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0D发布带来真正的关键技术问题:APS-C上4000万个光电管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0986 回帖:24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609
主题: 171
帖子: 3364
注册: 2008年7月
babushou 发表于 2013-7-4 20:40
这个技术还是最适合微单,有全新的专门为视频设计的静音对焦镜头。而单反上,很难想象那些传统镜头在拍视频对焦时发出的噪声还有间歇对焦引起的画面抖动。

对于传统单反,就是画质再画质。更高分辨率,更高的宽容度,更好的色彩,更好的镜头表现才是努力的方向。

同意!画质才是最重要的!我估计70D在画质上不会有什么提升,说不定和60D/7D持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31
主题: 1
帖子: 262
注册: 2005年7月
这个技术还是最适合微单,有全新的专门为视频设计的静音对焦镜头。而单反上,很难想象那些传统镜头在拍视频对焦时发出的噪声还有间歇对焦引起的画面抖动。

对于传统单反,就是画质再画质。更高分辨率,更高的宽容度,更好的色彩,更好的镜头表现才是努力的方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柯纳 发表于 2013-7-4 15:35
这个双像素结构主要目的是增加相位对焦,对成像噪音实际上有负面作用。原因很简单,传感器的总面积是固定的,2000万像素和4000万像素的差别是后者的单位像素面积是前者的一半,实际上还不到一半,因为开口率不是100%。

在相同面积下提供信噪比只有通过制造工艺的提高,比如尼康D800使用索尼传感器使用了180nm制程,最小线宽的减少可以提高开口率。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大家都用了,比如无缝微透镜(微透镜“开口率”100%)。

再下去就要靠其他手段,比如BSI甚至全新的光电转换技术等。

从一些网站初步测试结果来看,70D的对焦速度比大部分反差对焦技术有进步,但※※站声称还不够G6和GF6快。如果我没记错佳能自己也比较保守地声称30%的进步。我认为这个双像素对焦的意义更多是对视频有帮助,因为焦点从一个主体过渡到另一个主体的过程会很平滑,完全没有反差对焦的那些犹豫。在佳能他视频样片Homemade里面我们就看了好几个不同这样的镜头,比如焦点从一个厨师的脸到另一个,非常平滑。


的确,70D这个像素结构主要是解决主传感器相位对焦问题,对信噪比肯定是有压力的。

对焦模式不用说了,读出的是单个光电管的信号,感光面积小了一半还多,仅仅考虑光量子噪声的信噪比,就下降至少3dB以上(曝光量减少一倍,相当于ISO设置提高一档,信噪比下降3dB),当然,这个主要影响的是弱光下的对焦性能。

在图像模式下,两个光电管输出合并后再放大进入读出路径,实际上总的量子效率也低于像素里只有一个光电管的情况。看看前面strawberry找到的那个佳能2003年专利就知道了,两个光电管中间还有电路,对微透镜投射下来的光线来说,等于中间被浪费了一部分,量子效率肯定要比单个光电管差。对信噪比也有不利影响。

再加上两个光电管都有自己独立的放大器,各自的输出合并后,才进入像素基本ISO的放大器,等于多加了一级放大器。

在清零复位的时候,复位电压也要通过两个放大器分别进入两个光电管,复位不彻底带来的噪声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总之,就像我在首贴里说的,70D的信噪比控制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70D这样4微米的像素来说,背照式结构目前还没什么用。一个是无隙微透镜的应用,由于开口率低造成的像素光线利用率下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弥补,再一个是现在的传感器电路部分越来越薄,以后用上铜导线就更薄了,4微米以上的像素基本上没有这个光线利用率问题了。

而且,背照式的最大问题是,硅基底必须做得很薄,否则背面累积的光电子根本无法传递到电路层去,这实际上极大限制了在大传感器的应用。

至于对焦性能问题,佳能的说法是70D比100D里的Hybrid AF II快大约30%,另一种说法是比反差对焦最高快5倍。Techradar的说法,不能说明问题,他们也没有进行真正的测试。

从理论上来说,相位差检测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估算的距离单向调焦,可以减少拉风车的情况。但是,反差对焦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反差充分,有50%的概率一次就猜对了方向,也不需要来回调整,也可能一、两次就达到正确焦点位置。所以,如果只看最快情况下的对焦速度,相位对焦没有什么优势。相位的优势是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在总体上体现出来的。

因此,这个对焦性能的测试,肯定不能是随便找个场景按一下,就能得出结论。还是要等正式的测试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226.811
主题: 1036
帖子: 33875
注册: 2003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neomovie 发表于 2013-7-4 17:08
柯大说的对,但和俺说的不矛盾,现在这个在LV的时候主要是对LV对焦有影响同时会对成像有影响,但不用LV对焦的时候不参与对焦而仅参与成像, 这个时候如果按俺那个思路来做的话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信噪比,俺也提到,要放大两倍多,而不是两倍,就是因为,双像素的敞口是低于单像素敞口的, 另外俺说的技术难度是运算芯片,双像素就相当于40MP,三像素就相当于60MP的数据量,然后互相对比这么下来数据量相当惊人,就C家的这些芯片来说还得发展几年.


这个4000万像素的处理不一定要在图片引擎里面进行,应该可以把两个临近像素的光电二极管输出信号叠加后再输出到传感器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柯纳 发表于 2013-7-4 15:35
从一些网站初步测试结果来看,70D的对焦速度比大部分反差对焦技术有进步,但※※站声称还不够G6和GF6快。如果我没记错佳能自己也比较保守地声称30%的进步。我认为这个双像素对焦的意义更多是对视频有帮助,因为焦点从一个主体过渡到另一个主体的过程会很平滑,完全没有反差对焦的那些犹豫。在佳能他视频样片Homemade里面我们就看了好几个不同这样的镜头,比如焦点从一个厨师的脸到另一个,非常平滑。

只要能比NEX-6快,就很牛了。何况NEX6相位对焦在视频中无效。
松下那时变态的。底小发热少,刷新率比ASPC的高太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62
主题: 0
帖子: 380
注册: 2009年10月
等70D出来评测了再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399
主题: 7
帖子: 4167
注册: 2009年11月
柯纳 发表于 2013-7-4 15:35
这个双像素结构主要目的是增加相位对焦,对成像噪音实际上有负面作用。原因很简单,传感器的总面积是固定的,2000万像素和4000万像素的差别是后者的单位像素面积是前者的一半,实际上还不到一半,因为开口率不是100%。

在相同面积下提供信噪比只有通过制造工艺的提高,比如尼康D800使用索尼传感器使用了180nm制程,最小线宽的减少可以提高开口率。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大家都用了,比如无缝微透镜(微透镜“开口率”100%)。

再下去就要靠其他手段,比如BSI甚至全新的光电转换技术等。

从一些网站初步测试结果来看,70D的对焦速度比大部分反差对焦技术有进步,但※※站声称还不够G6和GF6快。如果我没记错佳能自己也比较保守地声称30%的进步。我认为这个双像素对焦的意义更多是对视频有帮助,因为焦点从一个主体过渡到另一个主体的过程会很平滑,完全没有反差对焦的那些犹豫。在佳能他视频样片Homemade里面我们就看了好几个不同这样的镜头,比如焦点从一个厨师的脸到另一个,非常平滑。

柯大说的对,但和俺说的不矛盾,现在这个在LV的时候主要是对LV对焦有影响同时会对成像有影响,但不用LV对焦的时候不参与对焦而仅参与成像, 这个时候如果按俺那个思路来做的话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信噪比,俺也提到,要放大两倍多,而不是两倍,就是因为,双像素的敞口是低于单像素敞口的, 另外俺说的技术难度是运算芯片,双像素就相当于40MP,三像素就相当于60MP的数据量,然后互相对比这么下来数据量相当惊人,就C家的这些芯片来说还得发展几年.

俺的预言是像素不会无畏的增加(但目前并不清楚这个极限到底在哪里),但是实际参与成像的二极管可以更多以得到更纯净的有利信号.造成信号的少许损失看上去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信噪比高.信噪比高就经得起放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4
主题: 89
帖子: 3927
注册: 2011年12月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7-3 23:40
你懂不懂看参数啊

2张的曝光参数完全一样(光圈,快门,ISO一摸一样),又是同一台机子,

结果呢, 。。。。

呵呵

他还是资泡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4
主题: 89
帖子: 3927
注册: 2011年12月
雨崩 发表于 2013-7-3 23:23
曝光都不同,有什么可比性?

你发这个帖子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


两张都是f8  1/3200 iso 100

曝光怎么不同?

谁无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208
主题: 28
帖子: 409
注册: 2009年12月
这个技术怎么判断焦内焦外呢?佳能还是挺牛的,增加了4000万个光电管,这块CMOS基本没有增加多少成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64
主题: 12
帖子: 71
注册: 2009年9月
http://v_youku_com/v_show/id_XNTc3OTcwMTgw.html
大神们都别吵了 18秒开始 简单解释了原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226.811
主题: 1036
帖子: 33875
注册: 2003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neomovie 发表于 2013-7-4 12:38
个人认为这个双像素技术还是有前途的,除了LV对焦性能提升之外,有可能以后会在降低噪声上起到大的作用,目前的技术可能还不行, 我们都知道一个现象,一个音箱的效果木有两个音箱的效果好(不是说立体声),我是说同音源用两个音箱放出来的声音的信噪比一个音箱高,因为噪声相对规律性不强(规律性强的都可以想办法过滤掉),而乐声是规律的,两个音箱相当于乐声放大了两倍,而噪音并没有放大.

同理在双像素技术上,如果对两个像素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将有用的相同的数据采集而摒弃不同的部分然后放大两倍多,得到的数据如果相对原来单个像素所收集的数据信噪比更高则可以达到实用的临界点. 目前技术上可能还有障碍,不然C家肯定大肆宣传,

以上仅为个人理解.


这个双像素结构主要目的是增加相位对焦,对成像噪音实际上有负面作用。原因很简单,传感器的总面积是固定的,2000万像素和4000万像素的差别是后者的单位像素面积是前者的一半,实际上还不到一半,因为开口率不是100%。

在相同面积下提供信噪比只有通过制造工艺的提高,比如尼康D800使用索尼传感器使用了180nm制程,最小线宽的减少可以提高开口率。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大家都用了,比如无缝微透镜(微透镜“开口率”100%)。

再下去就要靠其他手段,比如BSI甚至全新的光电转换技术等。

从一些网站初步测试结果来看,70D的对焦速度比大部分反差对焦技术有进步,但※※站声称还不够G6和GF6快。如果我没记错佳能自己也比较保守地声称30%的进步。我认为这个双像素对焦的意义更多是对视频有帮助,因为焦点从一个主体过渡到另一个主体的过程会很平滑,完全没有反差对焦的那些犹豫。在佳能他视频样片Homemade里面我们就看了好几个不同这样的镜头,比如焦点从一个厨师的脸到另一个,非常平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4 04:41
呵呵,日本企业这种关系,从字面上看恐怕是没有意义的,你认为这个三菱集团,就是好多企业每个月坐一块喝喝茶的俱乐部吗?

不管什么形式,反正尼康是三菱集团成员,这就对了

我也只是随口说说一种可能性而已。谁来落实生产,从我的观点看,对单反市场没啥影响。
尼康是三菱我知道的。但这个意义不大。只要不是索尼一条裤子,对佳能来说就够了。在CMOS采购上,佳能和尼康的有足够多的共同利益

因为在CMOS领域,其实就是索尼/萨瑞和一众欧美企业(当然,也有三星)的竞争。这种落后技术,资金密集型,生产线稍微过剩的市场,一般的厂代工,都是低利润的。也没有定价权的。

但索尼的份额实在太大了。如果再不控制,就有定价权了。这时候养肥萨瑞,从商业来说并非坏事。
佳能的180生产线数量,从有关资料看,应该比索尼少太多了。
这种情况下,要么是扩充,但资金投入很大。要么直接保持现状,将老生产线淘汰,并逐步转包给代工厂。毕竟是充分竞争的低利润行业,扔掉CMOS生产没啥大不了的。

索尼在CMOS上的财报很好,一是自于自家高端产品,比如专业摄像机。二是在于产量够多,抵消了生产线投入。

佳能本身的生产能力,是抢不到索尼小DC行业的CMOS订单的,而专业摄像机领域,也是风险太高。
这时候将订单给到索尼的最大竞争对手,增加萨瑞从索尼手里抢市场的能力。未尝不可

当然,只是YY一下。我还是那句话,谁生产的,在这样的低科技高产量领域,对单反市场没啥影响。重点是单反品牌是谁的,CMOS是谁设计(或者制定要求)的。就好比富士康之于苹果。之后要减少三星这类厂家(比如索尼),CN都是安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399
主题: 7
帖子: 4167
注册: 2009年11月
个人认为这个双像素技术还是有前途的,除了LV对焦性能提升之外,有可能以后会在降低噪声上起到大的作用,目前的技术可能还不行, 我们都知道一个现象,一个音箱的效果木有两个音箱的效果好(不是说立体声),我是说同音源用两个音箱放出来的声音的信噪比一个音箱高,因为噪声相对规律性不强(规律性强的都可以想办法过滤掉),而乐声是规律的,两个音箱相当于乐声放大了两倍,而噪音并没有放大.

同理在双像素技术上,如果对两个像素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将有用的相同的数据采集而摒弃不同的部分然后放大两倍多,得到的数据如果相对原来单个像素所收集的数据信噪比更高则可以达到实用的临界点. 目前技术上可能还有障碍,不然C家肯定大肆宣传,

同一个像素增加二极管的做法还是不错的,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可能的发展的方向,像素大幅度加下去相信是可以做到的,但到一定程度受限于镜头的分辨率也就木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俺的意思不是说APS-C 20MP就够了),如果这种同一个像素采用两个或者多个二极管采集数据可以很好的提高信噪比的话,还是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关于LV对焦性能,无论如何提高LV对焦性能,LV对于单反都是一种辅助功能,如果因为提高了LV对焦性能而损失画质则有些得不偿失.

以上仅为个人理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17
主题: 19
帖子: 1823
注册: 2012年1月
hexie9 发表于 2013-7-3 12:27
是啊。

当年的超高端相机!厉害!我可是第一次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1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4 08:07 我说的对焦精度是跟传统单反对焦方式去比,现在毕竟是在主传感器上,不用再考虑那一堆副反光镜和独立的对焦传感器带来的光路误差问题了,理论上怎么也应该比传统方式精度高。当然我前面提过,这么小的光电管弱光下对焦的性能肯定不如传统方式,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也不能说传动对焦模组的机械误差大于线性传感器的分辨率了, 否则佳能搞什么双线错位布置线性传感器? 只能说双向交错布置的佳能机器对焦传感器分辨率的1/2还是大于机械和光学误差。

要么就只能说错位双线传感器是纯粹的噱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3-7-4 07:40
理论上, 说道片上对焦像素的最高精度, 就是像素宽度(两个光电管宽度)除以集光透镜到光电管表面的间距而已。 也就是微透镜扫过传感器的可分辨出的弧度。

虽然像素比dslr对焦线性传感器的小不少, 但人家对焦透镜的距离长多了。因此这套对焦的理论精度也提高不到哪去。   要想提高精度, 要么进一步缩小像素, 但这会降低信噪比。要么拉高微透镜。 但太高的微透镜显然不是好主意,阱深太长。感光性能和色彩都受影响。


我说的对焦精度是跟传统单反对焦方式去比,现在毕竟是在主传感器上,不用再考虑那一堆副反光镜和独立的对焦传感器带来的光路误差问题了,理论上怎么也应该比传统方式精度高。

当然我前面提过,这么小的光电管弱光下对焦的性能肯定不如传统方式,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1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4 03:44 在图像采集模式下,每个像素只输出一个信号,总的读出量就是2000万。在对焦模式下,每个像素输出两个信号,但是,我认为,最可能的合理做法,是只输出参与对焦区域的像素信号(比如多点对焦的话,只需要输出每个焦点周边一小部分像素),因此总的读出量应该远远小于2000万(但为了快速跟踪焦点目标,可能采集频率会相当高)。那么,在LV或者视频状态下,应该是一部分像素固定工作于图像模式,提供视频信号,根据焦点选择情况另一部分像素动态工作于对焦模式,提供相位检测信号。各自按不同的采集频率工作。单独算读出量仍然小于2000万。如果再结合人脸识别、焦点自动跟踪等等功能,对焦处理的数据量将会远远大于佳能现有任何型号的DSLR(包括1DX),压力比较大的可能是对焦处理器。我怀疑70D是否会有折中处理,未必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对焦性能。在主传感器平面上的相位检测对焦,避免了独立的对焦传感器光路不一致引起的跑焦问题,精度应该还是有一定保证的。最后的效果,还是要看实际产品的测试结果。

理论上, 说道片上对焦像素的最高精度, 就是像素宽度(两个光电管宽度)除以集光透镜到光电管表面的间距而已。 也就是微透镜扫过传感器的可分辨出的弧度。

虽然像素比dslr对焦线性传感器的小不少, 但人家对焦透镜的距离长多了。因此这套对焦的理论精度也提高不到哪去。   要想提高精度, 要么进一步缩小像素, 但这会降低信噪比。要么拉高微透镜。 但太高的微透镜显然不是好主意,阱深太长。感光性能和色彩都受影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1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4 03:44 在图像采集模式下,每个像素只输出一个信号,总的读出量就是2000万。在对焦模式下,每个像素输出两个信号,但是,我认为,最可能的合理做法,是只输出参与对焦区域的像素信号(比如多点对焦的话,只需要输出每个焦点周边一小部分像素),因此总的读出量应该远远小于2000万(但为了快速跟踪焦点目标,可能采集频率会相当高)。那么,在LV或者视频状态下,应该是一部分像素固定工作于图像模式,提供视频信号,根据焦点选择情况另一部分像素动态工作于对焦模式,提供相位检测信号。各自按不同的采集频率工作。单独算读出量仍然小于2000万。如果再结合人脸识别、焦点自动跟踪等等功能,对焦处理的数据量将会远远大于佳能现有任何型号的DSLR(包括1DX),压力比较大的可能是对焦处理器。我怀疑70D是否会有折中处理,未必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对焦性能。在主传感器平面上的相位检测对焦,避免了独立的对焦传感器光路不一致引起的跑焦问题,精度应该还是有一定保证的。最后的效果,还是要看实际产品的测试结果。

理论上, 说道片上对焦像素的最高精度, 就是像素宽度(两个光电管宽度)除以集光透镜到光电管表面的间距而已。 也就是微透镜扫过传感器的可分辨出的弧度。

虽然像素比dslr对焦线性传感器的小不少, 但人家对焦透镜的距离长多了。因此这套对焦的理论精度也提高不到哪去。   要想提高精度, 要么进一步缩小像素, 但这会降低信噪比。要么拉高微透镜。 但太高的微透镜显然不是好主意,阱深太长。感光性能和色彩都受影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2 20:37
70D发布以后,坛子里又开始一轮热闹,但是基本上都没有看到真正关键的技术问题。

70D这次使用的2000万像素APS-C传感器,采用了“Dual Pixel CMOS”传感器,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佳能这次在每个像素(至少是参与对焦像素)的位置,并排放置了2个光电管,在对焦时分别输出两个信号,让对焦处理器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相位检测,在拍摄时再通过传感器内的电路进行信号合并处理。

也就是说,70D的传感器实际上有4000万个独立的光电管。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挑战,比如:

1、信噪比性能?

2、图像处理器性能?

3、用于实时相位检测对焦的处理器性能?

4、暗光下对焦性能(据说可以达到在0EV下的LV实时对焦)?

5、高感性能?


佳能做的 全像素双核CMOS AF这个发明对微单、无反类数码相机来说是非常重要核心技术的突破,使CMOS上的对焦方式之速度得到实质提升!

佳能对焦技术一直是站在产业的前沿嘀!

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如果能促进各家的微单和无反数码相机的对焦方式、效果有本质的飞跃,对我们摄友们真是好事情!!!
本帖最后由 womailehuaguan 于 2013-7-4 07:5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avyvision 发表于 2013-7-4 04:29
来自wiki:
The Mitsubishi Group (三菱グループ, Mitsubishi Gurūpu) (also known as the Mitsubishi Group of Companies or Mitsubishi Companies) is a group of autonomous Japa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1] covering a range of businesses which share the Mitsubishi brand, trademark, and legacy.
The Mitsubishi group of companies form a loose entity, the Mitsubishi Keiretsu, which is often referenced in Japanese and US media and official reports; in general these companies all descend from the zaibatsu of the same name. The top 25 companies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Mitsubishi Kin'yōkai, or "Friday Club", and meet monthly. In addition the Mitsubishi_com Committee exist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access of the Mitsubishi brand through a portal web site.[2]


呵呵,日本企业这种关系,从字面上看恐怕是没有意义的,你认为这个三菱集团,就是好多企业每个月坐一块喝喝茶的俱乐部吗?

不管什么形式,反正尼康是三菱集团成员,这就对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7-4 04:08
这种关系跟公开持股的股东是谁,没多大关系

尼康公司是三菱集团正式成员

参考三菱官方网站提供的旗下各成员公司的网站链接列表http://www_mitsubishi_com/php/users/category_search.php?lang=1


来自wiki:
The Mitsubishi Group (三菱グループ, Mitsubishi Gurūpu) (also known as the Mitsubishi Group of Companies or Mitsubishi Companies) is a group of autonomous Japa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1] covering a range of businesses which share the Mitsubishi brand, trademark, and legacy.
The Mitsubishi group of companies form a loose entity, the Mitsubishi Keiretsu, which is often referenced in Japanese and US media and official reports; in general these companies all descend from the zaibatsu of the same name. The top 25 companies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Mitsubishi Kin'yōkai, or "Friday Club", and meet monthly. In addition the Mitsubishi_com Committee exist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access of the Mitsubishi brand through a portal web site.[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avyvision 发表于 2013-7-4 03:50
尼康。。。。。三菱。。。。

翻翻尼康的年报就知道,尼康的十大股东,大部分也是佳能的十大股东,基本都是各个股权基金。

这些知名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了,原始股东早套现走了。


这种关系跟公开持股的股东是谁,没多大关系

尼康公司是三菱集团正式成员

参考三菱官方网站提供的旗下各成员公司的网站链接列表http://www_mitsubishi_com/php/users/category_search.php?lang=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Davyvision 发表于 2013-7-4 03:50


尼康。。。。。三菱。。。。

翻翻尼康的年报就知道,尼康的十大股东,大部分也是佳能的十大股东,基本都是各个股权基金。

这些知名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了,原始股东早套现走了。

这里列一下佳能的十大股东:
(as of December 31, 2012)
Name of Shareholders Number of Shares Held
(thousands of shares) Shareholding
Ratio (%)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74,157 6.4
The Master Trust Bank of Japan, Ltd. (Trust Account) 74,062 6.4
The Dai-ichi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49,888 4.3
SSBT OD05 OMNIBUS ACCOUNT - TREATY CLIENTS 27,571 2.4
Moxley and Co. LLC 23,389 2.0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505225 19,688 1.7
Sompo Japan Insurance Inc. 18,485 1.6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505223 18,176 1.6
Mellon Bank, N.A. as agent for its client Mellon Omnibus US Pension 16,992 1.5
Obayashi Corporation 16,527 1.4

然后是尼康的十大股东:
Name of Shareholder Number of shares held
(thousands) Percentage of total
shares issued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29,054 7.33%
The Master Trust Bank of Japan, Ltd. (Trust Account) 28,474 7.18%
JPMorgan Chase Bank 380055 25,603 6.46%
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20,565 5.19%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18,348 4.63%
Tokio Marine & Nichido Fire Insurance Co., Ltd. 8,054 2.03%
NIPPO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7,893 1.99%
SSBT OD05 OMNIBUS ACCOUNT - TREATY CLIENTS 7,389 1.86%
The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Ltd. 7,378 1.86%
The Joyo Bank, Ltd. 6,801 1.71%

最后列一下索尼的:
Name
Number of Shares Held
(in thousands)
Percentage of Shares Held
1 Moxley and Co. LLC (Note 1) 57,064 5.6%
2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Note 2) 52,288 5.2%
3 The Master Trust Bank of Japan, Ltd. (Trust account) (Note 2) 47,415 4.7%
4 Goldman, Sachs & Co. Reg (Note 3) 23,228 2.3%
5 SSBT OD05 Omnibus Account - Treaty Clients (Note 3) 22,776 2.3%
6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9) (Note 2) 13,106 1.3%
7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1) (Note 2) 11,609 1.2%
8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6) (Note 1) 11,129 1.1%
9 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Trust account 3) (Note 2) 10,468 1.0%
10 MSCO Customer Securities (Note 3) 10,222 1.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7-4 03:16
我假设你说的是Renesas瑞萨

只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当然,这完全是题外话了。

1、从企业※※上看,瑞萨是NEC、日立、三菱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成,跟尼康一样都算是三菱旗下公司。相比之下,佳能在日本算是比较西化的平民企业(跟索尼有点类似,看看它们的英文名字就知道了)。

2、180nm在2000年时算先进技术,现在早就算不上什么先进。

3、佳能早就有自己的180nm工艺生产线,S100、S110这些都是180nm工艺的。

4、用来生产手机摄像头之类小传感器的生产线,跟生产APS-C以及全幅或更大传感器的生产线,是两回事。不存在小传感器产量,能用来支撑大传感器生产线的关系。

5、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企业盈利状况,很显然,佳能对自己的CMOS生产能力大概还是满意的


尼康。。。。。三菱。。。。

翻翻尼康的年报就知道,尼康的十大股东,大部分也是佳能的十大股东,基本都是各个股权基金。

这些知名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了,原始股东早套现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3-7-4 00:23
不从光角度考虑。只从CMOS基础的寄存器机制考虑。倒真是4000万像素了。。。。
连拍居然还有7,看来通道比5D3更多。看来D5这个芯片有潜力啊


在图像采集模式下,每个像素只输出一个信号,总的读出量就是2000万。

在对焦模式下,每个像素输出两个信号,但是,我认为,最可能的合理做法,是只输出参与对焦区域的像素信号(比如多点对焦的话,只需要输出每个焦点周边一小部分像素),因此总的读出量应该远远小于2000万(但为了快速跟踪焦点目标,可能采集频率会相当高)。

那么,在LV或者视频状态下,应该是一部分像素固定工作于图像模式,提供视频信号,根据焦点选择情况另一部分像素动态工作于对焦模式,提供相位检测信号。各自按不同的采集频率工作。单独算读出量仍然小于2000万。

如果再结合人脸识别、焦点自动跟踪等等功能,对焦处理的数据量将会远远大于佳能现有任何型号的DSLR(包括1DX),压力比较大的可能是对焦处理器。我怀疑70D是否会有折中处理,未必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对焦性能。

在主传感器平面上的相位检测对焦,避免了独立的对焦传感器光路不一致引起的跑焦问题,精度应该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最后的效果,还是要看实际产品的测试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fasciae 发表于 2013-7-4 00:17
对日本财团的控制力和复杂的关系网不清楚。
假如只是从最简单的商业行为来考虑。让萨瑞代工,应该是一个可行的很好决策。
1、佳能现在的生产线只能卖给S100和自家单反/微单。而世界第一的索尼,供货给绝大多数DC。给单反/微单的供货量也是世界第一。
2、CMOS现在才180nm的落后工艺,这个行业,就是纯资金密集型和薄利多销型的。利润唯一保障就是产量。
3、萨瑞在单反/微单上应该是世界第二或三的供货量了
4、萨瑞没有任何自家产品能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销售大画幅的CMOS,不会对NC产生竞争。萨瑞对于佳能和尼康而言,好比富士康对苹果。
5、索尼会和NC竞争,就好像三星对苹果
6、萨瑞还给尼康供货,如果再加上佳能的订单,大画幅应该总量会接近甚至超过索尼。在CMOS行业,产量大意味着利润率高。那么萨瑞降价空间就大了,更有实力去争取更多尼康/松下/宾得的订单。从而反制索尼
7、佳能现在生产线是500nm的。投资新生产线风险高。如果订单转向萨瑞,成本不会增加,风险可以转移。
8,据说萨瑞,尼康和佳能在财团上更加接近,


我假设你说的是Renesas瑞萨

只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当然,这完全是题外话了。

1、从企业※※上看,瑞萨是NEC、日立、三菱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成,跟尼康一样都算是三菱旗下公司。相比之下,佳能在日本算是比较西化的平民企业(跟索尼有点类似,看看它们的英文名字就知道了)。

2、180nm在2000年时算先进技术,现在早就算不上什么先进。

3、佳能早就有自己的180nm工艺生产线,S100、S110这些都是180nm工艺的。

4、用来生产手机摄像头之类小传感器的生产线,跟生产APS-C以及全幅或更大传感器的生产线,是两回事。不存在小传感器产量,能用来支撑大传感器生产线的关系。

5、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企业盈利状况,很显然,佳能对自己的CMOS生产能力大概还是满意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668
主题: 1
帖子: 67
注册: 2010年6月
不过 70D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70D发布带来真正的关键技术问题:APS-C上4000万个光电管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