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厂软件解RAW颜色准的探究 [主题管理员:萧风萧风]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6880 回帖:66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866
主题: 45
帖子: 3389
注册: 2013年1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29 14:06
认为LR“约定RAW的色域全域是ProPhoto RGB(LR就是这么操作的)”是不对的。

Lightroom、ACR都是用dcp首先确定RAW的色彩空间(具体方法已在12楼详述),然后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色彩空间。在ProPhoto RGB色彩空间上,再次使用HSV的3DLUT对颜色校准。在此基础上,摄影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颜色调整、渲染。Lightroom的技术文档也是说,“修改照片”时固定使用ProPhoto RGB色彩空间对颜色渲染。

ACR与Lightroom一样,也是先用dcp确定RAW的色彩空间,再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色彩空间,在ProPhoto RGB色彩空间,对颜色校准,对颜色调整、渲染。这个过程,不受ACR首选项里面色彩空间选择的影响,ACR首选项指定的是RAW解码输出JPEG、TIFF照片的色彩空间。


所谓“首先确定RAW的色彩空间(具体方法已在12楼详述),然后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色彩空间”。这里面就是两个步骤,1.确定RAW色彩空间;2.色彩空间转换。有必要多一个2步骤吗?这不是又损失了吗(尽管不大)?

所以关键是怎么理解“确定”,12楼的这个律那个律都是已经在颜色确定之后的操作了(这点在22楼已经详述了)。怎么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看下面,RAW的光源怎么确定?!RAW自己本身能确定光源,为什么华为P40/P50还需要加配色温传感器,用RAW估算不就可以了?!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8-26 09:32
ISO17321就是规定RAW的色域标定的标准,道理与显示器校准是一样的,只不过反过来,给一个XYZ颜色,记录RAW的RGB输出,制作成颜色转换表,归纳成一个颜色转换矩阵,再加一个3DLUT。

区别仅仅在于显示器的白点是固定的,照片的光源可以任意变化

所以Adobe在D65、SA两种光源下,校准、测量RAW的RGB颜色,制作成两套颜色转换表,其他光源下,用这两张表内插。


所以,还是回到原来的我的原话“我们约定RAW的色域全域是ProPhoto RGB”,是约定而不是确定(因为无法确定)。这个约定的理由是因为12楼的这个律那个律是需要在“CIE颜色体系”内操作的,而不是RAW数据体系。甚至后续的“润色”也是需要在“颜色体系”内操作的。我们先把颜色框到一个最大的体系(ProPhoto RGB)尽管有些损失,但就如前贴所言“就算ProPhotoRGB作为工作空间,但事实上是差别小到看不出来”。这样,假如我们约定是 ProPhoto RGB的话,我们先直接把RAW rgb数据 ——〉ProPhoto rgb所谓“原色颜色”。只不过这个“原色”,我们约定用ProPhoto RGB去承载。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1-10-29 16:0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10-29 15:54
所谓“首先确定RAW的色彩空间(具体方法已在12楼详述),然后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色彩空间”。这里面就是两个步骤,1.确定RAW色彩空间;2.色彩空间转换。有必要多一个2步骤吗?这不是又损失了吗(尽管不大)?

所以关键是怎么理解“确定”,12楼的这个律那个律都是已经在颜色确定之后的操作了(这点在22楼已经详述了)。怎么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看下面,RAW的光源怎么确定?!RAW自己本身能确定光源,为什么华为P40/P50还需要加配色温传感器,用RAW估算不就可以了?!

所以,还是回到原来的我的原话“我们约定RAW的色域全域是ProPhoto RGB”,是约定而不是确定(因为无法确定)。这个约定的理由是因为12楼的这个律那个律是需要在“CIE颜色体系”内操作的,而不是RAW数据体系。甚至后续的“润色”也是需要在“颜色体系”内操作的。我们先把颜色框到一个最大的体系(ProPhoto RGB)尽管有些损失,但就如前贴所言“就算ProPhotoRGB作为工作空间,但事实上是差别小到看不出来”。这样,假如我们约定是 ProPhoto RGB的话,我们先直接把RAW rgb数据 ——〉ProPhoto rgb所谓“原色颜色”。只不过这个“原色”,我们约定用ProPhoto RGB去承载。 ...


1、为什么在确定了RAW的色彩空间之后,要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因为RAW的色彩空间不是标准的色彩空间,仅靠RGB2XYZ矩阵,颜色校准不是很准,需要使用3DLUT再次校准颜色。对RAW的RGB做3DLUT校准有点麻烦,主要是验证3DLUT校准效果比较麻烦,每个RAW的色彩空间都不一样,缺乏统一的处理工具。转换到标准的ProPhoto RGB之后,制作、验证3DLUT就比较容易使用通用的工具,可以提高dcp的制作效率。

2、照相机加配色温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自动白平衡的准确。自动白平衡的算法要猜照片中哪里是白色,然后根据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自定义白平衡是告诉照相机哪里是白色,照相机根据你指定的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所以,自动白平衡经常因为找不准白点而使得白点坐标计算不准,影响颜色还原。色温传感器就是直接测量光源的相关色温,根据光源的相关色温计算白点的色度坐标,这就相当于自定义白平衡,免去了照相机自动白平衡找白的过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97
主题: 230
帖子: 4559
注册: 2006年2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7
L2D-20c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29 19:07
1、为什么在确定了RAW的色彩空间之后,要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因为RAW的色彩空间不是标准的色彩空间,仅靠RGB2XYZ矩阵,颜色校准不是很准,需要使用3DLUT再次校准颜色。对RAW的RGB做3DLUT校准有点麻烦,主要是验证3DLUT校准效果比较麻烦,每个RAW的色彩空间都不一样,缺乏统一的处理工具。转换到标准的ProPhoto RGB之后,制作、验证3DLUT就比较容易使用通用的工具,可以提高dcp的制作效率。

2、照相机加配色温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自动白平衡的准确。自动白平衡的算法要猜照片中哪里是白色,然后根据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自定义白平衡是告诉照相机哪里是白色,照相机根据你指定的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所以,自动白平衡经常因为找不准白点而使得白点坐标计算不准,影响颜色还原。色温传感器就是直接测量光源的相关色温,根据光源的相关色温计算白点的色度坐标,这就相当于自定义白平衡,免去了照相机自动白平衡找白的过程。


...色温传感器装在相机什么地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萧风萧风 发表于 2021-10-29 19:30
...色温传感器装在相机什么地方?


一般在机身上,镜头旁边,或者在顶盖上的某个位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97
主题: 230
帖子: 4559
注册: 2006年2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7
L2D-20c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29 19:39
一般在机身上,镜头旁边,或者在顶盖上的某个位置。


好像没有看见那款相机介绍有色温传感器呢?是否通过CMOS测量? 本帖最后由 萧风萧风 于 2021-10-29 19: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29 19:07
1、为什么在确定了RAW的色彩空间之后,要把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因为RAW的色彩空间不是标准的色彩空间,仅靠RGB2XYZ矩阵,颜色校准不是很准,需要使用3DLUT再次校准颜色。对RAW的RGB做3DLUT校准有点麻烦,主要是验证3DLUT校准效果比较麻烦,每个RAW的色彩空间都不一样,缺乏统一的处理工具。转换到标准的ProPhoto RGB之后,制作、验证3DLUT就比较容易使用通用的工具,可以提高dcp的制作效率。

2、照相机加配色温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自动白平衡的准确。自动白平衡的算法要猜照片中哪里是白色,然后根据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自定义白平衡是告诉照相机哪里是白色,照相机根据你指定的白色计算光源的色度坐标。所以,自动白平衡经常因为找不准白点而使得白点坐标计算不准,影响颜色还原。色温传感器就是直接测量光源的相关色温,根据光源的相关色温计算白点的色度坐标,这就相当于自定义白平衡,免去了照相机自动白平衡找白的过程。


关于相机自动白平衡,我有一些不同看法,相机自动白平衡并不应该去试图确定光源色温。依据光源来确定白平衡参数是为了还原场景本色,而自动白平衡没必要去做其它方式已经实现的功能,而是应该去模拟人眼的视觉感受,也就是仅仅依据场景中的色彩关系来调整色彩感受。

就好比我们在稍远的距离看电视时,如果背景墙是橘黄色,我们就会觉得电视效果有些偏青;如果背景墙是蓝青色,我们就会觉得电视效果发黄。而灯光和电视色温都一样,但我们的视觉感受却不同,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应该去模拟这种视觉感受,而依光源确定白平衡参数这种死板的、对任何人都没难度的、一张白卡就能实现的功能,没必要占用一个“自动”的功能。

用色温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白平衡,其实是走歪了。或者在自动白平衡之外增加一个“现场灯光白平衡”,用来取代白卡的功能,提供更方便的“还原景物本色”的功能,但“自动”这个功能,最好还是向AI方向发展,去实现模拟人眼视觉感受这种复杂困难的能力。

此外,并非是“每个RAW的色彩空间都不一样”,而是“每个RAW在白平衡处理后的色彩空间不一样”,白平衡本质上就是重新指定白,是从初始色彩空间到白点变更后的“白平衡色彩空间”的、准确性要求更高的、没有亮度剪切的绝对色度色彩转换;而这个初始色彩空间并没有很多个,每个相同型号的相机都是同一个,它是由相机的三个光谱曲线决定的。

而需要转换到ProPhotoRGB色彩空间也不是因为“色彩空间不一样”,而是任何具体设备的专用色彩空间基本上都不适合用作工作空间,色彩处理时的工作色彩空间和作品发布时的图像色彩空间都要用与具体设备无关的、简单规范的抽象设备色彩空间。

本帖最后由 树下的石头 于 2021-10-29 20: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萧风萧风 发表于 2021-10-29 19:40
好像没有看见那款相机介绍有色温传感器呢?是否通过CMOS测量?


我理解色温传感器是对白平衡“自动”算法不好的补救措施,能较好做到“自动”找白的照相机是不需要色温传感器的,直接从CMOS的输出就能做到“自动”白平衡,比如佳能、尼康的照相机好像都没有色温传感器。

我用过的olympus照相机有的自动白平衡就不好,添加了色温传感器,但是实际使用效果也还是不好。

目前无反照相机普遍的存在自动白平衡的问题,原因是无反照相机与单反在白平衡机制上不同。单反可以拍完照片再计算白平衡,无反取景时就要不停地计算白平衡,所以无反的白平衡都是使用简单算法,造成白平衡不准。可能有厂商将来会用色温传感器弥补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1-10-29 19:47
关于相机自动白平衡,我有一些不同看法,相机自动白平衡并不应该去试图确定光源色温。依据光源来确定白平衡参数是为了还原场景本色,而自动白平衡没必要去做其它方式已经实现的功能,而是应该去模拟人眼的视觉感受,也就是仅仅依据场景中的色彩关系来调整色彩感受。

就好比我们在稍远的距离看电视时,如果背景墙是橘黄色,我们就会觉得电视效果有些偏青;如果背景墙是蓝青色,我们就会觉得电视效果发黄。而灯光和电视色温都一样,但我们的视觉感受却不同,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应该去模拟这种视觉感受,而依光源确定白平衡参数这种死板的、对任何人都没难度的、一张白卡就能实现的功能,没必要占用一个“自动”的功能。

用色温传感器来实现自动白平衡,其实是走歪了。或者在自动白平衡之外增加一个“现场灯光白平衡”,用来取代白卡的功能,提供更方便的“还原景物本色”的功能,但“自动”这个功能,最好还是向AI方向发展,去实现模拟人眼视觉感受这种复杂困难的能力。

此外,并非是“每个RAW的色彩空间都不一样”,而是“每个RAW在白平衡处理后的色彩空间不一样”,白平衡本质上就是重新指定白,是从初始色彩空间到白点变更后的“白平衡色彩空间”的、准确性要求更高的、没有亮度剪切的绝对色度色 ...


如果用红光照射白纸,眼睛看会是红纸,但是,如果看久了,眼睛、电脑就适应了,就会感觉又变成白纸了。这个被叫做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就是RAW解码时要用一个颜色调整矩阵Madapt转换白点的原理,也就是RAW的白平衡无法还原现场真实颜色的原因。

黄色背景上的白色偏青,这是眼睛、大脑的视错觉。在色度学中,对这类基于心理的视错觉,被叫做“色貌理论”,目前有了一些参考模型用于处理、纠正,这应该是今后AI的发展方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30 03:55
如果用红光照射白纸,眼睛看会是红纸,但是,如果看久了,眼睛、电脑就适应了,就会感觉又变成白纸了。这个被叫做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就是RAW解码时要用一个颜色调整矩阵Madapt转换白点的原理,也就是RAW的白平衡无法还原现场真实颜色的原因。

黄色背景上的白色偏青,这是眼睛、大脑的视错觉。在色度学中,对这类基于心理的视错觉,被叫做“色貌理论”,目前有了一些参考模型用于处理、纠正,这应该是今后AI的发展方向。

人眼的色适应能力并不能完全把红色“纠正”到白色,我试图把下图中上面的画面看成下面画面的效果,但无论如何尝试都只能看到介于二者之间的感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1-10-30 07:43
人眼的色适应能力并不能完全把红色“纠正”到白色,我试图把下图中上面的画面看成下面画面的效果,但无论如何尝试都只能看到介于二者之间的感觉:


大约要看几个月,每天看几个小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66
主题: 45
帖子: 3389
注册: 2013年1月
萧风萧风 发表于 2021-10-29 19:40
好像没有看见那款相机介绍有色温传感器呢?是否通过CMOS测量?


相机基本都有RAW,而且厂商偏向“光学系统”,对颜色/AI/堆栈曝光这类奇技淫巧不上心。我上手摄影较晚,没有看到过用色温传感器的相机。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找到。测光强的有,但不是测色温,这不一样。

相机厂商非常保守,迭代极慢。色温传感器,手机厂家比较勤快,这个链接有介绍。说是“走向普及”,估计以前用得极少,https://www_sohu_com/a/249029706_128469

华为P30用了 RYYB CMOS。和RGGB不同,基于RYYB的自动白平衡算法更困难了,一直有传言偏色。其实我的手机就是 P30,我倒没有觉得。华为P40(RYYB)就用了色温传感器,P50(RGGB)还用了新一代色温传感器。色温传感器内部其实配合华为实验室的AI算法,我估计是一种简化的nogan架构的AI算法,色温传感器用于更好是识别场景。也就是室内、日出日落、旅游、山水、人物等等,可以算作原厂的“前置滤镜”,只不过这种滤镜数据处理上非常高保真和原色。手机厂家甚至不希望你用“夜景模式”,就是一键拍摄,由手机来处理以后的一切事情。也就是说,白平衡是后期一系列操作的一个部分。

自动白平衡是用来直出的,“智慧摄影”其实就是用AI算法,和相机基于RAW的老旧白平衡算法不可同日而已。主要分歧是,手机比富士还要强调JPG直出,白平衡也好、色温传感器也好,这些都是用来“直出”的。相机的直出,中规中矩,别指望太好。某些所谓“中画幅”数码后背,其直出算法可谓幼稚。所以比起手机,相机不强调直出,相机再怎么也有RAW保底。再说,大家买相机就是RAW,人家相机厂商也省心省力赚小众市场高利润,迭代很慢挤牙膏。

所以,手机的直出算法要比相机高级得多。从市场效果上,手机已经挤掉了相机,这个是残酷的。不是说我不买相机了,我家里还有A7M3和很多镜头。但用了潜望镜手机,相机拍摄的照片、相机的使用频次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不要说什么数码相机中国人为什么生产不出来的低级鬼话。说白了,数码相机的盘子太小了,不值得投入而已。其实数码相机看穿了,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体系。但无论如何,原理还是一样的。所谓“原色”不完全是物理原理,没有最准,只有更好。让“人眼满意”才是王道,而不是让校色仪满意。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1-10-30 09: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10-30 09:27

整天胡说八道答非所问,开了一个贴子就为了数落别人用广色域的"错误",宣传RAW没有色域。说不过了就给人戴帽子。帽子也戴不上了就干脆申请主题管理给人禁言。这就是你的“本事"?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21-10-30 18:3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10-30 09:27

更可笑的是,人家用来质疑反问他"RAW没有色域"的例子,他当面回答不了,现在偷偷的用来证明自己说的“RAW没有色域”的正确 -- 这样的操作,实在连基本的脸面都不想要了。

//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917709&pid=85305030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21-10-30 18:50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RAW究竟有没有颜色?当然是有颜色的,如果RAW没有颜色,解码后的JPEG、TIFF的颜色难道是摄影师凭空制造出来的?!

RAW有颜色,才能对RAW的颜色做编码,根据编码就能确定出RAW的颜色范围,确定出RAW的色域、色彩空间。

大部分人迷惑RAW的颜色、RAW的白平衡、RAW的色准,是因为不明白RAW的解码过程,不明白RAW的解码原理,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ACR究竟是怎么把RAW变成JPEG、TIFF照片的。

有网友@nicholas503在下面这个帖子里上传一张RAW照片。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762860-1-1.html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从Exif元数据和美女眼睛的反射光(眼神光)可以看出,主光源是加了柔光罩的闪光灯。闪光灯的色温一般在5500K-7000K之间,这张照片拍摄时的光源色温是多少呢?

要确定现场的光源色温,需要在RAW照片中找到一个反射率光谱恒定的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白点”、“白平衡点”。

照片中哪一点是“白色”的?常识告诉我们,眼白、齿白都接近白色。用白平衡吸管工具试着点击眼白、齿白和胸前的商标,结果眼白、商标底色色温一致,牙齿差别较大,说明美女的牙齿不是很白,用胸牌底色做白点比较靠谱,由此确定光源的相关色温是T=3000,Tint=-24。

显然,摄影师的闪光灯加了滤色片,把闪光灯的色温降到了3000K(Tint=-24)。

用这个光源相关色温做白平衡的白点,解码出来照片如下所示。(为了后面与照相机直出JPEG做比较,dcp使用Adobe模拟Nikon的“相机标准”风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现在,在这张照片中,胸牌底色是什么颜色呢?这张照片的icc是ProPhoto RGB,ProPhoto RGB的白点是D50,所以,胸牌底色的颜色是D50,不是现场光源的3000K(Tint=-24)。如果你用D65白点的显示器看,这个胸牌底色的颜色又会变成D65。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有个“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的存在。什么是“色适应”?一张白纸,在太阳下看(色温5500K),大脑认为是白色,晚上在白炽灯下看(色温2800K),大脑还是认为是白色。实际上,白纸在太阳下、白炽灯下颜色不同,但人脑适应了光源的变化,还是认为白纸是白色。

因为这个“色适应”,RAW解码时,从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到ProPhoto RGB色彩空间时,白点从光源的3000K(Tint=-24),被调整到了ProPhoto RGB的白点D50。这个“色适应”的白点调整,就是用一个颜色调整矩阵乘以XYZ颜色,这实际上就是RAW的CIE XYZ到ICC规定的PCS XYZ的白点转换。

如果不做这个“色适应”,照片就是下面的样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在这张照片中,胸牌的白颜色就是实实在在的光源颜色(T=3000K、Tint=-24)。

做“色适应”和不做“色适应”,颜色观感差别巨大,但是对颜色科学来说,两张照片的颜色都被判定为准确,因为如果计算色差ΔE,前者在CIE XYZ空间,后者在PCS XYZ空间,色差都符合规定。

而对于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来说,他既不想要第一张的效果,也不想要第二张的效果,所以,他对颜色做了“渲染”!

“渲染”方法使用的是色温偏移,他直接指定白平衡色温为3700K(Tint=0)。

在ACR里,白平衡的“原照设置”色温是,T=3450K,Tint=-3,从色温数值上看,与T=3700K,Tint=0,相差有点大,但如果计算白平衡点的色度坐标,3450K(Tint=-3)的色度坐标是(0.3995,0.3696),3700K(Tint=0)的色度坐标是(0.3946,0.3851),色度坐标非常接近。你也可以在解码时直接指定白平衡为T=3700K,Tint=0,颜色区别非常小。

如果从RAW数据里面读出内嵌的JPEG照片,再与ACR解码指定白平衡为T=3700K,Tint=0,照片颜色基本一样,就是摄影师想要的“渲染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归纳一下结论:

1、当谈论色准时,要分清楚两点。一是要分清楚哪个色彩空间下的色准,是CIE XYZ,还是PCS XYZ。比较CIE XYZ与PCS XYZ的色差没有意义。二是要分清楚“颜色还原”与“颜色渲染”。“颜色还原”是客观的色准,是CIE XYZ颜色或者PCS XYZ颜色的色差。“颜色渲染”是摄影师眼中主观的色准,达到摄影师希望的颜色,在摄影师看来是色准。

2、白平衡白点的确定,白点与光源的颜色一致,是“颜色还原”的要求,不管做与不做“色适应”,都是“颜色还原”标准下的色准。白点偏离光源的颜色,是摄影师的“渲染”手段,是摄影师眼中主观的色准。

最后,对这张RAW照片来说,后期可以按照摄影师的意图“渲染”成各种风格,手段不局限于色温偏移,可以用ACR做各种各样的处理。但是对于JPEG直出党来说,会不会使用前期的色温偏移调整照片颜色倾向,色温偏移究竟移动多少T,多少Tint合适,这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不会,还是老老实实拍摄RAW,后期按照眼睛看到的颜色调片。如果能像这张照片的摄影师那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调整照片的颜色倾向,才有资格直接拍摄JPE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31 07:50
……
归纳一下结论:

1、当谈论色准时,要分清楚两点。一是要分清楚哪个色彩空间下的色准,是CIE XYZ,还是PCS XYZ。比较CIE XYZ与PCS XYZ的色差没有意义。二是要分清楚“颜色还原”与“颜色渲染”。“颜色还原”是客观的色准,是CIE XYZ颜色或者PCS XYZ颜色的色差。“颜色渲染”是摄影师眼中主观的色准,达到摄影师希望的颜色,在摄影师看来是色准。

2、白平衡白点的确定,白点与光源的颜色一致,是“颜色还原”的要求,不管做与不做“色适应”,都是“颜色还原”标准下的色准。白点偏离光源的颜色,是摄影师的“渲染”手段,是摄影师眼中主观的色准。

最后,对这张RAW照片来说,后期可以按照摄影师的意图“渲染”成各种风格,手段不局限于色温偏移,可以用ACR做各种各样的处理。但是对于JPEG直出党来说,会不会使用前期的色温偏移调整照片颜色倾向,色温偏移究竟移动多少T,多少Tint合适,这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不会,还是老老实实拍摄RAW,后期按照眼睛看到的颜色调片。如果能像这张照片的摄影师那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调整照片的颜色倾向,才有资格直接拍摄JPEG。


讲得非常详细。

”CIE XYZ色准“标准就是现场的光的颜色,是现场物体反射现场光源的真实表现;”PCS XYZ“色准,标准就是物体的”本色“,是现场物体在白光下的表现。不过一般来说更常用的是后者,通常对色彩还原度要求高的场合都是为了正确记载物体的”本色“。

要还原”本色“,最佳手段就是用白卡或其替代物做自定义白平衡;而要还原”光色“,就直接用目标色彩空间的白点(目前来看就用6500K),因为虽然在处理RAW时指定的白点会对齐到PCS白点,但最终出图时还要再次对齐到目标色彩空间、显示时还会对齐到显示器白点,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显示器标准白点就是6500K,把6500K的白对齐到6500K的白最能正确保留原始光色的效果。

人眼的”色适应“就是一种还原物体本色的行为,但视觉的色适应并不完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光源颜色的影响。相机中的”自定义白平衡“就是在试图模拟”色适应“以实现”还原物体本色“的操作,现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一般都有”白优先“和”氛围优先“,前者就是模拟完全的”色适应“——相当于白卡自定义白平衡,而后者则是模拟”不完全色适应“——适当保留光源影响。

相机的白平衡参数是为了正确还原色彩,但它毕竟只是个工具,如何使用完全看人,摄影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目的任意使用,成为体现摄影师意图的调色手段,很多摄影师对白平衡的原理完全不懂,但并不妨碍他们利用自己的视觉艺术感受和丰富的拍摄及调色经验,从而利用不同的白平衡参数来完成自己的色彩风格构想。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还是先完成”符合现实“的拍摄,然后再在电脑上的可视化调色环境中去进行”超越现实“的色彩风格调整,降低摄影对经验、技术和画面构思能力的要求。

如果是工作室的摄影流水线上的摄影师,也一般不会在前期用白平衡参数来实现色彩调整,而通常是固定白平衡参数、固定灯光光源,后期时在多个固定处理流程中选择一个批量套用,他们看重的不是”是否正确“而是”是否一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31 07:50
。。。
最后,对这张RAW照片来说,后期可以按照摄影师的意图“渲染”成各种风格,手段不局限于色温偏移,可以用ACR做各种各样的处理。但是对于JPEG直出党来说,会不会使用前期的色温偏移调整照片颜色倾向,色温偏移究竟移动多少T,多少Tint合适,这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不会,还是老老实实拍摄RAW,后期按照眼睛看到的颜色调片。如果能像这张照片的摄影师那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调整照片的颜色倾向,才有资格直接拍摄JPEG。

讲的很清楚。最后一点补充:这个摄影师应该是对自己的布光很有经验,才能直接设置成想要的色彩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076
主题: 31
帖子: 5048
注册: 2009年2月
各位大神估计理解错了
我们普通爱好者无非是想解码raw的时候,电脑解码和相机机内直出默认值一样而已。

事实上很多raw解码做不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21-10-31 15:56
各位大神估计理解错了
我们普通爱好者无非是想解码raw的时候,电脑解码和相机机内直出默认值一样而已。

事实上很多raw解码做不到。

你说的这种模拟相机直出风格的功能我记得LR好像是有,不过我没怎么用过,不知道模拟得怎么样。我一直用RawTherapee和Darktable,没看到过这种功能,如果遇到这种需要的话,我只能考虑手动制作3DLut去实现了。 本帖最后由 树下的石头 于 2021-10-31 16:3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076
主题: 31
帖子: 5048
注册: 2009年2月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1-10-31 16:26
你说的这种模拟相机直出风格的功能我记得LR好像是有,不过我没怎么用过,不知道模拟得怎么样。我一直用RawTherapee和Darktable,没看到过这种功能,如果遇到这种需要的话,我只能考虑手动制作3DLut去实现了。

我刚才改了dcp文件,把B相机名改为A,然后就可以A相机调用B的dcp预设。有点麻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55
主题: 16
帖子: 4549
注册: 2011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logical 发表于 2021-10-30 18:35
整天胡说八道答非所问,开了一个[url=/pics/202110/286/28622/thumb_28622_1635590101.jpg[/img]


RAW没有色域 ————→ ProPhoto RGB不重要 ————→ sRGB最好

简直完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21-10-31 16:42
我刚才改了dcp文件,把B相机名改为A,然后就可以A相机调用B的dcp预设。有点麻烦

直接使用其它相机的dcp最好确认是相同的传感器,最少应该是同一系列的并且上市时间比较接近的相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21-10-31 15:56
各位大神估计理解错了
我们普通爱好者无非是想解码raw的时候,电脑解码和相机机内直出默认值一样而已。

事实上很多raw解码做不到。

用索尼吧,官方解码就是C1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66
主题: 45
帖子: 3389
注册: 2013年1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21-10-31 15:56
各位大神估计理解错了
我们普通爱好者无非是想解码raw的时候,电脑解码和相机机内直出默认值一样而已。

事实上很多raw解码做不到。


尽管有人强调 用dcp模拟JPEG直出的风格其实不难 ,潜台词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也就是说,RAW+DCP可以模拟相机直出。但其实我可以告诉你,这大概率是误解。我在 这个链接 解释了原因,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就是如果可以有 10bit 的 HEIF直出,你可以用 10bit heif替代 RAW作为输入源,并在此技术上修改。RAW+DCP,是最基本也是最幼稚、最低级的直出方案。目前的手机在这个基础上做了非常多的改进和优化,固化在ISP的算法里。

用户可以获取RAW,但你无法获取这些“算法”。绝大部分RAW解码器只是操作的厨具和调料,而菜谱是保存在相机/手机的ISP算法里。你不用直出,是很难获取的。这也导致你用RAW,但是得不到直出的效果。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1-10-31 22:1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21-10-31 16:42
我刚才改了dcp文件,把B相机名改为A,然后就可以A相机调用B的dcp预设。有点麻烦

隔壁rivershaw 专门开了一个DCP 的帖子,放了很多常用的各家风格,可以在LR里直接调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66
主题: 45
帖子: 3389
注册: 2013年1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21-10-31 07:50
RAW究竟有没有颜色?当然是有颜色的,如果RAW没有颜色,解码后的JPEG、TIFF的颜色难道是摄影师凭空制造出来的?!

RAW有颜色,才能对RAW的颜色做编码,根据编码就能确定出RAW的颜色范围,确定出RAW的色域、色彩空间。

........

要确定现场的光源色温,需要在RAW照片中找到一个反射率光谱恒定的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白点”、“白平衡点”。

照片中哪一点是“白色”的常识告诉我们,眼白、齿白都接近白色。用白平衡吸管工具试着点击眼白、齿白和胸前的商标,结果眼白、商标底色色温一致,牙齿差别较大,说明美女的牙齿不是很白,用胸牌底色做白点比较靠谱①,由此确定光源的相关色温是T=3000,Tint=-24。
.....

在这张照片中,胸牌的白颜色就是实实在在的光源颜色(T=3000K、Tint=-24)。

做“色适应”和不做“色适应”,颜色观感差别巨大,但是对颜色科学来说,两张照片的颜色都被判定为准确②,因为如果计算色差ΔE,前者在CIE XYZ空间,后者在PCS XYZ空间,色差都符合规定。

而对于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来说,他既不想要第一张的效果,也不想要第二张的效果,所以,他对颜色做了“渲染”!

......

归纳一下结论:

..........

最后,对这张RAW照片来说,后期可以按照摄影师的意图“渲染”成各种风格,手段不局限于色温偏移,可以用ACR做各种各样的处理。但是对于JPEG直出党来说,会不会使用前期的色温偏移调整照片颜色倾向,色温偏移究竟移动多少T,多少Tint合适,这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不会,还是老老实实拍摄RAW,后期按照眼睛看到的颜色调片。如果能像这张照片的摄影师那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调整照片的颜色倾向,才有资格直接拍摄JPEG③


我把民间人士容易犯的错误,用红色字体标识了一下。尽管满口都是所谓“专业术语”,看上去挺美,挺专业。我就扯大白话了。

1.民间人士把“标准色卡”的重要性降低了。他把美女的牙齿,美女胸牌当作标准色卡了。这就是混淆了逻辑里“确定”和“估计”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先有鸡先有蛋,已知、未知、可知、貌似,这是有差别的。混淆了"Color Temperature Auto" vs  "Color Temperature Measured"。

2.所谓两个都准确?什么意思?既然开头就是RAW当然是有颜色的,那么这个RAW解析到底是“文无第一”,还是“武无第二”?既然,当然是有颜色的,一定是“武无第二”了。再说,除了白平衡的问题,还有处理曝光的问题。不仅有色温的问题,还是颜色深浅的问题。下面例子左侧相机直出,右侧RAW解码器预览
3.这点最奇怪,拍摄RAW倒是没资格,而拍摄JPEG 直出还需要摄影师会“人工指定色温”?直出倒是有门槛了。这点倒是有意思。这个问题倒是要问问民科了,相机为啥不像手机一样安装一个色温传感器,那么就不需要用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了,也就降低了直出门槛,不就更完美了吗?RAW不需要门槛,而直出倒需要资格,需要门槛。这种产品设计不是自杀吗?

而我接触的ISP开发人员,目标就是一键摄影。别说指定色温,人家连用户选择"夜景模式"都不建议。因为“夜景”是由ISP开发人员判断的。而这位倒反其道行之?所以,如果不懂 RAW没有颜色,就是闹很多笑话,只会越来越多。


坚持RAW有颜色的,必然是色彩领域的民科。 本帖最后由 stevenkoh 于 2021-11-1 07:59 编辑
以下内容由 stevenkoh 于 2021-11-1 16:55 补充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怎么证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的1/3。老师拿了一个圆柱玻璃体,三个圆锥玻璃体,装满沙子。结果三个圆锥的沙子和一个圆柱一样高。

然后,老师就说,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大家记住了吗?我们六年级齐声回答,记住了!这节是老师的公开课,有区里教研室的人听课。

.....

但后来从数学证明要到大学高数了。民科把胸牌当作标准色卡用,就是小学水平的数学老师。不能说错,但就是小学水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stevenkoh 发表于 2021-11-1 07:35
我把民间人士容易犯的错误,用红色字体标识了一下。尽管满口都是所谓“专业术语”,看上去挺美,挺专业。我就扯大白话了。

1.民间人士把“标准色卡”的重要性降低了。他把美女的牙齿,美女胸牌当作标准色卡了。这就是混淆了逻辑里“确定”和“估计”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先有鸡先有蛋,已知、未知、可知、貌似,这是有差别的。混淆了"Color Temperature Auto" vs  "Color Temperature Measured"。

2.所谓两个都准确?什么意思?既然开头就是RAW当然是有颜色的,那么这个RAW解析到底是“文无第一”,还是“武无第二”?既然,当然是有颜色的,一定是“武无第二”了。再说,除了白平衡的问题,还有处理曝光的问题。不仅有色温的问题,还是颜色深浅的问题。下面例子左侧相机直出,右侧RAW解码器预览

3.这点最奇怪,拍摄RAW倒是没资格,而拍摄JPEG 直出还需要摄影师会“人工指定色温”?直出倒是有门槛了。这点倒是有意思。这个问题倒是要问问民科了,相机为啥不像手机一样安装一个色温传感器,那么就不需要用户熟练使用色温偏移了,也就降低了直出 ...

发现数学和科学上说不过,又开始玩文字游戏胡搅蛮缠了?

1. 随便拿一张RAW照片举例做说明,都要扯到色卡?你的意思是:没有色卡就不能拍照了?拿一张和大多数网友一样没有用色卡的照片,就是降低了色卡的“重要性” -- 要是拿一张你吃饭的照片,是否就是降低了吃面的“重要性”?
2. 说了多少遍了:RAW没有固定颜色,可以有多种解读方案。你非要说“文无第一”就是不存在状元,这都啥胡说八道的。说颜色没招了,又开扯曝光了,曲线了 。。。这是哪跟哪?
3. 听说过技术的学习曲线吗?直出做后期的余地小,RAW后期的余地大,所以专业摄影师直出就有满意的色彩和曝光,需要学习的 -- 你拿手机的傻瓜操作,想说明摄影师也是傻瓜一样吗?就拿你自己上面的例子,那海滩的照片,直出能看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重复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21-11-1 20: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92
主题: 9
帖子: 4583
注册: 2018年1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21-11-01 19:42
发现数学和科学上说不过,又开始玩文字游戏胡搅蛮缠了?

1. 随便拿一张RAW照片举例做说明,都要扯到色卡?你的意思是:没有色卡就不...

第二点你说错了,当以“色准”为目标时,RAW的色彩是有标准答案的,并且是两个:一个是以相机接收的光的颜色为依据的“绝对色度准确”,另一个是反应物体反射/透射特性的“相对色度准确”。

前者要以标准显示器色温为白平衡参数去拍(因为色彩管理的缺省色域映射模式都是相对模式),后者则要依据现场光源去设置,并且二者都要选择没有特别色彩风格的标准色彩转换矩阵完成色彩转换。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405
主题: 0
帖子: 9728
注册: 2002年10月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1-11-1 22:29
第二点你说错了,当以“色准”为目标时,RAW的色彩是有标准答案的,并且是两个:一个是以相机接收的光的颜色为依据的“绝对色度准确”,另一个是反应物体反射/透射特性的“相对色度准确”。

前者要以标准显示器色温为白平衡参数去拍(因为色彩管理的缺省色域映射模式都是相对模式),后者则要依据现场光源去设置,并且二者都要选择没有特别色彩风格的标准色彩转换矩阵完成色彩转换。

谢谢订正。我本来只是想说明RAW解码不是唯一的一个颜色,不想跟这个“专家”多废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514
主题: 48
帖子: 7254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8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1-11-1 22:29
第二点你说错了,当以“色准”为目标时,RAW的色彩是有标准答案的,并且是两个:一个是以相机接收的光的颜色为依据的“绝对色度准确”,另一个是反应物体反射/透射特性的“相对色度准确”。
……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太准确。

很多人以为,“光的颜色”与“物的颜色”不一样,其实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光谱决定的颜色。区别仅仅是亮度上,“光的颜色”亮度范围大,“物的颜色”亮度范围小,或者说“光的颜色”对比度大,“物的颜色”对比度小。在色度上,两者没有区别。

在XYZ颜色计算上,亮度都是做归一化处理。色度上,“色适应”的白点转换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归一化”。“绝对色度”、“相对色度”的区别就在于白点的“归一化”处理上不同,这种不同对“光的颜色”与“物的颜色”都一样。

说“光的颜色”对应“绝对色度”,“物的颜色”对应“相对色度”,不准确。

RAW原始的色度空间是CIE XYZ,在这个空间里,白点保持原始真实的颜色。为了用色彩空间的办法计算颜色和颜色的转换,要把原始的CIE XYZ转换到ICC规定的PCS XYZ空间,这时才需要考虑白点转换的问题。理论上说,“绝对色度”不做白点转换,“相对色度”要做白点转换,但实际操作上,不同的引擎、不同的软件,甚至每个软件商会有自己的理解,白点转换时的“色适应”算法也各不相同。icc文件统统是做白点转换的,如果“色适应”不是Bradford算法,应该给出“色适应”矩阵。但是,在PCS XYZ空间,如果想用“绝对色度”还原白点,icc没有推荐Bradford算法的反变换,而是推荐了一种简单的还原办法(XYZ Scaling),ACE、ICM都是这样处理的。详细的可以参考下面:http://brucelindbloom_com/index.html?Eqn_ChromAdapt.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原厂软件解RAW颜色准的探究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