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主题管理员:spo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4939 回帖:54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楼下的忽略了楼主的前提么?1500万X3和无低通的马赛克1600万差不多。你拿有低通的来想说明什么?
看看有低通的2400万像素的对比吧。另外,SD1和DP1m的怎么差距那么大,能想明白么?可不仅仅是镜头锐度的问题哦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7-26 10:5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9.975
主题: 34
帖子: 6895
注册: 2004年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http://www_imaging-resource_com/IMCOMP/COMPS01.HTM
JPG侧视图下载后截取,RAW差别更明显。
实际效果比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强的多。

X3的分辨率超过佳能最顶级的全幅,这就是为什么C,N,S也要跟进搞X3。
LZ被打脸,还要死撑。 本帖最后由 sunnyjob 于 2013-7-26 09:5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918
主题: 5
帖子: 2921
注册: 2004年3月
只是好奇LZ长篇大论写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实际上LZ是否用过X3的相机来拍过、解码过照片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84
注册: 2013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6 04:21
我这个帖子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以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为基础,分析总结现有1500万像素X3的四个技术特点。因此,这个帖子的重点并不是科幻或展望...

目前各种信息,完全支持我的这个结论。
本人用过的单反都不是好机器,包括K10D/K20D/K7/K5, 还有朋友的2部泥坑D90经常交换,我真的不知道现在的无低通机子分辨率能提升多少。当初看了K5-2S的一些风景片子几乎中毒,但现在与DPxM的一比,仅就分辨率而言,真没到你所说的结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pppic 发表于 2013-7-25 19:16
lz的主要的问题是, 思维太僵化, 眼光太短浅。

x3是一种新的, 技术上更先进的架构, 把早期的产品放大, 却看不到技术的发展趋势, 翻了鼠目寸光的毛病。

就跟固态硬盘刚出来的时候, 容量那个小, 要是按你这个眼光, 又会被骂死。

优点无限缩小, 缺点无限放大, 却看不到技术真正发展的方向。


我这个帖子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以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为基础,分析总结现有1500万像素X3的四个技术特点。因此,这个帖子的重点并不是科幻或展望。

但如果说到对今后方向的分析,我前面发过的分析结论,完全符合各厂家研发的方向

好好看看我前面的分析,再看看网上搜索到的佳能新专利介绍(原文是日文,下面附了google自动翻译,可以明白个大概意思),这个第三层红色信噪比问题,正是佳能新发布的专利宣称取得突破的重点(当然是否能解决还要看实际的产品,但是方向是明确的)。

spot 发表于 2013-6-10 18:50
...
总之,X3的总利用率高,不能掩盖第三层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这个第三层的短板,就是造成X3色彩准确性和暗光性能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个第三层的问题,也是各厂家多层传感器研发的重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多层传感器不可能成为主流


索尼、尼康、佳能的确都有多层传感器的专利,甚至还有实际的产品(比如用于对焦或测光的RGB传感器就有两层的),但是一直没有推出真正在相机上作为主传感器使用的产品。很明显,根据我这个帖子的分析结论,如果多层传感器不能很好解决信噪比低下(尤其是最弱层信噪比低下)的问题,在像素密度达到APS-C画幅1400万以后,仅凭借红蓝分辨率的优势,多层传感器是无法进入主流机型的。

目前各种信息,完全支持我的这个结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981
主题: 4
帖子: 1725
注册: 2011年4月
lz的主要的问题是, 思维太僵化, 眼光太短浅。

x3是一种新的, 技术上更先进的架构, 把早期的产品放大, 却看不到技术的发展趋势, 翻了鼠目寸光的毛病。

就跟固态硬盘刚出来的时候, 容量那个小, 要是按你这个眼光, 又会被骂死。

优点无限缩小, 缺点无限放大, 却看不到技术真正发展的方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916
主题: 10
帖子: 2567
注册: 2008年3月
好专业的文章,看不太懂。。。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LZ就要被马帮的口水淹S了。向LZ默哀三分钟。。。
其实X3确实被神化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有人引用最近流传的佳能也在搞三层传感器消息,攻击我这个帖子,说我认为X3“毫无优势”,那么佳能为什么还要搞三层传感器的专利或者产品?

这是对我帖子结论很明显的歪曲。

我的帖子结论很清楚,1500万的SD1技术上有4个特点:

1、空间分辨率(黑白线条)基本与1500万无低通马赛克相当;
2、只包括红、蓝(包括红+蓝)的彩色线条分辨率明显优势
3、色彩准确度低于同等像素密度马赛克平均水平;
4、高感性能落后同等像素密度马赛克2档以上。

我说的第2条,难道不是X3的优势吗?

如果认真看过我的帖子,就会知道,我这个帖子一直的观点就是下面这样,而且说过很多次:

spot 发表于 2013-6-10 18:50
...
我前面已经充分解释过了,X3就是因为这个第三层的红光吸收效率过低的问题,导致了色彩准确性和暗光性能都明显低于相同像素面积的马赛克。首贴的测试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总结一下:

1、X3对红、蓝的总利用率高,这体现在具有更多的红、蓝像素,因此在红、蓝色的分辨率上占有明显优势;

2、但是单个的红色像素,X3第三层对红光的利用率,远远低于马赛克的单个红色像素。


总之,X3的总利用率高,不能掩盖第三层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这个第三层的短板,就是造成X3色彩准确性和暗光性能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个第三层的问题,也是各厂家多层传感器研发的重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多层传感器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这个观点的意思就是,现有X3的结构,由于多层吸收造成的信噪比问题,尤其是第三层的红色信噪比问题,导致了3、4两项严重的缺陷,而随着像素密度的提高,在空间分辨率上的明显优势也基本不存在,只剩下※※蓝彩色分辨率的优势,不足以抵消3、4两项缺陷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成为主流产品。

看看佳能的三层专利就知道了,佳能2009年发布的专利重点就是,宣称能用某种光线“共振”的方法克服第三层红色信噪比问题

很显然,不解决多层吸收造成的信噪比下降问题,尤其是第三层的红色信噪比问题,多层结构传感器在实用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这跟我帖子的观点一点矛盾都没有,对多层结构的重点问题说法都是一致的。

当然,佳能发布的仅仅是一个专利,能否实现这种设计目标,以及实现的效果,只能等实际的产品出来才知道。

总之,有一点是很明确的,现有X3的核心问题就是信噪比问题,尤其是第三层的红色信噪比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johnyj 发表于 2013-7-23 19:40
MSK每个“像素”的位置,只采集到了红/绿/蓝三种信息中的一种。电视或显示器上的真实像素,每个像素都有红绿蓝三通道信息,如果是四个像素总共应该采集到4X3=12个数据,而MSK四个“像素”却只有4个数据,每个像素的其他两通道数据都是插值得出的

人眼和显示设备都是MSK构造的,MSK方式采集数据和显示由来已久,只要把采集到的红绿蓝三通道数据分别输出到电视的红绿蓝三通道即可,但那样的话MSK的实际分辨率就要比现在销售时标出来的要低的多,不利于厂商间搞像素大战蒙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以现在的技术,在APS-C的面积上,保证像质的基础上,真实像素数量大概1000万左右是极限,现有的MSK最多也就800万(号称2400万的),而现在的X3做到1500万明显是过于超前了,导致饱和度,通透度,宽容度比上一代X3都有明显下降,实际上也很少有镜头能喂饱,你看到的测试证明了现有镜头的分辨率不足


你的主要思路是认为,马赛克需要用周边像素的数值,计算本像素的全彩色信息,这是插值,是无中生有,因此不能算“真实的”像素。

其实,你的观点我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属于比较“朴素”的直观思维方式。实际上,用“插值”这个词来形容去马赛克算法,并不准确,用“还原”可能更准确。

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从空间频域分析的角度,相邻位置的这些像素的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

现实世界的任何物体,无论大小,无论是边缘还是中间区域,都不可能是完全随机离散的点。事实上,了解空间频域分析基本原理之后就会知道,即使拍摄场景由完全随机离散的点组成,通过镜头后,也会成为具有相关性的的图案。

因此,这种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而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获得的数据,实际上是对这种相关性的一种还原,并非无中生有。

尤其是最近几年在马赛克的还原算法(去马赛克算法)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当马赛克的像素密度达到或超过镜头分辨能力之后,这种相邻像素之间相关性,已经提升到接近理论上能够完全准确还原的程度,只不过有些计算过程需要的计算量过于巨大,限制了最终能得到的效果。

当然,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镜头的分辨率能力问题。

我这个帖子说的很清楚,我引用的柯达公司论文以及其它一些分析,都指出了马赛克还原能力依赖于像素密度与投射密度的关系。我前面画的曲线,也清楚说明了这个趋势。

我整个帖子都是以1500万的SD1、DP1M以及类似像素密度的马赛克作为分析对比的对象。

而大多数135镜头的实际分辨能力上限就是大约100lp/mm,也就相当于APS-C画幅1400-1500万像素左右。为什么X3在300万、500万的时候,对相同像素密度的马赛克有明显分辨率优势,而到了1500万的时候,这种优势可以说已经不存在。这里镜头的分辨率能力限制,确实是一个关键因素。

然而,镜头分辨能力这个限制是很难突破的

这不仅是光学设计上的限制,而且,还要考虑到,相机使用的135镜头,还要受到民用消费领域体积、重量、成本等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制约。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个问题,不是闭门造车幻想一下就能解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hjship 发表于 2013-7-23 10:54
而边缘又是对人言相当敏感!

------------------------------------------------------
奇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3 16:04
马赛克每个像素的位置,都采集到了现场中不同的信息。

随着像素密度的不断提高,X3对相同像素密度的(无低通)马赛克,分辨率优势会越来越小。


MSK每个“像素”的位置,只采集到了红/绿/蓝三种信息中的一种。电视或显示器上的真实像素,每个像素都有红绿蓝三通道信息,如果是四个像素总共应该采集到4X3=12个数据,而MSK四个“像素”却只有4个数据,每个像素的其他两通道数据都是插值得出的

人眼和显示设备都是MSK构造的,MSK方式采集数据和显示由来已久,只要把采集到的红绿蓝三通道数据分别输出到电视的红绿蓝三通道即可,但那样的话MSK的实际分辨率就要比现在销售时标出来的要低的多,不利于厂商间搞像素大战蒙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以现在的技术,在APS-C的面积上,保证像质的基础上,真实像素数量大概1000万左右是极限,现有的MSK最多也就800万(号称2400万的),而现在的X3做到1500万明显是过于超前了,导致饱和度,通透度,宽容度比上一代X3都有明显下降,实际上也很少有镜头能喂饱,你看到的测试证明了现有镜头的分辨率不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206
主题: 6
帖子: 103
注册: 2007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3 16:35
前面分析了随着像素密度的提高,X3的分辨率优势逐渐下降,在达到APS-C画幅1400万像素以后,分辨率与相同像素密度的无低通马赛克基本相当。

但是,现有X3技术的一个根本缺陷是,要承受光线经过多层半导体穿透,所有波长光线都是分层吸收带来的信噪比损失。X3虽然宣传说是类似于胶片的原理,但是,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胶片分层时,不存在这种严重的混合吸收问题,在这点上X3与胶片的原理有本质区别。

像素密度越高,X3结构信噪比损失的问题越严重。

换句话说,现有X3的技术,像素密度越低,像素总数越少,相对同像素密度的马赛克,优点越明显,缺点越不明显。

然而,马赛克的像素密度已经不断提高到无低通1600万甚至更高的程度,如果X3停留在很低的像素密度(比如,APS-C保持300万或者500万像素),其细节记录能力当然就明显低于新的马赛克相机。

因此,是否提高像素密度,这对现有X3结构是个两难的问题。

正如我首贴里提出的观点,在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之前,现有X3结构很难被广泛应用。

在红外波段nppn型双色传感器就是这样的结构,我还想了解一下马赛克结构,在网上一直没有相关资料。X3的问题是大面阵数据处理和噪声严重的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前面分析了随着像素密度的提高,X3的分辨率优势逐渐下降,在达到APS-C画幅1400万像素以后,分辨率与相同像素密度的无低通马赛克基本相当。

但是,现有X3技术的一个根本缺陷是,要承受光线经过多层半导体穿透,所有波长光线都是分层吸收带来的信噪比损失。X3虽然宣传说是类似于胶片的原理,但是,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胶片分层时,不存在这种严重的混合吸收问题,在这点上X3与胶片的原理有本质区别。

像素密度越高,X3结构信噪比损失的问题越严重。

换句话说,现有X3的技术,像素密度越低,像素总数越少,相对同像素密度的马赛克,优点越明显,缺点越不明显。

然而,马赛克的像素密度已经不断提高到无低通1600万甚至更高的程度,如果X3停留在很低的像素密度(比如,APS-C保持300万或者500万像素),其细节记录能力当然就明显低于新的马赛克相机。

因此,是否提高像素密度,这对现有X3结构是个两难的问题。

正如我首贴里提出的观点,在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之前,现有X3结构很难被广泛应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206
主题: 6
帖子: 103
注册: 2007年4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1 15:08
你这个比方打得毫无道理,黑白线条分辨率和不同彩色线条分辨率,难道是前1000米和后500米的关系?

要是用速度来打比方,更合理的比方应该是,黑白线条相当于在柏油马路跑,绿色线条相当于在水泥路面,红色、蓝色线条相当于在不同的土路上跑......

(为什么这么定?因为照片是给人看的,而人眼对黑白线条的分辨率最敏感,对红、蓝线条的分辨率最不敏感,看看视力检查表就知道了)

我这个帖子引用的量化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证明,在APS-C达到1500万这个级别,马赛克和X3在柏油路面上跑速度是一样的,在水泥路面上跑也差不多,在不同的土路上跑,X3有明显优势

至于具体到每个人,更看重哪些路面的速度,很显然那只能由那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决定

我这个帖子只提供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事实,不涉及综合评价问题。

我想请教一下空间分辨率为什么这么高。。。是怎么计算和测试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简单整理一下上个回帖的内容:

1、X3和马赛克都是数字采集方式,都要通过对原始信号的计算来获得信息。

2、在像素密度很低时,X3对相同像素密度(无低通)马赛克有明显分辨率优势。

3、随着像素密度提高,这种优势必然逐渐下降。

4、APS-C达到1400万像素以上,基本能够匹配大多数135镜头的分辨能力。

5、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结果都表明,1500万像素的SD1、DP1M等,其空间分辨能力与相同像素密度的无低通马赛克基本相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johnyj 发表于 2013-7-23 12:06
再简单点说吧,如果楼主还不明白那就没办法了

MSK数码相机的RGBG排列,也即红绿蓝绿四个感光点,按照计算机操作系统,电视和显示器的标准,都是算作一个像素

而在MSK数码相机里,是算作四个像素

一个像素要横竖各放大一倍成为四个像素,那就只能插值,所以MSK相机的默认出图就是一幅插值生成的图,有很多信息都是算出来的,不是真的,这种计算也许能将非常规则的黑白分辨率标版算对,但在充满不规则曲线的实际风景中算对的几率很小,具体表现就是模糊


输出和输入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在各种输出方式中,物理上可控制的最小单位“dot(点)”,跟包含有效信息的最小单位“pixel(像素)”根本不是一回事。显示器中有RGB三色的,也有四色的,而各种打印、印刷的输出,为了提高输出质量,图像里的一个“像素”,可能在介质上对应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的“点”。不论用多少“点”去形成一个图像的“像素”,它们对应的都是同一个有效信息,因此按表达信息的最小单位“像素”来说,这些“点”算成一个,是合理的。

但是,相机是一种信息输入方式,核心是采集和还原现场信息的能力。马赛克每个像素的位置,都采集到了现场中不同的信息。当然不可能把4个像素当成1个来算。

你的这种观点,非常类似于早期模拟和数字信号采集方式的争论

那时候,有很多人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数字采集明明是锯齿、是阶梯,怎么可能比模拟量的连续采集好?然而,基本的信息理论说明,根据现场需要采集信息的特征,数字采集的“密度”(频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容纳现场的全部信息。

到今天,几乎你周围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阶梯”、“锯齿”的数字采集(其实你自己的眼睛也是马赛克结构)。

X3和马赛克的分辨率,是类似的很简单的道理。

如果从宏观角度考虑,假设APS-C传感器上就只有4个像素,X3的分辨率当然远远高于马赛克(可以达到2倍)。但是,像素密度是不断增加的。用这种大尺度下的思考方式,去分析推断数百万,上千万像素的特性,就像认为数字采集必然表现出锯齿阶梯那样可笑。

我前面举过一个例子,假设像素密度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镜头投射下来的每个像点所形成的圆斑,都能覆盖若干个甚至几十个像素,请问,你认为X3的分辨率,还会有优势吗?理论上这个时候X3和马赛克的分辨率关系,必然是1:1完全相同,也就是完全由镜头的分辨能力决定。

那么,现在就有了一条曲线的两个端点:在像素密度很低的极端,X3的分辨率可以达到马赛克的2倍,在像素密度很高的另一个极端,X3的分辨率与马赛克完全相同。

很显然,这条曲线的趋势必然是,随着像素密度的不断提高,X3对相同像素密度的(无低通)马赛克,分辨率优势会越来越小

我引用过柯达公司早期的一个理论研究,结论是,当像素密度达到投射密度时,Bayer马赛克结构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与三CCD系统(比X3的理论分辨能力还高)基本相同,没有可见差异。

我这个帖子引用的实际测试结果,也完全支持这个结论,在APS-C传感器只有300万、500万像素的时候,X3相对马赛克还有明显可见的分辨率优势,但是,到SD1、DP1M的1500万像素级别,X3相对1500万(1600万)像素无低通马赛克,已经无法在量化测试中,表现出任何优势。

而APS-C达到1400万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这大致相当于100lp/mm,也是大多数135镜头分辨能力的上限。这个实际情况,与柯达公司论文中的分析完全一致。

下面这个就是随着像素密度的提高,X3对相同像素密度马赛克的分辨率优势逐渐下降的曲线。这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总结出来的,与理论上分析的模型曲线几乎完全一致。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7-23 16: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再简单点说吧,如果楼主还不明白那就没办法了

MSK数码相机的RGBG排列,也即红绿蓝绿四个感光点,按照计算机操作系统,电视和显示器的标准,都是算作一个像素

而在MSK数码相机里,是算作四个像素

一个像素要横竖各放大一倍成为四个像素,那就只能插值,所以MSK相机的默认出图就是一幅插值生成的图,有很多信息都是算出来的,不是真的,这种计算也许能将非常规则的黑白分辨率标版算对,但在充满不规则曲线的实际风景中算对的几率很小,具体表现就是模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196
主题: 97
帖子: 1793
注册: 2009年8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1 02:12
(再说一个题外的,适马公司在2007年的一篇※※※里,提到分辨率测试标准时,曾经信心满满的说,现行标准不合理,等分辨率量化测试的国际标准改了,X3就能体现出全面的量化分辨率优势,结果一直到6年后的现在,各国际标准组织,陆续推出的各种新的相关标准,虽然测试模型和标板内容都在不断发展,但基本框架还是一样,最终就是,适马公司到现在也拿不出任何一个符合标准的量化测试结果)


这句话说对了,光学方面因为专业程度很深,涉及物理光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通常到了后来都是各个组织之间互搞政治攻势,各家拉出自己的博士论文,在国际刊物上互相攻击,我看楼主这方面的功夫倒是学了不少,有条件地挑选自己想要的事实来证明自己想要证明的观点,完全不顾大多数人实际拍摄的经验,楼主这种论证是不可能让他人信服的,无非自己证明给自己看

如果懂得基本原理,根本就不需要测试,就像1+1=2,楼主还非得拿出两个苹果放在一起再数一下是否是两个?

MSK的虚标分辨率向来是市场伎俩用来欺骗消费者的,高清电视1920X1080分辨率,近200万像素,实际上每个像素都是由红绿蓝三个发光点拼成,也就是全部600万个发光点,而MSK数码相机如果标称是3000X2000分辨率,号称600万像素实际上只有600万个感光点,红蓝分别只有150万个感光点,按电视的计算方法,只能算150万个像素,就算绿的多点,有时候效果可以接近200万吧。是600万还是200万,理解这个区别只需要小学算术就够了吧

象IR,DPR这种一两个人搞起来业余评测网站,随便谁有点钱买些灯具都能搭的起来,他们的测试早就证明他们根本就不会用X3,结果楼主还拿他们的结果来当论据,楼主不如多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基础知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84
注册: 2013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3 06:15
这帖子里前面已经有一些类似你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一种对X3红蓝彩色分辨率以及相当特别的饱和度以及锐化效果的一种偏好...
至于说现行量化测试的国际标准,是否能从理论上覆盖每个人对每张照片画质的感受,那肯定是做不到的。这个我前面也说明过,一个量化测试方法,要成为国际标准,必须通过必要的大量人群的视觉心理实验,确保测试结果与人 ...
LZ的认真和敬业让我敬佩,这些测试标准在msk阵营里面应该可以很好地评判不同器材间分辨率的差异,但以此去评判X3则会有失偏颇,因为它模糊了MSK和X3一个巨大差异:就是边缘成像, 而这恰恰是MSK的死穴
MSK的差值算法已经相当完善,对于"面"的模拟相对准确,而人眼对面里面的差异的敏感性会降低. 但在物体边缘,这是线,越小越好,极限当然就是像素,X3在这里可以尽情驰骋,而Msk悲摧了,这一两个像素地方的很难插值模拟! 而边缘又是对人言相当敏感!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涉及边缘密集的时候两者成像的巨大差异!
看惯了msk再看X3,会觉得加锐,"死锐",这是msk长期影响(我不想说毒害)的结果,包括我自己开始时亦有此感觉. 但慢慢发现那其实是真实! 因为边缘真实显得轮廓分明,现在再回头看我以前的片子,那个软啊...有为坛友称之松散,我觉得很贴切
在绝大多场景下都能做到所见即所得! 这就是X3带给我们的礼物(请勿喷,我这里不想评判色彩的准确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jship 发表于 2013-7-22 18:55
我不会去反驳你的推理过程,因为你引用的数据可能已经很完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得出来的结论根本无法说服大家的眼睛,那么这里面一定有缺陷,要么理论模型不完整,要么这些数据不能很还地反映通常的拍摄环境,要么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理论过程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的


这帖子里前面已经有一些类似你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一种对X3红蓝彩色分辨率以及相当特别的饱和度以及锐化效果的一种偏好。

从我看到的实际例子来说,大部分的X3照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并没有多出实际细节的情况下,在像素级别具有相当大的饱和度及反差。

至于这种明显高出其它相机的像素级别的饱和度及反差,是来自相机镜头,还是来自X3传感器本身的特性,或者是来自X3后期软件处理(包括相机内置的和外部的),由于目前很少看到对X3的RAW文件X3F的详细分析,现在还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

不可否认,有些人比较偏好这种比较大的色彩对比和反差效果。但这种偏好对我的帖子没有影响。

我这里列出的结论,都是有不同明确含义的分项结论,都有各种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为依据。整个帖子我都没有涉及综合评价以及相机选择的问题。我一直都说过,重要的是我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至于每个人的感受和偏好,那完全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与我这个帖子无关。

至于说现行量化测试的国际标准,是否能从理论上覆盖每个人对每张照片画质的感受,那肯定是做不到的。这个我前面也说明过,一个量化测试方法,要成为国际标准,必须通过必要的大量人群的视觉心理实验,确保测试结果与人的视觉心理反应有足够明显的正相关性。单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正相关性就是一种统计性的概念,是对大多数人、大多数照片起作用的结论,并不能保证覆盖每个人、每张照片。

另一方面,这些量化测试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以反映图像领域的新需求和新情况。因此,我也早就说过,这个帖子的结论,都是在现行标准测试方法框架下,反映了目前的量化测试体系的要求。

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个客观事实:适马公司在2007年的一篇技术※※※里,曾经提出需要新的量化测试标准以反映X3的优势,然而到现在已经6年时间,期间ISO、I3A、IEEE等组织先后发布和更新过多个不同领域的图像画质量化评测标准,看来没有一个能符合适马公司的要求。至今也没有看到适马公司拿出任何一个符合标准的量化测试结果,来说明X3的独特优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84
注册: 2013年6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1 23:07
呵呵,我这个帖子通篇每一个观点都是以可验证的实际量化测试结果为依据的,请问,这些量化测试结果是不是客观现实?

如果你要推翻我的某个观点,也请拿出这样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千万不要像前面那几位一样,上来就气势汹汹摆出一副问罪质疑的架势,稍微深究一下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马上就偃旗息鼓而走,回归神圣的"个人感受"

再次奉劝一下打算来我这个帖子发言的各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拿出有份量的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

不是经常看到有宣传X3的分辨率是马赛克的二倍、三倍吗?这么明显的优势,不可能测试不出来吧?一个体现X3如此巨大的分辨率优势的量化结果都没有?反而网络上能找到的都是像下面那些一样,支持我的观点的结果?难道网络上所有人,都在故意黑X3?连适马公司也在一起黑?

稍微有点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就应该很清楚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zhoutiger 发表于 2013-7-22 01:51
你开始胡搅蛮缠了是吧?820w的msk和470w的x3比,接近2倍像素差距却没有任何一个情况下msk的分辨率能高于x3,你认为x3的分辨率对msk的分辨率没有优势?1280w像素的msk和470w像素的x3的比,分辨率还有低于x3的时候,这可是接近3倍像素差距的两个传感器,你还敢说x3不比msk的分辨率更高吗?难道在这个时候要忽略了不同像素的差距了?我都懒的拿出sd1的数据和5d来比,你要这样比,简直是不可理喻。

另外:你要抠字眼断章取义是吧?小伎俩谁不会。
“我看到SD14每一个都比5D差,更别说明显优势了”这是你的原话吧?
你睁大你的眼睛看看你的数据里面red那一行。你瞎了吗?还是说你不懂数字1630和1700哪个更大?。

你这样胡搅蛮缠不承认基本事实的人,我不愿再和你讨论。


到底谁在胡搅蛮缠?到底谁在断章取义?这不是你的拿手好戏吗?

我那句“我看到SD14每一个都比5D差”,前面明明写着“请问,黑白、黄色、青色,这些是不是都有红、蓝像素参与成像?哪一条数据,SD14占有优势?,这本来就是一段完整的话,主语非常清楚,就是“黑色、黄色、青色”,你连主语都不会看?

我前面对引用的数据,作了一个总结:用5D去比,黑白、黄色、青色,分辨率都高于SD14,用20D去比,黑白、青色,分辨率跟SD14相同

我反复问过你,这个基本事实,你承认吗?

你敢不敢明确回答一下。

我引用的Mike Chaney测试数据,目的是为了证明,马赛克的绿色、黄色、青色,这些含有足够绿色信息的彩色线条分辨率,与黑白线条分辨率差别不大。

请问,我的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引用的数据?

因此,如果某个马赛克相机,与某个X3相机,黑白线条分辨率基本相当,就可以合理推论出,含有足够绿色信息的彩色线条分辨率,也基本相当

你现在又要搅820万有低通的20D和460万无低通的SD14?请问,我首贴里的结论,针对的是哪个配置?

你一直质疑的是我首贴的结论,请注意,我的结论原话是:

对于只有红蓝两色的物体,SD1的彩色分辨率有明显优势”。

很明显,这完全是针对APS-C画幅1500万像素的X3得到的结论。包括空间分辨率(黑白线条)和彩色分辨率(彩色线条)的两个结论,都是针对SD1的。

我在首贴里,一直对比的都是SD1、DP1M、CA、GR这些画幅基本相同,像素密度也基本相同的相机

这个对比表清楚证明了我的结论。
在我整个帖子里,一直都说的很清楚,在像素密度很低时,X3对马赛克理论上就具有分辨率的优势,但是,当像素密度逐渐提高到与镜头分辨率相匹配,也就是APS-C超过1400万时,这个理论上的优势就没有了。

这些推论,都有充分的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作为支持。

好好看看下面这个图吧,看看SD14的位置在哪里(大约500万像素),看看SD1的位置在哪里(大约1500万像素),再看看它们跟马赛克的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634
主题: 2
帖子: 2323
注册: 2007年12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2 01:07
呵呵,你还在嘴硬

我请你回答的问题,你一个都不敢正面回答

1、先请明确一下,马赛克黑白线条、黄色线条、青色线条,是否红、蓝像素要参与成像?请直截了当回答。

2、你19日的观点“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我引用的对吗?

我前面引用的数据,一共有两个马赛克相机:5D和20D。

拿5D的数据和SD14比,请问,黑白、黄色、青色,这些是不是都有红、蓝像素参与成像?哪一条数据,SD14占有优势?我看到SD14每一个都比5D差,更别说明显优势了

换句话说,你如何用5D的数据去支持你的结论?别绕什么5D是1200万全幅云云,我一直在比20D和SD14,5D是你自己要这么比的。

用20D去比,你的观点同样占不住脚。看下面。

3、你20日的观点“只要有红、蓝色像素参与成像,x3的分辨率均高于20d”,我引用的对吗?

拿20D的数据和SD14比,请问,黑白、青色,这两个是不是都有红、蓝像素参与成像?请问,这两个情况,20D和SD14的分辨率是不是一样的?

你开始胡搅蛮缠了是吧?820w的msk和470w的x3比,接近2倍像素差距却没有任何一个情况下msk的分辨率能高于x3,你认为x3的分辨率对msk的分辨率没有优势?1280w像素的msk和470w像素的x3的比,分辨率还有低于x3的时候,这可是接近3倍像素差距的两个传感器,你还敢说x3不比msk的分辨率更高吗?难道在这个时候要忽略了不同像素的差距了?我都懒的拿出sd1的数据和5d来比,你要这样比,简直是不可理喻。

另外:你要抠字眼断章取义是吧?小伎俩谁不会。
“我看到SD14每一个都比5D差,更别说明显优势了”这是你的原话吧?
你睁大你的眼睛看看你的数据里面red那一行。你瞎了吗?还是说你不懂数字1630和1700哪个更大?。

你这样胡搅蛮缠不承认基本事实的人,我不愿再和你讨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zhoutiger 发表于 2013-7-22 00:45
写了一堆,结果刚才无忌抽风都丢掉了。
简单重写一下:

1)我的观点就是19日所表述的内容,后面的文字在正常的论述方法中可认为是补充说明,若可能引起你对文字理解的误差那我没办法。你不引用我列成1、2、3、4的观点原文,而从文字里扣出一句说是我的观点,我不同意你的断章取义的做法

2)对于你给出的470w像素的x3和820w像素的msk的分辨率数据比较,我认为“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明显成立。

3)2100比2000高出5%的分辨率,我认为差异显著。读图间隔若是必须100甚至200起步,那你引用的5d和20d的数据因为含有十位数不可信,你的观点无数据支持

4)我提出富士与莱卡对msk排列方式的改进,为表明msk现有的排列绝非最佳排列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传感器分辨率的余地。若你认为这个问题和你的论点无关,你可以不理会。你如果不认同广大色影无忌网友对真实图片盲评的判读,那也无所谓。

5)期待你用绿色像素决定理论或者其他理论,解释5d在不同颜色下相比黑白色条纹,分辨率都有下降的的原因。


呵呵,你还在嘴硬

我请你回答的问题,你一个都不敢正面回答

1、先请明确一下,马赛克黑白线条、黄色线条、青色线条,是否红、蓝像素要参与成像?请直截了当回答。

2、你19日的观点“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我引用的对吗?

我前面引用的数据,一共有两个马赛克相机:5D和20D。

拿5D的数据和SD14比,请问,黑白、黄色、青色,这些是不是都有红、蓝像素参与成像?哪一条数据,SD14占有优势?我看到SD14每一个都比5D差,更别说明显优势了

换句话说,你如何用5D的数据去支持你的结论?别绕什么5D是1200万全幅云云,我一直在比20D和SD14,5D是你自己要这么比的。

用20D去比,你的观点同样占不住脚。看下面。

3、你20日的观点“只要有红、蓝色像素参与成像,x3的分辨率均高于20d”,我引用的对吗?

拿20D的数据和SD14比,请问,黑白、青色,这两个是不是都有红、蓝像素参与成像?请问,这两个情况,20D和SD14的分辨率是不是一样的?

总结一下,用5D去比,黑白、黄色、青色,分辨率都高于SD14,用20D去比,黑白、青色,分辨率跟SD14相同。

这个基本事实,你承认吗?请务必直截了当回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634
主题: 2
帖子: 2323
注册: 2007年12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1 14:01
又来混水摸鱼这一套,你们这些喷子就这点手段?

你前面不是挺气势汹汹说我篡改你的观点吗?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到底哪个字篡改你的原话了?你胡喷乱咬,被戳穿了就开始装傻?

还有刚才问过你的问题,请问,马赛克拍黑白和青色线条场景,到底红、蓝像素是否参与成像?

你在7月19日的原话是"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请问,你还坚持这个说法吗?我引用的数据里,5D的黑白是2100,绿色、青色是2000,你认为这个差异"明显"吗?事实上,看看测试用的标版就清楚了,人眼读图,100线的误差完全是在允许范围内,很多标板的读数都是200线一跳。

可能你发现这个"明显优势"占不住脚,在7月20日你的观点又改成了"只要有红、蓝色像素参与成像,x3的分辨率均高于20d",请问,我引用的数据,20D的黑白和青色线条数据,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你不是质疑我首帖的说法吗?我的原话是"对于只有红蓝两色的物体,SD1的彩色分辨率有明显优势",也就是只要有足够绿色信息存在,X3的彩色线条分辨率并没有明显优势。经过这几天你搅这些数据,请问,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用不着东拉西扯别的东 ...

写了一堆,结果刚才无忌抽风都丢掉了。
简单重写一下:

1)我的观点就是19日所表述的内容,后面的文字在正常的论述方法中可认为是补充说明,若可能引起你对文字理解的误差那我没办法。你不引用我列成1、2、3、4的观点原文,而从文字里扣出一句说是我的观点,我不同意你的断章取义的做法

2)对于你给出的470w像素的x3和820w像素的msk的分辨率数据比较,我认为“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明显成立。

3)2100比2000高出5%的分辨率,我认为差异显著。读图间隔若是必须100甚至200起步,那你引用的5d和20d的数据因为含有十位数不可信,你的观点无数据支持

4)我提出富士与莱卡对msk排列方式的改进,为表明msk现有的排列绝非最佳排列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传感器分辨率的余地。若你认为这个问题和你的论点无关,你可以不理会。你如果不认同广大色影无忌网友对真实图片盲评的判读,那也无所谓。

5)期待你用绿色像素决定理论或者其他理论,解释5d在不同颜色下相比黑白色条纹,分辨率都有下降的的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7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hjship 发表于 2013-7-21 22:14
看了通篇,总觉LZ理论与现实不符,这两点说的很到位啊,如果LZ一开始能用此结论,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质疑


呵呵,我这个帖子通篇每一个观点都是以可验证的实际量化测试结果为依据的,请问,这些量化测试结果是不是客观现实?

如果你要推翻我的某个观点,也请拿出这样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千万不要像前面那几位一样,上来就气势汹汹摆出一副问罪质疑的架势,稍微深究一下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马上就偃旗息鼓而走,回归神圣的"个人感受"

再次奉劝一下打算来我这个帖子发言的各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拿出有份量的可验证的量化测试结果。

不是经常看到有宣传X3的分辨率是马赛克的二倍、三倍吗?这么明显的优势,不可能测试不出来吧?一个体现X3如此巨大的分辨率优势的量化结果都没有?反而网络上能找到的都是像下面那些一样,支持我的观点的结果?难道网络上所有人,都在故意黑X3?连适马公司也在一起黑?

稍微有点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就应该很清楚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71
主题: 12
帖子: 660
注册: 2013年6月
马帮来的x3※※和js真不少啊哈哈。楼主以一挡百。最好用上苍蝇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84
注册: 2013年6月
zhoutiger 发表于 2013-7-19 22:12
对于楼主的结论,非常赞同3、4。但是1和2的描述都不准确。
我认为应改为如下:
1)1500W像素msk传感器在极限环境下的最大分辨率,与1500W像素的x3传感器相等。
2)只要包含有红蓝色彩的像素,x3传感器的彩色分辨率具有明显优势。
看了通篇,总觉LZ理论与现实不符,这两点说的很到位啊,如果LZ一开始能用此结论,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质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487
主题: 45
帖子: 15035
注册: 2009年9月
spot 发表于 2013-7-21 15:08
你这个比方打得毫无道理,黑白线条分辨率和不同彩色线条分辨率,难道是前1000米和后500米的关系?

要是用速度来打比方,更合理的比方应该是,黑白线条相当于在柏油马路跑,绿色线条相当于在水泥路面,红色、蓝色线条相当于在不同的土路上跑......

(为什么这么定?因为照片是给人看的,而人眼对黑白线条的分辨率最敏感,对红、蓝线条的分辨率最不敏感,看看视力检查表就知道了)

我这个帖子引用的量化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证明,在APS-C达到1500万这个级别,马赛克和X3在柏油路面上跑速度是一样的,在水泥路面上跑也差不多,在不同的土路上跑,X3有明显优势

至于具体到每个人,更看重哪些路面的速度,很显然那只能由那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决定

我这个帖子只提供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参考价值的客观事实,不涉及综合评价问题。
前1000米加后500米=1500米成绩;黑白分辨率加彩色分辨率=分辨率成绩。黑白分辨率一样,彩色分辨率高的,分辨率成绩就高。
你的比喻也有问题,所有汽车在不同路面的速度肯定都是不一样的。而x3在不同路面的速度竟然都一样,难道x3是光速?所以你的比喻只适用于msk,不适用于x3。如果非要用你的比喻,那只能说x3是一辆速度恒定且不受任何路况影响的汽车,简直太神奇了。
其实最简单的说法就是:msk的分辨率非恒定,随色彩变化而变化。x3的分辨率恒定,不随色彩变化而变化。 本帖最后由 该人员 于 2013-7-21 18:06 编辑

以下内容由 该人员 于 2013-7-21 21:33 补充
具体到每个人,如果看重柏油路水泥路的速度,既可以选x3也可以选msk,如果看重土路速度,那就只能选x3了。如果看重所有路况条件下的速度,当然也只能选x3了。如果不看重速度,而是看重灵活性舒适性什么的那就选择ms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通过Imaging-Resource的量化评测结果简要说明X3和传统传感器的区别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