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8820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七棱镜 发表于 2012-10-7 16:14
楼主,DxOMark是按照每个相机原始分辨率测得的数值,套用公式来计算800万像素的值,并且进行评分。按照他们的公式,在缩图的过程中(例如1200万像素缩图为800万像素),动态范围减少了约0.29,与你6月20日补充的不矛盾。DxOMark从来没说过缩图能增加细节,是楼主自己误解了。DxOMark给出的DR、TR、CS那几个公式全部是单调递减的,即缩图过程中损失细节。


你恰好说反了。

DXO公式里,N是相机实际像素数,比如1200万,N0是归一化之后的像素数,DXO取的是固定的800万,因此,将实际像素高于800万的相机按800万像素归一化处理,每项指标结果都是增加。比如,将1200万缩图到800万,SNR增加了1.76dB,DR增加了0.29,TR增加了0.29,CS增加了0.87。

DXO提供的指标中,Print模式是按缩图到800万归一化计算的,Screen模式是原始像素计算的,你看一下任何指标的这两个模式的结果对比,就可以看到,只要相机的实际像素数超过800万,那么Print模式永远是高于Screen模式的,DXO算分用的是Print模式。

举个例子,D800按100%像素算(Screen模式下)动态范围是13.23,而DXO算分则是按Print模式下,动态范围是14.33,其中像素增益的计算是:

DRnorm = DR + log2(sqrt(36.56/8)) = DR + 1.09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43
主题: 7
帖子: 187
注册: 2008年3月
文科生表示看懂帖子压力很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93
主题: 56
帖子: 3011
注册: 2012年4月
楼主,DxOMark是按照每个相机原始分辨率测得的数值,套用公式来计算800万像素的值,并且进行评分。按照他们的公式,在缩图的过程中(例如1200万像素缩图为800万像素),动态范围减少了约0.29,与你6月20日补充的不矛盾。DxOMark从来没说过缩图能增加细节,是楼主自己误解了。DxOMark给出的DR、TR、CS那几个公式全部是单调递减的,即缩图过程中损失细节。 本帖最后由 七棱镜 于 2012-10-7 16:1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981
主题: 4
帖子: 495
注册: 2005年1月
手头没有5D3 有一台5D 还有一台新买的5D2
不过我发现感光度超过2000之后拍摄大面积暗部的东西的时候 画面下方会有这样的问题 老5D只有右下角最小一块儿
这样正常么?
还有 从5D3 iso6400的一些样片来看 暗部没有出现这样的杂讯 我觉得应该也是5D2这一代的CMOS工艺上真的比5D3差不止一个档次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6.574
主题: 47
帖子: 10140
注册: 2008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GFX100S
佩剑者 发表于 2012-10-6 19:23
看无忌首页的那个关于DXO评分的那个贴,那个是无忌编辑对这个贴的一些东西的结论的摘录。

LZ在这个贴里没有预测什么东西,只是根据DXO的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5D3的CMOS的传感器效率从5D2的33%进步到了49%,在18%的SNR、TR、CS几个方面,他认为5D3的进步比5D-5D2的进步大得多可以算是进步了一代,在DR的进步上,他认为只算半代。
另外在标板分辨率测试方面5D3与5D2像素接近,但分辨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多谢啊!这样看清楚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77
主题: 0
帖子: 928
注册: 2006年5月
lovexxxx 发表于 2012-10-6 18:06
又进来一次。
字真多啊,还是懒得看。
谁都看完了的告诉我一下:楼主到底预测对了没?


看无忌首页的那个关于DXO评分的那个贴,那个是无忌编辑对这个贴的一些东西的结论的摘录。

LZ在这个贴里没有预测什么东西,只是根据DXO的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5D3的CMOS的传感器效率从5D2的33%进步到了49%,在18%的SNR、TR、CS几个方面,他认为5D3的进步比5D-5D2的进步大得多可以算是进步了一代,在DR的进步上,他认为只算半代。
另外在标板分辨率测试方面5D3与5D2像素接近,但分辨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6.574
主题: 47
帖子: 10140
注册: 2008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GFX100S
又进来一次。
字真多啊,还是懒得看。
谁都看完了的告诉我一下:楼主到底预测对了没? 本帖最后由 lovexxxx 于 2012-10-6 18: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232
主题: 5
帖子: 82
注册: 2003年2月
介明显是篇学术论文啊!摘抄发表,晋职称用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41
主题: 2
帖子: 235
注册: 2011年9月
LZ不愧为技术大神,思路清晰,一针见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3
主题: 5
帖子: 624
注册: 2012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2-10-2 10:42
其实我前面说过好几次,到底什么体系更适合对数码相机的画质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现在也没有定论。比如I3A搞的CPIQ就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提出了用纹理清晰度(Texture Acutance)作为度量指标的纹理传递函数(Texture MTF)概念,很可能会成为更满足摄影实用性要求的客观画质评价体系,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楼主,节日好,很早就仔细看了您的文章,尽管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咱相信您的话,出了5D2,买了5d3。现在请教一个问题,5D3配上镜头太大了,出差携带不方便,您能否推荐一款画质好(至少和5D3差不多)、方便出差用的、拍人文和风景的机器,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17
主题: 7
帖子: 910
注册: 2012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10-2 10:42
SNR的传统定义是信号强度和噪声强度的比值,如果以像素的输出光电子作为信号和噪声,进而引申出DXO采用的,以像素平均值作为信号,以像素均方差作为噪声的定义,那么这个定义下的信噪比SNR,的确是可以跟着缩图比例改变的。这一点从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按DXO的定义,采用这个信噪比SNR定义的动态范围指标,也就可以跟着缩图比例改变。

我所指出的DXO动态范围的问题,并不是数学计算上的问题,而是这个定义和计算背后与实际情况的矛盾。

核心的问题是这指标并非摄影需要的信噪比,摄影更看重的不是光滑的方块,而是可分辨的细节。上述定义从根本上来说,完全没有考虑细节(也就是有效信息)的价值。

因此从实用角度来说,DXO使用的这个SNR定义引出的动态范围定义,无法完整反映画质所包含的细节,层次等等要求,不能作为摄影意义上的画质分析指标。

其实我前面说过好几次,到底什么体系更适合对数码相机的画质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现在也没有定论。比如I3A搞的CPIQ就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提出了用纹理清晰度(Texture Acutance)作为度量指标的纹理传递函数(Texture MTF)概念,很可能会成为更满足摄影实用性要求的客观画质评价体系,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楼主太幽默了,贴了一大堆让人头晕的专业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到底什么体系更适合对数码相机的画质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现在也没有定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agoodwuj 发表于 2012-9-30 00:23
俺加个尾巴。
...但无论放大缩小都不会增加动态范围:因为SNR不可能增加(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SNR的传统定义是信号强度和噪声强度的比值,如果以像素的输出光电子作为信号和噪声,进而引申出DXO采用的,以像素平均值作为信号,以像素均方差作为噪声的定义,那么这个定义下的信噪比SNR,的确是可以跟着缩图比例改变的。这一点从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按DXO的定义,采用这个信噪比SNR定义的动态范围指标,也就可以跟着缩图比例改变。

我所指出的DXO动态范围的问题,并不是数学计算上的问题,而是这个定义和计算背后与实际情况的矛盾。

核心的问题是这指标并非摄影需要的信噪比,摄影更看重的不是光滑的方块,而是可分辨的细节。上述定义从根本上来说,完全没有考虑细节(也就是有效信息)的价值。

因此从实用角度来说,DXO使用的这个SNR定义引出的动态范围定义,无法完整反映画质所包含的细节,层次等等要求,不能作为摄影意义上的画质分析指标。

其实我前面说过好几次,到底什么体系更适合对数码相机的画质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现在也没有定论。比如I3A搞的CPIQ就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提出了用纹理清晰度(Texture Acutance)作为度量指标的纹理传递函数(Texture MTF)概念,很可能会成为更满足摄影实用性要求的客观画质评价体系,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44
主题: 33
帖子: 18937
注册: 201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M9 Digital Camera
LEICA S (Typ 006)
LZ要么以前 或者现在真在开发国产的单反吧 当您在拍照的时候  把焦点对死了  才是硬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6.574
主题: 47
帖子: 10140
注册: 2008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GFX100S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从技术角度,对5D3最大的兴趣点以及疑问点,应该是高感。佳能官方公布的可用ISO指标是25600,比5D2的6400高了2档。如果5D3真的能达到这个水平,毫无疑问是放了一个巨大的卫星,这意味着在100%像素下,其高感性能超过了D3S。但是,由于目前公布的各种样片都是JPEG格式的,没有RAW文件,其中可能包含了降噪处理,因此很难做出判断。下面试着从佳能CMOS传感器进步的角度,猜测一下5D3的技术水平。

佳能目前最好的CMOS工艺设计,应该是S100上用的那块芯片。根据DP网友按DXO的传感器测试数据反算的芯片指标,佳能的各代CMOS大致的QE(量子效率)水平大致是:

1000D,40D,5D2            33%
550D,60D,7D                40%
S100                                52%

假设5D3使用的传感器达到S100的水平,那么QE的进步幅度,在ISO100下,能够让5D3的SNR比5D2提高大约2dB,不到1档(1档是3dB)。

用DXO上5D2的ISO-SNR曲线推算,5D3在100%下DXO的可用ISO能达到1100-1200,那么,5D3最终DXO的高感得分将是3000-3300,基本接近D3S的得分水平。(DXO的高感得分是把100%像素下的结果,按统一输出算术平均缩图到800万像素计算调整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其增益关系是像素每增加一倍,高感得分好1档 ...
文字太多。懒得看。楼主能不能简单说说预测对了还是预测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62
主题: 1
帖子: 61
注册: 2009年5月
学术强帖,留名留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0.915
主题: 33
帖子: 6842
注册: 2006年11月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
结论就是,动态范围就是动态范围,拍摄完成就固定存在于RAW文件里,后续的数字处理,可以改变它的展示效果,但无论放大缩小都不会增加动态范围。


俺加个尾巴。
...但无论放大缩小都不会增加动态范围:因为SNR不可能增加(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4.484
主题: 44
帖子: 3046
注册: 2001年11月
一直对数码的动态范围很有看法,这贴扫一眼有大量的数据,必需支持,后再慢慢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65
主题: 0
帖子: 15
注册: 2009年7月
好文!分析得很透彻啊,慢慢欣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226
主题: 21
帖子: 798
注册: 2010年8月
强帖留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5.308
主题: 30
帖子: 22054
注册: 2010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DC-G9
晕菜了,看不懂。

不过A850比A900画质好,我一直持保留意见。且不说是同一块cmos,而且还是简化版,难道画质会超越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881
主题: 6
帖子: 496
注册: 2009年11月
这么好的原创帖子不加“精华”或“推荐”——尽管已经被推荐到首页好几次了,无忌论坛的版主是不是也搞人情关系?
spot的分析跟网上疯传的观点一样,应该说是验证了那些观点,这才是精华之所在,也详细讲解了DxO Mark的算法,他们之所以这么青睐尼康与索尼,原来在动态范围上做文章。所以,尼康的传感器在DxO得分老高了,例如D800比5D3高得多,比最牛的中画幅后背得分还高,一点意义都没有,不过这也改变不了人们对5D3的狂爱。
spot的结论部分,应该以彩色字体标出,更醒目只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30.18
主题: 603
帖子: 6954
注册: 2008年11月
您好楼主:
您发布的帖子已经被无忌编辑整理成文,发表在资讯频道无忌评论栏目,链接为
http://info.xitek.com/wuji/201209/28-102677.html
如有疑问请发邮件至[email]editor@xitek.com[/email] 感谢您对无忌的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4
主题: 1
帖子: 300
注册: 2011年2月
先不说结论对不对,至少LZ这种严谨细致的讨论问题方法值得赞扬。
这比盲人摸象搬地乱喷强的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7
主题: 1
帖子: 37
注册: 2012年6月
这就是一篇论文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2-9-25 06:41
DXO搞出来的所谓厂家“虚标”ISO的争议,其实是个笑话,实际上DXO自己也说明了一下,其实测ISO仅仅是它自己测量用的一个基础数据,不能跟厂家的标定指标直接比较,不能说厂家在作假。

这个原因是,DXO用RAW文件测量传感器达到饱和的速度,而RAW文件是没有应用gamma曲线的,是传感器的线性数据,不是给人眼看的,其总体亮度大大低于应用曲线之后的JPG图像,厂家在RAW上的策略都是尽量做到多保留信息,延缓饱和,充分发挥像素的井容性能,而任何给人眼看的JPG图像,应用gamma曲线后,达到饱和的速度都要快于RAW,这是很正常的。

厂家用JPG文件达到饱和的速度来标定ISO,DXO用RAW文件达到饱和的速度来测量“实际”ISO,当然就要低于厂家的指标,作为一个测量数据是没问题的,但并不能以此来否定厂家的ISO标定。

这样说来,厂家“实际”ISO越低的,越有机会保留更多的高光细节。但同时,在同样的动态下,会损失一些暗部的空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我说的是用在leica新出的M上的那块cmosis的cmos。不过道理都是一样。
多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9-21 20:59
最近在看cmosis用于leica M的那个cmos参数,说是动态范围达到76db,大约就是接近13ev吧。
每个像素采用14bit的ad转换,和CDS双采样降噪。满井容量大于40000。
看参数和目前其他全副比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和上一代柯达的KAF 18500部分参数还有差距。比如CCD16bit,而且无低通。
不知道spot关注了leica M没。


76db的动态范围相当于12.6Evs。

这个单色传感器的资料不多,去掉了彩色滤片以后增大了像素的进光量,肯定能改善CCD的高感性能。我以前简单分析过,比较有趣的是没有了RGB信息,像绿草,蓝天,红墙这样的物体,亮度信息跟彩色传感器是不同的。

identify 发表于 2012-9-22 01:50
是否iso“虚标”和QE值偏低有关。


DXO搞出来的所谓厂家“虚标”ISO的争议,其实是个笑话,实际上DXO自己也说明了一下,其实测ISO仅仅是它自己测量用的一个基础数据,不能跟厂家的标定指标直接比较,不能说厂家在作假。

这个原因是,DXO用RAW文件测量传感器达到饱和的速度,而RAW文件是没有应用gamma曲线的,是传感器的线性数据,不是给人眼看的,其总体亮度大大低于应用曲线之后的JPG图像,厂家在RAW上的策略都是尽量做到多保留信息,延缓饱和,充分发挥像素的井容性能,而任何给人眼看的JPG图像,应用gamma曲线后,达到饱和的速度都要快于RAW,这是很正常的。

厂家用JPG文件达到饱和的速度来标定ISO,DXO用RAW文件达到饱和的速度来测量“实际”ISO,当然就要低于厂家的指标,作为一个测量数据是没问题的,但并不能以此来否定厂家的ISO标定。

至于不同传感器,这两个指标的差异不同,这有很多原因,从硬件角度说,跟传感器的感光特性(比如彩色滤片和像素的半导体设计)有关,从软件来说跟JPG转换的算法也有关,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有个问题想请教spot
目前cmos的QE普遍偏低,能达到50%已经很好了,而好的CCD能达到90%
我看dxo的实际iso数值,cmos相机普遍达不到应该的的iso,比如相机内是iso200,实测为iso150,甚至更低。而ccd的相机普遍都十分接近相机标识的iso
是否iso“虚标”和QE值偏低有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8
主题: 1
帖子: 27
注册: 2011年8月
强帖啊,技术膜拜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93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最近在看cmosis用于leica M的那个cmos参数,说是动态范围达到76db,大约就是接近13ev吧。
每个像素采用14bit的ad转换,和CDS双采样降噪。满井容量大于40000。
看参数和目前其他全副比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和上一代柯达的KAF 18500部分参数还有差距。比如CCD16bit,而且无低通。
不知道spot关注了leica M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