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8920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6.546
主题: 0
帖子: 2434
注册: 2002年1月
猜的很准!真正牛人啊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134
主题: 6
帖子: 261
注册: 2006年5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这个帖子让我想起了显卡中ATI和nVIDIA的争斗,ATI从数据和硬件上都是占明显优势的,跑分也是杠杠的,可实际游戏中就是没有N卡给力,D700除了像素低于5D2,其他都好过5D2,可是市场就是不认可,现在D800 5D3又重复这个现象,我可以设想,销量上5D3仍然完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125
主题: 26
帖子: 563
注册: 2011年11月
d800果然第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dng 发表于 2012-3-25 21:50
http://www_eoshd_com/
这里有你想要的评测,貌似D800不错啊!


谢谢,看过了,太失望了,所有的总结都指出5D3的视频画质没啥实质进步。看来1920*3的幻想破灭了。

可以设想,用5D2拍视频的用户——他们是5D2中期价格暴涨的部分原因——完全没什么动力更新5D3,5D3现在的价格很没底气,必然大降。 本帖最后由 lxlxlx 于 2012-3-26 12:2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265
主题: 21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4年3月
楼主高人啊~~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30.19
主题: 608
帖子: 6959
注册: 2008年11月
您好楼主:
您发布的帖子已经被无忌编辑整理成文,发表在资讯频道无忌评论栏目,链接为
http://info.xitek.com/wuji/201203/26-75792.html
如有疑问请发邮件至editor@xitek.com 感谢您对无忌的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243
主题: 212
帖子: 4832
注册: 2001年10月
拜读,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技术贴。关注一下

外置ADC的优势应该是可以用不同的制程。毕竟出于CMOS本身的结层厚度、电压等都是一致的。对于ADC来说,和感光部分做到一起,性能上限就很明显了

甚至有些ADC,连结层掺的金属都是特别的,这就更不适合做片内了。

至于传送过程增加的噪声,这个我认为微乎其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78
主题: 21
帖子: 1827
注册: 2008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6 01:34
佳能选择外置AD转换,可以使用更高精度的ADC电路,但是要增加读出路径上的噪声。在小信号情况下信噪比较差,但在中高信号时反而精度更高。一般来说,外置ADC的传感器比内置的高ISO性能要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D4跟D3S,D4内置了ADC,但是即使加上理想化的像素增益,其高ISO性能还是比不上D3S。


同意。佳能官方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内置ADC导致新的噪声源的产生,尤其是从12bit向14bit提升时,为了加快速度必须要提高内置ADC的工作主频、这就造成内置ADC带来更多的热噪声。

所以才有的早些年使用索尼传感器的尼康相机、12bit连拍能达到5fps、而14bit连拍就只有1.7fps了的缘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ng 发表于 2012-3-26 00:32
我发现5D3中灰区域与D800相比要略好(100%下),但暗部(垫在黑丝绒布上的杯子)5D3明显恶化,这是否就是佳能CMOS QE相对较低的一个佐证?尼康部分CMOS的QE是高,但尼康的RAW在长暴光中是做过手脚降噪的,所以拍天文的都是佳能的居多,但这会5D3又不够给力,真让人纠结啊。个人对1DX也表示担心,感觉高ISO可能会输给尼康。


暗部信噪比反应的不是QE,而是暗部噪声控制水平。QE是量子效率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传感器把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比例。但在暗部,光信号较弱,光量子噪声在整体噪声水平中占比例较小,QE的变化对SNR起的作用相对较小,SNR主要由热噪声,电路分布式噪声,AD转换量化误差等电路噪声决定。

但是暗部噪声水平跟高ISO性能并不是一回事。

CMOS传感器的结构,是在像素里设置有放大器,光电子转换成电压信号后再进入读出路径,提高ISO设置是在像素中用更高的工作电压进行信号放大,从而得到更高的输出电压信号。像素里的热噪声跟高ISO性能有关,因为热噪声会被一起放大读出。在热噪声控制方面佳能一直做的不错,包括用CDS降噪电路等等。

而电路分布式噪声和量化误差噪声,与高ISO性能并没有直接关系,信号是在像素里放大后才进入导线和AD转换,因此导线上承担的分布式噪声以及AD转换误差,随着信号电压的放大,对信噪比的影响反而会减小。

我认为小信号下的信噪比,没有中等信号下的信噪比意义大。

佳能选择外置AD转换,可以使用更高精度的ADC电路,但是要增加读出路径上的噪声。在小信号情况下信噪比较差,但在中高信号时反而精度更高。一般来说,外置ADC的传感器比内置的高ISO性能要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D4跟D3S,D4内置了ADC,但是即使加上理想化的像素增益,其高ISO性能还是比不上D3S。

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光照条件,在ISO100下属于1%灰度比例的暗部信号,佳能传感器SNR表现较差,在ISO1600下就变成了16%的中等强度信号,佳能传感器反而有较好表现。而DXO高感性能看的是18%SNR,实际上对佳能这种结构是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佳能传感器可以在QE落后的情况下,在DXO的高ISO上还能有相对好一点的结果。

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内置ADC精度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这个问题都是相对的。

我认为,在2000万像素这个级别,5D3的高ISO性能肯定会是很不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dng
禁言中
泡网分: 6.964
主题: 6
帖子: 410
注册: 2009年12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22:54
那篇论文的数据引出的推论是,在这个区间内像素尺寸变小,可以用多出来的像素去做平均进而完全补偿单个像素信噪比损失,超过这个区间增大像素尺寸白白损失分辨率,小于这个区间减小像素尺寸多出来的像素数量无法补偿信噪比损失。这论文是2008年的,具体区间数据我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应该是会变化的,但是大致的概念应该还适用。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你说的现象与DXO的数据分析结果是吻合的。下面我附了一个示意图,图中包括了ISO1600下D4的全灰度范围SNR数据,以及D800的数据,还有D800加上缩小到D4的1600万像素后得到增益的数据。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交叉点,对应2.602%的灰度比例,在这个点以下,D800即使加上像素增益,其SNR也低于D4。这从数据上证明了你说的现象。

但是,D800的缩图,只有采用完全算术平均的方法,才能得到这个增益。这方法对你的应用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同样会大大减少图像反差,你这么考虑,噪点跟星点都是亮点,算术平均缩图以后,噪点是抹平了,星点也抹没了,你得到一个光滑的灰块意义何在呢?

从这个角度说你应该选择原始信噪比好的相机。

不过这里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需要考虑。有一些额外的降噪措施,如果你有条件使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噪声 ...


谢谢SPOT的解惑。另外,我发现5D3中灰区域与D800相比要略好(100%下),但暗部(垫在黑丝绒布上的杯子)5D3明显恶化,这是否就是佳能CMOS QE相对较低的一个佐证?尼康部分CMOS的QE是高,但尼康的RAW在长暴光中是做过手脚降噪的,所以拍天文的都是佳能的居多,但这会5D3又不够给力,真让人纠结啊。个人对1DX也表示担心,感觉高ISO可能会输给尼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765
主题: 5
帖子: 829
注册: 2009年3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23:45
我不认为5D3用了更强的低通,而是相反,5D3应该减轻了低通的作用,参见我前面贴过的波形分析。至于直出jpg和DPP的降噪效果,是另一个问题,佳能的软件看来还不能很充分发挥5D3的能力,也可能是时间仓促的问题,也可能是风格问题,至少现在看ACR6.7解出来的RAW文件锐度还是不错的。

看到好几个论坛还有5d3的早期试用者说过5d3的低通比5d2的要薄一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th66 发表于 2012-3-25 23:29
我也认为缩图带来的提升在这里只是一个理论值,更高的像素密度,必然导致信噪比下降,缩图后会有所改善,但不能完全抵消。不然谁还买低像素密度的高感机?

对于全副,2000-2400万像素是个不错的均衡点,尼康为了出口气,大幅提升像素,结果如何还未可知。不过看了5D3的不少片子,发现佳能为了高感,用了更强的AA Filter和机内降噪,效果不乐观啊。


我不认为5D3用了更强的低通,而是相反,5D3应该减轻了低通的作用,参见我前面贴过的波形分析。至于直出jpg和DPP的降噪效果,是另一个问题,佳能的软件看来还不能很充分发挥5D3的能力,也可能是时间仓促的问题,也可能是风格问题,至少现在看ACR6.7解出来的RAW文件锐度还是不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874
主题: 304
帖子: 4204
注册: 2002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23:15
是的,screen模式就是100%像素下的原始结果,但要注意一点,DXO给的那个图是18%SNR,也就是针对中灰亮度的数据,而各机型在不同亮度区域信噪比的表现是不均匀的。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拍摄需求,可以到Full SNR下去看(这个选项只有看单机时才有,用比较模式看多台相机时不出现),里面以灰度比例为横坐标,以SNR为纵坐标,给出了每个ISO设置下从最暗0.01%到最亮100%的SNR表现。

还有缩图对画质的影响,比较复杂,DXO的计算方法显然太乐观,但是具体如何量化评估,确实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结论。




我也认为缩图带来的提升在这里只是一个理论值,更高的像素密度,必然导致信噪比下降,缩图后会有所改善,但不能完全抵消。不然谁还买低像素密度的高感机?

对于全副,2000-2400万像素是个不错的均衡点,尼康为了出口气,大幅提升像素,结果如何还未可知。不过看了5D3的不少片子,发现佳能为了高感,用了更强的AA Filter和机内降噪,效果不乐观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th66 发表于 2012-3-25 23:02
原始信噪比,是不是就是DXO里的100% screen的信噪比参数呢?看那个参数,D800跟5D2几乎一样的,只是由于像素的原因,缩图后取得了超过一档的优势


是的,screen模式就是100%像素下的原始结果,但要注意一点,DXO给的那个图是18%SNR,也就是针对中灰亮度的数据,而各机型在不同亮度区域信噪比的表现是不均匀的。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拍摄需求,可以到Full SNR下去看(这个选项只有看单机时才有,用比较模式看多台相机时不出现),里面以灰度比例为横坐标,以SNR为纵坐标,给出了每个ISO设置下从最暗0.01%到最亮100%的SNR表现。

还有缩图对画质的影响,比较复杂,DXO的计算方法显然太乐观,但是具体如何量化评估,确实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结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874
主题: 304
帖子: 4204
注册: 2002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22:54

从这个角度说你应该选择原始信噪比好的相机。

不过这里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需要考虑。有一些额外的降噪措施,如果你有条件使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噪声 ...


老大说的原始信噪比,是不是就是DXO里的100% screen的信噪比参数呢?看那个参数,D800跟5D2几乎一样的,只是由于像素的原因,缩图后取得了超过一档的优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ng 发表于 2012-3-25 21:47
楼主,忘了是在哪个帖子里看到你关于像素尺寸和信噪比关系讨论中的一个结论(貌似是出自某篇论文),大概是说在传感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像素尺寸范围内(好象是10-15微米),增加或减少像素对总的信噪比没有影响。超过这个范围,再大的像素对提高信噪比意义也不大了,再小的像素也会因信噪比太低而变的无意义。那是不是意味着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追求及至的高感表现就因该选择大像素的机器,D3S的8.4微米已经小于这个范围了,再高的像素只会导致高感的退步(类似于D3S和D4)
      还有,个人不是很理解DXO中低光项的评分,D800的成绩很接近D4,我知道很多情况下是D800高像素缩图导致的。最近下了imaging-resource的D800和D4的静物的片子,我发现统一到8MP后,中灰区域D800的确很接近D4,但暗部(垫在黑丝绒布上的杯子)差距比中灰区域要大,D4明显要好。是否可以认为DXO中低光项的评分仅仅只是关注18%灰区的表现而无视暗部。我的拍摄题材是暗弱的天体,高量子效率是很必要的。不知高的QE和高感是什么关系,高QE如何在照片中表现出来?问题太多,先谢过了!


那篇论文的数据引出的推论是,在这个区间内像素尺寸变小,可以用多出来的像素去做平均进而完全补偿单个像素信噪比损失,超过这个区间增大像素尺寸白白损失分辨率,小于这个区间减小像素尺寸多出来的像素数量无法补偿信噪比损失。这论文是2008年的,具体区间数据我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应该是会变化的,但是大致的概念应该还适用。

第二个问题比较复杂。你说的现象与DXO的数据分析结果是吻合的。下面我附了一个示意图,图中包括了ISO1600下D4的全灰度范围SNR数据,以及D800的数据,还有D800加上缩小到D4的1600万像素后得到增益的数据。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交叉点,对应2.602%的灰度比例,在这个点以下,D800即使加上像素增益,其SNR也低于D4。这从数据上证明了你说的现象。

但是,D800的缩图,只有采用完全算术平均的方法,才能得到这个增益。这方法对你的应用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同样会大大减少图像反差,你这么考虑,噪点跟星点都是亮点,算术平均缩图以后,噪点是抹平了,星点也抹没了,你得到一个光滑的灰块意义何在呢?

从这个角度说你应该选择原始信噪比好的相机。

不过这里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需要考虑。有一些额外的降噪措施,如果你有条件使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噪声问题。一个是拍几张全黑照片,就可以算出由于像素不均匀性等造成的固定模式噪声(FPN),实际拍摄的照片就可以减去固定模式噪声。另一个是对同一场景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对多张照片进行平均处理,可以极大减少随机噪声的影响,而且不会损失分辨率,不过这种方法对拍摄条件和过程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条件下拍摄,只叠加越多效果越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dng
禁言中
泡网分: 6.964
主题: 6
帖子: 410
注册: 2009年12月
lxlxlx 发表于 2012-3-25 21:18
看来现在比较D800与5D3静态画质的初步结论已经形成了,即D800的综合画质确实胜过5D3,对极端追求画质者来说800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然而这差距并非像素的差异以及有些数据所表征的那样巨大,在大多数用途中,两者的画质都已经足够优秀——优秀到使用者无需再去担心与画质有关的问题了。

目前我更关心的是两者视频拍摄的效果,之前在D800开发者访谈中惊讶地读到这一句:

――動画では画素を混合してフルHDの解像度を作り出しているのでしょうか?

村上:その詳細は公開していないのですが、カメラが持っているほぼ全画素を利用して動画を作っています。

记者:视频是用像素合并技术产生的全高清么?
村上:细节没有公开,不过我们利用了相机的几乎全部像素来生成视频图像的。

不知道D800是如何进行超采样的,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在之前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根据普遍的理论(也是一种猜测),5D2在拍视频的时候采用了像素跳行采样(line-skipping),即每3行像素只使用1行进行拍摄,由此造成了垂直分辨率很差、严重的锯齿、摩尔纹,同时感光面积也只使用了1/3,造成高感下降。

不知道5D3在视频采样上有何亮点,5760的像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3的组合,但是canon官方 ...


http://www_eoshd_com/
这里有你想要的评测,貌似D800不错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dng
禁言中
泡网分: 6.964
主题: 6
帖子: 410
注册: 2009年12月
      楼主,忘了是在哪个帖子里看到你关于像素尺寸和信噪比关系讨论中的一个结论(貌似是出自某篇论文),大概是说在传感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像素尺寸范围内(好象是10-15微米),增加或减少像素对总的信噪比没有影响。超过这个范围,再大的像素对提高信噪比意义也不大了,再小的像素也会因信噪比太低而变的无意义。那是不是意味着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追求及至的高感表现就因该选择大像素的机器,D3S的8.4微米已经小于这个范围了,再高的像素只会导致高感的退步(类似于D3S和D4)
      还有,个人不是很理解DXO中低光项的评分,D800的成绩很接近D4,我知道很多情况下是D800高像素缩图导致的。最近下了imaging-resource的D800和D4的静物的片子,我发现统一到8MP后,中灰区域D800的确很接近D4,但暗部(垫在黑丝绒布上的杯子)差距比中灰区域要大,D4明显要好。是否可以认为DXO中低光项的评分仅仅只是关注18%灰区的表现而无视暗部。我的拍摄题材是暗弱的天体,高量子效率是很必要的。不知高的QE和高感是什么关系,高QE如何在照片中表现出来?问题太多,先谢过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看来现在比较D800与5D3静态画质的初步结论已经形成了,即D800的综合画质确实胜过5D3,对极端追求画质者来说800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然而这差距并非像素的差异以及有些数据所表征的那样巨大,在大多数用途中,两者的画质都已经足够优秀——优秀到使用者无需再去担心与画质有关的问题了。

目前我更关心的是两者视频拍摄的效果,之前在D800开发者访谈中惊讶地读到这一句:

――動画では画素を混合してフルHDの解像度を作り出しているのでしょうか?

村上:その詳細は公開していないのですが、カメラが持っているほぼ全画素を利用して動画を作っています。

记者:视频是用像素合并技术产生的全高清么?
村上:细节没有公开,不过我们利用了相机的几乎全部像素来生成视频图像的。

不知道D800是如何进行超采样的,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在之前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根据普遍的理论(也是一种猜测),5D2在拍视频的时候采用了像素跳行采样(line-skipping),即每3行像素只使用1行进行拍摄,由此造成了垂直分辨率很差、严重的锯齿、摩尔纹,同时感光面积也只使用了1/3,造成高感下降。

不知道5D3在视频采样上有何亮点,5760的像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3的组合,但是canon官方并没有透露这点,按理说真有如此进步的话必然会大力宣传的(参考C300发布时宣传2*2)。此外从目前5D3的截图来看(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83953&page=4&ordertype=1#pid40083561),其视频画质并没有任何质的提升。

看来只有期待详细的对比评测了。作为一个曾经为视频出尼为佳的人,还是希望5D3在高清功能上继续保持领先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lxlxlx 发表于 2012-3-25 20:59
谢谢spot,我说的就是摄像机曝光中的灵敏度档位,和ISO大小类似的概念,与SNR无关。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摄影技术》(毕根辉著)P12看到“+9db表示放大率在原基础上提高了8倍(功率比),+18db表示放大率超过了正常的63倍(功率比)”。(此处在讨论摄像机的曝光于增益)

那么说来这里作者写得很不严谨了,信号放大应该是电流比,而不是括号中标注的功率比。这样理解应该是对的吧?:假设我开始用某个确定的光圈快门值在0db拍摄,然后我把光圈缩小一档,快门不变,要保持曝光水平不变的话,应该是6db而非3db吧。


这个功率比,又是另一个概念,功率比是信号比的平方,用分贝表示就是乘10了。这书我不了解,也许不同地方有不同表达习惯?我看到的资料说到的放大增益都是指电压信号,当然就是6dB对应一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20:47
摄像机里用分贝数表示的信号放大倍数,应该是6dB对应X2,12dB对应X4。这个表示的是信号增益,应该用20log10(放大倍数)计算。

这个跟信噪比的分贝数不是一回事,信噪比是20log10(S/N),如果只考虑光量子噪声,信噪比是输入信号的平方根,那么假设输出亮度相同,那么6dB信号增益对应的是光信号输入变成1/2,就会带来3dB的信噪比损失。当然由于还存在电路噪声,因此信噪比损失(不考虑降噪处理)实际上应该更大。

所以说到这个分贝和档的关系,不同人在不同地方说的可能是指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指信号增益,就应该是6dB对应1档,如果是指信噪比,那就是3dB对应1档(不过是往下减)。


谢谢spot,我说的就是摄像机曝光中的灵敏度档位,和ISO大小类似的概念,与SNR无关。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影视摄影技术》(毕根辉著)P12看到“+9db表示放大率在原基础上提高了8倍(功率比),+18db表示放大率超过了正常的63倍(功率比)”。(此处在讨论摄像机的曝光于增益)

那么说来这里作者写得很不严谨了,信号放大应该是电流比,而不是括号中标注的功率比。这样理解应该是对的吧?:假设我开始用某个确定的光圈快门值在0db拍摄,然后我把光圈缩小一档,快门不变,要保持曝光水平不变的话,应该是6db而非3db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lxlxlx 发表于 2012-3-25 14:56
突然想到个无关的问题,摄像机里面一般用增益(而非ISO)来表示敏感度。

不少地方说3db对应提1档(2倍),6db对应提2档(4倍),9db对应提3档(8倍)……18db对应提6档(64倍)。

貌似这个遵循的是分贝数=1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

问题来了,信号强度不应该是电流强度么?

不是应该遵循分贝数=2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吗?如此说来6db才对应提高1档啊(2倍)?

到底哪个是对的,求解答……非常感谢


摄像机里用分贝数表示的信号放大倍数,应该是6dB对应X2,12dB对应X4。这个表示的是信号增益,应该用20log10(放大倍数)计算。

这个跟信噪比的分贝数不是一回事,信噪比是20log10(S/N),如果只考虑光量子噪声,信噪比是输入信号的平方根,那么假设输出亮度相同,那么6dB信号增益对应的是光信号输入变成1/2,就会带来3dB的信噪比损失。当然由于还存在电路噪声,因此信噪比损失(不考虑降噪处理)实际上应该更大。

所以说到这个分贝和档的关系,不同人在不同地方说的可能是指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指信号增益,就应该是6dB对应1档,如果是指信噪比,那就是3dB对应1档(不过是往下减)。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2-3-25 20:52 补充
刚才google了一下,有些摄像机可以提供1/2或1/3档的增益设置,所以如果是指可设置的增益级别,那么可能会看到3dB为一级,或者2dB为一级,但这不是信号放大倍数的“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lxlxlx 发表于 2012-3-25 14:56
突然想到个无关的问题,摄像机里面一般用增益(而非ISO)来表示敏感度。

不少地方说3db对应提1档(2倍),6db对应提2档(4倍),9db对应提3档(8倍)……18db对应提6档(64倍)。

貌似这个遵循的是分贝数=1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

问题来了,信号强度不应该是电流强度么?

不是应该遵循分贝数=2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吗?如此说来6db才对应提高1档啊(2倍)?

到底哪个是对的,求解答……非常感谢


求解惑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突然想到个无关的问题,摄像机里面一般用增益(而非ISO)来表示敏感度。

不少地方说3db对应提1档(2倍),6db对应提2档(4倍),9db对应提3档(8倍)……18db对应提6档(64倍)。

貌似这个遵循的是分贝数=1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

问题来了,信号强度不应该是电流强度么?

不是应该遵循分贝数=20lg(新信号强度/初始信号强度)吗?如此说来6db才对应提高1档啊(2倍)?

到底哪个是对的,求解答……非常感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77
主题: 9
帖子: 169
注册: 2011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00:03
从DXO下载了部分机型的Full SNR原始数据,然后对这几个机型ISO100下的数据,尝试算了一个“平均SNR”指标出来,数据包含全灰度比例平均SNR以及常用灰度范围平均SNR,两个的区别是前者将所有SNR数据按所占灰度范围累加,然后除以100,后者只计算1%-100%范围,然后除以99,相当于向右曝光6.6档的动态范围。

这个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应各机型ISO100下SNR的总体水平。这个用于反映ISO100下的画质,是否更实用些

下表第一列数据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二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从高到低排列,第三列是两者的差值,单位都是dB。

D3S    42.88 42.86 -0.02
P65    41.97 42.19 0.22
D3X    41.82 41.98 0.16
IQ180 40.78 40.99 0.21
D7000 40.67 40.78 0.11
5D2    40.54 40.76 0.22
5D     40.54 40.73 0.19
D800 40.47 40.56 0.09
1DS3 40.37 40.47 0.10
550D 37.43 37.60 0.17
7D     37.19 37.34 0.15

下面这个则是考虑分辨率后,按DXO像素增益的算法,将各机型像素归一到800万后的结果,第一列是百万像素数,第二列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三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第三列从高到低排列(1DS3与D3S第二、三列顺序相反),单位还是dB。


全范围平均SNR和常用范围平均SNR之间的差值多数在0.22db以内,说明这2者基本可以看做一个指标。
按前一张表来说,最好的机型是D3s,最高和最低之间动态范围水平差12.9%;
按后一张表说,最好的是IQ180,最高和最低水平相差19.6%。
以肉眼看样张图片来说,动态范围有13~20%差距是合理的,后一张表的排名也和观察相类似,只是觉得缩图后的差距没那么大,反而是缩图前的差距更大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
主题: 51
帖子: 536
注册: 2008年2月
好贴~~!!!

不过从那个D800的频率分布上我认为比5D3还是好不少的,至少衰减得比较平稳,没出现间隔性的混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633
主题: 45
帖子: 8984
注册: 2009年3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4 06:37
总之,再重复一下我对5D3的DXO测试结果的猜测,Color Depteh大约是24.5-24.7,Dynamic Range大约是12.5,Low-Light ISO大约是2800左右。总分大约是84-85。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2-3-24 07:10 补充
刚才多检查了一下5D3的IR测试照片RAW文件里的几个区域,发现红色增加有的只有10%左右,那么这个Color Depth,也可能是24.3左右。
...


到时来看看这几项结果!

我觉得“Dynamic Range大约是12.5"佳能是可以做到的,甚至更高一点也有可能。另外二项感到怀疑!楼主数学是不错的,但都是基于最理想的结果来预测5D3。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这也是为什么在DXO的测试中,佳能相机的Color Depth(Color Sensitivity)得分一直不高的原因。
  ...


不同意这一点,佳能的Color Depth(Color Sensitivity)还是不错的,5D2色深也很高,严重拉后腿的是动态范围! 本帖最后由 091156 于 2012-3-25 11:1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77
主题: 0
帖子: 928
注册: 2006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2-3-25 00:03
从DXO下载了部分机型的Full SNR原始数据,然后对这几个机型ISO100下的数据,尝试算了一个“平均SNR”指标出来,数据包含全灰度比例平均SNR以及常用灰度范围平均SNR,两个的区别是前者将所有SNR数据按所占灰度范围累加,然后除以100,后者只计算1%-100%范围,然后除以99,相当于向右曝光6.6档的动态范围。

这个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应各机型ISO100下SNR的总体水平。这个用于反映ISO100下的画质,是否更实用些

下表第一列数据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二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从高到低排列,第三列是两者的差值,单位都是dB。

D3S    42.88 42.86 -0.02
P65    41.97 42.19 0.22
D3X    41.82 41.98 0.16
IQ180 40.78 40.99 0.21
D7000 40.67 40.78 0.11
5D2    40.54 40.76 0.22
5D     40.54 40.73 0.19
D800 40.47 40.56 0.09
1DS3 40.37 40.47 0.10
550D 37.43 37.60 0.17
7D     37.19 37.34 0.15

下面这个则是考虑分辨率后,按DXO像素增益的算法,将各机型像素归一到800万后的结果,第一列是百万像素数,第二列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三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第三列从高到低排列(1DS3与D3S第二、三列顺序相反),单位还是dB。

IQ180        81.13        50.84        51.05
P65           60.48        50.76        50.98
D800         36.56        47.07        47.16
D3X           24.59        46.70        46.86
5D2           21.14        44.76        44.98
1DS3         21.56        44.68        44.78
D3S           12.20        44.71        44.69
D7000        16.37        43.78        43.89
5D            13.22        42.72        42.91
550D         18.00        40.95        41.12
7D            18.84        40.91        41.06

这个结果作为ISO100下画质的排序,是否看起来比DXO的动态范围指标要正常一些了


这个确实比较合理一些了。当时5D2出的时候,佳能自己说过是EOS目前为止画质最高的机器。从这个结果看,佳能自己的描述基本如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从DXO下载了部分机型的Full SNR原始数据,然后对这几个机型ISO100下的数据,尝试算了一个“平均SNR”指标出来,数据包含全灰度比例平均SNR以及常用灰度范围平均SNR,两个的区别是前者将所有SNR数据按所占灰度范围累加,然后除以100,后者只计算1%-100%范围,然后除以99,相当于向右曝光6.6档的动态范围。

这个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应各机型ISO100下SNR的总体水平。这个用于反映ISO100下的画质,是否更实用些

下表第一列数据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二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从高到低排列,第三列是两者的差值,单位都是dB。

D3S    42.88 42.86 -0.02
P65    41.97 42.19 0.22
D3X    41.82 41.98 0.16
IQ180 40.78 40.99 0.21
D7000 40.67 40.78 0.11
5D2    40.54 40.76 0.22
5D     40.54 40.73 0.19
D800 40.47 40.56 0.09
1DS3 40.37 40.47 0.10
550D 37.43 37.60 0.17
7D     37.19 37.34 0.15

下面这个则是考虑分辨率后,按DXO像素增益的算法,将各机型像素归一到800万后的结果,第一列是百万像素数,第二列是全范围平均SNR,第三列是常用范围平均SNR,按第三列从高到低排列(1DS3与D3S第二、三列顺序相反),单位还是dB。

IQ180 81.13 50.84 51.05
P65    60.48 50.76 50.98
D800 36.56 47.07 47.16
D3X    24.59 46.70 46.86
5D2    21.14 44.76 44.98
1DS3 21.56 44.68 44.78
D3S    12.20 44.71 44.69
D7000 16.37 43.78 43.89
5D     13.22 42.72 42.91
550D 18.00 40.95 41.12
7D     18.84 40.91 41.06

这个结果作为ISO100下画质的排序,是否看起来比DXO的动态范围指标要正常一些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