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8814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3.692
主题: 58
帖子: 8097
注册: 2010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2 22:30
呵呵,原来你一直的误区在这里,你真的应该仔细看看DXO网站上的资料

你认为DXO给出的用0dB信噪比定义的动态范围,比用细节定义的动态范围要小?

首先,从最基本的概念上来说,细节是一个比信噪比更严格的概念。要获得细节,不仅要保证足够的信噪比,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反差和空间分辨力。因此,用细节来定义并计算出的动态范围,其数值要比DXO的0dB信噪比动态范围,小很多。

其次,退一步来讲,考虑和不考虑细节还原,对信噪比下限的规定就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正因为DXO偷换了动态范围的概念,因此才定义了0dB(也就是SNR=1)作为动态范围信噪比的下限。实际上,这个0dB的信噪比,完全不足以识别任何细节。别说0dB,6dB,10dB都不行。

在电视行业有一个罗斯判据(Rose Criterion),意思是说,以标准差定义背景噪声,SNR>5才能得到可识别的细节。SNR=5大致是15dB。在ISO 12232标准里,把可接受画质的下限定为20dB,也是出于细节还原的考虑。

正如我前面所说,DXO动态范围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它没有标出最大的数值,而是恰恰相反,由于它完全不考虑细节的意义,才定出了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0dB下限,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一样的动态范围。

摄影上有意义的动态范围,远远比DX ...


Dynamic range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gray luminance
这是最广义的定义     

你所说的限定为20dB  同样是一个限制     且貌似DXO一直也是认为信噪比大于20dB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之前DXO的采访文章。。。

DXO给5D3的动态范围是11.7Evs     如果SPOT大师认为这是大大高于5D3能达到的动态范围    那麻烦SPOT大师告诉我们  5D3最大的动态范围是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uangcan176 发表于 2013-1-22 22:05
你理解有问题吧    DXO给出的动态范围受噪点表现制约 显然是比相机能达到的最大动态范围小。。。。你还大  大  大的  。。。。-  这理解能力  实在是。。。。

DXO给自己的定义  网站里都说明了   不存在误导   也说明了 是给有画质要求的使用者的参考

意义   很明显就是告诉使用者   参考它给出的动态范围   画质有保证  噪声比较低。。。这不实用?  把被噪声淹没的细节部分算进去就是实用了??  

你可以就它没把相机最大动态范围标出  说DXO不严谨  但就参考这一点来说  意义绝对是有的   比如它给出的建议ISO   在实用中 的确参考性很大。。。。

其实吧 到死胡同的是你   一个连5D3都没有的  没用过的   总自以为自己能“严谨”反驳DXO结论 的  实在是。。。。呵呵

连DXO都说自己只是给个参考  结论是灵活的    你这下   强迫症了吧。。。。


呵呵,原来你一直的误区在这里,你真的应该仔细看看DXO网站上的资料

你认为DXO给出的用0dB信噪比定义的动态范围,比用细节定义的动态范围要小?

首先,从最基本的概念上来说,细节是一个比信噪比更严格的概念。要获得细节,不仅要保证足够的信噪比,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反差和空间分辨力。因此,用细节来定义并计算出的动态范围,其数值要比DXO的0dB信噪比动态范围,小很多。

其次,退一步来讲,考虑和不考虑细节还原,对信噪比下限的规定就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正因为DXO偷换了动态范围的概念,因此才定义了0dB(也就是SNR=1)作为动态范围信噪比的下限。实际上,这个0dB的信噪比,完全不足以识别任何细节。别说0dB,6dB,10dB都不行。

在电视行业有一个罗斯判据(Rose Criterion),意思是说,以标准差定义背景噪声,SNR>5才能得到可识别的细节。SNR=5大致是15dB。在ISO 12232标准里,把可接受画质的下限定为20dB,也是出于细节还原的考虑。

正如我前面所说,DXO动态范围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它没有标出最大的数值,而是恰恰相反,由于它完全不考虑细节的意义,才定出了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0dB下限,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一样的动态范围。

摄影上有意义的动态范围,远远比DXO的数据小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92
主题: 58
帖子: 8097
注册: 2010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2 21:36
你没发现,你已经钻到一个很别扭的死胡同了吗?

你的意思是,DXO不去考虑摄影有意义的最大动态范围,偏偏要自己搞出一个概念,其结果要比摄影上最广义最没限制最大动态范围还要大,而且缩图以后还能无限增大,那么请问,DXO这么做意义何在?比“最大”还大,这是什么样的“可用”动态范围?这样的动态范围,可用吗?DXO搞出这样的指标来评测画质,有实用性吗?

这不恰恰正是我质疑DXO动态范围评分的逻辑吗?你这是在表达对我观点的强烈支持?

你要注意一点,我从来没有说过,DXO根据自己的动态范围定义搞出来的计算过程是错的,我质疑的就是它自己定义的这个动态范围概念在摄影上的实用性。

如果不限制应用范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定义概念,就算有人把动态范围定义成传感器的重量误差,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但是,既然这里是在分析照相机,当然就要考虑照相机的用途。照相机不是亮度计,细节当然更有意义。

DXO的动态范围,充其量也只能当成一个与摄影关系不大的参考指标,根本不适合用来作为画质评测的主要依据。

因此,跟你所说恰恰相反,DXO的动态范围指标,才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上限,而摄影上有实 ...


你理解有问题吧    DXO给出的动态范围受噪点表现制约 显然是比相机能达到的最大动态范围小。。。。你还大  大  大的  。。。。-  这理解能力  实在是。。。。

DXO给自己的定义  网站里都说明了   不存在误导   也说明了 是给有画质要求的使用者的参考

意义   很明显就是告诉使用者   参考它给出的动态范围   画质有保证  噪声比较低。。。这不实用?  把被噪声淹没的细节部分算进去就是实用了??  

你可以就它没把相机最大动态范围标出  说DXO不严谨  但就参考这一点来说  意义绝对是有的   比如它给出的建议ISO   在实用中 的确参考性很大。。。。

其实吧 到死胡同的是你   一个连5D3都没有的  没用过的   总自以为自己能“严谨”反驳DXO结论 的  实在是。。。。呵呵

连DXO都说自己只是给个参考  结论是灵活的    你这下   强迫症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uangcan176 发表于 2013-1-22 21:17
其实看DXO网站逻辑已经很清楚了     最大动态范围是传感器能记录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之间最大可能的等级。这并没有错  这是大家公认的理解  也是最广义 最没限制的定义

而DXO后来的定义 是用来解释自己打的分数的   

DXO的评分 和给出的动态范围 色深 感光度 是给予对画质有一定要求的使用者的参考   这点它说的很明白   

它给出的动态范围 他做了限制  就是噪声能接受下的建议可用动态范围         而前者是不考虑这一限制的。。。。

所以  缩图能增益  就很好理解了   DXO说的不是缩图能增加最大动态范围  而是缩图能增加保证一定噪点画质表现下的动态范围


你没发现,你已经钻到一个很别扭的死胡同了吗?

你的意思是,DXO不去考虑摄影有意义的最大动态范围,偏偏要自己搞出一个概念,其结果要比摄影上最广义最没限制最大动态范围还要大,而且缩图以后还能无限增大,那么请问,DXO这么做意义何在?比“最大”还大,这是什么样的“可用”动态范围?这样的动态范围,可用吗?DXO搞出这样的指标来评测画质,有实用性吗?

这不恰恰正是我质疑DXO动态范围评分的逻辑吗?你这是在表达对我观点的强烈支持?

你要注意一点,我从来没有说过,DXO根据自己的动态范围定义搞出来的计算过程是错的,我质疑的就是它自己定义的这个动态范围概念在摄影上的实用性。

如果不限制应用范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定义概念,就算有人把动态范围定义成传感器的重量误差,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但是,既然这里是在分析照相机,当然就要考虑照相机的用途。照相机不是亮度计,细节当然更有意义。

DXO的动态范围,充其量也只能当成一个与摄影关系不大的参考指标,根本不适合用来作为画质评测的主要依据。

因此,跟你所说恰恰相反,DXO的动态范围指标,才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上限,而摄影上有实际意义的动态范围,只是DXO这个数据的一部分,而且是不会随着缩图增加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92
主题: 58
帖子: 8097
注册: 2010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2 20:28
呵呵,估计你没详细看我的帖子,当然,这帖子前后拉得也确实比较长,有时间我也可以专门再整理一下

你提到DXO的解释,我就给你看一下DXO的原文,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Sensor-scores/Use-Case-Scores,注意我附图中红线标记的部分,很明显,一开始DXO还同意动态范围应该用detail(细节)来定义,接着马上就偷换概念变成用brightness(亮度)来定义了。然后DXO就一路用它的信噪比去算动态范围了。

请问,这个detail和brightness是一回事吗?你怎么替DXO来解释这两个定义的不一致?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有这么一个回帖:


其实看DXO网站逻辑已经很清楚了     最大动态范围是传感器能记录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之间最大可能的等级。这并没有错  这是大家公认的理解  也是最广义 最没限制的定义

而DXO后来的定义 是用来解释自己打的分数的   

DXO的评分 和给出的动态范围 色深 感光度 是给予对画质有一定要求的使用者的参考   这点它说的很明白   

它给出的动态范围 他做了限制  就是噪声能接受下的建议可用动态范围         而前者是不考虑这一限制的。。。。

所以  缩图能增益  就很好理解了   DXO说的不是缩图能增加最大动态范围  而是缩图能增加保证一定噪点画质表现下的动态范围

实际情况是缩图的确能改善噪声   楼主首贴最下面正好有个证明。。。

  

本帖最后由 huangcan176 于 2013-1-22 21: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uangcan176 发表于 2013-1-22 18:54
楼主这一点是根本没看 或不顾DXO的解释就瞎反驳的

DXO说的很明白是基于一定噪声水平给出的参考动态范围。根本就不是最大动态范围。。缩图后噪声改善  可用的动态范围自然会大一些  并没有误导人   

只是楼主强迫症似的非要用自己的定义说DXO没道理而已。。。。 至今没有改正这一点。。。。  

说白了 是仗着这里很多人不会仔细看那个网站而已  不然  知道实情的人  就大把了。。。。


呵呵,估计你没详细看我的帖子,当然,这帖子前后拉得也确实比较长,有时间我也可以专门再整理一下

你提到DXO的解释,我就给你看一下DXO的原文,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Sensor-scores/Use-Case-Scores,注意我附图中红线标记的部分,很明显,一开始DXO还同意动态范围应该用detail(细节)来定义,接着马上就偷换概念变成用brightness(亮度)来定义了。然后DXO就一路用它的信噪比去算动态范围了。

请问,这个detail和brightness是一回事吗?你怎么替DXO来解释这两个定义的不一致?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有这么一个回帖:

spot 发表于 2012-10-15 22:05
纠正几个基本的误解:

1、信息量跟像素数有关,但并不等于像素数,否则传感器设计岂不是一个玩笑?

2、既然你也同意1200万缩图到600万不可能增加细节,反而有可能损失,那么,1200万缩图到600万,又如何能增加动态范围呢?因此DXO的动态范围增益算法,当然就是谬论了。再强调一次,DXO这个增益算法,说的是1200万缩图到600万,动态范围反而比自己1200万的原图还要高,这跟任何其它相机的画质比较无关。

当然,DXO的目的是想进行不同相机的画质量化评定,但是,它用来评定画质的基础概念就是错的,又如何能在不同相机之间进行准确的比较呢?

3、问题的核心在于,DXO在选择概念时,改变了动态范围在摄影上的含义,把细节的价值去掉了。

DXO网站上介绍评分体系各概念的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Sensor-scores/Use-Case-Scores,中间一段是介绍动态范围的,标题是:Landscape photography: maximum Dynamic Range,风光摄影:最大化动态范围。

在这段文字里,前面介绍摄影需求时,DXO的表述是:

Maximum dynamic range is the greatest possible amplitude between light and dark details a given sensor can record.

最大动态范围是传感器能记录的亮部和暗部细节之间最大可能的等级。

注意一点,这里DXO同意摄影动态范围的需求,是跟细节details密切相关的。

但接下来,DXO说明自己的定义是,就变成了:

Dynamic range corresponds to the ratio between the highest brightness a camera can capture (saturation) and the lowest brightness it can capture (typically when noise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gnal, i.e., a signal-to-noise ratio below 0 dB).

动态范围是相机能记录的最亮(饱和)和最暗(由噪声底决定)亮度比。

很明显,DXO在这个定义里,轻易偷换了细节的概念,引入了一个只能衡量光滑程度,与细节完全无关的信噪比概念,因此导致了它后面一系列的推论,结果就得到了,缩图能增加动态范围,这个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都极其荒谬的结论。

归根结底,就像我以前说过的,DXO只用均方差定义的信噪比这个概念,去测量动态范围,以此作为评定传感器画质的依据,是没有任何摄影意义上的实用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92
主题: 58
帖子: 8097
注册: 2010年4月
七棱镜 发表于 2013-1-11 13:43
最近玩HDR多一点,发现高像素缩图确实可以提升动态范围,原理就是缩图过程中降噪了,可以更猛烈的拉死黑而把噪点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反观动态范围的定义log(死白/死黑),其中死黑正好是受限于噪点的。

至于楼主最后补充的“消失的摄影师的腿”的例子,属于高感丢失的动态范围超出了降噪能弥补的范围。


楼主这一点是根本没看 或不顾DXO的解释就瞎反驳的

DXO说的很明白是基于一定噪声水平给出的参考动态范围。根本就不是最大动态范围。。缩图后噪声改善  可用的动态范围自然会大一些  并没有误导人   

只是楼主强迫症似的非要用自己的定义说DXO没道理而已。。。。 至今没有改正这一点。。。。  

说白了 是仗着这里很多人不会仔细看那个网站而已  不然  知道实情的人  就大把了。。。。

本帖最后由 huangcan176 于 2013-1-22 18: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刚才针对S的14EV和C的12EV。自己做了一个计算。发现,如果AD将光电信号转化为14bit的采样是线性转换的前提下(不是说RAW,而是14bit的采样)按照+4EV是满井对应16384输出的假设的话
只要倒了2EV以上范围,C的画质才会更加细腻

但再看看数值,总觉的有问题。难道AD不是线性转换的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3
主题: 12
帖子: 1567
注册: 2006年11月
文章已经达到博士论文水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4.484
主题: 44
帖子: 3046
注册: 2001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2 09:22
这个可能是术语翻译上的差异,我理解你说的色阶概念,应该是指宽容度,也就是相机能记录下细节的场景最亮和最暗部之间最大的明暗差异,这个概念在我这个帖子里称为动态范围,英文术语是dynamic range。

你引用的我那段文字里的英文术语tonal,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有翻译成影调,也有翻译成色调,色阶,等等,中文的术语翻译本来有很多混乱和不规范的地方,不管中文叫什么,它表达的意思是指图像中能区分的不同层次的总数,反映出的是图像过渡的细腻程度。

大致打个比方来说,比如一个相机能捕捉10EV的动态范围,但是只能将其区分出200个层次,另一个相机能捕捉9EV的动态范围,但可以将其区分出300个层次,我认为后面这个相机的画质要比前面那个好。这就是我前面那句话的含义。

去年就顶过这贴,当时spot大佬好象比较忙。
昨天回看好象这主贴做了不少修改,再学习。现在回复得很快,很详细,概念很清晰。您有时间就方便追问啦!
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9 16:11
下图,我拿尺子量了一下,1DX感受光线的部分占整个像素的36%,D4占到了47%,刨去那点像素差异,佳能cmos 也没法和尼康的比。而且照spot的研究,佳能的降噪在cmos外,尼康的集成在了cmos里,按理尼康的cmos里面的电气元件应该更多,占用整个像素比例应该更大。工艺的改变无疑能提高cmos的光线利用效率。

索尼芯片的集成降噪,应该是集成在片上,而不是像素上。我的理解是每行一个AD,外加放大和降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PC老头子 发表于 2013-1-22 08:45
特别喜欢这样的技术贴,用数据说话,实打实的分析,再来学习!

这一观点在下有所保留,个人以为色阶范围差异早在胶片时代就有巨大差异,正片输入的色阶范围比负片窄很多,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判别不同类型之间的胶片画质啊?
请教如何解释呢?


这个可能是术语翻译上的差异,我理解你说的色阶概念,应该是指宽容度,也就是相机能记录下细节的场景最亮和最暗部之间最大的明暗差异,这个概念在我这个帖子里称为动态范围,英文术语是dynamic range。

你引用的我那段文字里的英文术语tonal,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有翻译成影调,也有翻译成色调,色阶,等等,中文的术语翻译本来有很多混乱和不规范的地方,不管中文叫什么,它表达的意思是指图像中能区分的不同层次的总数,反映出的是图像过渡的细腻程度。

大致打个比方来说,比如一个相机能捕捉10EV的动态范围,但是只能将其区分出200个层次,另一个相机能捕捉9EV的动态范围,但可以将其区分出300个层次,我认为后面这个相机的画质要比前面那个好。这就是我前面那句话的含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4.484
主题: 44
帖子: 3046
注册: 2001年11月
特别喜欢这样的技术贴,用数据说话,实打实的分析,再来学习!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色阶范围(或称为影调范围)Tonal Range

实际上这个指标更全面反映了相机各档ISO下的画质,相对于只考虑暗部信噪比的动态范围,色阶范围指标全面计算了整个照片能达到的灰度层次,毕竟,一张照片并不是只想要一个干净的黑块,丰富的层次才是对画质影响更重要的因素。 ...

这一观点在下有所保留,个人以为色阶范围差异早在胶片时代就有巨大差异,正片输入的色阶范围比负片窄很多,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判别不同类型之间的胶片画质啊?
请教如何解释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1 01:37
我很奇怪,你对DXO对于宽容度的算法这么深恶痛绝,又对色彩敏感度的算法又表示赞同。
DXO那个公式,是要算出其RGB阵列的协方差的,那就肯定有一个标准值来和实测值相减。这之间的误差用ΔΕ来标识一点没问题,
那个CS值只是为了换算出让大众都理解的东西,其他指标都用bit表示,比如snr,宽容度。用bit表示色彩明暗度是为了方便理解。
直接看原始数据ΔΕ,更直观。
说点题外话,日本的材料学在世界上能称第一。就RGB滤色片,sensor材料(好材料能提高cmos指标),无缝透镜欧洲那些小屁国哪里比得上。


我对DXO的色彩敏感度算法同样反对,我正在整理一个新的帖子专门对其作分析和批判。

但你对它的算法理解是不对的。从理论上说,DXO的色彩深度评分,并没有考虑色彩准确性问题,DXO的原话是we give this measurement as an indication but do not integrate it in DxO Mark(SMI只是列出供参考,没有纳入到DXO评分)。

DXO的CS指标,出发点是考虑色彩丰富程度问题。它用来计算CS的基础数据,并不是所谓跟标准色彩的偏差,而是各个彩色通道的噪声水平。也就是说,DXO的色彩深度指标,实际上试图反映的是,用噪声幅度隔离出来的彩色通道可识别层次的数量。

这个出发点我认为是合理的。

前面我解释过,从一开始,对彩色相机来说,色彩是否准确还原,一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喜欢看到比实际更蓝的天,更绿的草地等等,这是人眼视觉心理的作用,是有普遍性的客观事实。因此,相机是否能把蓝天绿草还原成跟真实场景完全一样,这对相机画质来说,并不是一个问题,相机的核心目的是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求。

然而,相机能采集的色彩是否丰富,各个色彩层次表现(或者说过渡)是否细腻,这个才真正影响人对照片的视觉观感。

我对DXO的这个色彩深度指标的批评,问题不是出在定义上,而是出在后面的处理过程上。

简单来说,在这个处理过程中,DXO在RAW中各色彩通道信噪比的基础上,额外叠加了对sRGB空间三原色的纯净程度作为一个噪声源(后处理噪声源),并且在DXO的计算方法上,这个sRGB三原色纯净程度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感器信噪比,导致最后得出的指标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相机的RAW文件中色彩的丰富和细腻程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1 00:31
SMI的意义是有的,但并不是那么绝对,没有你说的这么大。

SMI反映了在特定光照和观察条件下,CIE LAB色彩空间测量原始标板与采集数据之间的差异。由于LAB色彩空间是经过和人眼的校准,是一个被看作具有视觉一致性的色彩空间,因此SMI在理论上能够反映了相机与人眼对色彩的物理差异。

但是大量的视觉心理试验证明,基于CIE LAB的最小误差分析,在场景光源、物体性质和观察光源都任意的情况下(也更接近实际情况),试验对象的接受度很低。也就是说,人眼并不认为,一个在指定的照明和观察光源下,物理上精确还原了场景色彩的照片更好看,人倾向于选择更“愉悦”的色彩,而不是更“准确”的色彩。因此SMI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在相机行业的实用价值并不高。

照相机不是科学试验设备,看看胶片时代的色彩风格就很清楚了,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色彩与人眼的物理一致性当成最重要的色彩设计标准。实际上,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其目的都是获得令人愉快的色彩,而不是特定光照条件下的物理一致性。

如果你查看一下DXO上中画幅后背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到,包括飞思、哈苏等厂家,从老型号到新型号,没有一个的SMI超过80的。

DXO认为SMI从75到85都没有太明显的可分辨差异,因此没有把它纳入评分体系 ...


我很奇怪,你对DXO对于宽容度的算法这么深恶痛绝,又对色彩敏感度的算法又表示赞同。
DXO那个公式,是要算出其RGB阵列的协方差的,那就肯定有一个标准值来和实测值相减。这之间的误差用ΔΕ来标识一点没问题,
那个CS值只是为了换算出让大众都理解的东西,其他指标都用bit表示,比如snr,宽容度。用bit表示色彩明暗度是为了方便理解。
直接看原始数据ΔΕ,更直观。
说点题外话,日本的材料学在世界上能称第一。就RGB滤色片,sensor材料(好材料能提高cmos指标),无缝透镜欧洲那些小屁国哪里比得上。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1 01:5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0 22:28
你们上面发的通道分离的表格,是sRGB。raw的色域本来就比sRGB大很多,色彩的准确性肯定有较大误差。
而Sensitivity metamerism index ISO 17321 同色异谱指数和sRGB没啥关系。用的是在CIELAB空间下,对比日光D50和荧光灯D50之间的差异。
所以color response这一栏,最重要的是SMI指数。越高,色彩越准。


SMI的意义是有的,但并不是那么绝对,没有你说的这么大。

SMI反映了在特定光照和观察条件下,CIE LAB色彩空间测量原始标板与采集数据之间的差异。由于LAB色彩空间是经过和人眼的校准,是一个被看作具有视觉一致性的色彩空间,因此SMI在理论上能够反映了相机与人眼对色彩的物理差异。

但是大量的视觉心理试验证明,基于CIE LAB的最小误差分析,在场景光源、物体性质和观察光源都任意的情况下(也更接近实际情况),试验对象的接受度很低。也就是说,人眼并不认为,一个在指定的照明和观察光源下,物理上精确还原了场景色彩的照片更好看,人倾向于选择更“愉悦”的色彩,而不是更“准确”的色彩。因此SMI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在相机行业的实用价值并不高。

照相机不是科学试验设备,看看胶片时代的色彩风格就很清楚了,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色彩与人眼的物理一致性当成最重要的色彩设计标准。实际上,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其目的都是获得令人愉快的色彩,而不是特定光照条件下的物理一致性。

如果你查看一下DXO上中画幅后背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到,包括飞思、哈苏等厂家,从老型号到新型号,没有一个的SMI超过80的。

DXO认为SMI从75到85都没有太明显的可分辨差异,因此没有把它纳入评分体系,这一点我也是认同的。

跟我最近也在分析DXO上的color sensitivity这个指标,它的问题在其它地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你们上面发的通道分离的表格,是sRGB。raw的色域本来就比sRGB大很多,色彩的准确性肯定有较大误差。
而Sensitivity metamerism index ISO 17321 同色异谱指数和sRGB没啥关系。用的是在CIELAB空间下,对比日光D50和荧光灯D50之间的差异。
所以color response这一栏,最重要的是SMI指数。越高,色彩越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那个RGB分量的图,意义不是太大.D50本来就稍微有点偏黄,绿色多点也很正常。
我很纳闷为啥不用D65,估计大多数情况下色温没法达到阳光的色温吧。
color response有个指标Sensitivity metamerism index ISO 17321,同色异谱指数。这个才是色彩准确性的最好的指标,这一代佳能SMI指数真的是烂的我都想骂人,跟上一代比差远了,一代不如一代。大妈三SMI高达86,A900有87,5D 84 ,5D2 80全都上了80
SMI=100-5.5ΔE,一般认为ΔE小于3色彩很精准了。
牺牲色彩准确性的高感毫无意义,就像牺牲操控的极速跑车也毫无意义(怎么扯到车上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优零 发表于 2013-1-16 15:40
感谢答复,我看的差异的确是JPG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测光模块,处理器会得出不同的色彩,反复试了几次都是这个结果,另外我看了你的RGB分色图,好像R通道蓝色,B通道红色上面,6D比5D3差了很多,这能说明什么吗


也许是因为厂家在不同型号的相机上直出算法可能会有很大区别吧。

5D3和6D这两个分量的差异都太小了,基本上在小数点后第二位了,影响很小。

你看一下5D2的蓝色通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0.13
主题: 56
帖子: 2186
注册: 2007年10月
spot 发表于 2013-1-16 13:13
传感器本身是没有色彩识别能力的(虽然不同波长的光电转换效率确有不同,但不同产品间差别很小),RAW含有的色彩特征主要来源于像素前面的彩色滤片CFA。

我最近在分析DXO的Color Sensitivity指标,在发现很多评分上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发现一些有用的数据。比如在每个机型的详细测量数据里,都有一个Color Responses资料页,其中有一个RAW中的RGB各通道,分解成sRGB三原色分量的比例图,这个可以形象化地了解每个通道使用的彩色滤片的风格。

下面我对比了5D3和6D的这个RGB通道的sRGB分解图,可以看到,5D3和6D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跟5D2相比则有一些变化。

因此,我认为在RAW文件层次,5D3和6D应该具有非常类似的色彩特征。

至于你感觉到的差异,可能是输出JPG的设置影响的,这个就很难严格对比了。


感谢答复,我看的差异的确是JPG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测光模块,处理器会得出不同的色彩,反复试了几次都是这个结果,另外我看了你的RGB分色图,好像R通道蓝色,B通道红色上面,6D比5D3差了很多,这能说明什么吗 本帖最后由 优零 于 2013-1-16 15: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微透鏡 发表于 2013-1-16 13:15
参考一下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13594-1-1-1.html


首先,那只是新华网上一篇博客,不少什么“新华社文章”,其次,那篇文章我早已作过评论:

spot 发表于 2012-12-27 19:41
这转贴的文章,其中除了引用chipworks文章的内容,其它技术部分基本都是作者自己牵强附会的瞎猜

尤其是关于这个微透镜的部分,纯属胡说八道了啊

关于DXO的评分标准,根本就不合理,片面夸大所谓暗部信噪比的意义,这些可以先放一边,退一万步,就算按DXO的评分方法,而且也不去管A900这些,就说D800和5D3。

D800在ISO3200以后,动态范围也比不上5D3,这个问题怎么用工艺差距来解释?难道说,180nm工艺,在高ISO下反而性能不如500nm的工艺啦?

其实chipworks的文章说的很清楚,提高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更高分辨率的需求,其它性能问题主要由芯片的像素和电路结构决定。很多技术措施,比如更薄的光学层,铜导线,背光技术的应用等等,都跟一个简单的工艺参数没有太大关系。


另外,这文章里面引用的DXO色彩深度指标,我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虽然有一些有用的数据,但整个评分完全是荒谬的,甚至违背了DXO自己定的RAW数据基本框架,有时间整理出来会单独发帖说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62
主题: 1
帖子: 61
注册: 2013年1月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从技术角度,对5D3最大的兴趣点以及疑问点,应该是高感。佳能官方公布的可用ISO指标是25600,比5D2的6400高了2档。如果5D3真的能达到这个水平,毫无疑问是放了一个巨大的卫星,这意味着在100%像素下,其高感性能超过了D3S。但是,由于目前公布的各种样片都是JPEG格式的,没有RAW文件,其中可能包含了降噪处理,因此很难做出判断。下面试着从佳能CMOS传感器进步的角度,猜测一下5D3的技术水平。

佳能目前最好的CMOS工艺设计,应该是S100上用的那块芯片。根据DP网友按DXO的传感器测试数据反算的芯片指标,佳能的各代CMOS大致的QE(量子效率)水平大致是:

1000D,40D,5D2            33%
550D,60D,7D                40%
S100                                52%

假设5D3使用的传感器达到S100的水平,那么QE的进步幅度,在ISO100下,能够让5D3的SNR比5D2提高大约2dB,不到1档(1档是3dB)。

用DXO上5D2的ISO-SNR曲线推算,5D3在100%下DXO的可用ISO能达到1100-1200,那么,5D3最终DXO的高感得分将是3000-3300,基本接近D3S的得分水平。(DXO的高感得分是把100%像素下的结果,按统一输出算术平均缩图到800万像素计算调整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其增益关系是像素每增加一倍,高感得分好1档 ...


参考一下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13594-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优零 发表于 2013-1-15 17:02
大虾研究下6D吧,感觉这块CMOS很奇怪,规格怪,色彩怪,色彩看上去偏黄绿,没有佳能红了,试过5D3,6D,5D2同场景人像PK,6D还真是独立特行,从风格来说,有点近NIKON了,不知道佳能为什么单独做出这么个CMOS来,前阵有人说6D和5D3的色彩风格接近,都改了低通和色彩滤镜,在同一个测光模块和同一个处理芯片的同镜头同场景PK,区别还是蛮大的


传感器本身是没有色彩识别能力的(虽然不同波长的光电转换效率确有不同,但不同产品间差别很小),RAW含有的色彩特征主要来源于像素前面的彩色滤片CFA。

我最近在分析DXO的Color Sensitivity指标,在发现很多评分上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发现一些有用的数据。比如在每个机型的详细测量数据里,都有一个Color Responses资料页,其中有一个RAW中的RGB各通道,分解成sRGB三原色分量的比例图,这个可以形象化地了解每个通道使用的彩色滤片的风格。

下面我对比了5D3和6D的这个RGB通道的sRGB分解图,可以看到,5D3和6D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跟5D2相比则有一些变化。

因此,我认为在RAW文件层次,5D3和6D应该具有非常类似的色彩特征。

至于你感觉到的差异,可能是输出JPG的设置影响的,这个就很难严格对比了。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1-16 13:15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845
主题: 170
帖子: 13859
注册: 2002年10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刚才抽空对佳能S100V的各个感光度进行拍摄,发觉在ISO80-400范围内都有良好的画质,1600以内画质也不错,但暗部的噪点出现。3200仍然可用,但可以看到明显的噪点,有涂抹痕迹。6400涂抹很严重,暗部是黑点的麻花脸了。只能在降低像素的情形下勉强使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不会就是个索尼感光器吧
优零 发表于 2013-1-15 17:02
大虾研究下6D吧,感觉这块CMOS很奇怪,规格怪,色彩怪,色彩看上去偏黄绿,没有佳能红了,试过5D3,6D,5D2同场景人像PK,6D还真是独立特行,从风格来说,有点近NIKON了,不知道佳能为什么单独做出这么个CMOS来,前阵有人说6D和5D3的色彩风格接近,都改了低通和色彩滤镜,在同一个测光模块和同一个处理芯片的同镜头同场景PK,区别还是蛮大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845
主题: 170
帖子: 13859
注册: 2002年10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文章太专业了,没有看懂,就知道我目前使用的s100是最好的芯片。

s100使用有半年了,我也经常纳闷,这是我使用中感觉最妙的卡片DC,甚至放弃使用40D和索尼的R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0.13
主题: 56
帖子: 2186
注册: 2007年10月
大虾研究下6D吧,感觉这块CMOS很奇怪,规格怪,色彩怪,色彩看上去偏黄绿,没有佳能红了,试过5D3,6D,5D2同场景人像PK,6D还真是独立特行,从风格来说,有点近NIKON了,不知道佳能为什么单独做出这么个CMOS来,前阵有人说6D和5D3的色彩风格接近,都改了低通和色彩滤镜,在同一个测光模块和同一个处理芯片的同镜头同场景PK,区别还是蛮大的 本帖最后由 优零 于 2013-1-15 17: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这是我在很早时作过的一个5D3空间频率分析的摘录:

spot 发表于 2012-3-12 01:30
刚才从IR下载了5D3的一张标板测试照片RAW文件,做了一下简单的频率分析,结果令人惊讶,5D3在达到像素密度的分辨率上竟然还有一定反差!
...
因此可以预期很多镜头在5D3上都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DP对5D3分辨率的评测http://www_dpreview_com/reviews/canon-eos-5d-mark-iii/20,曾经修改了一次,现在的正式发布的评测结果中,注意黄线圈出的部分,DP也得到了跟我完全一致的结果,并且DP认为5D3已经基本达到了对一个22M相机和一个好镜头你所能期望的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1-15 09: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2
主题: 0
帖子: 2
注册: 2013年1月
那dxosnr的动态范围应该就是同等像素相对比不考虑细节被噪声的平滑度,对么,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