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主题管理员:spo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5430 回帖:54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42
主题: 45
帖子: 15111
注册: 2009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3-7-11 03:22
何必装模作样,企图浑水摸鱼呢?

关于你引用的那个X鸟分辨率数字的帖子,客观事实是:

1、除了一堆莫明其妙的数字,只有一个飞思IQ180和X20的标板测试截图对比,X3和其它马赛克根本没有给出标板测试结果截图,这个你承认吗?

2、没有给出任何一个相机的测试条件说明,比如镜头,光圈,快门,后期处理方法,等等,任何信息都没有,这个你承认吗?

相比之下,我这帖子里引用的TechRadar测试结果,有详细的测试条件说明,也有JPG全图下载,Imaging-Resource测试结果,甚至还有全图RAW文件下载,这个你承认吗?

任何人,只要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就能知道,X鸟那个所谓的测试,真是不折不扣的乱战,连一点起码的参考价值都没有。
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是你用删贴的方式”反驳“别人,我的理解就是你怕有些不具备“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的观众在你的贴里被除你之外的人”误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7-11 03:33
还不知道谁整天在论坛装神弄鬼。图都给你贴出来,别人让你解释一下摩尔纹的问题。避而不谈,直接删贴。

就你那点模电数字电路的知识,连国内的教材都看不懂,还整天装模作样的引用外文。引用的外文还不是教材,还只是网络的上摘抄的东西。美其名曰:科学。

给你一ADC模数转换电路分析,你都看不懂是逐次比较还是双积分。
回大学重读吧你。


摩尔纹的问题,我前面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那是镜头投射信号空间频率高于相机空间分辨能力的结果,连理论上的原因我都写在首贴里了,你没看见?

而且,在我的首帖里,早就非常清楚地写着:

从这一现象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关于摩尔纹的推论,由于马赛克传感器的红、蓝分辨率明显低于总的分辨率,因此,如果场景中包含大量高密度的红、蓝色条纹,将会更容易出现摩尔纹现象。即使马赛克传感器配置了低通,由于低通一般都是按总分辨率设计的(否则会严重损失总的空间分辨率),对于这种只有红、蓝色的条纹,低通也是没有作用的。

这已经非常清楚地解释了,马赛克容易在※※蓝条纹场景下产生摩尔纹的原因。这是X3※※蓝彩色分辨率优势的一个体现。这个问题我认为已经回答得很充分了,任何人,只要认真看了我的帖子,就会明白。

这些你都没看见?

再看看你自己,何必东拉西扯逃避呢?你们这些喷子只会这一套吗?

刚才你的问题,明明是指责我删掉你那个不知所云的X鸟分辨率测试结果。

请问,我指出的那个帖子的事实,没有截图对比,没有测试条件,根本算不上严谨的测试,这个事实你承认吗?

你除了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就不能面对一下客观事实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238
主题: 31
帖子: 5053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7-11 03:22
何必装模作样,企图浑水摸鱼呢?

关于你引用的那个X鸟分辨率数字的帖子,客观事实是:

1、除了一堆莫明其妙的数字,只有一个飞思IQ180和X20的标板测试截图对比,X3和其它马赛克根本没有给出标板测试结果截图,这个你承认吗?

2、没有给出任何一个相机的测试条件说明,比如镜头,光圈,快门,后期处理方法,等等,任何信息都没有,这个你承认吗?

相比之下,我这帖子里引用的TechRadar测试结果,有详细的测试条件说明,也有JPG全图下载,Imaging-Resource测试结果,甚至还有全图RAW文件下载,这个你承认吗?

任何人,只要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就能知道,X鸟那个所谓的测试,真是不折不扣的乱战,连一点起码的参考价值都没有。


还不知道谁整天在论坛装神弄鬼。图都给你贴出来,别人让你解释一下摩尔纹的问题。避而不谈,直接删贴。

就你那点模电数字电路的知识,连国内的教材都看不懂,还整天装模作样的引用外文。引用的外文还不是教材,还只是网络的上摘抄的东西。美其名曰:科学。

给你一ADC模数转换电路分析,你都看不懂是逐次比较还是双积分。
回大学重读吧你。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7-11 03: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7-11 02:26
我被他删了2个回复了,贴出了实际对比图,和分辨率。他删贴理由:本贴只考虑可验证的科学分析,不做艺术分析


何必装模作样,企图浑水摸鱼呢?

关于你引用的那个X鸟分辨率数字的帖子,客观事实是:

1、除了一堆莫明其妙的数字,只有一个飞思IQ180和X20的标板测试截图对比,X3和其它马赛克根本没有给出标板测试结果截图,这个你承认吗?

2、没有给出任何一个相机的测试条件说明,比如镜头,光圈,快门,后期处理方法,等等,任何信息都没有,这个你承认吗?

相比之下,我这帖子里引用的TechRadar测试结果,有详细的测试条件说明,也有JPG全图下载,Imaging-Resource测试结果,甚至还有全图RAW文件下载,这个你承认吗?

任何人,只要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就能知道,X鸟那个所谓的测试,真是不折不扣的乱战,连一点起码的参考价值都没有。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7-11 03: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8
主题: 4
帖子: 1875
注册: 2013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7-11 01:56
我不删除你这个帖子,只是想借此说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我奉劝一下某些特别相信自己“直观感受”的人:

如果我这里拿出来的不同测试网站的量化测试结果你不相信,你自己也找不到甚至根本不去找,而且自己也不去做任何可验证的量化结果,但偏偏就是特别执着的相信你自己,认为所有这些测试网站,所有这些测试方法,包括ISO、I3A、IEEE这些相机、图象领域的国际标准,全都是串联起来打压X3,我认为,你最好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玩x3的第一阶段很多人都会盲从,尤其是没用过什么别家高端机器的。觉得傻锐就是一切,不管色彩高感

慢慢玩多了就明白了。就像小孩子初恋,怎么说也不会理智的,女朋友完美,完全木有缺点

成长是有过程的。

※※※除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238
主题: 31
帖子: 5053
注册: 2009年2月
长马星人 发表于 2013-7-11 01:25
不怕楼主删你回复咩,敢这么挺X3

我被他删了2个回复了,贴出了实际对比图,和分辨率。他删贴理由:本贴只考虑可验证的科学分析,不做艺术分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长马星人 发表于 2013-7-11 01:30
当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相左的时候,偏偏还得到某些势力支持,那么很显然,有利益之争存在,需要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了。


我不删除你这个帖子,只是想借此说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我奉劝一下某些特别相信自己“直观感受”的人:

如果我这里拿出来的不同测试网站的量化测试结果你不相信,你自己也找不到甚至根本不去找,而且自己也不去做任何可验证的量化结果,但偏偏就是特别执着的相信你自己,认为所有这些测试网站,所有这些测试方法,包括ISO、I3A、IEEE这些相机、图象领域的国际标准,全都是串联起来打压X3,我认为,你最好还是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长马星人 发表于 2013-7-11 01:25
不怕楼主删你回复咩,敢这么挺X3


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者不同的观点,前提是,必须有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为依据,并且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你引用的那个回帖,主要依据是“与x3用户的直观感觉明显不符”,很显然,这根本算不上任何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

我的过程和方法都很清楚。如果某个X3用户,要把自己的“直观感觉”上升到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这也很简单。

就如同我引用的Imaging-Resource和其它网站的测试结果一样,X3用户也可以去寻找能够推翻我的结论的量化测试结果。不相信任何测试网站的,也可以自己找一个标板去测试一下即可,包括空间分辨率、彩色分辨率、色彩误差、信噪比,都有方法可以进行测试,如果对现有的测试方法不满意,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测试体系。

总之,这里的关键并不是结论的对错,而是方法要符合可验证、量化的、有科学依据的要求。

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的“直观感受”,这样的帖子在无忌上有的是,请尽管去自行发挥你的能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84
主题: 6
帖子: 2570
注册: 2011年3月
superfox 发表于 2013-7-9 12:11
根据楼主分析,可以宣布:x3已死

当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相左的时候,偏偏还得到某些势力支持,那么很显然,有利益之争存在,需要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84
主题: 6
帖子: 2570
注册: 2011年3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3-7-10 06:29
你在首页主要结论里说:对于只有红蓝两色的场景,x3有明显优势。这个命题蕴含一个反命题:对于并非只有红蓝两色的场景,x3没有明显优势。这就与x3用户的直观感觉明显不符了。再加上你对于分辨率问题的复杂化表述。直接导致你被很多人质疑。你后来说:”X3的彩色分辨率有优势,这个也是很明确的。“以及“由于X3无需插值处理相邻位置的色彩变化,因此可以获得更为连续自然的色彩过渡,这个也是X3彩色分辨率优势的一种体现。”这些内容可以纠正你首页叙述的偏颇之处,如果编辑到首页中就可以减少一些质疑。但同时也就减少了顶贴的次数。

不怕楼主删你回复咩,敢这么挺X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对于几个问题说明一下:

一、本贴的结论

我再重复一下首贴的四个结论:

1、SD1的空间分辨率大致就相当于一个1500万像素无低通马赛克传感器。
2、对于只有红蓝两色的物体,SD1的彩色分辨率有明显优势。
3、SD1的色调准确性明显落后于650D(并且落后于现有马赛克传感器的平均水平)。
4、SD1的高感性能极为落后。

这些结论都给出了若干网站实际测试结果作为支持,并且提出了一些明确的理论分析。

二、本贴涉及的主要方面

本贴的主题,就是通过可验证的、量化的、有依据的评测结果,说明X3和马赛克的不同特点,以及相关的有客观事实基础、符合逻辑的理论分析。

因此,有关回复请集中在这些方面

三、本贴不涉及的方面

1、本贴并不打算涉及X3和马赛克综合评价的问题

本贴给出了关于X3特点的四个不同的具体方面结论,然而,在具体的照片中,这些结论哪些占成分高,哪些占成分低,进而得出对X3和马赛克的总体评价,这要看具体的场景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侧重。

2、所有含有不可验证、无法严格对比的实际照片的回帖,都将被删除

有些人举出含有大红、大蓝的照片,证明X3的优势,也有些人举出含有暗部亮部不同区域的照片,证明马赛克的优势。

对于这些艺术家风格的争论,我一贯不参与,也不希望这个帖子被这些根本无法验证,也根本没有一致标准的内容淹没。

对这种艺术家风格争论特别有兴趣的,请自己去开帖。当然,无忌论坛里已经有大量这类风格的帖子,随便找一个加入进去也可以,请不要在这里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3、所有含有不可验证、没有清楚来源的所谓测试对比内容的回帖,都将被删除

这个帖子前面有人引用过X鸟网的一个帖子,其中列出了一些分辨率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并没有任何可验证的证据,没有像其它正规测试网站一样,贴出分辨率测试结果截图,连最基本的测试条件也没有列出,甚至宣称“不同平台间用一样的参数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才有意义”,这种所谓测试连伪科学都称不上,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3-7-10 11:37
假设感光元件是一面镜子,按照楼主的说法,彩色马赛克滤镜相当于镜子上贴了一层网格,而只有一部分网格可以接受明暗信息形成所谓空间分辨率;而另一面镜子没有贴网格,镜子的所有部分都能接受明暗信息形成所谓空间分辨率。楼主的意思是只要网格够细,那么贴网格镜子的分辨率可以相当于没贴网格的镜子的分辨率。
但是从实际上来看,不管是有低通还是没有低通的msk,不管是100%原大截图,还是缩图后的效果,msk片子的质感都没有x3的效果好。我是看了屋脊各论坛的片子,尤其是富士xtrans的片子后才有的这个判断。所以我才买了dp1m。


这个网格足够小,是与镜头投射下来的像点扩散而成的圆斑对比。场景中的一个点,通过任何镜头都形成一个圆斑,镜头分辨能力越高,这个圆斑越小,与背景的反差越大。用网格去捕获在空间中连续分布的任意一个圆斑,是存在一个概率问题。很显然,如果网格的空洞,小于镜头形成的这个圆斑,那么这个捕获的概率就达到100%。

这就是我前面分析过,当马赛克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匹配镜头的分辨能力时,马赛克结构在理论上并不会丢失亮度的空间分布信息。

因此,当空间分辨率都很低时,比如都是300万像素APS-C,X3结构对于马赛克是有优势的。但是,根据实际测试的结果,当APS-C增加到1400万像素以上时,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大部分135镜头的分辨能力。也就是说,1500万的SD1,在空间分辨率上,并不会比1500万无低通的马赛克有什么优势。这是由很多实际测试结果证明的。

你看到的X3实际照片中的“质感”,我认为很大可能性还是与※※蓝彩色分辨率的优势有关。这是另一个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3-7-10 04:59
对于第一个主要结论有疑问,“x3的分辨率相当于1500万无低通的马赛克”。x3的优势不是无低通,而是无马赛克彩色虑镜。楼主要是能证明无马赛克彩色虑镜的徕卡mm分辨率相当于有马赛克的徕卡m9,我就可以相信了。如果徕卡mm取消了彩色滤镜只能拍黑白却没有提升分辨率,那不是纯粹有病么!

根据楼主的分析,有彩色马赛克滤镜的感光元件在纯黑白的空间分辨率上相当于无彩色马赛克滤镜的感光元件。那么徕卡mm的空间分辨率应该相当于徕卡m9或m9p的空间分辨率,但是却不能像m9那样拍彩色只能拍出和徕卡m9分辨率相当的黑白片,简直就是一个骗钱的玩意儿啊。


在网络上对Leica MM和M9在相同镜头、相同条件下进行分辨率测试对比的资料,不太好找,在英文大众摄影网站上有一篇评测,里面提到了这个对比,原文连接http://www_popphoto_com/gear/2013/02/camera-test-leica-m-monochrom

结论是:在没有降噪处理时,Leica MM的分辨率是2800线,M9是2675线,MM确实要稍高一些,但是并没多大优势。

我认为这个不到5%的差异,很可能Leica MM信噪比的提高(MM每个像素能吸收的曝光量是M9的2倍左右),就占了很大比例。

在其他网址上还有一些不太严格的对比,有一点很清楚,Leica MM机内直出JPG的锐化程度,远远超过M9。因此,有些结果对比,MM和M9的RAW出图差异不大,但是直出JPG差异却很大。

我给出的关于空间分辨率的结论,是有充分理论依据和实际测试结果支持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42
主题: 45
帖子: 15111
注册: 2009年9月
假设感光元件是一面镜子,按照楼主的说法,彩色马赛克滤镜相当于镜子上贴了一层网格,而只有一部分网格可以接受明暗信息形成所谓空间分辨率;而另一面镜子没有贴网格,镜子的所有部分都能接受明暗信息形成所谓空间分辨率。楼主的意思是只要网格够细,那么贴网格镜子的分辨率可以相当于没贴网格的镜子的分辨率。
但是从实际上来看,不管是有低通还是没有低通的msk,不管是100%原大截图,还是缩图后的效果,msk片子的质感都没有x3的效果好。我是看了屋脊各论坛的片子,尤其是富士xtrans的片子后才有的这个判断。所以我才买了dp1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42
主题: 45
帖子: 15111
注册: 2009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3-6-27 08:25
所有关于空间分辨率的概念和测试体系,都是以亮度信息的空间位置分布为基础的,比如最基本的MTF,测量的就是反差衰减的程度,而反差就是用亮度信号定义的(常用定义反差=亮度差/亮度和)。

这个体系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无论是彩色胶卷时代还是彩色数码时代,无论是照相机、扫描仪等等,都是按这个体系进行空间分辨率的测试。而且,估计今后仍然会保持这个体系,比如I3A提出的CPIQ体系,现在正被IEEE进行标准化审核,是下一代画质量化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具体测试内容有了很大改进,但仍然沿用这个基础,还是采用中性色(俗称黑白)标板进行测试。

X3的彩色分辨率有优势,这个也是很明确的。

为了准确表述X3的特点,我的结论已经把这两个分辨率各自独立表达了。

色彩准确性,我认为恰恰是在用Color Checker试图精确校正时,这个误差会更明显。X3的色彩误差问题,正如我引用的IR测试结果,并非一个区域的问题,也不是白平衡设置可以完全校正的。

当然,由于X3无需插值处理相邻位置的色彩变化,因此可以获得更为连续自然的色彩过渡,这个也是X3彩色分辨率优势的一种体现。

关于暗光性能,并不是说只有高感才有暗光问题,ISO100下同样有暗部。一般来说,场景光比达到5档是相当常见的 ...
你在首页主要结论里说:对于只有红蓝两色的场景,x3有明显优势。这个命题蕴含一个反命题:对于并非只有红蓝两色的场景,x3没有明显优势。这就与x3用户的直观感觉明显不符了。再加上你对于分辨率问题的复杂化表述。直接导致你被很多人质疑。你后来说:”X3的彩色分辨率有优势,这个也是很明确的。“以及“由于X3无需插值处理相邻位置的色彩变化,因此可以获得更为连续自然的色彩过渡,这个也是X3彩色分辨率优势的一种体现。”这些内容可以纠正你首页叙述的偏颇之处,如果编辑到首页中就可以减少一些质疑。但同时也就减少了顶贴的次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42
主题: 45
帖子: 15111
注册: 2009年9月
对于第一个主要结论有疑问,“x3的分辨率相当于1500万无低通的马赛克”。x3的优势不是无低通,而是无马赛克彩色虑镜。楼主要是能证明无马赛克彩色虑镜的徕卡mm分辨率相当于有马赛克的徕卡m9,我就可以相信了。如果徕卡mm取消了彩色滤镜只能拍黑白却没有提升分辨率,那不是纯粹有病么!
以下内容由 该人员 于 2013-7-10 07:12 补充
根据楼主的分析,有彩色马赛克滤镜的感光元件在纯黑白的空间分辨率上相当于无彩色马赛克滤镜的感光元件。那么徕卡mm的空间分辨率应该相当于徕卡m9或m9p的空间分辨率,但是却不能像m9那样拍彩色只能拍出和徕卡m9分辨率相当的黑白片,简直就是一个骗钱的玩意儿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47
主题: 1
帖子: 204
注册: 2008年6月
superlong5 发表于 2013-7-9 08:03
作为一个十年的老佳能用户,五年的X3用户,我就想说,不管各媒体评测如何,但在实际表现上,尤其是分辨率上,X3甩所有135马赛克机型(含FF、APS)很远。至于色彩还原准确性、高感性能等的确是X3短板。
仅贴2张图可说明问题(X3成像的优势一定要用100%的大小原大观看,任何缩图行为反而会降低分辨率,记住,这不是马赛克),图床开图较慢,大家可以用右键点击图片地址迅雷下载JPG观看快点

下面是疯鸟搞的一个对比测试

这种场景不知道多少msk牛机牛镜要被打趴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083
主题: 17
帖子: 3564
注册: 2007年9月
呵呵,X3的拥护者们就是不愿承认现在的美林机只有1500万的分辨率,说X3拍的照片那细节比D800强多了,岂不是超越4000万的效果?但是,现在的美林机就是客观的1500万物理空间像素点,因此拍摄中性的标版自然难以越过1500万的分辨率。
基于X3的独特结构,三个像素点位置重叠、三种色彩重叠使得实际现场拍摄色彩过渡很好、细节更准,没有MSK低通与位置计算带来的模糊,这是X3结构的优势性。X3的优点好,但还应承认X3的实际缺点。我对X3很不满的就是明亮的光线下色彩表现好,可是同一张照片里暗部光线的色彩就让人大大失望。徒有良好的细节不是画质的全部,要不然为何人人都去津津乐道德国镜头呢?日本镜头的分辨率早已经秒了大多数的德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诸星丹 发表于 2013-7-9 08:42
手上有尼康D800,徕卡M9,索尼NEX-7,DP2M,禄来F2.8F(胶卷冲洗扫描),测试下来分辨率X3(RAW格式)完胜(其实禄来更好,但我扫描仪V700可能无法发挥胶片的全部优势)。好吧,文章作者告诉我很多X3细节是“猜”出来的……


我帖子里一共有4个结论,关于分辨率的是两个,空间分辨率SD大致相当于1500万无低通马赛克,彩色分辨率SD1明显优势。

如果你用实拍照片去比较,由于彩色分辨率的优势,X3看起来肯定要好,这个原因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了。

但这并不能否定我关于空间分辨率的结论。

空间分辨率的概念是只考虑亮度信息的分布,测试的手段是通过中性色(也就是黑白)标板。

尼康的Coolpix A就是1600万无低通的马赛克。

多个网站的评测结果,Coolpix A的空间分辨率与SD1、DP1M基本相当,甚至要略高一点。

比如我首贴里引用的Imaging-Resource和TechRadar。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7-9 14:1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泰勒德顿 发表于 2013-7-9 08:36
LZ的科学态度绝对值得尊敬和学习,但等于1500万的结论可能值得商榷。
刚才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4600万的X3是否需放大至300%然后与1500万像素的MSK比较?因为现在X3的出片大小实际上相当于马赛克1500万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4600马赛克缩小2/3看。那样MSK的劣势会小一些。


从理论上说,SD1只有1500万个不同的空间位置,不可能识别出再多一点的细节。而有低通的马赛克,大约能达到像素密度80%左右的分辨率,无低通的马赛克,理论上的分辨率上限也可以达到接近像素密度。

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SD1的空间分辨率(以黑白标板测试)大致相当于无低通1500万马赛克,这个结论可以找到多个不同网站的测试结果作为支持。

我再重贴一下主贴里两个测试网站的结果:

Imaging-Resourece:SD1、DP1M大约2100-2200,Coolpix A大约2200-2300。

TechRadar:SD1、DP1M大约2400,Coolpix A大约2600。

相关连接在首贴里都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711
主题: 24
帖子: 2751
注册: 2012年5月
诸星丹 发表于 2013-7-9 08:42
手上有尼康D800,徕卡M9,索尼NEX-7,DP2M,禄来F2.8F(胶卷冲洗扫描),测试下来分辨率X3(RAW格式)完胜(其实禄来更好,但我扫描仪V700可能无法发挥胶片的全部优势)。好吧,文章作者告诉我很多X3细节是“猜”出来的……


按LZ的理论,X3应该用来买彩票。因为“猜”的比较准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92
主题: 66
帖子: 2412
注册: 2012年10月
根据楼主分析,可以宣布:x3已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8.89
主题: 36
帖子: 1774
注册: 2003年5月
手上有尼康D800,徕卡M9,索尼NEX-7,DP2M,禄来F2.8F(胶卷冲洗扫描),测试下来分辨率X3(RAW格式)完胜(其实禄来更好,但我扫描仪V700可能无法发挥胶片的全部优势)。好吧,文章作者告诉我很多X3细节是“猜”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711
主题: 24
帖子: 2751
注册: 2012年5月
一个人的华尔兹 发表于 2013-7-9 08:13
分辨率不是单纯比大小 X3的优势在于色彩与层次 不然市面上所有手机完爆DP1的460万可见像素

成像的优异与否也不能单纯看测试板与测试软件 不然小痰盂又完爆红圈儿了

LZ的科学态度绝对值得尊敬和学习,但等于1500万的结论可能值得商榷。
刚才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4600万的X3是否需放大至300%然后与1500万像素的MSK比较?因为现在X3的出片大小实际上相当于马赛克1500万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4600马赛克缩小2/3看。那样MSK的劣势会小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129
主题: 124
帖子: 1811
注册: 2003年11月

LZ好文!
    关于X3吸收的光线的缺陷,我以前在坛子上说过,lz更明确,而且我认为由于现实空间色彩的连续性(不连续的概率极低),MSK的猜色法基本上是准确的。而X3损耗的光线是无法还原的,如果放大光线噪音也被同时,且由于X3的原理,绿色放在第二层,而人眼对绿色敏感,所以X3绿色分辨率远不如MS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84
主题: 6
帖子: 2570
注册: 2011年3月
把简单问题如此复杂化,除了糊弄菜鸟,看不出有其他意思。
通过四张照片,就能得出直观结果了。
msk与x3,对同一线条复杂色彩丰富的主体,中远距离各拍一张,微距各拍一张。
放大中远的,对比微距的,一目了然。
分辨率高低真伪,直接看! 本帖最后由 长马星人 于 2013-7-9 08:3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34
主题: 4
帖子: 86
注册: 2011年8月
X3粉绝大多数都是双修三修甚或多修 没必要别人提醒X3不如NCSP入门机 公道自在人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34
主题: 4
帖子: 86
注册: 2011年8月
分辨率不是单纯比大小 X3的优势在于色彩与层次 不然市面上所有手机完爆DP1的460万可见像素

成像的优异与否也不能单纯看测试板与测试软件 不然小痰盂又完爆红圈儿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johnyj 发表于 2013-7-8 12:27
色卡照对比,上面5D2,下面DP1,手头有色卡的对比一下就知道那张更像真实的色卡

DP1的很多色块三通道值比起5D2和标称值更加接近。就我用X3CHANGE纠正的结果看,将红绿蓝三个色块对准的情况下,黄色和青色块饱和度略有不足,其他各色块三通道误差都非常小,在5到7之间,而人眼能分辨的偏色通常在15以上

MSK通常可以通过一个很复杂的LUT来达到所需的色彩精度,但仅用一个矩阵就能将色卡全部色块纠正到位的,X3基本可以,SONY的芯片也行,但M43我试过不行,NC以前没便携大底机,没测试过

色彩过渡和光谱感应曲线的流畅度有关,和具体是否插值生成图片无关,MSK的图也可以不插值直接按四拼一出图(DCRAW的-h命令),但因为是人造的滤色镜,光谱感应曲线总不如天然的光滑

上一代X3因为单个像素面积很大,所以暗部相当干净,新一代X3在这方面起码差了一到两个EV的表现


这个,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和标称值更加接近”的。仅仅在一般条件下,拍两张色卡照片,然后靠人眼在某台显示器上看,“更像真实的色卡”,这个是没有意义的。

每个标准色卡的厂家,都有一套这个色卡,在指定光照条件下对应的反射数据。具体测试过程,你可以参考Imaging-Resource的测试说明,比如你是否有这套色卡对应的数据?是否按规定光照条件进行照明?是否进行过数据比对?等等。

我认为,Imaging-Resource进行的色卡测试,还是比较说明问题的。

当然,他们肯定没有做过X3CHANGE校色,但是,我认为这种校色过程并不公平。先抛开方便与否,单纯说你的过程,“将红绿蓝三个色块对准的情况下”,很显然,你是有参考样本的,也就是对着实际色卡进行校正。那你看着色卡的正确数据校色,干脆可以填充正确的颜色算了,保证R、G、B误差等于0,但那有实际意义吗?

我认为,除非你能开发出一套通用的校色算法,对于X3的输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使用就能校准颜色,那可以说反映了X3传感器的能力。

否则,只要是依靠预知原始物体信息的“智能”操作,对反映传感器的性能就没有意义了,最多只能说是一个实践技巧。

我说的X3彩色过渡更自然,也是彩色分辨率优势的一种体现,是指在大面积的连续过渡区域,比如说红色系,马赛克只能隔一行像素获得一个红色信息,那么中间的红色就只能计算(比如平均)出来,如果实际物体这里有一个不同的变化,那显然这个过渡就不自然了。X3就没有这个问题。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9 03:20 补充
再说到滤色片,你说的“天然的”,是否指半导体传感器本身的光谱响应?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马赛克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滤色片的设计,改变半导体传感器与人眼相差极大的光谱响应曲线。

最新的马赛况滤色片,普遍使用了有机材料,不仅光学性能更好,而且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点,大大减少了后期转换处理的复杂性,提高了与人眼视觉特点的一致性。这个不是某个LUT就能解决的。

采用LUT查找表的方法,只能明显改善对单色光的响应(还有一定限制),现实中的物体,几乎很少有只反射单色光的,几乎每个像素接收到的都是混合色光,这完全不是同一个体系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