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9206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刚刚是在JPG基础上调整的。
这是ACR直接调整,在PS转换JPG的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6:25
提亮后的效果。
这张图可充分说明,暗部细节丰富、低噪点是非常有用的。


我已经重复好几遍了,你这样提亮后的画质,你认为跟正常曝光的能比吗?这个画质你可以接受?

很简单的逻辑是:

1、如果暗部的细节不太重要,你就没必要提亮,甚至可以适当暗部降噪

2、如果暗部的细节很重要,高光细节不重要,你可以对暗部增加曝光,画质自然巨大改善

3、如果高光暗部的细节都很重要,可以考虑多张AEB连拍,后背不行的话,5D3没问题

设置好AEB和曝光参数,每秒6张连拍,3张才0.5秒,7张也才1秒多点,拍风光城市的大光比,1秒钟不算长时间吧,那么合成HDR以后你就想表现暗部就暗部,想表现高光就高光,压缩了动态一起表现也没问题,完全随心所欲,而且确保每个区域的细节都是正常曝光的水平,那不是远超你这一张定胜负的方法?

看看我举的那两个例子,不管你认为是否平淡无奇,事实是无论大光比的天空,还是完全背光的建筑,所有细节都以最好的方式呈现,你用后背拍单张,再高的动态范围,你暗部再纯净,再提亮,无论是细节,反差,还是色彩,能跟这个HDR比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这是5D3提亮后的效果。
大家看看暗部层次有没有用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提亮后的效果。
这张图可充分说明,暗部细节丰富、低噪点是非常有用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6:08
包围曝光不算什么技术上的优势。HDR资深PS玩家都会。你提供的这个摄影师片子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上一张数码后背的暗部图,飞思P65+拍的,让你对暗部纯净度的重要性多了解一些。


正是如此,那么你认为,在风光,城市,在这些最容易出现大光比的场景,用5D3的7张手持AEB,效果是不是要好于只依靠动态范围的单张照片?

毕竟数码相机的原理在这,不管多高的动态范围,暗部没有光线,信噪比无论如何也上不去,再纯净,论细节,论画质,跟HDR里面那张这个区域正常曝光的照片都没法比。就算你用后背,暗部也没法跟5D3正常曝光的效果比。

当然,我前面说过,对运动主体HDR是不管用的,但是一般来说,运动主体作为中心,肯定可以得到足够的曝光,不会放在暗部。

不过,看你贴的这照片,如果是100%,那整个场景中可能是把这运动的部分当背景,那么确实,这个需求5D3满足不了。

另外,我只能说,太可惜了,按照DXO的数据,你这个P65暗部信噪比远远比不上D800,ISO100的动态范围更是连D800的边都靠不上,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D800的暗部看起来根本就没有你这张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只有暗部细节多,噪点少,图像才会更经得起调整,更真实,更耐看。 本帖最后由 莞蓝星 于 2012-6-26 16:2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6-26 15:28
影响画质和内置外置没啥关系,集成电路就是为了减少体积。机身体积就那么大,塞2块芯片其他电路就要简化。


你这么说,只能说明你对集成电路的原理不了解。传感器,本质上不是数字电路,是模拟电路,分析参数时连带分布式的电容电阻,尺寸大小,导线长度,都要作为模拟电路元件对信号波形进行详细分析,里面多加任何一点东西都要大动干戈一番。而处理器存储器之类的数字电路,对信号波形容错余地很大,集成度随工艺改进,就可以大幅提高,节省体积,主要靠这些数字电路提高集成度实现。

这个问题,你可以先去查查资料再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5:54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吧,HDR部分,我是用5D3跟5D2比,5D2只能3张AEB,连拍速度也慢,5D3相对5D2算不算有了实质性进步?

这跟其它厂家的机器有什么关系?

说到AEB合成HDR的效果,5D3就凭一个6张每秒的连拍速度,再加上高感的表现,就足以胜过很多其它机型了,我引用过的那个摄影师,都是5D3手持7张AEB,你看过了吗?

我再连一次,原作者在flickr上的连接是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ison/
包围曝光不算什么技术上的优势。HDR资深PS玩家都会。你提供的这个摄影师片子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上一张数码后背的暗部图,飞思P65+拍的,让你对暗部纯净度的重要性多了解一些。 本帖最后由 莞蓝星 于 2012-6-26 16:1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6-26 15:28
你通篇所有的数据都是针对信噪比,对36db以上差个1.5db放到任何器材上都看不出,反倒是暗部是否有东西这个在一些好的显示器上能反映出来。
而且从dxo上看,5D3的动态范围、RGB分离比5D2有倒退。更别说和尼康的D3s D4 D700比了。
当你执着于参数的高低时,就容易忽视对摄影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我想我前面说的应该很清楚了,这个差异放在低感确实效果不明显,但在高感就会很明显,除非你认为高感差半档以上也无所谓。

说到色彩分离,我不知道DXO上的数据是怎么来的,这部分它根本就没有详细说明,也没有原始数据,但有一点很明显,它拿出来的色彩转换矩阵,跟我知道的任何一个RAW转换程序都不一样,5D3的RAW文件很明显红色分量更强了,如果用5D2的参数去转换,会由于红色乘数太大,得到一个红色的罩子。

如果你去看DXO最终得到的CS指标,那么在全ISO范围内,5D3都要比5D2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4:35
4、HDR我经常在用,D300就可以按0.7-2EV的差值连续拍摄9张照片,这尼康4年前就做到了,有什么好吹的?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吧,HDR部分,我是用5D3跟5D2比,5D2只能3张AEB,连拍速度也慢,5D3相对5D2算不算有了实质性进步?

这跟其它厂家的机器有什么关系?

说到AEB合成HDR的效果,5D3就凭一个6张每秒的连拍速度,再加上高感的表现,就足以胜过很多其它机型了,我引用过的那个摄影师,都是5D3手持7张AEB,你看过了吗?

我再连一次,原作者在flickr上的连接是http://www.flickr.com/photos/benison/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5:18
你认为2000万像素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这个没有问题,你可以不用关注5D3。

但你认为D800缩图到1600万,高感就会改善到强过D4,只能说你受到误导。如果你是用PS做的缩图,我可以提醒你一点,PS所有的缩图方式,除了第一种最简单的之外,都有很强的额外降噪处理,尤其是带光滑字样的降噪尤其强烈。你很可能是用D800缩图并且降噪后的效果,去跟D4原图比。你对D4单独作个降噪再对比看看。

不要说D4,高ISO下5D3缩到相同大小,都明显胜过D800。

我前面附过一张DP上ISO3200的测试照片暗部对比,我下面再连接一次,5D3缩图到50%,D800缩图到33%(因此在噪点表现上占些便宜),没有任何额外降噪处理,你认为这两个没什么区别?哪个好些还不明显?如果你能接受这个D800的ISO3200暗部,那么5D3的ISO100暗部,难道就不能接受?
D800的照片,ISO超过800,我接受不了,但ISO800时,亮部及暗部都不错,而5D3即使在ISO100,经常用数码后背的我对它暗部噪点都接受不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552
主题: 9
帖子: 12265
注册: 2003年4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4:35
我觉得5D3的短板,一是像素不够,需要输出大图及需要剪裁时有问题,二是暗部层次不够、暗部噪点多且为彩色噪点。与之相比,D800才是真正没有短板的相机,像素高,暗部表现好,动态范围广,色彩深度直追数码后背。


这个嘛……我觉得1DX和D4才是没有短板的相机,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442
主题: 13
帖子: 1608
注册: 2008年12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6-26 15:28
你通篇所有的数据都是针对信噪比,对36db以上差个1.5db放到任何器材上都看不出,反倒是暗部是否有东西这个在一些好的显示器上能反映出来。
而且从dxo上看,5D3的动态范围、RGB分离比5D2有倒退。更别说和尼康的D3s D4 D700比了。
当你执着于参数的高低时,就容易忽视对摄影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提到摄影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也认为其他比理论更重要,所以再重复我了解的东西:

既然有人提出LZ没有实际的使用,这里就引用实际使用人的比较来说话。链接:

http://www_kenrockwell_com/tech/00-new-today.htm

著名的Ken Rockwell:


22 June 2012, Friday

Canon beats Nikon - this year    佳能击败尼康 - 今年

I know most of you are Nikon shooters and the world thinks I'm some sort of Nikon Icon, but like any other good horserace, the two contestants sometimes swap positions.

The 5D Mark III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anything Canon's ever done. Its many little advances all add up to a huge improvement over anything ever from Canon, while the D800 takes a few steps backwards with its clumsy ergonomics and sloppy color balances. Therefore, this year, Canon beats Nikon. It's not every year, but this year, it's Canon.

I think I figured out some of my problem getting great color from my D800: yes, its LCD is a bit yellow-green, but something I've never had to do before with any other camera is to set a shift in the magenta-green white balance trim as well! I get better color from my D800E with M1 WB adjustment set (MENU > SHOOTING > White balance > Auto > Auto1 > (click right) > A3 M1 > OK. I've never had to adjust the green/magenta axis before; it's always been OK on every other camera. Nikon is getting sloppy.

This year, the Canon 5D Mark III really is much, much better than the Nikon D800 when you actually own both and shoot them every day and produce results for a living — and no camera company is paying you for endorsements so you can speak freely. The little things that bugged me at first about my D800 and D800E still bug me, while the smooth élan with which my 5D Mark III dispatches its tasks continues to make my 5D Mark III the camera I always grab first.

If I only shot on weekends, the differences would be even stronger. Critical to me is how fast I can get either camera set for the task at hand, and the C1 C2 C3 modes of my Canon get me there in one click, while the D800's idiotic menu banks, which were stupid at introduction back in 2007, are even more awful today since the D7000 shows us Nikon knows how to make it better, but didn't for the D800.

With experience, I now have my 5D Mk III running like a seamless extension of my imagination, while my D800E still gets in my way. My 5D Mk III shoots and plays with one hand, while my D800E still takes a second hand to play — as I set all the limited options on each for my style of work. (I still have reams of notes about all this to add to each camera's review.)

Hey, no one pays me anything to do all these reviews, so when Nikon screws-up some critical points that I have to use every day, like no intelligent save and recall ability, and a mediocre LCD, if Canon makes a better camera, I'm going to use it and tell you all about it.

Now that I've lived with both of these for a few months, their faults and strengths, like weird habits of a new girlfriend that were forgivable at first but become really annoying with time, become all the more apparent. I don't look forward to shooting my D800, but do if I need an insane amount of resolution and are willing to work for it — but hey, if I'm going to put in extra time and effort for ultimate technical quality, I shoot 4x5." (Film excels not for scanning or online publishing; film excels when you project your slides directly from the film, or are printing optically to Cibachrome for serious exhibition.)

You guys know I get nothing from any camera company and I buy all this for myself. I've paid for my D800, 5D Mark III and D800E out of my own pocket, paid full price, and I prefer my 5D Mark III. You might prefer the D800E if you only read online test reports of static image quality from hobbyists, but when you have to produce for a living, the 5D Mark III wins. (The Mark III wins even more when you do this for fun; the D800's crummy LCD isn't fun.)

Pixels are completely irrelevant today. 6 to 10 MP is more than enough for anything, so 16 MP is insane, and either of these cameras has way more than that. Looking at charts in your mom's basement you might see a difference, but not in actual pictures printed anything less than five feet on a side.

Oh, and I haven't yet documented that at normal image sizes as opposed to the insane blowup sample images I shared months ago, my 5D Mark III cranks out very usable images at ISO 25,600, while the D800 and D800E are much noisier in actual use in the dark. The D800 might be sharper at stupid ISOs, while the actual images from my 5D Mark III are perfectly smooth and usable at ISO 25,600.

My 5D Mark III renders f/2.8 zooms obsolete. Lightweight and even plastic f/4-5.6 zooms are fast enough at the ISOs I can now use, and if I need shallow depth of field, I use a lightweight and even faster fixed lens for even better results than an f/2.8 L zoom.

Just like when megapixels went insane and rendered long lenses obsolete since you can crop and the camera makers suddenly shut up about that, you probably won't hear Canon telling you to Adorama your L zooms, buy the plastic midprice EF lenses of the 1990s that they don't make anymore instead, and pocket the cash. No longer do we need fast lenses for low-light with the Mark III; f/1.4 wide lenses are now obsolete except for 35mm shooting.

Sorry if the truth hurts, but I'm not married to Nikon. I'm not paid anything by Nikon for all the free publicity I give them, so if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I'll say it.

It's like the Mac versus Windows question when I went to buy my first computer 12 years ago; everyone loved whichever one they used, and it was nearly impossible to find anyone who actually owned and used both on a daily basis and could give me a meaningful opinion.

When it comes to these cameras, I paid full price (I get no discounts) for all of them, and I prefer my Canon. Big deal, you may prefer the D800. We're all different, thank goodness — but I prefer my 5D Mark III.

Hey, no big deal, but I get a lot of questions from people about which I prefer and why.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552
主题: 9
帖子: 12265
注册: 2003年4月
苍穹 发表于 2012-6-26 14:10
这个帖子追了很久,个人而言,了解了DOX的测试是客观的白盒方式,但是打分是加权的黑盒方式,因此对于最终的分数也不那么敏感(本来就不敏感)。
看这个帖子也了解不少佳能传感器的短板,像素低细节表现不如D800,焦外暗部有噪点不清爽,动态范围不如SONY传感器,这些以前还真没在意(还有其他的么,印象中来回讨论的是这些)。
感谢spot的较真,学习了不少。

争辩双方,你来我往,技术含量颇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6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4:31
1、我所说的是ISO100下中灰区域(18%灰度比例)信噪比,5D3比D800高1.3dB(半档左右),这并非饱和区域,这两个位置性质完全不同,按全画面像素数量的比例来说,中灰区域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比例最高的。具体数据你可以直接到DXO上去查。

我同意在ISO100下这个信噪比差距并不大,这只是为了说明,如果分辨率不是问题,5D3在ISO100下的画质,从实用角度并不比D800差。

当然,D800在低感下具有分辨率的优势,如果你的需求就是要低感分辨率,并且你的拍摄条件(物体,环境,光线,镜头,设备,操作等等)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输入,那么D800当然更适合你的需求。

2、我所指的精度,就是ADC本身的误差水平,而内置外置,指的ADC是放在传感器芯片里,还是独立在外面,用电路板上的导线把传感器的读出路径连过来。

内置ADC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整个芯片是跟像素阵列处于同一个半导体基片上,采用相同工艺制作而成,对不同部分之间干扰的隔绝能力,当然远远低于印刷电路板。举例来说,内置ADC有晶体管数量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可以采用的设计结构,采样频率的限制,高速时钟信号对传感器其它部分的干扰(甚至包括射频干扰),增大的片内电源需求,高功率片内电源线路导致不同部分之间的影响,基准工 ...


影响画质和内置外置没啥关系,集成电路就是为了减少体积。机身体积就那么大,塞2块芯片其他电路就要简化。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2-6-26 15: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442
主题: 13
帖子: 1608
注册: 2008年12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5:04
这个也不仅仅是较真,我自己对如何用数据来分析数码相机画质这个问题也比较感兴趣,很多问题也促使我更多学习思考,这对我也是一种收获。

再总结一下目前的结论吧(总结好几次了):

先说5D3的缺点:

1、低感暗部信噪比,要比使用索尼传感器的D800等相机差,因此低感(ISO100-400)下暗部表现就差一些,但是,这个差距并不严重,至少从缩图到50%的对比来看,并不影响大约相当于40寸照片近距离的噪点观感。当然,如果要对暗部作大幅度提亮恢复细节,则差距比较明显。

2、像素总数低于D800,分辨率要差一些,根据对DP标板测试照片的分析,MTF50差9%左右,MTF20差15%左右。

3、机内JPG、DPP、ACR等解码软件存在过度降噪后锐化的问题,没有发挥5D3的真正细节记录能力,还有待相关厂家软件的升级改进,目前只有RawTherapee细节还原效果相对较好。

再说5D3的优点:

1、相对5D2全面改善的信噪比指标,在全ISO范围,DXO提供的18%中灰区域信噪比,影调层次,彩色深度等指标,5D3相对5D2的提升幅度都不小于甚至大于5D2对5D的提高。

2、相对5D2从ISO800开始全面改善了DXO动态范围指标(暗部信噪比),超过同区间5D2对5D的改善。

3、相对5D2有所改善的分辨率,根据对DP标板测试照 ...


总结得很客观,到位。

确实让我了解了很多理论的东西,所以很感谢LZ的付出。

就再顶一次吧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4:35
----我认为D800就是分辨率和高ISO均衡的机器,网上不少分析已表明,如果缩图到1600万,D800高感不比D4差。DXO上D800E的低光ISO超过D4。5D3像素太低,不算均衡。

----我觉得5D3的短板,一是像素不够,需要输出大图及需要剪裁时有问题,二是暗部层次不够、暗部噪点多且为彩色噪点。与之相比,D800才是真正没有短板的相机,像素高,暗部表现好,动态范围广,色彩深度直追数码后背。


你认为2000万像素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这个没有问题,你可以不用关注5D3。

但你认为D800缩图到1600万,高感就会改善到强过D4,只能说你受到误导。如果你是用PS做的缩图,我可以提醒你一点,PS所有的缩图方式,除了第一种最简单的之外,都有很强的额外降噪处理,尤其是带光滑字样的降噪尤其强烈。你很可能是用D800缩图并且降噪后的效果,去跟D4原图比。你对D4单独作个降噪再对比看看。

不要说D4,高ISO下5D3缩到相同大小,都明显胜过D800。

我前面附过一张DP上ISO3200的测试照片暗部对比,我下面再连接一次,5D3缩图到50%,D800缩图到33%(因此在噪点表现上占些便宜),没有任何额外降噪处理,你认为这两个没什么区别?哪个好些还不明显?如果你能接受这个D800的ISO3200暗部,那么5D3的ISO100暗部,难道就不能接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85
主题: 0
帖子: 185
注册: 2012年6月
huangcan176 发表于 2012-6-26 13:17
5D3有进步   没人否认   但楼主强调的是那些完全不容易看出来的进步 什么中灰亮度信噪比,,影调层次(色阶层次),色彩准确性 之类的    也没发个图显现这些进步         对于暗部这明显可见的缺点  他却说不重要   实在是辩护    相对于5D2的进步  至今没有那个实拍图反应出来     从头到尾 也是那那个间接比较的标版说事。。。   

5D3的进步 是在太有限     比起D7000相对于D90之类的这样的进步   用了4年时间的5D3  实在是没多少底气说自己有多大进步。。。

至于高感   同时代  低像素自然比高像素好   这真不知还需要拿D800去证明什么   5D3的优势也只是iso3200之后   相对于一个比它高一千多万象素的机器  这点真不值得炫耀。。。 到后来竟然还跟08年D3X比高感   实在是让人无语。。。

通过对比   我也明白了  为什么很多佳能用家老是批评尼康暗部死黑  暗部死黑   现在明白了  佳能机器暗部根本就黑不了。。。全被噪点充满了。。。黑 全部变成了灰


的确新出的机器高感更好,同时代机器像素低的高感好一点,这是正常的事情。

5D3没有出来我就推测不可能大幅增加像素,因为我用过7D后发觉低感噪点很明显,显然佳能也知道,除非CMOS技术有突破才会增加像素。后来5D2降价我本来感兴趣的,一做功课,低感噪点也很明显,肉眼就感觉到和D700的低感上有差别。

不过坦白说,5D3低感噪点比5D2还是好一些的,只是5D3的图像似乎也软一些,中间是否有什么内在联系就不知道了!

本帖最后由 真是莫名其妙 于 2012-6-26 15:1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特别的特 发表于 2012-6-26 13:52
我觉得LZ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不要再继续跟某些抬杠的人较真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好片才是真,而众多的实际用户的评论和片子已经证明了LZ所论证的5D3的实在进步,以及全面、均衡的设备在实际拍摄中的重要性。

最后,市场会说明一切。


这个也不仅仅是较真,我自己对如何用数据来分析数码相机画质这个问题也比较感兴趣,很多问题也促使我更多学习思考,这对我也是一种收获。

再总结一下目前的结论吧(总结好几次了):

先说5D3的缺点:

1、低感暗部信噪比,要比使用索尼传感器的D800等相机差,因此低感(ISO100-400)下暗部表现就差一些,但是,这个差距并不严重,至少从缩图到50%的对比来看,并不影响大约相当于40寸照片近距离的噪点观感。当然,如果要对暗部作大幅度提亮恢复细节,则差距比较明显。

2、像素总数低于D800,分辨率要差一些,根据对DP标板测试照片的分析,MTF50差9%左右,MTF20差15%左右。

3、机内JPG、DPP、ACR等解码软件存在过度降噪后锐化的问题,没有发挥5D3的真正细节记录能力,还有待相关厂家软件的升级改进,目前只有RawTherapee细节还原效果相对较好。

再说5D3的优点:

1、相对5D2全面改善的信噪比指标,在全ISO范围,DXO提供的18%中灰区域信噪比,影调层次,彩色深度等指标,5D3相对5D2的提升幅度都不小于甚至大于5D2对5D的提高。

2、相对5D2从ISO800开始全面改善了DXO动态范围指标(暗部信噪比),超过同区间5D2对5D的改善。

3、相对5D2有所改善的分辨率,根据对DP标板测试照片的分析,MTF50相差7%左右,MTF20指标则比较接近。

4、良好实用的高ISO性能,从ISO1600暗部信噪比与D800持平开始,到ISO3200以上,无论是暗部还是中灰区域,信噪比都超过D800。高ISO至少到6400左右都能符合商业标准(网上有些摄影师认为直到25600都符合他们的标准)。

5、相对5D2全面提高的使用性能,包括对焦,连拍,7张包围曝光,多重曝光,手持HDR应用,界面操作,等等。这些功能已经受到很多商业摄影师的高度认可。

总之,5D3的独特优势就是,全面、均衡、灵活,相对于5D2是全面超越。

5D3或许不能满足某些人只强调低感暗部或者绝对高分辨率的需求,但对绝大多数摄影应用来说,5D3将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3:24
1、如果你一定要200dpi输出,长边一定要达到30寸,那么5D3的传感器,RAW文件真实大小是5920*3950像素,只要使用适当的RAW解码软件(比如RawTherapee)就可以跳过厂家预设裁切区域而获得全部分辨率,长边只差80像素就可以达到你要求的30寸,也就是可以达到29.6寸,你认为这跟D3X的2400万在实用上能有多大区别?更别说180dpi,甚至150dpi,跟200dpi输出又能有多大区别?...

如果佳能可以做到2400万像素而保持目前像质,你以为它会不做?几年过去,做不了就是做不了。
===
2、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传感器分辨率和高ISO性能就是不可兼得。----我认为D800就是分辨率和高ISO均衡的机器,网上不少分析已表明,如果缩图到1600万,D800高感不比D4差。DXO上D800E的低光ISO超过D4。5D3像素太低,不算均衡。
===
3、RawTherapee确实极少人使用,而使用ACR,DPP等软件的是多数,就算RawTherapee解图真好点,但大部分人不用,有多少代表性?前面也有网友用RawTherapee分别解5D3和D800的图,结果是D800表现明显好。
4、HDR我经常在用,D300就可以按0.7-2EV的差值连续拍摄9张照片,这尼康4年前就做到了,有什么好吹的?
==
5D3是一个基本没有短板的相机,相对于5D2是全面超越的进步。----我觉得5D3的短板,一是像素不够,需要输出大图及需要剪裁时有问题,二是暗部层次不够、暗部噪点多且为彩色噪点。与之相比,D800才是真正没有短板的相机,像素高,暗部表现好,动态范围广,色彩深度直追数码后背。 本帖最后由 莞蓝星 于 2012-6-26 15: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2-6-26 12:28
楼主说dxo的FULL SNR中5D3在其饱和区信噪比强于D800等尼康机。我要说的是那点信噪比的差距肉眼看不出,而你说的暗部那0.1%的细节实际使用用处不大。你能认为0.1%暗部用处不大,那我也能认为在饱和区高出的那么点信噪比用处更不大。

还有,我不知道你从dxo的数据怎么得出外置ADC的精度比内置的高。你这个外置的ADC解释的真牵强,都是集成在相机内,只是一个用独立芯片一个不用,何来外置内置,你要说后备是外置还有点说服力,比如leica的DMR
我不知道你说的精度是否是指RGB三色的分离度高。


1、我所说的是ISO100下中灰区域(18%灰度比例)信噪比,5D3比D800高1.3dB(半档左右),这并非饱和区域,这两个位置性质完全不同,按全画面像素数量的比例来说,中灰区域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比例最高的。具体数据你可以直接到DXO上去查。

我同意在ISO100下这个信噪比差距并不大,这只是为了说明,如果分辨率不是问题,5D3在ISO100下的画质,从实用角度并不比D800差。

当然,D800在低感下具有分辨率的优势,如果你的需求就是要低感分辨率,并且你的拍摄条件(物体,环境,光线,镜头,设备,操作等等)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输入,那么D800当然更适合你的需求。

2、我所指的精度,就是ADC本身的误差水平,而内置外置,指的ADC是放在传感器芯片里,还是独立在外面,用电路板上的导线把传感器的读出路径连过来。

内置ADC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整个芯片是跟像素阵列处于同一个半导体基片上,采用相同工艺制作而成,对不同部分之间干扰的隔绝能力,当然远远低于印刷电路板。举例来说,内置ADC有晶体管数量的限制,从而限制了可以采用的设计结构,采样频率的限制,高速时钟信号对传感器其它部分的干扰(甚至包括射频干扰),增大的片内电源需求,高功率片内电源线路导致不同部分之间的影响,基准工作电压信号的精度以及分配,增加的热噪声,等等。

ADC本身就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外置ADC没有任何限制,从原理上,设计空间当然远远大于内置ADC。相同工艺水平下,外置ADC对信号的处理精度,必然高于内置ADC。

内置ADC的工艺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因此这个策略选择实际的效果,还要看具体的设计实现。

另外,内置ADC还有利于在片内进行数字降噪处理,但是具体索尼作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准确资料。

以DXO提供的ISO100下的Full SNR数据为例,可以看到在小信号下(对应暗部像素的输出),D800使用的索尼传感器的信噪比有明显优势,比如1%灰度比例处,5D3的信噪比为23.85dB,D800为26.29dB,D800胜出2.4dB,但到了3.95%灰度比例,两者就已持平,5D3进而占据优势,到中等信号(对应18%灰度比例区域像素的输出),5D3的佳能传感器信噪比为39.86dB,D800为38.49dB,5D3胜出1.3dB。

这个差距,我前面也说了,在ISO100下对画质的影响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到了高ISO下,这个差距的效果就相当明显了。

因此,根据目前得到的DXO数据对比,结果就是索尼传感器低感暗部小信号信噪比好,佳能传感器中灰亮度区域信噪比好,以及高感全灰度区域都有优势。

这个结果并不仅仅是ADC一个因素起作用,还有很多因素共同在起作用,但仅就ADC的设计策略差异的效果来说,确实跟这个结果相吻合。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2-6-26 14: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9.007
主题: 96
帖子: 2736
注册: 2004年1月
这个帖子追了很久,个人而言,了解了DOX的测试是客观的白盒方式,但是打分是加权的黑盒方式,因此对于最终的分数也不那么敏感(本来就不敏感)。
看这个帖子也了解不少佳能传感器的短板,像素低细节表现不如D800,焦外暗部有噪点不清爽,动态范围不如SONY传感器,这些以前还真没在意(还有其他的么,印象中来回讨论的是这些)。
嗯,Canon还需要努力,把短板补齐啊。。。。。然后追帖子期间依然入了5D3
感谢spot的较真,学习了不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442
主题: 13
帖子: 1608
注册: 2008年12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6 13:24
1、如果你一定要200dpi输出,长边一定要达到30寸,那么5D3的传感器,RAW文件真实大小是5920*3950像素,只要使用适当的RAW解码软件(比如RawTherapee)就可以跳过厂家预设裁切区域而获得全部分辨率,长边只差80像素就可以达到你要求的30寸,也就是可以达到29.6寸,你认为这跟D3X的2400万在实用上能有多大区别?更别说180dpi,甚至150dpi,跟200dpi输出又能有多大区别?

2、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传感器分辨率和高ISO性能就是不可兼得。

5D3在2000万像素以上,达到实用的ISO6400,这种均衡我认为很有价值,网络上很多商业摄影师也认为很有价值,你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搜索到大量5D3婚礼,活动,运动,夜景,HDR,等等商业质量的照片,都在使用ISO3200以上的设置,为摄影师的实践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

这种全面,均衡,灵活,我认为正是5D3最大的特点,也是相对其它相机最大的优势。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我前面已经说过,某些人就是重视某个方面,根本不需要这种全面均衡灵活,这当然没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我只是客观说明5D3的特点,不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不用关注。

3、我使用RawTherapee,是为了说明5D3的最大缺陷,就是后期处理的软件,包括机内直出,DPP,ACR,都存在 ...


我觉得LZ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不要再继续跟某些抬杠的人较真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出好片才是真,而众多的实际用户的评论和片子已经证明了LZ所论证的5D3的实在进步,以及全面、均衡的设备在实际拍摄中的重要性。

最后,市场会说明一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951
主题: 45
帖子: 10112
注册: 2009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2-3-4 15:28
[......] 下表是根据从DXO下载的Full SNR数据以及Tonal Range(影调范围或色阶范围)计算方法得到的ISO100下TR指标排序,已经计入了像素增益(像素总数加倍则TR增益0.5bit),随机找了十几个跟DXO提供的数据(在详细数据查看里)进行了比对,误差最大在千分之1到2左右(少数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可能有数值为1或2的差异)。(DXO还没有公布5D3和1DX的数据,D700从ISO200开始,TR指标是8.95)[......]


能否烦请spot兄再把5d3和d800e的数据算一下(最好能加到表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莞蓝星 发表于 2012-6-26 12:03
楼主打那么多的字,辛苦了。
5D3是台不错的机器,但像素原地踏步,仅此一点就令大部分粉丝失望至极。至少应该达到2400万像素啊,现在按200PPI输出不了30吋宽的照片,可以判断出佳能一定遇到了技术瓶颈,即分辨率与高ISO甚至画质不可兼得。
rawtherapee是小众软件,大部分人还是用ACR解图,用RAWTHERAPEE解出的图说没有涂抹现象有意义吗?
拿HDR,多重曝光、包围曝光这些功能也当5D3的优点来说事,只能说5D3真没过硬的东西拿得出手了。不说多重曝光、包围曝光早就是4年前D700\D300的标配,机内HDR有几个严肃的摄影者会当回事?
承认暂时落后于尼康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楼主也不必替佳能辩护太多。


1、如果你一定要200dpi输出,长边一定要达到30寸,那么5D3的传感器,RAW文件真实大小是5920*3950像素,只要使用适当的RAW解码软件(比如RawTherapee)就可以跳过厂家预设裁切区域而获得全部分辨率,长边只差80像素就可以达到你要求的30寸,也就是可以达到29.6寸,你认为这跟D3X的2400万在实用上能有多大区别?更别说180dpi,甚至150dpi,跟200dpi输出又能有多大区别?

2、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传感器分辨率和高ISO性能就是不可兼得。

5D3在2000万像素以上,达到实用的ISO6400,这种均衡我认为很有价值,网络上很多商业摄影师也认为很有价值,你可以轻易在网络上搜索到大量5D3婚礼,活动,运动,夜景,HDR,等等商业质量的照片,都在使用ISO3200以上的设置,为摄影师的实践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

这种全面,均衡,灵活,我认为正是5D3最大的特点,也是相对其它相机最大的优势。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我前面已经说过,某些人就是重视某个方面,根本不需要这种全面均衡灵活,这当然没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我只是客观说明5D3的特点,不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不用关注。

3、我使用RawTherapee,是为了说明5D3的最大缺陷,就是后期处理的软件,包括机内直出,DPP,ACR,都存在过度降噪加锐化的缺陷,没有发挥出5D3传感器的真正能力。

最近Adobe连续放出的LR,ACR的升级(其实Adobe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个细节处理问题),佳能也同样不断更新机内软件和DPP,还不就是在不断改进?将来佳能和Adobe也可能会继续做出改进,而这种软件上的改进,对相机使用者来说,是可以轻松获益的。

在这种情况下,用RawTherapee说明5D3真正的细节记录能力,是完全公平合理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这跟大众小众没有关系,重视5D3细节记录能力的人,自然会权衡考虑相机的真正能力,以及使用什么软件的问题,RawTherapee当然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4、我这篇帖子的主题,就是分析5D3取得的进步。

所谓进步,当然是相对于它的前一代产品5D2,无论其它厂家相机是什么情况,5D3的HDR,多重曝光,包围曝光,相对5D2来说,都有本质上的进步,不仅是功能上的进步,在性能上,5D3提供了包括良好的高感,快速连拍,提高的对焦,都对HDR应用提供了很好,很重要,很配套的支持,使这些功能成为真正具有实用性的选择,为什么不能提呢?

至于我所说的HDR,你可以看看我前面的帖子,并不是说机内直出JPG模式下的HDR,而是用5D3增强的可以设置为3,5,7张连拍的自动包围曝光拍摄,最大可以覆盖18EV的场景,通过后期合成作的HDR。

我前面帖子引用过一些照片,不知你是否看过,你用flickr在主题内检索即可,我举的例子,全都是手持7张AEB连拍合成的,利用曝光参数配合高ISO设置,覆盖12-14EV光比的场景,你认为没有实用性?人家摄影师已经在卖这些照片。那个摄影师的评价是,The AEB on the 5d(mark iii) is really perfect。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还有大量的这类照片可供你参考。

总之,包括低感暗部噪点问题,包括解码软件问题,我认为,5D3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有实用的解决方案,完全不影响它表现出全面,均衡,灵活的独特优势。

5D3是一个基本没有短板的相机,相对于5D2是全面超越的进步。

这个评价我认为是客观的,也是为网上很多商业摄影师的实践所证实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92
主题: 58
帖子: 8097
注册: 2010年4月
真是莫名其妙 发表于 2012-6-26 12:40
这个贴子中5D3数据完美,怎么实拍就变成这样了?

就象一方面说5D2画质如何好,但另一方面实拍中焦外暗部都是麻点!这样的数据有意义吗?


5D3有进步   没人否认   但楼主强调的是那些完全不容易看出来的进步 什么中灰亮度信噪比,,影调层次(色阶层次),色彩准确性 之类的    也没发个图显现这些进步         对于暗部这明显可见的缺点  他却说不重要   实在是辩护    相对于5D2的进步  至今没有那个实拍图反应出来     从头到尾 也是那那个间接比较的标版说事。。。   

5D3的进步 是在太有限     比起D7000相对于D90之类的这样的进步   用了4年时间的5D3  实在是没多少底气说自己有多大进步。。。

至于高感   同时代  低像素自然比高像素好   这真不知还需要拿D800去证明什么   5D3的优势也只是iso3200之后   相对于一个比它高一千多万象素的机器  这点真不值得炫耀。。。 到后来竟然还跟08年D3X比高感   实在是让人无语。。。

通过对比   我也明白了  为什么很多佳能用家老是批评尼康暗部死黑  暗部死黑   现在明白了  佳能机器暗部根本就黑不了。。。全被噪点充满了。。。黑 全部变成了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85
主题: 0
帖子: 185
注册: 2012年6月
huangcan176 发表于 2012-6-24 22:07
再去掉黑点    我都要哭了。。。大哥  这是ISO100啊


这个贴子中5D3数据完美,怎么实拍就变成这样了?

就象一方面说5D2画质如何好,但另一方面实拍中焦外暗部都是麻点!这样的数据有意义吗? 本帖最后由 真是莫名其妙 于 2012-6-26 12: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16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楼主也承认佳能暗部不如sony的cmos,解释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那点差距不影响他在10%以上灰度信噪比强于sony
好吧
我不知道你看过先锋的采用kuro技术的等离子。黑位的好坏直接影响画质,视觉上能更震撼。
还有个例子,专业显示器比如艺卓CG系列和NEC 的PA系列,都能调节黑位,步进为0.1cd/m2。别看参数不大,调一档肉眼还是能看出差别的。
楼主说dxo的FULL SNR中5D3在其饱和区信噪比强于D800等尼康机。我要说的是那点信噪比的差距肉眼看不出,而你说的暗部那0.1%的细节实际使用用处不大。你能认为0.1%暗部用处不大,那我也能认为在饱和区高出的那么点信噪比用处更不大。

还有,我不知道你从dxo的数据怎么得出外置ADC的精度比内置的高。你这个外置的ADC解释的真牵强,都是集成在相机内,只是一个用独立芯片一个不用,何来外置内置,你要说后备是外置还有点说服力,比如leica的DMR
我不知道你说的精度是否是指RGB三色的分离度高。
D800和5D3在color response那一栏,D800在红色和蓝色明显比5D3能得到更纯净的色彩,受其他2色干扰更少。我不知道5D3外置ADC 精度优势何在。
对比了一下5D2,5D2在蓝色的分离度比5D3甚至更好,其他两色基本持平。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2-6-26 12: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79
主题: 2
帖子: 2898
注册: 2004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2-6-25 22:56
再看一个5D3和D800在ISO3200的暗部噪点对比,D800缩图到33%,在噪点上占些便宜,但跟5D3还是有相当差距。

综合的结论就是,即使只考虑暗部,也不做任何额外处理,那么5D3虽然低感暗部信噪比相对索尼传感器要差一些,但这个差距,即使近距离观看40寸照片,也并不影响实际照片使用,而在高感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

楼主打那么多的字,辛苦了。
5D3是台不错的机器,但像素原地踏步,仅此一点就令大部分粉丝失望至极。至少应该达到2400万像素啊,现在按200PPI输出不了30吋宽的照片,可以判断出佳能一定遇到了技术瓶颈,即分辨率与高ISO甚至画质不可兼得。
rawtherapee是小众软件,大部分人还是用ACR解图,用RAWTHERAPEE解出的图说没有涂抹现象有意义吗?
拿HDR,多重曝光、包围曝光这些功能也当5D3的优点来说事,只能说5D3真没过硬的东西拿得出手了。不说多重曝光、包围曝光早就是4年前D700\D300的标配,机内HDR有几个严肃的摄影者会当回事?
承认暂时落后于尼康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楼主也不必替佳能辩护太多。 本帖最后由 莞蓝星 于 2012-6-26 12:0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再看一个5D3和D800在ISO3200的暗部噪点对比,D800缩图到33%,在噪点上占些便宜,但跟5D3还是有相当差距。

综合的结论就是,即使只考虑暗部,也不做任何额外处理,那么5D3虽然低感暗部信噪比相对索尼传感器要差一些,但这个差距,即使近距离观看40寸照片,也并不影响实际照片使用,而在高感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