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9018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93
主题: 56
帖子: 3011
注册: 2012年4月
最近玩HDR多一点,发现高像素缩图确实可以提升动态范围,原理就是缩图过程中降噪了,可以更猛烈的拉死黑而把噪点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反观动态范围的定义log(死白/死黑),其中死黑正好是受限于噪点的。

至于楼主最后补充的“消失的摄影师的腿”的例子,属于高感丢失的动态范围超出了降噪能弥补的范围。 本帖最后由 七棱镜 于 2013-1-11 13:4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5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觉得spot把问题复杂化了,分辨率的提高和低通的优化有关,高感的提高snr的提高和digic4进化到digic5+关系更大。
单说那块cmos,进步有限。用5D2的cmos搭配digic5+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把处理器的进化说成是cmos的进化,处理器可以用你那公式推导出个结论,但是cmos的指标是不能用公式推导的。
什么东西都靠推导容易陷入形而上学,去调查新的知识,并用实验测量的手法得到参数才是更科学的方法。
DXO的数据都是通过测量的出来的,就算你说DXO从原始数据套用他自己的公式有很大问题,那也是在像素差异大的时候才有问题,5D3和5D2像素基本一样,得分差不多,别跟其他机器比,其结论我认为还是能让人信服的。

下图,我拿尺子量了一下,1DX感受光线的部分占整个像素的36%,D4占到了47%,刨去那点像素差异,佳能cmos 也没法和尼康的比。而且照spot的研究,佳能的降噪在cmos外,尼康的集成在了cmos里,按理尼康的cmos里面的电气元件应该更多,占用整个像素比例应该更大。工艺的改变无疑能提高cmos的光线利用效率。

说一下6D,我觉得它的cmos才是和5D2比有实质的提升。或许佳能cmos工艺进化的第一步就从6D开始。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9 16:4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1.101
主题: 27
帖子: 1078
注册: 2012年4月
仔细看了一遍,LZ的分析很认真,虽然有些地方也没看太明白。
LZ表达了DxO的测试虽然客观,但是其评分标准仍然有很多局限性。
另外就是D800的工艺比起D7000更进一步,所以最终的分数差距更大,是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068
主题: 4
帖子: 219
注册: 2004年4月
钦佩LZ,SPOT一番推导演算,份量超过大部分硕士论文了,俺认为,可以整理下找个学校申请学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1-8 15:48
还是有些不懂
SNR(Xm)=E(Xm)*E(Xm)/s(Xm)
不是应该这样算的吗?


注意我前面说的定义,E(Xm)是表示序列Xm的平均值,s(Xm)是表示Xm的均方差,SNR是一个比值,定义是平均值/均方差,因此当然是

SNR(Xm)=E(Xm)/s(Xm)

以dB表示才需要改写成对数形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3-1-7 15:50
如果是像素总数缩小到一半,那么,按SNR=20log10(平均值/均方差)的定义,能够提高3dB。但是,这有个前提是采用两个像素平均出一个的方法进行缩小。

这个结果来源于平均值和均方差的两个属性,假设对序列X进行均匀的分组采样,每组包含m个样本,每组的平均值形成的序列是Xm,E(X)表示序列X的平均值,s(X)表示序列X的均方差,那么

E(Xm)=E(X)  也就是平均像素后新的平均值与原来相同,保持不变

s(Xm)=s(X)/sqrt(m)

因此SNR(Xm)=E(Xm)/s(Xm)=sqrt(m)*E(X)/s(X)=sqrt(m)*SNR(X)

SNRdb(Xm)=20log10(sqrt(m)*SNR(X))=SNRdb(X))+10log10m

当m=2时,SNRdb(X2)=SNRdb(X)+3dB

上面的m可以推广到分数的情况,只要分组采样过程均匀包含原序列的每一个元素,结果就是一样的。

不过,这个SNR的定义,其物理特性,只能对应于描述一个均匀光照的区域的光滑程度。DXO采用这个SNR定义,并且把缩图后SNR的提高,扩展到动态范围,色彩深度和影调范围等其它画质指标上,从理论到实际都是完全错误的,只能得到极其荒谬的推论。

举个假单的例子,两个方块对应的不同灰度层次如果刚好被噪声淹没,那么平均像素缩图能提高光滑程度,也就是提高信噪比,但能把这两个层次还原出来吗?


还是有些不懂
SNR(Xm)=E(Xm)*E(Xm)/s(Xm)
不是应该这样算的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1-6 10:07
请教下spot兄,像素缩小一般,信噪比提高多少?


如果是像素总数缩小到一半,那么,按SNR=20log10(平均值/均方差)的定义,能够提高3dB。但是,这有个前提是采用两个像素平均出一个的方法进行缩小。

这个结果来源于平均值和均方差的两个属性,假设对序列X进行均匀的分组采样,每组包含m个样本,每组的平均值形成的序列是Xm,E(X)表示序列X的平均值,s(X)表示序列X的均方差,那么

E(Xm)=E(X)  也就是平均像素后新的平均值与原来相同,保持不变

s(Xm)=s(X)/sqrt(m)

因此SNR(Xm)=E(Xm)/s(Xm)=sqrt(m)*E(X)/s(X)=sqrt(m)*SNR(X)

SNRdb(Xm)=20log10(sqrt(m)*SNR(X))=SNRdb(X))+10log10m

当m=2时,SNRdb(X2)=SNRdb(X)+3dB

上面的m可以推广到分数的情况,只要分组采样过程均匀包含原序列的每一个元素,结果就是一样的。

不过,这个SNR的定义,其物理特性,只能对应于描述一个均匀光照的区域的光滑程度。DXO采用这个SNR定义,并且把缩图后SNR的提高,扩展到动态范围,色彩深度和影调范围等其它画质指标上,从理论到实际都是完全错误的,只能得到极其荒谬的推论。

举个假单的例子,两个方块对应的不同灰度层次如果刚好被噪声淹没,那么平均像素缩图能提高光滑程度,也就是提高信噪比,但能把这两个层次还原出来吗?

只要看看前面信噪比定义中平均值的基本属性,就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谓被噪声淹没,也就是两个方块包含噪声以后,各自的平均值相同,无法区分了,那么,再怎么缩图,的确能减小均方差,两个方块都更光滑了,但是,平均值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平滑后两个方块仍然是无法区分的,根本就没有新的细节,层次或者色彩出现。

缩图能改善信噪比,同时在原图锐度不足时,可以提高视觉锐度(可以参考我有一个专门帖子),但是,对于动态范围,影调范围(层次),色彩深度,这些画质指标,完全没有提高的可能,而是恰恰相反,只可能损失更多。DXO的评分体系在这个方面是完全误导的。

等我有时间会整理一个针对DXO评分体系的全面分析和批判

另外,总是有人在S100的传感器上搞不清,再说一次,S100的CMOS传感器是佳能自己生产的,跟索尼无关,实在还有人不相信的,只能请他去拆开S100看看了,据chipworks说芯片上的标志是CANON LC1320-C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请教下spot兄,像素缩小一般,信噪比提高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535
主题: 14
帖子: 317
注册: 2010年9月
术语好多算法好复杂,文科生看不懂啊。

结论倒是明白了:就算套用了lz的鸡血算法,d800 d4依旧跟中画幅平级,5d3依然扶不起来,对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77
主题: 0
帖子: 928
注册: 2006年5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2-16 23:40
机身出JPG是简化算法。简化到你不能想象......

而计算机会采取最好的算法来解RAW


机身直出,我的感觉是比其它第三方插件解RAW得到的JPG好得多,锐度、色彩、噪声、宽容度有一个非常好的平衡。

最近一段时间的使用感受,高光宽容度比450D和550D强了1/3~2/3档(在同样的条件下,但还是不太严谨,5D3我用的是ISO 200,同事的550D是ISO100,换算可以得到同样的曝光比,450D因为一直在用,所以没有直接拍片去比,只是感觉原来450D刚过曝到死白的场景5D3不会过了)

另外对比尼康的机器,我还是比较满意的,DXO那个数据和拍片还真没太大关系。反正提亮超过半档后的暗部细节总觉得色彩不对(我的PS水平不高),暗部噪声还真对正常曝光的片子没太大影响,这方面我还是比较赞同spot的观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于是,索尼的1/2.3 CMOS从来没有哪个相机能出RAW 让DXO来分析一下信噪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Enol 发表于 2012-12-16 19:50
恕我直言,这篇分析的开头是从S100v上所用传感器开始的,但是我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过有人说,佳能卡片机上所用传感器是采购自索尼的啊……
S100 ISO20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佩剑者 发表于 2012-12-16 23:36
对比D800,我不太清楚。
但5D3对我自己的老的450D,感觉5D3默认设置下1600和450D的100差不多。但看DXO的数据明显没这么大的差距啊。。。
默认设置的降噪对画质哪些方面有影响呢?
另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DPP转5D3的RAW格式,似乎速度也比较慢,我的E3 1230v2的CPU解一张图另存要花10多秒,这个解RAW格式它可能做了哪些方面的运算?
机身出JPG是简化算法。简化到你不能想象......

而计算机会采取最好的算法来解RAW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77
主题: 0
帖子: 928
注册: 2006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8:29
有些设计策略还是有一定的互斥的,我前面举过一个例子,比如把AD转换集成在传感器芯片内,缩短了读出路径,有利于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但是相对的,使用传感器外的AD转换,则可以使用更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可以使用高速高精度AD转换电路,在读出路径上叠加噪声远小于信号幅度时,更有利于提高AD转换的精度,而且可以避免高速数字电路对传感器芯片的干扰。

看DXO的数据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以5D3和D800为例,从大约ISO1300开始,5D3的动态范围要超过D800,越高越明显。


对比D800,我不太清楚。
但5D3对我自己的老的450D,感觉5D3默认设置下1600和450D的100差不多。但看DXO的数据明显没这么大的差距啊。。。
默认设置的降噪对画质哪些方面有影响呢?
另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DPP转5D3的RAW格式,似乎速度也比较慢,我的E3 1230v2的CPU解一张图另存要花10多秒,这个解RAW格式它可能做了哪些方面的运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Enol 发表于 2012-12-16 19:50
恕我直言,这篇分析的开头是从S100v上所用传感器开始的,但是我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过有人说,佳能卡片机上所用传感器是采购自索尼的啊……


基本上,佳能小DC上用的CCD大多来自于索尼,但是CMOS则是用自己的。S100用的是CMOS,可以确认是佳能自己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4
主题: 19
帖子: 825
注册: 2012年6月
恕我直言,这篇分析的开头是从S100v上所用传感器开始的,但是我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过有人说,佳能卡片机上所用传感器是采购自索尼的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8:29
有些设计策略还是有一定的互斥的,我前面举过一个例子,比如把AD转换集成在传感器芯片内,缩短了读出路径,有利于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但是相对的,使用传感器外的AD转换,则可以使用更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可以使用高速高精度AD转换电路,在读出路径上叠加噪声远小于信号幅度时,更有利于提高AD转换的精度,而且可以避免高速数字电路对传感器芯片的干扰。

看DXO的数据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以5D3和D800为例,从大约ISO1300开始,5D3的动态范围要超过D800,越高越明显。
学习了。原来高感宽容度是这样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2-16 17:58
你说的都同意。不过最后一句话,偏重中间层次,我想暗部如果设计好了,中间层次不会因此而变差吧。两者不矛盾。难道是研发经费放到暗部中间层次就没经费了吗?.....

另外佳能的中间层次也没有对sony传感器特别大的优势


有些设计策略还是有一定的互斥的,我前面举过一个例子,比如把AD转换集成在传感器芯片内,缩短了读出路径,有利于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但是相对的,使用传感器外的AD转换,则可以使用更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可以使用高速高精度AD转换电路,在读出路径上叠加噪声远小于信号幅度时,更有利于提高AD转换的精度,而且可以避免高速数字电路对传感器芯片的干扰。

看DXO的数据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以5D3和D800为例,从大约ISO1300开始,5D3的动态范围要超过D800,越高越明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8
主题: 46
帖子: 3794
注册: 2011年10月
进来学习学习有关动态范围的知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7:47
我前面提到过,JPG里容纳多少宽容度,是RAW转换时应用不同曲线的问题。很多相机里所谓的宽容度扩展曲线,都是和特点拍摄参数相结合,在尽量少损失中间细节的前提下,特别设置的,重点是采用不同的宽容度压缩算法。

所以DP对JPG宽容度的分析,其实对衡量传感器的实际性能没有多大意义,仅能作为使用机内设置时的一个参考。

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完全不做任何宽容度压缩,那么8位JPG可以得到7Ev(如果考虑输出要求也可以认为是5-6Ev)的宽容度,在这个范围内任何细节都不会损失,完全再现RAW的内容,当然超过这个范围的细节就是全黑全白。

另一个极端,如果只考虑最大限度容纳宽容度,假设RAW里有足够的动态范围,那么JPG理论上可以获得255Ev的宽容度(最坏情况一个色阶都对应一个Ev,也就是说JPG里15对应的实际亮度,只有16对应的实际亮度的一半),足以容纳现在14位RAW的全部动态范围,当然中间层次的细节损失也会非常严重

因此,这里是一个折中平衡的问题,一般认为,应用gamma曲线后,最暗部和最亮部的动态范围都压缩了,这些区域的部分细节损失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从JPG输出的角度,极暗部(RAW中灰度比例小于1%)区域的细节,就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 ...
你说的都同意。不过最后一句话,偏重中间层次,我想暗部如果设计好了,中间层次不会因此而变差吧。两者不矛盾。难道是研发经费放到暗部中间层次就没经费了吗?.....

另外佳能的中间层次也没有对sony传感器特别大的优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2-16 17:12
我说的8.5EV是DPREVIEW的结论。 很多相机输出标准曲线的JPG都是+3.5EV -5EV。

当然实际上很多显示器对0-5的色阶都显示不出差别来。


我前面提到过,JPG里容纳多少宽容度,是RAW转换时应用不同曲线的问题。很多相机里所谓的宽容度扩展曲线,都是和特点拍摄参数相结合,在尽量少损失中间细节的前提下,特别设置的,重点是采用不同的宽容度压缩算法。

所以DP对JPG宽容度的分析,其实对衡量传感器的实际性能没有多大意义,仅能作为使用机内设置时的一个参考。

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完全不做任何宽容度压缩,那么8位JPG可以得到7Ev(如果考虑输出要求也可以认为是5-6Ev)的宽容度,在这个范围内任何细节都不会损失,完全再现RAW的内容,当然超过这个范围的细节就是全黑全白。

另一个极端,如果只考虑最大限度容纳宽容度,假设RAW里有足够的动态范围,那么JPG理论上可以获得255Ev的宽容度(最坏情况一个色阶都对应一个Ev,也就是说JPG里15对应的实际亮度,只有16对应的实际亮度的一半),足以容纳现在14位RAW的全部动态范围,当然中间层次的细节损失也会非常严重

因此,这里是一个折中平衡的问题,一般认为,应用gamma曲线后,最暗部和最亮部的动态范围都压缩了,这些区域的部分细节损失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从JPG输出的角度,极暗部(RAW中灰度比例小于1%)区域的细节,就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佳能相机的设计,偏重中间层次的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6:51
关于6D的数据,我个人认为,佳能也学索尼对RAW的暗部作数字降噪处理了

另外,灰度比例跟JPG的宽容度不是一回事。灰度比例是对RAW中的线性数据处理得来的,像素实际只能得到RGB分量数据,转换成灰度比例要进行矩阵处理,当然这个过程仍然可以看成是线性的,而JPG的数据是应用了gamma曲线得到的,是对数形式的,因此其包含的宽容度就没那么简单了。

举个例子来说,RAW中的灰度是100和200的两个像素,转换为JPG后有可能变成80和100,也就是说,原来差一倍的亮度,现在被压缩到差25%,这就是gamma曲线的作用。当然这么做肯定会导致中间的某些反差损失,也就是这两个亮度之间的细节可能会损失,因此如何应用不同的曲线,从而在转换后的JPG输出中最好地兼顾宽容度和细节的效果,就是RAW转换中各种曲线和场景的判断,以及人为PS调整的应用了。
我说的8.5EV是DPREVIEW的结论。 很多相机输出标准曲线的JPG都是+3.5EV -5EV。

当然实际上很多显示器对0-5的色阶都显示不出差别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2-16 16:41
可是JPG能达到的宽容度就有8.5EV啊,其中-5EV为0.28%灰度  拍人像的话的确这个区域意义不大。光都布好了不需要相机很大宽容度,但是日常拍照经常会遇到阴影下的细节。

还好6D 0.1%灰度信噪比比5D3提高3分贝了


关于6D的数据,我个人认为,佳能也学索尼对RAW的暗部作数字降噪处理了

另外,灰度比例跟JPG的宽容度不是一回事。灰度比例是对RAW中的线性数据处理得来的,像素实际只能得到RGB分量数据,转换成灰度比例要进行矩阵处理,当然这个过程仍然可以看成是线性的,而JPG的数据是应用了gamma曲线得到的,是对数形式的,因此其包含的宽容度就没那么简单了。

举个例子来说,RAW中的灰度是100和200的两个像素,转换为JPG后有可能变成80和100,也就是说,原来差一倍的亮度,现在被压缩到差25%,这就是gamma曲线的作用。当然这么做肯定会导致中间的某些反差损失,也就是这两个亮度之间的细节可能会损失,因此如何应用不同的曲线,从而在转换后的JPG输出中最好地兼顾宽容度和细节的效果,就是RAW转换中各种曲线和场景的判断,以及人为PS调整的应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6:33
从传感器角度,佳能最小读出噪声指标并不差,尤其是高ISO下还有相当优势。

但在低ISO下,其暗部噪声相比索尼的传感器确实较大,这可能有几个原因,比如索尼片内集成的列模式AD转换,以及可能的数字降噪处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索尼传感器在写入RAW之前就有降噪处理,一般来说,这环节越早越好,索尼传感器可以在片内集成大量的数字电路,从这个方面来说是有优势的。而佳能的传感器要把模拟信号送出传感器芯片后才能进行数字降噪处理,这环节中可能带来了更多小信号噪声,对低ISO下的小信号降噪是不利的(高ISO下弱光信号被放大后才送出,实际电平并不小)。

这一点在摄影中的实际价值是另一个问题。我前面分析过,在低ISO下的极暗部区域(1%灰度比例以下),其细节的意义不大,因为数码相机的原理决定了,这个区域本来就采集不到什么细节,最多外部作一个降噪处理使其看上去平滑一些而已。要保留最多的细节,HDR目前是更好的方式。
可是JPG能达到的宽容度就有8.5EV啊,其中-5EV为0.28%灰度  拍人像的话的确这个区域意义不大。光都布好了不需要相机很大宽容度,但是日常拍照经常会遇到阴影下的细节。

还好6D 0.1%灰度信噪比比5D3提高3分贝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5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6:33
从传感器角度,佳能最小读出噪声指标并不差,尤其是高ISO下还有相当优势。

但在低ISO下,其暗部噪声相比索尼的传感器确实较大,这可能有几个原因,比如索尼片内集成的列模式AD转换,以及可能的数字降噪处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索尼传感器在写入RAW之前就有降噪处理,一般来说,这环节越早越好,索尼传感器可以在片内集成大量的数字电路,从这个方面来说是有优势的。而佳能的传感器要把模拟信号送出传感器芯片后才能进行数字降噪处理,这环节中可能带来了更多小信号噪声,对低ISO下的小信号降噪是不利的(高ISO下弱光信号被放大后才送出,实际电平并不小)。

这一点在摄影中的实际价值是另一个问题。我前面分析过,在低ISO下的极暗部区域(1%灰度比例以下),其细节的意义不大,因为数码相机的原理决定了,这个区域本来就采集不到什么细节,最多外部作一个降噪处理使其看上去平滑一些而已。要保留最多的细节,HDR目前是更好的方式。

so,佳能这么做虽然暗部一些有用的信息会当作噪声处理掉,但是色彩更加精准,对吧。看了D4俱乐部,我心中nikon目前最佳画质机,还是有些轻微泛黄。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2-12-16 16: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发烧钉 发表于 2012-12-16 16:15
是不是佳能的读出噪声特别大啊?


从传感器角度,佳能最小读出噪声指标并不差,尤其是高ISO下还有相当优势。

但在低ISO下,其暗部噪声相比索尼的传感器确实较大,这可能有几个原因,比如索尼片内集成的列模式AD转换,以及可能的数字降噪处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索尼传感器在写入RAW之前就有降噪处理,一般来说,这环节越早越好,索尼传感器可以在片内集成大量的数字电路,从这个方面来说是有优势的。而佳能的传感器要把模拟信号送出传感器芯片后才能进行数字降噪处理,这环节中可能带来了更多小信号噪声,对低ISO下的小信号降噪是不利的(高ISO下弱光信号被放大后才送出,实际电平并不小)。

这一点在摄影中的实际价值是另一个问题。我前面分析过,在低ISO下的极暗部区域(1%灰度比例以下),其细节的意义不大,因为数码相机的原理决定了,这个区域本来就采集不到什么细节,最多外部作一个降噪处理使其看上去平滑一些而已。要保留最多的细节,HDR目前是更好的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5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http://www3.xitek.com/papers/translate/pipedream/pipedream1.htm
这篇文章不错,虽然看的不是很懂。解释了胶片和数字成像效率问题。
后面还对像素密度对成像的影响,虽然是01年的文章,但这个衍射的影响不会因为技术改进而有任何消除。so D800要面对这个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018
主题: 403
帖子: 3360
注册: 2007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2-16 15:58
这个传感器的具体指标像QE之类还真不了解,这公司以前的产品都挺低端的,不过这次据说是Leica特别定制的,应该性能不错。井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QE和读出噪声更为关键一些。
是不是佳能的读出噪声特别大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