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听不出板载声卡和DAC的区别,困惑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5422 回帖:112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lzhs 发表于 2020-02-28 08:20
“音频不只单单只是个B的内容,而是A到B的内容流动”

这句话看着挺有趣,越流越多,还是越流越少,亦或流着流...


不是多少问题,而是失真问题
如果是不多不少的话,那么为啥解码前端数字源可以差别那么大呢?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lzhs 发表于 2020-2-28 08:20
“音频不只单单只是个B的内容,而是A到B的内容流动”

这句话看着挺有趣,越流越多,还是越流越少,亦或流着流着,变了

还是那句话,不懂数字,老老实实少说话,别装逼。


那你倒是给我们开课,给我们解惑下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还是很疑惑
包括在其他hifi论坛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96
主题: 0
帖子: 284
注册: 2019年11月
蔡心 发表于 2020-2-28 01:09
我之前就是说了数字信号实质就是模拟信号,而且没有绝对的异步解码
前端数字源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复制文件是肯定不会错,从A到B点,A多少,b就是多少
但音频不只单单只是个B的内容,而是A到B的内容流动
很多人错误理解音频只是数字内容的静态,但没想到其实是数字流动的动态,差异就在于这个流

我看一些资料说,最好的声音还是同步,cd机就是同步,所以声音容易更鲜活。


“音频不只单单只是个B的内容,而是A到B的内容流动”

这句话看着挺有趣,越流越多,还是越流越少,亦或流着流着,变了

还是那句话,不懂数字,老老实实少说话,别装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蔡心 发表于 2020-2-28 01:23
对讲机 写频软件?


1、5680 是板上型原子钟

2、16.9344MHZ 是 CD 机晶振频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washu 发表于 2020-02-28 01:20
你说这个是干嘛的


对讲机 写频软件?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蔡心 发表于 2020-2-28 01:09

我看一些资料说,最好的声音还是同步,cd机就是同步,所以声音容易更鲜活。


你说这个是干嘛的 本帖最后由 washu 于 2020-2-28 01:2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8 00:55
我对你之前的评价不做评论

但数字输出 任何时候不等于 一样

因为从电气原理上看,不存在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其实也是模拟信号,对这个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采样之后它才是数字信号,而一旦线路存在延迟和干扰,影响了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你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自然和原始信号不一致,这是非常基本的原理。

可是我们在电脑内复制文件,基本不会出错,为什么呢?

第一,电脑传输数据是有纠错机制的,一般的纠错,8bit 就产生一个纠错码,这个纠错频率其实很高,所以哪怕 1/8 的错误都会被发现

第二,对于无法恢复的错误,系统通常是要求重来一次...

可是,音频流和视频流的特点就是,不纠错,也不重发,错了就是错了.......


我之前就是说了数字信号实质就是模拟信号,而且没有绝对的异步解码
前端数字源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复制文件是肯定不会错,从A到B点,A多少,b就是多少
但音频不只单单只是个B的内容,而是A到B的内容流动
很多人错误理解音频只是数字内容的静态,但没想到其实是数字流动的动态,差异就在于这个流

我看一些资料说,最好的声音还是同步,cd机就是同步,所以声音容易更鲜活。 本帖最后由 蔡心 于 2020-2-28 01: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蔡心 发表于 2020-2-28 00:37

无忌不是很多人认为到解码数字输出应该都一样吗?实际结果是大大的不同


我对你之前的评价不做评论

但数字输出 任何时候不等于 一样

因为从电气原理上看,不存在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其实也是模拟信号,对这个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采样之后它才是数字信号,而一旦线路存在延迟和干扰,影响了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你采样得到的数字信号自然和原始信号不一致,这是非常基本的原理。

可是我们在电脑内复制文件,基本不会出错,为什么呢?

第一,电脑传输数据是有纠错机制的,一般的纠错,8bit 就产生一个纠错码,这个纠错频率其实很高,所以哪怕 1/8 的错误都会被发现

第二,对于无法恢复的错误,系统通常是要求重来一次...

可是,音频流和视频流的特点就是,不纠错,也不重发,错了就是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20-2-27 23:38
锂电池要是有气泡,那就要了命了。局部的阻抗变化都很明显的影响了。

电流时造成极化的原因,电化学极化而不是浓度差计划,容易出现自催化,造成反应速度的波动,表现为电池内阻的波动。

但是电池反应界面足够大,这些涨落会在全局被平均掉的。

反正要是家用的话,也不会用锂电池,一定会用铅酸电池,那玩意反应路线简单,没啥电化学极化。

再说了,这种抖动,不正是隔膜电容的长项吗?


这个显然就不是我能了解的范围了,但显然的,轮胎用锂离子电池做这个测试,结果就是...

1、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放电下,噪声超出了理论计算的约翰逊噪声,说明肯定有其它噪声原因在内

2、这个噪声还很大,比它的 LDO 还大.......毕竟除了约翰逊噪声,半导体器件中,必然存在载流子越过 PN 结时因为载流子随机运动产生的的噪声,以及半导体本身结晶时的不完美、晶格存在缺陷*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加起来,半导体器件的噪声其实是很大的。

所以,你说的问题我也要问一问,既然半导体中存在这两个原理产生的噪声,为什么电极表面不会存在类似噪声,而且还能被你认为可以平均掉?显然,半导体器件并不能平均掉这种噪声。

*这种缺陷产生的噪声除了宽带噪声,还有非常巨大的 1/f 噪声,对我们玩万用表的来说,这个玩意可恶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ALC1150板载光纤输出到hilo解码
相比pc直接输出到耳放,声音密度增加,变得绵密顺滑点,音场扩大分离度加强,但声音整体反而变的更粗了,把不好的东西也放大出来,就如同480p视频提升到720p,但却放在4k显示器放出来,细看细节还是粗

对比下雷电线输出到解码,hilo雷电界面感觉就是4k视频放在4k显示器播放,信息量填充进去,无论整体到细节都是丰润细腻的,另外动态强很多,特别是低频,下潜多,力度强,收的快,但整体声音又很柔和的,各种声音清晰交代,形体感强,很三维

无忌不是很多人认为到解码数字输出应该都一样吗?实际结果是大大的不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1:04
幸亏你提醒,刚才用电脑测的,接到DAC和耳放上,为了补偿耳机高频响应衰减,声音稍微放大一点,轻松飙到23800Hz!!我也能到18500Hz了。如果更好的设备,小朋友也许会更高。

可惜我没有波波,测不了。


这下板载声卡和外置 DAC 听出区别了吧

你看,如果确实有科学区别而不是玄学区别,电子攻城狮一定能给你设一个方案让你确定这个区别,而不是靠脑放,因为,一个人耳能感知的区别,仪器会更显著看到它。那么板载声卡和外置 DAC 区别在哪?从这个测试反应的结果看来,还是频响问题...

我说咋所有问题都是频响阿 都没一点新意思么

DAC 负责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再还原为模拟信号,燃鹅数字信号是阶跃的,模拟信号是连续的,因此在人类可以观测的尺度,以及成本尺度 --- 比如大多数声卡是 24bit,而很多音频流只有 16bit,所以它们的阶跃之间,在模拟量看来差得还不是一般大...

比如下图的模拟信号(红),量化后是再通过 DAC 还原,就是绿色的阶梯状(即使是 32bit DAC,也无非是这个阶梯更细密一些),它肯定不是我们要还原的模拟信号...可是从数学原理出发,这个绿色的量化后经过 DAC 还原的信号和我们需要的红色模拟信号的差别在哪里?就是前者有更多的高次谐波,这也就是为啥前面我说的测试你的耳朵要加入高次谐波的原因,因为数学原理上,电子攻城狮就是用这个办法模拟真实信号的...

所以反过来,攻城狮在 DAC 后边加了个 LPF(Low Pass Filter)把这个绿色的阶梯状信号中的高次谐波滤掉,就能得到(近乎于)原来的红色信号啦

可是,LPF 也要服从数学规律,它不能只滤掉我们不想要的高次谐波而基波一点不衰减,滤波器必然会在整个频带上起到作用,我们平时说的频域响应,其实是默认包含了一个比如 -3dB 指标而已,但,滤波器是在频域上,它也是逐渐逐渐开始衰减你的信号的...

所以,一个设计极点(-3dB 点)在比如 40kHZ 的 LPF,和设计在比如 20kHZ 的 LPF,对比如 21kHZ 的信号的衰减能力,显然后者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假设你的主板的板载声卡按照 20kHZ 极点设计 LPF,那么 21kHZ 它的衰减能力就大大超过 3dB,而前者(假设是你的外置 ADC)对 21kHZ 的衰减能力就远远不到 3dB

因此,你的板载声卡和外置 DAC 在这个测试中的区别,在你家小鹏油听起来,就非常显著了,这个区别背后的数学原理是非常坚硬的,而非任何玄学原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刚才把我机子的ALC1150集成声卡激活,试了下声音,直接输出到我耳放,用hd800来听,感觉还不错,可以和四千多解码pk。我主板是华硕z87豪华版,买新的应该要2000多吧,电源 买新的是三千,加上硬盘线 其他细节优化,出来效果都不错。起码可以pk我的flow便携解码,flow就是电池供电的,但在动态、密度,声音厚实度方面是不敌ALC1150集成声卡,因为pc的电源功率储备在。

而相比HILO解码(外加线电),买新的要两万 ,差别就很明显了,HILO声音会厚实很多,尤其密度提升四五倍,声场更开阔,分离度更好,每个声音交代的更清楚,更安稳。譬如低音大提琴,集成就是二维的话,hilo就是三维,更有形体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别笔记本了,真的。虽然电池供电,但也有屏幕干扰。
即使你不相信,你看其他音响论坛上谁会拿笔记本来讨论
都是折腾pc帖子多,讨论的更详细。

如果不折腾,玩数播,起码享声A300那种吧,直推hd800s就很好听了,可以接四芯平衡线,可以退烧的组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7 20:59
我看到的说法是,因为轮胎测试的电流颇大,所以此时电池的极化和浓差都比较严重,因此产生的噪声其实是很大的。而且也有人质疑,此时电极周围可能会产生轻微的气泡析出现象,引起巨大的噪声。

当然,这些电化学上的问题,我是不懂的


锂电池要是有气泡,那就要了命了。局部的阻抗变化都很明显的影响了。

电流时造成极化的原因,电化学极化而不是浓度差计划,容易出现自催化,造成反应速度的波动,表现为电池内阻的波动。

但是电池反应界面足够大,这些涨落会在全局被平均掉的。

反正要是家用的话,也不会用锂电池,一定会用铅酸电池,那玩意反应路线简单,没啥电化学极化。

再说了,这种抖动,不正是隔膜电容的长项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蔡心 发表于 2020-2-27 23:01
建议买铝纸带把机内线 信号线 和电源线都包一包,挺有用的,感觉声音会变厚 变稳点


应该是的,不过现在的主机快淘汰了,打算明年就换了,不折腾了。另外如果继续发烧,我在考虑上数播或者用笔记本电脑做PC音源,笔记本是电池供电的,我试过,从USB给到DAC最终反映在耳放里的噪音几乎感觉不到,比台式机强多了。如果加个独立供电的界面估计更不得了。不过这些都不急,下一步是耳机升级,耳放换平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02-27 21:43
但是无论如何换掉那些连屏蔽层都没有的机线吧,无论是提升音质还是减小干扰和噪音都确实有用,正常发烧线几百块也不贵。


建议买铝纸带把机内线 信号线 和电源线都包一包,挺有用的,感觉声音会变厚 变稳点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02-27 21:45
这次的测试问题应该不大了,DAC的频响是5-80KHz,耳放是5-100KHz,都远远超过20K。用的耳机频响范围12-28KHz,...


hd800s能听出极高频不一定好,它会把前端的高频杂音全部反映出来,那就是尖刺冷硬,这需要前端要足够好才好听。尤其hd800不带s,而且早期5000号以前的揭示力更强,但前端足够了800给到的声音是很棒很棒的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1:04
幸亏你提醒,刚才用电脑测的,接到DAC和耳放上,为了补偿耳机高频响应衰减,声音稍微放大一点,轻松飙到23800Hz!!我也能到18500Hz了。如果更好的设备,小朋友也许会更高。

可惜我没有波波,测不了。


这次的测试问题应该不大了,DAC的频响是5-80KHz,耳放是5-100KHz,都远远超过20K。用的耳机频响范围12-28KHz,灵敏度114dB。

现在也更能理解为什么HD800S这样的旗舰耳机更能反映前端的变化,频响4-51KHz,灵敏度102dB,阻抗300欧。高素质,高解析,灵敏度偏高,阻抗适中。 本帖最后由 DouLong 于 2020-2-27 21: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0:43
再说一点,今天用K550MK2进行了板载和台机组合对比,能找到一丝丝的区别了,耳放出来的声音更“宏”一点点。但用DT880 600欧还是没多大感觉。

这个感受不是和换线有没有关系,因为换线之前没用K550MK2对比过。当然区别也不是很显著,懒得换线回去再测了。

也许DT880高阻耳机比较木讷,因此不容易反映前端的细微变化?


但是无论如何换掉那些连屏蔽层都没有的机线吧,无论是提升音质还是减小干扰和噪音都确实有用,正常发烧线几百块也不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7 20:54
频响和阻抗匹配问题,负载阻抗会影响系统频域响应,简单说输入信号变化时,负反馈需要一个时间去纠正负载上变化的幅度,这个时间显然随着放大器输出能力、负载大小而变化,因此所以也不能单纯就说你的耳放就不好。

所以,也就不难明白不同功放和耳机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以及配合的差异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频域响应的平坦度惹的祸阿


大概明白了,可能低阻耳机插上这个耳放刚好就对无线路由的信号“匹配”了。换个阻抗又不“共振”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7 20:46
看我前面说的,最好用波波确认输出信号在频率和幅度上的正确

我相信你的小鹏油能听到更高,而你的回放设备输不出了。

人耳听觉的频率和灵敏度都会随着年龄变化,21k 还不是人家的极限


幸亏你提醒,刚才用电脑测的,接到DAC和耳放上,为了补偿耳机高频响应衰减,声音稍微放大一点,轻松飙到23800Hz!!我也能到18500Hz了。如果更好的设备,小朋友也许会更高。

可惜我没有波波,测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20-2-27 20:52
...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反应面积太大了,各位置之间的平均太厉害,噪声达到微伏量级我是不信的。


我看到的说法是,因为轮胎测试的电流颇大,所以此时电池的极化和浓差都比较严重,因此产生的噪声其实是很大的。而且也有人质疑,此时电极周围可能会产生轻微的气泡析出现象,引起巨大的噪声。

当然,这些电化学上的问题,我是不懂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0:46
还有,因为房间里有一个无线路由器,低阻耳机插耳放上面居然能听到干扰,高阻耳机没有。但是低阻耳机插电脑听不见,因此我觉得这个国产耳放的※※※设计一般。

说电脑内部干扰大的,数字信号部分我不懂,至少板载声卡直出说实话我测试家里两天电脑你们都看到了,底噪无论阻抗多么低的耳机都是听不到的,出来的声音非常纯净,现在的主板设计进步了。


频响和阻抗匹配问题,负载阻抗会影响系统频域响应,简单说输入信号变化时,负反馈需要一个时间去纠正负载上变化的幅度,这个时间显然随着放大器输出能力、负载大小而变化,因此所以也不能单纯就说你的耳放就不好。

所以,也就不难明白不同功放和耳机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以及配合的差异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频域响应的平坦度惹的祸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7 20:40
电化学噪声,化学攻城狮应该比电子攻城狮更了解这个吧  我们了解的是,电化学噪声首先在电镀工业上被发现,除了约翰逊噪声无处不在之外,它还有它独特的噪声产生原理(不太熟悉),若是标准电池这种几乎不提供电流的化学电池,噪声是很低的;但轮胎那个是对比提供同样电流的锂电池,此时电化学噪声还真不太低。


理了理头绪,电镀电解这类的过程中,存在电化学噪声的前提是多步反应,那么就好理解多了,就是一些自催化的过程,类似化学震荡,这个一点也不领我震惊了

至于电池的电化学噪声,应该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电化学反应的电池,反应越简单,越不应该有噪声。锂电池,应该说是锂离子电池,反应历程复杂,涉及骨架的多次变价和变构,可能会有这种电化学极化的现象,原理上讲可以有电化学噪声。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反应面积太大了,各位置之间的平均太厉害,噪声达到微伏量级我是不信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还有,因为房间里有一个无线路由器,低阻耳机插耳放上面居然能听到干扰,高阻耳机没有。但是低阻耳机插电脑听不见,因此我觉得这个国产耳放的※※※设计一般。

说电脑内部干扰大的,数字信号部分我不懂,至少板载声卡直出说实话我测试家里两台电脑你们都看到了,底噪无论阻抗多么低的耳机都是听不到的,出来的声音非常纯净,现在的主板设计进步了。 本帖最后由 DouLong 于 2020-2-27 21: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0:35
跟你们扯别的之前,先说两个新发现:

今天我让我小孩(10岁上下)拿那个日本软件测试了听力,不仅轻松飙到21500Hz,而且让我惊掉下巴的是在给其他家人测试的时候,用的是封闭式耳机,你们用过的知道那个测试声音本来就小得不得了,我站在旁边半米之内什么也听不到,我小孩站在一米开外的地方,耳机里播的到17000Hz之前都能听到,响几声一说一个准,吓死我了。


看我前面说的,最好用波波确认输出信号在频率和幅度上的正确

我相信你的小鹏油能听到更高,而你的回放设备输不出了。

人耳听觉的频率和灵敏度都会随着年龄变化,21k 还不是人家的极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washu 发表于 2020-2-27 20:40
电化学噪声,化学攻城狮应该比电子攻城狮更了解这个吧  我们了解的是,电化学噪声首先在电镀工业上被发现,除了约翰逊噪声无处不在之外,它还有它独特的噪声产生原理(不太熟悉),若是标准电池这种几乎不提供电流的化学电池,噪声是很低的;但轮胎那个是对比提供同样电流的锂电池,此时电化学噪声还真不太低。


我这个搞物理化学的人看来,电化学噪声是伪科学,看了百度百科的介绍,怎么看怎么像伪科学条目。

看了一会别的材料,略震惊,让我理理头绪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1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再说一点,今天用K550MK2进行了板载和台机组合对比,能找到一丝丝的区别了,耳放出来的声音更“宏”一点点。但用DT880 600欧还是没多大感觉。

这个感受不是和换线有没有关系,因为换线之前没用K550MK2对比过。当然区别也不是很显著,懒得换线回去再测了。

也许DT880高阻耳机比较木讷,因此不容易反映前端的细微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262
主题: 84
帖子: 1877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pipedream 发表于 2020-2-27 19:49
电池为啥会有噪声?难道是电池里的电子还有集群涨落效应?无非就是测试时匹配的不好罢了。

我倒不是说轮胎的这个管子不好或者有虚标什么的。


电化学噪声,化学攻城狮应该比电子攻城狮更了解这个吧 我们了解的是,电化学噪声首先在电镀工业上被发现,除了约翰逊噪声无处不在之外,它还有它独特的噪声产生原理(不太熟悉),若是标准电池这种几乎不提供电流的化学电池,噪声是很低的;但轮胎那个是对比提供同样电流的锂电池,此时电化学噪声还真不太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2-27 20:35
跟你们扯别的之前,先说两个新发现:

今天我让我小孩(10岁上下)拿那个日本软件测试了听力,不仅轻松飙到21500Hz,而且让我惊掉下巴的是在给其他家人测试的时候,用的是封闭式耳机,你们用过的知道那个测试声音本来就小得不得了,我站在旁边半米之内什么也听不到,我小孩站在一米开外的地方,耳机里播的到17000Hz之前都能听到,响几声一说一个准,吓死我了。

小孩和老人不一样的,人岁数大了,皮厚,频响缩窄,灵敏度降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听不出板载声卡和DAC的区别,困惑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