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烧狭义相对论的吗? [主题管理员:artis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9456 回帖:210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1 23:13
不一定啊

要说数学。这里面就是纯数学了,https://www·doc88·com/p-6778418969991.html

工程上的问题就复杂了。我是做技术工作的,实际工作中,理论只是个参考,很多时候需要结合经验去探讨。

我第一次学微积分,是中学时代。自己做相机,用弹簧做动力关闭快门。计算弹簧拉伸对快门关闭时间的影响时发现弹簧恢复期间的位移和速度都是变量,就找教数学的邻居借了本<微积分>,尝试用积分计算弹簧拉开程度与快门关闭时间的关系。工程问题,有些很依赖数学,有些四则运算就能对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388
主题: 0
帖子: 9357
注册: 2002年10月
tianman 发表于 2022-1-1 22:27
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用的都是同一个洛伦兹变换,转换后的数值上都是这几个,使用的基点不一样,其意义也是两样。。。

就本例来说,飞船认为自己静止,地球经过的10年飞过8光年的距离,他通过洛伦兹变换,岂不是也可认为地球看到自己跑了4.8光年?
你看,虽然数值一样,但是实际意义并不同。就是这一个事件,只因为观察者的角度不同。
毕竟,两个惯性系是平权的。自己参考系看到的未必是对方参考系看到的。

在地球上用洛伦兹变换可以算出对方的“钟慢”,别以为对方就真的“看到”钟慢了,实际上他看的钟一点都不慢。
其实,“尺缩”也是一样。
算出来的钟慢尺缩是自己对另一个参照系的观测,其实是无法替另一个参照系“看”的。
在两个惯性系之间,你如何看我,我也同样的看你。

你的每一个“飞船”用“μ子”代替之后,就可以看到:你这里在用双标 。。。飞船和μ子都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对地球飞行,同一种现象,你用了两种描述方式。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描述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06
主题: 8
帖子: 4238
注册: 2010年8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22:44
孪生子的问题我们从前一个主题就开始讨论了,反反复复很多个回合了。几位网友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家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对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0.8c速度下,在地球看来,地球10年=飞船的6年。

0.8c的洛伦兹因子很好计算,心算就可以,5/3,或倒数0.6。

因此,10年,在静止的一方看来,运动一方的时间是10x0.6=6年。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怎么计算,而是可不可以将静动双方互换

至少,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地球和飞船是对称或平权的。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平权的模型。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是双方可以静动互换。

那么,无论怎么设计这个计算,简单的10x0.6,还是别的很复杂的方案,最终结果对双方都是一样的。即A认为B钟慢多少,B也可以认为A钟慢多少。即使把变速阶段考虑在内,结果也是一样。A相对B变速时,B也相对A变速。虽然其中一方变速过程会受力,但我们说好了,不考虑力的效应。即使考虑,这个影响也不大。

结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哪个会更年轻,而是一样"年轻"。

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看法一致,或假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探讨为什么双方都看对方会年轻,而实际上一样(年轻)?逻辑是什么? ...
大哥你这要弄哪样,算出0.6了,结果也出来了啊。以a为参考系,b速度快,均匀年轻。以b为参考系,匀速部分a年轻,一转身时候,转身大法给找回来了啊,吃掉a变慢结果还富余上一个参考系的结果,所以两个结果数值是一样的啊。您又想到什么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91
主题: 44
帖子: 3258
注册: 2013年1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23:02
实际上我讨论这个问题并不一定是认为它是悖论,请看我刚发的下一个帖子1471楼您就明白了。我心目中早有答案,两兄弟一样年轻,所以我说您前一帖中的答案"一样年轻"非常有意义。

一样年轻,从逻辑上讲极其明显。关键是,其中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我知道,按部就班地系统学习最终会找到答案,但我不喜欢这样。特别是现在这个年龄,枯燥的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带着问题,一步步有具体目的地学习更有趣。

如果说理解,就是懂它在说什么,内部逻辑,能解题,那么我对相对论没什么不理解的。我在前面举过例子,比如牛二定律,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与力成正比,质量成反比,没有丝毫不可理解的。但是,考虑时间、空间、质量、力究竟是什么?就不那么简单了。


不一定啊

要说数学。这里面就是纯数学了,https://www_doc88_com/p-677841896999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23:06
先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吧?

我提的问题就是"是否一样年轻",或"哪位更年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62
主题: 0
帖子: 444
注册: 2021年8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23:04
没找到。两兄弟的年龄"一样"年轻,还是"不一样"?答案就两个字或三个字。您就再说下吧。
先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06
主题: 8
帖子: 4238
注册: 2010年8月
logical 发表于 2022-1-1 21:21
差不太多。

要多说的一点:尺缩和钟慢都是有条件的,前者必须是同一时间,后者必须是同一地点。达成了这个条件,那么尺缩和钟慢也都可以是相互都有。

就比如:地球的8光年变成了飞船的4.8光年。理论上,你也可以在飞船上构建一个4.8光年的“固定”距离,让地球看成2.88光年。

更简单的例子:如果飞船的长度是1公里,那地球也一样把飞船看成600米。
好的非常感谢!同时间和同地点包含参考系的关系,提醒到位。两个例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以后发现问题还会及时请教。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22:50
在楼里找。

没找到。两兄弟的年龄"一样"年轻,还是"不一样"?答案就两个字或三个字。您就再说下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1 22:36
我大致看了下以前,觉得您还是走入了误区。您觉得存在“悖论”,其实真正读通了一些科普读物,比如《时间简史》或者有人提到的《物理世界奇遇记》,先读通,使得悖论不是悖论,成为可以理解说通的理论,再进行计算。

我发现您没有“读通”的能力,所以还是存在拧巴的悖论。其实好好读读、读通基本的物理科普读物(其实这并不容易),就可以使您认为的悖论就不是悖论了。

您目前的一切内容,还在科普的范围内。谈计算位置过早,因为您的基本概念就不太清晰。先把“悖论”清楚就行。这个只能靠自己理解了。既然您智商142,也能用矢量分析、场论和一些非欧几何等数学物理方法,我想解决不是悖论还是可以的。多读几遍即可。

我这种资质不是很好的人,也能解决“悖论”问题,相信您也可以。多读几遍,别急着计算。先把悖论解决掉。我说了,您的问题在于“您提出了问题”。这类问题提不提无所谓的,您的问题只能靠读书自己理解。

不理解没关系,人生存在很多不理解的东西。很多人对钱伟长的“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感到不可思议,但这些东西就是不需要参考文献,纯数学。中国99.999%的人不理解,这个非常正常。相对论一开始人们也无法理解,这都正常。

https://www·doc88 ...

实际上我讨论这个问题并不一定是认为它是悖论,请看我刚发的下一个帖子1471楼您就明白了。我心目中早有答案,两兄弟一样年轻,所以我说您前一帖中的答案"一样年轻"非常有意义。

一样年轻,从逻辑上讲极其明显。关键是,其中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我知道,按部就班地系统学习最终会找到答案,但我不喜欢这样。特别是现在这个年龄,枯燥的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带着问题,一步步有具体目的地学习更有趣。

如果说理解,就是懂它在说什么,内部逻辑,能解题,那么我对相对论没什么不理解的。我在前面举过例子,比如牛二定律,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与力成正比,质量成反比,没有丝毫不可理解的。但是,考虑时间、空间、质量、力究竟是什么?就不那么简单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62
主题: 0
帖子: 444
注册: 2021年8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20:41
啥答案没关系,希望看到你的答案哈!
在楼里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孪生子的问题我们从前一个主题就开始讨论了,反反复复很多个回合了。几位网友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家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对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0.8c速度下,在地球看来,地球10年=飞船的6年。

0.8c的洛伦兹因子很好计算,心算就可以,5/3,或倒数0.6。

因此,10年,在静止的一方看来,运动一方的时间是10x0.6=6年。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怎么计算,而是可不可以将静动双方互换

至少,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认为地球和飞船是对称或平权的。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平权的模型。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是双方可以静动互换。

那么,无论怎么设计这个计算,简单的10x0.6,还是别的很复杂的方案,最终结果对双方都是一样的。即A认为B钟慢多少,B也可以认为A钟慢多少。即使把变速阶段考虑在内,结果也是一样。A相对B变速时,B也相对A变速。虽然其中一方变速过程会受力,但我们说好了,不考虑力的效应。即使考虑,这个影响也不大。

结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哪个会更年轻,而是一样"年轻"。

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看法一致,或假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探讨为什么双方都看对方会年轻,而实际上一样(年轻)?逻辑是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91
主题: 44
帖子: 3258
注册: 2013年1月
artist 发表于 2021-12-11 20:52
我不是想难倒谁呀,真心是想有人能解开这个迷。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并不专业,或不能明确回答,那就讨论下,是个学习过程,大家都会有收获。

很多年前我也是满足于飞走的那个有加速度所以年轻的解释,但后来一想,说好了,惯性系。所以就又糊涂了,觉得悖论没有解决。


我大致看了下以前,觉得您还是走入了误区。您觉得存在“悖论”,其实真正读通了一些科普读物,比如《时间简史》或者有人提到的《物理世界奇遇记》,先读通,使得悖论不是悖论,成为可以理解说通的理论,再进行计算。

我发现您没有“读通”的能力,所以还是存在拧巴的悖论。其实好好读读、读通基本的物理科普读物(其实这并不容易),就可以使您认为的悖论就不是悖论了。

您目前的一切内容,还在科普的范围内。谈计算位置过早,因为您的基本概念就不太清晰。先把“悖论”清楚就行。这个只能靠自己理解了。既然您智商142,也能用矢量分析、场论和一些非欧几何等数学物理方法,我想解决不是悖论还是可以的。多读几遍即可。

我这种资质不是很好的人,也能解决“悖论”问题,相信您也可以。多读几遍,别急着计算。先把悖论解决掉。我说了,您的问题在于“您提出了问题”。这类问题提不提无所谓的,您的问题只能靠读书自己理解。

不理解没关系,人生存在很多不理解的东西。很多人对钱伟长的“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感到不可思议,但这些东西就是不需要参考文献,纯数学。中国99.999%的人不理解,这个非常正常。相对论一开始人们也无法理解,这都正常。

https://www_doc88_com/p-6778418969991.html

人老了,不要太为难自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33
主题: 1
帖子: 8588
注册: 2008年1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22-1-1 21:10
把这两段话连起来看,你的概念应该就能厘清了:

飞船飞过地球到达远方的过程,就是μ子飞过地球大气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系看到飞船经过的10年飞过8光年的距离,就相当于地球人看到的μ子经过比原来的半衰期更长的时间飞过地球大气层的距离;飞船上看到的飞船经过6年时间飞过4.8光年的距离,就相当于μ子的视角看到的“自己的时间一点都没变,是飞过来的地球变“扁”了”。

其实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用的都是同一个洛伦兹变换,转换后的数值上都是这几个,使用的基点不一样,其意义也是两样。。。

就本例来说,飞船认为自己静止,地球经过的10年飞过8光年的距离,他通过洛伦兹变换,岂不是也可认为地球看到自己跑了4.8光年?
你看,虽然数值一样,但是实际意义并不同。就是这一个事件,只因为观察者的角度不同。
毕竟,两个惯性系是平权的。自己参考系看到的未必是对方参考系看到的。

在地球上用洛伦兹变换可以算出对方的“钟慢”,别以为对方就真的“看到”钟慢了,实际上他看的钟一点都不慢。
其实,“尺缩”也是一样。
算出来的钟慢尺缩是自己对另一个参照系的观测,其实是无法替另一个参照系“看”的。
在两个惯性系之间,你如何看我,我也同样的看你。
本帖最后由 tianman 于 2022-1-1 22: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logical 发表于 2022-1-1 21:26
时间简史对相对论的着墨不是太多, 有时用语比较晦涩。仅仅说相对论的基本概念,我看过的最直观和准确的一本科普书,是“物理世界奇遇记”,这本书的作者也是霍金的前辈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创建大爆炸理论的重要科学家。

多谢,正好我电脑里有这本书,好像喜马拉雅也有,我会读读/听听。

您,还有Newbee,还有位叫娲姝的,还有几位记不清ID了,虽然我的某些观点和你们不一致,甚至以后还可能不一致。但是你们让我增加了知识。

我的观点被证明是错了的话,是我占了便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388
主题: 0
帖子: 9357
注册: 2002年10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21:19
多谢您的理解,看来您是理解了我提的问题了。"一样年轻",非常有意义的答案。

《时间简史》很多年前我读过,还有一本续集。但是具体内容都忘了,我会再读一遍。还有老愛/泡利/费曼的有关著作,以及别的版本的教材。我在这里瞎侃,正是想激励我去看这些书。

还要补一些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矢量分析、场论和一些非欧几何.......等等。

时间简史对相对论的着墨不是太多, 有时用语比较晦涩。仅仅说相对论的基本概念,我看过的最直观和准确的一本科普书,是“物理世界奇遇记”,这本书的作者也是霍金的前辈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创建大爆炸理论的重要科学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388
主题: 0
帖子: 9357
注册: 2002年10月
醉空行 发表于 2022-1-1 12:19
感谢,尺缩的事我想明白了。您那个“要先有尺”的说法是关键。

实际上不是不能对比两个都运动的参考系之间的尺缩效应,而是这个尺,要先被定义在某一个固定的参考系上,然后就能谈了。这样就没有理解障碍了。对这个尺的测量,不同参考系下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个结果与钟慢效应不同,钟慢是互相都慢。我这么理解,是否可以接受?

差不太多。

要多说的一点:尺缩和钟慢都是有条件的,前者必须是同一时间,后者必须是同一地点。达成了这个条件,那么尺缩和钟慢也都可以是相互都有。

就比如:地球的8光年变成了飞船的4.8光年。理论上,你也可以在飞船上构建一个4.8光年的“固定”距离,让地球看成2.88光年。

更简单的例子:如果飞船的长度是1公里,那地球也一样把飞船看成600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tevenkoh 发表于 2022-1-1 21:00
您不仅理工男,音乐天赋也很好。我在这个帖子曾经提到过,人类的世界语是“数学”和“音乐”。其实到了相对论这个层次,脑部的思考不是“文字思考”,而是逻辑数学抽象思维思考。我们用文字交流,多少有些局限。可能您无法表达您的实际感受。

我要说的是,您目前在这里的交流,完全不需要到“计算”的水平。因为这里没有数学公式编辑器,没有LaTeX,讨论数学意义不大。目前的讨论水平,完全在这本书的技术包线之内。
您提到的问题,最大的不严谨是“谁更年轻”。更年轻,是一个文字的经典力学框架范围内的表述。因为当时的文字无法表达相对论。如果按照“纯文字”的谁更年轻,我的答案是:一样年轻。

不过按照我的经验,读通了《时间简史》,不会纠结于 缪子、孪生子和飞机验证 这类基础的科普问题。您还在纠结,那就趁着元旦假期,再看几遍即可。 ...

多谢您的理解,看来您是理解了我提的问题了。"一样年轻",非常有意义的答案。

《时间简史》很多年前我读过,还有一本续集。但是具体内容都忘了,我会再读一遍。还有老愛/泡利/费曼的有关著作,以及别的版本的教材。我在这里瞎侃,正是想激励我去看这些书。

还要补一些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矢量分析、场论和一些非欧几何.......等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18:51
............................

我早就回答了你的问题,看过我帖子的人都可以作证。你不明白是真的,所以你非说我没回答。我再回答 100 遍,你也还是会说我没回答,你说我为什么还要再回答你。

.............................

虽然您只是个研究过600名民科的民科专家,但您说了,您也学了两个晚上的相对论了,所以我相信您应该有能力回答我这个图中提出的问题了,对吧?
您就说哪位会更年轻就可以了,说多了可能我也不懂,还耽误您的宝贵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388
主题: 0
帖子: 9357
注册: 2002年10月
tianman 发表于 2022-1-1 11:16
洛伦兹变换的结果,是进行变换的参考系对对方参考系行为的观察结果,而不是对方对自己参考系的观察结果。
“从飞船上看:飞船参照系走了6年,也是飞船上的钟走时的结果”,其实不然。
这不是“从飞船上看”的结果,而是从地球参照系“观察”的结果,它并不是“飞船上的钟走时的结果”。
其实,地球时钟和飞船时钟都是原子钟,而原子的“滴答”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运动而改变。

拿μ子来说,我们知道,μ子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因为运动而变化。
我们看到μ子的寿命变长,并不是因为μ子的半衰期变慢了。而是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它时间膨胀的“物理现象”。其实它的半衰期一点都没变。
相反,在μ子的视角来看,是飞过来的地球变“扁”了。可是我们在地球上并没有“观测”到自己所处的地球变“扁”。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地球上没有看到μ子没有变“扁”呢?其实也是变“扁”的,只是我们连μ子都看不到,自然就看不到它变“扁”了)

tianman 发表于 2022-1-1 12:34
既然发生“钟慢”,自然也必须有“尺缩”呀。
否则,物理规律岂不是在不同参考系里不一样了?
其实,我们的观测,如果不是基于“同时间”分析空间的变化,就是基于“同空间”分析时间的变化。

比如那个μ子的寿命变长,我们在地球上看来,地球的空间没有变扁,是μ子的时间变慢了。
相反,在μ子的视角来看,自己的时间一点都没变,是飞过来的地球变“扁”了。
这就是同一事件在不同基点上得到不同结果。。。。

把这两段话连起来看,你的概念应该就能厘清了:

飞船飞过地球到达远方的过程,就是μ子飞过地球大气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系看到飞船经过的10年飞过8光年的距离,就相当于地球人看到的μ子经过比原来的半衰期更长的时间飞过地球大气层的距离;飞船上看到的飞船经过6年时间飞过4.8光年的距离,就相当于μ子的视角看到的“自己的时间一点都没变,是飞过来的地球变“扁”了”。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22-1-1 21:1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tianman 发表于 2022-1-1 18:38
其实呢,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在于:将谁视为运动一方
无论是地球还是飞船,总是“动”的一方发生了“尺缩”效应。

其实,我和logical 网友的计算思路并无不同。形成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是谁在“动”
logical网友认为,地球方和飞船方都一致地认为飞船在运动。

而我却认为,飞船人自然地以自己为“静止”来看待问题。因为他看到自己的时钟和船舱空间没有变化。
如果它自认为是运动方,那么,因为“动尺变短”,他应该观测到自己的船仓发生了“压缩”的效应。
既然观测不到这个效应,自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动”的一方。

还是那个列车的例子
高速运行的车厢里的人为什么认为是静止列车在动?
因为他看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都没有变化,而对面的车厢却“扁”了,所以理所当然地将对方看成“动车”。

没错,问题不在于具体计算,因为条件是对称的,反过来计算也一样。实际上Newbee那个计算足够了,10x0.6=6光年。那个图似乎多余了。但问题在于,把参考点在地球和飞船间调换下,10x0.6也成立。

Logical这个也一样。Logical这个算法比较复杂,能够促进多思考,有益。 本帖最后由 artist 于 2022-1-1 21: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91
主题: 44
帖子: 3258
注册: 2013年1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1-1 15:02
新年好!

首先,谢谢!

我会按您说的,进一步学习。但您可能误会了,我已经奔7了,不是年轻人了。而且我几乎从来不去看所谓的"民科"文章,更不是从那里学到知识的。我对相对论的点滴了解和理解,主要来自正规的物理教材和像这个水平的科普书籍。我们有一个"第一推动系列",我看过其中的几本,都是著名科学家写的

您误会了,我不是在挑错。科学理论中肯定有错误,科学家也肯定会犯错误,但轮不到我来挑错。我的问题就像习题,我给自己出的习题,我自己无法得到解,因此提出来问大家。这是个学习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您引用的我那个图中的问题,答案是什么?


您不仅理工男,音乐天赋也很好。我在这个帖子曾经提到过,人类的世界语是“数学”和“音乐”。其实到了相对论这个层次,脑部的思考不是“文字思考”,而是逻辑数学抽象思维思考。我们用文字交流,多少有些局限。可能您无法表达您的实际感受。

我要说的是,您目前在这里的交流,完全不需要到“计算”的水平。因为这里没有数学公式编辑器,没有LaTeX,讨论数学意义不大。目前的讨论水平,完全在这本书的技术包线之内。
您提到的问题,最大的不严谨是“谁更年轻”。更年轻,是一个文字的经典力学框架范围内的表述。因为当时的文字无法表达相对论。如果按照“纯文字”的谁更年轻,我的答案是:一样年轻。

不过按照我的经验,读通了《时间简史》,不会纠结于 缪子、孪生子和飞机验证 这类基础的科普问题。您还在纠结,那就趁着元旦假期,再看几遍即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18:51
对啊,你给出答案了吗?你那叫答案吗,它解决了逢十进一的常识问题吗?你没有回答。对不对?

我早就回答了你的问题,看过我帖子的人都可以作证。你不明白是真的,所以你非说我没回答。我再回答 100 遍,你也还是会说我没回答,你说我为什么还要再回答你。

另外你虽是小学水平,但不妨碍你自视比爱因斯坦还高,“平均” 下来也算常人的值了。

再者,很多人还喜欢看马 X 团的 H 戏呢吗,追求欢乐嘛,不跌分;H 子呢,看着一群人在自己的指挥下前仰后合的样子,也很有成就感,也很开心。所以,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呵呵。

啥答案没关系,希望看到你的答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052
主题: 211
帖子: 20000
注册: 2005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醉空行 发表于 2022-1-1 18:35
现在可以去找马斯克,他也善于解决些技术问题。

哈哈。顺便说一句,这里消失的几位看来是被那啥了,可能和没有手机认证有关。看来得认证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62
主题: 0
帖子: 444
注册: 2021年8月
醉空行 发表于 2022-1-1 19:44
业外人士的“病”太多,思维越锋利可能毛病越离谱。往往业内人士也被搞得措手不及。

最好的办法是从业内人士那里吸取营养,然后自己的问题自己分析搞定。
这叫《“毛病” 相对论》,但业内人士和业外人士在这里绝对不 “平权”。

但遇到问题,除非是特别的前沿、而且你又有真正深入的研究问题,否则个人认为对专业的起码敬畏还是必须的。毕竟这是这个分工时代和谐的基础,而这种社会分工的优越性,是得到了充分证实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33
主题: 1
帖子: 8588
注册: 2008年12月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19:35
我觉得他不太像是这个意思。可能还是搞物理的朋友们的一个 “通病”:语言叙述不太 “严谨”。可能很多表达 “缺陷” 的背后是业内的约定俗成,苦了我们这些业外人士,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不排除一些真正的逻辑漏洞,但业内人士似乎有一些公认的思维定式或准则,不会往那些漏洞里钻。

但没办法,这里是物理学的 “地盘”,入乡还得随俗,得努力习惯他们的语言环境。

赞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06
主题: 8
帖子: 4238
注册: 2010年8月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19:35
我觉得他不太像是这个意思。可能还是搞物理的朋友们的一个 “通病”:语言叙述不太 “严谨”。可能很多表达 “缺陷” 的背后是业内的约定俗成,苦了我们这些业外人士,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不排除一些真正的逻辑漏洞,但业内人士似乎有一些公认的思维定式或准则,不会往那些漏洞里钻。

但没办法,这里是物理学的 “地盘”,入乡还得随俗,得努力习惯他们的语言环境。
业外人士的“病”太多,思维越锋利可能毛病越离谱。往往业内人士也被搞得措手不及。

最好的办法是从业内人士那里吸取营养,然后自己的问题自己分析搞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62
主题: 0
帖子: 444
注册: 2021年8月
tianman 发表于 2022-1-1 18:38
其实呢,这个问题的着眼点在于:将谁视为运动一方
无论是地球还是飞船,总是“动”的一方发生了“尺缩”效应。

其实,我和logical 网友的计算思路并无不同。形成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是谁在“动”
logical网友认为,地球方和飞船方都一致地认为飞船在运动。
我觉得他不太像是这个意思。可能还是搞物理的朋友们的一个 “通病”:语言叙述不太 “严谨”。可能很多表达 “缺陷” 的背后是业内的约定俗成,苦了我们这些业外人士,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可能不排除一些真正的逻辑漏洞,但业内人士似乎有一些公认的思维定式或准则,不会往那些漏洞里钻。

但没办法,这里是物理学的 “地盘”,入乡还得随俗,得努力习惯他们的语言环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04
主题: 51
帖子: 1643
注册: 2020年2月
artist 发表于 2022-01-01 18:24
恭喜您今天两岁了,别生气,开个玩笑。不过您的无忌年龄确实是两岁。

没错!谢谢!
发布自 iOS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06
主题: 8
帖子: 4238
注册: 2010年8月
海淀镇的郊外 发表于 2022-1-1 19:18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洛伦茨变换揭示的是普适的通用 “规律”,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位置都是任意变化的情况下的都适用。而尺缩时涨指的是两个特例,是有更多严格条件限制的:只有同时发生的事件之间才有尺缩,同一点上发生的事件才有时涨。

感觉很多与 “尺缩时涨” 有关的困惑,或者所谓 “佯谬”,实际就是与这些条件有关:表面上看上去相对运动的双方 “不平权”,实际上是因为特定假设条件下位置和时间之间,发生了不同 “方向” 或者不同 “比例” 的变化所致。一旦套用洛伦茨变换公式,可能所有问题就都回答清楚了。

当然,双生佯谬并非如此,那是因为非惯性参照系的问题造成的。
“条件”,说的好。条件的设定和理解、分辨,与结果直接相关。佯谬和错误,经常来源在这。

数学类似工具,方向对了,数学披荆斩棘。方向错了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62
主题: 0
帖子: 444
注册: 2021年8月
醉空行 发表于 2022-1-1 18:31
是的,这俩同时存在。数学描述具有最简洁的准确性;语言描述能暴露思维过程,如果用语言表达也能做到相对简洁和准确,那么,就差不多代表你真正理解了。“说清楚”实际不容易。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洛伦茨变换揭示的是普适的通用 “规律”,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位置都是任意变化的情况下的都适用。而尺缩时涨指的是两个特例,是有更多严格条件限制的:只有同时发生的事件之间才有尺缩,同一点上发生的事件才有时涨。

感觉很多与 “尺缩时涨” 有关的困惑,或者所谓 “佯谬”,实际就是与这些条件有关:表面上看上去相对运动的双方 “不平权”,实际上是因为特定假设条件下位置和时间之间,发生了不同 “方向” 或者不同 “比例” 的变化所致。一旦套用洛伦茨变换公式,可能所有问题就都回答清楚了。

当然,双生佯谬并非如此,那是因为非惯性参照系的问题造成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有烧狭义相对论的吗?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