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主题管理员:Jda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635 回帖:250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1
主题: 38
帖子: 1806
注册: 2005年12月
原文由 人家有伞 发表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光辉文化”只不过是个乌托邦,他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科学技术不提也罢,人文与艺术领域的所谓“辉煌”何在?有几部拿的出手的小说?你能数出几个中国古典音乐的曲目?

※※※※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们试图以先进的国外的文化(包括当时的日本)来改造没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一半 ......

终于忍不住了,我也来说几句。
坦白讲,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但是,正像包樽信先生说过的,“正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全盘西化,我才主张全盘西化。”我深深理解并赞同包先生这句话。

现在这个时候,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甚至是民族优越论在我们这很有市场,综其背后的原因,不说也罢,想来明眼人都知道。但像人家有伞兄这样全盘否定传统的还真的是不多见。

我总认为,现在我们的传统不是多了,却是少了,基本上快要断了。不要看外在的表现。比如有个于丹出来讲《论语》,有些新儒家出来狂吠,就可以认为传统复兴了?其实中国的传统早被我们扔进了※※垃圾堆,现在想捡回来,谈何容易?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能丢掉的,丢掉了不足以为中国人。但老祖宗的东西却也不能让我们成为值得炫耀的资本。那是宝库,也是负担。我们是这世界参差多态文明中的一种,而非文明本身。扯远了,一句话,以平常心来对待遗产,对待西方,“拿来主义”,才是最不坏的选择。

顺便说一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源远而又流长,在※※上几次被断,但又都续上了的文明。一方面有赖于天佑我中华,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87
注册: 2007年11月
还好有老哥给我撑腰。

我再废话几句,我说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丧失。当年我高中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深信不疑。整个事情起因是这么来的,前几天听传统相声,有感于相声和传统曲艺的衰落(我本人并不懂曲艺,不听京戏,地方戏,不懂什么西皮,二黄,流水板这些东西)但这并不妨碍我去思考,如果没有当年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平平静静的发展,也许我们现在仍然会像清代,※※时期一样去听地方戏和曲艺节目。
有关其他的东西,并不是西方的科学技术之类,我觉得最值得借鉴的是人本精神,理性的思维方式。

说句不中听的话,西方中世纪是一个宗教的时代,宗教的迷信,而现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科学的迷信。  

如果引起不便,请J资删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278
主题: 15
帖子: 323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人家有伞 发表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光辉文化”只不过是个乌托邦,他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科学技术不提也罢,人文与艺术领域的所谓“辉煌”何在?有几部拿的出手的小说?你能数出几个中国古典音乐的曲目?

※※※※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们试图以先进的国外的文化(包括当时的日本)来改造没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一半 ......


好家伙,这一把打击面可是够大的哈. 中国这几千年没文化? 咱们现在用来交流的方块字好象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吧.而且据说还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捏.文明有涨有跌,这几百年西方文明时髦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人家不也曾经黑暗过一千来年嘛.音乐确实不是中华文明的强项,可书法呢,西方文明在这上面基本就是白纸一张.

什么叫"拿的出手"? 能拿的出"我"手的中国文字估计我这辈子也读不完.啊,你说的是"小说"哈.为什么我们把"novel",本来该叫"新"说的东西叫成了"小"说呢?一种文明最让人神往的恰恰就是她的与众不同.从荷马以降,西人就喜欢长篇大论,国人呢,字斟句酌.一部区区十小本儿的史记,比起洋洋洒洒的大部罗马史,到底那个更"拿的出手"些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87
注册: 2007年11月
多了不多说,说多了跑题.

  我是觉得不是我们没有文化遗产,而是我们不了解,不去继承,我们受西方文明冲击比较大. 遗老,呵呵. 谈不上,只是在帝国主义国家待的时间有点长了,偶尔会思索一些东西. 加上本人喜欢※※和研究遗老遗少的东西。(不过国人现在搞这些所谓的继承中化遗产的形式,大都是做样子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8.183
主题: 71
帖子: 6709
注册: 2003年12月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光辉文化”如果却实存在,摆在那里,不需要任何传承自会辉煌灿烂,盖都盖不住,比如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等等,要是他不存在,仅仅靠意淫和狂妄自大也是挽救不了的。
---------------------------------------------------------------------------------
是啊。根本就没有的,存在的只是“光辉文化”这个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302
主题: 9
帖子: 3849
注册: 2006年4月
西方先架构再解构
天 朝直接解构
结果天 朝摇滚摇到外婆桥了,遑论古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061
主题: 45
帖子: 482
注册: 2007年5月
原文由 蝼蛄 发表
我认为,西方音乐在国内的不普及还是和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尤其是我这一代(我是82年的后生)完全处于一个文化的断层。中华传统文化在近100年的时间里几乎消失殆尽,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我们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然后又开始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其实音乐和艺术就是很好的例子,民间曲艺和戏剧还有其他民间艺术 ......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光辉文化”只不过是个乌托邦,他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科学技术不提也罢,人文与艺术领域的所谓“辉煌”何在?有几部拿的出手的小说?你能数出几个中国古典音乐的曲目?

※※※※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们试图以先进的国外的文化(包括当时的日本)来改造没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了,而其后的文学艺术的复兴所产生的新事物包括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就是我们新文化的基石。是一个新起点,何来的“断层”?
※※以来的各届※※倒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扶持有加的,例子很多,远的如※※※※的“读经运动”“保护国粹”;近的如现在的ZF力挺中医,效果如何自有公论。

您虽是80后的人,在我看来却有“遗老”气味,“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光辉文化”如果却实存在,摆在那里,不需要任何传承自会辉煌灿烂,盖都盖不住,比如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等等,要是他不存在,仅仅靠意淫和狂妄自大也是挽救不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87
注册: 2007年11月
我认为,西方音乐在国内的不普及还是和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尤其是我这一代(我是82年的后生)完全处于一个文化的断层。中华传统文化在近100年的时间里几乎消失殆尽,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我们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然后又开始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其实音乐和艺术就是很好的例子,民间曲艺和戏剧还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这些年间快速的没落,而大众对于西方艺术又缺乏系统的全面地接触,造成了下面各位所说的盲目跟风。我相信除了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我们这些用宝贵业余时间来欣赏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们,都是凭着自己的热情花功夫去‘自修’的。相对于超男,朝女等流行节目,国内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普及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多,单凭一些票价昂贵的音乐会还是不足的。更不用说什么中国传统民乐。

虽然说古典音乐在西方也是不断衰落,但是普及工作做得很好,在英国还有著名的classic fm,整个收音机频道介绍的全是古典音乐,从事古典音乐工作的人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听众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还是要比国内的强不少。

有时我很惊讶,作为文化,通过文字,艺术等形式传承下去,中国近几千来的光辉文明,感觉一下子倒了我们这里消失的一下子无影无踪了,过去几百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断层,给人一下子找不到北的感觉。

睡醒后的胡言乱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188
主题: 17
帖子: 3114
注册: 2005年8月
原文由 cec891 发表
楼下,你说的那个人是不是叫:陈立,后来他还出了本书.
92年的时候SONY的CD比较便宜才45左右,NAXOS好象是39.
其他的公司还是比较贵的.
后来1994年以后借美圆对人民币大涨,中图很多的CD都是130以上,现在美圆大跌,CD怎么不降呢,后来好象是132,好多年没去那里了.去外文次数比较多.


老兄,抱歉,名字记不住了。我的内存本来就小,而且硬盘坏道有多,所以无趣的人、事一律格式化。

原先的索尼和拿骚的片子的确便宜,但是我收的极少。可能错过很多优秀的录音,但是谁又能都收齐全呢?本来就是爱好,所以自己惯自己,不去较真儿了。

那时我也常去外文书店,甚至更早些去琉璃厂的华彩、魏公村的店、海淀街里的小店。北新桥的那家店我也去过。感觉北京买盘的辛苦,早些年间在外地买盘更累,上海多亏了我同事告诉我汾阳路上的店,不然会被外滩福州路的书店气死。记得上海也是文化中心来的,早在1993年鄙人还曾经在上海做过发烧音响嘞。

说起买盘,还得说境外,经常在里面痛苦地抉择,原因是荷包干瘪之由。当年在香港曾经一下子买了5000多港纸的盘,被人斥为“败家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838
主题: 10
帖子: 3300
注册: 2002年5月
楼下,你说的那个人是不是叫:陈立,后来他还出了本书.
92年的时候SONY的CD比较便宜才45左右,NAXOS好象是39.
其他的公司还是比较贵的.
后来1994年以后借美圆对人民币大涨,中图很多的CD都是130以上,现在美圆大跌,CD怎么不降呢,后来好象是132,好多年没去那里了.去外文次数比较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188
主题: 17
帖子: 3114
注册: 2005年8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这个故事比较酸楚。现在这几年已经算好了,※※十年代初,爱乐人的日子才惨。那时候多数人工资才上百块,每个月如果买一张进口CD,就意味着半个月工资没了。那时候的发烧友,骨子里非有宗教般热情才能坚持下来。我曾听说有人为了买下某小铺子歇业转行时的上百张清仓货,得四处借债,然后从伙食费里抠出钱来,连续两三个 ......


J兄你好!一直关注这个帖子,非常喜爱。只是时间限制,上班期间抽空看看,过过眼瘾,下班懒得看电脑。所以没有冒泡儿。

曾经在随身听的帖子里发言,说过自己大学时勤工俭学后买磁带机的往事。看到你写的自己买《指环》的经历,我感同身受。我是1985年夏天用勤工俭学的钱买的第一张柏林爱乐演奏、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激光唱片,当时根本找不到有这玩意儿的地方播放。之后是在1987年大学毕业以后才第一次听到这张唱片的真实播放出来的影响。感觉非常震撼,比较起当时我咬了硬腭买的1200大元的爱华随身听来说,一下子就比没了!

所后数年一直持续败家,每个月都买唱片,杂七杂八的收了不少,以至于和中图的营业员都很熟悉了,到现在我家就住在中图旁边,走路不过3、5分钟的事。和他们聊起当年的事情来,感触颇多。记得当时的XX(为避免不敬,姑且隐去名字),现在已经成为了专职人员,并经常在广播和电视上喷着启迪他人。

还买了不少书籍来补课,毕竟是业余喜爱,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爱好,就一定会去更多地理解其中的一些知识。感觉还是自己认真读些书的好,免得人云亦云,一点自己的观点也没有。

让自己感到骄傲的是,从来没有买过D碟,更没有想过去买。我认为那是对音乐和音乐家的不尊重。

希望栏目越来越多地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了解文化的传承。尽可能多地摆脱庸俗的束缚和包围,在生活中享受到高雅的品质,培养质朴和纯真的人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原文由 dvdhu 发表

菲舍尔的CD都是PentaTone Classics出的,到目前为止共出了8张,Amazon_com应该都有.不过菲舍尔去年底转场DECCA了,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多谢dvdhu兄,在淘宝找到了,是SACD,135元有点贵。
菲舍尔去了DECCA,可惜DECCA的小提琴录音我不太喜欢。个人观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原文由 人家有伞 发表
古典音乐在国内认为的捧成了阳春白雪,这么高的票价注定排除了绝大部分人,真正喜欢的人基本上都被挡在门外了,里面的说句不好听的,基本上是些叶公好龙装高雅的暴发户,并不真正喜爱古典音乐,所以章节之间狂热鼓掌也不奇怪了。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在中国毁了古典音乐演奏会,中低水平的演奏者可能会很在乎每场的经济收入,真正的大师还是愿意台下是些真正听得懂的人,没有人愿意对牛弹琴。
中国的古典音乐的发展道路其实应该学学日本,不要当他是高雅艺术而设那么高的门槛。现今的国人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那些买盗版古典音乐CD听的劳苦大众,最希望进入音乐厅听听现场大师们演奏的也是他们,而用2008元筑起的高墙将他们挡在外面。

*****************************************

不是国内普及程度的低下,而是目前的商业运作方式决定了入场人员的素质,那些热爱古典乐的人们被挡在了外面,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古典音乐迷,虽然头头道道他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对古典乐曲非常熟悉,只要不是很生僻的曲子他都能哼出主题来,1000多淘来的二手音响,满屋子盗版碟,每月工资两口子加起来不过1200,三口过得很拮据,他最大的愿望是去音乐厅听听现场。……


呵呵,有伞兄有点走极端。^_^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974
主题: 5
帖子: 575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wow,这份清单洋洋大观。范围真广。好好享受吧。顺带问一句,HMV难道也卖二手唱片吗?


都是在补仓罢了
所以曲目都很杂
就是随便逛到二手店里
看到喜欢的就拿下了
新年那三天开市大吉
二手店都75优惠
HMV也有很多75折的
在这边买CD也就是这个时候能便宜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278
主题: 15
帖子: 323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这个故事比较酸楚。现在这几年已经算好了,※※十年代初,爱乐人的日子才惨。那时候多数人工资才上百块,每个月如果买一张进口CD,就意味着半个月工资没了。那时候的发烧友,骨子里非有宗教般热情才能坚持下来。我曾听说有人为了买下某小铺子歇业转行时的上百张清仓货,得四处借债,然后从伙食费里抠出钱来,连续两三个 ......

感动!我没有J兄如此透彻的经历,但当年用500大元捧回海菲兹的5碟套装还是很肝儿痛的. 这十几年辗转异国他乡,很多东西都丢掉了,看看也就当年从中图掏的几十张碟还在身边,感慨.不是很赞成用APE.套在Classic Recording脖子上的绞索已经够紧的了,大家要是都帮着再勒一勒,嘿嘿,蹬了腿儿对谁都没什么好处哈.少进些,个人的经济压力也不大,听的也更仔细,享受.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278
主题: 15
帖子: 323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别把我的话当真。我自己也没听过多少。舒伯特,我只熟悉《鳟鱼四重奏》(或者是五重奏?),贝多芬,我只熟悉《大公三重奏》。

哈哈,真是教科书了,我手上也正好有这两个. 接下来想试试那三只Rasumovsky,Op.59,一点点向前噌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278
主题: 15
帖子: 323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YMX 发表
菲舍尔的老柴小协哪家公司出了CD?我也想要一张,谁告诉我哪里有卖的?

菲舍尔的CD都是PentaTone Classics出的,到目前为止共出了8张,Amazon_com应该都有.不过菲舍尔去年底转场DECCA了,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人家有伞 发表

不是国内普及程度的低下,而是目前的商业运作方式决定了入场人员的素质,那些热爱古典乐的人们被挡在了外面,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古典音乐迷,虽然头头道道他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对古典乐曲非常熟悉,只要不是很生僻的曲子他都能哼出主题来,1000多淘来的二手音响,满屋子盗版碟,每月工资两口子加起来不过1200,三口过得 ......


这个故事比较酸楚。现在这几年已经算好了,※※十年代初,爱乐人的日子才惨。那时候多数人工资才上百块,每个月如果买一张进口CD,就意味着半个月工资没了。那时候的发烧友,骨子里非有宗教般热情才能坚持下来。我曾听说有人为了买下某小铺子歇业转行时的上百张清仓货,得四处借债,然后从伙食费里抠出钱来,连续两三个月靠榨菜为生。

我自己以前每次买唱片,都是一场内心交战。有时候在店里走进走出几趟还下不了决心。
没买时抓耳挠腮,买了以后后悔不迭,如果因为犹豫而错过机会,更会捶胸顿足。——当然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啦。

这种折腾令人难忘。2001年夏天我在广州发现了《指环》影碟。LD全套接近四千,正毒瘾发作之际,发现DVD比较便宜,不过全套也接近三千。毅然决定用信用卡透支。但是唱片店不接受刷卡。于是我跑到银行去取现金。银行那时也很少办理现金透支,而且还是外地卡。磨了半天嘴皮,反复检查我证件,终于同意我透支现金。各位都知道信用卡现金透支利率和手续费有多高罢。到了这个关头,买唱片已经不是开心的经历。当我满头大汗把那套萨瓦利施版《指环》装进包里,觉得它仿佛有千斤重量,让人呼吸困难。

这种经历多了,难免有心力交瘁之感。纯属自寻烦恼。所以,发烧也要讲究分寸,别搞得自己心理失衡。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放不下的。音乐再好听也不能当饭吃。唱片音乐会都是身外之物。

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有问题。钻翻译的空子,把classic music 称作“古典”音乐不过瘾,非要强调是“经典”音乐。继而再往上抬,叫做严肃音乐或者高雅音乐。

严肃/高雅很自然就与高尚划上等号。上层社会的娱乐不是很多都称作为高尚娱乐吗?比如交际舞和高尔夫球。

接下来,“高尚”“高贵”就基本上是等同了。

高贵的东西,一定也是很昂贵的嘛。所以,新年音乐会票价2008圆/张,那是很合理的。连北京,首善之地,根据《留声机》报道,国家大剧院的新年音乐会,VIP票价也是2008圆。演出公司肯定很希望日历一年一年就这样翻下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8.183
主题: 71
帖子: 6709
注册: 2003年12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061
主题: 45
帖子: 482
注册: 2007年5月
原文由 YMX 发表
楼下说的有道理。比如那场郎朗音乐会,尽管主办方在演出前三番五次宣读注意事项,提醒观众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连入场卷上也印有这一条,但是在郎朗演奏期间还是有很多观众不合时宜地鼓掌,甚至在乐段之间鼓掌。据我分析,这些人不见得是不懂规矩,而是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朗朗演奏的是什么,连乐曲完没完都不知道,这正所谓 ......


不是国内普及程度的低下,而是目前的商业运作方式决定了入场人员的素质,那些热爱古典乐的人们被挡在了外面,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古典音乐迷,虽然头头道道他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对古典乐曲非常熟悉,只要不是很生僻的曲子他都能哼出主题来,1000多淘来的二手音响,满屋子盗版碟,每月工资两口子加起来不过1200,三口过得很拮据,他最大的愿望是去音乐厅听听现场。
比起我们国内来,欧洲人幸福多了,音乐会随时都有,水平又高,门票又便宜,而且常常有露天音乐会演出可以免费听,小小的咖啡馆子里也常常有弦乐四重奏听,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87
注册: 2007年11月
前几天记得还有朋友向我推荐王志文演的--天道,说是很玄乎,里面充满了古典音乐,因为同龄人中也只有我喜欢听古典音乐,于是乎向我推荐,可惜我从不看连续剧。也不知道里面所谓的古典音乐到底有多么深奥,有什么刁钻的曲目,还是大忽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718
主题: 14
帖子: 491
注册: 2003年4月
在俄罗斯看芭蕾,看歌剧:200卢布坐第一排,最便宜的票10卢布。(人民币:卢布大概是1:3)。是在国内把别人最贵的票的单位换成人民币也不够站票啊!最可恶的是有一段时间还有免费音乐会可以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楼下说的有道理。比如那场郎朗音乐会,尽管主办方在演出前三番五次宣读注意事项,提醒观众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连入场卷上也印有这一条,但是在郎朗演奏期间还是有很多观众不合时宜地鼓掌,甚至在乐段之间鼓掌。据我分析,这些人不见得是不懂规矩,而是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朗朗演奏的是什么,连乐曲完没完都不知道,这正所谓是对牛弹琴啊,可见古典音乐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何等低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061
主题: 45
帖子: 482
注册: 2007年5月
原文由 YMX 发表
这会........配备了国内一流的技术人员,仅灯光和音响就价值8000万。门票当然也不便宜,2008元VIP,.


   古典音乐在国内认为的捧成了阳春白雪,这么高的票价注定排除了绝大部分人,真正喜欢的人基本上都被挡在门外了,里面的说句不好听的,基本上是些叶公好龙装高雅的暴发户,并不真正喜爱古典音乐,所以章节之间狂热鼓掌也不奇怪了。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在中国毁了古典音乐演奏会,中低水平的演奏者可能会很在乎每场的经济收入,真正的大师还是愿意台下是些真正听得懂的人,没有人愿意对牛弹琴。
   中国的古典音乐的发展道路其实应该学学日本,不要当他是高雅艺术而设那么高的门槛。现今的国人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还是那些买盗版古典音乐CD听的劳苦大众,最希望进入音乐厅听听现场大师们演奏的也是他们,而用2008元筑起的高墙将他们挡在外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没错。国内乐团的软肋一向是铜管。以前觉得,大概是乐团预算有限,买不起好乐器。现在经济起飞,连歌剧院都遍地开花,再吹不好喇叭,就是人的问题了。

一语中的,楼主你太有才了!^_^

补充一句:郎朗演奏会由本省乐团伴奏,铜管乐手没有一点感觉,还几处吹冒了。

[YMX 编辑于 2008-01-12 12:4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菲舍尔的老柴小协哪家公司出了CD?我也想要一张,谁告诉我哪里有卖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MX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1
帖子: 690
注册: 2005年2月
这会儿想买郎朗的《黄河之子》,问了,好像不太容易买到。

过去从评论和照片上认识了郎朗,他上升之迅速让人觉得有炒作之嫌,不如※※※给我的印象好。

元月6日晚上去听了郎朗的一场现场音乐会,他的演奏技术和表达能力都非常好,这多少改变了我以前对他的一些看法,承认这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的确不同凡响。

演奏会上,主持人多次提到郎朗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师。我认为,称他为大师还为时过早,因为即使是最顶尖的天才,也需要经过历练,正果不是轻易就能修成的。祝愿郎朗将来能够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

据说这场演奏会是国内最高规格的一次,配备了国内一流的技术人员,仅灯光和音响就价值8000万。门票当然也不便宜,2008元VIP,不过还好,我没花钱,票是一个朋友送的,而且送了两张,真要好好感谢他。^_^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dvdhu 发表
谢谢jdai兄的推荐.看来我是真的需要加快扫盲了,就J兄说的教科书我也没听过几个.感觉室内乐对录音要求很高,四五件乐器,又要和谐统一,又要各有区别,平衡起来很有些困难.菲舍的老柴我很喜欢,但终归是个MM,不是力量型选手,手劲儿上还是比海菲兹差了一点点.不过音色纯美,那把1750 Guadagnini几乎感觉就在面前.另外一张巴赫的So ......


别把我的话当真。我自己也没听过多少。舒伯特,我只熟悉《鳟鱼四重奏》(或者是五重奏?),贝多芬,我只熟悉《大公三重奏》。室内乐录音难度应该比交响乐和协奏曲还是要容易些吧?不过好的室内乐唱片,确实可以作为音响试音碟,让你听得恨不得钻到音箱里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icykool 发表
国内的那些新年音乐会,个人认为水准不高,曲目选择不太好,杂!整体演奏水平参差不起,但是通病是管乐,尤其是铜管,差!音都吹不准,要不是那些外援,那可以说不用听了。

另:如果有些专业音乐背景,特别是器乐演奏方面的,欣赏古典音乐就会在另外一个层次了,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


没错。国内乐团的软肋一向是铜管。以前觉得,大概是乐团预算有限,买不起好乐器。现在经济起飞,连歌剧院都遍地开花,再吹不好喇叭,就是人的问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popipig 发表
新年放假前后买了一大堆唱片,列表如下:

古典
1. 卡洛斯.克莱伯 - 瓦格纳《特鲁伊坦与伊索尔德》DG
2. 梅洛斯四重奏 - 舒伯特《弦乐四重奏全集》DG
3. 福特文格勒 - 布鲁克纳《第7交响曲》DG
4. 福特文格勒 - 布鲁克纳《第8交响曲》DG
5. 福特文格勒 - 舒伯特《第9交响曲》DG
6. 卡拉扬 - 德沃夏克《第9交响曲》D ......


wow,这份清单洋洋大观。范围真广。好好享受吧。顺带问一句,HMV难道也卖二手唱片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之我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