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主题管理员:长安麦客]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5088 回帖:252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77
主题: 0
帖子: 197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3:36发表
总结一下,王先生的顶峰性,除了本身技艺出色之外,非常重要在于汉字一千多年来的稳定性。

老兄总结的很好,很对。
只是意犹未尽,“王先生的顶峰性”之后,还要再加上一条“王先生的不可逾越性”及“后无来者性”,就圆满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老樊 在2010-01-15 13:52发表
要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可能颜排第一,杨凝式的也很不错。
不过在以往的书法书中,杨凝式的介绍并不多,您说“这字写的好到让人生疑的地步”,愿闻其详,您给说说。

好,愿意说说。

一、先动之以情:这老杨是老陕,你俩还是同乡,华阳人,渭南的,常住洛阳,在哪儿成事咧。后世说他的人和书,少了。但他在书坛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是和颜鲁公并列的,号称“颜杨”。这称谓意味着颜杨哥俩的身边,甚至是身后,围拢着的人,才是柳、欧、虞、褚.....用势利眼看,吓死个人。

二、再说老樊熟读的包世臣《艺舟双楫》对“神品”书法下的定义是:“至法天成,风韵超然”。我觉着是杨凝式的神品法书,创作得来的太容易,提笔划拉就这样,落笔成字就入神。黄庭坚的诗,可以作为杨凝式书艺出神入化的旁证。刘熙载《书概》:“景度书,机括本出于颜,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然学行,不衫不履其外焉者也。”说的也是杨字的高妙入神。连目无余子的米芾,也不由得赞叹杨书“天真纵逸”,“如横风斜雨”的境界了。

三、黄庭坚诗赞杨凝式:“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这黄山谷笔走龙蛇写“松风阁”,也是牛人里的牛人。他眼里心头,最佩服推崇老杨的,就提笔就来的神通。在这个问题上,也涉及到下潜、结构等位多次说到的、事关艺术创作的话。这话里话外,有将书法艺术创作和其它门类艺术创作方式等同起来看和总结的意思,我觉得“书法艺术创作”这个词本身,尤其是对古代的书法家的传世巨作而言,是有问题的,也难怪理工男叫真了。

这个问题太大,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只提个引子就打住:公认的、西方式的艺术创作的原理动机方式之类,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鉴赏艺术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固定思维,以为艺术创作的原本,就该是如此这般。

在如此这般的艺术创作原理状态过程之下,创作出的艺术品里,竟然会有下潜说的“虽然说兰亭序非常高杆,但是本人还是坚决认为并非字字珠玑。有些字随性而为,显见是幼稚体。”的败笔失误,大概不少人不理解。勉强接受公论,也许心里就会不以为然,以为这神品不可超越云云,是忽悠出来的东西,有些玄虚,不太靠谱。这就是理工男思维,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助之以科学学术训练的那一套,以为艺术创作出来的文艺儿有这些问题,就如同每天劳作的科学试验出了纰漏,有明显缺陷的试验结果,当然不能蒜成功。

再看西方的经典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结果,更是难以想象书法创作过程和技艺手法上存在着缺陷失误,而让有硬伤的艺术作品流传后世,还能被人忽悠成好的无以复加且失误的那么美,硬伤的那么妙......

我们需要平静的自问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艺术作品,是书法艺术家自觉的以我们认为的、认可的艺术创作态度和方式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吗?

四、回到主题,老樊说看颜杨的法书,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这就是看到了书法艺术中的“韵”的部分内容。如果有写字练习体会的人,在能“看”到这“韵”的同时,眼里、心头、指尖,还能虚拟的“感”到这个“韵”。

“行云流水”是动。行云清舒,流水灵动,且神韵贯通,一气呵成的,正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多种激烈冲突的气合在一起,多气呵成的,并非“行云流水”,而是激突跌宕,气贯长虹的,才是颜鲁公浑厚凝重的《祭侄稿》和激情飞扬的《刘中使帖》。

前面我贴过杨凝式的《韭花贴》和《神仙起居法》贴,老樊贴了《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那就再看老杨的《夏热帖》,提示一端,窥见一斑老杨书法技艺的神通:相对于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颜真卿《祭侄稿》和《刘中使帖》的“激突跌宕,气贯长虹”,都写的快,王是疏散平和的、近乎匀速的快,颜是神气激越的、匀速中有加速的快,而这老杨,是忽快忽慢忽急忽顿忽行忽草忽楷忽轻忽钟忽淡忽浓,唐突的那么自然,忽悠的那么玄远,妙,却妙的那么的莫名其妙.......

有请各位的眼光,顺着“凝式啓 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这些字的笔划走一遍,就可以感受到“凝式啓:夏熱體履佳”的行草到“宜”的楷书,之后又继续忽行忽草,忽快忽慢的,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的老杨书写时的韵律韵味了。

杨书除了韵律节奏上的出神入化,字体书风也大有说道。这些可以从历代的行家评论中,得以总结:
邵博《闻见录》云:“凝式自颜、柳入二王,楷法精绝。”
《宣和书谱》云:“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
苏东坡赞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杨少师变右军之面目,而神理自得,盖以分作草,故能奇宕也。”
被苏东坡黄山谷等宋人顶礼膜拜的书法伟人杨凝式,传世的“作品”只有四件:《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到此都集合在这个帖子里了。
to be continued.........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513
主题: 1
帖子: 3321
注册: 2005年4月
原文由 yanhe 在2010-01-15 21:57发表

阁下在说那个著名的“游丝书”?

鄙人区区一P民,阁下不敢当。
“比如”而已,没有特指。
记得有一年学校来了个山西流浪汉,大约是傅山的拥趸,教学楼大厅里挂了一墙,都是废报纸剪接,九尺来长,尺把宽,一贯而下,很是震撼。不过看起来像是汉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541
主题: 1
帖子: 3208
注册: 2008年12月
原文由 手绘猫 在2010-01-15 14:10发表
这就是本猫与高君分歧之处:高君认为有绝对的“好坏”(或者换个词“优劣”)之别。所以才有顶峰之说。
本猫认为各领风骚,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别。大概分一定的层次或许可以理解,倘要绝对分高下,无解。
《兰亭》比《礼器》好?
海伦比西施美?


绝对“好坏”当然没有了,但是这“相对好坏”的适应范围大到一定程度,也就可以拿它当标准了,比如说,当今中国,所有认识汉字会写汉字的人,大家来票选,短信投票,结果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选某某书法家,那就可以当作一个标准,这个活动,可以委托某某卫视来举办,分成成都赛区,长沙赛区,杭州赛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61
主题: 82
帖子: 6486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铁锈布衣 在2010-01-15 21:35发表

基本认同这个观点,汉字的书写标准和字体的流变有密切关系。王羲之所处的年代,正是汉字从隶向正楷转变并最终确定的年代,此后一千多年再没有多大变化,而王羲之作为那个年代汉字书写技艺的集大成者,得到一个“书圣”的称号理所当然(其实隋唐早期的书法,并没有以王羲之为宗,还很“质”)。相对的,草书在王羲之以后的 ......


阁下在说那个著名的“游丝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513
主题: 1
帖子: 3321
注册: 2005年4月
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3:36发表
麦克兄啊,原本兄弟问了一个问题,没想到给此帖带来如此热度。

自己写字不行,但长辈中有喜欢写毛笔字的。从小在看他们书写之余,也喜欢看他们的书法帖子,更喜欢看各类专家们对世上书家的评论。

阅读中,慢慢发现一个现象,对各类书家的习书历程,几乎有个套用公式,基本上是,从某某碑帖入手,遍临诸体,到最后,直 ......

基本认同这个观点,汉字的书写标准和字体的流变有密切关系。王羲之所处的年代,正是汉字从隶向正楷转变并最终确定的年代,此后一千多年再没有多大变化,而王羲之作为那个年代汉字书写技艺的集大成者,得到一个“书圣”的称号理所当然(其实隋唐早期的书法,并没有以王羲之为宗,还很“质”)。相对的,草书在王羲之以后的年代里继续流变,所以“草圣”的称号没有落到王羲之头上。
后人想全面达到标准制定者的水平都很难,更何况超越。超越,也就是重新制定标准的意思,就算自己认为超越了,别人也不答应,一旦答应,自己这一辈子练的是什么东西呀?
后人也有招数,把王字拆成一块一块的,有人号称得其“结体”,有人号称得其“用笔”。我觉得赵孟頫写的最像王字,但也有人说了,赵孟頫人品不行,其字骨子里“媚俗”。媚俗啥意思啊?讨好外行。
清代碑学的兴起,很是厉害,既然不能超越王羲之,那咱们往王羲之之前去寻找中国书法的根源。王羲之也不是天生就会写字的。
读书的时候,跟玩现代书法的一人聊天,他说,传统书法,看上去都很美,但老子只去其一,比如“贯气”,虽然看起来不像汉字,而是像一条蚯蚓,但蚯蚓发挥到极致,难道不不会变成一条龙?似乎也是一个方向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541
主题: 1
帖子: 3208
注册: 2008年12月
原文由 下潜 在2010-01-15 11:20发表
理工阵线混乱,眼看不能分界了。
但是讨论非常有益,也很有趣。


潜总还是出身论呐,要五湖四海,顶峰论一拨,否定顶峰一拨,余下猫同学的不可比较论,老樊的贡献顶峰论,那条鱼的逗老麦玩儿论,属于中间势力,要大力地争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34
主题: 31
帖子: 569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一味茶 在2010-01-15 19:08发表
配图


日本的本格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558
主题: 14
帖子: 2806
注册: 2003年12月
艺术其实无所谓超越。正因为真正的艺术家从不想“超越”前人,只想超越自己,所以才有了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的艺术成就。别说更晚,宋人就不可能写出晋人的风格。
现在毛笔甚至所有的笔的退出生活,注定今人不可能达到或超越※※的书法水平,何论更早,但这和碑帖之别无关,也和二王是否顶峰无关。书法的时代已经过去,少数人玩玩,修性养性不错,还作为“事业”则只是和名利相关。
字如其人是过头话,但书体风格和性格还是有些关系的。石庵的字在帖学日下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其实已近帖中的碑派,与王文治是风格的两个极端,难以以高下论之的。
看大家热闹,也胡诌几句,权当捧场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849
主题: 111
帖子: 4405
注册: 2005年1月
配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849
主题: 111
帖子: 4405
注册: 2005年1月
只要 艺术的,古典的,现代的,帖学的,碑学的,俄都喜欢。围棋俄也喜欢,黑白子很有书法味,特别在布局阶段,计白当黑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常爷凯申 在2010-01-15 12:17发表
卧槽!这里也开干啦!偌大屋脊没放书桌地儿了。

来,来~~~
侍奉常爷再读一段《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之三十五: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史称“王谢”的,这“谢公”谢安,是王羲之的亲戚,“大破贼”的小儿辈,是谢安的侄子谢玄。谢安的侄女,谢玄的妹妹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妇。这“淮上信至”,就是让东晋命悬一线的淝水之战的捷报......常爷莫生气,捷报就快到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476
主题: 89
帖子: 3159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常爷凯申 在2010-01-15 16:34发表
想瞻仰老樊的墨宝,不知肯赏光否。


我想如果大家都愿意亮出自己的字,我当然乐意,不过可以肯定地是,我的是最不值得看的。

所谓“雅”与“俗”,其实并无定式,可以肯定的是,“雅”永远是小众的事情,等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学钢琴、跳芭蕾的时候,钢琴也好、芭蕾也罢,就不是什么雅的事情了。

很欣赏马一浮,很抱歉地给客人说,不好意思,本来想给你摸一个虱子,今天运气不好灭有摸到,这才是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04
主题: 0
帖子: 256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老樊 在2010-01-15 16:28发表

郑板桥才是雅?是不是雅过了、雅人太多了就俗了?
想瞻仰老樊的墨宝,不知肯赏光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476
主题: 89
帖子: 3159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还是那条鱼 在2010-01-15 16:06发表

此言差矣,书法要做到雅俗共赏其实很难。

书法上类似通俗唱法的有“流行书风”、“老干部体”等等,但这些不是雅而是俗。

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黄庭坚、郑板桥等等才是雅。

许多雅的东西并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喜爱的
书法作品中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只是极少数

具体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郑板桥才是雅?是不是雅过了、雅人太多了就俗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168
主题: 28
帖子: 1148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5:08发表

打个比方,每年的歌唱大奖赛,书法如同其中的通俗唱法,虽然是艺术,但一般人多少还是能分的出上下的,自己平时还能唱上 ......


此言差矣,书法要做到雅俗共赏其实很难。

书法上类似通俗唱法的有“流行书风”、“老干部体”等等,但这些不是雅而是俗。

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颜真卿、黄庭坚、郑板桥等等才是雅。

许多雅的东西并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喜爱的
书法作品中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只是极少数

具体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286
主题: 40
帖子: 2457
注册: 2004年9月
原文由 手绘猫 在2010-01-15 13:56发表

    引用: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3:36发表
    如,绘画和P民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审美的评判标准,P民没有什么发言权,

不同意。P民同样有发言权。只要作品是让别人看的(也就是社会性的),全社会人人都有发言权。如果画家自己把作品藏在家里,P民无发言权。


呵呵,关于画的方面,确实不是人人有发言权。

尤其自从董其昌分了南派,北派之后,国画基本上都是文人把持的领域,文人们说谁好,就是谁好。
P民们,只剩下,对年画门神之类,有发言的权利。

打个比方,每年的歌唱大奖赛,书法如同其中的通俗唱法,虽然是艺术,但一般人多少还是能分的出上下的,自己平时还能唱上几句。

绘画等,基本上是美声了,能理解的P民很少,能唱的更好,评分的只有专家了,专家说谁好,谁就是好,P民跟着看看热闹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476
主题: 89
帖子: 3159
注册: 2004年8月
喜欢米芾的字而看不上苏轼的,有人觉得苏轼的字好么,好在哪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231
主题: 0
帖子: 2826
注册: 2006年9月
陆柬之书《文赋》 真迹尚存!
赵字真不是盖的!
但喜欢的是:
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87
主题: 28
帖子: 1415
注册: 2003年8月
原文由 手绘猫 在2010-01-15 14:10发表

这就是本猫与高君分歧之处:高君认为有绝对的“好坏”(或者换个词“优劣”)之别。所以才有顶峰之说。

本猫认为各领风骚,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别。大概分一定的层次或许可以理解,倘要绝对分高下,无解。

《兰亭》比《礼器》好?

海伦比西施美?


不要混淆个性和高度。刚才说了,个性喜好各人不同,但有些高度,你理解了,即使你不喜欢,也没法否认。

所谓高度,成就,是需要个人的天赋,努力,※※的机遇,后人的传播等多种因素。
所以在很多独特的领域,就产生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61
主题: 82
帖子: 6486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手绘猫 在2010-01-15 14:10发表

这就是本猫与高君分歧之处:高君认为有绝对的“好坏”(或者换个词“优劣”)之别。所以才有顶峰之说。

本猫认为各领风骚,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别。大概分一定的层次或许可以理解,倘要绝对分高下,无解。

《兰亭》比《礼器》好?

海伦比西施美?


水平足够就能分出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61
主题: 82
帖子: 6486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老樊 在2010-01-15 14:01发表

也许有区别吧,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就精读了《广艺舟双楫》,也买了一本当时出的很好的《书法手册》,最近买了新出的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南海的《广艺舟双楫》--我始终认为这两本书法评论的书是最好的。

但是我始终欣赏不了象刘墉写的字,这一类字到底好在哪里?如果专业人士认为他的字真好,我就认可眼光不同了。


光读了没有决定意义的作用,得练,并且火候到了,才能体会人家的妙处。
否则因为书上这么说的,然后自己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后来真的这么认为……我就觉得有被※※的嫌疑。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都写的很好,在这个基础上看那些书确实用处很大。
或者先看了书,然后练,最后体会出书里说的确实没错,这都很好。

但是如果懒得去练,光看书,就是无本之木了。
虽然言论自由,却也只能傻傻地觉得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231
主题: 0
帖子: 282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老樊 在2010-01-15 14:01发表

也许有区别吧,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就精读了《广艺舟双楫》,也买了一本当时出的很好的《书法手册》,最近买了新出的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南海的《广艺舟双楫》--我始终认为这两本书法评论的书是最好的。

但是我始终欣赏不了象刘墉写的字,这一类字到底好在哪里?如果专业人士认为他的字真好,我就认可眼光不同了。


刘墉写的也叫字?别辱没王颜柳赵了...

满清字好的似乎是个姓王的吧...

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老樊 在2010-01-15 14:01发表
但是我始终欣赏不了象刘墉写的字,这一类字到底好在哪里?如果专业人士认为他的字真好,我就认可眼光不同了。

有诗赞刘墉书曰:
罗锅笔墨赛黄庭,作态糊涂浪得名。书法法书趟浑水,其中多少利格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2
主题: 6
帖子: 65
注册: 2009年5月
原文由 高迪 在2010-01-15 13:59发表

正在顶尖的一流东西,我已经看不出好坏了。


这就是本猫与高君分歧之处:高君认为有绝对的“好坏”(或者换个词“优劣”)之别。所以才有顶峰之说。

本猫认为各领风骚,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别。大概分一定的层次或许可以理解,倘要绝对分高下,无解。

《兰亭》比《礼器》好?

海伦比西施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476
主题: 89
帖子: 3159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yanhe 在2010-01-15 13:54发表
光看评论可能有用,但是没大用。

从傻了吧唧地说人家好到知道为什么好,不是光靠看书就能达到,而是要练了才知道的。

前面有位大侠说了,越练越心虚。

不过对于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郑板桥那种“6分半”,到底是需要功力才能欣赏还是郑板桥本身就是在恶搞,因为功力不够,就不明白了。

如果谁说他这个写的确实好 ......


也许有区别吧,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就精读了《广艺舟双楫》,也买了一本当时出的很好的《书法手册》,最近买了新出的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南海的《广艺舟双楫》--我始终认为这两本书法评论的书是最好的。

但是我始终欣赏不了象刘墉写的字,这一类字到底好在哪里?如果专业人士认为他的字真好,我就认可眼光不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87
主题: 28
帖子: 1415
注册: 2003年8月
原文由 手绘猫 在2010-01-15 13:44发表

呵呵,这不是又回到话语权上了?


不要光想信自己的感觉。真正顶尖的东西,外行人, 包括爱好者是不容易分出好坏的。
因为一个行业,有大量人,大量劳动和创造在里面。

我认同王羲之的※※地位,但从书法个性来说,我也并不是最欣赏。我也更喜欢颜真卿,怀素这这类。
正在顶尖的一流东西,我已经看不出好坏了。只有个人的喜好和倾向。但不能否认我们这些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差距,虽然专业人士也有许多是滥竽充数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2
主题: 6
帖子: 65
注册: 2009年5月
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3:36发表
书法的审美观,是使用这种工具的主体,大量的P民决定的(或者说P民有重大的发言权)。王先生的字,尤其在唐太宗大力推广之后,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符合千百年来P民的审美观念。一千多年来,汉字的稳定性非常高,自从楷书和行书以及草书,成为日常书写的主流之后,就没有变过。


同意!

原文由 久保 在2010-01-15 13:36发表
如,绘画和P民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审美的评判标准,P民没有什么发言权,


不同意。P民同样有发言权。只要作品是让别人看的(也就是社会性的),全社会人人都有发言权。如果画家自己把作品藏在家里,P民无发言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61
主题: 82
帖子: 6486
注册: 2004年2月
光看评论可能有用,但是没大用。

从傻了吧唧地说人家好到知道为什么好,不是光靠看书就能达到,而是要练了才知道的。

前面有位大侠说了,越练越心虚。

不过对于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郑板桥那种“6分半”,到底是需要功力才能欣赏还是郑板桥本身就是在恶搞,因为功力不够,就不明白了。

如果谁说他这个写的确实好,我不信,除非你证明你自己写的已经很好(至少要比我好,虽然我写的不咋样)才有资格。原因就是“要练了才能知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476
主题: 89
帖子: 3159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长安麦克 在2010-01-15 13:31发表

谢老樊赐图!
就这个图1,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我原本也想说说的,因为这字写的好到让人生疑的地步。
后来一转念,想到与这个例证对应的,是字看着一般到与书法盛名不相符到让人想到不真的地步的反例,这是大大滴马蜂窝,一捅不得了,拉倒了。


不敢当!!

今早翻阅了我收藏的一些书法图集,想找好的行书作品与《兰亭集序》比较,以驳斥你的“王羲之不可超越论”,看中的子弹是三幅作品,一个是杨凝式的这个,一个是颜太师的《祭侄文稿》,还有一个是元代康里巎的,忘了名字,明显感觉,要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可能颜排第一,杨凝式的也很不错。

不过在以往的书法书中,杨凝式的介绍并不多,您说“这字写的好到让人生疑的地步”,愿闻其详,您给说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让俺震撼:日本专家研究 兰亭序”第二季之“兰亭雅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