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Quattro的画质退步了吗? [主题管理员:dwannawb]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7601 回帖:51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535
主题: 45
帖子: 15059
注册: 2009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SIGMA DP1 Merrill
RICOH GR III
luning 发表于 2014-2-12 11:35
我的理解是第一层感受蓝光和亮度信息,然把每个点的亮度值加到RGB上
不如这样说,第一层接收蓝光并以第一层接收到的亮度信息为主要或全部依据计算最终成像。但不能说第一层接收了全部亮度信息,因为二三层很显然也会接收部分亮度信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4-2-12 10:51
"然后第一层感受的是全色信息就不用解释了。单层芯片很薄,它不能把所有波段的光全部吸收,因此必定有光线穿越第一层到达第二层,甚至到达第三层。"
当然需要解释。硬伤就在这里,徕卡的光线不会穿过感光器,所以感光器可以捕捉全色信息。但是就x3来说,既然红绿光穿过了第一层感光器,又怎么可能被第一层感光器捕捉从而形成徕卡mm那样的全色信息的黑白图呢?

按照楼主的解释,x3获得的信息是1份蓝、2份绿、三份红,凭空多出1份绿和2份红。既然红绿色光穿过了第一层,又怎么能够被第一层吸收形成全色信息呢?记得有个著名的隐形人问题,如果所有光线都能穿透身体,那么隐形人也就肯定看不到任何东西了,因为它身上没有可以成像的焦平面。同理,光线不会在透明玻璃上成像,因为都穿过去了。所以红绿色光既帮助第一层形成黑白灰度图,又穿到下层,是不可能的。

谢谢您参与讨论

1.我们需要建立一些共识,包括:第一、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可以完全透过任何光线的,质量最好的玻璃当光穿越时也会衰减,即:绝对透明的材料不存在。第二、CCD也好,CMOS也好,我们选择它作为感光元件,正是因为它能进行光电转换,即:感光材料的光衰减比玻璃严重。于是,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了,任何波段的光线照射到感光元件上都会衰减(吸收,CMOS荷电),但是波段不同,吸收率是不同的。这也正是X3芯片分层感光的基础!

2.我们假定现在有一束白光,它由100份蓝光、100份绿光、100份红光组成,当照射到X3上时,第一层使得蓝光95%被吸收,绿光30%被吸收,红光20%被吸收;到达第二层的光是蓝光5%,绿光70%,红光80%;第二层的吸收情况为蓝光全部吸收(5%),绿光65%,红光30%,剩下的蓝光0%,绿光5%,红光50%被第三层吸收。有了这些吸收参数,就可以列个方程组,准确地解出RGB三个分量了。(这是一种简化描述,忽略了光在层间的无效损耗(它不会引起光电转换),以及像素间隔的无效光损耗,和最后可能还有一些光线透过第三层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3.莱卡MM芯片的光线如果要全部被吸收,需要一定的厚度。换言之,如果X3的厚度刚好使光线不能穿透的话,那么莱卡MM芯片的的厚度应该差不多要和X3芯片的厚度相同。我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资料,但是我想莱卡MM芯片的厚度,以及MSK芯片的厚度可能都比X3芯片的厚度要薄。也就是说,莱卡MM的光并没有被全部吸收。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像,成像并不需要100%吸收,吸收值达到一定量以后就足够了。 本帖最后由 dwannawb 于 2014-2-12 13:4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置身事外 发表于 2014-2-12 12:38
感觉这个设计思路不错
影像画质主要是 像素密度 色彩准确度

普通的COMS 基本是像素密度越高,获得的单个点的信息就越准 ,也就是猜的越准

X3这种结构 假设他每层捕获的数据是一样的,肯定是最准确的,根本不存在猜的问题
问题是信号会衰减 ,即使衰竭了,以现在的技术,出现猜错的概率应该也是很低的,难点在于还原真实表现,需要以第一层为基准,对后两层的数据作出补偿,这个补偿可以说猜,但个人觉得更多是算法上的合理性,后两传感器获得数据越接近第一层,算法就越容易做的准确。

这个新结构,降低了后层的密度,单位感光面积大了对X3来说反而是个好效果,如同画幅的提升一样,捕获的数据更准了,结合第一层高分辨率,如果算法合理,就真正做到了提高效率兼顾画质的效果。

从制作工艺来讲可能还能降低成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0
帖子: 9
注册: 2008年11月
感觉这个设计思路不错
影像画质主要是 像素密度 色彩准确度

普通的COMS 基本是像素密度越高,获得的单个点的信息就越准 ,也就是猜的越准

X3这种结构 假设他每层捕获的数据是一样的,肯定是最准确的,根本不存在猜的问题
问题是信号会衰减 ,即使衰竭了,以现在的技术,出现猜错的概率应该也是很低的,难点在于还原真实表现,需要以第一层为基准,对后两层的数据作出补偿,这个补偿可以说猜,但个人觉得更多是算法上的合理性,后两传感器获得数据越接近第一层,算法就越容易做的准确。

这个新结构,降低了后层的密度,单位感光面积大了对X3来说反而是个好效果,如同画幅的提升一样,捕获的数据更准了,结合第一层高分辨率,如果算法合理,就真正做到了提高效率兼顾画质的效果。

从制作工艺来讲可能还能降低成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017
主题: 17
帖子: 2018
注册: 2004年1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4-2-12 10:51
"然后第一层感受的是全色信息就不用解释了。单层芯片很薄,它不能把所有波段的光全部吸收,因此必定有光线穿越第一层到达第二层,甚至到达第三层。"
当然需要解释。硬伤就在这里,徕卡的光线不会穿过感光器,所以感光器可以捕捉全色信息。但是就x3来说,既然红绿光穿过了第一层感光器,又怎么可能被第一层感光器捕捉从而形成徕卡mm那样的全色信息的黑白图呢?

按照楼主的解释,x3获得的信息是1份蓝、2份绿、三份红,凭空多出1份绿和2份红。既然红绿色光穿过了第一层,又怎么能够被第一层吸收形成全色信息呢?记得有个著名的隐形人问题,如果所有光线都能穿透身体,那么隐形人也就肯定看不到任何东西了,因为它身上没有可以成像的焦平面。同理,光线不会在透明玻璃上成像,因为都穿过去了。所以红绿色光既帮助第一层形成黑白灰度图,又穿到下层,是不可能的。


我的理解是第一层感受蓝光和亮度信息,然把每个点的亮度值加到RGB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9.217
主题: 2
帖子: 14322
注册: 2006年3月
年内主力装备
★ SIGMA SD1 Merrill
Bonai 发表于 2014-2-12 11:15
不发布样片就是让各路大师先出来唱衰再打他们脸的。

那要看你对图片的要求是什么。即使面对样片,每个人的解读也不一样,尤其是长期坚持使用X3的老用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8
主题: 60
帖子: 1943
注册: 2011年2月
dekiller 发表于 2014-02-11 23:59
肯定不会退步。我可不是从结构来猜测的。DP2Q都公布了,荒谬到没有样本照片,可能吗。应该完全是为了在短时间清仓。DP2Q可不能再用SD1上市的高价格了。不只客户不干,连店铺都不干。只有新机需要低价抢市场,同时又改进巨大的话,样片才不能发。<i><font color=#666> 本帖最后由 dekiller 于 2014-2-12 00:00 编辑 </font></i><i><font color=#666> 以下内容由 dekiller 于 2014-2-12 00:04 补充 </font></i>从制造成本来看,2、3层的扩大,可以降低价格。


不发布样片就是让各路大师先出来唱衰再打他们脸的。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535
主题: 45
帖子: 15059
注册: 2009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SIGMA DP1 Merrill
RICOH GR III
luning 发表于 2014-2-12 09:52
好贴,解释的很到位,比其它贴乱喷要强多了
"然后第一层感受的是全色信息就不用解释了。单层芯片很薄,它不能把所有波段的光全部吸收,因此必定有光线穿越第一层到达第二层,甚至到达第三层。"
当然需要解释。硬伤就在这里,徕卡的光线不会穿过感光器,所以感光器可以捕捉全色信息。但是就x3来说,既然红绿光穿过了第一层感光器,又怎么可能被第一层感光器捕捉从而形成徕卡mm那样的全色信息的黑白图呢?

按照楼主的解释,x3获得的信息是1份蓝、2份绿、三份红,凭空多出1份绿和2份红。既然红绿色光穿过了第一层,又怎么能够被第一层吸收形成全色信息呢?记得有个著名的隐形人问题,如果所有光线都能穿透身体,那么隐形人也就肯定看不到任何东西了,因为它身上没有可以成像的焦平面。同理,光线不会在透明玻璃上成像,因为都穿过去了。所以红绿色光既帮助第一层形成黑白灰度图,又穿到下层,是不可能的。 本帖最后由 该人员 于 2014-2-12 10: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017
主题: 17
帖子: 2018
注册: 2004年1月
好贴,解释的很到位,比其它贴乱喷要强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046
主题: 107
帖子: 15339
注册: 2004年10月
前几届的X3芯片,色彩越设计越差,光像素虚高也没啥用。

新芯片的设计思路,是牺牲像素提高色彩。

如果成功,色彩应该不会比以前最好的差。

最起码,宽容度会提高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221
主题: 12
帖子: 271
注册: 2004年9月
别研究RGB啦,这芯片整个ps里的LAB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84
主题: 1
帖子: 24
注册: 2011年3月
还是看照片吧!
X3的一个点应该不能感应多个色彩吧,那么以上的猜测就都不成立,如果按以上猜测来的话X3和MSk没有任何区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99
主题: 16
帖子: 4016
注册: 2008年1月
肯定不会退步。我可不是从结构来猜测的。DP2Q都公布了,荒谬到没有样本照片,可能吗。应该完全是为了在短时间清仓。DP2Q可不能再用SD1上市的高价格了。不只客户不干,连店铺都不干。只有新机需要低价抢市场,同时又改进巨大的话,样片才不能发。 本帖最后由 dekiller 于 2014-2-12 00:00 编辑

以下内容由 dekiller 于 2014-2-12 00:04 补充
从制造成本来看,2、3层的扩大,可以降低价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2
主题: 11
帖子: 92
注册: 2005年12月
高手如云啊。带着崇高的敬意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9.975
主题: 34
帖子: 6895
注册: 2004年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LZ的分析高屋建瓴,丝丝入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57
主题: 27
帖子: 2594
注册: 2011年3月
向技术员致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535
主题: 45
帖子: 15059
注册: 2009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SIGMA DP1 Merrill
RICOH GR III
dwannawb 发表于 2014-2-11 14:02
寒冬中,山木和人搅动了一池春水,荡漾不已

1.如何证明KyleParker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们拿一块非MSK、非X3的芯片来说事,这块芯片就是莱卡的monochrome。
在这部划时代的相机中,莱卡将MSK芯片上的微滤镜统统地去除(红外截至滤镜还是存在的)形成了一层感光芯片,与X3对应,我们可以称他为X1。由于前方没有分色滤镜,因此它接受的是全色信息(还记得黑白胶片被称为全色胶片吧),即红绿蓝混色信息。相机然后从这一层中读取到数据。注意,这时它还不能成像,因为我们现在的显示屏的任何一个像素都是有RGB三个分量构成的,因此,莱卡程序将获得的单层数据分别填充到RGB中,此时数据量已经增加到原始数据的3倍了(假定芯片是8位,则此时一个像素变成了8 8 8=24位了,这就是所谓24位色)。然后把填充完成的RGB数组对应地送到到显示器的RGB单元中,我们这才看见了图像。在这幅图像中,因为R=G=B,因此图片是黑白灰度图。莱卡的这款相机由于是由一层接受的是全色信息,因此得不到彩色图像。

2.现在我们拿3部莱卡相机的3块芯片进行叠加,这就是sigma的X3了。然后第一层感受的是全色信息就不用解释了。单层芯片很薄,它不能把所有波段的光全部吸收,因此必定有光线穿越第一层 ...
适马x3第一层与徕卡MM最大的区别是徕卡接收到的光线不会穿过感光器,所以它收到的是全色信息,x3第一层需要把红绿光透过去,所以它必定无法像徕卡那样利用全部红绿光形成全色信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96
主题: 7
帖子: 466
注册: 2010年8月
damwid 发表于 2014-2-11 17:42
这个还真不一定,根据X3成像原理,红心绿角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光线入射角度偏大,造成光线达到指定层的路径加长,本应该到达R层的在G层便被吸收了。如果真是这个原因,增大面积不会对这一问题有任何帮助。


还有可能是当中CMOS※※挡住部分光线导致的!红心绿角真实原因 只有适马知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715
主题: 14
帖子: 2309
注册: 2011年3月
好人伟哥 发表于 2014-2-11 15:00
资深泡菜dwannawb 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催人奋进。
建议我坛立即传达贯彻,深入学习,掌握精神,领会要义,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掀起广泛使用适马DpQ的性高潮,

掀不起广泛使用适马DpQ的性高潮的同志建议服用伟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818
主题: 3
帖子: 124
注册: 2006年8月
霞光一道 发表于 2014-2-11 16:45
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增大下层的像素面积,会让红芯绿角的现象有所改善。

这个还真不一定,根据X3成像原理,红心绿角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光线入射角度偏大,造成光线达到指定层的路径加长,本应该到达R层的在G层便被吸收了。如果真是这个原因,增大面积不会对这一问题有任何帮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dwannawb 发表于 2014-2-11 17:16
sigma的插值算法肯定弱于MSK厂家,不过现在可能有所突破或者有高手了。
这一点是肯定的,算法不是单纯的信号数据运算,需要大量数据以及人力物力的支持,还需要加载厂家对于影像技术的秘籍,对于影像色彩的理解,比如色彩风格,人类色彩视觉领域的研究成果等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4-2-11 17:14
谢谢。 这次让人有点惊讶的是适马在RAW(5,424×3,616)基础上搞了这么多jpeg的分辨率,这样说不定比原来JPEG双倍插值画面的输出品质有所提高,或者适马对自己JPEG直出的画质更有信心了。
sigma的插值算法肯定弱于MSK厂家,不过现在可能有所突破或者有高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
主题: 41
帖子: 9362
注册: 2012年1月
dwannawb 发表于 2014-2-11 17:04
根号2倍(1.41)插值指的是JPG的大幅输出格式,理论上画质应该和MSK1:1的画质接近。


谢谢。 这次让人有点惊讶的是适马在RAW(5,424×3,616)基础上搞了这么多jpeg的分辨率,这样说不定比原来JPEG双倍插值画面的输出品质有所提高,或者适马对自己JPEG直出的画质更有信心了。理论上放大到100%,这个(5,424×3,616)分辨率下的JPEG画质最高。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2014-2-11 17: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xieqiao 发表于 2014-2-11 16:58
资深转移阵地,我也就紧跟过来请教一下。就是最后这句“...又能以边长的1.414倍插值得到类似MSK的大画幅照片。“ 是指JPEG的输出格式吧?
[16:9]         JPEG         SUPER-HIGH         7,680×4,320
[3:2]         JPEG         SUPER-HIGH         7,680×5,120
[21:9]         JPEG         SUPER-HIGH         7,680×3,296
[4:3]         JPEG         SUPER-HIGH         6,816×5,120
[1:1]         JPEG         SUPER-HIGH         5,120×5,120

总之,楼主资深的分析非常精辟,这下放心了,对DP Q更有信心了。
根号2倍(1.41)插值指的是JPG的大幅输出格式,理论上画质应该和MSK1:1的画质接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qingjun 发表于 2014-2-11 16:28
Quattro 的出片像素增加了,RAW文件变小了,我也担心色彩的分辨率和出片空间感下降
与自身第一层像素数量对应,位图像素不会增加,和原来上下一对一是一致的;RAW文件是解图之前的文件,二三层记录的是数量较少的大像素,这个使RAW明显地减小体积了。彩色分辨率与老X3相比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这得看sigma这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与原来下层实际分辨率接近的程度,以及增益算法的效果。只能等样片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6
主题: 41
帖子: 9362
注册: 2012年1月
资深转移阵地,我也就紧跟过来请教一下。就是最后这句“...又能以边长的1.414倍插值得到类似MSK的大画幅照片。“ 是指JPEG的输出格式吧?
[16:9]         JPEG         SUPER-HIGH         7,680×4,320
[3:2]         JPEG         SUPER-HIGH         7,680×5,120
[21:9]         JPEG         SUPER-HIGH         7,680×3,296
[4:3]         JPEG         SUPER-HIGH         6,816×5,120
[1:1]         JPEG         SUPER-HIGH         5,120×5,120

总之,楼主资深的分析非常精辟,这下放心了,对DP Q更有信心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霞光一道 发表于 2014-2-11 16:45
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增大下层的像素面积,会让红芯绿角的现象有所改善。
对,应该是会大大改善的,而且边缘分辨率也会提升,边缘色差会减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658
主题: 37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sunny07 发表于 2014-2-11 16:25
我想提醒一下硅芯片的光吸收厚度问题:
X3的每一个像素由三层硅层组成,其中蓝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0.2微米处开始被吸收,绿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0.6微米处被吸收,红色光在离硅基板表面2微米处被吸收。
X3的三色感光元件就是基本按照这种阶梯厚度来布局的,而徕卡黑白机之所以能在单层上完全获取RGB光线其感光元件厚度也是关键的。从蓝色层并结合感光曲线来看,第一层很难说是获得了很完整的全色亮度信息。
我觉得老兄推论这些问题要结合X3结构分析才比较好。
你说的对。不过我只是简化把道理说通。具体每层的光吸收情况涉及到不同波长在不同深度的吸收率和透过率问题,这需要一个关联各波段吸收因子的方程组,通过解此方程组得到相应的RGB值。但是第一层虽然各波段吸收量不等,但是这一层总是比下面的任何一层能更全面的吸收各个波段的光,因此第一层的分辨率是最高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508
主题: 9
帖子: 3150
注册: 2007年8月
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增大下层的像素面积,会让红芯绿角的现象有所改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508
主题: 9
帖子: 3150
注册: 2007年8月
qingjun 发表于 2014-2-11 16:28
Quattro 的出片像素增加了,RAW文件变小了,我也担心色彩的分辨率和出片空间感下降


从信息的角度上讲:Quattro 的色彩信息量缩水了,但信息的质量会有所提高。理想的权衡点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大量的分析和实验。

我觉得,Quattro 的方案是一个方向,值得尝试的。降低下层的分辨能力,改善下层信噪比低的顽疾;同时保持最上层的分辨能力,让高频的 B 信号尽可能地提供好的分辨率。思路合理,也算是巧妙吧。

关键看疗效。 本帖最后由 霞光一道 于 2014-2-11 16:4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Quattro的画质退步了吗?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