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9019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12-16 03:06
我觉得吧,coms这玩意能直接获得其满井容量,其他啥乱七八糟的测试都可以不用弄了。至于处理芯片,什么digic5 expeed大同小异,都是14bit,降噪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内部调色风格不同而已。
能容纳更多光电子,其信噪比,宽容度啥的,无疑会更为优秀。
可遗憾的是除了leica M的那块cmos(cmosis官方文件说是40000+的满井),我还不知道其他日系厂家的cmos这方面的参数。
我说可能有点偏激,不过一个满井为5万,一个为4万,那肯定是5万那个牛逼。
spot如何看。


一般来说,同等技术下,像素面积大的(也就是分辨率低的)井容就高。

从传感器的物理指标来说,井容是很关键的指标,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其它像开口率,读出噪声等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只有索尼,松下等用于大规模商用的低端传感器(给手机摄像头等用的)才会公布比较详细的指标,DSLR上的只能通过外部测试推算了。

DXO提供的ISO Sensitivity数据,就可用于推算传感器可用井容。不过可用井容要比物理上的最大满井容量小一些,这个由厂家设计决定,主要是考虑线性精度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5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我觉得吧,coms这玩意能直接获得其满井容量,其他啥乱七八糟的测试都可以不用弄了。至于处理芯片,什么digic5 expeed大同小异,都是14bit,降噪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内部调色风格不同而已。
能容纳更多光电子,其信噪比,宽容度啥的,无疑会更为优秀。
可遗憾的是除了leica M的那块cmos(cmosis官方文件说是40000+的满井),我还不知道其他日系厂家的cmos这方面的参数。
我说可能有点偏激,不过一个满井为5万,一个为4万,那肯定是5万那个牛逼。
spot如何看。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2-12-16 03: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253
主题: 24
帖子: 4493
注册: 2008年5月
现在机子已经出来了,用不着猜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787
主题: 87
帖子: 721
注册: 2006年5月
其实单反系统就是个数模转换系统,任何数模转换系统光靠分析元件参数的高低都无法得出谁优谁劣。好比耳机音响系统,感官者的感受才是区分优劣的唯一标准。DXO评测水平再强,总有它考虑不到的地方,他毕竟不是厂家,所以它得出的那些结论还不如DPV等靠感官评测的网站来得可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2-10-24 09:21
这个还不存在什么自圆其说的问题。有差距就是有差距。分数不能直接用比例去看的。
数据量够了。可以将50分改为0分。拉开差距就好。
相反现在这样的分数。单反之间就没有可以用于区分的分数空间了。反而不好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好的评分的体系,都应该尽量使得分与其代表的内涵大致形成线性关系。

否则的话,比如说一个70分的跟80分的其实差不多,然而80分的跟81分的却差很多,那么这种打分的体系意义何在?而线性的分数体系就可以形成比例关系。

虽然DXO没有公布过具体算分的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分数对比的混乱是造成巨大争议的原因之一。

至于说在新的标准体系下D7000跟S100得分拉近很多,这个具体原因由于DXO缺乏详细资料还不好分析。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以细节表现为基础的评测方法,能有效排除很多数字图像处理的干扰,比如暗部降噪以及过度锐化就完全无用了,反而会降低指标。这是向真正实用的画质量化分析方法的进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2-10-24 08:16
DXO还没有发布这个测试的详细信息,因此也没有更多细节可以分析了,当然CPIQ的标准是可以下载学习的。
我前面引用过DXO的一个测试结果对比图,里面有D7000的得分,可见将其用于DSLR是完全没有技术障碍的。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按DXO现有评测方法,S100才50分,D7000是80分,要比S100高出60%,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按新的标准测试,S100是88分,D7000是95分,相差不到10%,我想DXO的人一定也在头疼怎么才能自圆其说。很可能它不会公布这个测试在DSLR上的详细结果。

这个还不存在什么自圆其说的问题。有差距就是有差距。分数不能直接用比例去看的。
数据量够了。可以将50分改为0分。拉开差距就好。
相反现在这样的分数。单反之间就没有可以用于区分的分数空间了。反而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16
主题: 63
帖子: 14993
注册: 2003年3月
专程赶来膜拜LZ这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2-10-24 07:32
可惜啊。没有测试单反啊。希望以后能补上。
另外,看起来是灰度图?要是多色图分别有分数就更爽了


DXO还没有发布这个测试的详细信息,因此也没有更多细节可以分析了,当然CPIQ的标准是可以下载学习的。

我前面引用过DXO的一个测试结果对比图,里面有D7000的得分,可见将其用于DSLR是完全没有技术障碍的。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按DXO现有评测方法,S100才50分,D7000是80分,要比S100高出60%,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按新的标准测试,S100是88分,D7000是95分,相差不到10%,我想DXO的人一定也在头疼怎么才能自圆其说。很可能它不会公布这个测试在DSLR上的详细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2-10-16 00:39
其实随着画质量化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DXO自己的评测体系也在变化。
这个是测试环境:
注意用于测试的目标,包含了典型的CPIQ纹理对象。

可惜啊。没有测试单反啊。希望以后能补上。
另外,看起来是灰度图?要是多色图分别有分数就更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Node 发表于 2012-10-15 22:58
3、也不能说dxo偷换概念,因为它所定义的动态范围在很多关于传感器的文献中都在用,可以肯定这是传感器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另外大家说谈的细节,信息等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公认指标定义,要做客观的分析,dxo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大家的共识还是大于分歧,。

这个其实要解决很简单。DXO提供打分针对的原图。上面的信息量多少,就有可能做横向对比。
或者更加简单,DXO里面有各种参数,调节到3种颜色下的分辨率等于芯片分辨率的80%。在这个基础上再评测噪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8.756
主题: 20
帖子: 9740
注册: 2008年9月
看了七八页,没有一句懂得。
有同感的举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1
帖子: 10
注册: 2012年5月
好帖子,长知识,顶起来支持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0-16 13:40
但是清晰度占得比重还不够高啊- -

808那个分辨率逆天啊,局部强于D800啊


诺基亚808的分辨率其实缺乏实用性,CPIQ的纹理对象是低反差随机纹理目标,这个测试一上,808的所谓分辨率一下子就原形毕露了。即使ISO100,4000万的分辨率结果还比不上1200万的小DC。更不要说稍高一点ISO了。

这个纹理清晰度指标用于信噪比和画质分析,准确性要高得多,任何数字图像处理,不论是降噪也好,锐化也好,除非能反推出生成随机目标的算法,否则是很难欺骗这个纹理清晰度指标的,只要一加处理,指标就会降低。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0-16 13:41
昨天我去亲自算了5D3和S100,发现5D3在ISO100下不如S100。大概还差至少0.5分贝。


根本不可能,S100在ISO100下Full SNR整体都低于5D3,只有S100的ISO80比较特殊,因为使用了内置的不可取消的降噪处理,虽然细节有损失,但在最暗部确实要略微干净一点,这种情况下的信噪比指标已经没有对比的意义。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3:44
别搞那么多让人头晕的理论。照片最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机器看。人眼看那个画质好基本就不是错。把人眼撂一边,用机器和公式评画质本末倒置了就。相机要适应的是人眼不是公式和电脑。


人眼,不同人群之间,不同条件下,从物理视觉到心理视觉,都存在极大差异。按所谓人眼的观感作评测,虽然也有参考价值,但是没有多少客观性可言,因此不可能取代量化的客观的分析方法。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4:08
我只是举个例哦不一定恰 当。至少紫外线对相机成像有影响的。紫外线同样人眼看不到。相机拍不出来不等于影响不到。


你的说法,只能表明你对数码相机的原理缺乏了解。

数码相机感光器件对光谱的频率响应曲线,当然跟人眼不完全一样,但是给你看的不是RAW文件,而是通过校正算法处理之后的输出图像,如果需要,绝大多数相机都可以做到输出非常接近大多数人的视觉观感。当然,不同的厂家,不同的产品,都可以有不同的校正风格,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17
主题: 7
帖子: 910
注册: 2012年9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0-16 14:05
相机是看不到红外线的。(除去滤镜的不算)

不过如果能恰当利用红外线,可以增强相机对环境的描述能力。

我只是举个例哦不一定恰 当。至少紫外线对相机成像有影响的。紫外线同样人眼看不到。相机拍不出来不等于影响不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3:58
哪个计算体系是对的,还是人来评判,这是绕不过去的。眼睛本身就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看到,比如红外线能看到吗?但机器就能测到,电脑怎么个评价法?
评价体系只需要评价一次,而人来投票,每一个相机每一个场景都要投票。

阳光下好的相机傍晚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就拿颜色来说,不同相机颜色倾向不同,必然有不同的适合场景,这玩意要是评价“好坏”根本不可能,只能拿数字,看看谁的更准,方差更小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61
主题: 1
帖子: 60
注册: 2011年2月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3:44
别搞那么多让人头晕的理论。照片最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机器看。人眼看那个画质好基本就不是错。把人眼撂一边,用机器和公式评画质本末倒置了就。相机要适应的是人眼不是公式和电脑。

别人又没让你看 别人发帖是给 追求真相 有想法 不被主管的意识牵着鼻子走的人看的  你看不懂公式理论就去其他贴看美女图去 就好比有人唱京剧  听流行歌曲的非要过来评论说没我听的流行歌好听 真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3:58
哪个计算体系是对的,还是人来评判,这是绕不过去的。眼睛本身就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看到,比如红外线能看到吗?但机器就能测到,电脑怎么个评价法?
相机是看不到红外线的。(除去滤镜的不算)

不过如果能恰当利用红外线,可以增强相机对环境的描述能力。 本帖最后由 发烧钉 于 2012-10-16 14: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17
主题: 7
帖子: 910
注册: 2012年9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0-16 13:54
人眼看,需要有投票机制。

机器看,只需要决定哪个计算体系是对的就行了。

哪个计算体系是对的,还是人来评判,这是绕不过去的。眼睛本身就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看到,比如红外线能看到吗?但机器就能测到,电脑怎么个评价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wjh1947 发表于 2012-10-16 13:44
别搞那么多让人头晕的理论。照片最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机器看。人眼看那个画质好基本就不是错。把人眼撂一边,用机器和公式评画质本末倒置了就。相机要适应的是人眼不是公式和电脑。
人眼看,需要有投票机制。

机器看,只需要决定哪个计算体系是对的就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17
主题: 7
帖子: 910
注册: 2012年9月
别搞那么多让人头晕的理论。照片最终是给人看的,不是给机器看。人眼看那个画质好基本就不是错。把人眼撂一边,用机器和公式评画质本末倒置了就。相机要适应的是人眼不是公式和电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昨天我去亲自算了5D3和S100,发现5D3在ISO100下不如S100。大概还差至少0.5分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0-16 00:39
其实随着画质量化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DXO自己的评测体系也在变化。

比如DXO最新发布的手机画质评测,就引入了I3A的新的CPIQ标准体系,采用纹理清晰度作为信号和噪声的量化定义,现在虽然只用于手机,但对其它相机等等理论上都是适用的。

根据DXO新的测试结果,诺基亚4000万像素的手机,画质还比不上像素远远少得多的佳能小DC S100,更不要说跟DSLR比了。

这个是它提供的比较结果:
这个是测试环境:
注意用于测试的目标,包含了典型的CPIQ纹理对象。
但是清晰度占得比重还不够高啊- -

808那个分辨率逆天啊,局部强于D800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Node 发表于 2012-10-15 22:58
1、这个是我从dxo分析思路出发的一个推测,我也没有能力经一步证明它是对的,,不过即使这个假设是对的,如何提高单位像素Snr肯定也不是很容易的。

2、基于dxo定义的动态范围,我认为是这样的。注意假设前提,。

3、也不能说dxo偷换概念,因为它所定义的动态范围在很多关于传感器的文献中都在用,可以肯定这是传感器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另外大家说谈的细节,信息等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公认指标定义,要做客观的分析,dxo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大家的共识还是大于分歧,。


其实随着画质量化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DXO自己的评测体系也在变化。

比如DXO最新发布的手机画质评测,就引入了I3A的新的CPIQ标准体系,采用纹理清晰度作为信号和噪声的量化定义,现在虽然只用于手机,但对其它相机等等理论上都是适用的。

根据DXO新的测试结果,诺基亚4000万像素的手机,画质还比不上像素远远少得多的佳能小DC S100,更不要说跟DSLR比了。

这个是它提供的比较结果:
这个是测试环境:
注意用于测试的目标,包含了典型的CPIQ纹理对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0-14 22:09
我再重复一次,缩图能提高以均方差定义的信噪比,这个是合理的,从理论和实际都可以验证。

但是,这种信噪比,实际上衡量的是图像的“光滑”程度,与细节无关。而对于摄影来说,动态范围的含义毫无疑问应该是由能看到细节的暗部和亮部来确定。

DXO的问题是,用这种与照片细节无关的信噪比概念,去定义了一个没有实用意义的动态范围,从而得出了缩图可以提升动态范围这种从理论到实际都是荒谬的结论,并以此作为其评分体系的主要依据之一。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认为,1200万的照片,缩图到600万,能否看到原来1200万照片里没有的细节?

你可以拿任何一张照片试试。

你很看重照片横向的信息量,但是这个东西是很难量化的。因为测试的镜头能否保证已经达到最锐利状态?很难的。从网上下样片看哪个CMOS更清楚是没有参考性的,说不定一个跑焦了一个没跑焦。

图片纵向的问题倒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也就是每个像素表示的信息的准确度。

至于动态范围,GF2的动态范围只有10EV,所以相应地,暗部噪声非常高。动态反围没有直接用处,我们拍片很少用到那个光比,但是宽容度高的在同样的暗部信噪比会高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511
主题: 10
帖子: 248
注册: 2002年3月
1、这个是我从dxo分析思路出发的一个推测,我也没有能力经一步证明它是对的,,不过即使这个假设是对的,如何提高单位像素Snr肯定也不是很容易的。

2、基于dxo定义的动态范围,我认为是这样的。注意假设前提,

3、也不能说dxo偷换概念,因为它所定义的动态范围在很多关于传感器的文献中都在用,可以肯定这是传感器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另外大家说谈的细节,信息等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公认指标定义,要做客观的分析,dxo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大家的共识还是大于分歧,

spot 发表于 2012-10-15 22:05
纠正几个基本的误解:

1、信息量跟像素数有关,但并不等于像素数,否则传感器设计岂不是一个玩笑?

2、既然你也同意1200万缩图到600万不可能增加细节,反而有可能损失,那么,1200万缩图到600万,又如何能增加动态范围呢?因此DXO的动态范围增益算法,当然就是谬论了。再强调一次,DXO这个增益算法,说的是1200万缩图到600万,动态范围反而比自己1200万的原图还要高,这跟任何其它相机的画质比较无关。

当然,DXO的目的是想进行不同相机的画质量化评定,但是,它用来评定画质的基础概念就是错的,又如何能在不同相机之间进行准确的比较呢?

3、问题的核心在于,DXO在选择概念时,改变了动态范围在摄影上的含义,把细节的价值去掉了。

DXO网站上介绍评分体系各概念的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Sensor-scores/Use-Case-Scores,中间一段是介绍动态范围的,标题是:Landscape photography: maximum Dynamic Range,风光摄影:最大化动态范围。

在这段文字里,前面介绍摄影需求时,DXO的表述是:

Maximum dynamic range is the greatest possible amplitude between light and dark details a given sensor can record.

最大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楼主研究极端情况下的信息量,其实在大多数时候也是用不到的。

就像NIKON 13.X EV的宽容度,在大多数时候也是用不到的。

论正常应用,哪家都够用-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Node 发表于 2012-10-15 19:34
我理解你的观点是:画质可以分成两部分,信噪比和信息量,缩图只能改善信噪比但不能提升信息量(特殊情况信噪比低于门限时除外)。这个我完全同意,而且缩图一般是会损失信息量的,1200w降到600w信息量肯定损失了。

尝试理解一下为何DXO的定义和分析只关心信噪比这个维度,并引出缩图这个问题:

1、在CMOS低通滤波器匹配良好的前提下,信息量只取决于像素,不受ISO,曝光值等影响,那这个指标是显而易见,没太多可以分析的。
2、CMOS除像素之外的所有指标都可以归结为噪声的影响(量化噪声,热噪声…). 信噪比也相对复杂,不同ISO,曝光值等体现出不同规律。

那如何评价和比较不同CMOS的画质呢,理想情况下应该是信噪比和信息量两个指标都用上,但显然这比较麻烦,而且无法给出统一排序。常见的做法之一就是在保持一个因素相等的条件下,来比较另外一个,由于信息量只取决于像素,于是DXO就采取把不同CMOS像素拉齐的条件下比较信噪比相关的内容指标。如何拉齐呢,就是把像素高的通过平均和像素低的对齐,达到信息量一样的目的。


纠正几个基本的误解:

1、信息量跟像素数有关,但并不等于像素数,否则传感器设计岂不是一个玩笑?

2、既然你也同意1200万缩图到600万不可能增加细节,反而有可能损失,那么,1200万缩图到600万,又如何能增加动态范围呢?因此DXO的动态范围增益算法,当然就是谬论了。再强调一次,DXO这个增益算法,说的是1200万缩图到600万,动态范围反而比自己1200万的原图还要高,这跟任何其它相机的画质比较无关。

当然,DXO的目的是想进行不同相机的画质量化评定,但是,它用来评定画质的基础概念就是错的,又如何能在不同相机之间进行准确的比较呢?

3、问题的核心在于,DXO在选择概念时,改变了动态范围在摄影上的含义,把细节的价值去掉了。

DXO网站上介绍评分体系各概念的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Sensor-scores/Use-Case-Scores,中间一段是介绍动态范围的,标题是:Landscape photography: maximum Dynamic Range,风光摄影:最大化动态范围。

在这段文字里,前面介绍摄影需求时,DXO的表述是:

Maximum dynamic range is the greatest possible amplitude between light and dark details a given sensor can record.

最大动态范围是传感器能记录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之间最大可能的等级。

注意一点,这里DXO同意摄影动态范围的需求,是跟细节details密切相关的。

但接下来,DXO说明自己的定义是,就变成了:

Dynamic range corresponds to the ratio between the highest brightness a camera can capture (saturation) and the lowest brightness it can capture (typically when noise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gnal, i.e., a signal-to-noise ratio below 0 dB).

动态范围是相机能记录的最亮(饱和)和最暗(由噪声底决定)亮度比。

很明显,DXO在这个定义里,轻易偷换了细节的概念,引入了一个只能衡量光滑程度,与细节完全无关的信噪比概念,因此导致了它后面一系列的推论,结果就得到了,缩图能增加动态范围,这个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都极其荒谬的结论。

归根结底,就像我以前说过的,DXO只用均方差定义的信噪比这个概念,去测量动态范围,以此作为评定传感器画质的依据,是没有任何摄影意义上的实用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