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8788 回帖: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0.068
主题: 69
帖子: 861
注册: 2012年3月
aboutmod 发表于 2013-2-14 13:27
大家都明白富士高感相对较好的原因,c坛还是n坛还是从前的微单坛子早都定论了,建议回头翻看。

大家都明白了,难道索尼不明白?索尼为啥不升级下固件把俺手里的nex5的高感提高到xpro的水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没有优势 。
所以spot饭不香睡不好找资料码字,要推翻推倒各评测机构。

从一开始说dxo动态范围算法就是荒谬(被我给推导证明了),现在转换思路 ,默认dxo算法没问题,开始说索尼暗光好的表现是raw涂沫的结果了。

他就是始终保护着佳能或者手中二手佳能器材而已
摄交名流 发表于 2013-2-14 13:18
谢谢解答!那依LZ说现在的佳能的传感器技术还有什么领先优势么?是不是已经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了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41
主题: 24
帖子: 1052
注册: 2009年3月
无位置传感器 发表于 2013-2-14 13:17
nex5的高感比富士的xpro1差远啦。


大家都明白富士高感相对较好的原因,c坛还是n坛还是从前的微单坛子早都定论了,建议回头翻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aboutmod 发表于 2013-2-14 13:14
不过有一点点疑问了,97年的论文到今天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看一下我引用的论文标题,这篇论文是2007年11月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533
主题: 182
帖子: 12116
注册: 2005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13:13
首先必须明确,180nm工艺在今天根本不算先进,也是SONY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的。这个180nm工艺本身对佳能也没有太大难度,我看chipworks的资料,佳能的S100用的就是180nm工艺。

其次,在目前6微米的像素大小(全幅2000万像素级别),CMOS传感器的物理性能,确实跟这个工艺参数关系不大。比如说无隙微透镜,还有现在热门的铜导线技术(能有效降低电路层厚度,增加感光效率),以及像素结构等等,对传感器性能影响更大。

工艺提高也是有好处的,一个是有利于提高像素密度。佳能如果要出4000万以上的顶级机,估计就要提高工艺参数了。再一个就是有利于集成数字电路,这个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

总之,我觉得佳能确实比较保守,也许还是竞争压力不够大吧


谢谢解答!那依LZ说现在的佳能的传感器技术还有什么领先优势么?是不是已经被对手追平甚至反超了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553
主题: 9
帖子: 12265
注册: 2003年4月
又见论文级的帖子,这得等心平气和有闲功夫才能拜读了,收藏先。
楼主武功级别太高,哪怕是邪门歪道,也没几个人能与之切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68
主题: 69
帖子: 861
注册: 2012年3月
nex5的高感比富士的xpro1差远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41
主题: 24
帖子: 1052
注册: 2009年3月
感谢无忌资深。
不过有一点点疑问了,97年的论文到今天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有多大。
也许只过了一天也会有更加出色的算法。当然是玩笑了。
一路走来确实能看见s的进步和改进。但是图像涉及的各种算法,我还是比较认为是有更好的算法的存在,但是要想完全避免一些负面情形的出现对于cns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假设同期的感动coms动态级别也和sony一样提升到14ev以上,结果会不会在某些方面也产生负面效应呢?
确实一张数字照片的获得牵扯的到的问题,远远超过了银盐时代。同样对比从前的胶片影像经历的100多年,数码这短短的发展时间仍然有很多不如任意的地方。
对于那些每每不认真研读lz文章,就随意放炮的人,还是静心再看看。至少人家研究的这个话题是思考过的结果。
百花齐放,好过一家独大。每次都是难忘今宵,想必早就吐了。
佳能媚,尼康锐,索蔡美价格贵,潘泰克斯惹人醉。
本帖最后由 aboutmod 于 2013-2-14 13:2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gout100 发表于 2013-2-14 13:12
第二作者的那个归属不是法国的一家公司,而是赫赫有名的巴黎综合理工的一个实验室


这个真不知道,看见法语就头痛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摄交名流 发表于 2013-2-14 12:55
C版中终于又现牛贴!

LZ是真正的器材派——器材之学理研究派。再赞!请LZ解答一下,近来广为传播的佳能传感器工艺落后于索尼的问题,就是那个什么500与180工艺的差别之类。俺是文科男,不懂这个问题,看佳能高层在接受记者提问时,也木有反驳这个传言,只是说图像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传感器的工艺,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云云……貌似默认了在这方面的落后呀?弄得俺都已经对佳能信心不足了……


首先必须明确,180nm工艺在今天根本不算先进,也是SONY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的。这个180nm工艺本身对佳能也没有太大难度,我看chipworks的资料,佳能的S100用的就是180nm工艺。

其次,在目前6微米的像素大小(全幅2000万像素级别),CMOS传感器的物理性能,确实跟这个工艺参数关系不大。比如说无隙微透镜,还有现在热门的铜导线技术(能有效降低电路层厚度,增加感光效率),以及像素结构等等,对传感器性能影响更大。

工艺提高也是有好处的,一个是有利于提高像素密度。佳能如果要出4000万以上的顶级机,估计就要提高工艺参数了。再一个就是有利于集成数字电路,这个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

总之,我觉得佳能确实比较保守,也许还是竞争压力不够大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1
主题: 15
帖子: 460
注册: 2012年11月
第二作者的那个归属不是法国的一家公司,而是赫赫有名的巴黎综合理工的一个实验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793
主题: 24
帖子: 1774
注册: 2010年4月
达达的天使 发表于 2013-2-14 13:01
索尼性价比不高


看什么机器了。nex5你用过么?比同价位600d强太多。加镜头400g
蔡司镜头用过么?全世界自动对焦的蔡司头只有索尼有。

我第一次买nex5就是一个报社摄影记者推荐的。他说nex高感太好,又很轻巧,5d2很少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793
主题: 24
帖子: 1774
注册: 2010年4月
Enol 发表于 2013-2-14 09:00
我看很多帖子,都说NEX3、NEX5系列的高感比60D等佳能的APS-C幅机的高感要好?


nex5比600d高感好太多。两个我都用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0年4月
索尼性价比不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533
主题: 182
帖子: 12116
注册: 2005年8月
C版中终于又现牛贴!

LZ是真正的器材派——器材之学理研究派。再赞!请LZ解答一下,近来广为传播的佳能传感器工艺落后于索尼的问题,就是那个什么500与180工艺的差别之类。俺是文科男,不懂这个问题,看佳能高层在接受记者提问时,也木有反驳这个传言,只是说图像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传感器的工艺,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云云……貌似默认了在这方面的落后呀?弄得俺都已经对佳能信心不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14 12:04


换另一个角度,说的更清楚一些:

假设索尼、尼康,跟佳能的放大器噪声水平相同,也就是刚才的d1=d2,那么必然有

K*(n2-n1)=0

因此n2=n1

也就是说,只要ISO6400下0.64%对应的信噪比5D3和D600一样,假设放大器噪声水平相同,那么必然有ISO100下在0.01%两机对应的噪声相同。

现在D600在DXO的测试结果上,最暗部噪声远远小于5D3,只有一个结论:

D600也使用了我主贴中介绍的类似算法,在暗部进行了数字降噪处理,得到了一个极低的噪声,但是ISO放大后,输出亮度超出了算法的设定范围,不再进行降噪处理,自然也就回归了正常数值,变成跟5D3基本相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14 12:04
楼主长篇大论中心意思就一个。
索尼感光器不是低感读取噪声低,能识别更低的暗部么,那么为何在高感时候没有比佳能更好的表现呢?他就断定索尼低感是涂沫了。

看full snr图可以明了此问题。
由图可知,d600的iso 100, iso 6400都比较平行,也是相对佳能5d3的iso 100更趋近理想的直线的。
只有佳能5d3在iso 100弱光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弯曲。

这只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佳能感光器读取噪声大,低感暗部识别能力弱(这样也就动态范围必定差)。并非说明索尼感光器有什么异常。

而到了iso 6400后,都只能识别到0.32%的灰阶,也就是这时候放大电路(高感就是电路放大)噪声淹没了iso 100时候同等曝光信号。也就是高感噪声还是电路噪声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感时候索尼感光器表现出了跟高感平行的表现,佳能则表现出了曲折,一般认为佳能ADC(模数转换电路)外置引起。


这个问题算个技术问题,我回复你一下

就拿你的图说话,你认为D600在ISO100时的暗部信噪比高,是因为物理上的传感器噪声小,好的,按你说的给你简化计算一下:

假设ISO100是0.01%灰度比例对应的信号是S,D600的噪声是n1,5D3的噪声是n2

那么D600的SNR=S/n1,5D3的SNR是S/n2,因为D600这时的SNR远远高于5D3(5D3都变负的不知多少了),所以必然n1<<n2。

现在是ISO6400,曝光量还是一样的,放大倍数假设是K=64,现在变成了0.64%灰度比例,噪声是不会变的,一起都被放大了,另外叠加了放大器噪声,假设D600的放大器噪声是d1,5D3的放大器噪声是d2,那么现在的信噪比是:

D600的SNR=K*S/(K*n1+d1),5D3的SNR=K*S/(K*n2+d2)

信号还是一样的,只要比分母的噪声部分就行了,那么D600和5D3的噪声差是:

(K*n2+d2)-(K*n1+d1)=K(n2-n1)+(d2-d1)

看看你画的图,图上ISO6400下D600和5D3的信噪比曲线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

K(n2-n1)+(d2-d1)=0

d1-d2=64*(n2-n1)

请问,你相信5D3的放大器噪声,要比D600小64倍的读出噪声差吗?

实际上,你要是看看ISO12800,ISO25600,结果也是类似的,看来随着ISO提高,5D3和D600的放大器噪声差距越来越大

请问,索尼、尼康,那么先进的半导体技术,你相信他们做出的放大器是这么烂吗?

所以,结论很清楚, 那个ISO100的最暗部信噪比,根本就是假的,不是物理上的,是数字处理的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41
主题: 31
帖子: 964
注册: 2012年3月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楼主长篇大论中心意思就一个。
索尼感光器不是低感读取噪声低,能识别更低的暗部么,那么为何在高感时候没有比佳能跟低感一样明显好的表现呢?他就断定索尼低感是涂沫了。

看full snr图可以明了此问题。
由图可知,d600的iso 100, iso 6400都比较平行,也是相对佳能5d3的iso 100更趋近理想的直线的。
只有佳能5d3在iso 100弱光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弯曲。

这只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佳能感光器读取噪声大,低感暗部识别能力弱(这样也就动态范围必定差)。并非说明索尼感光器有什么异常。

而到了iso 6400后,都只能识别到0.32%的灰阶,也就是这时候放大电路(高感就是电路放大)噪声淹没了iso 100时候同等曝光信号。也就是高感噪声还是电路噪声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感时候索尼感光器表现出了跟高感平行的表现,佳能则表现出了曲折,一般认为佳能ADC(模数转换电路)外置引起。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14 12:1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99
主题: 44
帖子: 2726
注册: 2011年10月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2-14 10:51
众多佳黑都自称是佳能用户,我想笑,,都2013年,你还在用这么低级的技俩

大叔,550D的低感画质杠杠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14 11:45
“列并行的计算”的问题就来了,既然是边缘检测(二维),就不能使用某一行的数据(一维),除非所有边缘一定是跟行垂直的
因为要做边缘检测,边缘的方向是任意的,因此最少也是一个点和周边点的2维DCT,这就要求跨行(二维)的FFT或者DCT运算
因此列并行的FFT计算的说法很难成立,才有了我的100万个FFT电路的估算。

最后想说明一下,一直很佩服spot的学识水平和严谨的作风,无意质疑spot兄的观点,只是讨论。


呵呵,我也是纯讨论,因为这篇论文里确实没提到SONY的电路是怎么设计的

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不知你注意没有,我前面说过SONY是有内置全行列寄存器的,也就是说,用来计算的原始数据是早就存好的,只要设置一个延迟(看到底要处理周边多少个像素),就可以完全开始实时列并行处理。

很显然,内置一个几十M的16位存储器,这个对SONY完全没有任何难度。而且,这个存储器还可以有很多别的用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11:32
你这个估算不太合理。

实际上,按照索尼传感器的结构,所有像素都是列并行的,也就是按列串行读出,因此顶天最多也只要做列并行的计算就行了,也就是最多几千个FFT电路。

现在商用DSP里的FFT处理轻易达到几百M的速度,在传感器里也完全用不着,列读出的速度不过是几十K而已,因此完全可以用几个工作在比如20M的共享处理单元之类的设计,以SONY的数字电路能力,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另外,CMOS最初的一个宣传优势就是可以很容易跟数字电路集成,这是一个大方向问题,SONY绝对是把很多数字处理功能往传感器里放,这个方向上它的确跟佳能很不一样。

不过,我确实也没有电路设计方面的资料,所以这些最多也就是合理猜测。


“列并行的计算”的问题就来了,既然是边缘检测(二维),就不能使用某一行的数据(一维),除非所有边缘一定是跟行垂直的
因为要做边缘检测,边缘的方向是任意的,因此最少也是一个点和周边点的2维DCT,这就要求跨行(二维)的FFT或者DCT运算
因此列并行的FFT计算的说法很难成立,才有了我的100万个FFT电路的估算。

最后想说明一下,一直很佩服spot的学识水平和严谨的作风,无意质疑spot兄的观点,只是讨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你这问得好。
楼主的中心质疑,我也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佳能在iso 100时候弱光不行(读取噪声大),索尼的非常好。
而高感(加入电路放大,同样有电路噪声)时候无论索尼还是佳能就非常接近了。这时候哪一个也不能识别很低的亮度了,读取噪声远大于信号了。

这本有解释:就是索尼感光器的ADC是内置,佳能的不是。

楼主这是攻击dxo动态范围算法不行换思路了。
楼主一开始不清楚缩图提高动态范围的本质(暗部信噪比提高)。这下知道了就开始换思路,来说索尼暗部是涂沫出来!

这下dxo幸免spot一动,可索尼感光器要遭殃了!呵呵。相机直出raw应当进行模式噪声减除工作。我想所有相机做这样事情。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14 11:15
1.如果在外面的降噪,C,N,S都能有,已经不是SONY传感器的特有的问题
2.“暗部很少,所以不影响运算量”,这句话只说明了对运算量的影响,但是在设计电路的时候,谁知道一张照片的暗部有多少,只能按照全像素来进行电路设计啊。
3.ACF不只是FFT,还有乘法运算,这部分电路咱先不说,单单是讨论FFT电路的问题。
4.32FFT的电路复杂度不高是不假,但是D800的3600万个点,或者D600的2400万点的FFT运算
首先这些FFT运算不可能是串行运算,因为那样处理延时太大,如果是并行运算,那需要100万个左右个32点FFT电路,如此庞大的电路设计在CMOS里可能吗?
5.要是说有空间增加这些FFT电路,SONY不傻,还不如用这些晶体管增加AD精度或者增加感光面积,sopt兄你说是不?

6.退一步说,这些32点FFT的电路肯定相机的处理器里面有,那为何不在相机的处理器里面做,非要在CMOS里面做?
7.从宏观上来说,CMOS负责感光和量化,相机处理器负责数字信号处理,本来就是各施其职,硬要把一部分数字信号处理放在CMOS里面,倒行逆施,SONY不傻,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吧,sopt兄你说是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14 11:15
1.如果在外面的降噪,C,N,S都能有,已经不是SONY传感器的特有的问题
2.ACF不只是FFT,还有乘法运算,这部分电路咱先不说,单单是讨论FFT电路的问题的话
3.最关键的是32FFT的电路复杂度不高是不假,但是D800的3600万个点,或者D600的2400万点的FFT运算
首先这些FFT运算不可能是串行运算,因为那样处理延时太大,如果是串行运算,那需要100万个左右个32点FFT电路,如此庞大的电路设计在CMOS里可能吗?
4.要是说有空间增加这些FFT电路,SONY不傻,还不如用这些晶体管增加AD精度或者增加感光面积,sopt你说是不?

5.退一步说,这些32FFT的电路肯定相机的处理器里面有,那为何不在相机的处理器里面做,非要在CMOS里面做?
6.从宏观上来说,CMOS负责感光和量化,相机处理器负责数字信号处理,本来就是各施其职,硬要把一部分数字信号处理放在CMOS里面,倒行逆施,SONY不傻,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吧,sopt你说是不?


你这个估算不太合理。

实际上,按照索尼传感器的结构,所有像素都是列并行的,也就是按列串行读出,因此顶天最多也只要做列并行的计算就行了,也就是最多几千个FFT电路。

现在商用DSP里的FFT处理轻易达到几百M的速度,在传感器里也完全用不着,列读出的速度不过是几十K而已,因此完全可以用几个工作在比如20M的共享处理单元之类的设计,以SONY的数字电路能力,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

另外,CMOS最初的一个宣传优势就是可以很容易跟数字电路集成,这是一个大方向问题,SONY绝对是把很多数字处理功能往传感器里放,这个方向上它的确跟佳能很不一样。

不过,我确实也没有电路设计方面的资料,所以这些最多也就是合理猜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527
主题: 27
帖子: 4203
注册: 2004年6月
光看得分误导人,谢谢LZ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10:45
当然放在外面是可能的,但如果需要的话,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首先只需要对暗部的像素作这个处理,就大大减少了数量。其次,ACF主要就是作傅利叶展开,FFT现在的专用硬件处理电路已经很成熟,如果在传感器里集成进去,我认为不会有很严重的的设计问题。


1.如果在外面的降噪,C,N,S都能有,已经不是SONY传感器的特有的问题
2.“暗部很少,所以不影响运算量”,这句话只说明了对运算量的影响,但是在设计电路的时候,谁知道一张照片的暗部有多少,只能按照全像素来进行电路设计啊。
3.ACF不只是FFT,还有乘法运算,这部分电路咱先不说,单单是讨论FFT电路的问题。
4.32FFT的电路复杂度不高是不假,但是D800的3600万个点,或者D600的2400万点的FFT运算
首先这些FFT运算不可能是串行运算,因为那样处理延时太大,如果是并行运算,那需要100万个左右个32点FFT电路,如此庞大的电路设计在CMOS里可能吗?
5.要是说有空间增加这些FFT电路,SONY不傻,还不如用这些晶体管增加AD精度或者增加感光面积,sopt兄你说是不?

6.退一步说,这些32点FFT的电路肯定相机的处理器里面有,那为何不在相机的处理器里面做,非要在CMOS里面做?
7.从宏观上来说,CMOS负责感光和量化,相机处理器负责数字信号处理,本来就是各施其职,硬要把一部分数字信号处理放在CMOS里面,倒行逆施,SONY不傻,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吧,sopt兄你说是不?

本帖最后由 hybupt2005 于 2013-2-14 11: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616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26.959
主题: 12
帖子: 213
注册: 2003年6月
分析得不错,一直对sony的传感器的暗部处理有疑惑,这下明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我可没说过我自己是佳能用户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2-14 10:51
众多佳黑都自称是佳能用户,我想笑,,都2013年,你还在用这么低级的技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