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主题管理员:spo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5436 回帖:54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sunny07 发表于 2013-6-25 09:34
DP1和SD15是早就停产的东西,还要拿他去体验?不同机子比较也应该是现时现地在产的,X3怎变成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看资深的这幅照片,细节挺完备,可是觉得大山岩石与树木的色彩还是不够好,那种X3特有的暗沉的调子,左下角的石头也觉得不舒服。适马的机内处理器从08年到现在真2都没有升级过,可见其能力是不够驾驭X3的。不知道到适马真2还会二到何时。


DP1和SD15的芯片是MERRILL一手打造的,而新X3的芯片就不知道是谁设计的了。IT产品从来不是越新越好,你看乔布斯去世以后苹果有啥长进?比尔盖茨退休后微软有啥成就?对成像的芯片来说,物理规律摆在那里,像素面积小了接收的光子就少,信号本身弱了后期处理再好也没用,因为随机噪音是无法消除的,只能通过增加原信号强度来改善。简单来说,用上一代X3的四张拼片,可以轻松秒杀任何现有X3机器的成像

原来X3在用色卡和X3CHANGE校正过颜色以后,唯一的弱点无非绿角,因为光线入射角度不同导致※※和边缘颜色有不同,这个可以后期加蒙版处理,懒得弄,一般也不影响观感,但论颜色的准确度,校正以后X3的色卡成像每个通道误差不超过7个点,这个精度已经足够人眼用了(人眼在单通道误差15点左右开始感觉到偏色)

机内处理器的作用是即时产生JPG图像,而用X3的基本都是用SPP解RAW,处理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如果说比较JPG直出的功能,那X3是比其他机器要差,但说实话用过X3以后,对色彩会变得非常敏感,用MSK也都是后期处理RAW,不会再看的上JPG的直出图 本帖最后由 johnyj 于 2013-6-25 10:2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96
主题: 20
帖子: 678
注册: 2012年7月
适马没搞过显示,所以才闷着脑袋“开发”x3,
真正的核心问题,索尼松下早已深入研究了,
由于是“3层”叠加,面对不同频谱,实际上是不同能量带来的非线性穿透,没法做到白平衡,
任何一个显示系统,没有白平衡等于没有基准,
而且由于对基色失准采取的“放大——配平”,
导致信噪比劣化,进一步损害了图像质量,
以目前技术水平,这种复变函数无解,

所以x3的色彩混乱,噪声严重,基本不能用,
拿出几幅特定灰度的样张,忽悠摄友上当,只能说很不严肃,很不地道,
作为镜头大厂,全灰度全色域是什么样子,适马完全清楚,

奉劝x3信徒,科学不是迷信,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本帖最后由 wuzhidayali 于 2013-6-25 09: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083
主题: 17
帖子: 3564
注册: 2007年9月
johnyj 发表于 2013-6-25 08:41
你的结论仅限于新的X3,这一代X3很多地方都脱离了X3设计的初衷,导致各种弱点,要想体验真正的X3,你得去用上一代的机器,比如DP1和SD15

这是我用DP1拼片的一幅1340万像素的图,原来很多人对新X3的期望就是大概能达到这个水平,实际上新X3虽然分辨率达到了这个水平,但色彩、干净度和宽容度上比起原来急剧下降,像质完全无法接近这个水平。其实买相机只要看像素密度就行了,当时SD1发布时一听说半幅上塞4500万感光单元,连样片都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没戏

DP1和SD15是早就停产的东西,还要拿他去体验?不同机子比较也应该是现时现地在产的,X3怎变成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看资深的这幅照片,细节挺完备,可是觉得大山岩石与树木的色彩还是不够好,那种X3特有的暗沉的调子,左下角的石头也觉得不舒服。适马的机内处理器从08年到现在真2都没有升级过,可见其能力是不够驾驭X3的。不知道到适马真2还会二到何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372
主题: 86
帖子: 7281
注册: 2011年8月
不错的贴子,开始都想进个DP2M来玩,是因为X3的细节比较多

显示器、印刷品,都是三色或四色合成,马塞克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人的眼睛分辨率低,马塞克方式完全可以。
只要能把CMOS的分辨率做高了,没必要X3
没买X3是因为它的色彩还原性能现在是有问题的,估计三五年解决不了。或者它是永远的硬伤
但对X3的开发者充满敬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civma 发表于 2013-6-25 04:43
作为x3用户,x3颜色的问题一直困扰我,虽偶有惊喜,但大多数时候是失望;尤其是后来买了a900+蔡司之后更是如此,不但机身性能稳定,关键是可以很简单就能拍出和眼睛看到的一样的美丽真实的色彩。

这个和移动通信的一共两个纯技术帖,尽管观点有争论,但已经把x3的优缺点分析的很清楚了。可以说:

1、x3本身是个不成熟的技术,存在诸多根本性缺陷,这些先天缺陷是x3高感弱、人像差、色彩错误等各种画质问题的来源;
2、sigma不合格的制造能力导致的机身、续航存在的各种缺陷进一步放大了x3的缺陷,使得dpm是名副其实不合格的半成品;
3、x3只适合极少数人。sd1m和dpm不断跳水的价格,是价格向价值回归的合理过程,也是其真正含金量的最终证明,买的没有卖的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即使是x3死忠和无良在线商家,也无法否认上述事实。这也是为什么权威网站没有任何dpm评测、真正的摄影师很少人用x3的原因。那些认为x3可以pk全画幅、中画幅的同学,可以休矣。


你的结论仅限于新的X3,这一代X3很多地方都脱离了X3设计的初衷,导致各种弱点,要想体验真正的X3,你得去用上一代的机器,比如DP1和SD15

这是我用DP1拼片的一幅1340万像素的图,原来很多人对新X3的期望就是大概能达到这个水平,实际上新X3虽然分辨率达到了这个水平,但色彩、干净度和宽容度上比起原来急剧下降,像质完全无法接近这个水平。其实买相机只要看像素密度就行了,当时SD1发布时一听说半幅上塞4500万感光单元,连样片都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没戏
本帖最后由 johnyj 于 2013-6-25 08: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LZ有一点没注意,在标准的X3中,三层的厚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就是为了使三个层在白光下的输出基本一致。因为厚度不同,虽然红光在表层也有被吸收,而且吸收率还最高,但因为表层很薄,所以绝大多数红光仍然是在第三层被吸收,大概有20%的红光到达了第二层,40%的红光到达第三层

各种波长的光在每个层被吸收多少,这里有个统计

http://www_stv_ee/~donq/sigma/layered%20sensor%20response%20public.xls

其实X3的原理是没问题的,说利用率高也是正确的,因为毕竟MSK的色彩滤镜把很多光都反射掉了而X3则全部吸收了。只是因为不流行的原因,真正懂的人不多,而且矩阵放大倍率高,稍有误差色彩就偏,需要用户自己拍色卡用软件校正

原来一代X3的表现,不差于同时代顶级的全幅效果。现在这代X3的问题在于试图在半幅芯片里塞进4500个感光单元,像素密度已经接近卡片机了,信噪比急剧下降,这是物理定律,没人能改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796
主题: 24
帖子: 1777
注册: 2010年4月
作为x3用户,x3颜色的问题一直困扰我,虽偶有惊喜,但大多数时候是失望;尤其是后来买了a900+蔡司之后更是如此,不但机身性能稳定,关键是可以很简单就能拍出和眼睛看到的一样的美丽真实的色彩。

这个和移动通信的一共两个纯技术帖,尽管观点有争论,但已经把x3的优缺点分析的很清楚了。可以说:

1、x3本身是个不成熟的技术,存在诸多根本性缺陷,这些先天缺陷是x3高感弱、人像差、色彩错误等各种画质问题的来源;
2、sigma不合格的制造能力导致的机身、续航存在的各种缺陷进一步放大了x3的缺陷,使得dpm是名副其实不合格的半成品;
3、x3只适合极少数人。sd1m和dpm不断跳水的价格,是价格向价值回归的合理过程,也是其真正含金量的最终证明,买的没有卖的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即使是x3死忠和无良在线商家,也无法否认上述事实。这也是为什么权威网站没有任何dpm评测、真正的摄影师很少人用x3的原因。那些认为x3可以pk全画幅、中画幅的同学,可以休矣。

本帖最后由 civma 于 2013-6-25 04: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在前面的内容中,还涉及到了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噪声和误差。

这两个概念在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噪声反映的是一个采样过程的随机性,数学上用标准差、均方差来衡量。误差反映的是采样结果与正确值之间的差异。

完全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采样过程,由于系统性的某种原因(比如设计或制造上的固定缺陷),而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误差(也就是偏离正确值比较远),但采样本身的一致性却比较好,因此数据分布比较平滑,噪声小。

从相机输出的图像上,噪声和误差也有着非常直观的区别。

噪声反映的是图像的平滑程度。对于一个亮度完全均匀的物体表面,由于噪声的存在,这个表面所对应的图像区域,可能存在某些随机分布的异常斑点,这些能看到的“噪点”就是噪声的一种外在表现,噪点越多,说明噪声越高。

误差则反映的是图像输出与正确值的差距。比如,由于滤色片的设计,或者色彩校正环节曲线的影响,一个红色的物体,在图像上可能表现出偏黄,这种偏黄的程度,就是误差。也就是通常说的“偏色”。

从上面的概念,很容易就能理解噪声和误差的不同。

一个均匀的红色物体,在图像上表现出来的噪点多少,这对应的是噪声大小。而红色是否正确,偏色的程度,对应的是误差的大小。

因此,完全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传感器信噪比高,图像光滑,噪点少,但是有比较明显的偏色,也就是误差比较大。

这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噪声和误差确实是描述两个完全不同现象的概念。

下面是Imaging-Resource上5D3和650D的色彩误差测试结果。5D3的信噪比远远高于650D,但是色彩误差反而略大,sRGB空间的delta-C色彩误差对比是,5D3的3.92对650D的3.23(数字越小越好)。佳能的入门机一贯表现出非常好的色彩准确性,650D的色彩准确性是所有测试数据中最好的。其它厂家的DSLR通常的色彩误差都在4-5以上。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2 04: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这个帖子从226楼一直到150楼,都被一些无谓的争论占据了,本来是很简单、很明确的问题,无非就是某人能不能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偏偏要绕了几十帖还不承认。

我把这些争论的主要事实简单列在这里,看帖的人对细节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这些回帖。当然,所有的回帖都会保留在此

争论的起源是最开始在我这个帖子里的一个回帖: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9 21:20
纠正楼主的一个错误观点 ,关于X3高感性能的原因,是数学上“反问题数值求解”
带来的噪声放大效应造成的,我的帖子《深入讨论分析Foveon技术当前的致命伤》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877670-1-1-1.html
里有详细的推导。


其后,我认真看了那个帖子的内容。事实上,那个帖子在技术上可以说漏洞百出,不符合任何传感器噪声分析原理,甚至连最基本的系数也是错误的。但是,这些我都先放过,只提最基本的数学计算和逻辑。

以下是那个帖子的楼主也承认的事实:

1、原帖只是用一个假设的原始信号误差数据,得到了一个被放大的R、G、B计算误差,列出这个特例以后,就提出了他“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的结论。

2、我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反例,证明原帖同样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到缩小的误差。(事实上,简单的数学分析就可以发现,原帖楼主列出的等式组,存在大量的原始信号误差区域,会导致计算出来的误差被缩小,我只是从中随便找了一个最简单的整数组合

随后,那个帖子的楼主在我这里进行了百般的辩解,理由包括他其实早知道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但是数学符号不好写,以及没有人质疑他,我提出的这么一个反例,算不上从“统计学”对他的质疑,等等。

但是,不管他的理由是什么,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是:

那个帖子的楼主,对于他自己的观点,无论在他的原帖,还是在我这个帖子里的回帖,都没有提供任何符合逻辑的证明

他所谓的“详细推导”,在他的这些帖子里都根本不存在。

像下面这样的言论,更是完全无稽之谈,没有任何事实基础。从他在我这帖子一贯的表现来看,提出如此信口开河的观点,并不令人惊讶。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9 21:56
马赛克不需要进行“反问题数值求解”,X3必须进行“反问题数值求解”,这是本质区别,虽然表面上看都是
矩阵运算,但是两者的矩阵秩差别巨大,正是这个决定了噪声放大倍数,大体上推导出X3的噪声放大倍数在10左右。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2 03:2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11:13
我同意。

我没说过你的质疑不是质疑,问题是你质疑的是针对“统计学上”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前面我就问过你,你马上就扯,说是承认“统计学”噪声放大,质疑针对的是误差放大,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呵呵,我都已经总结过了,懒得再跟你纠缠了

我前面说过了,我对你的什么“统计学”证明,一点兴趣都没有,就凭你那些乱七八糟的概念,你自己开个帖子证明去吧,我根本没兴趣再跟你分析具体问题

这只是个论坛,你愿意做什么,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这坛子里,整天无理取闹的人还少吗?

你觉得这样心理满足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我提出的反例说明那个所谓“反演求解”,可能放大原始信号的误差,也可能缩小误差。

我同意。
但是,这位网友坚持,这不算质疑,他的论点没有人质疑,因此必然是正确的,因此就无需其它额外证明。

我没说过你的质疑不是质疑,问题是你质疑的是针对“统计学上”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前面我就问过你,你马上就扯,说是承认“统计学”噪声放大,质疑针对的是误差放大,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11: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08
主题: 58
帖子: 9576
注册: 2012年8月
嗯, 所见略同.

之前只注意了最后第八条的响应曲线,  刚看到前面第3条处已经论说过硅片的光谱响应曲线与人眼的差别, 以及相应调整.

spot 发表于 2013-6-20 08:41
前面没注意到你这个帖子。你的想法跟我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我在主帖的第一部分第3节,也引用了类似的资料。

实际上,我前面分析过,X3信噪比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光线在三层穿透中的能量分配问题,必然导致吸收效率的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像素输出原始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X3对入射光能量,在传感器全面积的角度,利用率是较高的,这一点体现在※※蓝明显的彩色分辨率优势上。

但是,具体到单独某个像素,都没有足够的吸收效率,只有马赛克相应像素的1/2-1/4。

这导致X3在暗光下(或曝光不足区域)信噪比严重下降,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的总色彩误差较大。
本帖最后由 白云飞过 于 2013-6-20 10: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白云飞过 发表于 2013-6-20 00:52
X3 的噪声和色彩问题也想过.  非常重要的是要理解两个问题:

1. 是多晶硅的具体光线吸收特性
2. 固有的光谱响应曲线和调整的光谱响应曲线

第一条的误区是我们看到的简单的说明就是光线射入X3 芯片, 纵向穿入不同深度的三层收集区, B、G、R依次被吸收而产生可收集信号。 貌似将某颗像素的RGB信号分别读出还原成像素颜色就可以了。 实际上却非常复杂。 首先吸收特性并非理想,第一层的B区会收集到一部分G和R的光子而G层也并非只是吸收绿光, 也吸收相当成分的蓝色和红色光,R区也一样不是纯粹的红光。 这就麻烦了色彩分离度就成了问题。 如果要提高色彩分力度只能靠采集后处理。 简单的说就是各通道互相串色。需要提高彩色分离度就类似提高色饱和度,是增大反差的信号发达行为,那么RGB三个通道的噪声就会被放大了。

第二条也是非常要命。和人眼的光谱响应前曲线差别太tm大了。 硅材料的固有响应特性需要经过大幅度调整才能处理而模拟出类似人眼的光谱响应曲线 ...


前面没注意到你这个帖子。你的想法跟我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我在主帖的第一部分第3节,也引用了类似的资料。

实际上,我前面分析过,X3信噪比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光线在三层穿透中的能量分配问题,必然导致吸收效率的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像素输出原始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X3对入射光能量,在传感器全面积的角度,利用率是较高的,这一点体现在※※蓝明显的彩色分辨率优势上。

但是,具体到单独某个像素,都没有足够的吸收效率,只有马赛克相应像素的1/2-1/4。

这导致X3在暗光下(或曝光不足区域)信噪比严重下降,以及在正常光照下的总色彩误差较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9 21:56
马赛克不需要进行“反问题数值求解”,X3必须进行“反问题数值求解”,这是本质区别,虽然表面上看都是
矩阵运算,但是两者的矩阵秩差别巨大,正是这个决定了噪声放大倍数,大体上推导出X3的噪声放大倍数在10左右。


刚才浏览时,发现这位网友,还有这么一个“斩钉截铁”的论断

1、没有一个马赛克传感器的像素是纯R、G、B响应的,因此,也都存在色彩混合,需要进行色彩转换计算。

2、想必这个什么放大倍数在10左右,也是通过神秘不可告人的“统计学”方法推算的出

3、X3的计算转换过程,如果真的把噪声放大10倍,相当于信噪比下降20dB,X3将根本不存在可用的ISO(现在单个像素信噪比最好的DSLR也就是40dB左右,下降20dB将只有20dB,ISO100也不可用了)

我真的很好奇,虽然我也认为X3的信噪比是个弱项,但是,这10倍的噪声,确实惊人之至,不知道适马是怎么可能做出一个ISO100、200还相当不错的相机

X3奇迹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4:52
我同意。2个条件,第一个OK,第二个呢?

是的。

这个我承认。这样吧,你叫我一声哥,我也告诉你推导过程。
其实,只要同意该观点的正确性,统计学上的推导过程仅仅是定量分析而已,无所谓。


呵呵,这位的自我满足感还挺强的嘛

最近这些争论贴,基本没什么太多实质性的东西。但是发了这么多贴,还是简单总结一下

1、在本贴一开始的时候,这位网友就提出了以下观点: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9 21:20
纠正楼主的一个错误观点 ,关于X3高感性能的原因,是数学上“反问题数值求解”
带来的噪声放大效应造成的,我的帖子《深入讨论分析Foveon技术当前的致命伤》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877670-1-1-1.html
里有详细的推导。


2、我去那个帖子里看了,发现是用一个假设的原始信号误差,通过一个线性方程组去推算输出RGB信号的误差,由于计算的结果显示,误差被放大了,那个帖子得出的结论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3、我发现,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换一个不同的原始信号误差假设,就完全可以得到一个被缩小的误差

4、我向这位网友提出我的质疑,他的回答是: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19 11:04
我的一个“具体的、个别的数据组合”只是用来演示这种放大效应的性质


于是,这一开始被称为含有“详细推导”的那个帖子,就成了一个用某特例作的“演示”帖。

5、我再提出以下观点:

spot 发表于 2013-6-18 21:59
关于噪声和信噪比的分析,只有建立在统计学模型,使用统计学的数学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


6、对此,他表示同意,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不愿意公布他用“统计学”做的推导。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19 21:14
正确的逻辑如下:
1)我知道缩小的情况也知道放大的情况,为什么仍然结论是放大而不是缩小?原因就在于我已经有了你说的
“统计学上”推导结论,帖子里面确实没有写这个过程,原因前面说过了。
2)如果有人用缩小的数据组合质疑结论的正确性,我会用“统计学”的推导来进行解释说明,有人质疑过结论正确性吗?


这就是最后的状态了:我提出的反例说明那个所谓“反演求解”,可能放大原始信号的误差,也可能缩小误差。

但是,这位网友坚持,这不算质疑,他的论点没有人质疑,因此必然是正确的,因此就无需其它额外证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1、我提出的反例,已经充分证明了你那个“反演求解”存在误差缩小的可能性。

我同意。2个条件,第一个OK,第二个呢?
2、你宣称你可以用“统计学”推导证明“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是的。
3、但是,你从来没有证明过,你那个“反演求解”的误差,在“统计学”上必然被放大。

这个我承认。这样吧,你叫我一声哥,我也告诉你推导过程。
其实,只要同意该观点的正确性,统计学上的推导过程仅仅是定量分析而已,无所谓。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4:5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4:34
是的,我认为你没有质疑该观点在“统计学上”的正确性。
前面我说过,只要你承认你的理论水平不高,无法自己推导“统计学”上的过程,
在此前提下,我告诉你“统计学”上的推导过程,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呵呵,我只知道以下客观事实:

1、我提出的反例,已经充分证明了你那个“反演求解”存在误差缩小的可能性。

2、你宣称你可以用“统计学”推导证明“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3、但是,你从来没有证明过,你那个“反演求解”的误差,在“统计学”上必然被放大。

如果你不反对这几个基本事实的真实性,而且也不打算提供什么新的证明,那就这样吧

其实我对你那个证明根本没有兴趣,我很清楚,凭你对“误差”、“噪声”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就凭你在我这贴里,一开始就宣称,你那个帖子里有什么“详细推导”,说到最后,你也承认只不过放了个特例作“演示,你不可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浪费这么多人的时间,也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了。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0 04:4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你的观点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我通过一个实际的反例,提出的观点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
你坚持认为,我的观点算不上对你的质疑,因此你无需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

是的,我认为你没有质疑该观点在“统计学上”的正确性。
前面我说过,只要你承认你的理论水平不高,无法自己推导“统计学”上的过程,
在此前提下,我告诉你“统计学”上的推导过程,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4:3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4:19
猪脑猪脑,咋样才算是直接决定?经过反演运算后算不算直接决定?经过白平衡校正算不算直接决定?
如果算,“统计学上”的噪声强度和“统计学上”的误差绝对值直接对应。

基于上面的文字,当然不算。顺便说一下,你是基于这个说法认为你的质疑满足2个条件的逻辑“与”对吧,
如果是,我很遗憾地说你的逻辑连猪脑逻辑都不如。


你还在狡辩

呵呵,如果谩骂就是你全部的底气的话,那我只能说,你离我开始的想象,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我就好奇一点,你那个什么“统计学”的推导,就那么宝贝?连拿出来证明你自己的观点都不敢?

那么,就这样吧,再争论下去也是无谓的口水了。我做个小结:

你的观点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我通过一个实际的反例,提出的观点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

你坚持认为,我的观点算不上对你的质疑,因此你无需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

你没有新内容的话,就此打住吧,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那么你是不是承认,噪声并不直接决定误差大小了?
请直接了当回答。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再请问,我认为X3的计算过程放大噪声,跟你放大误差的观点,是不是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质疑你“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猪脑猪脑,咋样才算是直接决定?经过反演运算后算不算直接决定?经过白平衡校正算不算直接决定?
如果算,“统计学上”的噪声强度和“统计学上”的误差绝对值直接对应。

我认为,经过你那个“反演求解”过程以后,误差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并且我拿出了缩小的实际例子,请问,我这算不算对你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质疑啊?

基于上面的文字,当然不算。顺便说一下,你是基于这个说法认为你的质疑满足2个条件的逻辑“与”,对吧?
如果是,我很遗憾地说你的逻辑连猪脑逻辑都不如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4: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4:02
你还有正常的逻辑能力吗?误差由多重因素影响,噪声是其中之一,只有
猪脑逻辑才会按照这个示例得出你的结论。


那么你是不是承认,噪声并不直接决定误差大小了?

请直接了当回答。

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再请问,我认为X3的计算过程放大噪声,跟你放大误差的观点,是不是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质疑你“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我认为,经过你那个“反演求解”过程以后,误差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并且我拿出了缩小的实际例子

请问,我这算不算对你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质疑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请问,你怎么解释这个实际例子,噪声小的反而误差大?
这能不能说明,噪声跟误差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对应?

请问,我列出来的IR测试结果,色彩误差color error,以及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是不是能说明,5D3虽然信噪比高于650D,但是色彩误差要大于650D?

你还有正常的逻辑能力吗?误差由多重因素影响,噪声是其中之一,
我们比较噪声的影响通常假设其他因素相同,只有猪脑逻辑才会按照
这个示例得出你的结论。
哥劝你别再丢人了好不?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4: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3:52
离散程度与标准差有关对不对?

你质疑的原话在玩弄“噪声”与“误差”文字游戏,用这种小儿科糊弄谁?况且我已经指出
你说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胡说八道,猪脑不如。


怎么了,不装技术派,恼羞成怒,开始谩骂了?

请问一个最基本的统计学概念,标准差跟平均值的大小,有关系吗?

请问,我列出来的IR测试结果,色彩误差color error,以及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是不是能说明,5D3虽然信噪比高于650D,但是色彩误差要大于650D?

请直接了当回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平均误差,跟分布是否离散,有任何关联吗?

离散程度与标准差有关对不对?
明明我一直不断地再用缩小误差的反例在质疑,还非要装傻充楞,非要说:“这有人质疑吗?”

你质疑的原话在玩弄“噪声”与“误差”文字游戏,用这种小儿科糊弄谁?况且我已经指出
你说的噪声与误差“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胡说八道,猪脑不如。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3:5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3:36
你弱智到这个份上真不容易,难得的人才:
统计学上的平滑指的就是采样过程中每次采样结果的偏差小,与平均误差大是对立、矛盾的,
统计学基本概念懂不?。

是的,该前提有2个部分,一是提出误差缩小的反例,二是质疑结论的正确性,你认为2者是逻辑“或”,
我认为是逻辑“与”,有问题吗?
如果你承认你的理论水平不高,不懂如何推理“统计学”过程,明确说出来,有此前提,我无条件把
这个推导过程告诉你。


还装象

问你点你能看懂的东西吧

请问,我前面是不是已经用IR的实际数据证明了,5D3的信噪比要高于650D,但是色彩误差要比650D高?

请问,你怎么解释这个实际例子,噪声小的反而误差大?

这能不能说明,噪声跟误差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对应?

我是不是提出了你那个“反演求解”过程,可能得到缩小的误差?

你认为,质疑就等于否定?

你这句话,有三种可能:

1、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2、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缩小了
3、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缩小

请问,你怎么证明,只有1是正确的?“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0 03:4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我用一个误差缩小的反例,证明你提出的X3“反演求解”过程,也可能缩小误差。

是的,该前提有2个部分,一是提出误差缩小的反例,二是质疑结论的正确性,你认为2者是逻辑“或”,
我认为是逻辑“与”,有问题吗?
如果你承认你的理论水平不高,不懂如何推理“统计学”过程,明确说出来,有此前提,我无条件把
这个推导过程告诉你。 本帖最后由 移动通信 于 2013-6-20 03: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2:29
“分布非常离散”是不是平均误差大? 如何才能使得“分布非常离散”还能“平均误差小”?


呵呵,刚才没发现,你居然还有这么一句

你是想证明,你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其实完全一无所知吗?

平均误差,跟分布是否离散,有任何关联吗?你连这么基本的概念都不懂?我真是太高看你了

给你举个例子:9.5,10.5,9.5,10.5,平均值是10,标准差是0.5,另一个序列9.9,10.1,9.9,10.1,平均值也是10,标准差是0.1,两个序列平均值相同,分布的离散程度完全不同。

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要给人讲这么简单的道理

就你这样的,还自称有“统计学”上的推导?

怪不得那么简单一个问题,无非是自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证明”而已,结果整天东拉西扯,一点实际内容都没有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19 21:14
如果有人用缩小的数据组合质疑结论的正确性,我会用“统计学”的推导来进行解释说明,有人质疑过结论正确性吗?


明明我一直不断地再用缩小误差的反例在质疑,还非要装傻充楞,非要说:“这有人质疑吗?”

“什么?我听不见~~~~~”“什么?再大声点,我听不见~~~~~”“怎么搞的,这空气坏了吧,都不传声音了~~~~~”

吹牛皮闪着舌头了吧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0 03: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2:29
麻烦你不要用这种错误的观点展示你的弱智,谢谢
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懂,你能引用任何一篇论文证明“某个采样过程很平滑,但就是有比较大的偏差”
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吗?“分布非常离散”是不是平均误差大? 如何才能使得“分布非常离散”
还能“平均误差小”?

是的,问题是你似乎没有质疑我的结论的正确性,前提都不存在了。
注:只要前提存在,给出推导,决不食言。


还用论文证明?连实际的例子都给你举出来了,你还要看什么论文?

给你看看具体的数据:上半部分是5D3,平均色彩误差是3.92,下半部分是650D,平均色彩误差是3.23。5D3的信噪比远远大于650D,这个还用我证明吗?

请问,这是不是用客观事实证明了,存在这种情况,某个采样更平滑(噪声小),但是平均误差较大?

Imaging-Resource色彩误差测试结果对比:5D3 vs 650D
DXO传感器100%单像素信噪比对比: 5D3 vs 650D
你还是拿出点勇气,正面回应一下我的质疑:

我用一个误差缩小的反例,证明你提出的X3“反演求解”过程,也可能缩小误差。

请问,你怎么证明,“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请问,你自己说过的话,还算不算数?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19 21:14
麻烦你别再展示你的不正常的逻辑能力好吗,我先谢了。正确的逻辑如下:
1)我知道缩小的情况也知道放大的情况,为什么仍然结论是放大而不是缩小?原因就在于我已经有了你说的
“统计学上”推导结论,帖子里面确实没有写这个过程,原因前面说过了。
2)如果有人用缩小的数据组合质疑结论的正确性,我会用“统计学”的推导来进行解释说明,有人质疑过结论正确性吗?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6-20 03: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15
主题: 18
帖子: 1019
注册: 2009年6月
我不是一直就在质疑你的结论?
你的结论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我举出了实际的例子,证明存在缩小的可能,这不是质疑?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移动通信 发表于 2013-6-20 02:29
麻烦你不要用这种错误的观点展示你的弱智,谢谢
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懂,你能引用任何一篇论文证明“某个采样过程很平滑,但就是有比较大的偏差”
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吗?

是的,问题是你似乎没有之一我的结论的正确性,前提都不存在了。
注:只要前提存在,给出推导,决不食言。


你才见过什么,就敢放大话?这样的例子不说遍地都是,也是随手可得

自己去Imaging-Resource上查查,色彩误差上650D比5D3还小,但是650D的信噪比远远不如5D3,请问,你怎么解释,噪声小的反而误差大?

我不是一直就在质疑你的结论?

你的结论是:“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我举出了实际的例子,证明存在缩小的可能,这不是质疑?

我请你老老实实证明,你为什么说“Foveon像素经过反演求解后,噪声误差被放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