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8786 回帖:175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3:36
既然说到DXO这个色彩深度指标,我也就多分析一下。

三原色只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一个模型,自然界中的光源(以及大部分人工光源),其光谱都是连续的,并没有什么三原色合成的现象,红光有红光的波长,黄光有黄光的波长,绿光、蓝光都各有自己的波长,从380nm到700nm,可见光光谱中,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波长。

传感器像素前面的滤色片,实际上就是一个带通滤波器,中心波长最高通过率,然后向两边衰减。

中心波长设计成红光波长,那么红光通过率最高,黄光通过率就要降低,相同的光强度下,红光照在红色通道上,接收到的光量就要比黄光照射情况下多,那么红色的信噪比就比黄色高,信噪比高,就意味着这个色系层次多,过渡细腻,色彩丰富。因此,同样在白光下,对红色物体就要比相同反射率的黄色物体表现好。

如果中心波长设计成黄光波长,那么刚才说的情况恰好相反,对黄色物体的表现就要好于红色。

很显然,滤色片的色彩设计并没有什么技术难点,能做黄色的就能做红色。佳能和中画幅厂家,只是坚持认为黄色的表现力要比红色重要,因此才一直坚持自己的滤色片设计。

这最多也就是个厂家的色彩倾向而已,然而,在DXO的色彩深度指标设计上,由于叠加了按sRGB三原色纯度计算的一个额外噪声 ...

你说的空间转换貌似有道理,实则没道理。有空算算adobeRGB下的cs,反正能覆盖CMYK和sRGB。这样总公平吧。
但是,红光有干扰就是有干扰,你说红色信息多,佳能认为黄光更重要,在红通道弄点绿也没问题。但是你别忘了,1个元素是由4个像素算出来的,有红色,还有两个绿色,就是为了增加点黄。马赛克设计的初衷也是没有忘记黄光的重现,才设计成了有2个绿色。

红色不纯就是不纯,没啥好解释的。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3: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既然说到DXO这个色彩深度指标,我也就多分析一下。

三原色只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一个模型,自然界中的光源(以及大部分人工光源),其光谱都是连续的,并没有什么三原色合成的现象,红光有红光的波长,黄光有黄光的波长,绿光、蓝光都各有自己的波长,从380nm到700nm,可见光光谱中,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波长。

传感器像素前面的滤色片,实际上就是一个带通滤波器,中心波长最高通过率,然后向两边衰减。

中心波长设计成红光波长,那么红光通过率最高,黄光通过率就要降低,相同的光强度下,红光照在红色通道上,接收到的光量就要比黄光照射情况下多,那么红色的信噪比就比黄色高,信噪比高,就意味着这个色系层次多,过渡细腻,色彩丰富。因此,同样在白光下,对红色物体就要比相同反射率的黄色物体表现好。

如果中心波长设计成黄光波长,那么刚才说的情况恰好相反,对黄色物体的表现就要好于红色。

很显然,滤色片的色彩设计并没有什么技术难点,能做黄色的就能做红色。佳能和中画幅厂家,只是坚持认为黄色的表现力要比红色重要,因此才一直坚持自己的滤色片设计。

这最多也就是个厂家的色彩倾向而已,然而,在DXO的色彩深度指标设计上,由于叠加了按sRGB三原色纯度计算的一个额外噪声源,所有这些偏离sRGB三原色比较大的厂家,其色彩指标全都被人为拉低了很多。从而形成中画幅厂家色彩不如APS-C的结果。

下图对比了几个不同机型的CS指标,很明显,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的色彩风格接近,而尼康索尼则完全不同。由于DXO这个指标的设计方式,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的CS指标相对都比较低。
其实,如果按CMYK这种以黄色为三原色之一的色彩空间,这个指标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

实际上人眼看到的现实场景中,黄色的远远比红色重要。附图是人眼的光谱相对响应特征,很明显,人眼对暖色调(较长波长的光谱)响应主要集中在黄色甚至更偏绿色上。因此,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的色彩倾向,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3:13
不是你码字码的多教人看不懂就是有说服力,你认为椭圆越大,cs越好,我也没办法。
显而易见的东西你硬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反的说,人家dxo就是按照这个椭圆的色彩噪声的协方差来算cs,然后cs用log算成bit方便大众理解。

你真牛逼,从原始数据snr一直质疑到原始数据cs。你牛逼。

我问你为何质疑统一映射成sRGB。“色彩转换矩阵中比较大的系数,会显著放大噪声,这一点被计算进CS指标中”,映射成sRGB就你家佳能噪声会放大,吃亏,别家都不会放大。什么逻辑啊。


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因为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红色通道明显偏黄,因此DXO认为转换进sRGB后噪声被放大,仅此而已。

实际上如果转换到CMYK,黄色就是三原色,这种设计反而更占优势。另外,偏向黄色的红色通道,能够对黄光获得更好的信噪比,因此黄色系的层次和过渡表现都更好,这本来就是符合人眼特征的设计。

因此我认为DXO的色彩深度指标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

我附一个人眼的光谱响应特征图,你看看是不是跟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的很接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2:59
就只凭你这一句话,就知道你对DXO这个指标连知其然都做不到

DXO在展示这个Full CS时是放在LAB空间里的,但是所有的数据和指标,完全是按照sRGB计算的,详细过程参见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In-depth-measurements/Measurements/Color-sensitivity

我摘录其中几段:

我用红线圈出的部分,大致意思是:

色彩转换矩阵是用来补偿传感器通道相对于sRGB三原色所缺乏的纯度。

通道分解是一个底层的对传感器光谱响应特性的描述,而色彩转换矩阵是用来让传感器表现得好像是有sRGB三原色。

色彩转换矩阵中比较大的系数,会显著放大噪声,这一点被计算进CS指标中。

彩色通道的噪声是一个三维协方差矩阵,不容易表示。在Full CS这个页面中,我们选择在LAB空间的(a,b)平面上演示这个噪声。


现在清楚了吧,Full CS只是展示用的,所有数据的计算都是针对sRGB的。


不是你码字码的多教人看不懂就是有说服力,你认为椭圆越大,cs越好,我也没办法。
显而易见的东西你硬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反的说,人家dxo就是按照这个椭圆的色彩噪声的协方差来算cs,然后cs用log算成bit方便大众理解。

你真牛逼,从原始数据snr一直质疑到原始数据cs。你牛逼。

我问你为何质疑统一映射成sRGB。“色彩转换矩阵中比较大的系数,会显著放大噪声,这一点被计算进CS指标中”,映射成sRGB就你家佳能噪声会放大,吃亏,别家都不会放大。什么逻辑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2:39
逗大的字:Full Color Sensitivity: Noise covariance ellipses in CIE 1931 Lab color space,1931年制定的LAB空间噪声椭圆。dxo选了19个点,压根就不是什么srgb也不是adobergb。

那玩意还用算么,椭圆面积越大,肯定cs就越差啦。直观的估算一下不就完了,做到心里大概有个数不就行了。
给老百姓看得东西,这个已经够科学直观了。


就只凭你这一句话,就知道你对DXO这个指标连知其然都做不到

DXO在展示这个Full CS时是放在LAB空间里的,但是所有的数据和指标,完全是按照sRGB计算的,详细过程参见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About/In-depth-measurements/Measurements/Color-sensitivity

我摘录其中几段:

我用红线圈出的部分,大致意思是:

色彩转换矩阵是用来补偿传感器通道相对于sRGB三原色所缺乏的纯度。

通道分解是一个底层的对传感器光谱响应特性的描述,而色彩转换矩阵是用来让传感器表现得好像是有sRGB三原色。

色彩转换矩阵中比较大的系数,会显著放大噪声,这一点被计算进CS指标中。

彩色通道的噪声是一个三维协方差矩阵,不容易表示。在Full CS这个页面中,我们选择在LAB空间的(a,b)平面上演示这个噪声。


现在清楚了吧,Full CS只是展示用的,所有数据的计算都是针对sRGB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2:19
你算过这个CS指标吗?你可以随便找一个5D3或者D800之类,算一下试试

我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数据的分析,我可以很有把握的告诉你,影响DXO的CS指标,一共有这么几个因素:

1、各通道的RAW信噪比,这个本应是最主要的指标,现在只起到次要的作用
2、D50光照条件下(相当于5000K色温)的简单白平衡参数,一旦换成其他光照条件,则数据完全改变,DXO的CS指标实效
3、最重要的,RAW中RGB通道分解成sRGB三原色的纯度,由于DXO采用最简单原始的RGB转换算法,因此这个纯度直接作为噪声源叠加在结果上,如果改变色彩空间则失效,改变去马赛克算法这指标也同样失效。

换句话说,DXO的CS指标,充其量反映了,在D50光照条件下,采用最简单原始的一维线性去马赛克算法,转换到sRGB色彩空间的彩色噪声估算。

这些问题,都严重违背了DXO只处理RAW的基本原则,DXO的CS指标,把用户光照条件、输出色彩空间选择、JPG转换算法全都作了限定,根本没有真正反映传感器RAW文件的色彩特征。

从我前面发的对比可以清楚了解到,DXO的这个CS指标,完全缺乏对真正色彩应用的理解,对于那些偏重黄色系丰富层次和细腻过渡表现的相机厂家,统统判了死刑

整理完后我会发一个详细的帖子来逐点质疑DXO的色彩深 ...


逗大的字:Full Color Sensitivity: Noise covariance ellipses in CIE 1931 Lab color space,1931年制定的LAB空间噪声椭圆。dxo选了19个点,压根就不是什么srgb也不是adobergb。

那玩意还用算么,椭圆面积越大,肯定cs就越差啦。直观的估算一下不就完了,做到心里大概有个数不就行了。
给老百姓看得东西,这个已经够科学直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2:03
死得都能给你说成活的,照你这么说wled和rgbled在色彩上没区别了。你去看看支撑色深最核心的原始数据,FULL CS,分离度不好造成色彩噪声大,佳能那个椭圆普遍都比尼康的大不少,那个不规则椭圆越大,色彩的协方差就越大,算出来的CS就越大。当然折算成色深就差劲,因为那个三重积分,cs在分母。

你从dxo的公式质疑,一直到其原始数据都在质疑。


你算过这个CS指标吗?你可以随便找一个5D3或者D800之类,算一下试试

我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数据的分析,我可以很有把握的告诉你,影响DXO的CS指标,一共有这么几个因素:

1、各通道的RAW信噪比,这个本应是最主要的指标,现在只起到次要的作用
2、D50光照条件下(相当于5000K色温)的简单白平衡参数,一旦换成其他光照条件,则数据完全改变,DXO的CS指标实效
3、最重要的,RAW中RGB通道分解成sRGB三原色的纯度,由于DXO采用最简单原始的RGB转换算法,因此这个纯度直接作为噪声源叠加在结果上,如果改变色彩空间则失效,改变去马赛克算法这指标也同样失效。

换句话说,DXO的CS指标,充其量反映了,在D50光照条件下,采用最简单原始的一维线性去马赛克算法,转换到sRGB色彩空间的彩色噪声估算。

这些问题,都严重违背了DXO只处理RAW的基本原则,DXO的CS指标,把用户光照条件、输出色彩空间选择、JPG转换算法全都作了限定,根本没有真正反映传感器RAW文件的色彩特征。

从我前面发的对比可以清楚了解到,DXO的这个CS指标,完全缺乏对真正色彩应用的理解,对于那些偏重黄色系丰富层次和细腻过渡表现的相机厂家,统统判了死刑

整理完后我会发一个详细的帖子来逐点质疑DXO的色彩深度指标。

我还作了一个模拟的计算,如果不转换到sRGB色彩空间,而是转换到Adobe RGB再转到CMYK,或者直接到CMYK,由于黄色成为了三原色,佳能和中画幅厂家的CS指标大幅超过尼康索尼。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1-23 22: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6
主题: 0
帖子: 6
注册: 2013年1月
半導體的製造工藝和照片的算法都在改進,尤其是半導體製造工藝飛速發展。進化是肯定也是必然的。無非是算法廠商做限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1:46
你说的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佳能相机以及中画幅后背,在DXO上色彩深度指标偏低,主要的原因是DXO的CS指标,叠加了相对sRGB的三原色纯度作为一个噪声源,尤其是红色通道,佳能和中画幅基本上更都偏黄,尼康索尼等偏红,因此佳能和中画幅叠加的噪声远远大于尼康索尼。

想想就能知道,滤色片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产品,能做黄色的就能做红色的,佳能和中画幅厂家多少年都是坚持类似的色彩倾向,当然有他们的道理,如果那么简单滤色片更红一些色彩就会变好,佳能不做,靠色彩吃饭的中画幅后背厂家也不做?

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尼康索尼的滤色片,其实他们也不是纯三原色的,红色通道照样要偏黄一些,既然DXO这么推崇三原色,为什么一个按它的标准作滤色片的都没有?

很简单,这只是选择红色通道的中心波长,以获得最佳信噪比而已。

偏红色的滤色片,红光通过率就高,信噪比就高,黄光通过率就低,信噪比就低,偏黄色的滤色片则恰恰相反。

佳能和中画幅厂家一直坚持偏黄色的滤色片,只不过是厂家的色彩倾向,认为偏黄色在场景的长波长光谱(暖色系)更重要而已。

下面给你个简单的对比图,自己看看吧。

如果要用音箱作类比,我认为这个滤色片设计有点类似于音箱的分频点,只不过是 ...


死得都能给你说成活的,照你这么说wled和rgbled在色彩上没区别了。你去看看支撑色深最核心的原始数据,FULL CS,分离度不好造成色彩噪声大,佳能那个椭圆普遍都比尼康的大不少,那个不规则椭圆越大,色彩的协方差就越大,算出来的CS就越大。当然折算成色深就差劲,因为那个三重积分,cs在分母。

你从dxo的公式质疑,一直到其原始数据都在质疑。

你举例分频器,放在这里也不恰当,中高音混在一起咋听。rgb是三色混在一起的打一个色彩的。而且高档分频器比低档的好,曲线更加陡峭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2: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人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1:30
spot觉得色彩干扰大点无所谓。每台相机都有自己的曲线及增益对色彩进行优化,如果rgb分离度差劲,那你对色彩的可控性就越差。测试耳机,mp3,分离度好坏是个重要指标。没听说过分离度差还能出好声的。


你说的这根本就是两回事。

佳能相机以及中画幅后背,在DXO上色彩深度指标偏低,主要的原因是DXO的CS指标,叠加了相对sRGB的三原色纯度作为一个噪声源,尤其是红色通道,佳能和中画幅基本上更都偏黄,尼康索尼等偏红,因此佳能和中画幅叠加的噪声远远大于尼康索尼。

想想就能知道,滤色片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产品,能做黄色的就能做红色的,佳能和中画幅厂家多少年都是坚持类似的色彩倾向,当然有他们的道理,如果那么简单滤色片更红一些色彩就会变好,佳能不做,靠色彩吃饭的中画幅后背厂家也不做?

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尼康索尼的滤色片,其实他们也不是纯三原色的,红色通道照样要偏黄一些,既然DXO这么推崇三原色,为什么一个按它的标准作滤色片的都没有?

很简单,这只是选择红色通道的中心波长,以获得最佳信噪比而已。

偏红色的滤色片,红光通过率就高,信噪比就高,黄光通过率就低,信噪比就低,偏黄色的滤色片则恰恰相反。

佳能和中画幅厂家一直坚持偏黄色的滤色片,只不过是厂家的色彩倾向,认为偏黄色在场景的长波长光谱(暖色系)更重要而已。

下面给你个简单的对比图,自己看看吧。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1-23 21:49 补充
如果要用音箱作类比,我认为这个滤色片设计有点类似于音箱的分频点,只不过是一种设计上的倾向,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1:30
我这里根本没有偏向哪家的问题,你看看DXO的色彩深度指标对比就知道,D7000都要比飞思,哈苏这些中画幅后背好,你信吗?这些后背的色彩倾向跟佳能几乎完全相同,我还偏向中画幅呢

至于说佳能的读出噪声问题,这又是一个DXO带来的偏见。举个例子,即使按DXO的0dB标准,5D3的动态范围到ISO3200要比D800还高,暗部信噪比5D3也超过了D800,难道说,到高ISO以后D800的读出噪声突然不行了?还是佳能的读出噪声突然变好了?

要知道,读出噪声是一个稳定的传感器物理指标,在任何ISO,任何亮度区域变化几乎都很少。

很明显,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索尼传感器内置了某种暗部降噪处理,佳能没有。当然这也算索尼传感器的一个优点,但绝对联系不到什么读出噪声之类的半导体性能问题上。

只是你的猜测,我们只看疗效。什么事情都给你说成阴谋论就没劲了,说dxo带来偏见。原始数据放在那你又说是偏见。唉
你真以为欧洲的cmos技术比日本牛逼么,后备cmos参数就一定好于135么。你才有偏见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1:4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1:16
我自己是佳能用户,对佳能表现也没有如此的袒护。你维护他的劣势又有什么意义。客观点,虚心点。
你不是什么都是专家
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Canon-500D-T1i-vs.-Nikon-D5000/Dynamic-range-and-noise-source
佳能的读出噪声大,影响他的动态范围。


我这里根本没有偏向哪家的问题,你看看DXO的色彩深度指标对比就知道,D7000都要比飞思,哈苏这些中画幅后背好,你信吗?这些后背的色彩倾向跟佳能几乎完全相同,我还偏向中画幅呢

至于说佳能的读出噪声问题,这又是一个DXO带来的偏见。举个例子,即使按DXO的0dB标准,5D3的动态范围到ISO3200要比D800还高,暗部信噪比5D3也超过了D800,难道说,到高ISO以后D800的读出噪声突然不行了?还是佳能的读出噪声突然变好了?

要知道,读出噪声是一个稳定的传感器物理指标,在任何ISO,任何亮度区域变化几乎都很少。

很明显,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索尼传感器内置了某种暗部降噪处理,佳能没有。当然这也算索尼传感器的一个优点,但绝对联系不到什么读出噪声之类的半导体性能问题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783
主题: 14
帖子: 3277
注册: 2007年1月
在骚尼CMOS快要一统天下的时代,我认为必须要支持一下观音、三爽等等。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觉得色彩干扰大点无所谓。每台相机都有自己的曲线及增益对色彩进行优化,如果rgb分离度差劲,那你对色彩的可控性就越差。测试耳机,mp3,分离度好坏是个重要指标。没听说过分离度差还能出好声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呵呵。。。这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了
有个经典的嘲笑贴说无忌c坛乃自恋坛,身上的虱子都是双眼皮的;
尼康坛是自虐贴各种质疑各种测试与torture。

你一会儿技术贴一会儿市场贴,还有联合报纸社※※贴,我就不多问双眼皮不双眼皮了,呵呵

我倒不怕黑尼黑佳,只是看着你这势头,引经据典黑尼看不过去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1:23
既然可以手动对焦,那不就是操作问题吗?

我只是如实贴一下DXO的数据,就成黑尼康了?要说黑,那也是DXO黑的,有意见可以找DXO,或者像我这样开个质疑贴

至于实际使用,我只知道记者里面用佳能的也不少,也没听说怎么个不如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1-23 21:2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1-23 21:11
晕,弱光对焦性能好坏还成了用户操作问题?
其实我看了,佳能变焦镜头们分辨率性能比尼康好点,结果在暗光成绩尼康总体凭更好的高感挽回了些信息记录分数 -- dxomark score。但不知道你揣着一个什么空子来黑尼康目前未知。

不过佳能弱光画质差+佳能变焦镜头光阻大实际使用中肯定不如尼康相机的好对焦,好画质 。


既然可以手动对焦,那不就是操作问题吗?

我只是如实贴一下DXO的数据,就成黑尼康了?要说黑,那也是DXO黑的,有意见可以找DXO,或者像我这样开个质疑贴

至于实际使用,我只知道记者里面用佳能的也不少,也没听说怎么个不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我自己是佳能用户,对佳能表现也没有如此的袒护。你维护他的劣势又有什么意义。客观点,虚心点。
你不是什么都是专家
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Canon-500D-T1i-vs.-Nikon-D5000/Dynamic-range-and-noise-source
佳能的读出噪声大,影响他的动态范围。本来动态范围这个东西应该是去趋近于线性的,因为没提高一档iso,阱容就减少一半,能容纳的光电子就少一半。可佳能的dr,从400开始就趋于平缓了。不过dxo赞扬了佳能高感动态比尼康好点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1: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晕,弱光对焦性能好坏还成了用户操作问题?
其实我看了,佳能变焦镜头们分辨率性能比尼康好点,结果在暗光成绩尼康总体凭更好的高感挽回了些信息记录分数 -- dxomark score。但不知道你揣着一个什么空子来黑尼康目前未知。

不过佳能弱光画质差+佳能变焦镜头光阻大实际使用中肯定不如尼康相机的好对焦,好画质 。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0:52
你不觉得你这说法离谱到没边了吗?

DXO测的是画质,尽量排除操作的影响,这还成为罪过了?

对焦精度属于操作问题,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改善和提高,DXO测量的是最佳对焦质量,这也是可以达到的,怎么就没现实参考价值了?这测试你让DXO怎么搞?难道你还能定量模拟大多数用户的平均对焦精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0:52
照你说的20dB,显示器是能看出差别的。
抛开SNR不说,因为这个参数和色彩好坏没啥关系。
说说所谓的画质,请看color response这一栏
佳能在红色通道收到大量绿色和蓝色的干扰,dxo认为,佳能的滤色片对三原色的选择性不如尼康,这意味处理芯片需要更多的增益来改善这种不足。

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Canon-500D-T1i-vs.-Nikon-D5000/Color-blindness-sensor-quality


色彩深度问题,DXO的指标体系问题更严重,我会另文说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1-23 20:31
非。
dxo用这样弱光成绩来评价机镜组合弱光性能显然离现实远了。
因为弱光下对焦速度精度均是最大考验。画面清晰与否与对焦精度关系非常大。而dxo显然用了趋于完美的对焦精度测试的,显然没有很高的现实考虑价值

我看过lensrental的测试。他们结果显示pd af每次都不如手动对焦。


你不觉得你这说法离谱到没边了吗?

DXO测的是画质,尽量排除操作的影响,这还成为罪过了?

对焦精度属于操作问题,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改善和提高,DXO测量的是最佳对焦质量,这也是可以达到的,怎么就没现实参考价值了?这测试你让DXO怎么搞?难道你还能定量模拟大多数用户的平均对焦精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0:42
呵呵,我贴一个5D3和D800在ISO100下的对比,D800肯定要干净一些,这没有问题,但从暗部细节来说,你觉得佳能是0?我还真没看出来5D3少了什么

其实,按信噪比算动态范围,不论定成多少都不理想,因为这个方法非常容易受到相机内的降噪处理影响,本质上都没有体现真正的细节还原能力,我前面提到过CPIQ的新标准通过计算低反差图像的清晰度衰减来定义传递函数和动态范围,对画质评定是个非常好的进步,DXO新的评测体系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不过还没有公布详细数据。

在没有其他方法可用的情况下,采用信噪比来算动态范围是不得已而为之。具体多少合适,我倾向于20dB,这个跟DXO的首席科学家观点是一致的


照你说的20dB,显示器是能看出差别的。
抛开SNR不说,因为这个参数和色彩好坏没啥关系。
说说所谓的画质,请看color response这一栏
佳能相机全线sensor在红色通道收到大量绿色和蓝色的干扰,dxo认为,佳能的滤色片对三原色的选择性不如尼康,这意味处理芯片需要更多的增益来改善这种不足。

http://www_dxomark_com/index.php/Publications/DxOMark-Insights/Canon-500D-T1i-vs.-Nikon-D5000/Color-blindness-sensor-quality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0: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0:24
其实我不知道你在说啥,如果你说按照我不懂的罗斯判据来说,低于13.9db,那佳能的劣势会更大,因为尼康暗部多少还有点东西,佳能没东西,为0。“你觉的”多少db一下是合理的。


呵呵,我贴一个5D3和D800在ISO100下的对比,D800肯定要干净一些,这没有问题,但从暗部细节来说,你觉得佳能是0?我还真没看出来5D3少了什么

其实,按信噪比算动态范围,不论定成多少都不理想,因为这个方法非常容易受到相机内的降噪处理影响,本质上都没有体现真正的细节还原能力,我前面提到过CPIQ的新标准通过计算低反差图像的清晰度衰减来定义传递函数和动态范围,对画质评定是个非常好的进步,DXO新的评测体系也采用了这个方法,不过还没有公布详细数据。

在没有其他方法可用的情况下,采用信噪比来算动态范围是不得已而为之。具体多少合适,我倾向于20dB,这个跟DXO的首席科学家观点是一致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非。
dxo用这样弱光成绩来评价机镜组合弱光性能显然离现实远了。
因为弱光下对焦速度精度均是最大考验。画面清晰与否与对焦精度关系非常大。而dxo显然用了趋于完美的对焦精度测试的,显然没有很高的现实考虑价值

我看过lensrental的测试。他们结果显示pd af每次都不如手动对焦。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0:28
早说了,这里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问题,只是看看能不能用这些网络上的资源,量化分析一下相机的画质。

DXO对焦精度有什么问题?上次不是早给过你DXO的测试方法了,这算我见到的测试过程里比较严谨的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1-23 20:26
我觉得这看视角。没有合理不合理之说。
对肉眼也许是20db
对软件可能另一回事,可能5db? 10db?
但对感光器评价角度,dxo的0db正好


你还不放弃DXO的0dB

我那里就有个例子,3dB,你试试还原一下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1-23 20:24
看来你还有一把弱光牌,呵呵
尼康看来在你刀下还有一劫,尼康镜头佳能镜头分辨率问题我研究过。但是。。我说的对焦精度问题一直视而不见,呵呵


早说了,这里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问题,只是看看能不能用这些网络上的资源,量化分析一下相机的画质。

DXO对焦精度有什么问题?上次不是早给过你DXO的测试方法了,这算我见到的测试过程里比较严谨的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我觉得这看视角。没有合理不合理之说。
对肉眼也许是20db
对软件可能另一回事,可能5db? 10db?
但对感光器评价角度,dxo的0db正好
identify 发表于 2013-1-23 20:24
其实我不知道你在说啥,如果你说按照我不懂的罗斯判据来说,低于13.9db,那佳能的劣势会更大,因为尼康暗部多少还有点东西,佳能没东西,为0。“你觉的”多少db一下是合理的。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1-23 20:2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887
主题: 31
帖子: 5039
注册: 2009年2月
spot 发表于 2013-1-23 20:00
你可能没看我前面的数据。如果按20dB为下限,ISO100下5D3是7.5档,D800是8.6档。

那么5D3的可用暗部大约是在0.55%,而D800大约是在0.25%,虽然也比较低,但这个差距仍然是有意义的。

我认为这个指标更实用,可以对相机使用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至少会很清楚的知道,在RAW里能有可接受细节的曝光范围。

相比之下,DXO那个12档,14档的数据,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到底暗部亮部能保留多少细节,还是不知道。

当然,我也没说20dB就是唯一的,15dB也是一个选择,按照电视行业的罗斯判据(Rose Criterion),SNR>5,相当于13.9dB。


其实我不知道你在说啥,如果你说按照我不懂的罗斯判据来说,低于13.9db,那佳能的劣势会更大,因为尼康暗部多少还有点东西,佳能没东西,为0。“你觉的”多少db一下是合理的。 本帖最后由 identify 于 2013-1-23 20: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09
主题: 18
帖子: 1615
注册: 2012年12月
看来你还有一把弱光牌,呵呵
尼康看来在你刀下还有一劫,尼康镜头佳能镜头分辨率问题我研究过。但是。。我说的对焦精度问题一直视而不见,呵呵
spot 发表于 2013-1-23 17:57
呵呵,怎么不列数据了,现在不是在说动态范围吗?

既然你说3600万,那你就等着DXO的弱光分辨率数据出来再吓你一跳吧(我倒是怀疑DXO的技术人员能不能斗得过市场人员)


本帖最后由 markinon 于 2013-1-23 20:2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markinon 发表于 2013-1-23 19:53
我确实被你那个1像素无限动态给蒙住了。
不过想想,dxo的动态是如何得出,是根据full snr得出(这也你打算攻击的)。full snr反应的是单个像素性能。
我想full snr的测量是dxo独立完成的,不是公式推导对不?

由full snr得出的动态范围必定反应一个像素的动态范围,但由于像素小,稳定性差,同样动态范围有的对明光表现好有的对暗光表现好,有一定的性能浮动。这些像素最终还是能展现出比单个像素更大的动态范围性能。

不可能一个像素有什么更高的动态范围。一个像素一次只记录一个值光强,它怎么体现 动态范围呢?动态范围是一个感光器所有像素的一体的表现。

我看到full snr 上d800 iso 100在100%gray scale没有低像素机器好。


我那个1像素推论是从DXO的动态范围像素增益公式来的,每缩图一倍像素总数,增加0.5档动态范围,D800从3600万缩到800万增加了1.2档动态范围,你就缩下去好了,缩到200万再增加1档,缩到50万又是增加1档,缩到1个像素,按公式算出来的动态范围绝对超高

这也是数学上常用的判断公式合理性的方法,如果极限值不合理,通常意味着这个公式写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从佳能CMOS技术进步猜测5D3能达到的水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