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8471 回帖: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人家背后有什么想法你根本猜不出,但绝不是“纯”学术!呵呵!!我也就顺其自然吧!
你可以回看我的贴。楼主这是想“推翻”dxo的动态范围反被我证明了,这下转换思路,来换个角度而已。
我确实没有兴趣“掩护”索尼感光器,呵呵。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2-14 10:40
那你可以技术上反驳lz, 我猜你没那水平,lz的高明之处,能在众多偏向sony的数据中找到原因,揭示事实,最后大家发现所谓sony低感好,仅仅是高明的图像降澡的功劳,raw涂抹的恰恰是sony, 佳黑们把脏水泼到佳能上,居心叵测

你做了分析,又不敢放出来,说明什么? 你当大家傻瓜啊

实拍的话,dp的对比测试也不少了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14 10:4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ybupt2005 发表于 2013-2-14 10:33
请教,就你说的这个架构,我个人愚见,在传感器内部
1.在传感器内部是不可能完成相关度检测的工作,或者说只能完成简单相关度检测
a.相关度检测,需要知道(非)相关距离,简单相关度检测把非相关距离认为是1,结果误差很大
b.复杂的相关度检测把非相关距离认为>1,运算电路的规模以及支持该运算的存储器规模都会大增
2.在传感器内部应用噪声抑制的,效果不佳
a.由于边缘检测算法过于简单,贸然做噪声抑制会产生很大误差
b.简单的噪声抑制,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认为sony如果选择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
一来效果误差很大,二来结果复杂性大增,这样做显然违背课传感器的本质作用,属于对得不偿失的做法。
因此,我不认为sony会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


这个不是您“新的传感器都可以堆叠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芯片到传感器上”就能得出sony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的结论的。


当然放在外面是可能的,但如果需要的话,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首先只需要对暗部的像素作这个处理,就大大减少了数量。其次,ACF主要就是作傅利叶展开,FFT现在的专用硬件处理电路已经很成熟,如果在传感器里集成进去,我认为不会有很严重的的设计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72
主题: 12
帖子: 160
注册: 2011年5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8:46
这个算法肯定是在ADC之后的,我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否内置在传感器,这个不一定。SONY在数字电路这方面有很强能力的,它在传感器里内置的列ADC都是单端环路式的,自带DAC以及全行列寄存器(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传感器的1/3),新的传感器都可以堆叠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芯片到传感器上,直接做在一个封装里,这点来说SONY的工艺还是有优势的。


请教,就你说的这个架构,我个人愚见
1.在传感器内部是很难完成复杂相关度检测的工作,或者说只能完成简单相关度检测
a.相关度检测,需要知道(非)相关距离,简单相关度检测把非相关距离认为是1,那会导致结果误差很大
b.复杂的相关度检测把非相关距离认为>1,运算电路的规模以及支持该运算的存储器规模都会大增,处理延时也会大增。
2.在传感器内部应用噪声抑制的,效果不佳
a.由于相关度检测算法过于简单,贸然做噪声抑制会产生很大误差
b.简单的噪声抑制算法,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认为sony如果选择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
一来降噪效果误差很大,二来传感器设计复杂度大增,这样做显然违背了传感器的本质作用(感光+量化),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因此,我不认为sony会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
而只需要对传感器传出来的数字信号,用相机本身的处理器就能达到更好效果,且不增传感器加设计难度。


这个不是您“新的传感器都可以堆叠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芯片到传感器上”就能得出sony在传感器内部做相关度检测和噪声抑制的结论的。

本帖最后由 hybupt2005 于 2013-2-14 10:4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你也不就是一个佳能用户,从lz的言论中找到些满足感的可怜佳能※※么,呵呵!!

不否认楼主用功研究了很多相机专业知识,但他太佳能了!
他找的所有资料都是为自己手上二手佳能好而已。根本不像他装出来的“学术”呵呵!我没兴趣,精力去一一找反例或者揭露什么的。反正,这是无忌论坛。
我做了d600 vs 5d3细节记录方面的分析 ,我自己很清楚。但没兴趣放出来了。反正没几个人看得懂重要的是没几个会以端正的心态面对!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2-14 10:23
你对传感器理解的水平,和lz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然地下的是你

专业水平说不过lz, 你就开始耍赖,你又得到麦小丑的真传?

你就这点素质,别丢人现眼了,人有脸,树有皮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14 10: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81
主题: 29
帖子: 3467
注册: 2005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9:58
可能设置上有些区别,但模式应该是一样的。

我发一个D800、D3S、D4的DXO动态范围对比图,很明显,D800就属于典型的单单就是低感暗部好的SONY传感器,D3S则几乎跟佳能的传感器一个模式。D4由于内置ADC的原因,可能在低感也作了一些类似处理,但还比较保守,还保持了一部分原来的特点。


多谢,这么看起来这种处理方式是集成在芯片里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小资有啥不好 发表于 2013-2-14 09:53
尼康采用的sony传感器也一样吗?


可能设置上有些区别,但模式应该是一样的。

我发一个D800、D3S、D4的DXO动态范围对比图,很明显,D800就属于典型的单单就是低感暗部好的SONY传感器,D3S则几乎跟佳能的传感器一个模式。D4由于内置ADC的原因,可能在低感也作了一些类似处理,但还比较保守,还保持了一部分原来的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我现在没什么兴趣说什么佳能感光器的差了。
我做了d600和5d3的tr分布对比,可以告诉你,d600从动态范围,信息细节记录角度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图都做好了,但,,何必呢,呵呵。我又不是是尼康他们家的,也不是佳能的,我的相机也买好了。

你一个佳能销售,要么想着卖你二手佳能个好价钱转尼康。那个某讲师我也明白了,也只是个想便宜收些二手佳能罢了。。。

你再说也都是找着佳能哪儿哪儿好,我确实没兴趣费口水了,呵呵。

我知道你也在颤抖。。。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9:46
我的原话是:

我说的是基本相当,基本接近,这怎么就成了60D“好于”NEX5,3?拜托你,以后不要这样。

另外,我的一贯习惯就是发帖前先核对数据,实际上我刚才发帖前就已经截好了图,只是觉得反正可以到DXO上查,不一定有人要看这么多重复的图。既然你想看,我就发上来。

很明显,下图左边说明,60D跟NEX5、3的SNR 18%基本相当(实际60D略微高一点点但很难察觉),右边也很清楚,60D的ISO100的动态范围都明显低于NEX5、3的ISO200(最低ISO),如果SONY给它们做到ISO100,60D的动态范围差距更大。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14 09:5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81
主题: 29
帖子: 3467
注册: 2005年8月
尼康采用的sony传感器也一样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14 09:39
你不是60d snr 18%好于nex 3,5么?上那个曲线图啊?嘴说无凭,别说你说的话让别人找


我的原话是: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9:10
60D的SNR 18%指标基本与NEX5和3相当,说明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基本接近,但是NEX5、3的动态范围明显高于60D,高出将近一档,这个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就是DXO上高感和动态范围差距大的问题。


我说的是基本相当,基本接近,这怎么就成了60D“好于”NEX5,3?拜托你,以后不要这样。

另外,我的一贯习惯就是发帖前先核对数据,实际上我刚才发帖前就已经截好了图,只是觉得反正可以到DXO上查,不一定有人要看这么多重复的图。既然你想看,我就发上来。

很明显,下图左边说明,60D跟NEX5、3的SNR 18%基本相当(实际60D略微高一点点但很难察觉),右边也很清楚,60D的ISO100的动态范围都明显低于NEX5、3的ISO200(最低ISO),如果SONY给它们做到ISO100,60D的动态范围差距更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你不是60d snr 18%好于nex 3,5么?上那个曲线图啊?嘴说无凭,别说你说的话让别人找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9:23
上什么图?实拍照片对比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995
主题: 15
帖子: 1989
注册: 2004年8月
好文章。mark之。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2-14 09:12
上图


上什么图?实拍照片对比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08
主题: 58
帖子: 9576
注册: 2012年8月
对,看个人喜好了。

西山邻语 发表于 2013-2-14 09:00
大概就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哪个好就看食客的口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上图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9:10
60D的SNR 18%指标基本与NEX5和3相当,说明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基本接近,但是NEX5、3的动态范围明显高于60D,高出将近一档,这个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就是DXO上高感和动态范围差距大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Enol 发表于 2013-2-14 09:00
我看很多帖子,都说NEX3、NEX5系列的高感比60D等佳能的APS-C幅机的高感要好?


60D的SNR 18%指标基本与NEX5和3相当,说明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基本接近,但是NEX5、3的动态范围明显高于60D,高出将近一档,这个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就是DXO上高感和动态范围差距大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188
主题: 145
帖子: 17366
注册: 2012年5月
Enol 发表于 2013-2-14 09:00
我看很多帖子,都说NEX3、NEX5系列的高感比60D等佳能的APS-C幅机的高感要好?


我还发过帖子,说1DX的高感最好呢!

晒月亮的毛绒兔。1DX,F1.8,ISO12800,1秒。RAW格式用DPP转,选用风光曲线,加2/3档亮度。
D3S和D4的机主没来做对比的,倒是有D800的机主不服气。你怎么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188
主题: 145
帖子: 17366
注册: 2012年5月
白云飞过 发表于 2013-2-14 08:57
又没有意义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从后期上说有意义, 从硬件固有物理特性上来说没意义, 因为那是DSP的软件处理产物, 原则上还是牺牲细节信号而平滑图像的思路. 理论上说, 那种降噪, 后期在电脑上完全可以做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用Photoshop做过, 按照阈值选择黑区局部羽化可以对黑区进行模糊降噪等操作.

Sony 这种写入RAW文件的做法不太好, 不知道有没有选择可以不写入RAW而保留原貌.


大概就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哪个好就看食客的口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4
主题: 19
帖子: 825
注册: 2012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8:55
不明白你的意思?是跟谁比啊?如果是跟5D3比,那么还是一样的,NEX系列的动态范围全都比5D3高,但是SNR 18%都差很远。

SONY现有的所有相机型号全都这样。像A99,A77,全靠一个所谓“暗部信噪比”在DXO上拉分,其实SLT已经损失1/3的光线,难道暗部不损失吗?低感暗部能有这么好的信噪比,低感动态范围比5D3高2档半,为什么高感就不行了呢?
我看很多帖子,都说NEX3、NEX5系列的高感比60D等佳能的APS-C幅机的高感要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08
主题: 58
帖子: 9576
注册: 2012年8月
又没有意义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从后期上说有意义, 从硬件固有物理特性上来说没意义, 因为那是DSP的软件处理产物, 原则上还是牺牲细节信号而平滑图像的思路. 理论上说, 那种降噪, 后期在电脑上完全可以做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用Photoshop做过, 按照阈值选择黑区局部羽化可以对黑区进行模糊降噪等操作.

Sony 这种写入RAW文件的做法不太好, 不知道有没有选择可以不写入RAW而保留原貌.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8:22
我认为这个算法还是不错的,不能说没有意义,基本不损失太多细节,而且对用户更方便,在外面也很难找到这类的专门对暗部降噪的工具。

这篇论文只介绍了技术框架,没有涉及具体电路实现,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应该是内置在传感器里,因此读出的RAW就已经是处理过之后,并且无法关闭。毕竟SONY传感器直接在RAW里降噪是有前科的。

下面这段文字也是来自DXO的,原文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Half-cooked-RAW/Noise-reduction

其中用红线标出的那句话意思是,有些相机直接在RAW文件上降噪(比如绝大部分SONY单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Enol 发表于 2013-2-14 08:47
求解释为啥NEX3和NEX5系列的高感反而好了?


不明白你的意思?是跟谁比啊?如果是跟5D3比,那么还是一样的,NEX系列的动态范围全都比5D3高,但是SNR 18%都差很远。

SONY现有的所有相机型号全都这样。像A99,A77,全靠一个所谓“暗部信噪比”在DXO上拉分,其实SLT已经损失1/3的光线,难道暗部不损失吗?低感暗部能有这么好的信噪比,低感动态范围比5D3高2档半,为什么高感就不行了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04
主题: 19
帖子: 825
注册: 2012年6月
求解释为啥NEX3和NEX5系列的高感反而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semilin 发表于 2013-2-14 08:35
传感器内是不可能内置这么复杂的算法电路的,应该是在传感器输出经过ADC之后的DSP部分,这也证明了为什么高ISO就无效了,高ISO是提高ADC增益,到DSP之后信号已经放大,所以不满足算法条件。


这个算法肯定是在ADC之后的,我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否内置在传感器,这个不一定。SONY在数字电路这方面有很强能力的,它在传感器里内置的列ADC都是单端环路式的,自带DAC以及全行列寄存器(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传感器的1/3),新的传感器都可以堆叠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路芯片到传感器上,直接做在一个封装里,这点来说SONY的工艺还是有优势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还有,我最近看了些tonal range特性,当然结合动态范围,这2项才能更全面表现感光器性能。
要求记录同样信息的前提下,尼康相机目前足以欠曝1档可得到跟佳能一样画质。
今天尼康全幅用iso 100, 200完全可以欠曝3档,提亮可以得到a4纸大小胶片照片质量的照片,动态范围就跟人眼差不多。虽然我现在相机没这么好,但这样测试效果让我重新思考如何使用相机,甚至相机是不是应该加入这种“人眼模式”呢,呵呵。也就18%以上还要容纳6档空间。现在线性感光器就只容纳2.5档。

dxo的细节分辨单位是亮度差=信噪比。
但人眼分辨能力绝对好于这个“单位”。人眼我看0.1,0.3个这种灰阶都能识得信息。你自己试试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2-14 08: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我大概看了下,
你说sony感光器在低感弱光信噪好,但放大后高感没有低感那么好。跟佳能也差不多了。
这个我也注意过。这就是所谓电路放大原因吧。

用 a900比不好吧,那个是是translucent结构的哇?
比也用个d600差不多,像素接近。rx1也差不多。

还有佳能5d3也是过了5年才跟尼康 d3达到差不多级别而已。弱光依然不行(这不早说过电路结构原因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8:34
这是DXO网站上引用的原文,连接我刚才给过了,你可以自己看看去。

DXO对A900的RAW分析证明,A900在红、蓝通道都作了相当强烈的降噪处理。

DXO专门对比了A900绿色通道和红色通道,绿色通道在ISO6400都没有降噪迹象,红色通道在ISO1600就有明显的额外降噪,像素跟周围有明显相关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
主题: 95
帖子: 7251
注册: 2008年10月
spot 发表于 2013-2-14 08:22
我认为这个算法还是不错的,不能说没有意义,基本不损失太多细节,而且对用户更方便,在外面也很难找到这类的专门对暗部降噪的工具。

这篇论文只介绍了技术框架,没有涉及具体电路实现,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应该是内置在传感器里,因此读出的RAW就已经是处理过之后,并且无法关闭。毕竟SONY传感器直接在RAW里降噪是有前科的。

下面这段文字也是来自DXO的,原文连接是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Half-cooked-RAW/Noise-reduction

其中用红线标出的那句话意思是,有些相机直接在RAW文件上降噪(比如绝大部分SONY单反)。


传感器内是不可能内置这么复杂的算法电路的,应该是在传感器输出经过ADC之后的DSP部分,这也证明了为什么高ISO就无效了,高ISO是提高ADC增益,到DSP之后信号已经放大,所以不满足算法条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一篇SONY论文分析SONY传感器DXO暗部信噪比很高的原因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