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听不出板载声卡和DAC的区别,困惑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3883 回帖:112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隔壁看到的

杭州市消保委今天邀请了9位市民代表,现场“盲喝”7种品牌的拿铁咖啡,并且对咖啡进行打分。打分项目包括整体、甜度、干净度、口味等等7项。这9位市民代表都自称是咖啡爱好者,其中不乏喝了20多年咖啡的“老法师”。

这7种品牌分别是:星巴克、COSTA、瑞幸、肯德基、麦当劳、可莎蜜儿、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价格区间从14元到35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是湃客咖啡(14元),最贵的是COSTA(35元)。

测试结果令人大感意外。

整体评价最高的竟然是价格最便宜的湃客咖啡,得到了2.77的高分(满分3)。肯德基和COSTA分别得到了2.11分,并列第二。得分最低的是瑞幸咖啡,只有1.44分。最为大家熟悉的星巴克只得到了1.88分。

有意思的是,没有一位消费者能猜对各个编号所对应的咖啡品牌,那位自称喝了20年星巴克的杨小姐,也没有正确猜对哪一杯是星巴克,她自己对此深感意外。

至于为什么请普通市民来“盲喝”,而不是请专业咖啡从业人员来“盲喝”,市消保委负责人表示:因为这些咖啡都是最常见的,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咖啡,希望咖啡厂商能够多关注普通消费者的口味。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曾经有人做过几个经典的红酒盲测实验,那更加搞笑了。

美国葡萄酒经济学家协会(AAWE)搞过一个大型盲测实验,总共召集了500多名志愿者,测试了500多种不同的葡萄酒,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人们对于酒的满意度和酒的价格之间毫无关系,甚至在某些酒的评测中出现了负相关,也就是说越便宜的红酒,人们的满意度越高。所谓越贵的酒,越好喝,完全是天方夜谭。

有个心理学家Richard Wiseman做了另一个红酒评测实验,他选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酒三类,每一类都挑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然后让志愿者来猜,哪一瓶是贵的?实验结果也令人吃惊:53%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但要知道扔硬币的成功率都有50%,品酒者的成绩只是略好于扔硬币。更要命的是在红葡萄酒分类下,品酒者的成功率只有39%,换言之,多数人都认为便宜的酒更好喝。

加州理工大学有人做了另一个红酒实验,但我认为这是用来测装逼犯的。他们让志愿者品尝5瓶红酒,每个瓶子上都有价格标签,但其实并没有5种酒,只有3种,其中有至少两瓶酒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标了不同的价格。测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样的酒,一旦被标上了不同的价格,品酒者就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装逼犯就现出了原形。

类似的装逼犯测试在中国也搞过。

有个公知叫五岳散人,在2014年的时候他宣称,即使同属中华绒螯蟹品种,阳澄湖、固城湖、太湖养出的螃蟹一定是有区别的,他坚持认为阳澄湖大闸蟹最好吃,而且他号称能分出这只大闸蟹是不是来自阳澄湖。

要想赢得赌局,他需要从10组螃蟹中正确分辨出至少7组里的阳澄湖大闸蟹。每一组有3只螃蟹,分别来自阳澄湖、固城湖和太湖,可是最终测试结果很残酷,五岳散人只猜对了2组,这个结果比随机瞎猜还差,因为随机猜还能猜对3次。

装逼犯为什么那么多?我认为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捧臭脚的人也多。

农夫山泉曾经找了个日本86岁老头来做广告,这个老头被吹捧成日本国宝级的“煮饭仙人”,据说一辈子啥也没干,就做一件事——煮饭,煮了50多年,最终觉悟出了煮饭的终极奥义!据说他煮的饭和别人的不同,他煮的是“有灵魂”的饭,别人做的饭没有灵魂。

按照这个套路,我们也可以去日本找一个80多岁的老光棍,说他是“撸管仙人”,因为此人一辈子没有结过婚,撸了一辈子的管,最终觉悟出了撸管的终极奥义,那就是撸有灵魂的管!

可是忽然之间这个煮饭仙人就销声匿迹了,据说他来北京一个四合院当场表演煮饭,煮出来的饭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而且他把饭搞得到处都是,那些记者都没有脸再吹下去了,背后的企业也没有脸再买单了,于是就没人理会这茬事儿了。

以上我们谈的是吃吃喝喝,但还有一个领域是装逼犯的老巢,那就是耳机音响领域,很多人把这称作“玄学”。玩这些音频设备是最烧钱的,有时候光一根音频线就要上万块钱。这些发烧友为了证明自己烧的钱有价值,就会宣称,自己能从越好的设备中,听出越多的细节。于是有人就讲了这么个笑话:

你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听自己两百万的Hi-End系统上播放的马勒和布鲁克纳。你听音室里的唱片总价能买三辆奔驰,你有十三种工具调整自己唱机唱臂的位置。你告诉朋友,玩音响最关键的不是音源,也不是音箱,而是电:水电偏冷,火电偏暖,核电偏硬。你只用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风电,宽松而醇厚!

还有个家庭笑话是这么说的。

妻子:你花了3000美元买音频线,你说你能听出区别?
丈夫:是的,确实能听出区别。
妻子:但我在厨房大声喊你,你却听不见!

我们先不谈换了一条线之后能不能听出差别,我们就从最最初级的说起。话说以前广州办过一次盲听比赛,第一轮的游戏规则是,听6首不同类型的曲目,分辨出哪个是WAV格式,哪个是128kbps压缩的mp3格式。

这里还需要介绍一点基础知识,WAV格式是没有压缩过的文件,理论上保持了声音的所有细节,压缩成mp3格式之后,细节部分必定会损失,128kbps的压缩率只能说一般般,这个压缩率是被很多发烧友斥之为垃圾的压缩率。

第一轮结果出炉,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只有一个人全答对了,而且他还不是发烧友,是跟着来玩的家属。大部分人只能猜对3首,要知道总共才6首,随机猜也能猜对一半的。

这个结果是啥意思呢?简单地说,大部分发烧友连被他斥之为垃圾的声音都听不出来。既然如此,你在这上面烧了那么多钱又有啥用呢?

我很理解大家消费的目的,就拿吃喝为例,我们早就已经过了温饱阶段,既然吃喝不再为了温饱,那是为了啥呢?很简单,为了炫耀啊,这就是炫耀性消费。

比如红酒,很多人挂在嘴上“82年的拉菲”,其实弄几瓶廉价红酒让他分辨,他是根本分不出区别的。但是说自己喝“82年的拉菲”就会感觉特别好,因为这种拉菲很贵,他就有一种超然众生的感觉。

“炫耀性消费”不好吗?并不是。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说明大家都不再为了温饱而吃喝了,已经升级到可以炫耀了,或者说可以浪费了。但是,用最少的钱达到同样的目的岂不是更好?
本帖最后由 DouLong 于 2020-3-26 16:53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Hassid 发表于 2020-03-25 15:35
好像真力高端点的带sam功能的音箱是自动重整数字音频流的,高级dac可能是浪费了。这么贵的dac配音箱要慎重,需要音箱有很高的细节、瞬态...


你说的很有道理。主要是我短时间内还是用耳机,音箱以后才能考虑,现在没有听音箱的环境。所以想先搭配一套高素质的耳机系统。真力确实,比如The ones系列都内置DAC了,直接接音源就行了。
本帖由 SCM-W09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27
主题: 2
帖子: 4680
注册: 2015年12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5 20:19
某USB处理器收到,用不用没发现区别。

另外HQPlayer通过USB+处理器输出DSD128到DAC,同时Foobar2000通过192KHz光纤口输出同一个文件到DAC,两路同步播放,通过DAC遥控器切换输入源进行快速AB对比,没区别。

周边小件不折腾了,目前为止小件上都没找到区别。现在要么就是DAC或者耳放太低端(抑或太有自己的处理风格),前方输入的小变化都被归一化;要么就是这些微妙的区别我耳朵实在听不出(其他人能听出区别到底是脑放还是真听出和我没关系,不争论,求同存异,因为也没办法相互证实,每个人耳朵长在自己脑袋上是没办法互换的)。

还是把精力放在大件上,下一步是升级耳放,要换万元级平衡输出。再下一步是换个2-3万级别的DAC。再下一步真力音箱。周边小件等大件再也折腾不起的时候,留着当做最后的甜点吧。

好像真力高端点的带sam功能的音箱是自动重整数字音频流的,高级dac可能是浪费了。这么贵的dac配音箱要慎重,需要音箱有很高的细节、瞬态素质。我觉得倒可以反过来考虑,先考虑耳机(静电、平板、动圈听听喜欢哪个)、音箱,再放大器,再dac 本帖最后由 Hassid 于 2020-3-25 23: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03-25 21:02
论坛里有见到其他用DAC6的说有差别,但耳放不一样啊,电脑不一样啊,这个我不好判断。安稳度,背景本来我就觉得很好了,所以也没感受到什...


胆肯定要热!我的也热了声音才更好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蔡心 发表于 2020-3-25 20:41
论坛里其他和你相同设备的也没差别吗?
另外声音上的安稳度和背景黑这些区别呢


论坛里有见到其他用DAC6的说有差别,但耳放不一样啊,电脑不一样啊,这个我不好判断。安稳度,背景本来我就觉得很好了,所以也没感受到什么提升,再品品吧,毕竟刚听一会儿。

而且我发现机器是要热一下,刚开机感觉声音小,放不开,过20分钟就感觉声场起来了,音量也大了,不知是不是错觉,可能是胆管需要预热到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03-25 20:19
某USB处理器收到,用不用没发现区别。

另外HQPlayer通过USB 处理器输出DSD128到DAC,同时Foobar2000通过1...


论坛里其他和你相同设备的也没差别吗?
另外声音上的安稳度和背景黑这些区别呢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某USB处理器收到,用不用没发现区别。

另外HQPlayer通过USB+处理器输出DSD128到DAC,同时Foobar2000通过192KHz光纤口输出同一个文件到DAC,两路同步播放,通过DAC遥控器切换输入源进行快速AB对比,没区别。

周边小件不折腾了,目前为止小件上都没找到区别。现在要么就是DAC或者耳放太低端(抑或太有自己的处理风格),前方输入的小变化都被归一化;要么就是这些微妙的区别我耳朵实在听不出(其他人能听出区别到底是脑放还是真听出和我没关系,不争论,求同存异,因为也没办法相互证实,每个人耳朵长在自己脑袋上是没办法互换的)。

还是把精力放在大件上,下一步是升级耳放,要换万元级平衡输出。再下一步是换个2-3万级别的DAC。再下一步真力音箱。周边小件等大件再也折腾不起的时候,留着当做最后的甜点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75
主题: 15
帖子: 40967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Hassid 发表于 2020-3-25 09:44
就算交响瓶颈不会在几百块的dac,还是在音箱
不是交响,古典音乐某些类的录音比较难播放,不够好的解码器(界面)发出来的声音(对我来说)是很难听的,这也是监听音箱被诟病的原因。没有听过同一对音箱配不同音源之间的差异就比较难理解,之前我也是天真地以为那么容易就搞定入门监听,当然那时候对声音没有太大要求,发现有些音乐不好重播也就只能不听。。。。

这类音箱其实就其用途来说就是容易找到系统的缺陷,等你改善系统让声音变得比较好听了再换其它(HIFI)音箱应该是有很大改进的。我会接着走换音箱这条路,到时候再看。 本帖最后由 Bohnenkaffee 于 2020-3-25 10:2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27
主题: 2
帖子: 4680
注册: 2015年12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0-03-25 08:46
如果听古典音乐音源要求挺高的,我的经验不是一般高,虽说这类入门音箱没几个钱。

就算交响瓶颈不会在几百块的dac,还是在音箱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88
主题: 26
帖子: 3712
注册: 2005年1月
Hassid 发表于 2020-3-25 01:54
jbl 306不值得这个级别的dac,弄个几百块的带蓝牙的就行了


慢慢玩,主要是图个方便,放客厅可以随时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75
主题: 15
帖子: 40967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Hassid 发表于 2020-3-25 01:54
jbl 306不值得这个级别的dac,弄个几百块的带蓝牙的就行了
如果听古典音乐音源要求挺高的,我的经验不是一般高,虽说这类入门音箱没几个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三四千买有源箱 比较有性价比的 应该是闲鱼收声荟 mh6a吧,起码是6寸,声音还可以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27
主题: 2
帖子: 4680
注册: 2015年12月
一厢情愿 发表于 2020-3-24 22:52
囧,说简称害死人啊,这个x8是aune的,不是惠威的。

家里东西多,不敢折腾大的了,上次海外购的JBL 306现在还在箱子里面睡大觉…

这几天在琢磨弄个9038pro的全平衡dac放JBL 306,在看双木三林的m500和拓品的dx7 pro。要是能插到群晖NAS上播放就更happy了。但是现在电视前面都是媳妇儿孩子喜欢玩的体感游戏,摆满了,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TS107是不错,但桌面实在没地方放了,前阵子还想整个JBL的LSR310和306搭配,也是因为空间问题暂时搁置…

慢慢来吧

jbl 306不值得这个级别的dac,弄个几百块的带蓝牙的就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403
主题: 10
帖子: 6757
注册: 2011年8月
手机的区别呢?却有多少听不出区别的耳朵在享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88
主题: 26
帖子: 3712
注册: 2005年1月
Hassid 发表于 2020-3-24 22:06
sc203怎么跟8寸音箱比,要是它的完整体还有得比比,sc203+ts107.
2000元级的声卡也别指望了,不可能的,淘宝上2000块差不多可以买个杂牌的双9038pro全平衡dac了


囧,说简称害死人啊,这个x8是aune的,不是惠威的。

家里东西多,不敢折腾大的了,上次海外购的JBL 306现在还在箱子里面睡大觉…

这几天在琢磨弄个9038pro的全平衡dac放JBL 306,在看双木三林的m500和拓品的dx7 pro。要是能插到群晖NAS上播放就更happy了。但是现在电视前面都是媳妇儿孩子喜欢玩的体感游戏,摆满了,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TS107是不错,但桌面实在没地方放了,前阵子还想整个JBL的LSR310和306搭配,也是因为空间问题暂时搁置…

慢慢来吧 本帖最后由 一厢情愿 于 2020-3-24 22:5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88
主题: 26
帖子: 3712
注册: 2005年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21:38
3寸的桌面精灵和X8这样的大块头还是比不了吧

我的x8是aune的dac,不是惠威的。 我就是因为桌面空间太小了,只能买3寸了,其实如果真要讲究音质,至少得8030,SC205这个级别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27
主题: 2
帖子: 4680
注册: 2015年12月
一厢情愿 发表于 2020-3-24 21:01
顺便,最近在电脑前听歌比较多,我的这套廉价系统,确实比集成声卡强很多,也耐听很多,至少250欧的DT990 pro直接接电脑不好听。

这也是我为啥想买sc203的原因——看看内置的号称2000元级的声卡到底有多厉害,和我的X5s+X8比较下看看。

音源也比较重要,原来在PT上下的一些所谓原盘,虽然码率不低,都是真无损,但比较起来还是有区别的

sc203怎么跟8寸音箱比,要是它的完整体还有得比比,sc203+ts107.
2000元级的声卡也别指望了,不可能的,淘宝上2000块差不多可以买个杂牌的双9038pro全平衡dac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98
主题: 18
帖子: 2411
注册: 2008年2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20:51
是,找不同也是我的一个方向,满足好奇心的一个方向

不过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本源,估计折腾个1、2年吧,该踩过的坑都采完了,最后留一套听音乐的,完事。
然也。

1、2年不够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59
主题: 2
帖子: 1448
注册: 2018年3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20:51
是,找不同也是我的一个方向,满足好奇心的一个方向

不过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本源,估计折腾个1、2年吧,该踩过的坑都采完了,最后留一套听音乐的,完事。

集中资源搞套有源省心省事,ksd和me都不错,可以试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一厢情愿 发表于 2020-3-24 21:01
顺便,最近在电脑前听歌比较多,我的这套廉价系统,确实比集成声卡强很多,也耐听很多,至少250欧的DT990 pro直接接电脑不好听。

这也是我为啥想买sc203的原因——看看内置的号称2000元级的声卡到底有多厉害,和我的X5s+X8比较下看看。

音源也比较重要,原来在PT上下的一些所谓原盘,虽然码率不低,都是真无损,但比较起来还是有区别的


3寸的桌面精灵和X8这样的大块头还是比不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88
主题: 26
帖子: 3712
注册: 2005年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20:51
是,找不同也是我的一个方向,满足好奇心的一个方向

不过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本源,估计折腾个1、2年吧,该踩过的坑都采完了,最后留一套听音乐的,完事。


顺便,最近在电脑前听歌比较多,我的这套廉价系统,确实比集成声卡强很多,也耐听很多,至少250欧的DT990 pro直接接电脑不好听。

这也是我为啥想买sc203的原因——看看内置的号称2000元级的声卡到底有多厉害,和我的X5s+X8比较下看看。

音源也比较重要,原来在PT上下的一些所谓原盘,虽然码率不低,都是真无损,但比较起来还是有区别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0-3-24 20:12
我不就是让他找方向吗?
上次的方向是找不同,没说两下就搞回一堆东西。。。。。


是,找不同也是我的一个方向,满足好奇心的一个方向

不过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本源,估计折腾个1、2年吧,该踩过的坑都采完了,最后留一套听音乐的,完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88
主题: 26
帖子: 3712
注册: 2005年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19:39
说明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爱好上产生共振了。

人有点业余爱好正常,像我不吸烟不喝酒不嫖不赌的,每年已经省很多钱了

其实闲鱼可以多看看,有时真有好东西,近乎全新价格还特划算。


sc203比较小众,咸鱼上最便宜的也没有海外购含税便宜。

我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但是其他爱好多啊,家里玩模、相机啥的都是一堆堆的,我媳妇儿老怕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28
主题: 14
帖子: 623
注册: 2012年7月
我发现国内发烧品牌有些共同点,单枪匹马的小作坊(工作室)居多,然后一谈到为什么用户这么少,就说在国内没发力,在国外卖的好如何如何。搞得我不知是真是假。

当然也可以理解,有些行业国内没基础,出不来大企业,尤其这些围绕着半导体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的产品,老牌大厂都在欧美。国内目前只有些牛人在做但规模不大也有可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75
主题: 15
帖子: 40967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蔡心 发表于 2020-3-24 19:55
关键人家还不知道往什么方向,最怕只是原地踏步 转圈圈
我不就是让他找方向吗?
上次的方向是找不同,没说两下就搞回一堆东西。。。。。 本帖最后由 Bohnenkaffee 于 2020-3-24 20: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19:36
是的,44.1采样率已经足够出好声音了,关键还是看设备。


我现在听大部分都是44.1的,只要录音好,制作精良就OK
有些广场舞的歌在我设备上回放居然也很好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0-03-24 19:46
不要着急,主要是你听音乐有没有什么不满意,如果有不满意就从改进这些不满意着手。。。。


关键人家还不知道往什么方向,最怕只是原地踏步 转圈圈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DouLong 发表于 2020-03-24 19:42
我觉得我急需去店里听听高端器材,确立个标准和方向。否则自己瞎琢磨没用。

再说如果听完对现有器材已经觉得够满意的话,更加不用再折...


对的,一定要听下好声音是如何
建议带上hd800s去 最好有个随身播放器作参考对比
譬如我用七彩虹c4 播放器去接人家解码对比,看看相比如何,有个参考基准。有时没有基准,都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

可以试下aurender w20或者a30,音响展应该有,就会明白好的音源出来声音应该是如何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75
主题: 15
帖子: 40967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DouLong 发表于 2020-3-24 19:42
我觉得我急需去店里听听高端器材,确立个标准和方向。否则自己瞎琢磨没用。

再说如果听完对现有器材已经觉得够满意的话,更加不用再折腾了。
不要着急,主要是你听音乐有没有什么不满意,如果有不满意就从改进这些不满意着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转一篇小白的文章

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哪个先有?这个很明确,同步技术先有。CD就是同步技术的。CD读取碟片的时候,是根据机内的Master Clock,然后这个时钟信号一路往下传,在机内是通过I2S走,如果要输出机外,那么就调制为SPDIF(同轴或光纤)数字信号。无论是同轴还是光纤,都是把源头时钟信号“嵌入”数字信号的。这个数字信号传到解码器之后,解码器的数字接收部分会把data和clock分离,“恢复”出原始的时钟信号,交后面环节处理,直至进入解码环节。
传统CD机是一个经典的同步方案。源头的时钟信号一路到底,后面环节全部跟随它。
为什么后面出现了异步技术?关键原因可能是开始玩PC-Fi了,不用CD机了,开始在电脑上播放数字音频文件。如果按照传统的同步做法,那么电脑读取硬盘上的数据,生成数字音频流之后,这个data clock也一路往后面传。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电脑不是为音频而设计的东西,内部的时钟精度差,还存在大量的干扰,因此源头的时钟信号质量是很低的。这个质量很低的clock信号一路传下去,后面环节都跟随它,完全没可能出好的声音。

同步架构的一个固有缺陷是,整个流程里,传输的环节会明显地影响时钟信号的质量。在一个同步音频系统里,内部的布线、机器之间的连接线,都会十分明显地影响声音。CD转盘到解码器的那根“数字线”,同轴也好、AES也好,对声音的影响很大,高档的数字线、和差劲的数字线,出来的声音会差别很大,因为它们传输原始信号的水平相去甚远。
在同步系统里,因为后端跟随前端,因此“跟随的水平”非常重要。源头的质量哪怕再高,如果跟随的整个链条里存在失真、存在明显短板,那么到了链条末端(信号送进解码的时候),原始时钟信号的水平有可能大打折扣。

异步架构的好处是什么?异步架构就是在某一个环节,不要原始的时钟信号了,不保留它,而是切断后重新构建一个新的Timing节奏。典型的做法就是USB异步传输方案。电脑的data通过USB打包后传给解码器,但是解码器这里不要来自电脑的原始时钟信号(反正质量一般也很低),而是重构新的时钟信号。这样,电脑端,和解码器端,他们的clock时钟信号就并无跟随的关系。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一句话——“后端不受、或者很少受前端以及传输线的影响”。
因此,在异步架构的解码器里,电脑(播放器)的好坏、USB线的好坏,对最终出来的声音影响很小。注意,并不是完全没有影响!这是一定要强调的。世界上没有彻底的异步解码器。除非你把音频流拷贝到解码器之后完全储存下来(静止)再开始重新播放,否则的话,只要是一个活动着的“流”,前端多少仍会对后端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撇开理论、理想化状态不谈,只谈实际效果,异步方案只是相对于同步方案“减轻了”前端的影响。但实际上电脑、数播、USB线等仍然会对声音造成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普遍在用USB异步方案但是发烧友仍普遍反映USB线会影响声音。如果是理想化的、彻底异步的方案,那么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USB线应该不影响声音,数播/电脑也应该不影响声音。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本质上说,电脑 - 解码器的异步传输形式,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来自电脑的低水平(高jitter)时钟信号。只要解码器这里的本地时钟水平很高,电脑差也就影响不大了,反正来自电脑的时钟信号被“隔离”了。有些解码器USB连电脑水平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异步技术 很强的本地时钟重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异步方案有着“隔离前端jitter”的作用。曾几何时很多解码器开始宣传自己能“Jitter Immune”(对前端抖动免疫),就是这个意思。前端差些问题不大,反正信号进了解码器之后我重新构建。
在解码器的数字处理环节,也有一些做法能够隔离掉来自前端的jitter,比如依据一个高精度的本地时钟做异步采样率转换、升频,效果都是明显的,能实现很低的jitter、很高的技术参数。

异步技术这么好,能隔离掉差劲前端的影响、达到很高的技术参数,它有什么缺陷吗?是不是只有好消息、没有坏消息呢?同步技术是否应该完全被异步技术所彻底取代呢?也不是。同步方案还是有一个好处。
同步方案的好处就是因为它源头的时钟被一路贯穿到底、虽然在路径上会有劣化,但没有篡改过,因此声音听感上更容易做到自然、流畅、活生感好。这是一个保留“源头活水”的做法。
异步方案能轻松做到很高的技术参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掉来自前端环节的抖动(特别是前端比较差劲的时候这种效果很好),但是,因为它是放弃“源头活水”、重构信号的做法,因此,对源头音乐的“忠实度”,是比较差的。
大白话就是:
1、同步方案是“源头活水”一路流淌下来,路径上可能会有些许污染,水质会有所下降,但毕竟还是活水;测试指标会差些,但音乐的活生感好。
2、异步方案是路径上造个水库,源头活水进了水库就没了,后面我精确控制水库的出水口,能作到极高的指标,但是源头活水的感觉丢失了,对源头的忠实度差了。

传统CD都是同步方案。目前的数播,很多本质就是一台电脑,还是同步方案。未来在中高端的数播产品里,我觉得同步方案仍会很多。因为它声音自然、活生的优点是很多发烧友会重视的。但同时我们要了解同步方案是没可能做到异步方案那么高的指标的——源头的时钟信号在传输路径上必然存在劣化,而异步方案是依据一个新的、就近的本地时钟,很容易实现高指标,就象我举的例子里面水库的出水可以很精确地控制。但是它不再是原始的那个水源。
电脑 异步的USB界面,以及解码器内部的一些数字处理方式,都是常见的异步。这些做法能提供很高的指标,并且隔离掉差劲的前端,做得好的话,声音同样会很好;但是,由于其异步的机制,如我前述,和优秀的同步方案去比,它的听感会有所不同。

我前面的讲述也能给一个“现象”提供解释——为什么数播的数字输出jitter有时还会高于一个USB界面?因为数播是同步架构的,USB界面是异步架构的;后者可以很容易实现更低的jitter,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电脑 USB界面的声音会比数播更好。实际上电脑 USB界面,和数播,出来的声音很容易感受到“不同”,喜欢哪个,还是建议发烧友靠自己的耳朵去细细感受。但是,仅凭着USB界面这种异步方案能做到更低的jitter就判断它的声音“更好”,显然是偏颇的。
事实上,一些抑制抖动的数字处理方案,都是通过异步的原理,去“隔离”掉前端的抖动,去重构时钟,因此这些做法也多少存在我前面所描述的异步方案的缺陷。具体来说就是声音可能不够自然。我所接触过的机器里,对一个印象深刻——美国W4S的一台解码器,菜单里有Jitter Reduction(降低抖动)的功能,还分了几级。我仔细试听过,Jitter Reduction设置级别越高(也就是这个功能介入越厉害),声音越不自然,最高级别的Jitter Reduction听上去干巴巴的,明显不好听。关闭掉这个功能,声音可能是最自然的,虽然有点点糊。这个功能揭示出“抑制抖动”的一些技术方案可能存在的听感问题。

对了,最后我想补充一句:虽然很多降低抖动的数字处理是采用异步方式的,但也存在同步方式降低抖动的,比如Helen数字处理器。因此经过Helen优化后,素质提高、Jitter降低的同时,听感上还是自然的。这算是一个少见的例外。当然这个非常规做法,比较黑科技了。Helen上市2年多还没有出现同类竞品不是没有理由的。
下图出自厂家官网。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e2a04300102zk7n.html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听不出板载声卡和DAC的区别,困惑了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