部的区别还是能看出差别来的,跟别说用艺卓CG系列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98
主题: 0
帖子: 168
注册: 2009年10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20 23:46
嗯。好贴必需顶。
原连接是http://www_fredmiranda_com/5DIII-D800/index_controlled-tests.html


谢谢您给的链子,顺着进去看了一下,第二段英文是: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test, my files were normaliz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m on a monitor screen. It's unfair to downsize the D800 36MP file to 22MP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 of higher resolution. Doing so, would throw away detail from the higher resolution file. Instead, I interpolated the 22MP file to 36MP. I believe this is a fair comparison because both files will be printed at the same paper size. Since I can not demonstrate print detail on the web, I will show 100% magnification crops displaying identical size dimensions for both cameras.

请问您懂这段话的意思吗?是 D800 的 36MP 缩到 5D3 的 22MP 的意思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从文中看出大家对传感器了解都是一鳞半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有令大家信服的结论。
其实比较相机之间的宽容度和色彩,根本不用这样堆叠数字,故弄玄虚,只要找到类似以下场景,用相同镜头(如蔡司ZE,ZF),相同的ISO及曝光参数进行拍照,用相同的解码软件(最好用C1)相同参数解图,得到16位ADOBE RGB的文件,再在校准后的专业显示器观看明暗色彩及直方图即可。这种场景反差很大,如果用反转片拍摄,前景肯定是一片漆黑,但高宽容度的数码影像已大大改变了这种情况。此图的色彩过渡也很微妙,一般数码不易表达,用专业显示器如艺卓CG系列,很容易看出不同相机之间色彩过渡的差别。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21 00:49
我不想跟你这种傻子讨论问题了,厂家提供的产品能适应很大的信号范围,是因为厂家提供了外围信号适应电路(选通衰减).但是其核心的AD变换是工作在固定电压范围内的,SAR工作电压,CDAC输出电压范围都是标准的,不会因外部模拟信号强弱而改变.就ADS855x来说,这个工作电压就是3V.说明书已经写得很清楚,ADS855x电源是5V,还有一个用来为锁定输入信号电路服务的电源,电压要求是正负2倍或4倍的参考电压.

以前没看出来你这个人人品这么差.


你不要模糊事实,东拉西扯,为你自己的错误观点开脱

我不想再多跟你分析ADC芯片里是怎么实现的,对于你的观点来说,一直围绕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在厂家设计推荐指标范围内,这个输入范围的变化,到底影响不影响ADC的信噪比?

说明白些,我把参考电压从1V变成2V,ADC的信噪比如何变化?

如果你拿不出证据,证明参考电压在设计范围内的变化,将导致ADC信噪比下降,请问,我为什么不能对小像素的用1V参考电压,对大像素的用2V参考电压?

实际上,前面举的那个ADC只是一个例子,我这还有大把的实例,通过调整ADC结构和元件尺寸等设计,从1.8V供电的到6V的ADC都有,信噪比基本都在一个水平,都这还是外置的,内置的ADC设计选择范围更大,100mV的ADC都有。

请问,你用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观点?为什么不同像素大小的传感器一定要输出成你说的“标准”电压范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2-20 23:35

现在我已经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现实中的ADC通过调整参考电压,很轻松就能改变一倍的输入范围,厂家在说明书里,根本就没提参考电压在设计推荐范围内变化,对ADC的信噪比以及其它性能指标有什么影响。

那么,你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让ADC工作在不同的参考电压下?

该是你拿出事实的时候了,你只要拿出任何一个技术资料,说明在器件设计推荐范围内,改变参考电 ...


我不想跟你这种傻子讨论问题了,厂家提供的产品能适应很大的信号范围,是因为厂家提供了外围信号适应电路(选通衰减).但是其核心的AD变换是工作在固定电压范围内的,SAR工作电压,CDAC输出电压范围都是标准的,不会因外部模拟信号强弱而改变.就ADS855x来说,这个工作电压就是3V.说明书已经写得很清楚,ADS855x电源是5V,还有一个用来为锁定输入信号电路服务的电源,电压要求是正负2倍或4倍的参考电压.

以前没看出来你这个人人品这么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通过前面关于像素输出和ADC的讨论,可以充分说明,在2007-2011年,佳能的传感器技术水平一直明显落后,直到2012年推出的1DX,5D3,6D才基本拉平了这个差距。

下图是DXO上SNR 18%指标的对比,左边一组是5D2,D700和D3S,在同一时期的佳能1DS3、1D3等其指标还略低于5D2。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传感器性能上的差距。

右边一组是5D3,D800和D4,虽然5D3还略低一些,但是其间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我一直都说过,在低感动态范围(或曝光宽容度)方面,佳能传感器是弱项,仍然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DXO的动态范围指标夸大了这个差距,不但受到SONY传感器暗部数字降噪的影响,同时也不具有摄影意义上的实用性。

我很快要完成的曝光宽容度测算,将给出一个更具实用性和可对比性的指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21 00:10
表示关注。
我本对c 粉或者喜欢佳能的人没有任何意见和歧视。但不喜欢的是装作一本正经的科学分析的时候带自己个人偏好。。
和我一样。我用135单反不多,平常以中大画幅为主,但确实看不惯有些人先射箭,再画靶心的做派,呵呵。
这是P65+拍摄的,虽然是小图,但可以看出良好的色彩过渡及毫不勉强的宽容度。
休息了,改天再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呵呵,发两个TI的ADC设计指南里的参考电压推荐电路图,其目的是保证参考电压本身的精度,尤其是高频精度。这跟参考电压的幅度根本无关,是1V也好,2V也好,3V也好,只要在ADC设计推荐范围之内,相同精度的参考电压,对ADC信噪比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下面这个是滤掉高频杂波,适合高精度高采样频率的ADC应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1 00:08
markinon兄:楼主是个铁杆C粉,他贬DXO,试图证明索尼暗部采用降噪,目的是论证佳能技术并不落后,为佳能的缺点辩护。
公平来说,5DIII并不差,但与D800相比,无论分辨率、色彩、宽容度,都略输。这点上,DXO并没有冤枉佳能。
我还严格比较过1DX和D4,除了色深、宽容度、暗部噪点等已经发现的问题外,还发现一个问题,1DX的感光度虚标高半级(或者说D4低标半级,呵呵)。改天上图道来。

表示关注。
我本对c 粉或者喜欢佳能的人没有任何意见和歧视。但不喜欢的是装作一本正经的科学分析的时候带自己个人偏好。。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21 00: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20 23:55
这2个图,,我看大多数人知道从哪儿下载,并自己打开看了。我也下载了结果,,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不过与你这个连接中解释吻合啊!
很奇怪lz为何不找些索尼相比佳能暗部涂沫细节的实例呢?
markinon兄:楼主是个铁杆C粉,他贬DXO,试图证明索尼暗部采用降噪,目的是论证佳能技术并不落后,为佳能的缺点辩护。
公平来说,5DIII并不差,但与D800相比,无论分辨率、色彩、宽容度,都略输。这点上,DXO并没有冤枉佳能。
我还严格比较过1DX和D4,除了色深、宽容度、暗部噪点等已经发现的问题外,还发现一个问题,1DX的感光度虚标高半级(或者说D4低标半级,呵呵)。改天上图道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0 23:47

测试结果与楼上海外网友基本相同,就是:
1、D800的分辨率明显优胜;
2、5DIII的暗部噪点比D800严重,但中间调及亮部不比D800好;
3、5DIII宽容度比D800差。请注意提亮后亭子琉璃瓦的细节,5DIII明显比D800小。
测试中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尼康这支售价1500元,20年※※的老标头,分辨率及色彩一点不比近几年才推出的售价5000多元的适马标头差,边缘甚至更好。

这2个图,,我看大多数人知道从哪儿下载,并自己打开看了。我也下载了结果,,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不过与你这个连接中解释吻合啊!
很奇怪lz为何不找些索尼相比佳能暗部涂沫细节的实例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贴了海外网友的图片,再贴贴我自己亲自拍摄的5DIII与D800E的比较图。5DIII用适马最新的C口50MMF1.4,尼康用20年前的50MMF1.4D,ISO100,光圈F8,速度1/40,采用快门线,反光板上翻,采用RAW格式记录,自动白平衡,后期改成同样的日光4750K色温。D800缩成与5DIII一样的2212万像素。
这是5DIII的全图:

这是D800的全图:

100%局部,左为D800,右为5DIII:

提亮后100%局部,左为D800,右为5DIII,RGB亮度由18提至80:

测试结果与楼上海外网友基本相同,就是:
1、D800的分辨率明显优胜;
2、5DIII的暗部噪点比D800严重,但中间调及亮部不比D800好;
3、5DIII宽容度比D800差。请注意提亮后亭子琉璃瓦的细节,5DIII明显比D800小。
测试中还有意外收获,就是尼康这支售价1500元,20年※※的老标头,分辨率及色彩一点不比近几年才推出的售价5000多元的适马标头差,边缘甚至更好。
以下内容由 莞蓝星 于 2013-2-21 00:21 补充
刚才有些错漏,现在补充如下:尼康相机是D800并非D800E(如果是E效果应该更好)

再贴贴我自己亲自拍摄的5DIII与D800的比较图。5DIII用适马最新的C口50MMF1.4,尼康用20年前的50MMF1.4D,ISO100,光圈F8,速度1/40,采用快门线,反光板上翻,采用RAW格式记录,自动白平衡,后期改成同样的日光4750K色温。用CAMERA RAW打开,所有参数相同,存为TIFF,再在PS中将D800缩成与5DIII一样的2212万像素,然后用最高质量转JPG。
这是5DIII的全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3-2-20 22:42
这个帖子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大家更深刻体会5DIII与D800的差距。继续贴海外网站的测试(网址之前贴过):
镜头:同一支蔡司Distagon21毫米f/2.8。
文件:D800的文件缩小为与5DIII一样的2200万像素。
全图:
5DIII的100%局部:
D800缩至2200万像素后100%局部:
5DIII不仅清晰度要低,并且在圆顶下的木板栅格上出现了较严重的摩尔纹。

嗯。好贴必需顶。
原连接是http://www_fredmiranda_com/5DIII-D800/index_controlled-tests.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20 23:05
前面一个问题,复位噪声你是对的,但是你对CDS的理解显然是自以为是的。你知道一列寄存器的电路开销有多少吗?是CMOS像素电路开销的几倍吗?

后一个问题,你肯定是错的,而且你的态度很令人讨厌,你这样的人,我没兴趣跟你讨论问题了。最后提醒你一下,你看看3V参考电压下,外部模拟信号对应的范围,然后你再想想12V的信号在SAR里怎么变成数字。


呵呵,最基本的概念你都搞错,如果是数字CDS,所谓行列寄存器,那是纯数字电路,你拿数字电路跟CMOS像素这种纯模拟电路比大小?比开销?

请问你认为,一个几十M字节的存储器电路,跟像素阵列相比,要占多大芯片面积?

前面的过程已经证明了,怎么跟你分析技术你也不会承认,只有拿出客观事实你才没话说,这个复位噪声就是明证。

所以,我用不着再给你重复解释,SAR结构的ADC是怎么用参考电压去比较输入电压信号的。无论厂家在ADC里是怎么做分压的,是用原始的电阻分压也好,是用DAC电路也好,这都不重要。我就跟你用客观事实说话。

这个像素输出电压差一倍,必须额外增加一倍增益让ADC得到相同“标准”输入范围,这个“理论”是不是你提出来的?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19 21:26
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在装傻?从光子令电子能态发生改变开始,到A/D转换输入端,必须整成标准电压...


上面这段话是你说的吧。

现在我已经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现实中的ADC通过调整参考电压,很轻松就能改变一倍的输入范围,厂家在说明书里,根本就没提参考电压在设计推荐范围内变化,对ADC的信噪比以及其它性能指标有什么影响。

那么,你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让ADC工作在不同的参考电压下?

该是你拿出事实的时候了,你只要拿出任何一个技术资料,说明在器件设计推荐范围内,改变参考电压会大幅改变ADC信噪比,因此为了保证ADC的信噪比,电路设计上必须前置额外增益让所有输入信号都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我就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我没有ADC常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2-20 22:38
你还没看懂?对于模拟CDS来说,每个像素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当然可以保持在像素里的了,对于数字CDS,就更简单了,无非是一个全行列寄存器而已,我认为我前面已经说的够清楚了

倒是你,怎么不提像素的复位噪声了?我说像素复位存在固有噪声,到底对不对啊?你说的“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你这个事实从哪里来的啊?

呵呵,我先不给你举不同的ADC通过改变设计结构、元件尺寸等等可以在极大范围内适应不同的输入范围。

就还拿TI这个ADC做例子,设计推荐的参考电压范围是0.5V到3V,足足有6倍的空间,既然你看了说明书,我请问,TI给出的信噪比参数,有没有说,对于不同的参考电压,ADC的信噪比参数是怎么变化的?

换言之,假设两个传感器,相同光照光电子输出差一倍,都用一样增益的放大器,都用这个ADC,一个的参考电压设计成1.5V,另一个设计成3V,请问ADC的信噪比有什么变化?

能像你说的,差3dB吗?TI要坑死客户不成


前面一个问题,复位噪声你是对的,但是你对CDS的理解显然是自以为是的。你知道一列寄存器的电路开销有多少吗?是CMOS像素电路开销的几倍吗?

后一个问题,你肯定是错的,而且你的态度很令人讨厌,你这样的人,我没兴趣跟你讨论问题了。最后提醒你一下,你看看3V参考电压下,外部模拟信号对应的范围,然后你再想想12V的信号在SAR里怎么变成数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20 10:36
既然你已经把我惹毛了,我也不必再给你什么面子了.

你这个说法又是理解错误了.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像素复位是在曝光前一瞬间进行的,清空之后马上就开始曝光,哪来的固有噪声?你以为是拍完照片清空,等上一天然后不清空就拍下一张照片啊?


请问,上面这段话是你说的吗?像素复位以后,是你让清空就能清空的吗?

我说的这个像素复位的固有噪声,到底存在不存在啊?你这么振振有词,你的事实依据到底是什么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
主题: 2
帖子: 2893
注册: 2004年8月
这个帖子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大家更深刻体会5DIII与D800的差距。继续贴海外网站的测试(网址之前贴过):
镜头:同一支蔡司Distagon21毫米f/2.8。
文件:D800的文件缩小为与5DIII一样的2200万像素。
全图:

5DIII的100%局部:

D800缩至2200万像素后100%局部:

5DIII不仅清晰度要低,并且在圆顶下的木板栅格上出现了较严重的摩尔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20 22:27
你先告诉大家100个像素,怎么存进2个图里显示的CDS里吧


你还没看懂?对于模拟CDS来说,每个像素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当然可以保持在像素里的了,对于数字CDS,就更简单了,无非是一个全行列寄存器而已,我认为我前面已经说的够清楚了

倒是你,怎么不提像素的复位噪声了?我说像素复位存在固有噪声,到底对不对啊?你说的“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你这个事实从哪里来的啊?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3-2-20 22:17
我玩ADC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居然敢跟我上课.

告诉你,这个ADS855x的ADC还真是工作在标准电压范围以内的,data sheet上就有说明.外部信号就算是+-12V,也是要衰减到3V以下后才送进内部ADC的,因为参考电压最大只有3V.任何强度的模拟信号,都得转到+-3V以内的标准电压范围内,模数转换才能正确工作. 内部提供SAR比对电压的DA转换器输出的电压也是3V以内. 你认真看看产品说明书好好理解理解吧.


呵呵,我先不给你举不同的ADC通过改变设计结构、元件尺寸等等可以在极大范围内适应不同的输入范围。

就还拿TI这个ADC做例子,设计推荐的参考电压范围是0.5V到3V,足足有6倍的空间,既然你看了说明书,我请问,TI给出的信噪比参数,有没有说,对于不同的参考电压,ADC的信噪比参数是怎么变化的?

换言之,假设两个传感器,相同光照光电子输出差一倍,都用一样增益的放大器,都用这个ADC,一个的参考电压设计成1.5V,另一个设计成3V,请问ADC的信噪比有什么变化?

能像你说的,差3dB吗?TI要坑死客户不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到目前得到结论是索尼暗部不仅信噪好,细节也远比佳能多。
尼康感光器在实图上没有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呵呵。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20 22:3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2-20 20:27
呵呵,你还真顽强

模拟CDS第一次采集的电荷保持,最简单的只要在像素里面加一个晶体管就可以了,当然也还有很多种其它实现方式,明白了?

你先告诉大家100个像素,怎么存进2个图里显示的CDS里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